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pdf
水城县水城县保华乡实业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煤矿(整合)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Guizhou Coal Min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 3311 号号 二○二○一一一一年年四四月月 目目 录录 1 项目概况 .............................................................................................................................................. 1 1.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规模及建设地点........................................................................................ 1 1.2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 1 2 项目工程概况 ...................................................................................................................................... 1 3 原煤矿主要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 2 4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3 5 环境风险 ............................................................................................................................................. 11 6 环境经济损益 .................................................................................................................................... 12 7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 12 8 环境可行性 ........................................................................................................................................ 13 9 总体结论 ............................................................................................................................................ 14 10 要求与建议 ...................................................................................................................................... 14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规模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建设性质、规模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 建设单位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 建设地点水城县保华乡加河村 建设性质整合扩建 建设规模原煤生产能力 15 万 t/a 服务年限设计服务年限 13.04a。 1.2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1)地理位置 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隶属水城县保华乡所辖。矿山位于水城县北东方 向,行政区划属水城县保华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58′17″~10458′54″,北纬 2640′23″~2641′03″。 2)对外交通 矿区距六盘水市火车站西站 28 公里,距贵阳昆明铁路干线的滥坝火车站约 7 公里,水城至纳雍的省级公路通过矿区外,水城县到保华乡的公路经过矿区,交通较 为方便。 2 项目项目工程工程概况概况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 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 号),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由 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新圆煤矿整合而成。 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位于水城县保华乡,井田范围隶属于水城县保华 乡管辖,矿井井田面 0.7317m2,矿井保有资源量为 707.8 万 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 273.88 万 t,矿井整合后设计规模为 15 万 t/a,服务年限为 13.04a。 矿井开采 9、11、13、14、25-1、25-3 号 6 层煤,煤类为焦肥煤,煤质具有中灰分、 低~高硫、中高挥发分、高~特高热值特征。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开拓全井田,上山采区为一采 区,下山采区为二采区,水平标高为1450m。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矿井首采一采区,首采煤层为 13 号煤层。 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为爆破落煤。 矿井采用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矿井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层容易自燃设计和管理,在风井 场地建瓦斯抽放站的集中抽放瓦斯。 主井原煤采用胶带机运出井口,胶带机从井下将煤运至井口转载站,经胶带机运 至振动筛进行筛分,原煤筛分后分级堆放,后汽车外运;副井采用绞车提升运输,场 内设窄轨连接各辅助设施,负责人员、矸石、材料及设备的进出。 矿井采用保华乡自来水供水系统作矿井生产、生活及消防补充用水水源;经工业 场地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的矿井水,作矿井生产系统供水水源。 设计在工业场地设井下水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 处理站处理规模为 2880m3/d, 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对工业场地生产、 生活污废水进行处理, 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20m3/d。 设计在工业场地设锅炉房一座,选用 DZL11.25AⅡ卧式链条炉排蒸汽锅炉二台 作为本矿采暖供热设备,采暖期运行两台,运行 16h,非采暖期一台,运行 12h,烟气 经除尘脱硫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燃料采用本矿井生产原煤。 矿井从水城城县保华乡出水硐10kV变电所引了一回10kV专用线路为实业煤矿的 供电电源,另一回路由六盘水市水城县保华乡南开 10kV 变电所引至实业煤矿。 本矿井设备总容量 1695kw,矿井年耗电 317 万 kw h,电耗约 21.10kwh/t。 本矿井原煤主要供给水城电厂、发耳电厂作发电用煤,同时供洗选厂作洗选原煤, 原煤洗选后洗精煤供焦化厂作炼焦配煤和煤化工企业用煤。 矿井在籍总人数 317 人,出勤人数 242 人,矿井全员效率为 1.63t/工。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 2207.15 万元,环保工程投资 383.39 万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 占项目基建总投资的比例为 17.37。 3 原煤矿主要环境问题原煤矿主要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及“以新带老”措施措施 1)主要环境问题 原实业、新圆煤矿开采时间均较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整合扩界工程, 原实业、新圆煤矿运行产生的污染源将消除,环境影响基本稳定,因此,原有矿井遗 留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遗留迹地的治理。 2)“以新带老”措施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 本工程“以新带老”措施主要针对原煤矿造成的生态破坏及迹地提出综合治理及 恢复措施,环评要求业主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对原煤矿进行矿山综合治理。 4 项目项目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4.1 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矿区属侵蚀溶蚀峰丛地貌,为低中山。评价区内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中 度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3129.03t/(km2 a),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 500t/ (km2 a)。 本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环境区,目前区内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 整体尚好;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未见国 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土地、植被、野生动植物、地表水体、地下 水体等。 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矿井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将破坏其用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天然植被,增加裸露面 积,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从而对区内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单位应结合本矿井工程占地、植被破坏情况, 认真做好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完善施工期的环境管理,设立环 境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能,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中不得将临时堆放土石方任意弃置,以免遇强降 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 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对于矿井场地施工区,水蚀加剧, 为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应考虑采取设置排水沟等相应的工程措施。 (3)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措施设计阶段要优化总体布局,新增用地要尽量少占用 林地、灌丛、天然草地等植被较好的地块,以减少对表土和植被的破坏、产生新的水 土流失;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尽量将施工临时用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 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增大土壤与植被的破坏面积;保护和利用好表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 层的熟化土壤,施工中应对占用耕地表土进行剥离,并将耕地表土妥善堆存,待矿井 开展土地复垦时使用。 3)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 本矿井开发后区域生物量的减少程度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是可以承受 的。本矿在生产运行期间,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沉陷区,基本不会改变井田内现有 土地利用系统,受沉陷影响的耕地大部分可通过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恢复其原有生产 力,地表沉陷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异质化程度影响较小。 (2)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 和滑坡等现象为主,不会象平原地区那样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 成大面积的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空区边界 上方的局部区域内。 (3)地表沉陷及工程占地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矿井首采区开采对村寨房屋影响很小, 阿戛寨靠近地表沉陷的零星房屋受到影响, 采取维修加固措施即可,后期全井田开采时,由于岩脚寨部分在井田内的零星房屋(8 户,30 人)设计从充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角度考虑,未留设保护煤柱,将受到地表 沉陷产生的Ⅳ级破坏需搬迁安置。 排矸场下游为沟谷地带,发生山洪溃坝时,矸石将会形成顺山而下的泥石流,故 排矸场下游零星村民点(5 户、18 人)应采取搬迁安置措施。 矿井主要建(构)筑物集中于工业场地、风井场地,设计采取了对工业场地、风 井场地留设保护煤柱措施,地表沉陷对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影响较小。 由于地面爆破材料库为单独建筑,不能采用留设保护煤柱措施,地面爆破材料库 将受地表沉陷破坏影响,矿井应根据影响发展情况采取加固维修工程措施予以保护, 或采取易地搬迁措施。 矿区内道路主要为水城至纳雍的省级公路和矿井进场道路,公路等级为Ⅲ级,由 于设计采取了留设保护煤柱措施,地表沉陷对井田内的公路影响较小。地表沉陷对矿 井进场道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随沉随填,填后夯实的措施来保持原有道路的高度 和强度,以保证区内道路的通车功能。 (4)地表沉陷对耕地、林地的破坏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5- 矿井全井田开采后受沉陷破坏的耕地总面积为54.56hm2, 其中受轻度破坏31.01hm2, 受中度破坏 22.13hm2,受重度破坏 1.42hm2。 (5)地表沉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矿井开采后会加重局部区域的地面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别是重度破坏区,但不会 改变区域原地面总体侵蚀和水土流失级别,通过沉陷区土地复垦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实 施,矿井建设可有效控制评价区内的水土流失。 (6)地表沉陷对矿区地表水体的影响 流经矿区东边缘的阿勒河由于设计已采取留设保护煤柱措施,地表沉陷对阿勒河 影响很小。 (7)地表沉陷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本矿井地下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将对位于矿区北东面边缘滑坡(H1)有影响, 将使滑坡(H1)进一步发育,故本矿井开采产生的地面沉陷对矿区地质灾害现状 有较大影响。因此,矿井必须采取相应工程治理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4)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综合治理方案 (1)土地复垦规划 根据水城县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复垦方案,对不同类型的沉陷土地应采取不 同的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环评要求土地复垦按国土部门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 (2)基本农田恢复与补偿 矿井投入生产营运后,评价要求由建设单位出资,对受地表沉陷中度破坏的基 本农田,进行土地复垦,对受地表沉陷重度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经济补偿。 (3)生态恢复及补偿资金 矿井服务期满后,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复垦和补偿费用合计为 84.37 万元,建设单 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年或按实进行提取。 5)闭矿期生态保护措施 矿井服务期满后地表移动变形影响需采取营运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使 被破坏的土地、农田得到治理,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积极开展堆存矸 石的综合利用,减少堆存量,采用营运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对排矸场进行综 合治理,所占用的土地恢复其原有功能。妥善处理工业场地各种建筑设施。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6- 4.2 地表水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本矿井工业场地排污受纳地表水体为阿勒河,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地表水体水质较好,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 要求。 地表水保护目标为阿勒河。 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矿井井筒、井巷建设过程中排放的井壁淋水和井下施工废水,环评要求先行 建设整合矿井井下水处理站, 井下涌水及施工废水进入先行建设的井下水处理站处理, 整合矿井井下水处理站未建成前,修建沉淀池(5m32)加药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后 复用于井下及地面施工系统防尘洒水,剩余排放。 先行建设矿井生活废水处理站,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废水采用先行建设的生活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未建成前在施工场地使用旱厕所,修建隔油沉淀池(5m32) 集中收集生活污废水,生活污废水经隔油、沉淀等措施处理后,复用于施工用水及场 地洒水防尘,剩余排放。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阿勒河水质现状影响较小。 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矿井井下正常排水量为 1920m3/d, 矿井拟设一座处理规模为 2880m3/d 的井下水 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矿井水采用混凝沉淀一级锰砂过滤部分深度处理部分 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矿井水部分复用于矿井井下及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瓦斯 抽放站冷却补充水、浴室、洗衣房及锅炉房用水、场地洒水防尘及绿化等用水,剩余 达标排放。矿井水总复用量为 429.27m3/d,矿井水复用率为 22.36,达标排放量为 1490.73 m3/d。 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产生量为 110.78m3/d,设计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 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 120m3/d,处理后达标排放。 本项目采用露天储煤场,环评要求储煤场改为半封闭棚架式落地储煤场,可有效 防止雨季产生冲刷煤泥雨水,同时对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并在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 和截水沟,实行“雨污分流”。 本项目排矸场在雨季时将产生矸石淋溶水, 为防上矸石淋溶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7- 环评要求排矸场挡矸坝按要求设置反滤层,矸石淋溶水经反滤层过滤后排放。 环评预测结果表明,矿井污废水正常排放对阿勒河的水质影响较小;矿井污废水 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对阿勒河水质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阿勒河水质类别。 4.3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目标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监测项目均未超标,本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 地下水保护目标为井田范围内井泉和主要的地下含水层。 2)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矿井的建设施工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和 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施工的进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采取相应 的措施,在井巷掘进过程中,采用先探后掘、一次成形的施工方法,掘进过程所产生 的井壁淋水必须排入地面井下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地下就地入 渗,处理后的地下水应回用于施工用水,提高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率。 采取上述措施后,矿井建设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矿井运营期,矿井开采将对地下水产生如下影响 (1)矿井开采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地层裂隙水有被疏干的可能。 (2)矿井开采产生的井下排水,将造成的水资源损失,但通过矿井水的资源化利 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小煤炭开采造成的水资源损失。 (3)矿井开采对 S1 泉点影响较大,井泉有漏失的可能性,由于矿区村民已饮用 乡镇自来水,若 S1 泉点产生漏失,不会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4)按设计要求留设河流保护煤柱后,矿井开采对阿勒河的影响很小。预计矿井 开采对井田范围内的基底岩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的溪流有一定影响,其它“V” 型冲沟及小溪流的影响较小。 (5)矿井运营期,污废水经处理复用后,剩余部分达标排入阿勒河,基本不会影 响区域地下水水质。 综上所述,矿井采取设计及环评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后,矿井生产对地下水体影 响较小。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8- 4.4 环境环境空气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空气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质 量现状类比结果表明,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环境空气主要保护目标为矿井工业场地周边的阿戛寨、蛇场坡、保华小学、保华 乡政府及保华供电所,以及运煤道路两侧各 100m 范围内的村民点。 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施工营地生活炉灶燃煤排烟、建筑材 料的运输及卸载中的扬尘、土石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和裸露场 地产生的风蚀扬尘,混泥土搅拌站产生的水泥粉尘等。生活炉灶的烟气排放对区域环 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施工扬尘会对工业场地周边的村寨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环境 空气防治措施为 (1)合理组织施工,尽量做到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土石方开挖及时送 至填方处,并压实,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2)新增场区地面的硬化与绿化应在施工期同步进行; (3)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 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 (4)对开挖区域要加强地面的清扫,防止尘土四处洒落,对运输车辆在驶离作业 点时,对车身进行清洗,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以防止运输中的二次扬尘产生; (5)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炉灶,应燃用低硫煤,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6)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和其它细颗粒散装原料, 应贮存于库房内或密闭存放, 避免露天堆放,对洒落的水泥等粉尘及时清扫;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 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3)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矿井燃煤锅炉烟气经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处理后,排放烟气中烟尘和 SO2能够达标排放。矿井瓦斯抽放稳定后将建成瓦斯发电站,并利用瓦斯发电站余热 解决矿井的供热问题,以此替代燃煤锅炉,可完全消除燃煤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2)环评要求在矿井瓦斯抽放稳定后,建设瓦斯发电站,对瓦斯进行综合利用, 瓦斯电站未建成前,采用压缩、液化异地利用或燃烧方式处理,禁止瓦斯直接排放。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9- (3)设计在转载站、卸载站、储煤场等生产产尘点采用喷雾洒水抑尘措施。环评 要求胶带运输机走廊采用封闭式结构,露天储煤场改为半封闭棚架式落地储煤场,装 车场地采用喷雾洒水抑尘措施;场区道路进行定期洒水,抑制路面扬尘;同时对运煤 汽车采取加盖蓬布、控制装载量等措施,以控制煤尘对环境的污染。矿井采取设计及 环评要求的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矿井地面生产系统扬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 矿井服务期满后, 环评要求所有井口采取封堵措施, 防止矿井瓦斯继续溢出, 并挂警示牌明示。 4)瓦斯综合利用 矿井瓦斯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为发电,矿井可综合利用纯瓦斯为 5.04 106m3/a, 占平均纯瓦斯抽放量的 86.75, 满足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中 2010 年实现瓦斯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的要求。 综上所述,矿井采取设计及环评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后,矿井生产对大气环境影 响较小。 4.5 声环境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建设前工业场地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矿井工业场地周边的阿戛寨、蛇场坡、保华小学、保华乡 政府及保华供电所,以及运煤道路两侧各 100m 范围内的村民点。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工业场地昼间施工对周围居民点很小,夜间施工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本 工程施工中须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机械设备由于松动部 件的振动等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级;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时关闭;运输车辆进入施工 现场严禁鸣笛;混凝土搅拌站等强噪声源宜设置在远离职工宿舍,并采取适当降噪措 施。 (2)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支架拆卸等过程中减少碰撞噪声,减轻人为噪声对 声环境的影响,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做到文明施工。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物料进场要安排在白天进行。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0- (4)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施工现场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 量方法(GB12523~12524),并由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超过限值必须调整施工强度。 (5) 建设单位应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主动协调与施工场地周 边的村民关系,对受施工影响的居民应提前予以通知,取得谅解,对村寨居民的环境 投诉,要及时解决,避免扰民事件发生。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声环境影响较小,可避免扰民现象发生 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设计及评价对噪声源主要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从预测结果可知,矿井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采取降噪措施,并合理调度生产作业 时间,保证坑木加工房夜间不工作,则矿井工业场地东、南、西、北厂界噪声昼夜间 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区标准要求。 从预测结果可知,矿井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采取降噪措施后,风井场地东、南、 北厂界噪声昼间值,西厂界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区标准要求,但由于风井场地狭窄,风井场地东、南、北厂界 噪声夜间值均达不到 2 类区标准要求。环评要求风井场地厂区种植降噪绿化林带,南 面厂界修建隔声音围墙。矿井按环评要求采取厂界噪声降噪措施后,可保证风井场地 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从预测结果可知,矿井厂界外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要求。 从预测结果可知,只要严格限制运煤车辆穿过居民点时,时速小于 25km/h,运煤 车辆对公路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有限。 综上所述,矿井采取设计及环评要求的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矿井生产对声环 境影响较小。 4.6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 1)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 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井巷建设工程产生的掘进矸石,用于项目 区的建设填方,剩余运至排矸场处置,本矿井建设因弃方造成水土流失较小。 本工程采用场内空闲地进行临时堆放需转运的土石方,临时堆场必须用防雨布遮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 盖,周围设临时土袋挡土墙。 地面场地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中废弃碎砖、石、 砼块等一般作为地基的填筑料,各类包装箱、纸一般有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 运往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 处理,并采取压实、覆土措施。因此,本矿井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较小。 2)营运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 (1)煤矸石处置及综合利用 矿井生产营运期矸石产生量为 7500t/a,主要为采掘矸石,矸石运往排矸场堆存, 同时积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主要利用于煤矸石制砖。 (2)其它固体废物处置 矿井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时定点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进 行处置;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经压滤脱水后掺入混煤外售;锅炉灰渣运至排矸场作填埋 处置,除尘器灰可利用作建筑辅料。 (3)营运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矸石运到排矸场后,经分层压实,采取喷洒石灰浆防自燃措施,周围进行绿 化后,可减少排矸场随风起尘,同时在排矸场周围设截排水沟,对排矸场的淋溶水经 收集后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外排,淋溶水经过表层土壤的吸附、过滤和分解, 对地下水及土壤影响较小。矸石经压实后发生自燃现象的可能性也较小。 在采取前述的一系列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理或处置,矿 井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5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 本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排矸场垮塌、矿井事故排水、 地面瓦斯综合利用系统爆炸、地质灾害、工业场地洪灾风险等。 根据地表沉陷预测及同类煤矿的调查,预计本矿在地下煤炭开采过后,由于受井 下采动、地表变形、倾斜和沉陷影响,位于采空区边缘上方的局部区域和陡岩处有可 能产生崩塌和滑坡等新的地质灾害。矿井采煤诱发地表山体崩塌、滑坡,可能会对崩 塌体或滑坡体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属灾难性风险。 为避免采煤诱发崩塌或滑坡对其下方房屋造成毁坏和人员伤害,应密切关注采区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2- 边界处的陡峭及不稳定山体动态,并要求建设单位结合地质部门的要求设置地质灾害 监控系统,以便及时疏散附近的村民,同时要求严禁在其下侧整合民房。 对可能发生塌方、滑坡的地方,采取疏水、排水、削坡减载等多种方法增加稳定 性,对有人员活动的区域,发现有崩塌、滑坡征兆时,必须设立明显标志及警戒线, 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采取打止滑桩、挡墙等工程措施。 排矸场发生溃坝时最大影响距离约为 160m, 故当排矸场发生溃坝时, 将对排矸场 下游 160m 范围造成严重的泥石流危害,排矸场下游的零星村民点及矿井工业场地均 在 300m 以外,处于排矸场溃坝泥石流的影响范围外,但考虑排矸场下游为沟谷地带, 发生山洪溃坝时,矸石将会形成顺山而下的泥石流,故零星村民点(5 户、18 人)应 采取搬迁安置措施,同时矿井工业场地应做安全防范措施;排矸场溃坝产生的泥石流 将顺山谷而下进入阿勒河,将影响阿勒河行洪安全,并污染水质。 矿井事故排水主要是因为矿井突水及井下最大涌水导致的矿井水无法全部处理而 直接进入阿勒河,影响阿勒河水质。因此,应防范矿井事故排水,主要是防范矿井井 下突水。 矿井瓦斯综合利用管道、储罐设施爆炸发生的几率较小。 本矿井风井场地瓦斯抽放站及管道卫生防护距离分别定为 50m。根据卫生防护距 离的要求,建设瓦斯抽放站,应保证瓦斯抽放站边界与村民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大于 50m,确保瓦斯抽放站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住宅。 本矿井工业场地有山洪爆发,洪水冲毁工业场地内建(构)筑物,工业场地内被 冲毁的建筑物及原煤形成泥石流进入阿勒河,影响行洪,污染地表水质的环境风险, 为满足工业场地排防洪排涝,矿井场区应在靠山侧修筑截水沟,将坡地径流引至下游, 同时顺挡土墙及边坡脚修筑排水明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后,可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6 环境经济损益环境经济损益 本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 1.04,项目的环境效益高于环境代价,项目环境经 济可行。 7 环境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管理及环境监测 1)矿井建成后应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的环保政策,建立环境管理制度, 治理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最大限度减少矿井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实业 煤矿(整合)成为清洁文明企业,实现矿井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2)项目环境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应实行施工监理制度。 3)矿井应实行环境监测的常规监测制度,环境监测建议由当地环境监测站承担, 矿井配备一定的监测仪器,负责日常污染源数据的监测。地表变形观测建议委托当地 地质部门承担,本矿的环保管理机构进行必要的协调和配合。 4) 矿井应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和报告制度,监测内容主要为污染源监测和各环境要 素的质量监测,监测计划应制定出包括监测布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及时间等内容 的监测方案。 8 环境可行性环境可行性 8.1 项目项目与相关规划及政策与相关规划及政策的符合性的符合性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 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 号),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整合)由 原水城县保华乡实业煤矿、新圆煤矿整合而成,设计建设规模为 15 万 t/a,符合产生 政策的规定。 矿井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 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场地选址不属于水城县城市规划区,矿井建设符合六 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矿井开采煤层折算硫分均小于 3%,矿井原煤协作选煤厂洗选后作炼焦、煤化工、 动力用煤,能够满足用户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矿井建设也有利于提高 地方煤矿的科技含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煤矿的整合,为地方 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矿井建设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一五”规划纲要及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 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均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噪声在采取防 治措施后预计可达标排放,矿井水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复用,同时,环评还要求业主必 须开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对沉陷区破坏的土地,环评制定了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治 理规划,要求土地复垦率达到 98%,各项指标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做到了与当地环境保护 规划协调一致。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4- 8.2 清洁生产水平清洁生产水平 环评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的要求对矿井生产清洁 水平进行了评价,总的来说,矿井采煤工艺水平一般,污染物产生水平一般,能源利 用率较低,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一般,但矿山生态保护较好,矿井生产基本达到三级清 洁生产水平,即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此外,由于矿井还处于环评阶段,涉及生产营运期环境管理工作要求的指标本次 环评未进行评价,矿井在生产营运期需按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提高清 洁生产水平。 8.3 总量控制总量控制 本项目在采取了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做到了“达标排放”,项目污染物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均在环境质量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评价计算的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COD15.36t/a;NH3-H0.40t/a;烟尘1.53t/a;SO28.50t/a。 8.4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在本项目公众参与问卷调查中, 100的被调查者和全部团体调查单位表示支持本 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9 总体结论总体结论 实业煤矿(整合)的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矿井建设对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矿井的建设是及时和必要的。 实业煤矿(整合)项目的组成、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本项目公众支持率高,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按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 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治理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和设 计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他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 是可行和可靠的。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就可将不利影 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的生态建设。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实业煤矿(整合)的建设是可行的。 10 要求与建议要求与建议 10.1 要求要求 1、本项目涉及新增征地和地表沉陷破坏中的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建设单位应严格 水城县实业(整合)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5- 按照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异地补偿和土地复垦的工作。 2、排矸场应按规定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保证工程质量,严防挡矸坝溃坝,排矸场 修建的排水涵洞应具有足够泄洪能力,应按设计洪水重现期 20 年一遇,校核洪水重现 期 50 年一遇进行设计和校核,保证排矸场的防洪、排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