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doc
㊀第42卷第12期 煤炭科学技术 Vol 42㊀No 12㊀㊀2014年 12月 CoalScienceandTechnology Dec.㊀ 2012㊀ 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李㊀阳1ꎬ2ꎬ3ꎬ张㊀浪1ꎬ2ꎬ3ꎬ舒龙勇1ꎬ2ꎬ3ꎬ唐文杰4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ꎬ北京㊀100013ꎻ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ꎬ北京㊀100013ꎻ3.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北京100013ꎻ4.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ꎬ山西长治㊀046000 摘㊀要为了掌握潞安矿区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ꎬ从煤层埋深㊁煤变质程度㊁煤层渗透性㊁煤的吸附特性㊁煤体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特征ꎬ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㊁煤变质程度㊁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ꎬ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模型ꎬ得到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ꎮ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层厚度大ꎬ赋存稳定ꎬ埋藏深度大ꎬ变质程度高ꎬLang ̄muir体积较大ꎬLangmuir压力较小ꎬ有利于瓦斯在煤层中富集成藏ꎻ矿区内多发育碎裂煤和碎粒煤ꎬ局部存在糜棱煤ꎬ煤体结构破碎ꎬ煤层渗透性较差ꎬ瓦斯抽采利用难度大ꎻ各区块在相同煤层埋深条件下ꎬ南部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最大ꎬ北部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ꎬ中部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ꎮ关键词煤储层特征ꎻ煤层埋深ꎻ煤变质程度ꎻ瓦斯含量 中图分类号TD71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253-2336201412-0065-05 StudyonCoalReservoirFeaturesandGasDistributionLawinLu̓anMiningArea LIYang1ꎬ2ꎬ3ꎬZHANGLang1ꎬ2ꎬ3ꎬSHULong ̄yong1ꎬ2ꎬ3ꎬTANGWen ̄jie4 1.SafetyBranchof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ꎻ2.StateKeyLaboratoryofCoalResourceHighEfficientMiningand CleanUtilization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ꎻ3.BeijingMineSafety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ꎻ4.ShanxiLu̓anMiningIndustryGroupCorporationLimitedꎬChangzhi㊀046000ꎬChina AbstractInordertoobtainNo.3coalseamreservoirfeaturesandgasdistributionlawinLu̓anMiningAreaꎬtheseamreservoirfeaturesweresystematicallyanalyzedfromtheseamdepthꎬcoalmetamorphismdegreeꎬseampermeabilityꎬcoaladsorptionfeaturesꎬcoalstructureandotheraspects.Basedonthecircumstancesꎬthequantitativerelationshipofthecoalgascontentandseamdepthꎬcoalmetamorphismde ̄greeꎬseammoistureandashcontentwerestudiedꎬaseamgascontentmodelwasestablishedandthedistributionlawoftheseamgascon ̄tentwasobtained.TheresultsshowedthatNo.3seaminLu̓anMiningAreawithhighinthicknessꎬstableindepositionꎬdeepthedepthꎬhighinmetamorphismdegreeꎬlargeinLangmuirvolumeandlowinLangmuirpressurewouldbefavorabletothegasenrichmentdepositionintheseam.Intheminingareaꎬthereweremanydevelopedbrokencoalandbrokenparticalcoalꎬandpartiallymylonitecoal.Thecoalstruc ̄turewasbrokenꎬtheseampermeabilitywaspoorꎬthepermeabilitywaslowerthanthedomesticaveragelevelandagasdrainageandutiliza ̄tionoftheseamwouldbehighdifficult.UnderthesameseamdepthconditionofeachblockꎬthegascontentinthenorthpartofChangzhiBlockwouldbehighestꎬthegascontentinthesouthpartofXiangyuanBlockwouldbesecondandthegascontentinthemiddlepartofLu̓anBlockwouldbethelowest. Keywordscoalreservoirfeaturesꎻseamdepthꎻdegreeofcoalmetamorphismꎻgascontent 收稿日期2014-07-05ꎻ责任编辑王晓珍㊀㊀DOI10.13199/j.cnki.cst.2014.12.01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201206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1作者简介李㊀阳1988 ꎬ男ꎬ河南焦作人ꎬ硕士ꎮTel18510251028ꎬE-mailliyanglxg@163.com 引用格式李㊀阳ꎬ张㊀浪ꎬ舒龙勇ꎬ等.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1265-69. LIYangꎬZHANGLangꎬSHULong ̄yongꎬetal.StudyonCoalReservoirFeaturesandGasDistributionLawinLu̓anMiningArea[J].CoalScienceandTechnologyꎬ2014ꎬ421265-69. 0㊀引㊀㊀言 ㊀㊀潞安矿区位于山西省沁水盆地东部中段ꎬ煤质好㊁储量丰富ꎬ目前主要开采3号煤层ꎮ虽然矿区内 煤炭储量非常丰富ꎬ但受理论上高阶煤不适合瓦斯商业开发认识的限制ꎬ针对潞安矿区煤储层特性㊁瓦斯赋存及瓦斯开发利用的研究总体比较薄弱ꎮ对潞安矿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村煤矿㊁余吾煤矿㊁漳村 5 6 2014年第12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2卷 煤矿等屯留境内的矿井ꎬ多是利用某一区域内少部 分矿井的资料来推测整个矿区的储层特征㊁瓦斯赋 存规律和瓦斯资源量ꎬ缺乏面向整个潞安矿区的系 统研究ꎬ存在煤储层特征研究不够全面㊁瓦斯分布预 测不准确等问题ꎮ同时前人大都将煤层物性参数㊁ 煤层赋存特征㊁瓦斯赋存规律等分开研究ꎬ对各参数 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分析较少ꎬ而煤储层参数对瓦 斯赋存和瓦斯抽采利用的影响通常又是密切相关㊁ 相互影响㊁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ꎬ因此针对潞安矿区 煤储层特征和瓦斯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局限 性[1-7]ꎮ笔者针对整个潞安矿区的煤储层参数进行了系统统计ꎬ从研究煤储层特征出发ꎬ系统分析了煤 层埋深㊁煤变质程度㊁煤层渗透性㊁煤的吸附特性㊁煤 体结构等对瓦斯抽采利用和瓦斯赋存的影响ꎬ在此 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㊁煤变质程 度㊁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ꎬ筛选出影 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ꎬ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 模型ꎬ全面总结了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与瓦斯分布 规律ꎬ为潞安矿区今后煤层瓦斯防治及开发利用提 供了可靠的基础ꎮ 1㊀区域构造特征 ㊀㊀潞安矿区被太行山断裂带晋获褶断带和武乡-阳城坳褶带东西夹持ꎬ矿区整体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ꎬ并伴随发育宽缓褶曲及小型断层[8]ꎮ区域性的文王山断褶带和二岗山断褶带将矿区分割成北㊁中㊁南三部分ꎬ自北向南依次为襄垣区块㊁潞安区块以及长治区块ꎮ襄垣区块多发育宽缓褶曲以及大型断层ꎮ潞安区块内西部主要发育大型褶曲ꎬ部分被断层切割ꎻ东部发育小型褶曲ꎬ区内断裂多为正断层和少量逆断层ꎮ长治区块主要构造形迹为宽缓褶曲ꎬ伴随发育少量正断层及逆断层ꎬ各区块详细构造特征如下①襄垣区块ꎮ主体为走向北东ꎬ向西倾伏的向斜ꎻ伴生有多条北东东㊁北东向次级褶曲和大断裂ꎻ宽缓褶曲普遍发育ꎬ并伴有小型断裂ꎬ较多波状起伏ꎮ煤层倾向整体较平缓ꎬ构造较简单ꎮ②潞安区块西部ꎮ总体为走向北北东ꎬ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ꎻ褶曲规模较大ꎬ沿南北方向贯穿整个单元ꎻ多发育近南北走向的宽缓褶曲和逆断层ꎬ并伴有北东向正断层切割ꎬ将煤层切割成块ꎮ煤层倾向局部起伏较大ꎬ构造较复杂ꎮ③潞安区块东部ꎮ总体为走向北北东ꎬ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ꎻ褶皱多为近东西的宽缓波状起伏ꎬ且规模较小ꎬ在北部较为紧密ꎻ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ꎮ煤层倾向变化局部起伏较大ꎬ构造较简单ꎮ④长治区块ꎮ总体构造形态为宽缓的向背斜褶曲ꎬ走向近南北北北东ꎻ南北向褶曲发育ꎬ向斜较紧密ꎬ背斜较开阔ꎻ断裂发育较少ꎬ多为北东向正断层ꎬ部分与褶曲近于平行或斜交ꎮ煤层倾向整体较平缓ꎬ构造较复杂ꎮ 2㊀煤储层特征 2 1㊀煤层空间展布特征 ㊀㊀矿区内发育有上石炭统本溪组㊁太原组以及下二叠统山西组㊁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ꎬ可采煤层主要赋存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中ꎬ其中山西组3号煤层最为发育ꎬ分布稳定㊁全区可采ꎬ为矿区内主采煤层ꎮ研究区内3号煤层平均厚度57mꎬ矿区中部及南部煤层厚度一般均在6m以上ꎬ整体上研究区内煤层厚度大㊁稳定性好㊁分布面积广ꎬ有利于瓦斯富集ꎮ研究区内3号煤层埋深随地层走势由矿区东部边缘向西缓倾ꎬ埋深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ꎬ多在300800mꎬ整体上在1000m以浅ꎬ埋深适中ꎬ有利于瓦斯积聚成藏[9]ꎮ 2 2㊀煤变质程度 ㊀㊀瓦斯是伴随着煤的沉积演化而生成的ꎬ煤层作为生气层ꎬ其变质程度对瓦斯的生成量具有显著影响ꎻ同时煤层又是储气层ꎬ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吸附瓦斯量不同ꎮ因此煤层的变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ꎮ研究区内3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在2 01%2 94%[10]ꎬ主要赋存高变质程度的烟煤ꎬ以贫瘦煤㊁贫煤和少量瘦煤为主ꎬ在个别深部区域存在无烟煤ꎮ除了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外ꎬ煤的挥发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煤层的变质程度ꎮ对研究区部分矿井煤样进行挥发分测试ꎬ并结合收集整理的数据ꎬ对研究区煤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分析表1ꎮ 表1㊀研究区3号煤层原煤煤质参数 区块Mad/%Aad/%Vdaf/% 襄垣0 202 436 4029 218 5516 18 潞安0 144 822 1518 709 4224 12 长治0 342 148 1525 747 7616 94㊀㊀研究区北部的襄垣区块和南部的长治区块煤层挥发分较接近ꎬ平均值分别为11 65%和11 19%ꎬ中部的潞安区块煤层挥发分最大ꎬ平均值为13 48%ꎬ这说明潞安区块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低ꎮ 66 李㊀阳等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2014年第12期 2 3㊀煤的吸附特性 ㊀㊀现今绝大多数瓦斯以吸附态赋存于未受采动影响的煤层中ꎬ因此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直接影响着瓦斯的区域分布与富集ꎮ目前对煤吸附特性的研究多通过等温吸附试验来进行ꎬ在试验中可以获得煤的吸附常数ꎮ根据资料ꎬ结合研究区内的煤层特征ꎬ选择30ħ作为试验温度ꎬ使用体积分数为99%的CH4作为气源ꎬ采取研究区内部分煤样进行等温吸附试验ꎬ结合以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ꎮ其中襄垣区块原煤Langmuir体积为28 2942 49m3/tꎬ平均34 62m3/tꎻ潞安区块原煤Langmuir体积为20 6436 63m3/tꎬ平均30 90m3/tꎻ长治区块原煤Lang ̄muir体积为24 2132 26m3/tꎬ平均29 11m3/tꎮ根据Langmuir体积可知ꎬ研究区内煤层极限瓦斯吸附量整体较高ꎬ同时Langmuir压力相对较小ꎬ有利于瓦斯富集ꎮ但不同区块间也存在一定差异ꎬ其中襄垣区块极限瓦斯吸附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块ꎮ㊀㊀煤的Langmuir压力也可以直接反映煤层瓦斯解吸的难易程度ꎬLangmuir压力越高ꎬ煤层瓦斯在采动中越难以随着压力的降低解吸出来[11]ꎮ由统计知ꎬ研究区内各区块Langmuir压力较为接近ꎬ其平均值小于我国其他地区同样变质程度煤的Langmuir压力ꎬ有利于瓦斯抽采[12-13]ꎮ 2 4㊀煤体结构特征及煤层渗透性 ㊀㊀研究区内3号煤层碎裂煤较为发育ꎬ根据地质勘探资料ꎬ结合井下揭露煤层的实际观察与编录ꎬ通过分析各区块地质构造特征ꎬ归纳总结研究区内煤层的煤体结构特征如下①襄垣区块ꎮ煤体结构较为完整ꎬ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为主ꎬ局部地区存在碎粒煤ꎮ②潞安区块西部ꎮ煤层多为碎裂煤和碎粒煤ꎬ局部地区为糜棱煤ꎮ③潞安区块东部ꎮ煤层多为原生结构煤与碎裂煤ꎬ局部地区存在碎粒煤ꎮ④长治区块ꎮ煤层破碎严重ꎬ多为碎裂煤和碎粒煤ꎬ局部地区为糜棱煤ꎮ结果表明ꎬ襄垣区块和潞安区块东部煤层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为主ꎬ局部地区存在碎粒煤ꎬ有利于煤层瓦斯的抽采利用ꎻ潞安区块西部和长治区块原生结构煤破坏严重ꎬ煤层多为碎裂煤和碎粒煤ꎬ局部地区为糜棱煤ꎬ对煤层瓦斯抽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ꎮ ㊀㊀由于研究区内3号煤层为典型的高变质程度煤ꎬ煤体结构相对致密ꎬ受构造作用影响ꎬ多发育碎裂煤和碎粒煤ꎬ局部存在糜棱煤ꎬ煤体破碎严重ꎬ同时3号煤层内裂隙多被矿物填充ꎬ这些不利因素对煤层渗透性具有较大负面影响[14]ꎮ根据资料ꎬ潞安矿区渗透率小于0 5ˑ10-15m2ꎬ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ꎬ渗透性相对较小ꎬ不利于瓦斯抽采利用[15]ꎮ3㊀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 3 1㊀煤层瓦斯含量主控因素筛选 ㊀㊀现今煤层中保存的瓦斯ꎬ大多历经生气与储气过程ꎮ瓦斯含量受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ꎬ是生气量和储气量综合作用的结果[16]ꎮ在大量影响因素中ꎬ成煤物质㊁成煤环境㊁煤的变质程度等因素控制煤层瓦斯生成量ꎻ煤岩成分㊁煤层埋深㊁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瓦斯在煤层中的储存量ꎮ这些因素一方面影响煤层瓦斯的生成与储存ꎬ控制着瓦斯含量ꎻ另一方面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ꎮ同时不同因素对瓦斯含量的控制程度也不同ꎬ造成各因素对瓦斯含量影响的复杂性ꎮ因此在研究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前ꎬ应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ꎬ筛选出对煤层瓦斯含量影响程度最大的主控因素ꎮ ㊀㊀1煤的灰分和水分对瓦斯含量的影响ꎮ一般瓦斯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未受采动影响的煤层中ꎬ其中又以吸附态瓦斯为主[17]ꎮ因此在瓦斯生成量一定的情况下ꎬ煤吸附瓦斯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煤层中的瓦斯含量ꎮ瓦斯在煤层中主要吸附于有机物质的表面ꎬ而煤的灰分反映的是煤层中无机物的数量ꎮ因此煤层中煤的灰分越多ꎬ反映煤层中有机物质越少ꎬ则煤吸附瓦斯的能力越弱ꎮ原始煤层一般均含有水ꎬ当煤层中水处于欠饱和状态时ꎬ水比甲烷更容易吸附于煤层中ꎬ因此煤层中水分对瓦斯赋存具有不利影响[10]ꎮ综合来看ꎬ煤的灰分和水分均会对煤层瓦斯的保存产生负面影响ꎮ因此综合考虑2个因素ꎬ以数据统计结果为基础ꎬ分析灰分Mad和水分Aad对煤层瓦斯含量W的影响图1ꎮ从整体上看ꎬ随着煤中水分㊁灰分的增高ꎬ煤层瓦斯含量趋于减小ꎮ ㊀㊀2煤变质程度对瓦斯含量的影响ꎮ煤层作为一种特殊的储层ꎬ兼顾生气与储气双重功能ꎮ在漫长的沉积演化过程中ꎬ其变质程度既影响着煤层中瓦斯的生成ꎬ又通过影响煤孔隙性㊁煤体结构㊁吸附性等控制着瓦斯在煤层中的储存ꎬ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ꎮ根据一般规律ꎬ煤的变质程度越高ꎬ则其生成瓦斯与吸附瓦斯的能力越强[18]ꎮ煤的挥发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煤的变质程度ꎬ挥发分越大ꎬ则煤的变质程度越低ꎮ潞安矿区各区 76 2014年第12期 煤炭科学技术 第42卷 块煤的挥发分Vdaf与瓦斯含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ꎮ由图2可知ꎬ随着煤挥发分的增加ꎬ煤层瓦斯含量逐 渐减少ꎮ也就是说ꎬ随着煤的变质程度降低ꎬ煤层瓦 斯含量也趋于减小 ꎮ 图1㊀ 煤的水分和灰分与瓦斯含量的关系 图2㊀煤的挥发分与瓦斯含量的关系 ㊀㊀3煤层埋藏深度对瓦斯含量的影响ꎮ煤层埋藏深度是控制瓦斯赋存的重要影响因素ꎮ煤层埋藏深度一方面影响煤化过程ꎬ影响瓦斯的生成ꎻ另一方面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变化ꎬ煤储层压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ꎬ影响煤吸附瓦斯的能力[19-20]ꎮ同时ꎬ 煤层埋藏深度越大ꎬ则瓦斯与煤层外连通的裂隙越少ꎬ瓦斯越难以从煤层中向外逸散ꎮ潞安矿区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D的关系如图3所示ꎮ由图3可知ꎬ在同一区块内ꎬ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ꎮ 图3㊀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的关系 3 2㊀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㊀㊀通过分析各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ꎬ可以建立 表示不同影响因素与瓦斯含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表2ꎮ 表2㊀各影响因素与瓦斯含量回归分析 区块煤的挥发分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水分与灰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煤层埋深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襄垣W=-0 979Vdaf+23 217 0 3108W=-8 154lnMad+Aad+32 3070 3458W=0 0344D-4 28210 9190潞安W=-0 5195Vdaf+14 2560 4158W=-5 274lnMad+Aad+20 5750 3492W=0 0336D-7 07590 9171长治 W=-0 311Vdaf+12 620 3176 W=-2 305lnMad+Aad+15 178 0 1658 W=0 0397D-5 7527 0 9170 ㊀㊀从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ꎬ各区块内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的相关性最好ꎬ相关性系数均在0 91以上ꎻ而煤的变质程度㊁灰分㊁水分等因素与瓦斯含量的回归方程相关性系数均在0 5以下ꎬ相关 8 6 李㊀阳等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2014年第12期 性较差ꎮ因此ꎬ在研究各区块煤层瓦斯分布规律时ꎬ 应该以煤层埋深D作为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ꎮ 3 3㊀煤层瓦斯分布规律 ㊀㊀以煤层埋深作为影响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ꎬ根 据各区块埋深与瓦斯含量的回归公式ꎬ研究区南部 的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梯度最大ꎬ为3 97 m3/t hmꎻ北部的襄垣区块次之ꎬ其瓦斯含量梯 度为3 44m3/t hmꎻ中部的潞安区块瓦斯含量 梯度最小ꎬ为3 36m3/t hmꎮ ㊀㊀依据瓦斯含量与其主控因素煤层埋深之间的关 系ꎬ推测各区块内不同煤层埋深区内煤层埋深一 般为300800m所对应的瓦斯含量表3ꎮ根据 推测结果ꎬ在相同煤层埋深条件下ꎬ南部的长治区块 瓦斯含量最大ꎬ北部的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ꎬ中部 的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ꎮ因此ꎬ潞安矿区3号煤 层瓦斯含量存在中部低ꎬ南㊁北部高的趋势ꎬ其中南 部瓦斯含量略高于北部ꎮ 表3㊀各区块瓦斯含量和煤层埋深的对应关系 煤层埋深/m 煤层瓦斯含量/m3 t-1 襄垣区块潞安区块长治区块 3006 043 006 16 4009 486 3610 13 50012 929 7214 10 60016 3613 0818 07 70019 8016 4422 04 80023 2419 8026 01㊀㊀在研究区内ꎬ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ꎬ瓦斯含量趋于增高ꎮ同时ꎬ区内煤层埋深存在东浅西深的特点ꎮ因此ꎬ潞安矿区3号煤层瓦斯含量具有南高北低㊁西高东低的总体分布趋势ꎮ 4㊀结㊀㊀论 ㊀㊀1潞安矿区3号煤层厚度大ꎬ埋藏深度适中ꎬ各区块内煤层变质程度较高㊁Langmuir体积平均值较大ꎬ有利于瓦斯在3号煤层中富集成藏ꎻ虽然各区块内煤层Langmuir压力平均值较小ꎬ瓦斯容易随煤层卸压解吸出来ꎬ但构造煤较为发育ꎬ多为碎裂煤和碎粒煤ꎬ煤体结构破碎ꎬ煤层渗透性较差ꎬ瓦斯抽采利用难度大ꎮ ㊀㊀2潞安矿区内3号煤层瓦斯含量具有如下分布规律各区块间在同一煤层埋深条件下ꎬ南部的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最大ꎬ北部的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ꎬ中部的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ꎬ即各区块间煤层瓦斯含量存在中部低ꎬ南㊁北部高的趋势ꎻ同时ꎬ各区块内部瓦斯含量受煤层埋藏东浅西深的影响ꎬ存在西高东低的趋势ꎮ 参考文献 [1]㊀周心权.基于瓦斯爆炸事故剖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性[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2ꎬ42140-43. [2]㊀MooreTA.CoalbedMethaneA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ꎬ2012ꎬ10136-81. [3]㊀琚宜文ꎬ李清光ꎬ颜志丰ꎬ等.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ꎬ2014ꎬ395806-815. [4]㊀张子敏.瓦斯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ꎬ2009. [5]㊀琚宜文ꎬ李清光ꎬ谭锋奇.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及碳排放关键问题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68-14. [6]㊀琚宜文ꎬ卫明明ꎬ侯泉林ꎬ等.华北含煤盆地构造分异与深部煤炭资源就位模式[J].煤炭学报ꎬ2010ꎬ3591501-1505. [7]㊀刘世奇ꎬ桑树勋ꎬ李梦溪ꎬ等.樊庄区块煤层气开发地质类型与开发技术模式[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6107-112. [8]㊀张书林ꎬ孙喜贵ꎬ陈㊀杰.常村井田构造成因及对瓦斯赋存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3ꎬ411292-96ꎬ18. [9]㊀冀敏俊.潞安矿区高河井田煤层气地面抽采有利区段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ꎬ2012ꎬ40336-39. [10]㊀刘㊀正ꎬ傅雪海ꎬ王可新ꎬ等.潞安矿区屯留井田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C]//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 版社ꎬ200788-93. [11]㊀姚艳斌ꎬ刘大锰.华北重点矿区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ꎬ2007ꎬ363308-314. [12]㊀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ꎬ200362-65. [13]㊀黄广林.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煤层气ꎬ2008ꎬ5125-27. [14]㊀范俊佳ꎬ琚宜文ꎬ侯泉林ꎬ等.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ꎬ2010ꎬ175325-335. [15]㊀周㊀丹.潞安矿区山西组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D]. 焦作河南理工大学ꎬ201145-46. [16]㊀连承波ꎬ赵永军ꎬ渠㊀芳ꎬ等.影响煤层含气量地质因素的定量分析[J].特种油气藏ꎬ2008ꎬ15333-36. [17]㊀周世宁ꎬ林柏泉.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19925-6. [18]㊀胡亚斐ꎬ张遂安ꎬ吴峙颖.基于地质多元统计分析的煤层气含量建模方法以沁水盆地南部某区块3号煤层为例[J].煤田 地质与勘探ꎬ2013ꎬ41233-36. [19]㊀孟召平ꎬ田永东ꎬ雷㊀旸.煤层含气量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ꎬ2008ꎬ37428-33. [20]㊀杨治国ꎬ王恩营ꎬ李中州.断层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6104-106. [21]㊀孟召平ꎬ彭苏萍ꎬ白清昭ꎬ等.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评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ꎬ1998ꎬ27253-57.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