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黔铁路5标隧道瓦斯监理实施细则.doc
一、工程概况 渝黔铁路监理5标标段监理范围内起讫里程为D1K114663.3DK164342.71,全长51.681公里双线。特大桥5座、隧道16座,其中重难点隧道8座。 1.1地形、地貌 线路穿越凉风垭、娄山关、斗篷山等区域性分水岭区域,由海拔200800m的四川盆地过渡到海拔8001600m的贵州高原,总体为北低南高。地貌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川南低山丘陵区重庆至赶水段;黔北中山区赶水至楚米镇段;云贵高原区楚米镇至贵阳段。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1.2.1岩性 沿线地层除泥盆系、白垩系外,自第四系至震旦系地层均有出露,尤其以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广泛分布。重庆至赶水段主要为侏罗系红层,为砂、泥页岩碎屑岩层;赶水至贵阳段相继为古生界、中生界灰岩、白云岩、泥灰岩间夹泥页岩地层,其中上三叠统、上二叠统、下 二叠统地层含煤层;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于沿线基岩之上。 1.2.2地质构造 线路通过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及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主要构造体系有北东向构造体系分布于赶水至遵义、息烽至贵阳一带,线路多斜传构造线;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主要分布于重庆至赶水、遵义至乌江段。两段线路多平行于构造线, 顺层现象比较普遍;南北向构造体系分布于娄山关、扎佐以南,都 拉营至黔灵山一带。 1.2.3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三大类。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重庆至赶水段的节理裂隙带及构造裂隙带中,一般水量不大;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赶水至贵阳段碳酸盐地段,水量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 受岩溶发育形态及程度控制。 1.3不良地质 沿线各种不良地质发育齐全,其中岩溶、压矿和采空区、顺层、 煤层分布范围广,是本线最为复杂、对工程影响最大的不良地质,其次为重力不良地质及有害气体。 1.4重点和难点工程 根据渝黔铁路监理5标标段隧道工程设计情况拟定隧道长度 6km以上或工程地质复杂的瓦斯隧道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为 该标段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渝黔铁路监理5标段重点和难点隧道工程一览表 序 工程名称全长备注 号 不良地质为岩溶、瓦斯、危岩 1 天坪隧道13876m 落石。 不良地质为岩溶、瓦斯、危岩 2 新凉风垭隧道7618m 落石。 序 工程名称全长备注 号 3 夜郎隧道4973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4 何家沟一号隧道2831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5 萎家沟隧道2454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6 梨树坪一号隧道2261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7 梨树坪二号隧道1658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8 文昌阁隧道2609m 不良地质为岩溶、危岩落石。 天坪隧道、新凉风垭隧道是监理5标标段的工期控制性工程和重点工程; 各种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是决定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工期的关键,所以如何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和瓦斯监测做好隧道不良地质的预 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是本标段的难点之一。 二、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渝黔铁路监理5标段瓦斯风险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 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施工风险,最终实现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水保等目标。根据渝黔铁路监 理5标标段内瓦斯隧道工程较多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工程地质现场核查及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特别重要,故特编制渝黔铁路监 理5标瓦斯风险隧道专项监理实施细则作为原有渝黔铁路监理5标隧道监理实施细则的补充。其编制依据如下 2.1渝黔铁路建设“六位一体”管理制度体系文件; 2.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2.3渝黔铁路站前工程施工设计技术交底及会议纪要 经审查批准的渝黔铁路设计技术文件及施工图; 2.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5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 2.6铁道部于2007年7月1日颁布的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2.7渝黔铁路站前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书; 2.8经批准的渝黔铁路渝黔铁路监理5标监理规划、渝黔铁路监理5标隧道监理实施细则及瓦斯风险隧道单位工程实施性施组设计。 三、专业工程特点以及技术、质量标准 3.1专业工程特点 3.1.1岩层中放出瓦斯,可分为三种类型 1瓦斯的渗出它是缓慢地、均匀地、不停地从煤层或岩层的 暴露面的空隙中渗出,延续时间很久,有时带有一种嘶音。 2瓦斯的喷出比上述渗出强烈,从煤层或岩层裂缝或孔洞中 放出,喷出的时间有长有短,通常有较大的响声和压力。 3瓦斯的突出在短时间内,从煤层或岩层中,突然猛烈地喷 出大量瓦斯,喷出的时间,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喷出时常有巨大 轰响,并夹有煤块或岩石。 3.1.2瓦斯的燃烧和爆炸性 当的瓦斯,浓度小于5遇到火源时,瓦斯只是在火源附近燃烧而不会爆炸;斯浓度在56到1416时,遇到火源具有爆炸性;瓦斯浓度大于1416,一般不爆炸,但遇火能平静地燃烧,瓦斯 浓度爆炸界限见下表。 3.1设计技术参数 3.1.1铁路等级国铁I级; 3.1.2正线数目双线; 3.1.3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 3.1.4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隧道设计; 3.1.5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5500m,竖曲线半径20000m; 3.1.6正线线间距直线段基准线间距为 4.4m; 3.1.7牵引种类电力; 3.1.8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880m; 3.1.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3.1.10建筑界限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隧限界KH的要求; 3.1.11隧道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道床底面高度为51.5cm。 四、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1本标段监理范围主要包括本工程所有站前、站后不含铺架工程及项目范围内的道路改移、大临及过渡汽车运输便道、砼集中拌合站、生活营地等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上述工程竣工验收过程 和质量缺陷责任期内的监理工作。 4.2瓦斯防治监理工作的范围是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主要有人员进出洞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隧道开挖放炮管理、施 工通风管理、防突措施、隧道供电管理等。 4.3 瓦斯防治监理工作的重点 4.3.1施工通风管理,防治瓦斯积聚。隧道内瓦斯爆炸必备的条件有 三个瓦斯浓度在5-16,空气中氧气含量不低于12,点然温度达到650750℃。只要任何一个件不具备,瓦斯不能爆炸。在隧道施 工中加强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关系到施工人员及整个工程的安全,是瓦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4.3.2瓦斯防突根据设计文件有关内容,隧道所含煤层中,C4 煤层具有一般突出危险性。如何制定切实有效、安全可靠的瓦斯防突方案及对方案执行过程的监控也非常重要。 4.3.3电气设备防爆管理。电气设备包括施工机械电气部分、隧道供 电设备的开关、变压器、电缆等若失爆,启动过程产生火花。就会变 成火源,造成瓦斯爆炸必备条件之一。 4.4防治煤尘综合措施。施工过程中采用综合防尘措施,降低煤尘含 量也是本隧道瓦斯监理工作的另一重点。 五、隧道瓦斯防治监理工作流程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并建全瓦斯及有害气体安检制度、方案与措施, 制定各种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监理单位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瓦斯及有害气体安检制度及各种应 急预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督促施工单位建立专职瓦斯及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安检机构, 建立洞 口安检制度及专项瓦斯防治安全保证体系 安检人员必须强制性经过瓦斯隧道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 持证上岗 每检测点设瓦斯记录牌,及时填写在瓦斯记录本和记录牌上,逐级上报检测结果,发现 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处理好危险源 当开挖面风流中瓦斯及CO 2达1.5、或在0.5m3的空中局部积聚瓦斯达2的20m 范围 安检人员必须执行每日多次巡检制度,加强瓦斯及有害气体监测 各电气设备、机械必须有防爆装置,加深炮眼 探测及超前探孔 当检测无瓦斯、天然气及有害气体,而只有其它有害气体或 瓦斯及 CO 2浓度小于0.5时 当检测出隧道内赋存瓦斯、天然气及有害气体的段落,且其排放压 力大于1Mpa 时 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在24小时内封闭瓦斯区、立即撤离人群、马上通风、排放处理 只加强通风即可 必须安置专门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排放 管路与装置 经瓦斯、有害气体排放与处理,并经第二次复检、安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及有关部门现场确认下次复工时间 监理单位平行检测瓦斯或督促、旁 站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巡 检 六、瓦斯防治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6.1作好超前地质预报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隧道含瓦斯探测的超前地质预报的措施与方案,并将其作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督促施工单位在隧道洞内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定期进行认真地质探测 监理单位审批施工单位上报含瓦斯探测的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方案 及时记录并撑握第一手原始资料,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检测 报告,分析地质预报结果 超前地质预报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变更处理,若地质预报有瓦斯、溶洞、突水、突泥等风险时应督促施工单位作好应急预案,确保隧道施工与运营的安全。 监理单位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分 析隧道围岩是否稳定及地质预报是否与设计吻合 监理单位在现场进行见证旁站超前地质预报,及时收集整理现场第一手原始记录资料 若发现预报 实施不规范, 则督促施工单位 重新实 施 6.2洞口管理 6.2.1、洞口必须24小时设置专职安全值班人员。 6.2.2、所有进出洞人员必须在洞口进行登记。 6.2.3人员进洞前严禁饮酒,进洞时严禁穿化纤衣服,必须戴好安全帽,携带自救器,禁止携带烟草、手机、点火物品。 6.2.4建立进出洞设备管理制度。 4.2.5洞口设置瓦斯浓度检测公示牌。及时反映出洞内各部位的瓦斯浓度情况。 6.3施工人员 所有与本瓦斯隧道施工有关的人员,必须经专项安全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本隧道施工人员,进行隧道内各项施工作业。其中,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6.3.1瓦斯检测员 1必须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并持证上岗。 2人员数量足够,确保隧道内24小时内有瓦斯检测员巡回对各部位进行瓦斯浓度检测。 6.3.2爆破工 1必须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并持证上岗。 2必须具有瓦斯隧道放炮方面的专业知识。 6.3.3安全员 1必须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并持证上岗。 2必须具有瓦斯隧道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6.4施工机械 6.4.1洞内施工机具及设备其电气部分要满足煤矿安全规程中要 求的防爆性能。 6.4.2隧道内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 使用防爆型。 6.5供电及照明系统 6.5.1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供电应配置两路电源,确保洞内24小时供电。工区内采用双电源线路,其电源线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负荷。 6.5.2供电设备,包括开关、变压器、接线盒均为防爆型,防爆参数 满足煤矿机电设备防爆要求。 6.5.3瓦斯工区内固定敷设的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 用铠装电缆、不延燃橡套电缆或矿用塑料电缆;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的敷设应符合规定。 电缆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与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相符合的接线盒;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连接;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内,电缆之间若采用接线盒连接时,其接线盒必须是防爆型的;高压纸绝缘电缆接线盒内必须灌注绝缘充填物。 6.5.4瓦斯工区照明灯具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已衬砌地段的固 定照明灯具,可采用EM II型防爆照明灯;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 明灯具,必须采用EXd I型矿用防爆照明灯;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 6.5.5隧道内36 V以上的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 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都必须有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 下列要求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 2 Ω; 每一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与接地网间的保护接地,所用的电缆芯线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Ω。 6.5.6为了防止雷电波及隧道内引起瓦斯爆炸,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隧道内的供电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避雷装置;由地面直接进人隧道内的轨道和露天架空引人出的管路,必须在隧道洞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通信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6.6钻爆作业 6.6.1钻孔作业开挖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 1.5;必须采用湿式钻孔;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炮眼应清楚干净,炮眼封 泥不严或不足不得进行爆破。 6.6.2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电雷管,使用煤矿 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严禁使用秒或半秒级电雷管;严禁反向装药。 6.6.3瓦斯浓度检测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安全员、瓦斯检测员、爆 破工。 6.6.4爆破网路和连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 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间距;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母线 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 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申联网路中使用。 6.6.5在非瓦斯突出工区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15min后应巡视爆破 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瞎炮、残炮等情况,如有危险必须立 即处理;在瓦斯突出工区,揭煤爆破15min后,应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到工作面对爆破效果、瓦斯浓度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通知送电、开动局部通风机,通风30min后,由瓦斯检测人员检测工作面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1.5后,方可解除警戒,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开挖工作面。 6.7施工通风 6.7.1一般规定 1瓦斯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编制全隧道和各工区的施工通风设计,并考虑各工区贯通后的风流调整和防爆要求;瓦斯断电装置应具有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 2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低瓦斯工区可用便携 式瓦检仪,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便携式瓦检仪外,尚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配备救护队。 6.7.2通风系统 1宜采用巷道式通风。 2瓦斯隧道需要的风量,必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 1 m/s。 3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风量时,对于低瓦斯工区,应将洞内各处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对于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其长度较大的独头坑道,应将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稀释到 0.5以下;平行导坑仅作巷道式通风的回风道时,其瓦斯浓度应小 于0.75。 4瓦斯隧道在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 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并在压人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l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6.7.3通风设备 1压人式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鲜风流中,避免污 风循环。瓦斯工区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应装设风电闭锁装置。 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 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2瓦斯工区,必须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经常保 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3瓦斯突出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实行专 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装置。 4瓦斯隧道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风管口到开挖工作 面的距离应小于5m,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应大于2。 6.8防治煤尘 6.8.1实行湿式钻眼。 6.8.2对积聚煤尘进行冲洗,若风流中煤尘含量较大时,设置水 幕防止煤尘飞扬。 6.9采用钻孔排放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6.9.1钻孔排放应先进行设计,钻孔排放设计内容应包括煤层赋存 状况、煤层参数、预测时的各项指标、排放范围、钻孔排放半径、排 放时间、排放孔个数、每孔长度和角度、排放孔施工及排放期间的安 全措施等。 6.9.2排放时间、排放半径及排放孔个数,应根据排放范围及隧道总 工期综合分析确定,其排放范围及排放孔角度可参照表取值; 6.9.3钻孔排放位置应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的开挖工作面上;施钻时各孔应穿透煤层,并进人顶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钻孔排放布孔时,在煤层厚度1/2处的孔距不应大于2倍排放半径,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m,并以此计算各孔的角度和长度; 当煤层倾角小、煤层厚、一次排放钻孔过长、俯角过大时,可采 用分段分部多次排放,但首次排放钻孔的穿煤深度不得小于 1.0m; 6.9.4瓦斯突出工区,宜采用上下半断面长台阶法开挖,利用上部台 阶排放下部台阶的部分瓦斯,其台阶长度应根据通风需要和隧道结构安全性、围岩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 6.9.5下部台阶瓦斯排放应采取下列措施可在上部台阶底部打俯角 孔排放;孔距与排距宜为 1.0m;每排排放钻孔连线应与煤层走向平行;排放孔施工前应加强排放工作面及已开挖段的支护,防止坍塌造成突出;排放孔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施钻,钻孔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其角度和长度;排放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情况及动力现 象,当某孔施工中动力现象严重,可暂停该孔施工,待其他孔施工完后再补贴该孔;每钻完一个孔应检测该孔瓦斯浓度,以后每天进行两次,掌握排放效果和修正排放时间。 6.9.6钻孔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风流及回风道风流中瓦斯浓度检测, 当排放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 1.5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加强通风。 6.9.7防突效果检验指标的临界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在打检验孔 时发生喷孔、顶钻、夹钻等动力现象时,则认为防突措施无效,必须 采取补充防突措施。 6.9.8 揭开煤层后,应检验开挖工作面前方、上、中、下、左、右范 围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掘进5m,再检验再掘进5m,即应始终保持工作面前方有5m的安全区。如任一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应采取补充防突措施,直至有效。 每循环进尺不宜超过 1.0m,在全煤层中掘进应少钻孔、少装药,且必须采用电煤钻钻孔;在半煤半岩中掘进应在岩石炮眼中装药,其总药量为普通爆破药量的1/3或1/2,煤层中如煤质坚硬,需爆破时,必须采用松动爆破。 6.9.9在软弱破碎岩层或煤层中掘进,应采用超前支护或预注浆,防 止坍塌,引起突出;爆破后应以喷锚支护,及时封闭瓦斯;仰拱应先 施工,保证拱、墙、仰拱衬砌形成闭合整体。 6.9.10煤系地层设防段的二次模筑衬砌应预留注浆孔,衬砌完成后 应及时压浆,充填空隙,封闭瓦斯。 6.10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6.10.1应急预案 1编制各种事故的应急预案。 2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进行演练,确保在各种情况下均有针对 性措施。 6.10.2事故处理 1发生瓦斯事故后,应尽快查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伤 亡人数和事故地点所在的位置,以及洞内瓦斯及通风情况,并立即制订抢救方案。 2严格执行抢救方案,必要时及时联系矿山专业抢险救灾队伍,进行支援处理。 3不得隐瞒事故和事故真相,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 6.11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 6.11.1瓦斯隧道竣工验收时,应达到瓦斯设防标准;在内拱顶以下 25cm处的空气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 6.11.2运营通风设施及自动监控系统的各项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6.11.3瓦斯隧道交付运营前,必须对全隧道进行瓦斯检测。 6.12瓦斯防治控制目标 6.12.1隧道施工死亡、重伤事故为0; 6.12.2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0。 6.12.3煤尘爆炸事故为0。 6.13瓦斯防治控制手段 6.13.1旁站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针对重要的施工专项方案的 实施及施工工艺实施全过程的进行旁站监督。 6.13.2巡视对施工单位日常循环进行的工作,如瓦斯浓度、瓦斯 监控设备检查等进行巡视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达不到规定检测频率的要坚决进行整改。 6.13.3检测对瓦斯浓度及其它能检测的项目进行见证抽样检测和 平行检测,以进行监督控制。 6.13.4指令性文件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往来,必须以文 字为准,监理工程师以书面指令和文字对施工单位进行瓦斯防治专项 进行控制,便于提醒施工单位对出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整改。 七、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7.1监理工作方法 对于瓦斯防治监理的方法有 7.1.1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方法 1审查施工单位拟配备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瓦斯隧道要求。 2审查瓦斯监控、瓦斯防治、揭煤防突、瓦斯积聚、瞎炮处 理等专项施工方案、技术、质量保证措施等。 7.1.2施工阶段的控制方法 1检查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瓦斯检查员、 爆破工、安全员等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 2对施工过程中的瓦斯防治、瓦斯防治、揭煤防突、瓦斯积聚、瞎炮处理等工作是否严格按专项方案执行。 7.2监理工作措施 7.2.1组织措施建立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 实瓦斯防治的责任,建立控制制度。 7.2.2技术措施审核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和防治瓦斯专项治理方案, 防止没有方案及措施而野蛮施工。 7.2.3经济措施对施工中不按照既定方案和措施施工的工程量,工 程计价时予以不计或缓计。 7.3其它手段 质量控制的其它手段主要有给承包人发工作指令、召开现场会、 计量支付等。 7.3.1指令文件是表达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承包人提出指示和要求的书 面文件,它是监理工程师运用权力对工程质量等进行控制的手段之 一,监理工程师通过书面指令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施工单位注意,以及指示施工单位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等,当时间紧迫时,也可 先发口头指令,但事后必须予以书面确认。 7.3.2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典型性问题,监理工程师可采用召开现 场会的形式,用以肯定或否定某一项工程的施工艺或工程产品,以起到示范或引以为戒的作用。监理项目部将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多树立样板工程。 7.3.3计量支付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 一律不得进行计量支付,确保计量支付的工程是优质工程,至少是合格工程。 7.3.4现场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数码相机,对现场施工中质 量好及质量差的部位均及时照相。质量好的分项工程提出表扬,有质量问题的分项工程坚决返工。 八、具体旁站部位和工序 对瓦斯防治专项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测、指令性文件等手段进行监控,其中,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旁站控制。针对本隧道,具体旁站部位和工序有以下局部瓦斯积聚的处理;隧道瓦斯防突处理。 河南长城铁路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渝黔铁路5标监理项目部 2013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