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oc
冲击地压与安全269 综采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张法权 (徐矿集团夹河煤矿 摘要江苏徐州221167)文章介绍了夹河煤矿在综采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抽放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位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对高位钻孔的抽放进行了优化。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关键词高位钻孔瓦斯抽放 l问题的提出 夹河煤矿7446工作面位于一1010m西一小湖系采区,该工作面上限标高为一1050m,下限标高为一1148m,煤层平均厚度2.4m,工作面走向长865m,倾斜长180m。工作面为U形通风方式。 7446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5.178m3/t,工作面虽然在回采前进行顺层平行钻孔预抽工作面瓦斯、回采过程中实施了“随打即抽”工艺,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时瓦斯涌出量,但由于邻近层9煤(与7煤间距12~33m)瓦斯涌入,造成在回采过程中绝对瓦斯涌出量较大,加上老塘积聚的瓦斯随老塘漏风汇入回风流,工作量风量增加到1800m3/rain时,回风隅角瓦斯高达1.6%,回风流瓦斯在0.9%左右,经常造成超限。为解决上述问题,在7446工作面开展了综采工作面顶板高位钻孔抽放技术的研究。 2高位抽采钻孔参数确定 提高高位抽采效果的关键是将抽采钻孔布置在采空区顶板裂隙带积聚的高浓度瓦斯区域内,达到高位抽采钻孔参数优化的目的。 2.1采空区顶板冒落带、裂隙带高度理论确定 夹河煤矿7煤直接顶板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9煤直接顶板主要为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或互层。可以看出7、9煤上覆岩层岩性为坚硬覆岩。 (1)冒落带计算 (2)裂隙带高度计算H。=揣土2.5一云{罢揣2.5=13.17(8.17)mH。=r器士8.9一r;芰‰8.9----56.3(38.5)m 2.27446工作面高位抽采钻孔终孔位置的确定 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浓度曲线基本形态为抛物线型,即开始抽采时浓度和流量小,这是因为高位钻孔周围煤(岩)层还没有卸压,邻近层瓦斯还没有解吸;随着工作面的逐步推进,高 270 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 位钻孔周围煤(岩)层充分卸压.抽采浓度逐步增大到最高浓度;而后经过一段稳定抽采后开始下降,这是由于高位钻孔逐渐进入到冒落带而抽人空气及邻近层卸压瓦斯源减少所致。因此根据抽采过程中的始抽段、高浓度段和衰减段。来分析确定冒落带高度,从而为钻孔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表1为夹河煤矿7446工作面第六高位钻场2号钻孑L的瓦斯抽采浓度情况。 表l 距顶板距离/m 抽采浓度/% 1822。414.722.312.317.4 17.715.814.423.41217.6 抽采浓度与钻孔距顶板距离的关系 17.416.514.125.811.612 17.116.213.825.311.311.9 16.817.513.523.511.112 16.518,513.323.4 10,9 16.2】8.213.121.510.711 15.818.212.920.510.510.6 15.518.Z12.618.810.210.4 15.32012.618 9.9 152◇.512.6189.610 距顶板距离/m 抽采浓度/% 距顶板距离/m 抽采浓度/% 1210.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夹河煤矿7煤工作面的钻孑L距顶板16~17m时开始瓦斯抽采浓度急速上升,距顶板14~15m时,瓦斯抽采浓度达到最高25.8%。然后抽采浓度开始下降・但总体钻孔距顶板距离10~17m之间为抽采高效区。冒落带高度8~10m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钻孔的终孔位置应该布置在裂隙带的下方,即距煤层顶板15m左右的范围为宜。 2.3 高位钻孔参数 (1)钻孔终孑L点距煤层顶板的垂直高度10-'--17 m; m; (2)钻孔终孔控制工作面回风巷以下的最佳倾斜距离8~25(3)每个钻场内的抽采孔数8个;(4)钻场的间距40(6)钻fLfL径≠89 m;m; (5)钻孑L长度60~70(7)封孑L长度8--.12(8)孔口负压8~13 3 mm; m;kpa。 7446工作面高位抽采效果 7446工作面未进行高位钻孑L瓦斯抽采,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最高达0.9%,回风隅角瓦斯 浓度最高达1.6%,进行高位钻孔抽采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如图1所示。4高位钻孔抽放的优化 7446工作面1~5号高位钻场基本规格如下,宽度4m,深度3m,破顶高度0.5--.1.0rn,每个钻场布置8个钻孔,抽采钻孔深度60~70m,钻场间距40m。此钻场及钻孔布置方式。钻孔距离短,钻孔终端与开孑L端高差大,造成高位抽采效果差异大,抽采高效区只有整个钻孔长度的20%~30%,能抽出高浓度瓦斯的钻孑L长度较短,平均抽采浓度只有10% 一12%。 在终孑L距顶板的距离、钻孔控制回风巷以下的最佳倾斜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钻孑L孔深L 冲击地压与安全271 1.2 l 芝0.8魁 袋0.6 /-.r /人人 . 1 一、-一一●一 摄 瞎0.4 O.2 O 2 5 6 7 8 比较天数 图l 7446 3-作面实施高位抽采前后的瓦斯浓度变化曲线 越深,钻孔水平投影线与巷道的夹角、钻孔仰角越小。高效抽采区长就越长,抽采浓度就高。 4.1 顶板走向岩石长钻孔布置 为提高高效抽采区长度和抽采浓度.改变钻场的设计。将钻场由平巷改为向顶板方向倾角为25。的斜巷.将钻场布置在顶板中,要求破顶高度达到5m,每个钻场布置2排钻孔。共布置8个钻孔(图2).钻孔长度200m。终孔距煤层顶板高度为15~20m,沿T作面倾斜方 向扇形布置。 图27446工作面顶板走向岩石长钻孑L布置示意网 1~4号钻孔开孔位置位于钻机窝前端顶板向下500mm;1号钻孑L距钻机窝里帮500mm处开孔,2"-'4号钻孔开孔位置相距300mm,5~8号钻孔开孑L位置位于1~4号钻孔向 下500mm,5号距钻机窝里帮500mm处开孑L,6~8号钻孔开孔位置相距300mm,1~4 号、5"--8钻孔各成水平布置。钻孔末端距煤层顶板垂直距离控制在15~20m范围内,各高位钻孔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钻 钻孔 孔编号 12 /() 7446工作面顶板走向岩石长钻孔参数 钻孔 钻孔长度 开孔直径 /mm /mm 钻孔直径 钻孔末端 距钻场水平距离 /m 钻孔口距钻场顶板 距离 /m 钻孔口钻孔末端距煤层顶 板高度 /m 钻孔与材料到水平夹角/(。) 5.1 4 钻孔末端距第一钻孔水平距 离/m 1814 距钻场里帮距 离/m 0.50.8 仰角 /m 3.23.3 200200 127127 108108 195195 0.50.5 2019 272 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 续表l 钻 孔编号 3 4 钻孔 仰角 /() 钻孔 钻孔长度 /m 开孔直径 /mm 钻孔 直径 /mm 钻孔末端距钻场水 平距离 /m 钻孔口距钻场顶板距离 /m 0.50.51.01.O1.01.0 钻孔口距钻场 里帮距离/m 1.11.40.50.81.11。4 钻孔末端距煤层顶 板高度 /m 钻孔与 材料到水平夹角/(。) 2.91.75.142.91.7 钻孔末端距第一钻 孔水平距离/m 1061814106 3.43.522.12.22.3 200200 ' 127127127127127127 108108108108108108 195195195 195 181718171615 0 200200200200 678 195 195 4.2效果分析 钻孔角度近似水平(20~3.5。),各钻孔末端与煤层顶板的距离均在15一-20m内,钻孔全长处在抽采的高效区以内,抽采效果明显提高,见图3。 抽放浓度与距钻孔终孔距离的关系 鬟 \ 倒 艇 衽罩 Ⅳ’、../\ h、^in~^。t一,‘..、一。n-.。r 距离/m ok0 人/“\ 图3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搞采曲线 (1)抽采浓度由平均8%~20%增加为15%~25%,钻孔全长平均抽采浓度达到了15%~18%,有80%以上的抽采段抽采浓度在15%以上,有30%以上的抽采段的抽采浓度在20%以上。 (2)7446工作面风量由10.8%~O.9%降至0.7%。 (3)工作面消除因瓦斯超限而限制割煤速度现象,推进速度得到提高,每天产量提高 325.5 800m3/rain减为1580m3/rain,同时,回风流瓦斯浓度由 t,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4)由于钻孔长度达到了200m,钻场间距可以达到150-一170m,而原来钻场间距只有 40 m左右,大大减少了钻场的施工量。 5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尽量提高高位抽放效果,在布置高位抽放钻场、施工抽放钻孔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冲击地压与安全273 (1)在工作厩材料道施工高位钻场期间,如果材料道出现拐弯时,钻场应施工在材料道拐弯区段,钻场施工在拐弯区段,才能有效控制钻孔终孔位在上隅角的距离,防止离材料道过近时出现漏气,离材料道过远时,终孔距离离煤层顶板过大。顶板冒落不充分,起不到好的抽放效果。 <2)材料道出现高低坡度时,应在材料道起坡点施工钻场,钻孔范围内尽量避免大的坡度变化,这样才能控制抽放钻孔基本处在工作面顶板同一层位,保证较好的抽放效果。 (3)施T高位钻孔时间,应根据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而施工,不宜过早。如果提前施1=,易出现压塌孔现象,影响抽放效果。 (4)高位钻孔的长度根据T作面顶板的坚硬度、推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高位钻场过长时,无法避开巷道的高低起伏。当巷道有较大拐弯时,钻孔还可能从巷道上方穿过.造成钻孔层位不稳定、漏气等严重影响抽放效果的现象。 (5)选择钻孔的层位是保证抽放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必须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尽量将钻孔布置在工作面冒落带的上方、裂隙带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