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煤矿企业教育培训改革模式新探.doc
全面深化煤矿企业教育培训改革模式新探【摘要】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首先必须要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培训弊端改革模式新思路 【正文】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更加严峻,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有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矿难事故频发固然有其客观的因素,如煤矿开采要面临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机电设备以及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而带来的地热等,还有就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措施、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不管是何起因,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是煤矿职工的行为不规范所致,根源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差;另一个是对安全技术不懂,违章蛮干,最终都存在着安全培训不足的问题。 在当前煤矿安全形势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下,提高职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把职工的教育培训向深层次迈进,怎样创建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型矿山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一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一些弊端 长期以来,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都把职工培训当成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人员配备、资金保障、奖罚考核都形成了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做出了积极的准备。但问题在于安全培训的成效不尽人意,各种不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重过程、轻效果,不重视培训质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收不到应有效果。追其原因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目前煤矿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现在大部分职教中心任课教师都是非专业院校毕业,对煤矿生产知之甚少,技能知识掌握有限。而符合条件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多为各部门业务骨干或就职于领导岗位,承担着繁杂的业务,无暇顾及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所以在校教师大都是一些缺少现场经验的女教师。煤矿的安全培训大都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教师仍然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授课时有明显“四少”,①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交流太少。②教师深入现场的机会也不多。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了解煤矿生产作业实际情况少。③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更新知识的机会很少。④教师信息量少,企业的安全工作会任课教师很少参加,使得有些教师身在企业讲安全,却对其安全形势,安全状况,安全动态,煤矿的主要做法,现场“三违”情况,事故通报等知之甚少。且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呆板、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手段基本上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很少用到“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各中心都不同程度配备了多媒体,但一般多用于教师在交流课堂效果时用,多媒 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重很少。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教学循规蹈矩、就事论事、课堂气氛索然无味,缺乏活力,所以职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烦躁、睡觉等情况的发生。此外任课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对学员“满堂灌”挫伤了学员的积极性。 2 职工安全培训意识不强。大部分职工认为只要有力气下井干活就行,培训不培训和自己无关,部分来自偏远地方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安全意识、生产技能普遍偏低,且流动性大。成为了安全培训的绊脚石。很多职工认为就算违章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事故,只要不被抓住罚款。参加培训也是非常消极的态度,晚到早走,无视安全培训的主要性。 3 培训流于形式。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全技术培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基本上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发证,在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中确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现在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因材施教,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应备教材,备规程,备学员,讲课要联系现场实际,但实际很难做到。教师在讲课时,仍然是围绕考试重点讲课,评价教学质量仍然是学员考试合格率。再者参加培训的学员所在煤矿的生产作业条件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不同,使得教学很难体现针对性。在同一个培训班里,学员情况千差万别。在学历上,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员,又有目不识丁的学员。在工作经历上,既有参加煤矿工作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年的,又有仅从事煤矿工作二、三年甚至不到一年的。这也很难在教学上体现按需施教,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 需求。 4 课堂教学的安全技术理论知识与职工现场生产作业需要的衔接跟不上。在实际生产中职工往往更关注如何具体操作、维护技能等驾驭安全生产的能力培养。但受教学装备、培训手段等条件的制约,目前课堂教学显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的教学还是在课桌上完成。这种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培训往往跟不上装备的更新。 二煤矿安全培训改革的思路 1“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职教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地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重视对现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即“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一是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校内教师队伍。是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再教育的方式,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到现场生产场所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中选聘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教学力量。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师资配臵。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专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 程度上是对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反对墨守成规,做到“不拘一格”。这不仅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根据所担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适当的采用①案例教学法,用我们本单位的案例事故来教导学员井下生产的多变性,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并告诫他们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危害,用大量的真人真事和身边发生的故事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②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带着问题来引导学员,让每位学员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适时设臵问题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学员发挥主动优势,和学员共同深入剖析问题展开激烈辩论。③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讲到灾害防治时我们在课堂上模拟一个作业现场,假使发生瓦斯灾害应该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逃生,这样让学员根据自己作业的地点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这样的课堂既生动又可达到预期的效果。④幽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幽默语言和故事,将严肃的、枯燥的知识变得亲切有趣,促使学员充满期待和激情,内心不再厌学,上课不再走神。 3 实验、实习、实训应成为安全技术培训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显得重要。应把质量标准、岗位作业标准等贯穿在培训教学中。这样就需要把提高动手能力、分析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如何正确操作,误操作会导致何种严重后果等作为考察学员培训效果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评价教学效果不仅要看理论考试的成绩,还要考核实际动手的能力,综合评价培训效果。现在各职教中心都有一定数量的实习试验设备,但一般多用于参观、演示, 甚至仅用于应付检查,并未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不要让所 有的实验设备都成了摆设,这些设备应切实有用、确实使用、发挥作 用,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4 转变思想,改变形式,区队学习和学校培训相结合。学员到学 校参加学习只是为了取证或培训计划的一个需要, 真正把学习深入进 去的渠道还是班前会和区队学习这个最有利的途径。创建学习型区 队、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是新型的培训模式。 ①营造浓厚的学 习氛围,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方式,激发职工的学习热 情,最大限度的释放职工的潜能。提高对学习的自觉意识,创造良好 的工作环境,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全力引导“工作 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 的学习理念。 抛弃 “只要两膀有力就能干煤矿” 旧思想,拓展出新的学习风格。②职工要正确树立谋生必学习,强身 提素质,竞争凭能力的学习氛围。利用“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 一考” 的有效形式积累知识。 使职工达到学必有用, 学以必用的目的。 ③建立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奉行“让合适之人去做合适之事”的因 事择人、因才择用、用人所长的人才管理理念。通过采煤工艺流程中 的实际操作,对每一位职工的操作技能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不让每 一个职工掉队,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发挥,在付出中受 益。④根据不同岗位特点,采取现场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集中培 训与区队培训相结合。按职工差什么,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 则,制定计划、确定内容、组织实施,做到学用结合。 5 改善考核走过场的管理机制。职工岗位技术培训结业考试是 评价培训效果、检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成了制约职工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导 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参加培训的职工根本没有用心学, 考试也就只好抄照了;二是培训组织管理松散,不能从组织、考核等 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安全培训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以来,职工 教育部门不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设计 课程,管理教学过程。考核部门制题考试验收,由于缺乏相互制约, 责任不明确,培训质量、效果都成了软指标,考核部门尚不能象验收 工程质量一样验收培训。对培训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有时甚至是蜻蜓 点水式的参与,教考分离成了教考“脱离” ,考试摆脱不了“形式” 的困扰。再则新型的涂卡考试对煤矿职工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煤矿职工对这种考试模式很难适应, 往往为了涂得规范而忽略了本身 考试的目的,考试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变成一堂“绘画 比赛”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训应当注重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学以 。 致用,直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严把考试、考核关,推 广闭卷考试,采取标准试卷与口头答辩相结合的方法,使之达到应知 应会水平。 针对一些文盲、 半文盲笔试有困难的实际, 反复进行口试, 或安排专人代笔。考试形式的灵活,让惧怕考试的职工感到考试并不 是难于上青天。 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数量的多少,更不能满足于把 课上完,而是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落实并加强安全培训 工作正是为提升所有煤炭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加强对安全形势的 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总结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当前乃至今 后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