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轨道运输管理规定.doc
煤矿井下轨道运输管理规定 轨道线路 1、钢轨在使用前必须校正,不得有扭转和弯曲现象,轨端要齐、严、孔位正确。 2、钢轨铺设应采用悬接方式,直线部分的两股钢轨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误差不大于50mm;曲线段和使用抱轨式人车的斜井绞车道应错接,相互错距不得大于2m。短轨长度不得小于3m,短轨的插入应在曲线头尾2m以外的直线段进行。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处及倾斜井巷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 3、线路轨枕应符合以下要求 1轨枕按材质分为预制钢筋砼、木材及金属材料。 2每节钢轨应有三种不同的轨枕间距,即 接头间距c,过渡间距b,中心间距a。 采用18kg/m钢轨时,取c440mm,b570mm,a700mm。 采用24kg/m以上钢轨时,取c480mm,b560mm,a700mm。 4、临时轨道轨枕最大间距不得大于1m。 5、长轨焊接的无缝铁道,轨枕间距可按中心间距进行布置。 6、铺设木轨枕时,树心朝下,有圆角的大面朝下,将尺寸、强度及耐久性能相同的铺在一起。轨枕应排列整齐,选择一侧对齐方式,单线铁道应靠人行道一侧齐,双线铁道应在两线外侧齐,对齐一侧轨枕头距轨底外侧规定230mm,轨枕中线应与铁道中心线垂直。 7、铺设钢筋砼轨枕时,钢轨与轨枕用胶垫或其它柔性材料垫层作缓冲,以避免钢轨压损轨枕的承载面。捣固时,不得使镐头碰在轨枕上,以免轨枕因撞击而产生裂缝、脱边等现象。 8、使用钢筋砼轨枕的轨道,在距木枕道岔两端应铺设5根以上木轨枕。在与木枕分界处,如遇钢轨接头,应保持木枕延伸至钢轨接头内5根以上作为过渡段,以保持轨道的弹性一致。 9、道岔的轨型不得小于线路轨型,道岔前后必须至少铺设一对与道岔轨型相同的整根钢轨,两相邻道岔间插入的短轨不宜小于3m,困难条件下可 不设。 10、主要运行线路道床应符合以下规定 l道碴铺设厚度不得小于 80100mm,铺设宽度单轨巷为1.6m,双轨巷为3.2m。道碴要埋住轨枕的2/3,最高不得超出枕面,捣固应均匀,无吊板。 2道碴选用石灰岩、河卵石以及不易风化、不自燃的坚硬矸石制成。碎石、矸石的粒度为1040mm,不得掺有碎末,并应定期清理石子中的煤粉。 3道床要铺设平整、饱满,必要时应加设横截水沟。 11、轨道扣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l鱼尾板规格必须与钢轨配套,对不同的接头,要用特制异型鱼尾板连接。 2每根木枕上只许钉四个道钉,打入道钉的位置应在轨面宽1/3处,不得有“八害”道钉。 3鱼尾板与螺栓的规格要配套,并加弹簧垫圈,不准短缺、松动。 12、轨道铺设应做到平、直、实,扣件、道钉、绳轮和轨枕齐全。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接头端顶面高低差、两侧内错差小于2mm。 13、轨距误差符合“5,-2”规定,即不大于标准轨距5mm,不小于标准轨距2mm。 14、水平同一线路两根轨道的水平高差不超过5mm。 15、轨道方向目视平直,用10米线绳拉,正矢值轨道一侧与线绳的垂直距离,或轨道面与线绳的垂直距离不大于10mm。 16、道岔铺设 l根据使用地点的曲线半径、开口方向、两轨中心距离等条件选择道岔型号。 2道岔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轨型与线路轨型一致。铺设道岔要平顺,位置误差不应大于设计规定300mm。 3道岔轨枕断面规格与线路轨枕相同,长度适当加大,以保证两端均距轨底外缘不少于250300mm。 4辙岔铺设方向要正确,翼轨前部、心轨尖部与心轨后部工作边三 点要成一直线,误差不超过1mm;心轨、翼轨垂直磨损不超过7mm,各部不准有断裂及变形。 5曲连接轨的曲线半径误差不超过5。连接轨与辙岔接头间隙不大于5mm。 6岔尖应符合设计要求。岔尖竖切部分必须与基本轨侧面密贴,间隙不大于2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不高于基本轨2mm;尖轨与连接轨的接头轨缝不大于8mm,岔尖开程为80110mm,摆动要灵活可靠。 7护轨的中心线要与辙岔心轨的尖端成直角,误差50mm。护轨槽宽为28mm,即心轨与护轨工作边间距为572mm872mm误差2mm。护轨槽深为3840mm,要保持清洁。 8垫板及轨撑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准短缺和松动。 9转辙器的种类、型号符合设计要求,铺设要平整,扳动要灵活。 10道岔的曲线外轨水平不得加高。调整道岔纵向或横向水平,均要以直基本轨为准。 11永久线路不得采用施工简易道岔又称驴尾巴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