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员答卷题.doc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员答卷题 命题人审核人阅卷人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为了确保风险预控落实到位,必须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投入保障、文化保障。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 3.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必须遵循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 4.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 5.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为人员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 6.风险值的确定方法。风险值 可能 性 损 失性。 7.“人”的本质安全化。主要指意识知识 技能行为的本质安全化 8.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五大部分是指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 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 9.不安全行为基本控制途径是自我行为控制、工作流程控制、监督控制。 10.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 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 11.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方法目前主要有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管理人员不尽职行为也是危险源。√ 2.煤矿风险预控等同于隐患消除。 3.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 4.风险是导致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通常被描述为失控能源或能源失控。√ 5.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出现特殊情况时,适时追加评审。√ 7.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手册确定了本质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明确了矿内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本安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8.本标准评分时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情况,采用自下而上逐级评分的方法计算总分。√ 9.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 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10.安全是指免除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将符合题意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 B A 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B 风险评估过程。 C 风险控制过程。 D 风险预警过程。 2.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的实际发生。 A 风险 B 危险源 C 问题 D 隐患 3.皮带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卷人事故属于 A 事故。 A 机电 B 运输 C 其它 D 管理 4.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 D 为核心的。 A 危险源辨识 B 确定管理对象 C 风险评估 D 动态风险预控 5.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 A 。 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 B.造成人员死伤; C.造成经济损失。 6.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C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A.风险评估; B.制定管理标准; C.对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 D.隐患治理。 7. 下列属于风险的是 D 。 A.采煤机 B.刮板机 C.皮带运输机 D.液压支架不接顶 8.员工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两类B 不安全行为,间接不安全行为 A.有意识 B.直接 C.无意识 D.有痕迹 9.计算四级指标得分若四级指标下有1-2个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A分。 A.0分 B.设计分50 C.设计分100 10.本安企业建设分为 B 等级。 A.3个 B.4个 C.5个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即可从企业安全生产ABC 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 A.观念文化; B.管理文化; C.行为文化; D.安全理念。 2.下列属于危险源的是BC A.人的行为; B.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C.瓦斯超限; D. CO2。 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有BCD A.改进本安体系; B.流程化本安管理; C.提高贯标效率; D.规范化本安管理。 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按月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月安全任务和计划。安委会主任由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担任,成员包括A B C D相关方负责人。 A体系管理者代表; B矿领导;C中层管理人员;D员工代表. 5.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A B C D E 。 A.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B.强化安全管理; C.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环管最佳匹配; D.改善作业环境; E.做好员工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6.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有以下几种ABCDEF A.破坏性; B. 潜在性; C.复杂性; D.多变性; E.可预控性; F.因果性。 7.下例因素中属于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有 A B C 。 A.误操作; B.违章指挥; C.带病工作; D.岗位职责不明确。 8.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ABCD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A.风险管理; B.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C.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D.组织保障管理。 9.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ABCEF A.全方位管理; B.全过程管理; C.螺旋上升管理; D.循序渐进; E.以预控为核心; 10.安全信息的功能有 F.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A B C D A.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 ; B.安全信息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 ; C.安全信息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 D.安全信息具有教育的功能 。 五、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危险源 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 状态。 2. 风险预控 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 风险的过程。 3. 持续改进 答为改进煤矿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4. 管理措施 答是指达到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5. PDCA 答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 进。 六、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一)管理评审的应做到 答煤矿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 续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 的承诺, 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 目标和其他要 素; 3.评审结果应予以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二)管理者至少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 答1.安全管理职责认知培训。 2.各种险源预知能力培训。 3.工作方法及技能培训。 4.紧急状态处理知识和能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