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_图文.doc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姓名姚鑫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管理学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周仲秋 2007060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4.2主观原因 一企业利益驱动 在市场高位需求和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刺激下,多产、快产几乎成了每一个煤矿企业行为的圭臬。国有煤矿、私营煤矿超负荷、超能力生产现象相当普遍。如图4.1所示。其中以2001年到2004年最为突出,2004年全国27个产煤省区调查结果显示,有20个省区超产,其中19个省区超产在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超产均在50以上,约I/3的国有煤矿生产负荷过重。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是19.56亿吨,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只有12亿吨,还有近8亿吨的产量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的。 图120012003年全国煤炭生产情况 2001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情况如图4.1 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 塾£卫;』2曼曼婴旦堕i娶垒墨垒曼zgQ堡垒 安全保障,是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的必要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投入,是对保障生产安全的设施设备这类硬件和技术、管理人才这类软件进行有效投入。安全文化,就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来树立和落实的。由于安全投入和安全文化建设会延长生产周期、增加投资成本,影响企业的既得利润收益,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抱着侥幸的心态,降低安全投入,甚至不投入。当前90以上的煤矿缺少煤矿安全科技管理人员。发生矿难的陕西铜川I,已经11年没引进大学生和相关专业人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环箨非常薄弱,而且极端不负责任。尤其是乡镇私营煤矿,他们一方面廉价招聘无技术、无井下工作经验、无安全防患意识的“三无”农民工,另一 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对并下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强令下井作业。这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违章作业现象相当普遍,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的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科技管理人员大量流失,加之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安全,抑制事故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由此可见一斑。 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利益驱动 在政治中,短期危机通常排斥长期思维,尤其当政府部门分权时,各个政府行政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达成本部门或本级政府任期内短期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而战胜战略管理决策理性的努力。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分权化改革,将相当部分的经济管理权力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较多地承担管理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能,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一方面强化了财政分权,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于是地方政府竭尽全力开拓地方财源。在沿海省份,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制造业水平、培育第三产业成为政府的首选;而在内地煤储量较大的省区,地方政府开拓财源面临着政策、区位、市场环境、人才等众多条件的约束,煤炭企业无疑成了地方财政的首选和主要支柱。一时间,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一哄而上,蓬勃发展。这些地方中小煤矿企业的发展在带来了地方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频率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如图4.2 2004年上半年全国各类煤矿企业死亡人数比例图 图4.2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 照Q;』』巡旦垒i垒垒皇zg璺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