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文地质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doc
小议水文地质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水患综合治理,提高人们对水文地质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性,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煤矿;原因;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his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floo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raise people hydrogeology in coal mining process, the importance in the same field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coal; Reas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1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井矿水文地质引发事故的原因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不到位,没有查明老窑、废弃巷道、采空区积水范围、水量及水头压力等水害隐患,导致透水事故。乡镇煤矿发展初期,当时的技术管理工作被忽视,矿井地质测量技术工作落后,甚至没有开展,没有完成井上下巷道控制,没有留下矿井采掘情况的原始资料,矿区浅部及上部易留下可疑积水区。在矿区深部开采过程中,没有查明浅部或上部老窑具体采掘情况,没有圈定可疑积水区范围,没有开展井下探放水工作,盲目进行矿井采掘生产活动,导致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充水断层、强含水层、岩溶水及老空水时,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盲目作业,因情况不明未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事故。 日常没有开展矿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乱采乱掘破坏防水保护煤柱,导致淹井和伤亡事故发生。 雨季“三防”工作不到位,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防洪设施失效,或地面塌陷、地表裂缝未及时处理,使地面洪水由井筒、塌陷区或地裂缝进入井下造成事故。 防治水知识教育培训不到位。井下工作面透水征兆出现时,无力识别,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没有提供第1手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井巷设计位置不合理。设计中误将井巷布置于地质条件差或老窑采空区等充水水源的位置,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防治水工作日常管理不到位。矿井防洪堤坝、防水闸门、水闸墙等防水设施未按设计修建,或修建时质量低劣未能起到防水作用,或年久失修、日常没有维护管理等,当井下出现水情时无法防水而导致事故发生。 从以上的水害事故案例原因剖析中,可以得出透突水事故频发的根源在于煤矿企业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不到位或者说没有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导致许多透水事故的发生。从而证明了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 煤矿水文地质的现状 煤矿企业对防治水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没有配备专职的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的矿井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人员。个别矿井配备了地质技术人员,也没有正常开展水文地质工作,防治水工作挂靠在生产技术科,机构形同虚设,人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几‘苍白无力”。绝大部分乡镇煤矿未进行过水文地质勘查,现有水文地质资料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近些年,煤矿虽有委托有资质的地质勘查部门编制水害调查与分析报告,但调查时间相对较短,收集的矿井原始开采资料有限,造成少数矿井水患报告内容偏简单,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不力。因水文地质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多数乡镇煤矿存在水文地质内业资料不健全、水文地质编录资料缺乏、矿井水文地质台账不全或无台账、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水害类型和水害隐患底数不清、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预报不及时、对有突水危险的地方监测不够或无监测、矿井水文地质图不健全、防治水措施与探防水措施不完善或无力进行探放水工作、没有保护好各类防隔水煤岩柱、没有在巷道适当位置设置防水设施等。有的矿井即使建立了水文地质基础档案资料,但日常没有地质人员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导致资料没有及时更新,遇到上级部门检查或上报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时,临时请相邻矿井地质人员或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帮忙整理、凑数、应付或者凭空编制,上报资料与实际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 3 煤田水文地质技术方法 3.1综合物探技术方法 以地震主要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法为解决煤矿开采遇到的构造与矿井水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经济而便捷的勘探方法。 3.2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地下水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位素方法不仅可以探讨地下水的起源、形成、埋藏和质与量的沿时变化等地下水形成理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判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强度、各种补给来源的比例、补给区位置高度以及测定地下水年龄、流向和流速等实际应用问题。 3.3 “3S”集成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统称为“3S”技术,在地下水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制图,计算机技术、计量地理和遥感技术。 3.4 水文地质钻探技术 无论何种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水文钻探仍然是获取水文地质资料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钻探方法作为经典的地质勘查方法,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也是不可替代的。 3.5 模型技术 模型的目标函数除了普遍考虑经济目标外,水质、环境和社会目标也在考虑之中。煤炭系统利用模型技术在矿井突水预测和防治方面也己作了有效的尝试。下一步将加强应用先进的模型技术方法,进行水文地质立体模型的研究,提高预测评价的精度。 3.6其他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主要策略是物探先行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对于煤田物探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地面物探,主要为三维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钻孔测井;另一方面是矿井物探,主要有矿井地震勘探包括瑞雷波与槽波勘探、直流电法勘探、瞬变电磁法、无线电坑透等。 4 防治煤矿透水事故对策 设立防治水机构,配足水文地质或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要通过长期采集野外数据、运用地质科学理论进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煤矿企业要提高地质技术人员待遇,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使技术人员能够在矿山留得住,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作用。 严格落实企业对水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做好矿井水文地质日常工作。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的责任主体,煤矿主要负责人是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主管技术负责人是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对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抓好日常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日常查出的水害隐患,要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煤矿企业可适时采用符合本矿区的物探、钻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水患具体情况,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监管监察,保证防治水工作取得实效。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方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企业水文地质工作的监督检查。将煤矿水文地质工作作为监察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依法开展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推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凡是企业没有设置防治水机构、没有配备水文地质或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健全、日常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不到位的矿井,要停产整顿。对辖区内煤矿存在重大水害隐患要登记建档,重点跟踪,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认真落实有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对受地表水、水量大、范围广的老空水或岩溶水严重威胁、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要进行重点监察,指定专人跟踪并督促其认真进行整改,整改无望的,企业在人力、技术、安全设备无法保障安全开采时,对地方政府提出建议,禁止开采。 严厉打击超层深越界和非法开采的煤矿。超层深越界和非法开采是导致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定期组织国土资源、煤矿安全监察、监管行业管理、公安、电力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煤矿防治水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对透水征兆识别正确与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出现征兆没有识别出来,最终将导致事故发生。因此,防治水知识教育特别是采掘一线工人识别透水征兆的培训教育尤为重要,煤矿企业要安排水文地质或地质人员定期对职工灌输透水征兆等防治水知识。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使职工熟练掌握透水前的征兆和规律,做到发现透水征兆,能立即停止作业,发出警报,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报告矿部,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阻止透水事故发生。 加强水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针对目前乡镇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不到位、防治水力量较薄弱的特点,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弥补不足,遏制突水事故的发生。可以建立防治水专家数据库,发挥专家技术特长,为煤矿水害应急救援、事故调查、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可以组织一支由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水文地质或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S] 【2】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S] 【3】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丈地质观测规程80煤地字第638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