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理.doc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几个问题。首先对机电设备的事后维修探讨了PDCA 循环方法来积累维修中的经验教训,可为以后同类设备的维修提供参考,能够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其次分析了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并对主要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制定激励机制的角度探讨了提高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维修设备;质量管理;PDCA 循环 中图分类号 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对机电设备的依赖性非常高,且多数机械设备属于耗损型的设备,在设备经过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后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保障煤矿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其中对已经发生故障的机电设备的维修是提高设备使用年限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也就成了应当重点关注 的问题。 随着技术进步,煤矿机电设备的构造也日趋复杂,对这些具有复杂构造的机电设备的维修是技术要求很高的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和维修活动的组织管理、维修质量的评定标准、后勤组织等都有直接关联。因此要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将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可进一步划分一个多阶段问题。经过对机电设备维修活动的分解,可利用理论模型来进行分析,找出维修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从而整体上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 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活动的PDCA 阶段划分 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活动进行阶段划分的目的在于将这一活动条理化,并将各阶段不同类型的问题凸显出来。在这类活动的阶段划分理论中, 较为经典且实用的是全面计划质量维修(TPQM)。按照TPQM 的基本思想, 可将机电设备的维修活动划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反馈5 个阶段。以上5 个阶段按顺序执行,到反馈阶段后回到计划阶段,从而形成循环,该循环被称为PDCA 循环。具体到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活动,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可分解为(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 主要的问题是对发生故障的机电设备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对实际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其外在表现形式,如轴承损坏、设备过载、油液泄漏等,做详尽的书面记录。针对具体的故障类型制定可行的维修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应当为实施阶段准备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保障维修活动的正常进行。(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计划阶段制定的维修策略付诸实施, 这一阶段基本上属于技术类活动,同时还应对机电设备的具体损坏情况进行勘察,补充或更正设备的损坏情况记录, 核对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维修计划, 必要时调整维修计划。(3)检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实施阶段的维修成果进行复核,可通过机器重启, 局部性能检测等手段来评估设备维修后的实际效果,并对比维修后的设备的检测运行状况与第一阶段所记录的故障状态,从而确定是否真正解决了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4)总结阶段总结阶段在PDCA 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这一阶段需要对前面三个阶段中的问题都要做出总结和概括,尤其是对机电设备故障后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实际内部故障的对应关系、故障类型和成因的关系、故障类型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故障类型和操作失误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故障维修计划与维修实施细则的修正等。(5)反馈阶段在完成了总结阶段的工作后,将各类技术资料和管理经验汇总给维修管理部门,使之可在下一轮的设备维修中发挥有益的参考作用。 通过上述各阶段的流程, 可为设备维修不断积累经验, 是提高机电设备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效率的有效途径。PDCA 阶段控制方法主要针对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的事后维修。这类维修方式尽管可以较为彻底的解决故障问题,但设备故障显然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煤矿生产这种较为特殊的行业来说,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解决的途径就是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这样可尽量减小设备的维修对正常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 3.重视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制度,是在机械设备完全失效之前进行,当发现材料磨损和设备性能下降后就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因此预防性维修是主动的维修方式,可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也可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的重大事故。要做好预防性维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建立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监测体系实施预防性维修关键问题是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实时监测,通过对比关键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和实际运行值来及时的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从而对设备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这就需要建立起各类设备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实际运行参数的监测体系,为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提供保障。(2)建立机电设备的巡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采取不同的巡视周期,在巡视中详细的记录设备的关键运行参数,并和设计参数对比,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上报组织维修。在巡视活动中的另一类重要任务是检查机械设备的润滑状况,实践表明由于润滑不足导致的设备故障占了较大的比例,其次是检查设备的磨损和疲劳状况,及时更换零部件。 4.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 机电设备的维修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因素上,维修人员的素质根本上决定了维修质量的高低。随着矿山机电设备构造的复杂化,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障机电设备维修质量,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各个层 次、各个专业的维修人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对过往曾经发生过的实际故障类型进行强化训练,使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处理设备的常见故障,减少维修时间,从而减小设备维修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在有新型设备引入后,应尽快组织维修人员培训,熟悉设备图纸和性能,对设备正常运行时的运行参数熟练掌握,能够判断常见故障的早期征兆,为预防性维修打好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设备维修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有效的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增加其责任感,实践表明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有效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总之,要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水平,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关系密切,只有在管理体质上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专业技能,并为维修活动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做到预防重大事故,及时处理小型设备故障,真正保障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为正常的生产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托。科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