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流体机械毕业设计改革尝试.doc
煤矿流体机械毕业设计改革尝试 2012-03-20 论文导读当今,新技术在不断应用到煤矿流体机械上,这就要求从事流机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以往的流机设计则不能适应这种现状。由上可见,进行流体机械毕业设计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合现场工作需... 当今,新技术在不断应用到煤矿流体机械上,这就要求从事流机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以往的流机设计则不能适应这种现状。由上可见,进行流体机械毕业设计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合现场工作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流机中级技术管理人才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笔者从1986年开始,先后在机械、85.1、85.2班及山西矿院86级机械化函授班要求高及近几年的流体毕业设计中大胆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进行选型设计基础上,又新增设了专题设计内容。实践证明,这样做,弥补了以往的不足,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此作一扼要介绍。 半引流术中注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注射针头宜细不宜粗,以6鲁或号针头为月Jr’/、一’升’’一2’,护’z、宜。针头太细注射时易堵塞;针头太粗在拨出针头后,刚注入的部分碘配溶渗即从针眼处溢出,这样减少了实际碘配液注入量,此外溢出的碘配溶液对周围粘膜组织也有刺激破坏作用。如发生碘配溶液溢出,即用75酒精棉擦拭脱碘。②对囊肿一般可抽出1一2ml囊液,然后再注入适量碘醉溶液,这样即能减少囊内过高压力,又能增加囊内碘配浓度。4囊肿愈合及感染间题。囊肿的愈合,根据组织学观察,主要是腔内衬上皮的破坏,囊壁的纤维性变性。临床愈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囊腔破溃,囊壁及囊壁表面粘膜溃烂,形成溃疡面,表面假膜覆盖,但腔内囊膜多为假膜样坏死组织,极易剥落,随着腔内坏死组织的脱落,腔渐变小,最后消失,伤口愈合。一种是囊腔位置较深,口底无囊腔表面的溃疡,术后第一天,口内粘液样物质溢出较多。胀痛感明显减轻,腔囊的深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浅直至消失,一般需10天左右。口腔虽为易感染环境,加之囊肿破溃后又成为一囊腔,但这些因素并未增加伤口感染机会.其原因为碘配本身具有消毒作用,再者囊腔并非一真空腔,腔内多为凝固样物质,口内食物或其它内容物进入腔内机会少。半引流术的目的在于只能出不能进。 专题设计的选题为使专题设计达到预期效果,首要问题是如何选题、选择什么样的题。首先,要进行广泛的现场调查,在充分了解流机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面的基础上,本着既联系现场实际,又能对书本知识得以综合应用,还有助于对本专业课程讲授和设计的不足之处给以补充,提高毕业生对现场工作的适应能力的原则,结合目前有关流机方面的先进技术、现行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等,进行专题题目的拟定。据了解,有些矿井流机设备原设计不太合理,或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变使经济效果很差,有必要进行改造。因此拟定了离心泵减级或切割叶轮直径运行及效益分析、轴流风机加装扩散器设计及效益分析2个题目。据有些资料介绍,全国统配煤矿排水电耗为总用电量的左右,可见排水设备的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拟定了矿井主泵房泵管合理联合运行方式选择及经济性分析的题目。为结合矿井实际,推广新技术,开发了活塞式机空压无油润滑改装设计及效益分析、无底阀排水装置设计2个题目。据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要求,拟定了轴流式通风机消音装置设计题,另外,还拟定了通风系统改选,设备配置、效益分析和空气加热装置设计2题,以及煤矿主排水设备和通风设备的技术测定、分析评价、技术改造论证等题目。 专题设计的组织格备和实施情况专题题目拟定之后,再次深入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书籍。经过吸收、消化、加工的过程,对使用范围具有通用性的题目,编写了近8万字的专题设计指导书;对于只适用于个别条件的题目,拟定了设计讨论提纲,指出各种可能解决间题的方案。搞专题设计的时间占毕业设计时间的,每个人的专题数目可视本身份量、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个。由于专题设计所涉及的多数内容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即使提到的,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此,在设计前就向学生布置题目,提供设计所需要资料和可供设计参考的一些资料,并根据要实施的题目所涉及到的教材以外的内容,按其性质做专题讲授,以使学生提前熟悉所搞专题设计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指导专题设计不同于指导选型设计,突出表现在①学生对设计内容不熟。②用到一些新观点、新理论。这样,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在指导中注意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注意引导同学对一些新的理论深入理解,尤其是当同一问题的新旧理论出现不一致时,注意指出新旧理论各自的基本观点,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否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就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如在一泵多管并联排水经济性分析与计算中,得出了在其余条件不变情况下,工况点向大流区移动,吨水电耗下降,经济效益提高的结论。很多同学对此结论表示否定,“工况右移,水泵运行效率下降,怎么会经济呢”很明显,这和选择水泵时力求接近最高效率点的原则矛盾,显然是错误的。对此向同学们解释了影响排水设备电耗的诸因素,分析了传统的排水设备选择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分析讲解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采用及时指导的办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用较多的时间深入到同学之中,及时解答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完成。3专题设计的收益种错误想法,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再学习的积极性。专题设计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方式是可行的,收益较为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较大范围内使本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如通过搞泵管合理联合排水一题,使离心泵汽蚀、汽蚀余量、吸水高度、允许吸上真空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澄清,克服了那种只经课堂讲授而未经具体讨论和运用时,多数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较大范围内得以较为广泛的训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由于设计范围的加宽,其内容又属技术员工作范筹,因此,通过这种设计的训练,对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是大有帮助的。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技能得到了锻炼,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及将来,是否能将新技术应用于煤矿流机上,这正是我们的毕业生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教材总是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学校所学的知识总是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专题设计正好从一个侧面弥补了这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