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措施.doc
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要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电力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对矿山进行可靠、安全、经济的供电对提高经济效益及保证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煤矿供电安全现状及提出技术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煤矿供电 安全现状 技术管理措施 0 引言 煤矿供电系统是矿山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及保障,几乎所有的矿山生产设备都是直接或间接以电力为动力的,一旦电力中断,生产将被迫停止。同时,由于煤矿井下存在瓦斯和涌水,停电后极易发生瓦斯积聚、淹井等恶性事故。因此,尽快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的技术管理水平,对防止煤矿井下触电、电缆着火和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了解如今煤矿的供电现状,根据供电要求,确保矿井和矿井中主要机电设备供电的不中断以及做好煤矿井下供电的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重要措施,也是主要手段之一。 1 矿供电安全现状 近年来,煤矿多次发生因供电技术不够完善和供电设备落后而导致的各种井下安全事故,综合分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对煤矿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和重要性重视不够,导致了矿井运行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1.1 供电设备陈旧 我国各矿区供电设备陈旧、杂乱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老矿区。我们知道,井下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随采掘设备的更新也在逐步更新,但有一部分矿井井下电气设备依然落后,并且不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节能和高科技设备在电力行业早已盛行,可是我国矿区供电设备却仍是老的高耗能的甚至是仿苏系列,甚至还作为主要供电设备在运行。 1.2 供电电源不合理 煤矿安全规程严格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旨在保证一回线路停电的情况下,通风机、提人绞车、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等设备能正常运转,工人能安全撤离,避免发生透水事故和因通风机停运而形成瓦斯、粉尘聚集等。检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煤矿基本上采用单回路供电,虽然有几家煤矿新购置了发电机,也只不过是用于井上临时生活照明或应付安监部门检查时打开通风机,而且所配备的发电机容量极其有限。为了节省电费,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一些建有矿区发电厂的矿井经常是两回路引自同一区域变电所或发电厂,此时,两回线路即使是引自不同的母线段,有时也存在导致双电源同时失电的危险。 1.3 对各类保护的认识不足 各类保护措施是预防设备受损和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初屏障,但许多矿区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没有按规定装设防雷装置,一旦遭遇雷击,雷电将沿导线直接侵入井下各个工作面,引起人员触雷电伤亡或引发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井上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装设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发生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或人体触电时,就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伤害和损失。同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不完备,继保设施落后,动作不灵敏等一系列不完善问题,也会导致事故增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 1.4 井下长距离输电导致的安全隐患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巷道的走向长度不断增加是煤矿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矿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增高的必然趋势,因此,必然要加长提供动力源的供电线路。这种由于采掘规模变化而引起的低压“超长”距离供电和电缆截面选择不合理是造成井下煤尘爆炸、瓦斯、火灾、电气设备烧坏等故障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了影响了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和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2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 电力是矿山生产的重要动力,应根据煤矿供电要求和保证煤矿供电的可靠性即结合如今煤矿的安全现状提出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以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以此保证煤矿的经济效益。 2.1 加速煤矿供用电电网规划与建设 配电设备的更新与选型应当受到重视,必须加大投入、更新改造或淘汰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因为此类设备挂网运行后将直接影响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同时,各个煤矿企业应当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来选用达防爆标准的电气设备,普及新产品与新技术。再有,在规划与建设中,将线路进行合理分段。各级政府应积极组织电力企业加快煤矿供用电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煤矿双电源、双回路供电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重视解决农村电网向煤矿供电的安全问题,使向合法煤矿供电的相关农村电网逐步具备对一级负荷供电的能力。 2.2 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的合理性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对煤矿而言,电网要精干、高效,而且电源必须可靠。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重点是加强受端系统尤其是配网建设,充分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准则,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以合理的电网结构为基础,建立协调控制的安全稳定防线,可以避免同步电网因连锁反应而导致大停电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 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接地保护是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的三种类型。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供电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满足保护要求,则有可能引起保护拒跳、误跳,或者保护跳闸范围扩大,严重时造成井下瓦斯急剧上升,出现瓦斯积聚,甚至发生瓦斯事故,给矿井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技术、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结构技术、表面贴装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出智能保护系统,加强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 2.4 强化电力设施管理,逐步切除转供电 由于煤矿企业位置一般较偏,电源线路较长,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煤矿为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沟通,依靠执法部门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保证煤矿线路的安全。各电力企业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及时对政府部门公告关闭矿井停止供电;地方政府应当组织煤炭行业管理、电力监管和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转供电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做到不安全坚决不供电,杜绝外转用户的牵连事故,做到煤矿供电专网专用,保证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5 严格落实煤矿供电应急措施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煤矿企业应制定和完善供用电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的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工作;煤矿企业严格落实停电时的应急措施,提高对突发性供电事故的处理能力,一旦停电必须迅速撤出人员,按规定检查、排放瓦斯合格后,方可恢复供电,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化。同时,维护、运行和调度管理人员与分管领导,都要熟练掌握既定预案,并且经常实行模拟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 2.6 落实包机责任制、强化维护检修 作为一个企业,煤矿也应该进一步落实好包机责任制,将电网中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挂牌留名,落实责任,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中,引导全矿职工遵章守纪,按章作业,机电维修人员严格落实包机责任制,强化设备检修和维护,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它是提高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维修过程中,如果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遭受破坏,必须处理更换,严禁继续使用。必须对陈旧设备加强监控,若发现不满足供电安全的应及时更换,减少故障隐患。 3 结论 如今煤矿供电仍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考虑的,这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煤矿安全、可靠供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设备投入,加强供电保护意识,改善供电维护上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同时,我们应该研究和实行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来保证煤矿供电质量,保证煤矿供电的安全可靠,以提高和确保矿井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