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接触和人群干眼症发生的观察(1).doc
煤矿粉尘接触和人群干眼症发生的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在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的眼表疾病发生情况,探讨煤尘接触与干眼症的关系。 方法借助于检测泪腺分泌功能的 Schirmer实验、评估泪膜稳定性的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溶菌酶含量的测定来观察煤矿粉尘对眼表的影响。结果井下工人的3项指标均低于矿区的井上工人,并与工龄呈负相关。 结论井下工人的眼表情况较差,而井上工人眼表情况良好,与煤尘接触具有诱发干眼症的危险。 【关键词】 煤尘 0引言 煤尘微粒的机械损伤以及其所释放的硫化氢、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普遍的重视[1],但对眼表疾病的影响则报道甚少。大量淋巴细胞在泪腺和眼表组织的侵润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了免疫相关性炎症,炎症因子会损害正常的泪液分泌的神经传导,影响泪液分泌的质和量,并形成恶性循环[2]。由于我们发现煤矿井下工人普遍有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红痛及有粘丝状分泌物等临床表现,故以观察鸡西市4个煤矿的工人眼表疾病检测的3项指标,来探讨煤矿粉尘接触与干眼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在鸡西市4个煤矿的工人人群中,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心血管病、肿瘤、肝炎、糖尿病和各种急性感染后,随机抽取300名(均有吸烟史),男性,年龄分布在25~50岁。将观察对象按工种分地面工人(井上工人)150名;井下作业工人150名,其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两组接近。 1.2方法 1.2.1数据采集 所有受检者清晨工作前接受检测和提取标本,每个受检者每次只做一项指数检测。 1.2.2检测方法 ①Schirmer实验用一条5mm35mm的滤纸,将一端折弯5mm,置于下睑内侧1/3的结膜囊内,其余部分悬垂于皮肤表面,嘱受检者轻闭双眼,5min后测量滤纸被泪液渗湿的长度,记录其数据。之后,对侧眼滴5g/L的地卡因后,重复上述过程并记录。②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在受检者的结膜囊内滴20g/L的荧光素1滴,荧光素均匀涂布角膜后,用裂隙灯钴蓝色滤光片观察受检者的角膜并开始计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③测量泪液溶菌酶含量 溶菌酶测定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将微球菌混悬于琼脂中制成平板,打直径2mm的孔,孔距20mm,取待检标本10μL加入孔内,置37℃温箱保温扩散,20h后观察结果。用卡尺测溶菌区域直径,并制备标准曲线,查曲线求溶菌酶活力值。 统计学处理测定的所有数据均取其均值用xs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在Schirmer实验中,150名井上工人无表面麻醉时,5min后滤纸被泪液渗湿的长度>10.8mm,表面麻醉后渗湿的长度>6.7mm;150名井下工人无表面麻醉时,5min后滤纸被泪液渗湿的长度为<10.8mm,表面麻醉后渗湿的长度<5.5mm。在BUT观察中,井上工人>11.6s;井下工人<10.1s。井上工人的泪液溶菌酶含量>1 194mg/L;井下工人的泪液溶菌酶含量<1 176mg/L。井下工人的4个相关指数与工龄呈负相关(表1)。 3讨论 早在1984年Nelson就提出了眼表疾病的概念[3]。从解剖学上说,眼表包括上下睑缘间的整个泪膜是由泪腺、板层腺、杯状细胞及角膜完整上皮共同维持的特殊功能的生理膜。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均匀分布在角结膜上皮表面的一近7~10μm厚的超薄层。所以任何可导致角结膜改变和泪液成分、瞬目运动改变的疾病都必将影响眼表的健康,甚至引起视力的下降。泪膜的稳定必须由泪液的成分正常和眼睑的运动正常来保证。泪膜是由水样层、脂质层和蛋白层组成的。泪膜的健康有赖于泪液的成分和含量正常,还与眼睑的完整及其支配神经的健康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