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群组共生系统_安全共生机理与优化路径.pdf
第29卷 第4期 2020年7月 系统管理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2.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 摘要】煤矿生产系统中主体间活动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决定了“ 群组” 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的关键 主体。将共生理论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从共生环境、 共生界面、 共生度等特征参量深入剖析了同级群组 和异级群组之间的交互机理。结合共生力的相关函数构建了煤矿群组安全共生模型, 通过稳定性求解分析 了安全共生优化路径 共生状态/安全秩序 互害/危险区-强偏利/风险区-弱偏利/康复区-可納互利/亚健康- 强互利/健康区 。基于煤矿实地调研获取了当前煤矿群组的共生初始数据, 通过MATLAB进行数值分析, 可以发现 当前同级群组和异级群组均未达到互利共生的状态; 当双方共生度同化提升时, 整体安全秩序水 平则趋向最优化; 当提高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以及降低恶性竞争时, 整体安全秩序水平均向更优化演变, 同 时低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促使异级群组偏利共生现象加剧。从群组的共生关系出发, 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 了新的思路, 同时对其他领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借鉴价值。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群组;共生;演化仿真 中图分类号X 924 .1 文献标志码 ADOI10 .3969/j. issn .1005 - 2542 .2020 .04 .011 收稿日期2018 - 04 - 25 修订日期2019 - 05 - 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3248,71173217,7167327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56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 才培养工程2016 ;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JGZZ16_078 ; 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团队2015ZY003 ; 中国矿 业大学“ 十三五”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7 ;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能源资源管理创新团队 ; 江苏省社 科基金基地项目14JD026 ;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LX16_0517 作者简介 韩 帅1989 - , 女, 讲师。研究方向为能源安全和健康管理。E - mailhessa1222163. com Coal Mine Group Symbiotic System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Safety Symbiosis HAN Shuai 1,2, CHEN Hong 2, LONG Ruyin 2 1. Business School,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00,Shandong,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ity and interactive of activities between the subjects in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group”is the key subject to protect safety production in coal mines in working order.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ymbiosis theory to study the groups in safety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The peer groups and hierarchy groups were considered furth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the symbiosis theory,such as 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symbiotic interface,and symbiotic degree and so on,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both symbionts. At the same time,the safety symbiotic model of coal mine groups was built combining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the symbiosis force and competitive force,while the symbiotic optimization path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ymbiosis functionsymbiotic state/safety ordermutual harm/danger zone - strong partial benefit/risk area - weak partial benefit/rehabilitation area - mutually benefit/sub health area - strong mutually benefit/health area.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the symbiotic initial value of current coal mine groups was obtained. MATLAB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at present,both the peer groups and the hierarchy 万方数据 722 系 统 管 理 学 报 第29卷 groups do not reach the state of good mutualism while the hierarchy groups is in a commensalism statu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Moreover,when the symbiotic degree of both symbiotic units is improved simultaneously,their overall safety level tends to be optimized.Apart from that,when the symbiosis environment and symbiosis interface are improved,and the competitiveness is reduced,the evolution of overall safety level tends to be more optimized. This paper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for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from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of group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afety management in other areas. Key wordssafety management of coal mine;groups;symbiosis;simulated evolution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是多主体、 多要素共同组成 的协作系统, 主体间活动呈现了复杂性和交互性的 特点。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主体以任务和职责等 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单元, 如个体-班组- 区队-专业-矿井、 决策层-执行层等。群组作为系统 中关键的主体单元, 其相互关系和行为特征必然影 响着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安全研究领域, 基于个体视角下剖析煤 矿员工的行为已取得较大进展, 如个体内在要素 认 知能力、 理解能力、 行为能力、 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 安全习惯等[ 1 - 4] 、 “ 人 -机适应” 研究 [5 - 6]、 安全氛围与 安全文化研究[ 7 - 8]等。然而, 涉及煤矿群体视角下的 研究较少, 文献多以组织和员工为主体展开, 如员工 的安全认知和组织文化的关系[ 9], 组织大小和多样 性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影响等[ 10]。而生态学研究与 之不同, 其多以“ 种群” 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生态系 统的维持也依托于各种群的交互链[ 11], 而较少的集 中于某一个体, 煤矿生产系统犹如一个小型的生态 系统, 各项工作的执行需依托于多元化的群组。因 此, 采用生态学方法来研究煤矿群组关系具有一定 的理论指导意义。煤矿企业中群组与群组之间的和 谐状态是煤矿生产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 各群组之 间其实质为“ 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的相互关系, 而生 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与之相契合。 吴飞驰[ 12]指出, 共生不仅是大自然的基本准 则, 同时也是人性的基本规则, 其为共生理论引入到 以人为主体的研究中提供了可行性的分析。共生理 论 最 初 用 来 解 释 自 然 界 中 生 物 之 间 的 互 利 关 系[ 13 - 14], 其后续被拓展到哲学和社会领域中[15 - 16]。 共生理论是由共生单元、 共生界面、 共生环境和共生 模型等组成的共生框架, 该框架融合了生态学知识, 从外在环境到内在群体交互形成了稳定的整体关系 网络[ 17]。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作为一种认识论 和方法论被不断应用到现实管理中, 如工业生产系 统中各企业的关系[ 18 - 21]、 产学研三方关系[22 - 23], 金 融系统中股东、 银行等关系[ 24 - 25], 经济发展系统中如 物流、 废物回收[ 26 - 27]及其他领域等[28]。以人为主体 对象, “ 共生” 多表达合作及相辅相成之意[ 29], 但少 有文献结合共生框架 共生单元、 共生界面和共生环 境等 对人的行为机理进行深入剖析。本文以煤矿 群体为对象, 以共生框架为基础, 探求群体间的共生 机理, 从而以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煤矿群组之间的 交互问题, 这对煤矿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 煤矿企业共生系统及其概念阐释 煤矿安全共生系统其实就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 下, 同级群组和异级群组在一定的煤矿管理规则和 机制约束下, 进行着多种资源和情感的交互, 从而根 据交互结果呈现出不同的安全状态。这种基于外部 干扰和内在交互所呈现出安全状态的过程即是安全 共生机理的表达形式。安全共生机理具体可分为 5个要素①共生单元。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基 本主体单位和交换单位, 一组共生单元统称为共生 体, 本文将 同级群组或 异级群组作 为共生单元。 ②共生环境。是指除煤矿群组共生单元以外的所 有环境因素的总和。③共生度。是指煤矿群组共 生单元间资源和情感等质参量的兼容、 和谐程度。 ④共生界面。是指群组共生单元之间资源和情感 交换的平台或约束规则。⑤共生能量。是指煤矿 群组共生体稳定和发展演化的内在动力。⑥共生 表征。是共生能量的外显形式, 即共生体整体所呈 现出的安全秩序水平。 1共生单元。针对煤矿企业现实的生产系统 而言, 全部主体是指煤矿企业系统中的所有组织成 员, 各成员并非独立、 分散地存在于系统中, 而是根 据企业分工分布在企业系统中不同的组织单元[ 30]。 所谓的组织单元就是指系统组织设计过程中被规定 的、 以职权为界限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群体或个体。 个体是指那些具有职能特性的独立单元, 群体则指 具有特定的目标、 层级、 任务和利益等特征的组单 元[ 31], 为了更好地贴合煤矿实际管理工作, 本文将 煤矿企业中的组单元称为群组。根据经营目标、 任 务和流程将煤矿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群组, 如实 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领导功能的上级领导群组 矿 万方数据 第4期韩 帅, 等 煤矿群组共生系统 安全共生机理与优化路径 723 长和分管矿长等 ,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辅助功能 的职能管理群组 主管资金的财务部门、 主管安全生 产的安监部门、 主管技术支持的生产技术部门等 , 实现生产任务功能的生产辅助群组 采掘机运通等 专业 以及负责具体生产环节的下属区队群组和班 组群组。由于不同的准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组, 本文根据群组的职责地位和交互方向将上述群组划 分为同级群组和异级群组两类群组。同级群组 同 级共生体 指位于同一职责地位的群体, 主要包括小 团体员工群体之间, 各班组之间、 各区队等横向交互 的基层单元。异级群组 异级共生体 则指处于不同 职责地位的群体的纵向交互的基本单元, 具有代表 性的如管理层群组和员工群组, 上级领导群组和下 层领导群组等。同级群组和异级群组是两种不同的 共生体表达形式, 异级群组 异级共生体 多强调“ 目 标一致, 利益相容” , 则呈现合作共生状态, 而同级群 组 同级共生体 存在着合作和竞争共存的“ 竞合” 二 元共生状态。 2共生环境。共生体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外部 条件, 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 完成一系列的转变, 所有外生因素统称为共生环境。 根据影响力和范围的大小, 将煤炭群组共生体的共 生环境分为外环境、 中环境和微环境。外环境指国 家层面, 包括 中国经济情况、 煤炭行业转型发展及 去产能背景下煤炭行业人员战略调整等; 中环境指 煤矿企业自身环境, 包括具体煤炭企业的历史背景、 所承担的地区职能以及煤炭企业风险等; 微环境指 群体直接存在的工作环境, 即工作场所环境、 组织环 境和生活环境等。共生环境的改变将产生压力信 号, 相应的共生体将会产生应激反应, 通过调节共生 体内部生态结构来适应环境, 如知识规则、 特定的宿 主机体组织环境, 以及空间和时间约束的知识线 索[ 32]。而这种压力信号分为有利信号和不利信号, 如果环境发出有利信号, 则促进共生体之间的交互 次数和质参量的交互程度, 从而使得主体间的关系 越来越紧密。然而, 当环境向不利信号改变时, 双方 的某些共生链接将可能发生断裂。 3共生度。以人为主体对象, 共生交互的基 础不仅限于物物交换, 更是一种更深化的资源和情 感的交换, 这种资源和情感的交互能够满足共生双 方内在需求, 从而产生动机支配共生行为实现共生 体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矿井 领导抱怨煤矿员工没有踏实勤恳的工作, 经常出现 违章行为, 不够忠诚, 动不动就上访; 而煤矿员工嘀 咕工作环境差, 待遇差, 抱怨老板没有正确估量他们 所做的努力, 经常受到侮辱和谩骂, 没有为自己的工 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保障, 整体出现了 “ 两条绳子两股劲” 的现象[ 33]。而煤矿员工之间, 由 于煤炭行业不景气, 企业明显出现僧多粥少的现 象, 固定工竞争情况较为激烈。同时, 生产一线员 工队伍一般由固定工、 合同工和农民籍轮换工等 多重人员组成, 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 极易使合同 工和农民工产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干完到期 就走人” 的情况; 并且, 大部分煤矿员工工作结束 就立刻离开矿井, 整体而言, 工友之间交流过少。 上述现象均揭示了共生体彼此间的需求-满足程度 较低, 即煤矿群组共生单元之间资源和情感互配 性不足、 交融程度较低。 共生单元通过对资源和情感的交互从而实现稳 定状态, 而这种资源和情感具体要素就是共生单元 质参量的代表。将异级共生体命名为D, 同级共生 体为S。将D、S的质参量的集称为资源-情感池, 各种资源和情感从各自共生池中合理流动。即质参 量进行兼容, 当兼容能力越强时, 相互依赖越强, 则 形成的共生结构越稳固。D共生体中D L 低层级 群体 共生单元和D H 高层级群体 共生单元因所 具有的系统职责地位不同, 所交互的资源-情感池也 存在较大差异。异级共生体在此指代员工-管理层 群体和上-下级群体, 因此需以组织-员工和个体视 角等研究为基础,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 34 - 36]、 心理契约 理论[ 37 - 38]以及资源守恒理论[39 - 40], 并结合相关情 绪、 归属以及管理特征等研究[ 41 - 45], 提取异级群体 D的资源和情感池 见图1 。S共生体所交互的资 源-情感池大致相同, 但是由于其对客观资源处于竞 争状态, 导致资源池的兼容性较差。对于员工与员 工小团体的同级共生体多围绕着人格特征资源、 客 观资源、 劳动资源、 智力资源、 情绪情感、 尊重情感、 归属情感、 交流情感以及投入情感等质参量, 且质参 量的交互多集中于交流、 情绪和尊重等情感的兼容。 由于班组、 区队等同级群组并不适合从个体特征予 以考虑, 而应从群体资源表征去考察, 结合文献回 顾, 并根据对群体属性的研究, 如群体规模、 群体角 色、 群体思维、 群体规范和群体凝聚等[ 46 - 50], 将 S共 生体的资源池扩展, 如图1所示。 其交互的D L 资源池包括 人格特征资源 价 值观、 性格等 、 客观资源 工作机会、 职位、 薪酬、 福 利、 教育等 、 劳动资源 体力、 精力、 时间等 、 智力资 源 知识、 技能、 智商等 ; 情感池包括 情绪情感 喜、 怒、 哀、 乐等 、 尊重情感 自尊、 信心、 受尊重度等 、 归属情感 忠诚、 信任、 责任等 以及投入情感 乐趣、 万方数据 724 系 统 管 理 学 报 第29卷 图1 异级群组和同级群组间资源和情感池 爱等 。D H资源池包括 管理特征资源 管理风格、 管理方式等 、 客观资源 权力、 薪酬、 福利等 、 劳动 资源 体力、 精力、 时间等 以及决策资源 脑力、 知 识、 技术、 信息、 人际等 等; 情感池包括 情绪情感 喜、 怒、 哀、 乐等 、 尊重情感 自尊、 信心、 受尊重度 等 、 交流情感 沟通、 理解、 责任等 以及投入情感 乐趣、 爱等 。将SⅠ和SⅡ共生体的资源池扩展 为 内化特征资源 群体思维和价值倾向、 群体角色 等 、 劳动资源 群体构成、 群体规模等 、 客观资源 薪酬、 奖励、 荣誉等 、 协同资源 群体凝聚力、 群体 分工等 以及专业资源 知识、 技能、 文化等 。S共 生单元情感池可以分为尊重情感 自尊、 信心、 受尊 重度等 、 归属情感 忠诚、 信任、 责任等 、 交流情感 沟通、 理解等 、 集体情感 团结、 合作精神等 以及 投入情感 兴趣、 爱 。 f*表示质参量的相关关系, 共生度δ反映 了两个组成共生单元间质参量交融的程度, 用δLH 和δHL表示D L对DH, 以及DH 对D L质参量的交 融程度。当δ 0时,表示 正向的共 生关系;当 δ0trJ0 必要稳定条件 0,0 rxryrxry 不稳定 kx,0 rx1 Φx-Ψx-ryrxry1 Φx-ΨxΨx-Φx 1 0,ky ry1 Φy-Ψy-rxrxry1 Φy-ΨyΨy-Φy 1 Kx1 Φy-Ψy 1 -Φx-Ψx Φy-Ψy , Ky1 Φx-Ψx 1 -Φx-Ψx Φy-Ψy ry1 Φy-Ψyrx1 Φx-Ψx 1 -Ψy-Φy Ψx-Φx rxry1 Φy-Ψy 1 Φx-Ψx 1 -Ψy-Φy Ψx-Φx Ψx-Φx 1 Ψy-Φy 1时, 此时均衡解为一方获利而另一方为 0, 所以 共生体会出现一方强利一方弱利则落入风险区; 当 双方值均小于1时, 共生双方则进入了最优互惠的 共生均衡点, 其中, 当0 Ψ-Φ 1时, 共生体相应 会出现弱偏利的情况落入康复区或亚健康区, 即两 者差属于0,1之间, 并且随着差值越小达到的互 利效果越优; 当Ψ-Φ 0时, 共生力和竞争力推动 了共生表征的最大容纳范围 即安全秩序水平将提 高 , 并且当共生力越大时, 该容纳范围也就越大, 此 时, 共生单元落入健康区, 达到强互利共生状态。基 于式1 、 2 并结合稳定性求解过程和现实情况分 析, 得出共生状态的优化路径, 如图2所示。 图2 共生路径演化分析图 由图2可以得出具有层级递进的共生优化路径 为 危险区-风险区-康复区-亚健康-健康区。当X和 Y的共生力均较强, 且X和Y的竞争力均较弱时, 则整体的演化向强互利状态推进, 特别是当双方共 生力相等且达到最大值时, 则整个系统达到了对称 强互利状态。 3 煤矿群组共生关系的仿真模拟 3 .1 共生关系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研获得同级和异级共生单元的共生 力、 阻力等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的范围涉及3个中国 煤矿集团公司, 随机抽选了500名员工参与调查, 员 工分别来自不同的岗位和群组。问卷属于自测量 表, 根据测量的内容不同, 主要将问卷分为4部分 ①共生度。主要测量不同群体对资源和情感的感 知, 如矿领导的管理风格和方式, 让我感觉到; 职工 听从我们指挥尽心尽力按规操作的情况, 让我感到 等。②共生界面测量。主要测量员工对当前制度 体系的感知, 如我们矿现行的规章制度, 让我感到; 我们矿请客送礼违规办事的情况, 让我感到。③共 生环境测量。主要测量煤矿群组对当前煤炭行业大 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感知, 如当前煤炭行业产 能存在巨大的过剩问题, 整个行业的失业情况, 让我 感到。④共生力 同级和异级 和阻力 竞争阻力、 层 级阻力 测量。主要测量煤矿群组所呈现出的和谐的 相处状态, 以及竞争的强度, 如我们矿职工与职工之 间的关系, 让我感到; 在工作中, 我们矿职工与领导的 关系, 让我感到; 在我们矿, 工人和领导之间的地位差 距, 让我感到。问卷采用利克特5分等级测度,15 分别表示不同指标所达到的程度。问卷发放500份, 回收434份。基于SPSS 21 .0软件对样本的可靠性 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各维度的Cronbach sα系数均 大于0 .7, 说明量表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 性。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各个要素的结构维度, 逐项删除因子负荷小于0 .5的指标, 检测数据显示, KMO值为0 .757。该调研数据被用作仿真的初始模 拟值, 基于问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做简化描述, 具体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共生度相关要素Cronbach sα、 均值和检出率 序号自变量 Cronbach sα 均值 检出率/ 15均值3 1 同级共生单元 共生度 0 .7503 .405 2 异级共生单元DH对DL共生度,x 0 .7293 .0533 .7 3 异级单元DL对DH共生度, y0 .7543 .3329 .7 4 共生界面 0 .7382 .8440 .1 5 共生环境 0 .8012 .2148 .2 6 同级共生单元 竞争力 0 .7293 .3241 .9 7 异级共生单元 层级阻力 0 .7352 .9725 .3 万方数据 第4期韩 帅, 等 煤矿群组共生系统 安全共生机理与优化路径 727 通过上述数据对相关变量进行赋值, 同级共生 单元的共生度为 δ同级xδ同级y3 .4, 同级共生单 元竞争力为 Ψ同级3 .32; 异级共生单元的共生度 为 δ异级x3 .05;δ异级y3 .33。可见, 高层级群组 对低层级群组的共生度小于低层级群组对高层级的 共生度; 共生界面初始值λ 2 .84, 共生环境φ 2 .21。由上述数据还可以看出, 共生界面、 共生环境 以及共生单元x 和竞争力的检出率 劣性值 均在 30以上, 说明该些元素劣化较为显著。假定当前 的安全秩序水平为N xNy 3 ;K xKy 7 , 收 敛速率为rxr y0 .5。 基于该共生初始值下共 生模型是否达到最优 安全秩序水平将会发生何种 变化 需要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进一步探索。 由前述可知, 共生力表达包含共生度、 共生界面 和共生环境三要素, 为了获取各因素间相关系数, 现 对上 述 各 因 素 的 实 证 数 据 进 行 回 归 分 析。运 用 SPSS21 .0, 以共生力为因变量, 以共生度、 共生环境 和共生界面为自变量, 以“ 进入” 的方式进行线性回 归分析, 最终得到上述因素的相关系数 见表3 。 表3 因变量-自变量相关系数获取 自变量因变量相关系数标准误差 P值 共生力 常量 -0 .5650 .1350 .000 共生度 0 .3420 .0560 .000 共生界面 0 .4360 .0380 .000 共生环境系数 0 .1660 .0580 .000 由 表3可 知, 自变量和 因变量的P 值 均 为 0 .000, 证明自变量和因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且 系数的大小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大小。 根据上述4个测量要素的系数, 设置共生力函数为 Φa δb λcφε 0 .436δ0 .342λ0 .166φε 将共生力函数融入到共生模型中, 采用MATLAB 对共生模型进行仿真, 验证在当前共生力和阻力下 共生单元安全秩序水平的演化路径, 并调节各共生 参数观察共生演化路径的变化, 从而为后续的煤矿 群组安全秩序水平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3 .2 共生现状的演化模拟 1基于初始值下的共生演化分析。对于同级 共生单元而言, 输入当前共生数据, 设置各参数值 为K x 7 ,K y 7 , Ψx3 .32Ψy3 .32,δx3 .40, λx2 .84, φx2 .21, δy3 .40, y2 .84,φy2 .21, rx0 .5,ry0 .5,得到同级共生单元的共生演化 图 见图3 。 由图3可以看出, 当前同级共生单元之间的共 生作用使得安全秩序波动较小, 整体仍稳定在初始 图3 同级体的共生现状 水平, 对比最优值相差较大, 该状态下双方互惠共生 水平较低。对于异级共生单元而言, 输入当前共生 数据, 设置各参数值为K x 7 ,K y 7 , Ψx2 .97, Ψy 2 .97,δx 3 .05,λx 2 .84, φx 2 .21, δy 3 .33,λy2 .84, φy2 .21, rx0 .5,ry0 .5, 得到 异级共生单元的共生演化图 见图4 。 图4 异级共生体的共生现状 由图4可以看出, 异级共生体呈现偏利共生状 态,D XDL 处于共生劣势地位, 而DYDH 处于共 生优势地位, 这种不平衡使得低层级共生单元的安 全秩序水平明显低于初始状态。可见, 如果保持该 共生状态, 则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秩序水平将呈现 劣化趋势。 3 .3 共生优化的演变模拟 为促进共生单元的安全秩序水平向优化转变, 通过调节共生力和竞争力相关参数来观察整体安全 秩序水平的走势。将X的共生单元用“*”表示,Y 的共生单元用“o” 表示, 蓝色为初始参数状态下的演 化路径, 红色为最终参数状态下的演化路径, 具体调 节各参数, 安全秩序的演化路径如下 1共生度的参数调节。改变一方同级或异级 共生单元的共生度参数, 设置共生度的参数循环为 forδx0∶1∶5, 如图5、6所示。单箭头方向表示随 着X共生单元的共生度的增加, 其安全秩序水平的 演化方向, 可以看出, 随着X共生度的提高, 安全秩 序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与Y的初始状态相比, 当X 共生度呈正向变化时, Y的安全秩序水平却呈现负 万方数据 728 系 统 管 理 学 报 第29卷 图5 基于单方共生度调节下的同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图6 基于单方共生度调节下的异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向变化。此外, 对异级共生单元而言, 随着X共生 度的增加, 两共生单元之间的偏利现象则呈现弱化 趋势。 改变双方的共生单元的共生度时, 由于同级共 生体和异级共生体所表现出的演化较为相似, 故以 异级共生体的演化为例, 设置共生度的参数双循环 为forδx1∶2∶5; forδy1∶2∶5, 如图7所示。由 图7 基于双方共生度调节下的异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图可见, 当双方共生度相同时, 随着共生度的提高, 双方的安全秩序水平向最优值演化。此外, 由图还 可见, 随着双方的共生度差距的增大, 则偏利共生关 系越发强烈, 进而导致安全秩序水平的分化越发明 显 该演变状态符合共生优化路径的理论部分 。当 两者具有相同共生度时 即使小于其中具有高值的 共生度一方 , 也可以减少共生偏差所造成的偏利现 象, 使得安全秩序水平相对较优。 2共生界面的参数调节。改变同级或异级共 生体的共生界面参数, 设置共生界面的参数循环为 forλxλy0∶1∶5, 如图8、9所示。对于同级共生 体而言, 随着共生界面的参数不断提高, 共生单元双 方均向优化演变, 安全秩序水平整体提高。对于异 级共生体而言, 共生界面的降低有利于一方的共生 增长, 但对弱势的一方产生了强烈的抵制作用, 当共 生界面提高时, 则双方的共生关系从偏利共生向互 惠共生转变, 则安全秩序水平整体提高。 图8 基于共生界面调节下的同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图9 基于共生界面调节下的异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3共生环境的参数调节。改变同级或异级共 生体的共生环境参数, 设置共生环境的参数循环为 forφxφy0∶1∶5, 如图10、11所示。对于同级共 生体而言, 随着共生环境参数不断提高, 共生单元双 方的共生状态均向优化演变, 安全秩序水平整体提 高。对于异级共生体而言, 共生环境的降低有利于 一方的共生增长, 但对弱势的一方产生了强烈的抵 制作用, 当共生环境提高时, 则双方的共生关系从偏 利共生向互惠共生转变, 则安全秩序水平整体提高。 4关于竞争力参数调节。改变同级共生体的 竞争力参数, 设置竞争力的参数循环为forΨx Ψy0∶1∶5, 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 安全秩序演 化分为三阶段①安全秩序的劣化阶段, 说明竞争 力表现为恶性竞争, 安全秩序低于初始值向劣化演 变, 此时竞争力越大, 双方向劣化程度越明显;②安 全秩序的可容纳性增长, 说明竞争力表现为良性竞 万方数据 第4期韩 帅, 等 煤矿群组共生系统 安全共生机理与优化路径 729 图10 基于共生环境调节下的同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图11 基于共生环境调节下的异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图12 基于共生竞争力调节下的异级共生体的共生演化 争, 安全秩序在高于初值和低于最优值内演化;③ 安全秩序的超容纳性增长, 说明竞争力表现为良性 竞争且共生力大于竞争力, 从而使安全秩序水平超 出了最大值的可容纳范围向更优演化。 4 结 论 煤矿生产系统犹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各群 组在整个系统中充当了“ 种群” 的角色, 各群组的交 互形成了稳定、 可靠的生态体系。本文将生态学中 的共生理论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 以同级群 组和异级群组为划分对象, 从共生环境、 共生度、 共 生界面等视角剖析了群组之间的交互机理。群组之 间的共生力量是煤矿安全秩序水平的内在源动力, 通过构建共生模型, 进一步求得竞争力 阻力 和共 生力在何种状态下促使安全秩序达到最优的稳定状 态。通过共生模型的数值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同级 和异级群组的共生并没有达到互惠共生的优化状 态, 这并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期健康发展。通 过调节具体的共生参数, 可以发现, 提高一方共生度 可促进该群组的安全秩序水平的优化, 但相应的也 会扩大双方的偏利共生状态, 导致另一方安全秩序 水平降低。只有双方同化提升时, 共生关系才会向 互惠共生转变, 并且当共生力大于阻力时, 共生双方 的安全秩序水平将突破各自独立状态下的最大值向 更优水平演化。通过加强共生界面、 共生环境的参 数调节, 发现均对共生关系具有优化作用, 促使安全 秩序水平在有限范围内向优化演变。通过调节同级 群组竞争力参数可以发现, 良性竞争可促使安全秩 序突破独立状态下的最大可容纳范围向更优化转 变, 而恶性竞争则促使双方最终走向衰败, 则双方的 安全秩序水平持续走低。 针对上述仿真结果, 为了优化群组之间的共生 关系, 从而为安全秩序水平提供坚实的主体保障, 本 文从共生环境、 共生度、 共生界面和竞争力等方面全 方位搭建“ 共生防护网” , 约束和引导共生关系的和 谐发展, 改变以往以“ 紧盯事故、 问题、 缺陷” 转移到 “ 关注人、 内化人” 上。 1营造“ 共生与共赢” 的理念防护网, 降低群 组的应激反应。在煤矿安全管理中, 转变以唯利是 图、 严惩严罚为导向的利益对抗性冲突, 改变以自我 为导向的原始思维方式, 确立“ 共生和共赢相统一” 的理念, 将信任和希望为管理导向, 以点到面增强群 体的依存度和凝聚力, 培育共生能量。微环境下企 业应担负起保护企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环境 和外环境的冲击下, 能及时给予群组妥善安置和技 能深造, 避免企业保障沦为“ 空谈” 。企业内部各群 组应积极发挥自我能动性, 转变心态, 增强合作意 识, 实施规范性的亲组织行为, 以积极的正能量投入 到现有工作中。 2增强各群组的质兼容防护网, 增强互补和 协同效用。当前各共生群组交互普遍呈现“ 不合格” 状态, 群组之间资源池-情感池的输入和输出不匹 配, 如下级群组的智力资源较差, 学历、 知识等普遍 跟不上, 导致与上级群组的决策的契合程度较低。 上级群组多偏离基层群组的利益, 导致下级群组沦 为劳力的付出者, 双方的情感交互较低, 促使下级群 组缺乏归属感和依赖感。各群组之间的质参量交互 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因此, 构建强关联的质兼容网 络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首先, 为加强资源-情感的交互密度, 即资源池- 情感池的互通性流动。避免仅劳动资源、 决策资源 和客体资源的单项流动, 以“ 人格特征资源” “ 内化特 万方数据 730 系 统 管 理 学 报 第29卷 征资源” 为散发点, 正确引导其他资源的流动, 以情 感池为纽带强化交互的协同性和持续性, 例如以价 值观为导向, 构建密切的群组利益关联网络, 强化各 群组之间尊重、 信任等情感的交流。其次, 为加强资 源-情感的交互强度, 共生群组双方需在自身约束下 提供最大化的资源-情感进行交互, 如上级群体应充 分考虑员工的诉求并给予及时有效地帮助, 下级群 体应尽心地付出资源回报, 从而弥补交互的不足, 提 高资源和情感输入输出的最大匹配性。 3保障共生界面的畅通桥梁, 增强交互频率 和效率。共生界面保障和约束了共生群组之间的交 互过程, 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改善共生界面 需从显性规则和隐性规则入手。首先, 保障显性规 则的公平性以促进交互的双向性。显性规则的制定 多从高层级群组的角度出发, 导致了共生交互的单 项流动的默许, 使得偏利共生越发明显。因此应倡 导双方共同参与形成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则。其次, 加强各群组内部的信息链管理以畅通信息沟通渠 道, 例如通过班组-区队-专业-矿井等上传下达, 使得 信息的传递存在滞后性。因此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会议制度、 监管制度、 举报制度 等 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