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系统污染研究.pdf
doi 10. 11799/ ce202007021 收稿日期 2020-03-07 基金项目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7CX05 作者简介 王玉超1979, 男, 山东德州人, 硕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矿用油品的研发工作, E-mail ychwang1 sina. com。 引用格式 王玉超. 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系统污染研究 [J]. 煤炭工程, 2020, 527 93-96. 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系统污染研究 王玉超1,2,3 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油品分院, 北京 100013; 2.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3; 3.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3 摘 要 深入分析了煤矿液压支架系统污染源系统自身污染、 现场环境、 配液水质、 系统运 行及危害, 通过对黄玉川煤矿 226 上工作面液压支架系统高压过滤装置堵塞进行研究, 开展了滤 芯整体宏观形貌分析、 污染物溶解实验、 污染物元素分析和配液水水质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滤芯 外部污染物为胶状颗粒和煤粉; 内部污染物主要为铁锈、 金属残渣、 金属试件腐蚀物及少量残留泥 沙等; 铁、 铝和钙元素质量含量分别为 74. 868、 10. 218和 4. 581。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液压系统; 系统污染; 乳化液 中图分类号 TD355. 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59202007-0093-04 Pollution of hydraulic support system in coal mine WANG Yu-chao1,2,3 1. Mine Oil Products Branch,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13, China; 3.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Laboratory of Coal Utilization and Emission Control,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Pollution sources of hydraulic support in coal mine and the harms are analyzed. The blockage of high-pressure filtering apparatus of hydraulic powered support system in 226upper working face of Huangyuchuan Coal Mine is studied, from the macroscopic feature of whole filter core, elements and solubility of the pollutants, and the emulsion preparing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tside pollutants of the filter are rubber particles and pulverized coals, and the inside pollutants are mainly iron rust, metal residues, metal corrosion products and small amount of sediments; mass contents of Fe, Al and Ca are 74. 868, 10. 218 and 4. 581, respectively. Keywords hydraulic support; hydraulic system; system pollution; emulsion fluid 工作面支护是安全高效综采的首要条件, 液压 支架是综采系统的核心[1]。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 装备向着安全、 高效、 集约、 智能化发展, 对作为 关键设备的液压支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液压 支架的支撑、 升降、 移动、 推移和过载保护等动作 都需要借助传动介质来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其 所用的液压传动介质是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因此传动介质亦被称为液压支架的 “血液” [2,3]。 由 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系统的过滤精度要求非 常高, 其中高压反冲洗和先导阀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达到 25μm, 液压支架系统是否污染对其能否正常运 行起直接影响作用, 也直接影响着煤矿井下安全 生产[4,5]。 由于液压支架系统体积庞大、 结构复杂, 系统 管路总长超过 1km, 各种接口插头多达 4000 多个, 加上井下工作环境恶劣, 导致潜在污染源及污染原 因较多。 国内有学者对相关系统污染的来源、 原因 及对策有所报道, 但缺乏对具体液压支架系统污染 元素和原因进行研究。 2019 年 12 月, 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液压支架系统高压反冲洗滤网堵塞, 无 39 第52卷第7期 煤 炭 工 程 COAL ENGINEERING Vol. 52, No. 7 万方数据 法正常工作, 高压反冲洗是系统进液第一道防护墙, 若不及时处理会对系统各操作阀造成污染。 本文针 对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煤矿液压支架系统污染 问题, 展开了乳化液配液水质、 滤芯污染杂质溶解 和成分元素分析研究,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解决污染 对策, 对煤矿企业排查液压系统污染原因, 有效控 制污染对液压系统的运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支架系统污染源及絮凝机理分析 1. 1 系统自身污染 液压支架设备和零配件金属材料种类多样, 生 产工艺过程复杂, 涉及金属材质的磨、 抛、 钻、 铣、 电镀、 喷涂等操作步骤, 生产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会在系统内部残留下切屑、 毛刺、 涂料、 磨料、 焊渣和锈片等固体硬物存留在设备中[6]。 系统中长 达数百米橡胶塑料材质的各类胶管、 密封圈等配件, 由于生产和使用厂家管控要求等级不同会存留软质 胶粒。 金属接触面之间涂抹的黄油和过滤系统的纤 维颗粒也会污染系统。 另外, 由于系统对各组成部 分清洁度要求不同, 系统组装后, 会导致整体清洁 度低于关键元件要求, 造成在系统配置初始的内部 污染。 1. 2 工作现场环境 液压支架系统处于条件恶劣的采煤工作现场。 现场工作环境悬浮大量煤粉和灰尘, 支架立柱、 千 斤顶由于工作时升降和推移过程中, 活塞杆直接裸 露在外和环境中的煤粉和灰尘相接触, 尽管在导向 套上装有防尘圈及密封件等元件, 但也难免将细小 的煤灰、 污物带入液压系统[7]。 乳化液液箱密封不 严, 容易引入固体颗粒和煤粉等杂质, 以及相关配 件、 管路存放不规范, 而更换时未进行清洁处理, 造成杂质直接混入液压系统, 产生污染。 1. 3 配液水质 我国多数矿区用水紧缺, 液压系统配液用水多 为煤矿采出水或生活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的中水, 而配液体系中水的质量占比高达 95以上, 因此配 液用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清洁质量。 多数矿 井水和矿区生活污水中其含有大量煤粉、 煤尘、 泥 粒等悬浮物, 如处理不完全, 就会直接进入液压系 统, 造成了操作阀的大面积堵塞, 致使系统长时间 无法正常生产; 水中氯离子含量过高, 会降低乳化 液防锈防腐蚀性能, 造成支架缸体锈蚀, 损害支架, 而滋生的铁锈杂质会作为机械杂质进一步损害液压 系统; 水中钙镁离子过高, 会造成乳化液迅速分层, 析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油皂杂质。 1. 4 系统运行过程产生 煤矿井下液压支护系统处在一个大量粉尘、 噪 音、 水汽和有害气体充斥的环境内, 在重载、 振动、 冲击、 摩擦、 大流量、 润滑不良的恶劣工况条件下 高强度、 长时间的工作, 管路系统及各元件容易过 劳而出现各种故障。 管路中的胶管和密封圈由聚氨 酯、 天然橡胶、 丁腈橡胶、 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等 多种材料制成, 由于传动介质的高压冲刷造成磨损, 产生胶沫污染系统[8]。 系统内循环的污染物能为细 菌繁殖提供载体, 一定条件下就会在系统和管路中 孳生细菌, 产生粘稠物附着堵塞过滤器, 并使乳化 液腐败变酸腐蚀支架系统。 支架安装调试期间使用 的不合格油液残留在系统中发霉变臭, 甚至引起细 菌孳生而给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 金属接触面之间 涂抹的黄油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变质污染液压系统。 1. 5 污染物危害及絮凝机理 系统污染物增多初期会出现过滤器组件、 阀芯、 先导阀等元件经常堵塞, 导致频发拆卸、 清洗, 影 响生产效率; 长期会造成缸筒内表面的拉伤、 缩短 液压支架系统使用寿命; 严重污染而造成系统堵塞 严重时, 还会导致系统爆管, 影响安全生产[9,10]。 液压系统污染物颗粒服从韦布尔分布, 新油液中所 含颗粒尺寸多小于 10μm。 污染颗粒之间存在复杂的 物理、 化学和生物作用, 随着液压支架系统运行, 颗粒之间发生聚集和絮凝, 形成尺寸较大的絮团, 是导致系统堵塞的关键[11]。 由于液压支架系统中污 染颗粒成分复杂, 目前其污染颗粒絮凝研究较少, 其聚散行为可以用胶体化学中的胶体稳定性的 DLVO 理论进行解释。 胶体微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的吸引作用, 而在微粒相互接近时又因双电层的重 叠而产生排斥作用, 胶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二者 的大小[12]。 胶体微粒絮凝尺寸的大小取决于颗粒表 面特性、 水温、 pH 值、 盐含量、 水质硬度和水体流 动速度等因素, 黏性泥沙絮凝临界粒径范围在 0. 0090. 0325mm 之间[13-16]。 液压支架用电液控系 统滤芯过滤精度为 0. 0250mm, 当絮凝粒径大于过滤 精度时, 极易造成系统堵塞。 2 黄玉川矿液压系统污染分析 2019 年 12 月, 国神集团内蒙古黄玉川煤矿 226 上工作面液压支架系统高压过滤装置堵塞, 无法正 常进行过滤和反冲洗工作, 随即对过滤滤芯进行了 拆卸分析, 并开展污染物溶解实验、 杂质元素分析 和配液水水质分析研究。 49 生产技术 煤 炭 工 程 2020 年第 7 期 万方数据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2. 1 滤芯整体宏观形貌分析 对液压支架系统的高压滤芯拆卸后, 首先进行 拆解切割处理取出内部精细滤网, 通过观察可以进 行初步诊断滤网外部附着的大颗粒污染物类型。 滤 芯及外部污染物宏观形貌如图 1 所示, 图 1a为滤 芯整体外观照片, 图 1b为滤芯局部外观照片。 图 1 滤芯及外部污染物宏观形貌 2. 2 污染物溶解试验 对滤芯内部污染物用聚丙烯材质毛刷进行清理 收集, 取部分清理收集的样品用液压支架专用浓缩 液进行溶解试验。 液压支架专用浓缩液具有乳化、 增溶和抗硬水的能力, 油皂析出后可以通过浓缩液 浸泡溶解, 溶解试验时间为 24h。 污染物溶解试验 用于判断污染物组成中是否含有析出的油皂。 浓缩 液溶解实验如图2 所示 图2a为侧视图, 图2b 为俯视图。 图 2 污染物在溶解 24 试验外观 2. 3 污染杂质元素分析 取部分滤芯内部用聚丙烯材质毛刷进行清理下 的污染物, 采用能量色散型 X 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 组分元素含量。 2. 4 配液水水质分析 取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配液水, 参照 液 压支架用乳化油、 浓缩液及其高含水液压液 MT 762011进行水质分析。 3 试验结果及改进措施 3. 1 整体宏观形貌分析结果 通过对滤芯整体宏观形貌分析, 从图 1a中, 可以看出滤芯整体呈灰黑色, 已经被污染物所覆盖, 内部滤网也已经被污染物整体堵塞造成无法反冲洗, 从而导致较大颗粒物附着在滤芯外部; 从滤芯局部 外观中, 可以判断在滤芯外部红色颗粒为胶状颗粒, 黑色稍大颗粒为煤粉。 3. 2 污染物溶解试验结果 污染物置于烧杯中, 用 150mL 的浓缩液浸泡溶 解 24h, 无溶解痕迹; 再经搅拌静置后, 发现明显 分层, 说明污染物与浓缩液并不相容, 故可以推测 污染物并非油皂物, 也不是来源于浓缩液本身, 推 断其源于铁锈或煤尘等外来物。 3. 3 污染杂质元素分析结果 采用能量色散型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滤芯内部 污染物, 测试污染物组分元素含量结果见表 1。 表 1 内部污染物元素分析结果 元素质量分数/ Fe74. 896 Al10. 218 Ca4. 581 Cr3. 316 Si1. 927 Cu1. 746 Ni1. 329 Zn0. 980 Mn0. 461 S0. 335 其他0. 211 根据滤芯内部污染物元素分析结果, 污染物中 主要为金属元素, 铁元素质量占比为 74. 868, 铝 元素质量占比 为 10. 218, 钙 元 素 质 量 占 比 为 4. 581, 铬元素质量占比为 3. 316, 可以推测杂 质为液压支架系统内部残留铁锈、 金属残渣和金属 试件腐蚀物, 另外还有少量残留泥沙等物质。 3. 4 配液水水质分析结果 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配液水水质分析结果 见表 2。 表 2 配液水水质分析结果 检验项目要求范围检测结果检测方法 外观无色、 均一、 透明黑色沉淀目测 气味无异味无异味 pH 值6. 09. 07. 8pH 计 总硬度/ mgL -1 500359. 00EDTA 滴定法 SO 2- 4 含量/ mgL -1 480263. 70EDTA 滴定法 Cl-含量/ mgL -1 ≤200147. 16 AgNO3滴定法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该配液水样品含 有黑色沉淀物, 外观不符合 MT 762011 对配液水 水质的要求, 气味、 pH、 总硬度、 硫酸根和氯离子 含量均符合要求。 3. 5 堵塞原因分析 矿井水中含有细小的胶黏性悬浮物颗粒, 表现 59 2020 年第 7 期 煤 炭 工 程 生产技术 万方数据 出一定的负电性, 悬浮物颗粒在电解质阳离子 Ca 2 、 Mg 2 、 Na、 Ka等和低速水流碰撞作用下 而发 生 絮 凝, 粘 性 絮 凝 颗 粒 临 界 尺 寸 会 超 过 0. 025mm, 从而在高压反冲洗滤芯上形成滤饼。 支 架金属元件运动磨损产生硬质材料颗粒, 在流经高 压反冲洗滤芯时由于泥沙的滤饼作用, 被截留在滤 芯空隙中。 由于泥沙的粘附性和金属材料的硬度, 在滤芯过滤通道中形成坚实的滤饼, 使高压反冲洗 效果逐渐降低。 如果冲洗不及时, 滤芯就会严重堵 塞, 反冲洗功能丧失, 进而使橡胶质大颗粒粘附于 滤芯表面。 3. 6 改进措施 造成煤矿液压支架系统污染原因众多, 且工况 条件恶劣, 完全避免系统污染故障很难实现, 煤矿 可以在加强日常监测管理提高运行操作规范的同时, 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或延缓系统污染。 针对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高压反冲洗滤芯污染 物和配液水水质分析结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 少污染。 1 减少液压系统自身污染。 在液压支架系统设 备、 胶管、 密封件及零配件的加工、 初装、 运输、 安装、 使用及维护过程中, 要规范操作并采取保洁 措施, 最大程度地降低液压系统污染, 提高其洁净 度和可靠性。 2 加强日常清洗工作。 定期清理回液箱和配液 箱的杂质, 至少每一个月清洗一次; 增加高压反冲 洗操作频率, 尤其是在系统安装运行初期, 更应加 强日常清洗频率和质量; 定期抽检单向阀、 操纵阀、 安全阀等元件是否被污染, 提前判断污染物种类和 程度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 健全系统过滤体系。 根据工作面使用的条件 和要求, 采取分级过滤措施, 及时清除杂质, 避免 大颗粒挤压堵塞过滤系统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清洗。 4 提高配液水质。 液压传动介质中配液水占绝 大比例, 由于配液水中的泥沙具有沉积和聚集的性 能, 因此对配液水过滤精度等级应高于整个液压系 统的过滤精度。 4 结 语 1 煤矿支架液压系统污染物成分复杂, 主要含 有金属固体硬物、 软质胶粒、 煤粉、 煤灰、 泥渣、 铁锈、 油皂和细菌等成分, 具有粘性的微细颗粒在 水流撞击和范德华引力作用下发生絮凝使颗粒尺寸 增大, 会造成过滤器组件堵塞和卡住, 严重时会产 生支架系统操作失灵和爆管现象, 造成安全事故 发生。 2 通过对国神黄玉川矿 226 上 01 面液压系统污 染研究发现, 矿井水中粘性泥沙在电解质阳离子和水 流撞击作用下发生絮凝, 在高压反冲洗滤芯通道中与 金属材质硬颗粒挤压作用形成粘附性硬质颗粒, 导致 高压反冲洗滤芯逐步堵塞, 从而使较大粒径的胶状颗 粒和煤粉污染物附着在高压反冲洗滤芯外部。 3 煤矿应对液压支架系统各组成部分每一步工 序规范操作并采取保洁措施, 来减少液压系统自身 污染, 并通过加强日常清洗、 健全系统过滤体系和 提高配液水质而减轻和延缓系统运行污染, 对提高 井下支护工作效率, 提升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国法. 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 [J]. 煤炭学 报, 2014, 398 1593-1601. [2] 于维雨, 王玉超, 孔令坡, 等. 煤矿支架用新型高含水液压 液的研 制 与 应 用 [ J].煤 炭 工 程, 2018, 50 1 66 - 68, 72. [3] 周俊丽, 王玉超. 神东矿区水质对乳化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7 118-122. [4] 王玉超, 沈 栋, 韩 勇. 环保型浓缩液在电液控制系统中 的工业性试验 [J]. 煤炭科学技术, 2009, 378 7-10. [5] 夏 旗, 李国辉, 于 坤. 电液控专用浓缩液在综采液压支 架的应用 [J]. 煤炭工程, 2014, 4611 61-63. [6] 刘鲤粽, 华 佳. 煤矿井下支架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解 决办法 [J]. 煤矿开采, 2012, 174 47-49. [7] 于 坤, 夏 旗, 刘艺芳. 综采面液压传动介质污染问题分 析及预防控制 [J].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S 183 -186. [8] 白飞飞, 王玉超, 侯建涛, 等. 煤矿用浓缩液与橡胶相容性 研究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3 106-111. [9] 于维雨, 王 萍, 刘姗姗, 等. 煤矿用高含水液压液防腐蚀性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煤矿机械, 2012, 336 11-13. [10] 韩 勇, 杜 勇, 王玉超, 等. 环保型矿用浓缩液的研究与 应用 [J]. 煤炭科学技术, 2009, 376 119-122. [11] 崔丽琴. 油液污染颗粒沉降及自洁过滤系统研究 [D].北 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12] 王党伟, 吉祖稳, 盛玉明, 等.水库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J]. 泥沙研究, 2019, 443 1-6. [13] 杨铁笙, 赵 明. 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发育时空过程的数值 模拟 [J]. 水利学报, 2015, 4617 1312-1319. [14] 汲万雷. 煤泥水的性质及絮凝沉降的影响因素 [J]. 选煤技 术, 201914 64-66, 70. [15] 刘俊秀, 吉祖稳, 王党伟. 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研究综 述 [J]. 泥沙研究, 2019, 442 63-68. [16] 丁武泉, 李 强, 李 航. 表面电位对三峡库区细颗粒泥沙 絮凝沉降的影响 [J]. 土壤学报, 2010, 474 698-702. 责任编辑 赵巧芝 69 生产技术 煤 炭 工 程 2020 年第 7 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