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4、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3、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4、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5、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6、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 7、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8、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9、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 10、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1、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2、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13、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①遗传及社会环境;②人的缺点;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④事故;⑤伤害。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14、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者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15、轨迹交叉理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16、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3、“安全第一”就是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4、“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包含的3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设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模式。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方法自主评定,外部评审。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4、检查方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 5、隐患治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 1、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2、安全文化的层次直观的表层文化;企业安全管理中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深层; 3、安全文化的内容一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三是出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4、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5、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在内的安全承诺。 6、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 7、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①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职能,建立领导机制;②确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其职能;③保证必须的建设资金投入;④配置适用的安全文化信息传播系统。 8、宣传、教育、激励、感化是传播安全文化,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9、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程序①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②制定评价工作方案;③下达评价通知;④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⑤数据统计分析;⑥撰写评价报告;⑦反馈企业征求意见;⑧提交评价报告;⑨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 1、重大危险源管理。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危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①毒性等级;②物质的状态;③气味;④重度。 第四节 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的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②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按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增强责任感;二是明确责任;三是责任追究依据。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第五节 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①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②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③督促各种事故隐患及时整改;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 第六节 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1、除煤矿外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小30万;中100万;大150万;特大200万元。 2、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3万吨以下,60-100万;3-9万吨以下,150-200万;9-15万吨以下,250-300万;15万吨以上,以300万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 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累计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3、当年未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下年不再另行存储。 4、发生安全事故,应当重新核定,企业在收到核定通知1个月(30天)内补交差额。 5、企业未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处生产经营单位1-3万元罚款,负责人、个人5000-1万元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停业整顿。 第七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大体分4类①安全技术措施②卫生技术措施③辅助措施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5、安全技术措施内容①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②措施名称;③措施目的和内容;④经费预算及来源;⑤实施部门及负责人;⑥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⑦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6、安全技术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 第八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1、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①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②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③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影响;④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2、生产经营单位备案提交的资料①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和安全专篇;③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20个工作日内决定,不能决定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工作日,应当将延长期限期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4、建设项目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 5、特种作业操作证6年有效,每三年复查一次。 第九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1、特种设备采购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2、采购旧特种设备的资料①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②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③经定期检验合格。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符合①锅炉、压力容器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关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②电梯、起重机械、游设应由国内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③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性能和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④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4、安装单位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安装队伍的方案、技术要求、安装程序、过程符合要求。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的条件①持证上岗;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③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④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考核机关申请。 6、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7、特种设备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30日)前申请定期检验。 8、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9、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②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③验收特种设备,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移交的有关技术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该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2、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2学时。 3、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6年,全国范围内有效,每3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十年以上,6年复审一次。申请复审前参加安全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 4、三级教育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 5、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6、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7、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等。 8、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事故案例。 9、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三新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训;事故案例培训;安全知识比武竞赛等。 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 2、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①定期安全生产检查②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③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④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⑤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3、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4、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实施安全检查综合分析。 6、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 7、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①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及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隐患治理方案。 8、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种类防护用品性能;保护部位;防护用途。 2、“三证”和“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3、“三会”会检查劳动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 4、采购验收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标准进行验收。 5、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配发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假冒伪劣和无安全标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7、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管理人员验收。 8、安全标志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9、标识规格与适用范围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18 mm12 mm2;2安全帽、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盒、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27 mm18 mm;3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导电鞋、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膜压靴、防穿刺鞋、防电绝缘鞋39mm26 mm;4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69 mm46 mm。 第十三节 承包商管理 1、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①要明确双方责任;②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③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④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2、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造价的5。 3、签订合同前,必须对承包商资质和条件进行审查,并复印见证性材料备案 ①是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安全施工记录。 ②人员年龄、工种、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素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③承包商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机构、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是否有检验、实验资质部门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 ④承包商施工队伍是否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有资质证书。 4、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 安全措施 技术措施要求 2 承包商制订的 3 承包商遵照执行规章制度 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5 有关事故报告 调查 统计 责任划分的规定 6 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 7 承包商提供相关材料 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8 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 分包 返包 9不得擅自更换人员 10不得使用童工 不得有职业禁忌症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工会、新闻媒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3、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4、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④坚持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⑥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②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③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④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⑤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⑥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⑦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⑧及时报告事故;⑨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⑩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⑪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10、“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调“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11、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一般程序包括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角度标准的情况;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6、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许可的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作出决定送达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召开各种会议、安全大检查、许可证管理、专项整治等。大体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种。 8、事前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 9、事中监督管理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安全领域的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有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①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②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10、事后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处理有关人员并提出防范措施。 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①安全管理和技术;②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培训;③隐患治理;④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⑤职业危害;⑥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⑦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1、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①实行垂直管理;监察设备和工资都是由中央政府承担。②监察和管理分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责。③分区监察。不以现有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④国家监察。 2、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国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部级。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教材111页。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 5、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职责9条,教材111页。 6、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履行的职责16条,教材111-112页。 7、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①日常监察,是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②重点监察,是对重点事项的监察,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察,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检查等;③专项监察,是针对某一时期的煤矿安全工作重点,组织专项监察;④定期监察,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 8、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监察制度具有的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2、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地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读114页相关内容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建立的2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6、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发生,其实现手段是①通过检验发现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③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④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⑤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7、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内容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控的互动关系。 8、“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②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③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④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⑤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10、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规定了相应的职责,主要包括1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2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单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时,责令该单位予以纠正3、依法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4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①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②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③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逾期不解决,或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有权通知停止该设备的运行;④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等。 第四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1、安全评价按实施阶段不同分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3类。 2、安全预评价的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3、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前期准备;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4、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或是作业场所的评价。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1、安全评价的主要程序包括①前期准备;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③划分评价单元;④定性、定量评价;⑤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⑥做出安全评价结论;⑦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2、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 4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①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②组建评价组;③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④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⑤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5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包括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宄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 6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对象前期(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对 象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在试投产中的合 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 演练有效性。 7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三节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按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个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按照职业健康进行分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10类。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5、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6、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数、事故树。 7、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8、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烫和火灾引起的烧伤。电灼伤属于触电。 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A项,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査。C项,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D项,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按评价的推理过程;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2、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3、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进行定性分析。 4、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是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分析可操作性研究。 5、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和规律。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6、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 结果到原因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 7、概率风险评价法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8、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根据事故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 求取事故对人员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9、事件树是由起因推理结果的过程,是正向逻辑推理过程。而事故树则是由结果分析原因,最终得到影响事故发生的根本事件,是一个逆向逻辑推理过程。 10、事件树1、确定初始时间 2、判定安全功能 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4、分析事件树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1、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评价方法;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 2、安全评价报告格式①封面;②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③著录项;④前言;⑤目录;⑥正文;⑦附件;⑧附录。 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 1、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2、安全评价机构是中介服务组织。 3、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 1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2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人为1组;现场核查3-5人为1组,并设组长1人。 3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核查组独立完成核查、如实记录并作出评判。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大纲要求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1、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2、职业病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职业病卫生工作原则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4、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5、职业危害形势①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②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③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