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2018.6.ppt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二零一八年六月,,应急管理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或降低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急响应是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最后一根“稻草”。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过程就是事故防范的过程,“预防”和“应急”是预案的两大功能,且“预防”是第一位的。“一味认为预案是为发生事故状态下才有用的‘东西’”,这种认知及其危险,因为大多数的事故一旦发生,剩下的工作只是“善后”,所谓的应急抢险和处置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意义。应急管理是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结合,不是“捎带”着可以完成的工作。应急意识和应急理念非常重要,当前一切应急管理方面的缺陷和困局均缘于二者的缺乏。通过系统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尽可能地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应急管理的概念,,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监总局令第8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2009)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指南AQ/T3043-2013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GB30077-201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AQ/T9008-201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3052-201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GB30077-201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AQ1008-2007矿山救护规程AQ3035-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6-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GA/T970-201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则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3809-20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25894-2010疏散平面图设计原则与要求GB/T33942-201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B/T11047-2013餐饮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范WS/T328-2011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卫应急发[2007]229号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HG/T4334.1-2012碱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第1部分氢氧化钠HG/T4335.1-2012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第1部分盐酸HG/T4686-2014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potential危险源的对象根源source;状态situation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危险源,一、危险源、隐患与事故的关系,,安全管理上有种说法危险源是好东西,事故隐患是大坏蛋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都将导致事故。,一、危险源、隐患与事故的关系,,事故隐患的特性,隐蔽性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危险性蝼蚁之穴,可以溃堤千里,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巨大的灾害。突发性集小变而为大变,集小患而为大患是一条基本规律。因果性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复性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意外性有些隐患超出人们认识范围,或在短期内很难为劳动者所辨认,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巧合性,因而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的发生。连续性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事故隐患的特性,事故隐患,,安全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事故隐患的特性,,海因里希分析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美国安全理事会NSC90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我国研究结果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杜邦数据,,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应急就是应对紧急状况。良好的应急意识决定积极的应急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有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加大应急准备的投入和科学的应急决策;对管理人员有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很好地履行应急职责;对一线员工有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注重应急能力的提高,积极参加应急演练。,二、事故应急正确认知与理念,,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一般意义上,应急管理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前后相互关联、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同时,每个阶段又彼此独立,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之上,互相包含彼此关键性要素和目标。,1、应急管理的定义,,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一、应急预防含义①预防事故发生;②假定事故发生具体情形①②③④工作方法①危险辨识②风险评价③预测预警④预警预控,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二、应急准备目的通过充分准备实现预期应急救援目标内容①成立组织②建设队伍③培训人员④编制预案⑤储备物资⑥配备装备⑦研发技术⑧保障通信⑨建立信息渠道10演练预案11外部救援力量的衔接12保障应急资金工作方法①预案编制②应急保障③应急培训④应急演练,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三、应急响应目的①化解事故与萌芽状态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工作方法①事态分析现状趋势②预案启动③救援行动④事态控制四、应急结束①事故情感上报事项;②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③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五、应急恢复情形①短期②长期目的①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态向事故演化②减少事故损失、弱化不良影响工作方法①清理现场②常态恢复六、应急响应关闭影响评估预案评审与改进,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三、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应急救援预案,法制确保预案的强制性,机制确保预案运行的畅通性,体制确保应急管理的组织保障性,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预案重要载体,政府应急管理“一案三制”趋向完善,,,,企业预案专业性不强,错误认为应急管理是监管需要,应急培训实用性不强,应急能力和技术匮乏,应急设施、器材和物资短缺,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急管理工作的展望,,,4,,,政府在应急机制与体制方面完善,1,,,2,,,3,,,5,根据专家和现场需求调度、调拨和指挥,政府资源适当向高风险度企业倾斜,发展应急管理专业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培养一批有研究和一线经验的专家队伍,,强化应急管理的作用,,应急管理,防止“一失万无”,追求“万无一失”,抢救抢险,功能,目的,目的,预防预控,功能,,科学地规定应急处置的响应程序,程序化,1,尽量以图表形式直观地表述需求,图表化,2,抓住关键环节,简洁明了,关注实效,简明化,3,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实施牌板化告知,牌板化,4,应在格式、专业及深度方面定出标准底线,标准化,5,预案管理的“五化”模式,,29,(1)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我国应急预案分级为5级,分级的依据主要是事故的大小和应急救援的能力。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Ⅱ级(县、市/社区级)应急预案。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Ⅳ级(省级)应急预案。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30,(2)按灾害种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卫生事件突发社会事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31,(3)按应用对象范围,可分为,单项应急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n,综合预案,,,,,,,现场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32,(4)按责任主体可分为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各级政府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政府),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预案编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4.1.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4.1.2资料收集,4.1.3风险评估,1、预案编制程序,4.1.5编制应急预案,4.1.4应急能力评估,4.1.6应急预案评审,编制过程六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强调(1)成立工作组且以一把手或分管领导为组长(2)按照部门职能进行分工协作(3)制定实施工作计划,,2、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生产安全相关技术资料、周遍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提示(1)到底收集哪些资料(2)收集这些资料有什么用,,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要求,(1)突发事件应对法(2)突发事件应对条例(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4)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25号)(5)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化)(6)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冶金)(7)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矿山)(8)安委办〔2010〕30号(烟花)目的明确对预案的具体要求,如“一岗一事一案”、作业现场牌板化、领导带班、班组长(调度人员)有权现场指挥撤人等等。,,与应急相关的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8-20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指南(AQ/T9009-2015)现场急救指南(中毒窒息、头部外伤、颈椎腰椎外伤、动静脉出血处置、眼部受伤、烧伤、化学灼伤等等)目的(1)为预案的范围、结构、内容、深度等提供依据。(2)为应急预警、应急响应分级、应急能力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3、风险评估,提示(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JHA(2)对可能事故类型进行风险分析RA(3)制定风控措施RCM,主要内容包括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对象(1)硬件方面包括应急队伍、应急装备(设备、器材、工具等)、应急物资;(2)软件方面包括应急意识、应急理念、处置能力等方面。,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编制依据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编制要求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与相关预案的衔接性格式满足规范化格式要求,5、编制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预案体系文件构成,,应急预案体系文件逻辑关系,综合预案,火灾事故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1,中毒窒息专项预案,,,,,爆炸事故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现场处置方案3,,评审类别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组织方式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内部评审邀请外部专家和人员组织外部评审流程内部评审外部评审负责人签发备案管理,6、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7、应急预案体系,,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两个特点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阐述事故应急工作原则七项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1)综合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5、应急工作原则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编制目的,为了切实做好事故预防及事故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有关法规及要求,编制本预案。要求(1)语言简介明了、措辞规范严谨。(2)突出预防及应急预案的两大功能。,,编制依据,第一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声明了预案的强制性和严肃性,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第二层次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解决的是(a)预案的格式、内容、结构;(b)预案相关内容的技术标准;(c)预案的政策要求等。第三层次相关应急预案解决本预案与上级(上层)预案及相关预案的衔接或引用。,,示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8-20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适用范围,应界定清楚适用的工作范围、事故类型及级别。如本综合预案适用公司范围内发生的Ⅲ及以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与响应。注意当公司有驻外分公司、项目、办事处等情况时,应对预案的使用情况作出更为准确的界定。,,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应恪守以下原则(示例)预防为主,科学应急以人为本,减少伤亡(事故发生时,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调度人员有权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注原则应结合公司规模及风险状况,当公司规模较小时,该要素可以删减。,,二、事故风险描述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四、预警及信息报告1、预警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2、信息报告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a)信息接收与通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受、通报程序和责任人。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预警响应示例QSY1311-2010含硫化氢井测井安全防护规范,硫化氢作业现场硫化氢报警系统,按照以下三级进行设置第一级报警值应设置在阈限值[硫化氢含量15mg/m310ppm、],达到此浓度时启动报警,提示现场作业人员硫化氢的浓度超过阈限值,应采取相应措施;第二级报警值应设置在安全临界浓度[硫化氢含量30mg/m320ppm],达到此浓度时,现场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级报警值应设置在危险临界浓度[硫化氢含量150mg/m3100ppm],报警信号应与二级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作业现场。,,五、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级别的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3、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4、应急结束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六、信息公开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7、后期处置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八、保障措施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3、物资装备保障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4、其他保障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九、应急预案管理1、应急预案培训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2、应急预案演练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3、应急预案修订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4、应急预案备案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5、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两个特点(1)专项专一或专门,强调针对性。(2)针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3)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四项内容事故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处置措施,(2)专项应急预案,,一、事故风险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三、处置程序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四、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特点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要求一岗一事一案(一个岗位,可能发生的每类事故,均应有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程序、注意事项,(3)现场处置方案,,一、事故风险分析主要包括a)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二、应急工作职责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三、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分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露、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四、注意事项主要包括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4)应急处置卡,,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3、规范化格式文本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附件,,应急预案评审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五、应急预案评审、备案与专家管理,,应急预案备案要求,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实施意见(成安监[2010]142号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的通知(成安监函[2011]56号)企业从市安监局专家库中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填报备案申请表,,应急管理专家要求,敬业专业吃苦耐劳热爱安全经验丰富擅于研究廉洁奉公恪守职责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应急预案评审,应邀请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相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参加。参与评审的专家人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确定。大型规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专家人数不少于7人;中型规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中型规模以下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评审专家原则上从县级以上安全生产专家库中抽选。评审人员与评审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应急管理的备案,应急管理的备案,,六、应急救援演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8-201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3052-201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GB30077-201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处罚5-30万,,应急演习的必要性,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应急演习类型,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1、桌面演习,目的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功能性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形式通常在会议室举行;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应急行动;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主要特点是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图片模型文字说明,桌面演习场景与道具,,2、功能演习,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信息传播等。组合演习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习,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配合;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全面演习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3、全面演习,,参与部门多,使用道具齐全,全面演习,象真实事故一样,,应急预案、程序的制定及有关应急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所面临的风险性质和大小。演习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关键部门对应急演习工作的态度。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应急演习的规定。,选择演练类型应考虑的因素,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循环往复,,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执行具体应急任务如抢救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获取或管理资源与其他应急人员共同控制事态尽可能按真实事件一样决策或响应应熟悉应急响应体系和所承担的任务及行动程序,,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确保演习充分和演习进度;确保演习既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演习人员的疑问,解决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演习过程的安全。,,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扮演、替代某些未能参加演习的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习;,,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观察重点演习要素并收集资料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详细演习经过观察行动人员的表现并记录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根据观察,总结演习结果并出具演习报告,,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有关部门外部机构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应急演习过程,策划与准备演习实施演习总结,,,成立演习策划小组确定演习日期确定演习任务和参与范围编写演习方案确定演习现场规则准备分发工作文件指定和培训评价人员安排后勤工作讲解演习方案与演习活动,1、策划与准备,,确定演习任务与范围,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习的一组重点内容;确定参与部门范围,进行职责分配(签定协议),A类1应急动员2指挥和控制3事态评估4资源管理5通讯6应急设施、装备与显装置7警报与紧急公告8公共信息,B类9公众保护措施10应急人员安全11交通管制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13人群安置14紧急医疗服务C类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16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18文件化与调查,,A类目标目标1~8,是演习核心目标,反映城市有效应对重大事故所必需的应急准备能力。所有承担相应职责组织都应参加该类目标(两)年一次的全面演习。B类目标目标9~14,反映城市重大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两)年一次的全面演习应有部分组织进行该类目标演习。B类与A类不同点在于所有应急组织都应在每二年一次的演习中演习A类目标,而B类目标要求每六年进行一次所有有关组织参加的演习即可。C类目标目标15~18,反映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准备能力。承担相应职责的应急组织应当至少每六年演习一次。,演习目标(任务)分类及频次,,编写演习方案,演习计划情景说明书序列情景事件总清单评价计划演习控制指南演习人员手册通讯录等。演习方案的编写应以演习情景设计为基础。,,情景设计是针对假想事故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事件,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作出相应响应行动的事件,保证演习不断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所确定的演习目标。情景事件主要通过发布控制消息来通知演习人员。消息的类别演习前预先准备的消息;以及演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消息,由控制人员、模拟人员根据需要产生,以引导演习人员作出正确的回应。消息的内容消息来源、传递方式、内容、接收方、传递时间等传递方式电话、无线通信、传真、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等,,2名XYZ厂工人中午休息后,返回工厂重新工作,任务是将无水氟化氢(AHF)从铁路槽车中转移到15000加仑的户外储罐中。由于他们离开后,无人看管还在工作状态的输送泵,结果因自动截流阀故障,导致1000加仑的无水氟化氢泄漏。液态无水氟化氢汇集后蒸发,这2名工人立即因吸入蒸气导致呼吸系统严重受伤,虽然1名工人立即晕倒,但另1名工人成功按响报警器,通知管理员发生了紧急情况。管理员驱车前往查看,闻到空气中强烈的氟化氢气味。管理员在离现场200米处停住,采用无线电方式向应急响应机构报警。在穿戴防护服过程中,管理员也晕倒。,假想事故情景,,事件1管理员报警,消息“这是一次演练,E街XYZ厂发生化学泄漏事故。”来自工厂员工去向119、工厂报警电话,应采取的行动通知相关机构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紧急医疗部门通知其他机构环境管理部门危险品应急救援组织国家应急救援机构,,事件2危险品继续快速泄漏,工厂人员开始疏散,6名工人眼、呼吸系统受到刺激,管理员及2名工人的情况不明,也不知其他人员是否安全撤离工厂。,消息“从槽中泄漏的是无水氟化氢,从蒸气形成的速度判断,泄漏速度很快。工厂人员已经开始疏散,其中6人受伤势严重,管理员和2名工人失踪,不知其他人员是否安全撤离工厂”来自工厂员工去向首批应急人员,,公安部门封锁前往工厂的交通紧急医疗部门在安全地带建立治疗区开始检查/医治伤员呼叫后备人员通知市内医院接收受伤员,消防部门在安全地带建立指挥所绘出限制区、集结待命区、净化区确定人员和设备需求第1分队穿上防护服,调查泄与伤亡情况第2分队从上风向接近事故地点发布事故信息,应采取的行动,,事件3刮起南/西南风,风速5公里/小时,消息“南/西南风,风速5公里/小时。”来自演习导演去向消防部门指挥官应采取的行动考虑疏散人员疏散通知,,演习现场规则,所有消息应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语或结束语;不得采取超越安全保证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如任意穿越高速公路、铁道或其他危险区域;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事故模拟,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不应为了演习技巧需要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演习过程中对可能真正的紧急情况保持警惕,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按程序立即终止、取消演习,迅速转入真正应急;,,演习实施,1应急动员2指挥和控制3事态评估4资源管理5通讯6应急设施、装备与显示装置7警报与紧急公告8公共信息,9公众保护措施10应急响应人员安全11交通管制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13人员安置14紧急医疗服务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16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18文件化与调查,,演习总结应急演习结束后对演习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不足项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整改项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演习报告演习背景信息(事故、地点、时间、气象条件等);演习任务;参与演习的应急组织;演习情景与演习方案;应急情况的全面评价,包括对上次演习不足项在本次演习中表现的描述;有关建议演习发现的问题与纠正措施建议;对应急预案和有关程序的改进建议;对应急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方面的建议;对应急组织、应急响应人员能力与培训方面的建议;,,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就是保护员工及其家人的未来生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