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区域节能报告.docx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区域节能评估报告 申报单位林西县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京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2 年 2 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1.1 评价背景1 1.2 评价范围3 1.3 评价依据4 1.4 评估内容和重点10 第二章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耗情况15 2.1 区域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15 2.1.1 区域基本情况15 2.1.2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16 2.2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26 2.2.1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26 2.2.2 区域企业分行业基本情况表29 2.2.3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32 2.3 区域能源供应情况和使用情况37 2.3.1 区域能源供应情况37 2.3.2 区域各行业企业能源使用情况40 2.3.3 负面清单内外用能单位能耗水平41 2.4 区域能源发展规划46 2.4.1 电力规划47 2.4.2 给水工程规划49 2.4.3 供水工程规划49 2.4.4 排水工程规划50 2.4.5 污水排水系统规划50 2.4.6 雨水工程规划51 2.4.7 供热工程规划51 2.4.8 燃气工程规划52 2.4.9 新能源规划52 第三章 区域能效水平分析54 3.1 区域能耗双控指标确定54 3.1.1 林西县用能预测分析54 3.2 区域能效现状分析的58 3.3 各行业主要工艺、主要用能设备、主要产品的能效水平现状61 3.3.1 金属冶炼加工业61 3.3.2 食品加工业65 3.3.3 化工业68 3.3.4 建材加工业70 3.3.5 采矿业70 3.3.6 医药制造业72 3.3.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3 3.3.8 其他行业74 3.4 产业能效要求75 第四章 区域内行业类型的界定78 4.1 区域内行业类型的划分79 4.2 区域内高耗能行业现状82 4.3 区域内正负面清单的评估界定84 4.3.1 高耗能项目界定原则86 4.3.2 确定区域正负面清单产业类别89 第五章 区域节能措施101 5.1 节能技术措施101 5.1.1 区域现有节能技术措施101 5.1.2 适合本区域先进节能措施106 5.1.3 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111 5.1.4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灯清洁生产能源116 5.2 节能管理措施117 5.2.1 建立区域能源管理制度117 5.2.2 推进区域能耗统计体系建设119 5.2.3 强化能耗在建监测120 5.2.4 制定相关管理机制121 5.2.5 开展能效领跑活动121 5.2.6 优化区域能源消费结构122 5.2.7 同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节能能源122 5.2.8 加强主要用能单位事中事后监管123 5.2.9 优化节能备案、节能验收审批流程12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27 6.1 结论127 6.1.1 评估区域的产业和能源供应及发展规划127 6.1.2 区域能源“双控”指标分析,确定能源“双控”目标128 6.1.3 评估区域能效现状分析129 6.1.4 建立区域负面清单130 6.1.5 提出区域节能措施131 6.2 建议131 6.2.1 建立健全相关能耗标准体系131 6.2.2 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131 6.2.3 实施用能预算化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132 6.2.4 加强能源管理,构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133 6.2.5 按照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改造133 6.2.6 引入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商133 6.2.7 有效期内动态调整133 附件 1 区域节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135 附件 2 林西县区位图135 附件 3 地理位置图138 附件 4 区域总平面图139 第一章 总论 1.1 评价背景 为了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营商环境,2018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 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 号),指出在精简审批 环节要求“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放管服” 改革要求,扎实做好稳增长工作, 压缩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时限,推进审批便利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政府,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 年第 44 号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0〕19 号)、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区域节能评估试点 工作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1〕887 号)、内蒙古自治区区域 节能审查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对各地试点地 区区域节能工作给出了指导,对区域试点进行节能评价,进一步优 化营商环境,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效率,规范区域节能 审查工作规程,达到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查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的目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积极响 1 应政策引导,“ 十四五” 期间将会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内 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政府全面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做 好区域能评工作,对节能管控行业负面清单外的项目实行承诺备案 管理,负面清单内的项目严格执行管控措施。推进能源双控意义重 大,既是能源领域实行放管服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 的具体实践, 也是激发企业活力的主要举措。在评估区域内实行“ 能源双控能效 标准分类管理” 节能评价审查模式,实现能评审批环节的简化,减 少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进度,高效地服务企业发展。 我单位自收到赤峰市林西县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供的内蒙古赤 峰市林西县区域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后,立即成立项目编制 组,开展此项目的评价分析工作。首先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并派人 前往项目地了解林西县域的具体情况,主要是项目地区域概况、能 源供应情况等,随后进行节能报告的编制工作。 报告编制程序 1)前期准备包括收集资料及相关调研分析,了解项目基本情 况。 2)选择评估方法根据项目情况及能源消耗特点,合理选择评 价方法。 3)项目节能报告编制分析能源供应条件、能源消耗情况,评 价项目能源利用及能耗水平。 4)形成评估结论。 2 5)编制节能报告文件。 6)根据评价意见对评价文件进行修改完善。 节能评价工作程序 1.2 评价范围 根据林西县城镇布局现状及空间发展策略,林西县城镇可概括 为“一核两轴、四区三点” 的空间结构。 (1)一核指林西镇,通过集聚向心发展,逐渐提高县城区对 整个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成为整个林西县乃至蒙东地区的综 合型服务中心。 (2)“两轴” 指南北沿 306 国道、东西 303 国道和集通铁路发 展的城镇轴,呈“十”字状布局,充分带动县域发展。 (3)“ 四区” 分别指核心经济区、北部商贸农贸集散经济区、 中部矿产经济区、南部农畜产业经济区,每个经济区内的乡镇的主 导产业相近,加强相互协作。 (4)“三点” 指三个重点镇,分别为统部镇、五十家子镇、新 3 城子镇,要积极培育成为县域的次级节点,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评价区域界定本规划评价区域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的全部 区域 。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 兴安岭南段,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西接克什克腾旗, 东邻巴林右旗,南连翁牛特旗,北达西乌珠穆沁旗。 评价对象界定本报告评价对象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一、 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能,重点评价第二产业。 评价期限本区域节能报告评估期限以 2020 年为基年,评估期 限为 2021 年至 2025 年。 1.3 评价依据 在对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进行区域节能评估时,项目组根据国 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 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节能评估,做到政策有出处,计算有依 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 年修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 年 12 月修正)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2012 年 2 月 29 日实施) 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 年修订) 6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委令第 44 号) 7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35 号) 8 、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监总局令第 31 号) 9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 15 号) 10 、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委令第 14 号) 11、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 722 号)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 号) 1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环发〔2015〕167 号) (二)政策、规划 1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部分)(国家发改 委 2018 年第 3 号) 2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发改环资〔2019〕293 号) 3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1 年) 4 、全国工业能效指南(工信部 2014 年第 222 号) 5 、“ 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2021) 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5 7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2016 年第 58 号) 8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重点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1 年) 9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办法(自 治区人大 2018 年修订版) 10 、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的通 知(节综函〔2019〕3 号) 11、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 (内发改规范字〔2020〕1300 号) 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0〕19 号) 13 、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 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 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1〕209 号) 14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内 发改环资字〔2021〕262 号) 15 、关于全面开展 2021 年工业节能节水诊断工作的通知(内 工信节综字〔2021〕269 号) 16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各盟市 2021 年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0〕1288 号) 17 、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20-2035 年) 18 、赤峰市林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6 19 、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各旗县区 2021 年能耗 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赤发改环资字〔2021〕97 号) 20 、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各旗县区 2021 年能耗 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赤发改环资字〔2021〕490 号) 21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 行)(内政发〔2018〕11 号) 22 、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 发改环资规〔2017〕 1975 号 2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0〕19 号) 24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探索推行区域节能评 估工作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1〕369 号) 25 、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关于印发 的通知(内发改环资 字〔2021〕285 ) 26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 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1〕262 号) 27 、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自 201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三)标准、规范 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7 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6422-2009 3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3331-2020 4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 5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8-2014 6 、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41-2012 7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8-2014 8 、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5323-2010 9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6422-2009 10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18 1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20 12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1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14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导则GB/T 3485- 1998 15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 13471-2008 1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7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2008 1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33/656-2013 19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GB/T 13471-2008 20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第四批) 21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B/T 1028-2000 8 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23 、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知规范GB55015-2021 24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2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 规范GB 50173-2014 26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 13730-2002 (四)其它 内蒙古林西县提供的工业企业的用能及产值统计数据和林西县 的水、电、气的发展规划资料。 (五)折标系数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0)规定,结合本项 目所用的能源类型电力、原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焦粉、 天然气、汽油、柴油,以及耗能工质新鲜水,确定本项目能耗核算 时所使用的折标系数。项目各能源折标系数汇如下表。 项目能源耗能工质折标系数汇总表 名称 单位 折标系数 依 据 当量值 等价值 能源 电力 tce/万 kWh 1.229 3.070 GB/T2589-2020 原煤 tce/t 0.7143 0.7143 GB/T2589-2020 褐煤 tce/t 0.4286 0.4286 GB/T2589-2020 烟煤 tce/t 0.9 0.9 GB/T2589-2020 无烟煤 tce/t 0.9428 0.9428 GB/T2589-2020 焦炭 tce/t 0.9714 1.0814 GB/T2589-2020 焦粉 tce/t 0.8743 0.9733 GB/T2589-2020 柴油 tce/t 1.4571 1.7289 GB/T2589-2020 天然气 tce/万 Nm3 12.500 12.500 计算 9 汽油 tce/t 1.4714 1.6191 GB/T2589-2020 采暖热力 tce/GJ 0.03412 0.0401 GB/T2589-2020 0.8Mpa 蒸汽 kgce/kg 0.0945 0.0945 计算 新水 kgce/t - 0.1954 GB/T21243-2013 按电力折标系数 3.07 折算 1.4 评估内容和重点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区域节能评估 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1〕887 号)、关于转发 的通知(赤发改环资字〔2021〕554 号)等文件要求,对内蒙 古赤峰市林西县 2021 年至 2025 年( “十四五”期间)的产业现状和 能源概况等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区域内 2021 年至 2025 年期间能 源消费情况、能耗指标等内容做出预测,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一)区域用能概况 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林西县评估区域界内的能源消耗水平; 区域能源供应情况和区域各行业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包括能源供应 条件(燃煤、电力、热力、水等)。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目前能源消费结构良好,以电力、褐煤、 原煤为主,天然气、蒸汽、水、焦炭、汽油、柴油为辅,2020 年生 产总值(GDP)为 82.65 亿元。林西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 值(GDP)为 28.34 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GDP)为 54.31 亿元。 2020 年综合能源消耗 82.4 万吨标煤(等价值),第一、第三产业综 合能源消耗为 35.73 万吨标煤(等价值),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 10 43.36 。第二产业综合能源消耗为 46.67 万吨标煤(等价值),能源 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 56.64。 (二)区域能耗“双控” 目标 根据赤峰市对林西县域内“十四五”期间分解下达的考核期节能 目标要求,结合园区的企业用能特点,确定区域节能评估期内能源 消费总量、增量及用能强度下降量等考核指标,具体包括评估期内 该区域的能源消耗强度和用能总量、煤炭消费总量等区域能源“双控” 目标。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2020 年综合能耗为 82.4 万吨标煤(等价 值),工业生产总值 82.65 亿元。根据 2020 年不变价,预测 2025 年 能源消耗总量 91.5 万吨标准煤,单位 GDP 能耗为 0.83 吨标煤/万元, 至 2025 年能耗增量为 9. 1 万吨标准煤。 (三)区域能效分析 根据区域内现有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摸清区域内不同行业单位 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等能效现状,分析林西县域内现有区域 内高耗能行业现状。对照国家已颁布实施的强制性能耗标准,对区 域内各行业能效现状进行对标,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推出一批区 域能源利用效率领先的行业标杆,不断促进区域能效水平的提升。 (四)节能审查负面清单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 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GB/T 4754-2017/XG1-2019)、内蒙 古林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20-2035)、内蒙古自治区限制开发 区域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指导目录(2016 版),内蒙古自治区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节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 〔2021〕887 号)等文件,结合林西县域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建 立内蒙古市林西县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外的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 理,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实行项目能评管理。通过简化审批环节和优 化审批流程,以政府服务代替企业办事,全面提高能评审批效率,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五)区域节能措施 在上述用能概况、产业概述、能源“双控” 目标、负面清单以及 单位产值能耗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落实和推广符合行业实 际情况的节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动力、给排水、暖通 与空调、照 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具体节能技术措施。此外,还 提出建立林西县节能管理措施实施保障系统,在提高区域内能源利 用效率的目标指向下,建设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能源统计和能 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措施。 (六)区域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和消费对于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节 能减排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十四五期间,建议园区进一步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制造。一是推动在生产、 12 流通、消费领域的全覆盖,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绿色 升级、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和构建绿 色供应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流通领域强调要采用现 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改造传统流通模式;在消费领域要加大政府 绿色采购力度。二是推动在城市和农村的全覆盖,强调要因地制宜、 尊重自然格局,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条件、功能定位 等,合理确定开发边界,推动绿色城乡建设,增强城乡生态功能。 强化绿色化改造,鼓励、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 造,淘汰落后产能和用能设备,深入开展工业领域能效领跑者行动、 “ 能效之星”培育活动,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绿色制造 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 结构。着力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园区应鼓励支持工业企业积极 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及绿色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以工业废料粉煤灰、氟石、膏粉等原料为基础,做大做强新型绿 色建材产业,打造林西特色资源型产业。 林西县应加强新区内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播环境知识与绿 色消费信息,加强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理念的认可程度,制定提供 反馈信息的制度,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感知效力, 促使绿色消费行为得以持续。同时,制定鼓励性的制度和政策,促 进绿色消费行为,包括提供优惠措施以及提供反馈先进节能技术推 13 荐等。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模式,实施城市碳 排放精细化管理,鼓励编制园区低碳发展规划。 14 第二章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耗情况 2.1 区域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2.1.1 区域基本情况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 兴安岭南段,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西接克什克腾旗, 东邻巴林右旗,南连翁牛特旗,北达西乌珠穆沁旗,辖 7 镇 2 乡 2 街道,4 个国有林牧场,103 个行政村、645 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 24 万,其中农业人口 18 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 10 个少数 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地区。幅员面积 393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18 万亩、林地 257 万亩、草牧场 243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1%。 境内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尔汰河等 4 条较大 的河流。林西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水乳 交融,马背文明、农耕文明相得益彰,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 史达 5000 年之久。锅撑子山保存有著名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大井古 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冶炼遗址,有“北方铜都”称誉。 林西县交通区位渐优。是“ 锡赤朝锦” 经济带上连接赤峰市与锡 盟的关键纽带,也是自治区“ 通疆达海” 大通道和“ 一带一路” 中蒙俄 经济走廊上承接俄蒙资源的重要节点。林西县发展势头强劲。是长 江以北最大的锡冶炼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甜菜生产加工基地、赤 峰地区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有蒙东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积极 参与各大经济板块间的产业分工与融合,充分发挥林西工业园区在 15 中蒙经济走廊、锡赤朝锦产业发展轴带上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 入环渤海经济圈,尤其与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形成互补 融合。 2.1.2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2.1.2.1 区域生产总值及综合能耗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2020 年生产总值(GDP)为 82.65 亿元, 林西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GDP)为 28.34 亿元,第二 产业生产总值(GDP)为 54.31 亿元。2020 年,林西县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为 35.73 万吨标准煤等价值 ,第二产业 用能为 46.67 万吨标准煤(等价值)。 2.1.2.2 区域人口 2020 年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常住人口 186663 人。新时期,在 “一路一带 ”战略、区域优惠政策及周边重大项目带动下,林西县 特色产业及服务业进一步壮大,以打造蒙东地区综合型服务中心为 目标,吸引能力将逐渐增强。林西工业区作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产 业规模日益增大,同时随着东台子工业园区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林 西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渐增长,就业机会将会大大增多, 逐步吸引外出务工人口回流。预测在带动就业回流基础上,林西人 口实现年均 1.5的增长(达到东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县级市的下限 水平)。 2.1.2.3 林西县产业发展现状 16 “十三五 ”期末,林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2.65 亿元,年均 增长 6.8;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4.56 亿元,年均增长 15.88;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4.06 亿元,年均增长 6;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完成 17. 18 亿元,年均增长 2.83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 全市前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5 年的 16.3︰ 46.2︰37.5 调整为 2020 年的 18.5︰33.7︰47.8 ,实现了由“二三一 ” 向“三二一 ”的历史性转变。 林西县域内现有一个工业园区,2021 年,林西工业园区和林东 工业园区合并组建为赤峰有色金属开发区。 林西工业园区始建于 2001 年,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 地)、 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自治区 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试点园区、 自治区级小企业创业示 范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 17.89 平方公里。 林西工业园区按照“一区三园 ”发展模式,突出发展有色冶金、 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大数据、循环产业、新材料等 重点产业。“三园 ”分别为金鼎工业园规划面积 13.94 平方公里,重 点发展金属冶炼加工、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 建材、新材料等产业。东台子工业园规划面积 1.83 平方公里,重点 发展压裂砂、资源综合回收、有色冶金延伸等产业。清华网络科技 园规划面积 2. 12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大数据、信息、软件产业及相 关配套服务产业。 17 1 、第一产业 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以各乡镇为单位布置在乡 村地区。林业、畜牧业主要布置在北部商贸农贸经济区;种植业主 要集中布置在东部河谷平川农业地区;畜牧业主要布置在南部农畜 产品经济区。 十三五期末,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经营水平稳步提升,调结构、 转方式步伐加快。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保持在 115 万亩左右,粮 食总产量稳定在 5 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 5.01 万亩、中药材 12 万 亩、高效节水灌溉 5 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佰 惠生、德青源、恒光大等为龙头的产业化项目,在农民增收、产业 扶贫、品牌培育,农业转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农业种植结构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 ”和“米袋子 ”。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达到 24. 1 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17.9 万亩,粮、 经、饲比例为 63.520.915.6 ,粮经饲比重逐步趋于合理,为舍饲圈 养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县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 129.0 万头只,比 2015 年增长 4.8 , 良种牲畜比重达到 98以上。 新增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 7 家、家庭农牧场 7 家。全县“三品一标 ” 认证面积达到 5.05 万亩,获得“三品一标 ”①认证农产品 72 个。5 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冷山绵白糖 ”、“天 拜山果饮 ”等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 覆盖率达到 41.3 ,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 44.7 ,重点区域绿化完 18 成 14.9 万亩,植被恢复完成 3.52 万亩,经济林基地完成 5 万亩,国 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面积 169.51 万亩。全面落实河长制,河流生态 进一步好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东台子水库工程开工建 设。“十三五 ”期间完成河道治理工程 5 处,完成护岸工程 3.69 公里, 堤防工程 41.2 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改建工程 334 处,完成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 3 处,小流域综合治理 1 处,治理面 积 27.02 平方公里。 2 、第二产业 主要依托城关镇(林西镇)和重点镇布局。城区逐渐提高林西 工业园区的集聚度,重点布局有色金属冶炼、轻纺、食品加工等产 业;大井、官地、大营子等乡镇集中布局矿产冶金产业;新城子镇 以建设东台子工业园区为契机,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清洁能源等 产业;其余乡镇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发展特色产业。 2020 年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突破 1 万吨。富邦铜业、大井子锡 业、富强稀贵金属、森润再生铅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建设中 色富邦技改扩能项目。初步形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区域中心。发展 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天一氢氟酸、二氟乙烷和冰晶石、华龙 4 万吨 氢氟酸建成投产,氟化工产业初具规模。久日、宏远天呈光引发剂 项目顺利建设,实现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稳步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产 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确保恒光大、弘图药业项目满负荷运转, 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与首农集团战略合作,确保 10 万头 19 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温氏集团 22 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建 设。佰惠生公司形成年处理甜菜 50 万吨、加工中央储备糖 20 万吨、 生产酵母及抽提物 1 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快与法国乐斯福合作进程, 形成甜菜制糖闭合全产业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 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发展。确保国龙、北控公司 15 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并网发电。稳步推进清华网络科技园大数据、 来宝得智能中医机器人等项目建设。壮大建工建材业。水泥、石材、 轻体墙板产能分别达到 150 万吨、200 万平方米、55 万平方米。 工业园区实现了百亿园区,形成了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农 畜产品加工、轻工建材产业为支撑的四大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 新兴产业与循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成果丰 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1)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林西工业园中区(冶金化工区), 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由中色集团沈阳矿业投资有限 公司管理的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公司年产 10 万吨粗铜冶炼项目 总投资 10 亿元, 占地 700 亩,于 2011 年 6 月建成投产, 目前年产 粗铜 6 万吨、硫酸 24 万吨,年实现产值近 30 亿元,安置就业 730 人。公司质检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研发的“富邦炉 ”获得多项国 20 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富邦炉 ”清洁生产技术荣获省部级二等奖, 水处理技术荣获省部级三等奖。 (2)赤峰大井子锡业有限公司 赤峰大井子锡业有限公司位于林西工业园中区(冶金化工分区), 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北方最大的精锡冶炼 项目。年产 1 万吨精锡冶炼项目占地 200 亩,总投资 2.70 亿元,一 期年产 5000 吨精锡生产线于 2015 年 8 月份建成投产,年可实现产 值 6.00 亿元,安置就业人员 360 人。 项目生产工艺分为锡精矿焙烧脱硫配料、反射炉粗炼、烟化炉 吹炼、粗锡精炼四个主要工序,最终产品一号锡和特号锡,平均品 位为 99.95 。产品于 2015 年取得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畅 销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地。 (3)林西天一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林西天一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林西工业园中区(冶金化工区), 是一家集萤石采、选、加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企业有萤石矿山 2 座、 日处理萤石 1500 吨选厂 1 个,年可采萤石矿石 36 万吨、生产萤石 精粉 10 万吨。 自 2010 年始,企业在园区内先后投资近 4 亿元启动 建设了年产 3 万吨氢氟酸、2 万吨二氟乙烷和 1 万吨冰晶石 3 个项目。 2011 年 6 月份年产 3 万吨氢氟酸项目建成投产;2014 年 12 月份年 产 1 万吨冰晶石项目前段氟硅酸钠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 2 万吨二 氟乙烷项目完成建设。 目前,企业年可实现产值 2 亿元以上,安置 21 就业人员 300 多人。 (4)林西华龙矿业有限公司 林西华龙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7 月,位于林西工业园中 区(冶金化工区内),是一家集萤石采、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 营企业,现有员工 300 多人。企业在工业园区外有萤石矿山 5 座、 日处理萤石 500 吨和 300 吨的选厂各 1 个,年可采萤石矿石 30 万吨、 生产萤石精粉 8 万吨。在园区内实施的年产 6 万吨氢氟酸项目投资 1.5 亿元, 占地 280 亩,于 2014 年 5 月份建成投产,年可实现产值 近 4 亿元。 (5)赤峰市利拓矿业有限公司 赤峰市利拓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7 月,位于林西工业园 中区(冶金化工区),是中国有色协会北京鑫达金银开发中心控股、 林西县人民政府参股的国有控股中型采选企业。公司位于林西工业 园区冶金化工区,项目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公司现有员 工 836 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76 人。 公司拥有两个采矿权、一个探矿权(近 67 平方公里),总投资 2.2 亿元的日处理 2000 吨银多金属选矿项目一期工程(日处理矿石 1000 吨)于 2014 年 7 月份建成投产。2017 年,公司完成铅、锌金 属量 1.07 万吨, 白银 40.8 吨,实现产值 2.65 亿元、销售收入 3.01 亿元,上缴税金 1.08 亿元,实现利税“双亿 ” 目标。 日处理 2000 吨 银多金属选矿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到铅锌精矿粉 22 2 万吨、白银 40 吨以上,产值 3.5 亿元以上。 (6)富强金属公司年处理 15 万吨有色金属废料综合回收项目 富强金属公司位于林西工业园中区(冶金化工区),是一家从事 有色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有色金属产品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