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211-2005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x
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五项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经规标准〔2005〕110号 为满足客运专线铁路建设需要,根据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 理办法铁建设〔2004〕143号和关于印发〈2005年铁路工. 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 84号的要 求,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组织完成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 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 术指南TZ211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 南TZ2132005 、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42005 、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 一 2005的编制工作,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在铁路工程建设中 推荐使用。施工企业应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上述施工 技术指南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具体和系统的高标准企业施工标 准。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 资料。如果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 给我院。 以上技术指南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出版社出 版发行。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二○〇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了 前 言 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5年铁路工程建 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号的要求进 行编制的。 本技术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我国铁路建设的经验和 教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 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措施和质量控制目标作出了规 定,反映了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突出 了客运专线铁路的技术特点。本技术指南是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 程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根据铁道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 143号关于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调整的要求,为鼓励技术创 新,促进技术进步,指导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技术、装备、管理水 平和市场定位需要制订技术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为具 体的企业标准,编制了本技术指南。今后铁道行业将不再发布新 的施工规范。本技术指南严格按照标准编制程序组织编制,分别 对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组织路内外专家进行 了审查。 本技术指南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环境 保护、施工准备、基地钢轨焊接、有碴轨道铺轨铺碴、工地钢轨 焊接、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正线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 设、钢轨胶接绝缘接头、轨道整理及钢轨预打磨、轨道常备材 料、工程竣工等,另有14个附录。 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 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 3 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 北段1号,邮政编码710054,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 订时参考。 本技术指南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技术指南参编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 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铁道第 三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朱 飚、李兵选、杨竞雄、朱同蜜、 孙柏辉、高慧安、王家林、伍 林、耿 锦、朱晓夷、张宁南、 郝洪波、陈清林、况 勇、张 蕾、张 庆、赵陆青、康 琳、 扈慧丽、杨进华、刘桢和、陈仲华、王 菁。 4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环境保护 3 4 施工准备 4 4.1 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4 4.2 施工调查 4 4.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 4.4 轨道部件的质量检验及储存 5 4.5 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准备 6 4.6. 检测机构设置及相应设备 6 4.7 线路基桩设置 7 4.8 铺轨前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 7 4.9 铺轨基地 7 5 基地钢轨焊接 9 5.1 基地钢轨焊接设备组成 9 5.2 长钢轨焊接 9 5 . 3 检 验 11 5.4 长钢轨存放、装车及运输 12 6 有碴轨道铺轨铺碴 14 6.1 一般规定 14 6.2 铺轨前铺碴 15 6.3 铺枕铺轨 17 6.4 分层上碴整道 18 7 工地钢轨焊接 21 7.1 一般规定 21 5 7.2 接 触 焊 22 7.3 铝 热 焊 23 7.4 焊接质量检验 25 8 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26 8.1 一 般 规 定26 8.2 钢轨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26 8.3 线路锁定施工工艺27 9 正线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 31 9.1 一般规定 31 9.2 道岔运输与铺设 32 9.3 铺岔后上碴整道 34 9.4 道岔钢轨焊接35 9.5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 36 10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 38 11 轨道整理及钢轨预打磨 39 11.1 一般规定 39 11.2 无缝线路轨道整理 40 11.3 钢轨预打磨43 12 轨道常备材料 45 13 工程竣工 47 附录A 工地接触焊机焊接记录表 48 附录B 铝热焊接记录表 49 附 录C 钢轨焊头落锤试验记录表 50 附录D 钢轨焊头静弯破断载荷记录表51 附录 E 工地钢轨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记录 52 附录F 焊轨厂接触焊机焊接长轨记录 53 附 录G 厂焊长钢轨质量检验合格证 54 附录H 焊轨厂钢轨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记录 55 附录J 无缝线路单元轨应力放散拉伸情况记录表 56 附录K 无缝线路基本技术状况登记表 57 6 附录 L 无缝线路纵向位移观测记录表 58 附录 M 铺轨编号与焊缝编号对照表 59 附录 N 线路基桩表 60 附录 P 铁路碎石道碴技术要求61 本技术指南用词说明 65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条文说明 66 7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施工 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技术指南。 1.0.2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350km/h 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无碴轨道工程施工尚应符 合无碴轨道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 1.0.3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安全可靠的装备、工艺、材料和施工方法。 1.0.4 各种轨道部件质量应符合与客运专线设计行车速度相适 应的国家或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特定的轨道部件应按设计标准 采购,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0.5 施工现场宜保持整洁,注重环保,防止污染环境,做到 文明施工。 1.0.6 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轨道施工技术水平。 1.0.7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的要求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长钢轨 long rail 超过标准长度的钢轨其中包括厂焊钢轨。 2.0.2 单元轨节 rail link 一次锁定的连续轨条。 2.0.3 设计锁定轨温 design stress-free temperature of rail 根据气象资料和无缝线路允许升温幅度、允许降温幅度,计 算确定的无缝线路锁定轨温。 2.0.4 实际锁定轨温 actual fastening down temperature of rail 无缝线路温度力为“零”时的钢轨温度。 2.0.5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 glued insulated rail joint 由胶粘剂胶合的钢轨绝缘接头。 2 3 环 境 保 护 3.0.1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振动噪声、粉尘、烟雾、污水和废弃 物等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的现行法规和相关设计规 定。 3.0.2 在制定施工方案及选址时,大临工程宜利用荒地,少占 农 田 。 3.0.3 铺轨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处 理等应符合当地政府相关规定。 3.0.4 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存放必须规范、有序。 3.0.5 道碴装卸宜采取降尘措施。 3.0.6 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和工艺。 3.0.7 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扰民。 3 4 施 工 准 备 4.1 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4.1.1 轨道施工前,应熟悉已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 设计文件,接收与轨道施工有关的已竣工工程及变更设计资料, 并进行核对。 4.1.2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 4.2 施 工 调 查 4.2.1 调查沿线道碴来源、供碴方式、道碴运输条件及道碴储 备场设置条件。 4.2.2 调查沿线水源、电源供应情况及使用当地电网的可能性 等。 4.2.3 调查大型铺轨机械通过地段的限界情况。 4.2.4 收集沿线水文气象资料。 4.2.5 了解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工程进展情况、质量状况及对轨 道工程的影响。 4.3 缩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3.1 铺轨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质量 控制及进度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作业指导书。 4.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2 工程概况; 3 机构设置及劳动力组织; 4 4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安排包括施工顺序、施工进度, 制定各季节焊接、铺设长钢轨的技术措施和铺轨进度计划的实施 方案; 5 轨道部件用料计划和供料方式; 6 铺轨、焊轨基地设置,沿线临时工程,通讯及行车方案; 7 生产及生活用水、用电供应方案; 8 施工机械及试验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9 工程运输组织含长钢轨运输及机车车辆配置计划; 10 工期、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文明施工及环境和劳动保 护等措施。 4.4 轨道部件的质量检验及储存 4.4.1 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部件包括钢轨、轨枕、联结零 件、道碴、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和线路附属设备等。 4.4.2 各类轨道部件生产厂家均应具有生产资质,并按照相关 标准规定的批量,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并提供质量保证书。采 购方应提供质量复验证明书。 4.4.3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轨道部件按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4.4.4 轨料存放场基底应平实,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4.4.5 钢轨应分类垛码,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钢轨起吊应缓起、轻落并保持钢轨基本平直。 2 钢轨应逐根丈量,并测量断面尺寸。不同长度和断面尺 寸公差级别的钢轨应分类垛码,并予以标识。 3 每垛钢轨应竖立标牌,标识产地、类型、规格、数量。 4 钢轨垛底应承垫架空,支垫应与钢轨垂直放置,间距 5~7.5m, 上下层同位,垛码层数应保证钢轨不伤损变形。 4.4.6 轨枕应分类垛码、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垛码混凝土枕应上下同位,层间承轨槽处应垫以小方木 5 或其他材料,其顶面应高出挡肩或预埋件顶面20mm。 2 木枕存放场内应有消防设施。 4.4.7 道碴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存碴场的设置和存碴数量应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2 堆碴场地面应进行硬化。 3 清洁的道碴堆应予覆盖或人库存放。 4 不得使用履带式设备堆碴。当使用胶轮装载机进行堆碴 和装车作业时,装载机不得在同一碴面上反复行走。碴堆高度不 宜超过3m。 5 被污染的道碴未经处理干净不得上道。 4.4.8 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及其配件应配套成组或按部件分 类放置、垛码整齐。 4.4.9 其他轨道部件存放应符合相关规定。 4.4.10 铺轨前,应按铺轨进度计划,落实各种轨道部件来源, 其供货进度应与施工进度相配合,并有一定数量的储备。 4.5 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准备 4.5.1 施工队伍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 上 岗 。 4.5.2 轨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备焊轨、道碴摊铺、 长钢轨及轨枕运输、铺枕及铺轨、大型养路机械及补碴、应力放 散及锁定、钢轨预打磨等设备。 6 4.6 检测机构设置及相应设备 4.6.1 施工前应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经认证的检测机构,并 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 4.6.2 试验检测设备主要包括钢轨焊接接头以下简称钢轨 焊头质量检测设备、有碴道床状态参数指标检测设备、轨道几 何尺寸检测设备、轨温计等。 4.6.3 各施工检测设备要在使用前预加校验,不合格者不得使 用。 4.7 线路基桩设置 4.7.1 预铺道碴前应按设计设置好线路基桩。 4.7.2 线路基桩材质、标准、设置位置、数量和精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4.7.3 线路基桩应在贯通测量后设置,测量误差应在限差内调 整闭合,设置精度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因路基沉降等致使 基桩变位应及时修正测量资料。 4.7.4 线路基桩应设置牢固,标识清晰、齐全、便于观看,并 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线路基桩表描述其位置、外移距离和高 程。 4.8 铺轨前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 4.8.1 铺轨前,路基、桥、隧及过渡段应有检验合格资料,并 提供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 4.8.2 铺轨施工单位应接收线下施工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 制桩,核实中线贯通情况,并复测线路基桩和路面高程。中线 桩、线路基桩、水准点应钉设齐全,缺损者应在铺轨前补齐。 4.8.3 铺轨施工单位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应在铺轨一个月前进 行。 4.8.4 线路复测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测量相关规定。 4.9 铺 轨 基 地 4.9.1 铺轨基地宜设置在既有车站附近,应根据工程规模、施 工方法及进度要求按经济技术比选确定,并有富余生产能力。 4.9.2 铺轨基地的设施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设施宜永临结合,少占农田,注意环境保护,并充 .7 分利用现有水源、电源及运输通道。 2 基地联络线的坡度和曲线半径,应根据地形、运量和作 业方法确定。有长轨列车通过的线路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0m, 道岔不宜小于9号,最大坡度不宜大于正线的最大坡度,并按有 关规定设置安全设施。 3 铺轨基地应修建消防通道,相邻料堆间,应根据作业需 要,留有不小于0.5m 的距离,场内堆置物与轨道及龙门吊走行 线间应留有安全距离。 4 采用基地焊轨时,应设置焊轨生产线和标准轨、长钢轨 存储场地,满足长钢轨生产需要。 5 基地内应配备机械检修、钢轨焊接质量及轨道部件相关 检测设施。 6 基地内临时工程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影响站后工程施工。 7 基地内尽头线应设车挡。电器设备应加装安全保护装置。 管线应采取防磨损、防撞击措施。起重设备使用前应通过安全检 验。 8 基地内轨道标准、股道布置、线路平纵断面和建筑限界, 应满足大型机械和机车车辆的作业、停放、进出及检修要求。 8 5 基地钢轨焊接 5.1 基地钢轨焊接设备组成 5.1.1 基地钢轨焊接应配备轨端除锈、钢轨焊接、焊缝正火、 冷却、钢轨校直、焊缝打磨、探伤等设备。 5.2 长钢轨焊接 5.2.1 待焊钢轨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5.2.2 基地钢轨焊接应采用接触焊。 5.2.3 焊接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钢轨焊头质 量标准,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并获得操作合格证。 5.2.4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焊接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按型式 检验确定的作业参数操作。 5.2.5 长钢轨焊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5.2.5。 选 配 轨 轨 头 校 直 轨 端 处 理 焊 接 正 火 焊缝粗打磨 焊 缝 冷 却 钢轨四向调直 焊缝精打磨 探伤、验收 储 存 图5 . 2 . 5 长钢轨焊接基本工艺流程 9 5.2.6 长钢轨焊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配轨计划表。 5.2.7 配轨时应选用断面不对称、公差基本一致的锅轨格对焊 接。长钢轨首尾断面的不对称偏差不得大于0.6mm。 5.2.8 根据配轨要求及调直博况等对钢轨进行截锯。钢轨硬弯 经矫直后,用1m 直尺测量其矢度不应大于0.2mm。 5.2.9 清除轨端0.5m范窗内的污垢,待焊轨端面及钢轨与电极 接触部位应打磨除锈,使金属光泽露出达80以上。 5.2.10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焊轨前两轨端加热温度应符 合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 5.2.11 钢轨进人焊机前,应检查除锈作业质量,除锈质量不良 时,应退回重新除锈。 5.2.12 钢轨进人焊机后,在对头过程中,应注意必须以工作面 为基准。轨头工作面错位偏差不应大于0.2mm, 轨底边缘错位 偏差不应大于1mm。 5.2.13 焊机电极表面必须光洁、平整,发生灼伤后应及时处 理,必要时应更换。 5.2.14 每焊完一个焊接接头应对电极进行清理,不得留有尘 渣。每焊完一条长轨应清理一次电极及护板。 5.2.15 焊接结束后,应立即对焊接接头进行标识。接头标识应 与钢轨标记、焊接记录或报表对应。标识应在焊接接头前方 3~5m 处的轨腰部位,标识符号应清晰、端正。 5.2.16 焊接接头温度低于500℃时方可正火加热。轨头加热的 表面温度应控制在900℃20℃,轨底角表面温度应控制在 800℃900℃。 5.2.17 焊后矫直应在焊接接头热处理后进行,热态或冷态下均 可矫直。焊接接头热态矫直温度应低于400℃,并预留上拱量; 冷态矫直温度应低于50℃,矫后1m 长度宜有0.3~0.5mm 的 上拱量。不宜反复多次矫直。 5.2.18 精磨前,焊接接头及两端1m 范围内温度应控制在50℃ 10 以下 。 5.3 检 验 5.3.1 钢轨焊接接头检验分型式检验和生产检验,应包括以下 内容 1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1钢轨焊接接头试生产; 2采用新轨型、新钢种及调试工艺参数的; 3更换焊轨设备的; 4首次焊接时,更换不同钢厂制造的钢轨; 5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的。 2 生产检验。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生产检验 1连续焊接500个接头以后; 2焊接工况变化,对某个焊接参数进行修正之后; 3焊机出现故障,记录曲线异常,故障排除之后; 4钢轨焊接生产中断1个月以上,重新开始焊接之前。 3 型式检验和生产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 关要求。 5.3.2 钢轨出厂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1钢轨探伤前应将焊头轨温冷却到50℃以下。 2钢轨焊头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碴等有 害缺陷。 3经探伤检查不合格者应锯切重焊。 2 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外观检查,其结果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钢轨焊头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用1m 直尺 测量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 . 3 . 2规定。 11 表5.3.2 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mm/1m 序 号 部 位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vkm/h 200 200v≤250及300≤v≤350 1 轨顶面 0.3 0 0.2 0 2 轨头内懒工作面 0.3 0 0.2 0 3 轨底焊筋 0.5 .0 0.3 0 注1 轨顶面中,符号“”表示高出钢轨母材规定基准面。 2 轨头内微工作面中,符号“”表示凹迸。 3 轨底焊筋中,符号“*表示凸出。 2钢轨焊头轨顶面及侧面应予打磨。轨头及轨底上圆角在 1m 范围内应圆顺。母材打磨深度不得超过0.5mm。 3钢轨焊头在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 mm 范围内及距 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 的范围内应打磨平整。 4焊缝两侧各100mm 范围不得有明显的压痕、碰痕、划 伤等缺陷。焊头不得有电击伤。 5.4 长钢轨存放、装车及运输 5.4.1 长钢轨编号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长钢轨应由焊轨厂按照配轨表的要求进行编号,并具有 可追溯性。 2 焊轨时应在每个焊头附近钢轨外侧轨腰上标明钢轨工作 边位置左股或右股、长钢轨编号及焊头编号。 3 配对装车时应编写单元轨节铺轨流水号,并作好相应记录。 4 长钢轨编号应用油漆标记。编号应色泽鲜明,字体端正、 清晰、大小统一。 5.4.2 长钢轨存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合格的长钢轨应分左右股钢轨整理堆码,并标明其长度。 12 2 长钢轨存放台要平整、稳固,各层钢轨之间应采用钢轨 支垫,支垫跨距7.5m, 上下对齐,与各层钢轨垂直放置。 3 长钢轨放置应整齐、平直、稳固。 5.4.3 长钢轨装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长钢轨装车前应核实待装长钢轨编号,左右股长度应符 合配轨计划。 2 吊装长钢轨时各龙门吊应同步作业,缓起,轻落,保持 钢轨基本平直。 3 长钢轨的装车按配轨表要求分左右股对称吊装,按卸车 顺序依次排放。 4 长钢轨装车后必须加固锁紧。 5.4.4 长钢轨运输应按超长货物组织运输,并制定安全措施。 在运输中要建立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制度。 13 6 有碴轨道铺轨铺碴 6.1 一 般 规 定 6.1.1 有碴轨道施工时,铺枕、铺轨作业区与铺碴整道作业区 的距离不宜过长。施工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流水 作业法”。有碴轨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6.1.1。 施工准备 错轨前预铺道碴 铺枕、铺设长钢轨 单元轨焊接 分层上碴整道 分层上碰整道 单元轨焊接 应力放散、无缝线路锁定 轨道整理 钢轨预打磨 竣工验收 图6.1.1 有碴轨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14 6.1.2 有碴轨道铺枕应符合下列技术标准 1 轨枕铺设间距为600mm。 轨枕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为 20mm; 连续6根轨枕的距离为3m, 允许偏差为30 mm。 2 轨枕应正位,并与轨道中心线垂直。 6.1.3 有碴轨道铺轨应符合下列技术标准 1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应一致,允许偏差为30 mm。 2 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以及不 同线下基础过渡段范围。 6.1.4 正线碎石道碴的等级,材质、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和 清洁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条件规定见附录P。 6.1.5 无缝线路锁定前,线路应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初期稳定阶段轨道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5的 要求。 表6.1.5 初期稳定阶段轨道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静态 轨 距 水 平 轨 向 高 低 扭 曲 幅值mmn 2 4 4 4 4 弦长m 一 10 10 基长6,25 2 轨面高程及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床厚度宜比设 计厚度小40mm 。道碴数量宜符合设计断面要求。 3 道床状态参数指标 道床横向阻力不应小于7.5kN/ 枕。道床支承刚度不应小于 70kN/mm。 6.2 铺轨前铺碴 6.2.1 路基面含桥梁、隧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预铺道碴。 6.2.2 作业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运碴车辆不宜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面上,不得破坏 15 路基基床表层。 2 道碴车辆在基床表面行驶时,应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 加速、急刹车和急速转弯。载重运行速度宜控制在15km/h 左右。 3 雨天禁止车辆在基床表面上行驶。 6.2.3 铺轨前铺碴可采用道碴摊铺机一次摊铺压实成形,或采 用其他布碴机配合碾压机进行铺设,整平压实过程中应避免破坏 路基面。 6.2.4 铺轨前铺碴厚度宜为150 mm, 单线宽度一般为4.5m。 碴面应平整,中间不应凸起。 6.2.5 桥梁两端各30m 预铺道碴厚度应高出桥台挡碴墙顶面不 小于50mm, 并作好碴面顺坡,桥上预铺道碴厚度应高出盖板, 并与两端桥头碴面持平。 6.2.6 铺轨前铺碴主要设备由摊铺机或布碴机、压实机械、自 卸车、装载机等组成。铺轨前铺碴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6.2.6。 验 检 排 钳 压 实 作 业 试 验 确 定 参 数 X 量 放 线 锦 碴 下 胶 垫 整 修 基 床 表 面 整修放线区 摊铺作业区 检测验交区 交 测 注铺设碴下胶垫按设计执行。 图6.2.6 铺轨前铺碴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6.2.7 正线道碴摊铺压实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碴面外形铺碴宽度、厚度等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2 表面平整度用3m 直尺测量,各方向误差不应大于20mm; 16 轨枕中部的道床不得凸出。 3 道碴摊铺压实后,密度不宜小于1.6g/cm。 6.3 铺 枕 铺 轨 6.3.1 正线轨道铺设宜采用单枕铺设法,主要设备由牵引车、 铺轨机、枕轨运输列车、运枕龙门吊等组成。 6.3.2 单枕铺设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6.3.2。 施 1 准 备 设备编组进场 长钢轨抽送拖放 轨枕转运 布 枕 钢轨入槽就位 轨枕方正 安装扣件 下 一 个 循 环 图6.3.2 单枕铺设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6.3.3 单枕铺设法施工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铺轨作业前应按设计要求精确测量线路中心线,并按铺 轨机作业要求用醒目颜色设置铺轨机走行标示线或设置导向边桩 及钢弦。 17 2 按枕轨运输列车技术要求装载长钢轨和轨枕。长钢轨装 车完毕后要保证其锁定牢固,轨枕装车时严禁发生碰损、装偏、 倾斜、漏垫支垫物等现象。 3 机车推送铺轨列车进场时,运枕龙门吊应在铺轨机上锁 定牢固。 4 在底层道碴上按纵向10m 、横向3~3.25m 间距成对布 放拖轨滚筒,牵引车或长钢轨拖放车在长钢轨推送装置的配合 下,将长钢轨沿滚筒方向拖放到线路两侧。 5 轨枕转运宜分层进行,避免各运输平车之间由于载重悬 殊而产生车面高差。 6 铺轨机沿线路中心线匀速前行,轨枕布设装置按规定间 距在平整的底层道碴上布设轨枕。应避免在布枕前扰动,从而破 坏碴面的平整性。 7 轨枕布设时将橡胶垫板放至轨枕承轨槽中。 8 收轨装置在铺轨机前进时自动将长钢轨收入轨枕承轨槽 中,长钢轨间用临时联接器连接,就位应准确,并避免碰伤轨枕 预埋铁座和长钢轨。 9 长钢轨就位后,安装部分扣件,保证铺轨机组安全通过。 铺轨机组通过后要及时补充扣件,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收尾作业。 6.3.4 每节长钢轨始端、终端落槽时的轨温平均值为长钢轨铺 设轨温,铺轨时应及时记录。 6.4 分层上碴整道 6.4.1 铺轨后应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分层上碴、分层 整道。 6.4.2 长钢轨铺设后应及时上碴整道或进行单元轨焊接,为确 保线路稳定,第一次上碴整道应及时进行。 6.4.3 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 6.4.4 曲线外轨超高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 18 6.4.5 分层上碴整道施工主要设备包括风动卸碴车、机械化整 道作业车组简称MDZ 车组。由起道、拨道、捣固作业车,配 碴整形作业车,动力稳定作业车等设备组成。分层上碴整道施 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6.4.5。 第一次补磷 捣固、稳定两次 第二次补碴 捣固,稳定一次 第三次补碴、捣固、稳定 第四次补碴、捣固、稳定 加强揣固 轨道整理 图6.4.5 分层上碴整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6.4.6 MDZ 作业车组分层上碴整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道、拨道、捣固作业轨温,应在长钢轨铺设轨温-20℃ 15℃范围内进行。 2 起道第一、二次起道量不宜大于80 mm, 第三、四次 起道量不宜大于50mm 。每次起道作业后轨枕头外侧应有足够道 碴,以保证长轨轨道的稳定性。 3 拨道一次拨道量不宜大于50mm。 4 捣固起道量50mm 以上时,宜选择双捣作业;起道量 19 50mm 以下时,宜选择单捣作业。插镐深度从枕下算起至镐 尖应不小于起道量。在有碴桥上,枕下道碴厚度不足150mm 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 5 捣固作业结束前,应在作业终点划上标记,并以此开始 按不大于2‰的坡度递减顺坡, 一般不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 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 6 动力稳定每层道床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2次 动力稳定作业,稳定车在路基上工作速度一般为0.6~0.9km/h, 由下层至上层速度逐层降低。从路基向桥上进行动力稳定时,应 在上桥前30m 范围内把加载值逐渐降低50,并在下桥后30m 范围内再把加载值逐渐提高到原来的数值。隧道中采用在桥上同 样的方法处理。稳定车在桥上进行动力稳定时应避开桥梁自振频 率,工作速度不得低于1 km/h, 在桥上不得开始起振,也不宜 结束动力稳定作业。 7 捣固作业时应同时夯拍道床边坡或碴肩。 20 7 工地钢轨焊接 7.1 一 般 规 定 7.1.1 工地钢轨焊接宜优先采用接触焊,道岔内及两端与线路 连接的钢轨锁定焊可采用铝热焊。 7.1.2 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 通过焊头型式检验,确定焊接参数,制定相应规程。 7.1.3 批量焊接生产过程中,应按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 关要求进行周期性生产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7.1.4 焊接设备操作人员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5章规定。 7.1.5 焊接设备操作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5章规定。 7.1.6 气温低于0℃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刮风、下雨天气焊 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 应进行焊接作业。 7.1.7 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 长度范 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 应采取保温措施。 7.1.8 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 7.1.9 左右股单元轨节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100mm。 7.1.10 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长钢轨布置图,其加焊轨长度不得 小于12m。 7.1.11 工地焊接完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打上焊接标记,填写焊接记录报 告 。 2 将轨道恢复到正常状态并清理焊接现场。 21 7.2 接 触 焊 7.2.1 工地钢轨焊接采用接触焊时,应采用工地钢轨接触焊作 业车。 7.2.2 工地接触焊应有以下主要设备工地钢轨接触焊作业车, 拉轨、锯轨、打磨、正火、调直、探伤等设备。 7.2.3 工地接触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7.2.3。 恢复线路 探 伤 、 检 查 打 唐 调 直 正 火 焊 接 焊机对位 轨端打蘑 施工准备 图7.2.3 工地接触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7.2.4 接触焊作业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过型式检验确定工艺参数。 2 拆除待焊轨头前方全部长钢轨及轨头后方10m 范围内的 扣件,并校直钢轨。 3 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适当垫高待焊轨头后方的钢轨,以 确保焊头轨顶平直度。 4 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下每隔12.5m 安效一个滚筒,以便 钢轨可以纵向移动焊接。 5 打磨两焊接轨轨端和焊机电极钳口轨腰接触区,呈现光 泽后方可施焊。 6 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在钢轨下加楔子将两焊接轨端抬 起一定高度,便于焊机对位夹轨。 7 推进移动焊轨车初定位;由吊机的液压系统吊起焊机精 确定位。 8 焊机夹紧钢轨并自动对正。焊机自动焊接钢轨、顶锻并 推除焊瘤。 22 9 正火应在焊接接头不受拉力的条件下进行。 10 焊缝区域冷却到400℃以下时,焊轨作业车方可通过钢 轨焊头。 11 焊头打磨应在焊缝温度低于200℃时进行,打磨过程中 应保持轨头的外形轮廓,打磨长度不应超过焊缝两侧各450 mm 的限度。轨底上角、下角应打磨圆顺。 12 焊缝及焊缝两侧1m 长度范围内的轨顶面、轨头内侧面 应使用仿型打磨机精细打磨,打磨温度不应大于50℃。 13 采用手砂轮粗打磨时,应纵向打磨,使火花飞出方向与 钢轨纵向平行。打磨过程中,不应使砂轮在钢轨上跳动,从而冲 击钢轨母材。不应出现打磨灼伤。 14 作业车焊完后,应用相应机具对钢轨焊缝进行正火、打 磨、平直度检查和超声波探伤等。 7.3 铝 热 焊 7.3.1 工地铝热焊应有以下主要设备砂模、坩锅、支架、焊 前加热装置、焊后保温装置低温条件下、锯轨机、钢轨拉伸 器、推瘤机、打磨机、对正设备和钢轨探伤仪器等。 7.3.2 铝热焊基本工艺流程见图7.3.2。 7.3.3 进点前应根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备的工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