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467-2017 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oc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 based on mesh-stitched enhanced rock wool board T/CECS 467-2017 2017 北 京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系统及其组成材料 4 4.1 系统性能要求 4 4.2 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4 4.3 材料包装、贮存与运输 8 5 设 计 10 5.1 一般规定 10 5.2 构造设计 11 6 施 工 16 6.1 一般规定 16 6.2 施工准备 17 6.3 施工工艺 17 7 质量验收 21 7.1 一般规定 21 7.2 主控项目 22 7.3 一般项目 24 本规程用词说明 26 引用标准名录 27 附 条文说明 29 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System and component materials 4 4.1 Perance requirements of system 4 4.2 Perance requirement of component materials 4 4.3 Materials package , storage and tramsportation 8 5 Design 10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 5.2 Structure design 11 6 Construction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 6.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7 6.3 Construction process 17 7 Quality acceptance 21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1 7.2 Dominant items 22 7.3 General items 2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7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9 2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工程中 的应用,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室内舒适度,降低建 筑使用能耗,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以 及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 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 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玄武岩纤维有捻纱 basalt fiber twist yarn 两股或两股以上平行玄武岩丝束加捻合并而成的集束体。 2.0.2 玄武岩纤维网布 basalt fiber mesh 以玄武岩纤维纱为原料经机织而成的网状织物。 2.0.3 网织增强岩棉板 mesh-stitched enhanced rock wool board 通过专用设备、特殊生产工艺,用玄武岩纤维有捻纱将岩棉板 以及覆盖其表面的玻璃纤维网布或玄武岩纤维网布整体缝合形成 对岩棉板有增强作用的保温板材。 2.0.4 网织增强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 based on mesh-stitched en- hanced rock wool board 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以网织增强岩棉板为保温层材料,采用 胶粘剂粘贴并辅以锚栓固定的方式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并以压 入玻璃纤维网布的抹面胶浆复合而成的抹面层以及外饰面层构成 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系统还包括护角、托架等配件。简称网织增 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 2 3 基 本 规 定 3.0.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应具有保温与隔热的功能及 使用安全性、防火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并保证整个系统的适用性 能和耐久性能。 3.0.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应与基层墙体有可靠连接,在 重力荷载、风荷载、室外气候作用以及主体结构变形的作用下,应 具有使用安全性,不产生变形和破坏;在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不应 从基层脱落。 3.0.3 采用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保温和隔热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以 及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3.0.4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止水渗透性能。 3.0.5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各组成材料应具有物理一 化学稳定性,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耐腐蚀性。 3.0.6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所采用的胶粘剂、抹面胶浆、 干粉状饰面砂浆等均应在工厂配制成干混砂浆,现场应按产品说 明书的规定加水并不得再添加其他材料组分。 3 4 系统及其组成材料 4.1 系统性能要求 4.1.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规 定。 表4.1.1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要求 项 目 性 能 要 求 试 验 方 法 耐候性 外观 无可见裂缝,无粉化、 空鼓、剥落现象 岩棉薄抹灰外 墙外保温系统材 料JG/T 483 抹面层与网织增强岩 棉板拉伸粘结强度MPa ≥0.10 吸水量g/m ≤500 抗冲 击性 二层及以上 3J级 首层 10J级 防护层水蒸气渗透阻 [m h Pa/g] 符合设计要求 外墙外保温工 程技术规程JGJ 144 耐冻融 性能 30次 冻融 循环 外观 无可见裂缝,无粉化、 空鼓、剥落现象 岩棉薄抹灰外 墙外保温系统材 料JG/T 483 抹面层与网织增强岩 棉板拉伸粘结强度MPa ≥0.10 抹面层不透水性 2h试样内侧无水渗透 4.2 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4.2.1 网织增强岩棉板长度不宜大于1200mm, 宽度不宜大于 600mm, 网织间距不宜大于65mm, 线迹长度不宜大于40mm, 网 4 织所用针的直径不应大于6mm 。网织增强岩棉板尺寸、网织间距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1的规定,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2.1-2 的规定。 表4.2.1-1 网织增强岩棉板尺寸、网织间距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长度mm 10,3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0 宽度mm 士3 厚度mm 2 直角偏离度mm/m ≤5 网织间距mm 2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2部 分经、纬密度的测定GB/T 7689.2 表4.2.1-2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 验 方 法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 抗拉强度MPa ≥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 导热系数 [W/m K] 平均温度25℃ ≤0.040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 流计法GB/T 10295 尺寸稳定性 长/宽/厚 ≤0.2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 燃烧性能等级 A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4.2.2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岩棉板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483的有关规定。 2 网织用纤维网布应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玄武岩纤维 网布,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5 表4.2.2-1 网织用玻璃纤维网布或玄武岩纤维网布主要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 验 方 法 网孔尺寸mm 57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经、纬密度的测定GB/T 7689.2 单位面积质量g/m ≥130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 质量的测定GB/T 9914.3 耐碱断裂强力经、纬向 N/50mm ≥750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299062013附录C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经、纬向 ≥75 断裂伸长率 经、纬向 ≤5.0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 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 7689.5 3 缝制材料应采用玄武岩纤维有捻纱,主要性能应符合表 4.2.2-2的规定。 表4.2.2-2 玄武岩纤维有捻纱主要性能要求 项 目 性 能 要 求 试 验 方 法 外观 管纱应颜色均匀,卷绕紧密, 成型良好,保证退绕方便 连续玻璃纤维 纱GB/T 18371 线密度tex ≥500 含水率 ≤0.10 含油率 0.701.30 断裂强度N/tex ≥0.40 4.2.3 胶粘剂的性能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 胶粘剂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结强度 与水泥砂浆 MPa 原强度 ≥0.6 岩棉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483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0.3 浸水48h,干燥7d ≥0.6 6 续表4.2.3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结强度 与网织增强岩棉板 MPa 原强度 ≥0.10 岩棉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483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0.06 浸水48h,干燥7d ≥0.10 可操作时间h 1.54.0 4.2.4 抹面胶浆的性能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 抹面胶浆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 验 方 法 拉伸粘结强度 与网织增强岩棉板 MPa 标准状态 ≥0.10 岩棉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483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0.06 浸水48h,干燥7d ≥0.10 耐冻融强度 ≥0.10 压折比 ≤3.0 吸水量g/m ≤500 抗冲击性 3J级 可操作时间h 1.5~4.0 4.2.5 嵌入抹面胶浆中的玻璃纤维网布应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 布 , 性 能 应 符 合 表 4 . 2 . 5 的 规 定 。 表4.2.5 嵌入抹面胶浆中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加强型 普通型 网孔间距mm 510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2部 分经、纬密度的测定GB/T 7689.2 单位面积质量 g/m ≥300 ≥160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 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9914.3 耐碱断裂强力 经向、纬向N/50mm ≥1500 ≥1000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 料GB/T 299062013附录C 7 续表4.2.5 项 目 性 能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加强型 普通型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经向、纬向 ≥75 ≥75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 料GB/T 299062013附录C 断裂伸长率 经向、纬向 ≤5.0 ≤5.0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 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 测定GB/T 7689.5 4.2.6 锚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的 有关规定。 4.2.7 饰面材料宜采用涂装饰面材料,不宜采用弹性涂料。涂装 材料应采用水性外墙涂料、饰面砂浆和柔性饰面砖等,其性能应与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相容,并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 规定。 4.2.8 托架、护角线、滴水线条、勒脚、垫片等辅件中的塑料件应 采用原生塑料制造,不应使用再生材料。铝合金件应经阳极氧化 处理。金属制件宜采用不锈钢或经过表面防锈防腐处理的。 4.3 材料包装、贮存与运输 4.3.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所用材料与配件的包装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网织增强岩棉板应采用塑料薄膜袋包装,堆放高度不得高 于3m; 2 胶粘剂、抹面胶浆等干混砂浆类产品应采用防潮纸袋或专 用包装袋密封包装; 3 纤维网布应整齐地卷在内壁印有企业名称与商标的硬质 纸管上,不得有折叠和不均匀现象,并用防水防潮塑料袋包装,应 竖立堆放; 4 锚栓及配件应用纸盒或纸箱包装; 8 5 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与数量、标准号、生产日期 与保质期、生产单位与地址,干混砂浆类产品还应注明现场拌制的 料水比。 4.3.2 材料在运输、装卸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潮、防雨、防曝晒,包 装袋不得破损,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4.3.3 贮存时间超过保质期的胶粘剂或抹面胶浆严禁出厂。施 工现场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应由国家认定或认可的具有资质的检 测机构对其进行性能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已结块的干 混砂浆类产品。 9 5 设 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固定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基层墙体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基层墙体外侧应有砂浆找平层,厚度可根据基层墙面的平 整度确定,宜为20mm, 且不应小于12mm; 2 基层墙体为混凝土墙、混凝土砌块以及灰砂砖等砌体时, 基层墙面与水泥砂浆找平层间应采用水泥基界面剂作为界面层; 基层墙体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应采用专用界面剂并应符合 基层处理的要求; 3 基层表面应洁净、坚实、平整,无油迹、脱模剂、粉尘等妨碍 粘结的附着物,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 5.1.2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厚度应根据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 过热工计算确定。计算时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导热系数的修正系 数宜按表5. 1.2取值。 表5.1.2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导热系数λ [W/m K] 蓄热系数S [W/m K] 修正系数 0.040 0.70 1.20 5.1.3 外墙外保温工程设计不得随意更改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 温系统构造及其组成材料。 5.1.4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下 列规定 10 1 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2 外保温系统应包覆洞口侧面、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挑 构件等,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洞口侧面应预留出30mm 厚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安装空间; 3 固定于墙体的金属构件或支架、锚栓、穿墙管道等应有防 热桥措施。 5.1.5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防水密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外保温工程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 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2 门窗洞口与门窗交接处、外墙与屋顶交接处应做好密封和 防水构造设计; 3 窗檐、阳台等檐口应有滴水构造; 4 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穿墙管线或支架等应固定于基 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5 基层墙体变形缝处应做好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6 重要节点部位均应有详图。 5.1.6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宜采用透气性良好 的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饰面砖等轻质材料。 5.1.7 其他墙体外保温系统采用网织增强岩棉板作为防火隔离 带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JGJ 289的规定进行设计。 5.2 构 造 设 计 5.2.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应由基层墙体、粘结层、保 温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其基本构造应符合表5.2.1的规 定。 11 表5.2.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 ① 系统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粘结层 ② 保温层 ③ 防护层 抹面层 ④ 饰面层 ⑤ 混凝土墙或 各种砌体墙 界面剂 找平层 胶粘剂 网织增强 岩棉板 锚栓 抹面胶浆 十耐碱玻璃 纤维网布 柔性饰面材料 水性外墙涂料、 饰面砂浆、 柔性饰面砖等 ① ② ③ ④ ⑤ 5.2.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粘贴面应薄批胶粘剂和抹面胶浆抹灰 面应进行表面处理; 2 网织增强岩棉板与基层墙体应采用粘贴为主、机械锚固为 辅的固定方式,粘贴面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60; 3 锚栓应设置在网织增强岩棉板的表面,并应符合本规程第 5.2.4条的规定; 4 抹面层中应压入一层耐碱玻璃纤维网布,首层应采用加强 型,二层及以上应采用普通型; 5 抹面层厚度宜为4mm6mm。 5.2.3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贴砌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织增强岩棉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错 缝宽度宜为1/2板长,最小错缝尺寸应为200mm; 2 墙角处网织增强岩棉板应交错互锁图5.2.3-1; 3 门窗洞口四角处应采用整块网织增强岩棉板切割成形,不 应拼接;板接缝与洞口四角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图5.2.3-2。 12 13 图5.2.3-1 网织增强岩棉板 排板示意 NT 十 ≥200 ≥2200 图5.2.3-2 门窗洞口网织增强岩棉板 排列示意 200 200 5.2.4 锚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栓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荷载大小以及基层材料性能确定。 普通混凝土和其他实心墙体应采用通过摩擦承载的锚栓;空心或 多孔砌块墙体宜采用通过摩擦和机械锁定承载的锚栓; 2 锚栓数量不应低于表5.2.4的规定; 表5.2.4 锚栓数量 楼层高度m 50,100 锚栓数量个/m 4 6 8 3 对混凝土墙体,锚栓锚入基层墙体的有效深度不应小于 30mm, 对加气混凝土等墙体,锚栓锚入基层墙体的有效深度不应 小于50mm; 4 锚栓应均匀分布。对建筑物外墙阳角、门窗洞口四周、凸 窗底板、屋面挑檐口下及出挑楼板下口等部位,锚栓应进行加密设 置,数量比一般墙面应增加50及以上。 5.2.5 门窗洞口四个侧边的外转角应采用包角条或双包网的方 式做防撞加强处理,并在洞口四角45方向加贴200mm300mm 的玻璃纤维网布进行防裂增强处理图5.2.5。 图5.2.5 门窗洞口四角玻璃纤维网布增强处理 1网织增强岩棉板;2玻璃纤维网布翻包;3窗框;4玻璃纤维网布 5.2.6 外墙阳角部位宜采用护角条进行增强。 5.2.7 勒脚处网织增强岩棉板安装的起始位置和设计要求的部 位 应 采 用 托 架 支 撑 。 5.2.8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用于下列终端部位时,应用玻 璃纤维网布进行翻包处理。翻包时玻璃纤维网布在粘结层中的长 度不应小于100mm 。 安装托架的部位可不附加玻璃纤维网布的 翻包 1 门窗洞口、勒脚、阳台、雨棚、女儿墙顶部等系统终端处; 14 2 墙身变形缝等需要终止系统的部位。 5.2.9 勒脚部位与室外地面散水间不小于600mm 的高度范围 内,宜采用其他高密度的防水性好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勒脚 部位的外保温与室外散水地面间应预留不小于20mm 的缝隙,缝 隙内宜填充泡沫塑料,设置背衬材,并用建筑密封胶封堵。 5.2.10 燃烧性能等级为B₁、B₂ 级的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采 用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作为防火隔离带时,其设计和施工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的有关规定。 15 6 施 工 6.1 一 般 规 定 6.1.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应对基层墙体质量进 行验收。基层墙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验收规范GB 50210 一般抹灰工程质量要求。 6.1.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 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建设、监理单位认可。施工前应 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施工过程中, 系统供应商应派专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配合施工 单位和现场监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6.1.3 施工应按照经审核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专项 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设计要求的系统构造和 组成材料。当确需更改时,应取得符合要求的设计变更文件。 6.1.4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 书和性能检测报告,系统性能和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 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材料进场应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并应 提供有效检验报告。工程中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6.1.5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 , 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应避免阳光曝晒。 高于35℃、5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当施工中突遇降 雨,应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 。 6.1.6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过程及完工后应做好成 品保护。 6.1.7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 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6 JGJ 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 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等的有关规定。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各种 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健康保护。 6.2 施 工 准 备 6.2.1 基层墙面应洁净、坚实、平整,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 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找平层应与墙体 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当找平层平整度大于4mm/2m 时,应进行整体找平。 6.2.2 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 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门窗框或附框应安装完毕,门窗框与墙体间隙 应已密封处理。 6.2.3 外墙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并应做密封 和防水处理。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空调器等外墙附属构件 的预埋件和各种进户管线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并预留出外 保温系统厚度。 6.2.4 外保温工程施工用吊篮或专用外脚手架的安装应满足施 工作业要求,搭设应牢固,并经安全验收合格。 6.2.5 大面积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构造做法和工艺 制作样板墙或样板间,并经建设相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工程施 工 。 6.3 施 工 工 艺 6.3.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按图6.3. 1的流程 进 行 。 6.3.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应按施工流程合理安排 各工序,保证各工序间的衔接和间隔时间,不应随意改变施工工 序。 17 基层验收 弹线、放线 配制胶粘剂 网织增强岩棉板粘贴面表面处理 安装托架或粘贴 翻包玻璃纤维网布 粘贴网织增强岩棉板 安装锚栓 配制抹面胶浆 网织增强岩棉板抹灰面表面处理 批涂底层抹面胶浆 压入玻璃纤维网布 批涂面层抹面胶浆 饰面层施工 图6 . 3 . 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流程 6.3.3 网 织 增 强 岩 棉 板 安 装 前 , 应 弹 控 制 线 、 挂 基 准 线 。 放 线 、 挂 线时 , 在阴角 、 阳角 、 阳台栏板和门窗洞口上沿等部位应挂垂直线 18 或水平线等控制线。 6.3.4 胶粘剂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由专人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制,采用机械搅拌,搅拌 应均匀 2 胶粘剂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min 内用完。已凝结的胶粘 剂不得再加水搅拌使用。 6.3.5 勒脚处安装托架时,宜用凸缘锚栓或膨胀螺栓固定。 6.3.6 粘贴网织增强岩棉板前,应在门窗洞口、女儿墙顶、阳台、 变形缝等收口部位完成粘结翻包玻璃纤维网布,翻包用玻璃纤维 网布宽度应为网织增强岩棉板厚加200mm, 长度应根据施工部位 具体情况确定。 6.3.7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粘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网织增强岩棉板的粘结表面薄批一道胶粘剂作为界 面处理,并应压紧、压实并刮平; 2 外墙阳角、阴角以及门窗洞口、管边、构件周边应采用满粘 法,其余部位可采用点框法,网织增强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的粘贴面 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60; 3 粘贴宜按水平顺序进行,上下应错缝,阳角处应交错互锁,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拼缝位置不得在门窗口的四角处; 4 网织增强岩棉板在阳角处交错互锁时,伸出阳角的部分不 应涂抹胶粘剂; 5 粘贴网织增强岩棉板时应轻柔均匀挤压其表面,随时检查 平整度,每粘完一块,应及时清除其边缘挤出的胶粘剂,网织增强 岩棉板的侧面不得涂抹或粘有胶粘剂; 6 网织增强岩棉板应挤紧、拼严,局部不规则处粘贴岩棉板 可现场裁切,切口应与表面垂直; 7 墙面边角处网织增强岩棉板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m。 6.3.8 锚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织增强岩棉板粘结完毕24h,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 19 进行锚栓安装; 2 旋入式锚栓不得采用敲击式安装方式。 6.3.9 抹面胶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抹面胶浆施工应在锚栓安装完毕且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 2 抹面胶浆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并做到计量准 确、机械搅拌,搅拌均匀,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min 内用完,超过 可操作时间后不得再用; 3 应将抹面胶浆沿工作面自上而下均匀地在网织增强岩棉 板表面薄批一道作为界面处理,并压紧、压实; 4 待其表面干燥后,在网织增强岩棉板表面应均匀批涂底层 抹面胶浆,厚度宜为2mm3mm, 并立即湿压入玻璃纤维网布,不 得有网线外露、皱褶、空鼓和翘边; 5 玻璃纤维网布的上下、左右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严 禁将玻璃纤维网布直接铺设在网织增强岩棉板表面,不得干搭接; 6 面层抹面胶浆施工宜在底层抹面胶浆凝结前或底层抹面 胶浆施工完成后24h 内进行,厚度应在1mm2mm 范围内; 7 抹面胶浆总厚度应控制在4mm6mm 范围内。 6.3.10 外饰面的施工作业应待抹面胶浆层达到饰面施工要求后 进行,具体施工方法应按相关施工标准进行。 6.3.11 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应做好对半成品和成品的保 护,防止污染和损坏。 6.3.12 构造层材料在完全固化前应防止淋水、受冻、撞击和振 动。墙面损坏处以及使用脚手架所预留的孔洞应采用相同的材料 进行修补。 20 7 质 量 验 收 7.1 一 般 规 定 7.1.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质量验 收。 7.1.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 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 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7.1.3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主要组成材料进场时,应提供 产品合格证、质保书、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系统型式检 验报告等,并应按表7.1.3的规定进行抽样复验,抽样数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对于 检查数量的规定。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表7.1.3材料进场复验项目 材 料 名 称 复 验 项 目 网织增强岩棉板 导热系数,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 胶粘剂 拉伸粘结强度原强度与水泥砂浆/网织增强岩棉板 抹面胶浆 标准状态和耐水拉伸粘结强度,抗冲击性 玻璃纤维网布 耐碱断裂强力、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单位面积质量 锚栓 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7.1.4 下列部位或内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 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墙体包括水泥砂浆找平层及其处理; 2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表面处理; 3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粘贴和粘贴面积; 21 4 保温层的厚度; 5 玻璃纤维网布的铺设与层数; 6 锚栓类别、数量与锚固深度; 7 抹面层厚度; 8 各加强部位及门窗洞口和穿墙管线部位的处理; 9 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7.1.5 网织增强岩棉外墙外保温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 并纳入竣工技术档案 1 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 和工程联系单等; 2 有效期内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主要组成材 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和进场核查记录; 3 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图像资料; 5 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6 其他对外保温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必要资料。 7.1.6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的组成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 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 7.1.7 外保温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方法的墙面,扣除门窗洞口后 的保温墙面面积每1000m 划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 也为一 个检验批; 2 划分检验批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 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7.2 主 控 项 目 7.2.1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 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有效期内的系统 22 型式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7.2.2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使用的网织增强岩棉板及系 统施工配套材料进场时,应对其性能进行复验。现场抽样复验材 料包括网织增强岩棉板、胶粘剂、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布、锚栓 等。复验项目应符合本规程表7.1.3的规定。 检查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检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20000m 以下时各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20000m 以上时各抽查不少于6次。 7.2.3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和施工方案 的要求对基层墙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 求。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 的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4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的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以及 本规程对系统的构造要求,并应按施工方案施工。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施工记录和隐 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 查 数 量 全 数 检 查 。 7.2.5 网织增强岩棉板外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数量为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 1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表面处理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检查方法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网织增强岩棉板与基层墙体应粘结牢固,无松动和虚粘现 象 ; 检查方法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网织增强岩棉板与基层墙体拉伸粘结强度不应小于 0.10MPa; 23 检查方法现场检测,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 程饰面砖粘接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的有关规定。 4 网织增强岩棉板粘贴面积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锚栓数量、锚固位置、锚固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抗拉 承载力现场拉拔试验; 检查方法观察;卡尺量。核查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和锚固深 度。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网织增强岩棉板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7 抹面层中的玻璃纤维网布的铺设层数和搭接长度应符合 设计和本规程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抹面胶浆与网织增强岩棉板应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 层无裂缝。 检验方法敲击和观察检查。 7.2.6 外墙热桥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