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33-20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docx
TB/T 3233-201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道行业标准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for railway integrated grounding system TB/T 32332010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读者服务部电话市电01051873174,路电02173174 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开本880 mm1230 mm 1/16 印张1.5 字数31千字 2010年8月第1版2010年9月第2次印刷 151133314 定价15.00 元 29.280 ICS TB S8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3320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for railway integrated grounding system 2 0 1 0 - 0 6 - 2 6 发 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 T 3233-2010 目 次 前 言Ⅱ 1 范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性规定3 5 上壤电阻率测量 3 6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 5 7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电气完整性测量6 8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 7 9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10 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12 附 录A资料性附录测量项目和周期14 附 录B资料性附录 接地装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 15 附 录C资料性附录接触电压和轨道电位容许值 16 I TB/T 3233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 ANSI/IEE811983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本标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门。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科安 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建明、王建国、戚广枫、黄足平、李红梅、张育明、张华志、张帆、张晨。 Ⅱ 16 1 TB/T 32332010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接触电压和轨道电位容许值 接触电压和轨道电位容许值见表C.1。 表C.1接触电压和轨道电位容许值 单位为伏特 运行状况 容许接触电压 容许轨道电位 长期运行t300 s 60 120 短时运行t300 s 65 130 故障状态L100ms 842 1684 33 TB/T 323320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性规定、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独立接 地体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电气完整性测量方法、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方法、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方法、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试导则第1部分常规 测量 DL/T 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 TB/T 30742003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TB/T30742003、GB/T 17949.12000 、DLT4752006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 1 地 ground/earth 导电性的土壤,具有等电位,且任意点的电位都可以看成零电位;导电体,如土壤或钢结构的外壳, 作为电路的返回通道,或作为零电位参考点;电路中相对于地具有零电位的位置或部分。 [TB/T 30742003,定义3.8] 3.2 接地 grounding/earthing 用导线或长导体将不带电金属和电气设备某部分与接地体在电气上连接为一体。 [TB/T 30742003,定义3.9] 3.3 接地体 grounding electrode/earthing electrode 一根或一组与土壤大地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土壤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 3.4 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 构成地的导体,该导体将设备、装置、布线系统或中性线与接地体连接。 3.5 接地连接 grounding connection 构成地的连接,由接地线、接地体和围绕接地体的大地土壤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组成。 3.6 接地网 grounding grid 由埋在地下的相互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接地体群,用以为电气、电子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 TB/T 32332010 的地。 [TB/T 30742003,定义3.13] 3.7 接地系统 grounding system/earthing system 在规定区域内由互相连接的多个接地装置组成的系统 [TB/T 30742003,定义3.15] 3.8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railway integrated grounding system 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道 床、站台、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接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兼有泄流和均压作 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3.9 贯通地线 runthrough earth conductor 沿铁路敷设的连接各种设备、设施的接地导体。 3.10 接地电阻 ground resistance 接地体和具有零电阻的远方接地体之间的欧姆电阻。 [GB/T 17949.12000,定义4.11] 3.11 接地阻抗 ground impedance 接地装置对远方电位零点的阻抗。数值上为接地装置与远方电位零点间的电位差,与通过接地装 置流入地中的电流的比值。按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阻抗称为冲击接地阻抗;按工频电流求得的接地阻 抗称为工频接地阻抗。本标准范围凡未标明为冲击接地阻抗的,均指工频接地阻抗。 [DL/T4752006, 定义3.8] 3.12 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 electric integrity of 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装置中应该接地的各种电气设备之间,接地装置的各部分及与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连续性,即 直流电阻值,也称为电气导通性。 [DL/T 4752006,定义3.7] 3.13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 surfac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当接地短路电流或试验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被试接地装置所在的场区地表面形成的电位梯度。 [DL/T 4752006,定义3.9] 3.14 跨步电位差 step potential difference 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0m 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DL/T 4752006,定义3.10] 3.15 跨步电压 step voltage 人体两脚等值电阻取1000Ω2在地面一步距离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取最大电位梯度方向 上1.0 m 的长度。 3.16 接触电位差 touch potential difference 2 TB/T 3233-2010 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接地装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 图 B.1 为接地装置地表电位梯度测量布线示意图,根据设备数量、重要性等因素布置曲线,如图 B.1 中曲线1~曲线7,一般情况下曲线的间距不大于30m。 .北 图 B.2 中的四条曲线为接地装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典型实测曲线,曲线1表明电位梯度分布较均 匀,地下接地装置状况较好;曲线2的尾部明显快速抬高,曲线3起伏很大,表明接地装置状况可能不 良;曲线4有两处异常烈凸起,尾部急速抬高,地下接地装置很可能有较严重的缺陷。 曲线1 曲线2 Ⅲ线3 山线4 南 注 为曲线参考点。 曲 线 6 曲 线 7 东 M 线 5 电 位 差 m V 图 B.1 接地装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测试示意图 距离m 15 图 B.2 接地装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曲线 14 3 TB/T 323320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测量项目和周期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设计阶段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牵引变电所、10 kV 及以上变配电所位置宜进行 测量,遇高电阻率地区、地质状况复杂地段、重点桥隧地段可适当增加测量点。 施工阶段工程单体施工结束后进行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和电气完整性测量.工程验收测量 在满足工程验收条件后进行。 运营维护阶可每1年2年进行一 次电气完整性测量,每4年5年完成全部测量项目,见图A.1 。 在土壤腐蚀性较强如碱性和酸性土质的情况下,可每1年2年测量一 次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改造或其他必要时,可进行针对性测量。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二 设 计 施工 工程验收与运严维护 5 r 1 7 三 1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 接地阻抗测量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电气完整性测量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 十壤电阻率测量 电气完整性测量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 土壤电阻率测量 土壤电阻率测量 i, 计 危 电H 开电庄 2 图 A.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项目 TB/T 3233-2010 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在地面上跑设备水平距离1.0 m 处与沿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8m 处两点间电位差。 DI/T 4752006,定 义 3 . 1 1 3.17 接触电压 touch voltage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而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1.0 m 处与设备外壳、构架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8 m 处两点间在人体手与脚等值电阻取1000 Ω 上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 3.18 轨道电位 track potential 轨道电位指牵引回流流过轨道线路时轨道对大地间产生的电位。 3.19 电流极 current electrode 为形成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场区地表电位梯度等特性参数的电流回路,而在远方布置的接 地极 。 [DI./T 4752006,定义3.13] 3.20 电压极 potential electrode 在测量接地装置的特性参数时,为测量所选的参考电位而布置的接地极。 [DL/T 4752006,定义3.14] 4 一般性规定 4.1 测量项目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包括以下内容土壤电阻率测量、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铁路综合接地 系统电气完整性测量、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场区地表电位梯度、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 量、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项目和周期参见附录A。 4.2 测量环境要求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状况评估和验收测量宜在干燥季节进行,不应在雨、雪后立即测量。 4.3 测量安全性规定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期间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试验期间电流线严禁断开,电流线全程和电流 极处要有专人看护,测量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导线。雷云在杆塔上方活动时应停止测量,并撤离 测量现场。 4.4 测量结果评估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状态评估和工程验收应根据接地系统特性参数测试的各项结果,结合相关标 准的规定综合判断,不应片面强调某一项指标,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几个特性参数接地系统的电气完整 性、接地阻抗、接触电压和轨道电位。具体方法参见后面的相关章节,同时接地装置的热容量应满足 要求 。 5 土壤电阻率测量 5.1 测量方法 5.1.1 土壤电阻率测量可用四极等间距法测量,也可用四极非等距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测量电极宜 用直径不小于15 mm 的圆钢或L25mm25mm4mm 的角钢,其长度不应小于40 cm, 测量电极应紧 TB/T 32332010 TB/T 3233 2010 4 13 密插入土壤中20cm 以上。测量引线应为带绝缘护套导线,中间接头应保持电气连续性及对地绝缘。 测量引线截面应在1.5 mm及以上,并保证与测量电极和测量仪表间的可靠连接。 5.1.2 土壤电阻率测量的其他方法及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按照GB/T 17949.12000 相关规定进行。 5.1.4 图1是四极等距法的原理接线图,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a,单位为米m。 测量电极入地深度 不超过0.1a 。测量时,试验电流流入外侧两个电极,接地阻抗测试仪通过测量流过外侧两个电流极的 试验电流和内侧两个电压极间的电位差,得到接地电阻R,单位为欧姆Ω,此时视在土壤电阻率ρ,单 位为欧姆 米Ω m, 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 1 p2πaR P₂ O C_ C₂ □c □P₁ a a □P 图 1 四极等距法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原理接线图 5.1.5 图2是四极非等距法的原理接线图,其中a 为电流极和电压极间距,单位为米m,b 为电压极 间距,单位为米m 。 当电极间距相当大时,四极等间距法中内侧两个电压极之间的电位差迅速下降, 通常仪器测不出或测不准如此低的电位差,此时可采用图2所示四极非等距法电极布置,电压极布置 图 2 四极非等距法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原理接线图 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接地阻抗测试仪通过测得流过外侧两个电流极的试验 电流和内侧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得到接地电阻R, 单位为欧姆Ω。如果电极的埋设深度与其距离a 和b 相比较很小时,四极非等距法土壤视在电阻率p,单位为欧姆 米Ω m, 通过公式2计算 得到 pπaabR/b 2 10.2.3 设备电位测量方法选取被测设备上的一点与被测设备外壳连接良好的金属端子为测量 点,测试该点与零电位参考点之间的电位即为该设备的设备电位。测量时采用分压器或衰减器探头 一端接与被测设备的测量点,一端接零电位参考点端子,两端子之间的电位差即为该设备的设备电位。 测量接线见图11。测量时同步记录机车运行状态、时刻、铁路轨道电流、综合地线电流和架空保护线 电流。 参考零电位点 2 门 蛊 综合地线 虫 中 中虫 记录仪 设备 TF 图11 设备电位测量示意图 10.2.4 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试结果的判定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的容许值参见相关标准限值及附 录C。 TB/T 3233 2010 TB/T 32332010 12 5 抗不小于1 MΩ,电压分辨率不应低于1 mV,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器的选频性能良好,避免噪声对 测量的影响。 9.2.5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测量值可按照公式5折算。 U,UI/. 5 式中 U₅ 实际系统故障时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单位为伏特V; U,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的测量值,单位为伏特V; I,被测接地装置内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单位为安培 A; 1m注入地网的测量电流,单位为安培 A。 9.2.6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测试结果的判定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 电位差和接触电压的容许值参见相关标准限值及附录C。 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 10.1 基本要求 10.1.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应在机车运行情况下测量,测量宜涵盖供电区段 典型位置和铁路机车典型运行工况,如大间隔单列车运行和相邻列车追踪运行。每种典型工况测量有 效数据不少于5组。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结果应为有效值。 10.1.2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时应采用具有波形存储记录功能的数字存储示 波器或数字式暂态记录仪记录波形,数字存储示波器或数字式暂态记录仪频带、垂直分辨率、测量采样 率应满足暂态波形测量精度要求,测量数据记录长度应满足列车在本区段列车动态运行时间要求。数 字存储示波器或数字式暂态记录仪应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 10.1.3 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测量时宜同时测量轨道电流、综合地线电流和架空保护线电流。在同一 测量点的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轨道电流、综合地线电流和架空保护线电流测量应尽可能用同一台数 字存储示波器或数字式暂态记录仪或进行测量,以同步反映各信号动态变化。如果数字存储示波器或 数字式暂态记录仪通道数不够,则应采用同步触发。测量数据应反映机车运行情况下各种典型运行工 况的最大值,数字存储示波器或数字式暂态记录仪触发电平应从高电平逐步调低或具有足够的记录长 度,以反映列车典型运行工况的最大值。 10.2 测量方法 10.2.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轨道电位和设备电位的测量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有关,测试的零电位参 考点宜布置得尽量远,零电位参考点与铁路同侧贯通地线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宜小于400 m。 示波器或 记录仪 □Z₂ TF 中中 综合地线 参考点 虫 中 二参考零电位点 匹 配门 电 阻 □z 图10 轨道电位测量示意图 5.2 测试仪器 上壤电阻率测量应采用四端子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范围不应小于10002,仪器的分辨 率不应低于0.12,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器的选频性能应良好,避免噪声 对测量的影响。 6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 6.1 测量范围 尚未与或不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相连的电气化各所、电力变配电所、通信基站及信号设备机房接 地网、桥墩及杆塔接地体、长度小于500 m 的隧道接地网等独立接地体。 6.2 测量布置 6.2.1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宜采用三极法布置,电流极、电压极和测量电流注入点应避免与铁路轨道 平行。电流极和电压极与测量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应为电极间直线儿何距离,并应精确测量。 6.2.2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的其他方法按照GB/T 17949.12000相关规定进行。 6.2.3 测量时,试验回路宜避开河流、湖泊,尽量远离地下金属管道和运行中的输电线路,避免与之长 段并行。在冻土区,测量电极需打入冰冻线以下。 6.2.4 为减小地下金属物体的影响,测量电极与地下金属物体的距离不应小于电极间距离。为减小 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测量电极不应在有明显的岩石、裂缝和边坡等不均匀土壤上布置。 6.2.5 测量电极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5 cm 的圆钢或L25 mm25 mm4 mm 的角钢,其长度不应小 于40 cm, 测量电极应紧密插入土壤中20 cm 以上。测量引线应为带绝缘护套导线,中间接头应保持电 气连续性及对地绝缘。测量引线截面应在1.5 mm 及以上,满足试验电流热容量的要求,并保证与测量 电极和测量仪表间的可靠连接。 6.2.6 电流极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应尽量小,以有效增大试验电流,可采用在池塘中布置电流极、增加 电流极导体根数或尚周围泼水的方式降低电流极与大地之间的电阻。 6.3 测试仪器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应采用四端子接地阻抗测试仪,并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 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1.0级,电压表的分辨率不低于1 mV。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器的选频性能应 良好,避免噪声对测量的影响。 6.4 三极直线法 三极直线法测量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时,电流极和电压线同方向同路径布置,如图3所示。测 P₂ C₂ 0- □P dpG dcc D P₁ O □c G C O G被试独立接地体; C- 电流极; P电压极; D被试独立接地体最大对角线长度; dpc 电压极与被试独立接地体边缘的距离; dcc电流极与被试独立接地体边缘的距离。 图 3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的三极直线法测量原理接线图 11 TB/T 32332010 量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的电流极应布置得尽量远,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离 dc 应为被 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 的4倍5倍,当远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可取 dlx; 2D, 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可取 dx3D,dv 通常为0.5d;0.6dyx。 测量时,电压极 P 应在被测量接地装置G 与电流极 C.连线方向0.5 dc0.6d- 附近移动三次,每 次移动距离为 dcc的5左右,当三次测量的结果误差在5以内时,即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测量 时应使电流线和电压线保持尽量远的距离,以减小互感耦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5 三极夹角法 条件允许时,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宜采用三极夹角法布置,电流极和电压线与测量电流注入 点之间成夹角布置,如图4所示。电流极与被测量接地装置的边缘距离dc 应为被测量接地装置的最 大对角线长度 D 的4倍5倍;dme与dc; 的长度接近。接地电阻Z 可用公式3修正。 ZZ′/[1-D14dcI/dm.-1/√dicdBe-2dced,cose/2] 3 式 中 7接地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θ电流线和电压线的夹角,单位为度; Z′ 接地电阻的测量值,Z′Urd/1,单位为欧姆Ω; Upc 电压极 P 与被测接地装置 G 之间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 I 注入接地装置的测量电流,单位为安培A。 在土壤电阻率均匀的地区,可采用dnc与 dc 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布线,此时使约30,dcdac 2D, 接地电阻Z 的修正计算公式仍为公式3。 G 被试独立接地体; D 被试独立接地体最大对角线长度; C电流极; dpc电压极与被试独立接地体边缘的距离; P-电压极; dcc 电流极与被试独立接地体边缘的距离。 图 4 独立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的三极夹角法测量原理接线图 7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电气完整性测量 7.1 测量范围 电气完整性测量范围包括如下情况 a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电气完整性测量测量铁路沿线路基、桥梁、隧道各种接地极与铁路综合 接地系统之间电气连接完整性;测量铁路沿线其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相连接的设备、房 屋接地装置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之间电气连接完整性。 b 牵引变电所、电力变配电所接地装置电气完整性测量测量铁路牵引变电所、电力变配电 所各个电压等级场区接地网之间电气连接完整性;测量变配电所高压和低压设备,包括 构架、分线箱、汇控箱、电源箱等接地端子之间电气连接完整性;测量主控室及内部各接 6 TB/T 3233--2010 9.1.5 电位极 P 可采用直径不小丁1.5 cm 的圆钢或125 mm25 mm4 mm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 于 4 0cm, 电位极应紧密插入士壤中120 cm 以上。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的直径20cm 的金属圆盘,并压140 kg 及以上重物。测试线较长时应注意电磁感应的干扰。 9.1.6 测量场区地表地位梯度的测量仪器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内阻抗不小于1 M2, 电压分辨率 不应低于1 mV。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器的选频性能良好,避免噪声对测量的影响。 9.1.7 当间距 d 为 1m 时,被试地表电位梯度曲线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的测量值U 按公式4 折算,得到实际系统故障时场区地表电位梯度Ur。 UTUI,/1 4 式 中 U₁d 为 1 m 时,实际系统故障时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单位为伏特V; Ud 为 1 m 时,被试地表电位梯度曲线上相邻两点之间电位差的测量值,单位为伏特V; 1被测接地装置内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单位为安培A; 1注入地网的测量电流,单位为安培A。 9.1.8 地表电位梯度测试结果的判定状况良好的接地网所在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曲线比较平 坦,通常曲线两端有些抬高,有剧烈起伏或突变通常说明接地装置状况不良,参见附录 B 中的图 B.2。 当该接地网的有效接地系统的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超过35 kA 时,折算后得到的单位场 区地表电位梯度通常在20 √ 以下,不宜超过60 V; 如果接近或超过80 v, 则应尽快查明原因予以处 理 解 决 。 9.2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的测量 9.2.1 铁路沿线设备牵引变电所、电力配变电所人员可能接触的设备,如构架、接地引下线、设备箱 体等应测量设备及周围的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 9.2.2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测量示意图见图9,测试的电流极应布置得尽 量远,电流极 C 与铁路同侧贯通地线之间的直线距离为dc, 宜取 dc≥400m 。 图 9 中R。为等效的人 体电阻,为1000Ω,开关K 断开未接人Rm 时测量的为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开关K 合上接入 R 时测量的为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设备 试验电源 kR a G KR 否C 1.0m dco 综合地线千 -1.0m 一 G 电流注入点; C电流极; P 电压极。 图 9 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测量示意图 9.2.3 测量电位极P 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5 cm 的圆钢或L25 mm25 mm4mm的角钢,其长度不 应小于40 cm, 电位极应紧密插入土壤中20cm 以上。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的直径 20 cm 的金属圆盘,并压上40 kg 及以上重物。其他要求同6.2中6.2.36.2.6。 9.2.4 测量跨步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位差和接触电压的测量仪器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内阻 10 7 TB/T 32332010 G电流注入点; d测试距离间隙; C电流极; X电压极与铁路同侧贯通地线之间的直线距离; P电压极; dc--电流极与铁路同侧贯通地线之间的直线距离。 图 7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阻抗测量的电位降法电极布置 dc≥700 m。电位降法仅在曲线水平阶段非常分明时,其结果才比较正确,应用时要特别仔细,典型曲 线参见 GB/T 17949.1-2000 如果电位降法曲线转人水平阶段的点难以确定,则可能是受铁路综合接 地系统或电流极的影响,或是地下情况复杂,可考虑延长电流极布线长度,或者考虑以其他方法来测试 和校检。 9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 9.1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测量方法 9.1.1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曲线可以表征接地装置地面电位分布状况,在大型车站、牵引变电所等 互连面积较大的接地网可通过测量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析接地网连接状况,某些重点关注的部位也可 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