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28-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docx
ICS 45.120 S 17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28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 Durability repair and protection for railway concrete structure 2010-06-26发布 2010-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 布 TB/ T 32282010 目 次 前 言Ⅱ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7 6 检验规则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环境分类及作用等级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裂缝注浆材料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封闭底层涂料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15 附 录D规范性附录柔性氟碳面层涂料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硅烷浸渍涂料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17 附录F规范性附录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的指标及检验方法 20 附录G规范性附录 湿面涂料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21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喷涂聚脲弹性体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22 I TB/T 3228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 录B、附录C、附 录D、附录E、附 录F、附 录G 和附录H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宁波高新区东 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珠企画高科技公司、上海大通高科技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道尔化工有 限公司、南京长江涂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和权、杜存山、孙法林、姜才兴、殷航、李成章、张群朝、李纯、魏瞾、贾恒琼。 Ⅱ TB/T 3228-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修补和耐久性防护,但不适用于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性修补。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图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服约不适于率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济版本。儿是不江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81998 硫化像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eqv ISO 371994 GB/T 5292008 蔬化橡胶或热塑性橡放频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ISO 3411994 MOD GB/T 531.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 尔硬度ISO 7619122004 IDT 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ISO 118312004 ID1 GB/T 17201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241979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17252007 鱼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ISO 32512003 IDT GB/T 17281979 森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82006 色漆和清凌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ISO 7784-21997 IDT 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ISO 72531996 IDT GB/T 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 52102006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ISO 46242002 IDT GB/T 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92651988 建筑涂料 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ISO 15142004 MOD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eqv ISO 28121974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eqv ISO 24091992 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 漆膜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 定ISO 28131994 IDT GB/T 13477.2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密度的测定 GB/T 136571992 双酚A型环氧树脂 1 TB/T 32282010 GB/T 145222008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 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 DBJ O1542001 界面渗透型防水涂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HG/T 33431985 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HG/T 37922005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HG/T 38312006 喷涂聚脲防护材料 JC 4752004 混凝土防冻剂 JC/T 10182006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 JG/T 251999 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能测定法 JTJ 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2752000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修补 repair 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使损伤的结构恢复到可接受的状态。 3.2 防护 protection0 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增加结构抵御环境作用的能力,从而使结构的腐蚀和劣化速度降低。 3.3 环境作用 enyironmental impact 能引起结构材料性能劣化或腐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及各种有害物质等施加于结构上的 作用。 3.4 注浆 grouting 将浆液注人到结构裂缝内的过程 3.5 保压注浆 keep up low pressure grouting 在每一个注入口中插入保压型注浆器,维持注浆压力从而使裂缝内浆液达到饱满状态的过程。 3.6 耐久性评估 assessment on durability of structure 依据一定的评估模型和合理确定的指标值,借用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对结构腐蚀和劣化现 状及趋势进行分类和评级的过程。 4 技术要求 4.1 混凝土结构评估 4.1.1 混凝土结构在进行耐久性修补及防护前应先进行耐久性评估。 4.1.2 耐久性评估判定承载力不足或结构损伤的混凝土结构应先进行加固性修补。 4.1.3 耐久性评估判定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仍符合设计要求,但已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破损、混凝土 裂缝及抗渗性不良的混凝土结构,或处于严重腐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应按本标准进行耐久性修补及 防护。 2 TB/T 3228-2010 4.2 钢筋锈蚀修补 4.2.1 当钢筋锈蚀严重,在结构上由于钢筋锈蚀产生的裂缝和保护层剥落较多时,说明钢筋锈蚀严 重,应对结构作认真检查和修补。 4.2.2 修补时,若混凝土大面积是完好的,只要凿去与锈蚀钢筋衔接部分的混凝土,清除混凝土深度 至少超过钢筋20 mm, 使修补材料能很好地包围着钢筋和原混凝土。 4.2.3 锈蚀的钢筋应彻底清除铁锈,并进行防腐处理。 4.2.4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用压力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水分饱和,但不能有积水,浇筑用 模板除满足强度、刚度外,要充分考虑浇筑振捣方便。 4.2.5 修补用的混凝土应使用聚合物混凝土砂浆,浇筑应密实,并有良好的养护。 4.3 混凝土破损修补 4.3.1 麻面或小面积蜂窝的修补、师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充分湿润后用12的聚合物水泥砂 浆抹平,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 4.3.2 较大面积蜂窝的修补。其全部深度酱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尽量剔成 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副表面、湿透,再用聚合物混凝土砂浆填塞,仔细捣实, 加强养护。 4.3.3 缺棱掉角的修朴。棱掉角较小时,可用钢丝刷刷净,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然后用12 或12.5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抹补整齐。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 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再使用聚合物混凝土砂浆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4.3.4 露筋的修补。将外露钢筋上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并进行防腐处理,用清水冲洗,湿润, 再用12或12.5的聚物水泥砂浆抹压平整。若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中洗干净,湿润,用 聚合物混凝土砂浆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4.4 混凝土裂缝修补 4.4.1 施工流程 裂缝修补施工流程裂缝检查 →裂缝表面清理 →封缝胶配制 →粘贴注浆嘴 →裂缝封闭 →注浆胶配 制 →注浆同时进行密封检查 →拆除注浆嘴 →表面清理。 4.4.2 裂缝检查 检查混凝土结构裂缝情品绘制裂缝分布图,并对宽度大于或等于0 . 1mm 的裂缝进行宽度、长度 统计和编号。 据裂缝宽度确认注浆嘴粘贝购置,进行标识。连通裂缝注浆嘴间距应按表1设置。 表1注浆嘴间距 裂缝宽度mm ≤0.20 0.20≤0.40 0.40 注浆嘴间距cm ≤25 ≤35 ≤45 4.4.3 裂缝表面清理 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浆、松散层等污物,将裂缝两侧50 mm 擦拭干净并保持干燥,修整不平整 部位。 4.4.4 封缝胶配制 应严格按照封缝胶出厂说明规定,并经试验检测满足性能指标后,确定配合比。配制过程应搅拌 均匀,现配现用,以防凝固。封缝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见附录B。 4.4.5 粘贴注浆嘴 采用配制好的封缝胶将注浆嘴四周涂抹均匀,然后平整按压到预留的注浆嘴位置上。涂胶时应掌 握好用胶量,避免封缝胶把注浆孔堵死。 3 TB/T 32282010 4.4.6 裂缝封闭 采用配制好的封缝胶封闭注浆嘴之间缝隙。封缝时,沿缝刮抹一道,刮抹层宽3 cm4cm, 厚度不 大于5mm, 应刮严刮实,避免产生小孔和气泡,确保缝隙封死。封闭裂缝的工具可用灰刀等类似工具, 宽度不宜大于30 mm。 4.4.7 注浆胶配制 注浆胶配制应严格按注浆胶出厂说明规定,并经试验检测满足性能指标后,确定配合比。配制应 称量准确,搅拌均匀。现用现配,防止凝固。注浆胶的选择注浆胶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见附录B, 对活动裂缝注浆宜选用柔性注浆胶。 4.4.8 注 浆 要求采用保压注浆工艺,保压时间不宜少于2h, 注浆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开始注浆。 4.4.9 拆除注浆嘴 注浆结束后,可用刨刀或类似扁平锋利工具剔除注浆嘴及封闲裂缝的材料。 4.4.10 表面清理 清理注浆部位,力求平整、光洁、美观。 4.5 混凝土结构表面防护 4.5.1 防护体系 混凝土结构涂装体系见表2。 表2混凝土结构防护体系 涂装 体系 涂料涂层 名称 每道干膜 最小厚度 μm 涂装 道数 总干膜 厚度 μm 单位面积用量 kg/m 适用的环境类型和作用等级 1 湿面环氧涂料 150 ≥2 300 0.6 L3、H3H4、M2及M3环境的 水下部位 2 湿面环氧涂料 喷涂聚脲弹性体 150 1000 ≥2 ≥2 300 2000 0.6 2.2 L3、H3、H4、D3、D4、M2、M3及 T3环境的水线部位 3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品 1-2 0.10~0.13 L3 H3、H4、D3、D4、M2、M3及 T3环境的水线及水上无裂缝 变形部位 4 硅烷浸渍 2 0.20-0.33 L3、H3、H4、D3、D4及T3环境 的水上无裂缝变形部位 5 聚氨酯封闭底层涂料或溶剂佳 氧封闭底层涂料或水性环氧封阳 底层涂料 喷涂聚脲弹性体 D 1000 1 1 1000 0.12 1.1 L3、H3、H4、D3、D4、M2、M3及 T3环境的水上有裂缝变形 部位 6 溶剂性环氧封闭底层涂料或水性 环氧封闭底层涂料 柔性氟碳面层涂料 30 1 2 60 0.12 0.33 L3、H3、H4、D3、D4及T3环境 的水上有裂缝变形、装饰性、 耐久性要求高的部位 注环境类型和作用等级按附录A进行分类分级。 4.5.2 涂层涂装 4.5.2.1 基层处理 混凝土基层应密实、平整。当基层出现蜂窝、气孔直径≥5mm 、酥松等现象时应清理、修补。清 理工作主要包括 a 打磨、气冲,清除表面浮尘; 4 TB/T 3228-2010 b 如原有涂层应经过处理、清除,不应直接涂刷; c 有污垢、霉菌、苔藓等应清洗处理干净可用相应的溶剂冲刷。 细小裂缝封闭,对0.1 mm 以下的细小裂缝采用水性环氧封闭漆或溶剂型环氧封闭漆进行3次以 上刷涂,让浆液靠毛细作用渗人裂缝中,至裂缝不再吸收浆液为止,以保证对表面裂缝的封闭。 气孔封闭,对所有气孔用封缝胶或环氧水泥砂浆封闭平整。 4.5.2.2 底层涂料涂装 底层涂料涂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底层涂料配制要求 1底层涂料为双组分涂料,底层涂料配制应产格按底层涂料出厂说明规定,并经试验检 测满足性能指标后,确定配合比,按比例进行调配, 2按照当天涂料的用及徐料的使用期,现用现配; 3 配漆前、后应充分揽匀,配漆用品应分开使用; 4使用前应将鸿好的涂科用40目-100目的筛网过滤,并经过30 min的熟化。 b 表面处理完后,用胶辊或毛刷将底层涂斜习治在混凝土结构上。 c 底层涂料涂一道的参考用 约 为 0 n0.15 kg/m d 底层涂料的系应均匀、平整,不应漏亲和明显流指 4.5.2.3 湿面涂料徐装 湿面涂料涂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湿面余料的涂装可采用酸涂、刷涂,喷涂等方式进行。 b 湿面涂料0双组分涂料,配制后施工适 立期大约为 h2h, 其配制可按4.5.2.2中a项 进 行 。 c 湿面涂料道,最小干膜厚度150 μm。第二道涂装间隔时间,最短为4h, 最长不超过7 d。 d 采用专用清洗剂对滚筒及漆刷进行清洗。 e 外观质量委求涂膜表面要求涂层厚度均匀,无色差、流挂和堆税等现象。 4.5.2.4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涂装不适合严寒地区水线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涂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主要适用于C40 以下或存在抗渗性不良的混凝土结构。原液使 用前,应充分揽后,并按说明书要求需要时可加水稀释。稀释液在喷涂施工前,也应充分 搅拌均匀。 b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己余料喷涂时应划分区段。喷具左右运行。如立面的无机溶胶型渗透 结晶涂料液体出现流准的,应加快喷具的运行速度、加大喷嘴至墙面的距离。第二区段的 喷涂应覆盖前一区段150mm,防止漏喷、漏涂 c 喷涂施工前,先在混凝土基面喷洒清水,湿润、清洗,干燥后开始进行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 涂料的喷涂,若有局部混凝土基面的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渗透较快时,应及时补喷。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的渗透时间,视混凝土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4h~6h 后喷洒清 水进行养护,加快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的渗透速度,增加结晶的完善程度。 d 喷涂作业后,应在喷洒清水养护1h~2h 后再用清水清洗混凝土基面。 e 当混凝土强度大于C30 且基层密实、光整时,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参考用量为0.10 kg/m0.13 kg/m。当混凝土强度较低且基层粗糙、疏松时,喷涂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 料的单位面积用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f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喷涂作业完成8h 后,准许下道工序如土方回填的施工作业。 施工作业72h 后,即可进行闭水试验。 g 喷涂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白色物质,可用清水和棕刷将其清洗干净。 5 TB/T 32282010 4.5.2.5 硅烷浸渍涂装 硅烷浸渍涂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宜采用异辛基异丁基三乙氧基类硅烷进行混凝土浸渍处理,可使用喷枪、刷、滚筒等工具 在清理好的施工表面均匀涂刷;膏体产品推荐采用无气喷涂设备进行涂敷施工。 b 当混凝土采用脱模剂或养护剂时,须通过喷涂试验确定脱模剂或养护剂对硅烷浸渍的影 响,否则在硅烷浸渍前应充分清除。 c 喷涂硅烷的混凝土表面应为面干状态。进行清理工作时,当需使用饮用水时,则应在冲洗 后自然干燥72h。在水位变动区,应在海水落到最低潮位,混凝土表面干燥时,喷涂硅烷, 以尽量延长喷涂前的自然干燥期。下雨或有强风或强烈阳光时不应喷涂硅烷。 d 喷涂硅烷的混凝土龄期不应少于28d, 或混凝土修补后不应少于14 d,混凝土表面温度应 在5℃45℃之间、 e 浸渍所需的全部班烧用料在施工现场应一次备足,使用前,方可启封,并应于启封后72h 内 用完,否则应予废杂 f 液体产品至少徐布次以上,两次涂敷之间不应停顿很长时间,当基材吸收完上一次涂层 并不再光亮时 教下 一 次 在立面上,应自下而上地喷涂,使波涂立面至少有5s 保持“看 上去是湿的态;而在顶面或底面上都至少有5s保持“看上去是湿的镜面”状态。 g 膏状产品能够损失的施涂,宜用于立面和头顶部位的涂敷,通常情况下只要一次涂敷;如 h 不殊同基将材膏,体所吸待多处次理涂基数材。的小面积实验来确定, 一般涂敷为液体产品300mizm 600mL/m, 膏体产品为0.20kg/m0.33 kg/m。 i 膏体产品采用抚气喷涂设备进行施工,使用量根据现场混凝土状况以及设计要求达到的渗 透深度来确定具体施工用量控制画以采用涂料湿膜仪进行检测 4.5.2.6 喷涂聚脲弹性体涂装 喷涂聚脲弹性体涂爱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底层涂料固,方可进行喷涂聚脲弹性涂料涂装 b 聚 脲 喷 涂 应 使 出 专 用 聚 脲 喷 涂 机 和 专 用 喷 枪 。 c 根 据 作 业 面 大 4 距 离 确定接枪管的长度,安装喷涂设备系统。 b 喷涂前先将上和插用气动搅拌器搅拌30 min 以上。 e 根据喷涂组合料的要求,先将管道加热器打开,待管道加拉器温度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后,进 行其他主机参数的设完然后进行喷涂施工。 f 试涂装,正式涂装前应 掌握温度、压力、黏度、走枪速度等对涂装质量的影响,取得 经验。 g 施工间隔, 一般在2h 后、24h 之前进行。 h 在与已施工的聚脉弹性涂料交界处或需要修补处,把需修补的表面打毛,增强机械咬合力, 用专用处理剂处理打毛的表面,除去所有灰尘或其他污染物,并软化现有表面,在所需区域 用聚脲弹性涂料喷涂。等底层涂料干燥完全后,方可进行聚脲喷涂。 4.5.2.7 柔性氟碳面层涂料涂装 柔性氟碳面层涂料涂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待底层涂料干燥完全后,方可进行面层涂料涂装。 b 面层涂料的配制要求 1面层涂料为双组分涂料,面层涂料配制应严格按面层涂料出厂说明规定,并经试验检 测满足性能指标后,确定配合比,按比例进行调漆; 2按照当天涂料的用量及涂料的使用期,现用现配; 6 TB/T 32282010 3 配漆前、后应充分搅匀,配漆用品应分开使用; 4使用前应将调配好的涂料用40目~100目的筛网过滤,并经过30 min 的熟化。 c 试涂装,正式涂装前应试涂装,掌握温度、黏度、走枪或涂刷速度等对涂装质量的影响,取得 经验。 d 涂料用量,柔性氟碳面层涂料两道,参考用量约为0.33 kg/m 。 面层涂料可采用喷涂和 辊涂。 e 涂装间隔不低于8 h,以实干为准,但不宜大于168 h,超过168 h 时,表面应清理,必要时在 涂装面层涂料前表面应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再行涂装。 f 干喷检查,涂层干后,用指甲刮划涂层,疏松、多孔、附着力低的地方,即为干喷,此时应对表 面重新处理,重新涂装棱角、死角部位应加大检查力度,对涂层外观可目测检查,涂层应 基本无流挂,有一定光泽e g 湿膜厚度检查,每一道涂装完成后,须用湿膜厚度计检查厚度。 h 补偿喷涂在光泽有粗糙感和厚度不够的地方,可补喷加厚。干膜超薄的地方,在喷涂 下一道漆时前加厚补偿。 4.5.2.8 施工条件 全面控制施工条件顺据当天的气候及其他务件,决定施工、停工、返工、指导施工和处理特殊问 题。施工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注浆及涂装时混凝土表面应干燥。 b 注浆及涂装时环境温度5℃ 30 ℃如超出范围,作业时间应调整。根据产品要求定。 c 涂装时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风力≤3级。 d 施工中遇阵丽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e 喷涂的空气应干净,无油无水。空气压力0.4 MPa~0.6 MPa。 4.5.2.9 注意事项 施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a 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有漏浆现象,将漏浆部位用速凝封缝胶封闭。 b 喷涂表面不能破任何油污类物质污染,对被污染的表面也不能用溶剂类清洗剂清洗。 c 涂装底层涂料面层涂料时应按需进行配制,以免造成材料浪费。注意使用期。 d 施工现场严禁明火 以免造成火灾。 e 操作人员应使用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 f 涂料应按易燃品有美规定贮存和运输,远离热源,杜绝曝晒。 g 因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科的比重大于水,现场配制稀释液时,应进行充分搅拌。每次喷 涂时,应将喷具的容器晃动5min, 进行充分的搅拌,以保证施工质量。 h 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若因使用不当,意外进入眼睛,应及时冲洗。 4.5.2.10 特殊情况处理 涂装中遇下雨,应立即停工,已涂部位,在下次施工前检查,如有起泡、起皱、剥落等现象,应清除后 再行施工。 5 试验方法 5.1 材料进场检验 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按附录中规 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5.2 裂缝检测 裂缝宽度可用裂缝显微镜检测,裂缝深度可用超声检测仪,裂缝长度可用钢卷尺测量。 7 TB/T 32282010 5.3 裂缝表面清理 裂缝表面清理质量、注浆嘴粘贴质量、封缝外面质量、混凝土表面清理质量、涂料外观质量检查方 法采用目视法。 5.4 裂缝密封质量检查 将压缩空气注入注浆嘴,相邻注浆嘴应有空气吹出对于细小裂缝,相邻注浆嘴之间可能并不连 通,检验时可选宽度0.15mm 以上裂缝,然后将相邻注浆嘴堵住,将压缩空气注入注浆嘴,检查有无渗 漏现象。若发现漏气部位,重新用胶封闭。 5.5 注浆质量检查 注浆质量检查应进行钻芯取样。梁棒构件每片钻取芯样不少于3个,其他构件视具体情况确定。 钻孔直径宜18 mm, 不大于30 mm芯样长度宜为50 mm,当保护层厚度小于50 mm 时,芯样长度取保护 层厚度。结果判定芯样浆液饱满、显 缝隙、并已将裂缝两侧混凝土粘结成一整体,则注浆饱满度 视为合格若芯样裂缝部位存在明显孔隙,且能将芯样劈开,劈开后粘结面积小于裂缝面积的90,则 注浆饱满度视为不合格。芯样不合格则加倍取样,仍不合格则判为注浆不含格。 5.6 涂层厚度的检测方去 5.6.1 涂料涂层干膜厚度市显膜厚度测量,可采用湿膜厚度仪和非磁性则厚仪进行。 5.6.2 涂料涂层厚度测质时,以混凝土梁每一表面为一测量单元,在基他昆凝土结构表面上以100 m 为一测量单元,每个沉量至少应选取三处基准表面,每一基准表面测量直点,其测量分布如图1,取 其算术平均值。 图 5.7 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5.7.1 现场涂料涂层附着力检岭时,要确保表面清洁和干燥,在涂层表面做两道切口,每道约40 mm 长,两道切口以30至45较小的中在其中心附近相交。做切口时,使用直人并用力均匀透过涂层一直 切到底材上。按均匀的速度撕下一致胶粘带,除去最前面的一段,然后剪下长约75mm的胶粘带。 把该胶粘带的中心点放在切口的交点上,并沿着较小的角向同一方向延伸。用手指将切口区域内 的胶粘带弄平。透明胶粘带下的颜色可以用来表示胶粘带与涂层是否已完全粘牢。 在贴上胶粘带5min 内,拿住胶粘带悬空的一端,并将其翻转到尽可能接近180角的位置上,迅速 地将胶粘带撕下。 检查切口区域,涂层从底材或与前一道涂层分离的情况,分离程度在任一边上,不大于1.6 mm 为 合格。 5.7.2 每批涂料进场后,处理一块300 mm300 mm面积的混凝土,喷涂涂料,涂料实干后按5.7.1 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注浆胶、封缝胶、封闭底层涂料、柔性氟碳面层涂料、硅烷浸渍涂料、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涂料、水 下湿面涂料、喷涂聚脲弹性体的技术指标分别见附录B、附 录C、附 录D、附 录E、附 录F、附 录G、附 8 TB/T 32282010 录H。 6.2 在涂装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周围环境等涂装作业环境进行检验。 6.3 在涂装前对混凝土结构表面湿度和外观质量进行监测。 6.4 在涂装过程中对涂装间隔时间和涂膜外观进行检验。 6.5 涂装过程中对底层涂料涂层及完整的涂装体系的涂层厚度分别进行检验。涂料涂层涂装过程 中,可以测量湿膜厚度以控制干膜厚度。不允许单独制备试片代替实际涂层厚度检验。 6.6 涂装过程可用抽样方法对涂层附着力进行检验,附着力检验可以是混凝土基体和涂层间附着力, 也可以是完整涂装体系涂层间附着力。 BAILWAYPUBLISHI 9 TB/T 322820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环境分类及作用等级 A.1 铁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环 境。不同类别环境的作用等级可按表A.1、表A.2 、表A.3 、表 A.4 和 表A.5 所列环境条件特征进行 划 分 。 表A.1碳化环境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条件特征 T1 室内年平均相对湿度500 mg/L,≤5000 mg/L 土中氯离子浓度750 mg/kg,≤7500 mg/kg L3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南方炎热地区 盐渍土地区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 遭受氯盐冷冻液和氯盐化冰盐侵蚀部位 水中氯离子浓度5000mg/L,土中氯离子浓度≥7500mg/kg 10 TB/T 32282010 表A.3化学侵蚀环境 化学侵蚀类型 环境作用等级 H1 H2 H3 H4 硫酸盐侵蚀 环境水中SO-含量mg/L ≥200 ≤600 600 ≤3000 3000 ≤6000 6000 强透水性环境土中SO-含量mg/kg ≥2000 ≤3000 3000 ≤12000 12000 ≤24000 24000 弱 透 水 性 环 境 土 中 S 含 量 g / k g ≥3000 ≤12000 12000 ≤24000 24000 一 盐类结晶侵蚀 环 境 土 中 S O 盆 量 m g / k g ≥2000 3000 3000 ≤12000 12000 酸性侵蚀 环 境 水 中 H 的 ≤6.5 ≥5.5 100 一 镁盐侵蚀 环 境 水 中 g 含 量 m g / L ≥300 ≤1000 1000 ≤3000 3000 一 注1对于盐渍土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当环境多风干燥时,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 区内的混凝上遭要盐类结晶侵蚀。 2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的薄壁混凝上,接触含盐环境水或 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3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表A.4冻融破坏环境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条件特征 D1 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 D2 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 严寒和寒冷地区年频繁接触水 微冻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 D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 微冻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 严寒和寒冷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 D4 严寒和寒冷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 注,严宝她区赛冷她区和微冻地区是根据其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划分的。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最冷月 的平均气温1分别为t≤-8℃,-8℃t-3℃和-3 ℃≤I≤2.5 C。 11 TB/T 32282010 表A.5磨蚀环境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条件特征 M1 风蚀有砂情况 风力等级≥7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d M2 风蚀有砂情况 风力等级≥9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 d 流水冲刷 被强烈流水撞击、磨损、冲刷冰层水位下0.5m冰层水位上1.0m M3 风蚀有砂情况 风力等级≥10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 d 泥砂冲刷 被大量夹杂泥砂或物体磨损、冲刷 12 TB/T 32282010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裂缝注浆材料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B.1封缝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见表B.1。 表B.1封缝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检验方法 1 粘结强度7C Pa ≥3 GB/T 52102006 2 实开时国℃,h GB/T 17281979 B.2 柔性注浆胶的技术后标验方去表 表B.2 柔性法浆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检验方法 甲组分 乙组分 1 外 观 浅黄色均匀流体 淡棕色均匀流体 自 测 2 黏度2 5 m MPa s ≤4500 100300 GBT 27941995 3 环氧值, c0 0g 0.40.5 一 GB/T 136571992 4 胺值,ngKOH g 一 50030 见附录B.4 5 固含量 ≥95 GB/T 17252007 6 可灌性m ≤0.05 ℃,钻芯取样测量 7 粘结强度,MPal ≥3 GB/T 52102006 8 拉伸强度,MP ≥3 GB/T 5281998 9 延性, ≥80 10 耐温变性 合格 JG/T 251999 11 体积收缩率, ≤3 见附录B.5 B.3 普通注浆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见表B3 表B.3普通注浆胶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检验方法 甲组分 乙组分 1 外 观 浅黄色均匀流体 淡棕色均匀流体 目 测 2 黏度25℃,MPa s ≤4500 100~300 GB/T 27941995 3 环氧值,eq/100 g 0.40.5 一 GB/T 136571992 4 胺值,mgKOH/g 一 50030 见附录B.4 5 固含量, ≥95 GB/T 17252007 6 可灌性,mm ≤0.05 5℃,钻芯取样测量 13 TB/T 32282010 表B.3续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检验方法 甲组分 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