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83-2015 铁路时间同步网技术条件.docx
ICS 45.020 S71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832015 铁路时间同步网技术条件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railway time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2015-11-01实施 2 0 1 5 - 0 4 - 2 4 发 布 国 家 铁 路 局 发 布 ● TB/ T 32832015 目 次 前 言 Ⅱ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 略 语2 4 网络结构和组成 3 4.1 网络组成 3 4.2 时间同步设备组成 4 4.3 地面时间同步信号传输方式 4 5 网络功能及性能 4 5.1 网络功能 4 5.2 时间同步节点功能 4 5.3 网络性能 5 6 设备功能及性能 7 6.1 设备功能 7 6.2 设备性能 8 6.3 可靠性要求 10 6.4 绝缘性能要求 10 6.5 电磁兼容性要求 10 7 设备接口 10 7.1 卫星接收设备 10 7.2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10 7.3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11 7.4 接口要求 12 8 网络管理 12 8.1 网管组成 12 8.2 网管功能 13 9 环境适应性要求 14 9.1 工作环境 14 9.2 电源要求 14 9.3 防雷与接地 1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时间同步概念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时间接口 18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 1PPS ToD 时间接口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 IRIG-B 码码元定义 22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 DCLS 接口 24 参考文献25 I TB/T 328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编制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心、大唐电信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持久钟表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衡元、邓烨飞、王亚民、李晓艳、程华、陆红群、岳铭凯、郝东、王波、吴鹏荣。 Ⅱ TB/T 32832015 铁路时间同步网技术条件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时间同步网的网络结构和组成、网络功能及性能、设备功能及性能、设备接口、 网络管理、环境适应性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时间同步网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36.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4338.52009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T 259312010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TB/T 14341999 铁路通信产品环境条件地面固定使用 YD/T 10121999 数字同步网节点时钟系列及其定时特性 YD/T 14792006 一级基准时钟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IEEE 802.3 信息技术 IEEE 标准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 分 CSMA/CD的接人方法及物理层规范IEEE Standard for In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协调世界时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以世界时作为时间初始基准,以原子时作为时间单元s 基础的标准时间。 [GB/T 193912003,定义5.3] 3.1.2 时间基准信号 time reference signal 提供准确时间信息的信号。 3.1.3 时间同步网 time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由时间同步节点设备和链路共同组成的网络。 3.1.4 时间报文 time message 包含时间信息和报头、报尾等标志信息的字符串。 [DL/T 1100.12009,定义3.10] 1 TB/T 32832015 3.1.5 秒脉冲 1 pulse per second 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秒一个脉冲。 [DL/T 1100.12009,定义3.11] 3.1.6 时间准确度 time accuracy 时间同步设备输出的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程度,用时间偏差表示。 注改写DL/T 1100.12009,定义3.14。 3.1.7 相对时间准确度 relative time accuracy 时间同步设备输出的时间与其输人时间的一致性程度,用时间偏差表示。 注改写DL/T 1100.12009,定义3.15。 3.1.8 母钟 master clock 能同时接受至少两种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其中一种应为卫星时间基准信号,具有内部时间基准 晶振或原子频标,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装置。 注改写DL/T 1100.12009,定义3.8。 3.1.9 时间稳定度 time stability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由于时钟的内在因素或环境影响而导致的时间准确度变化。 3.1.10 守时精度 time hold accuracy 时间设备在失去外部时间参考源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可以提供的时间准确度。 3.1.11 频率准确度 frequence accuracy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时钟频率偏离的最大幅度。 3.2 缩 略 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CLS直流电平携带码DC Level Shift DCN数据通信网Data Conmunications Network 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RIG国际仪表组织Inter 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 LPR 区域基准时钟Local Primary Reference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IE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aximum Time Interval Error NTP 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PTP 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 PRC 全国基准时钟Primary Reference Clock SSM同步状态信息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 TDEV时间偏差Time Deviation ToD日 时 间Time of Day UTC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1PPS 秒脉冲1 Pulse per Second 2 TB/T 32832015 4 网络结构和组成 4.1 网络组成 铁路时间同步网以下简称时间同步网由地面一级、二级、三级时间同步节点及列车时间同步节 点组成。网络结构见图1。 北斗天线 V GPS天线 3 一级时间 同步节点 接收设备 一级时间 同步节点 母钟设备 PRC 数字或指针式 子钟 应用系统 W 传输网 北斗天线 GPS天线 北斗天线V GPS天线 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 二级时间 同步节点 数字或指 针式子钟 二级时间 同步节点 母钟设备 应用系统 . 二级时间 同步节点 二级时间 同步节点 母钟设备 数字或指 针式子钟 应用系统 传输网 北斗天线 GPS天线 三级时间 同步节点 母钟设备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 数字或指 针式子钟 应用系统 三级时间 同步节点 母钟设备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 数字或指 针式子钟 应用系统 接收设备 移动列车 时间同步 节点 母钟设备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 移动列车 子钟 应用系统 图 1 时间同步网网络结构 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间同步原理及相关时间同步概念等参见附录A。 时间同步网网络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a 地面各级时间同步节点之间时间信号的传递应采用传输网承载,各级时间同步节点到应用系 统之间时间信号的传递可采用传输网、数据网承载或缆线直连。 TB/T 32832015 b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应采用接收卫星时间基准信号的方式进行同步。 4.2 时间同步设备组成 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a 一级、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由卫星接收设备、母钟设备和网管设备组成。 b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由母钟设备和网管设备组成。 c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设备由卫星接收设备、母钟设备和便携维护终端组成。 d 卫星接收设备应包括天线、馈线、低噪声放大器可选、防雷保护器和接收器等。 e 母钟设备包括输入单元、守时单元、输出单元三部分;一级、二级母钟设备内置铷钟,三级母钟 设备、移动列车母钟设备内置高稳晶体钟。 4.3 地面时间同步信号传输方式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各级之间的时间同步信号传送方式采用主从方式。时间同步设备应从上一级 时间同步节点获取时间信号。 5 网络功能及性能 5.1 网络功能 网络应具有下列功能 a 时间同步网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标准时间信号。 b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具备卫星接收、地面频率时钟及地面链路时间输入、本地时钟守时、时间同 步信号输出及管理功能。 c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具备卫星接收、本地时钟守时、时间同步信号输出及管理功能。 d 时间同步节点应具备独立工作的功能,当外部标准时间信号中断时,时间同步节点设备通过 内置钟及频率同步网的保持功能,提供时间信号输出。 5.2 时间同步节点功能 5.2.1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定时参考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通过卫星接收设备获得标准时间。 b 在正常情况下,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跟踪卫星授时信号。 c 在卫星授时信号失效的情况下,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利用源自时钟频率同步网的信号和内置钟 进行守时。 5.2.2 二级时间同步节点 二级时间同步节点定时参考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二级时间同步节点通过一级时间同步设备信号、卫星接收设备获得标准时间。 b 在正常情况下,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跟踪一级时间节点设备的时间信号。 c 在一级时间节点设备的地面授时链路信号失效时,二级时间节点同步设备跟踪卫星授时 信号。 d 在卫星授时信号和一级时间节点设备的地面授时链路信号同时失效的情况下,二级时间同步 节点设备利用内置钟进行守时。 5.2.3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定时参考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通过二级时间同步设备信号获得标准时间。 b 在正常情况下,三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跟踪二级时间节点设备的时间信号。 c 在二级时间节点设备的地面授时链路信号失效时,三级时间节点同步设备利用内置钟进行 守时。 4 TB/T 32832015 5.2.4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定时参考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通过卫星接收设备获得标准时间。 b 在正常情况下,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设备应跟踪卫星授时信号。 c 在卫星授时信号失效的情况下,移动列车时间节点同步设备应利用内置钟进行守时。 5.3 网络性能 5.3.1 一级时间节点采用卫星授时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分配 在一级时间节点卫星授时可用、时间同步网正常跟踪的情况下,时间同步网各级时间性能指标分 配模型见图2。 UTC 一级时间同步设备 传输网 Ar₂ 二级 时间同步设备 传输网 级 △t₃ 时间同步设备 一 传输/数据网 应用系统及子钟 应用系统及 子钟 应用系统及 子钟 传输/数据网 传输/数据网 △t4 △t₄ △t₁ △t₃ △t₂ At4 图 2 时间同步网正常跟踪情况下时间性能指标分配模型 各级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级时间同步设备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输出接口相对于UTC 的时间准确度 At₁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PPSToD 接口-150 ns~150 ns; 2 DCLS接口-300 ns~300 ns; 3 NTP 接口-2 ms~2ms; 4 IRIG-B接口-20 μs~20μs; 5 PTP 接口-150 ns~150 ns。 b 二级时间同步设备采用DCLS、PTP输入接口正常跟踪一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情况下,各种时间 输出接口相对于输入接口的相对时间准确度△t₂ 以及传输系统时延补偿后,各种时间输出接 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准确度△t₂ 应符合下列要求 5 TB/T 32832015 11PPSToD 接口△t₂ 的范围为-2μs~2μs; 2 DCLS 接口△t的范围为-200 ns~200 ns,△t₂ 的范围为-50 μs~50μs; 3 NTP 接口△t2的范围为-10 ms~10ms,△t₂ 的范围为-80 ms~80 ms; 4 IRIG-B 接口△t₂ 的范围为-500 μs~500 μs; 5 PTP 接口△t的范围为-50 ns~50ns,△t₂ 的范围为-2μs~2μs。 c 三级时间同步设备采用DCLS、PTP 输入接口正常跟踪二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情况下,各种时间 输出接口相对于输入接口的相对时间准确度△t以及传输系统时延补偿后,各种时间输出接 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准确度△t₃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PPSToD 接口△t₃ 的范围为-3μs~3μs; 2 DCLS 接口△t的范围为-400 ns~400 ns,△t₃ 的范围为-100μs~100μs; 3 NTP 接口△t3的范围为-10 ms~10 ms,At₃的范围为-100 ms~100 ms; 4 IRIG-B接口△t₃ 的范围为-1 ms~1ms; 5PTP 接口△t的范围为-300 ns~300 ns,△t₃ 的范围为-3μs~3μs。 5.3.2 二级时间节点采用卫星授时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分配 当一级到二级时间节点间地面链路中断、三级时间节点正常跟踪二级时间节点、一级/二级时间节 点均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时间同步网模型见图3。 UTC △t₁ 传输/数据网 传输网 应用系统及子钟 三级 时间同步设备 传输/数据网 应用系统及子钟 △t4 Ar₃ 二级时间同步设备 △r₃ △t4 图 3 二级时间节点采用卫星授时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分配模型 在这种模型下,时间同步网性能指标分配如下 a 一级/二级时间同步设备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相对于 UTC 的 时间准确度△t₁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PPSToD 接口-150 ns~150 ns; 2 DCLS 接口-300 ns~300 ns; 3 NTP接口-2ms~2ms; 4IRIG-B 接口-20μs~20 μs; 5 PTP 接口-150ns~150 ns。 b 三级时间同步设备采用DCLS、PTP 输入接口正常跟踪二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情况下,各种时间 6 TB/T 3283一2015 输出接口相对于输人接口的相对时间准确度△t3 以及传输系统时延补偿后,各种时间输出接 口相对于 UTC的时间准确度△t₃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PPSToD 接口△t₃ 的范围为- 3 μs~3 μs。 2DCLS 接口△t3的范围为-400 ns~400 ns;△t₃的范围为-100 μs~100 μs。 3 NTP 接口△t3的范围为-10 ms~10 ms;△t₃ 的范围为-100 ms~100 ms。 4 IRIG-B接口△t₃ 的范围为-50μs~50μs。 5PTP 接口At3的范围为-300 ns~300 ns;At₃ 的范围为- 3μs~3μs。 5.3.3 承载时间同步信号的传输网/数据网要求 各级时间节点之间时间信号的传送应采用传输网方式,并选择同步链路跳级数最短的传输网,同 时避免收发双向时延不对称。 传输网和数据网的时间偏差△4不应超过应用系统对时间准确度的要求,其最大时间偏差范围为 -50 ms~50 ms。 6 设备功能及性能 6.1 设备功能 6.1.1 卫星接收设备 各级节点的卫星接收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 a 基于北斗/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多模接收功能。 b 天线馈线时延补偿功能。 6.1.2 母钟 6.1.2.1 输入功能 母钟输入应具备下列功能 a 接收卫星时间基准信号和地面时间基准信号。 b 正确判断和选择可用时间源 c 多路时间输入的自动和人工倒接。 d 时延补偿。 e 地面频率输人 SSM 功能。 6.1.2.2 守时功能 母钟守时应具备下列功能 a 通过频率同步接口获得守时所需的频率同步。 b 内置钟具备自由运行、快捅、跟踪锁定、保持的功能。 1 接收到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后,具备按优先顺序选择外部时间基准信号作同步源的功能; 2 跟踪锁定状态下,自动补偿传输延时并输出与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同步的时间同步信号; 3 当失去外部时间基准信号时,具备守时保持功能。 c 准确度对比门限值参数设置和时间源输入丢失检测的功能,在故障情况下依照优先级顺序对 多路时间源输入进行自动切换。 d 自动定时校时,校时间隔整秒可设置。 6.1.2.3 输出功能 母钟输出应具备下列功能 a 输出各种时间信号。 b 输出信号之间互相隔离。 c 自复位。 注时间同步设备软、硬件故障时可在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中提供故障状态信息或不输出时间同步信号,故障恢复 7 TB/T 32832015 后应能正常工作;时间同步设备初始化时不输出时间同步信号,跟踪锁定后正常工作。 d 支持提供扩展输出口的功能。 e 设备面板支持故障状态显示。 6.2 设备性能 6.2.1 北斗卫星接收设备 北斗卫星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接收载波频率1561.098 MHzB1 信号。 b 接收灵敏度捕获小于-130 dBm, 跟踪小丁-133 dBm。 c 同时最少跟踪4颗卫星。 d 捕获时间装置热启动时小于2 min, 装置冷启动时小于5 min。 e 时间准确度-150 ns~150ns。 6.2.2 GPS 卫星接收设备 GPS 卫星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接收载波频率1575.42 MHzL1 信号。 b 接收灵敏度捕获小于-130 dBm, 跟踪小于-133 dBm。 c 同时最少跟踪4颗卫星。 d 捕获时间装置热启动时小于2 min, 装置冷启动时小于5 min。 e 时间准确度-150 ns~150 ns。 6.2.3 一级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6.2.3.1 时间准确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准确度应符合5.3.1a 中 的要求。 6.2.3.2 时间稳定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1PPS 接口等输出信号的噪声产生应符合 YD/T 14792006 中 6.2的规定。 6.2.3.3 内置钟频率同步性能 一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钟频率准确度不应低于频率同步网一级时钟节点的要求。 一级时间同步 设备的噪声产生和相位不连续性应分别符合YD/T 14792006 中6.2和6.3的规定。 6.2.3.4 守时精度 守时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时间同步输入功能失效,时间同步设备内置钟正常跟踪于频率同步网一级基准时钟的频率 信号时,通过1PPS 接口或PTP 接口进行观测,在3 d 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范围为-1 μs 1 μs。 b 当时间同步输入功能失效,时间同步设备内置钟无法正常跟踪于频率同步网一级基准时钟的频 率信号时,通过1PPS 接口或PTP 接口进行观测,在1d 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范围为-5 μs 5μs。 6.2.4 级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6.2.4.1 时间准确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准确度符合5.3.2 a 中的 要求。 在正常跟踪1PPS 或 1PPSToD 信号的情况下,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的相对时间准确度应符合下列 要求 a 1PPSToD 接口-50ns~50 ns; 8 TB/T 32832015 b DCLS 接口-200 ns~200 ns; cIRIG-B 接口-20μs20μs; d NTP 接口-2 ms~2 ms; e PTP 接口-50 ns~50ns。 6.2.4.2 时间稳定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1PPS 接口等输出信号的噪声产生应符合YD/T 14792006 中 6.2的规定。 6.2.4.3 内置钟频率同步性能 二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钟频率准确度不应低于频率同步网一级时钟节点的要求。二级时间同步 设备的噪声产生和相位不连续性应分别符合 YD/T 14792006中6.2和6.3的规定。 6.2.4.4 守时精度 当时间同步输入功能失效,时间同步设备无法正常跟踪于源自频率同步网的频率信号时,通过 1PPS 接口或PTP 接口进行观测,在1d 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范围为-5μs~5μs。 6.2.5 三级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6.2.5.1 时间准确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时,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相对于UTC 的时间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1PPSToD 接口-300 ns~300 ns; b DCLS接口-600 ns~600 ns; cIRIG-B 接口20μs~20μs; d NTP 接口-10 ms~10ms; e PTP 接口-300 ns~300 ns。 6.2.5.2 时间稳定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1PPS 接口等输出信号的噪声产生应符合 YD/T 10121999 中 4.2.3的规定。 6.2.5.3 内置钟频率准确度 三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钟频率准确度不应低于频率同步网二级时钟节点的要求。三级时间同步 设备的牵引人/保持入范围、噪声产生、噪声容限、保持特性、相位瞬变和相位不连续性应符合 YD/T 10121999中4.2“二级时钟节点”的规定。 6.2.5.4 守时精度 当时间同步所有输入功能失效时,时间同步设备无法正常跟踪于频率同步网的频率信号时,通过 1PPS 接口或PTP 接口进行观测,在1d 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范围为-20μs~20μs。 6.2.6 移动列车时间节点母钟设备 6.2.6.1 时间准确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时间输出接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1PPSToD 接口-300 ns~300 ns; b DCLS接口600 ns~300 ns; c NTP接口-10 ms~10ms; d IRIG-B接口 -20μs~20μs; e PTP 接口-300 ns~300 ns。 6.2.6.2 时间稳定度 在正常跟踪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1PPS 接口等输出信号的噪声产生应符合YD/T 10121999 中 4.2.3的规定。 9 TB/T 32832015 6.2.6.3 内置钟频率准确度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钟频率准确度不应低于我国频率同步网二级时钟节点的要求。移动 列车时间同步设备的牵引入/保持入范围、噪声产生、噪声容限、保持特性、相位瞬变和相位不连续性应 符合 YD/T 10121999中4.2“二级时钟节点”的规定。 6.2.6.4 守时精度 当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设备所有输入功能失效时,通过1PPS 接口或PTP 接口进行观测,在1 d 之 内 的相对守时精度范围为-100 μs~100μsc 6.3 可靠性要求 各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内置钟、电源板、输出接口板等重要板卡均应冗余配置。 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不应小于510⁴h。 设备板卡在运行时应可带电插拔 , 6.4 绝缘性能要求 在 GB 14536.1 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下,母钟设备的交流电源与机壳及各级相之间的绝缘电阻 不应小于20 MQ。 6.5 电磁兼容性要求 系统的抗扰性要求应符合 GB/T 24338.52009的规定。 7 设备接口 7.1 卫星接收设备 内置式卫星接收设备和母钟设备间的接口为内部接口,本标准不做要求; 外置式卫星接收设备和母钟设备间的接口应采用1PPSToD 接口、IRIG-B接口或者 DCLS 接口。 7.2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接口参考点见图4。 北斗天线 V V GPS天线 上级时间同步 节点设备 a b 时间同步网管 时间同步 节点母钟 设备 f d 数字或指针式 子钟 下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 频率同步网 应用 系统 接收设备 g e 注图中虚线设备不属于时间同步网。 图 4 时间同步网接口参考点 a 输入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支持至少4路输入接口,包括2路卫星输入接口、1路地面时间基准信号输入接口、1路 频率同步输入接口 ; 2 支持多种输入接口,接口类型详见表1; 3 1PPSToD 接 口 、DCLS 、IRIG-B 接口,支持设置电缆时延补偿功能; 10 TB/T 32832015 4 1PPSToD 接口,支持设置时间和闰秒的功能; 5 PTP 接口,支持 GB/T 259312010的功能。 表1输入接口类型 参 考 点 时间同步节点输入接口类型 a 1PPSToD DCLS IRIC-B b DCLS PTP 一 c 2 Mbit/s 2 MHz 一 b 输出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支持多种时间输出接口,接口类型详见表2; 2 时间输出接口不少于32路,其中1PPSToD 接口不少于4路; 3 输出NTP 时间同步信号,不同NTP 接口之间实现物理隔离; 4 对于每个 NTP单板,处理每秒不小于500个 NTP客户端; 5 对于每个 PIP 输出接口,处理每秒不小于100个PTP 客户端。 表2输出接口类型 参 考 点 时间同步节点输出接口类型 d DCIS PTP 一 e SNMP TL1 1PPSToD DCLS IRIG-B f NTP PTP 一 g NTP IRIG-B 一 7.3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母钟设备接口参考点见图5。 北斗天线 接收设备 a- 时间同步网管 应用 系统 设备 数字或指针式 子钟 时间同步 节点母钟 GPS 天线 g f e 注图中虚线设备不属于时间同步网。 图 5 时间同步网接口参考点 设备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支持2路卫星输入接口。 b 支持多种时间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类型详见表3。 c1PPSToD 接口、DCLS、IRIG-B 接口,支持设置电缆时延补偿功能。 d 1PPSToD 接口,支持设置时间和闰秒的功能。 11 TB/T 32832015 表3接口类型 参 考 点 接 口 类 型 a 1PPSToL DCIS IRIG-B e SNMP TLI 一 g NTP IRIG-B 一 f 1PPSToD DCLS IRIG-B NTP PTP 一 7.4 接口要求 7.4.1 1PPSToD 接口 7.4.1.1 1PPS 接口 1PPS 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准时沿上升沿,上升时间不大于50 ns。 b 脉冲宽度20 ms200ms。 c 电平支持TTL电平或RS422 电平,标称阻抗50 Ω或100 Ω。 7.4.1.2 ToD 接口 ToD 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接口类型支持 RJ45 或 DB9 接口。 b 报文格式符合附录C 的规定。 7.4.2 IRIG-B 接口 IRIG-B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高电平不低于5 V, 调制比21~61可调。 b IRIG-B码码元定义符合附录D 的规定。 7.4.3 DCLS接口 DCLS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支持 RS485、RS422 或 RS232 接口。 b 上升沿,上升时间不大于50ns c DCIS 码码元定义符合附录 E 的规定。 7.4.4 NTP 接口 支持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 802.3 的要求。 7.4.5 PTP 接口 PTP 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支持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 802.3的要求。 b 报文封装支持PTP over IEEE 802.3/Ethernet。 8 网络管理 8.1 网管组成 8.1.1 地面时间同步节点网管 8.1.1.1 一般要求 时间同步网网管由网管设备和连接网管设备的传输通道所组成,其管理对象为时间同步网各级节 点设备。 时间同步网网管应实现上级网管对下级网管的信息监视调看、下级网管信息向上级网管的传送。 上级网管与下级网管间及时间同步网网管至综合网管平台通信应支持 CORBA 和FTP 接口协议。 12 TB/T 32832015 8.1.1.2 一级网管 一级网管设备管理一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实现对一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安全管理。 一级网管设备通过二级网管获得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运行和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故障告警 的统计分析。 8.1.1.3 二级网管 二级网管设备管理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实现对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同时将运行和统计分析数据向一级网管中心上传。 二级网管设备通过三级网管获得三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运行和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故障告警 的统计分析。 8.1.1.4 三级网管 三级网管设备管理三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实现对三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同时将运行和统计分析数据向二级网管中心上传。 8.1.2 移动列车时间同步节点管理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