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23.1-2010 机车轮缘润滑 第1部分: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docx
ICS 45.060.01 S33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23.12010 机车轮缘润滑 第1部分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 Lubrication for wheel flange of locomotive Part 1Fluid lubrication devices and lubricants 2010-04-27发布 2010-10-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 部 发 布 TB/ T 3223.12010 目 次 前 言Ⅱ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4.1 总 则 2 4.2 润滑装置 2 4.3 润滑剂 3 5 性能试验 4 5.1 润滑装置试验 4 5.2 润滑剂试验 6 6 检验规则 6 6.1 型式试验 6 6.2 出厂检验 7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 7.1 润滑装置 7 7.2 润滑剂 8 附 录A规范性附录 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机车轮缘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试验记录单 12 I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www . jz321 .net TB/T 3223.12010 前 言 TB/T 3223机车轮缘润滑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 第2部分固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 本部分为TB/T 3223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柳州机务段、湖东电力机务段。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斌、刘颖鑫、李英姿、曲天威、武小鹏、童宗文、娄长冈、王家玉。 Ⅱ TB/T 3223.1-2010 机车轮缘润滑 第1部分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 1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铁道机车用轮缘流体润滑装置及流体润滑材料以下简称“润滑装置”和“润滑剂” 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评价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铁道机车的轮缘润滑装置及润滑剂的设计、制造及验收,其他轨道车辆轮缘润滑形 式可参照运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 32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后,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 分 。 GB 146.1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O 7801997,MOD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IDT GB/T 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 35352006,ISO 30161994,MOD GB/T 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点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 35362008,ISO 2592 2000,MOD GB/T 4929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 49291985,ISO/DP 21761979,IDT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7326 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11143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7626.2 电磁兼容性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2006,IEC 61000-4-22001,IDT GB/T 17626.3 电磁兼容性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一 2006,IEC 61000-4-32006,IDT GB/T 17626.4 电磁兼容性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2008,IEC 61000-4-42004,IDT GB/T 17626.5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IEC 61000-4-52005,IDT GB/T 17626.6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 2008,IEC 61000-4-62006,IDT GB/T 21563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GB/T 215632008,idt IEC 61373; 1999 TB/T 1392 机车电空阀技术条件 1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TB/T 302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TB/T 30212001,eqv IEC 605711998 JB/T 7374 气动空气过滤器技术条件 JB/T 7376 气动空气减压阀技术条件 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331 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IEC 6232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的六种物质铅、镉、汞、六价格、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浓度的 测定程序 ASTM D2196 旋转布鲁克菲尔德黏度计测定非牛顿材料流变性能的试验方法 ASTM D 5864 测定润滑油或其成分依靠水生需氧生物降解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TB/T 3223的本部分。 3. 1 机车轮缘流体润滑装置 fluid lubricant devices for wheel flange of locomotive 一种安装在机车上,在一定的气压下将机车轮缘流体润滑剂以一定的方向喷涂于机车轮缘上的 装 置 。 3.2 机车轮缘流体润滑剂 fluid lubricants for wheel flange of locomotive 涂覆于机车轮缘摩擦面,用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润滑油或半流体润滑脂。 4 技术要求 4.1 总 则 4.1.1 润滑装置和润滑剂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部分的规定。 4.1.2 润滑装置和润滑剂应能适应不同地区、风沙、雨雪等气候条件。 4.1.3 润滑装置和润滑剂的安装与使用应在GB 146.1所规定的限界之内。 4.1.4 润滑装置应具有全自动控制功能,行车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 4.1.5 润滑装置应具有停车状态下的手动试验功能。 4.1.6 润滑装置应具有曲线识别功能或接受曲线润滑信号的功能。 4.1.7 润滑装置各部件应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或保护装置,防止脱落。 4.1.8 同一型号产品应能够完全互换不包含元器件内部的组件。 4.1.9 润滑装置可使用机车上提供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气源。 4.1.10 应使用与润滑装置相匹配的润滑剂。 4.1.11 润滑装置在进行首次型式试验时应进行运用性能试验。 4.2 润滑装置 4.2.1 润滑装置外观应光滑平整,经防锈处理;标志清晰、牢固。接口尺寸及外形尺寸与产品图样和 技术文件相符。各元器件表面不应有裂纹、损伤等缺陷。 4.2.2 润滑装置的动作性能中喷射频率和喷射时间误差不应超过10,其他动作性能应符合产品技 术文件中规定的。 4.2.3 润滑装置按5.1.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应达到如下规定 a 在额定气压下,各元器件自身及其接口处不允许有漏气现象对于硬密封形式的减压阀,气压 稳定后,允许溢流口有1 L/min 的泄漏量。 b 在关闭外部气源情况下保压10 min后,气压下降不超过15低温-25℃试验时气压下降 不超过20。 2 TB/T 3223.12010 c 润滑剂喷射元件在喷射及不喷射状态下各接头处都不得有漏气、漏润滑剂现象。 4.2.4 按5.1.4完成气压强度试验后,调压阀及各元器件应无机械损伤及永久变形。 4.2.5 润滑装置应能够承受不低于GB/T 21563 规定的冲击和振动强度。耐振性能试验后,润滑装置 应进行5.1.2的动作性能试验,并符合4.2.2的规定。 4.2.6 润滑装置置于车体内的各元器件在-40℃70℃条件下存放,在-25℃70℃条件下 使用;润滑装置暴露于车体外的各元器件在-40℃45℃条件下使用。 4.2.7 电气元件允许电压波动范围0.7倍~1.25倍额定电压。 4.2.8 润滑装置应完成5.1.15.1.6规定的润滑装置系统试验;其中电气元件还应按5.1.7进行单 独的电气性能试验,各项电气性能应符合TB/T 3021的规定,机械元件还应按照5.1.8规定进行试验, 选用的分水滤气器应符合JB/T 7374,减压阀应符合JB/T 7376,电空阀应符合TB/T1392; 其他标准件 应符合相应标准,专用元件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4.2.9 运用试验中,机车加装润滑装置后,在正常使用维护保养的情况下,轮缘的磨耗率不大于 3mm/10⁵km。 4.2.10 润滑装置上应标明与其配套使用的润滑剂种类和规格型号。 4.3 润 滑 剂 4.3.1 一般润滑剂技术要求见表1,环保型润滑剂环保性能要求及其评价方法见表2。 表1润滑剂技术要求及其评价方法 机车轮缘润滑脂 机车轮缘润滑油 项 目 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 项 目 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 滴 点 ≥160℃ GB/T 4929 闪点开口 ≥180℃ GB/T 3536 相似黏度-30℃,0.6s⁻ ≤1500 Pa s ASTM D 2196 倾 点 ≤-30℃ GB/T 3535 铜片腐蚀100℃,3h 1级 GB/T 7326甲法 铜片腐蚀100℃,3h 1级 GB/T 5096 钢片腐蚀100℃,24h 合格 SH/T 0331 液相锈蚀60℃,24h 无锈 GB/T 11143 摩擦磨损试验 终了摩擦系数0.5时 累计转数 磨损量 消耗摩擦功 ≥25万r ≤15 mg/1000 r ≤35 kJ/1000 r 附录A 注本部分相似黏度参照ASTM D 2196试验方法,采用RV20型或功能相当的旋转黏度计,在-30℃、剪切速率变化 为0s- → 1s- 0s-⁻的条件下测定。 表2环保型润滑剂环保性能要求及其评价方法 项 目 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 可生物降解性 ≥60 ASTM D5864 重金属含量 mg/kg 镉Cd 无 IEC 62321 铅Pb 无 汞Hg 无 铬Cr⁶ 无 注环保型润滑剂其他性能应满足表1要求。 4.3.2 对于最低气温在-30℃以下的地区,机车轮缘润滑应该使用相似黏度小于或等于2000 Pas 3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50℃,0.6s-⁻、 滴点大于或等于140℃的耐寒脂或倾点不高于-50 ℃的润滑油。 4.3.3 润滑剂包装上应标明与其配套使用的润滑装置种类和规格型号。 5 性能试验 5.1 润滑装置试验 5.1.1 风压检查 按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连接好全套润滑装置,供给润滑装置经初级过滤并干燥的压缩空 气,旋转减压阀调压旋钮,验证是否能将供风压力调整到润滑装置的额定风压。 5.1.2 动作性能试验 5.1.2.1 手动功能检查 按照润滑装置提供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进行手动功能检查,验证电气部分、管路部分及其他元 器件的手动功能动作是否正常。 5.1.2.2 自动功能检查 按照润滑装置提供的技术条件,由专用试验台或标准信号源发出规定信号,以模拟自动运行,对运 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动作应逐一检查,验证被测润滑装置各元器件是否按规定做出相应喷射润滑剂的 动作。 5.1.2.3 曲线识别功能检查 按照润滑装置提供的技术条件,由专用试验台或标准信号源发出模拟曲线信号,以模拟曲线路段, 验证被测润滑装置各元器件是否按规定做出相应曲线路段指定的喷射润滑剂动作。 5.1.2.4 测定喷射频率 用专用试验台或秒表测量相邻两次喷射间隔时间,取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直线或曲线工 况下的喷射频率,误差小于或等于10。 5.1.2.5 测量喷射时间 用专用试验台或秒表测量单次喷射持续时间,取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每次的喷射持续时 间,误差≤10。 5.1.2.6 测量润滑剂喷射量 额定气压下,按规定的喷射频率动作。待喷脂均匀后按装置技术条件规定的动作次数,测量10 次喷脂量总数,取平均值。记录每个润滑剂喷射元件的平均单次喷射量。 5.1.2.7 电气元件测量要求 动作性能试验中,被测润滑装置包含的电气元件的动作或参数均应在0.7倍额定电压、额定电压 和1.25倍额定电压下分别测量和记录。 5.1.3 气密性试验 润滑装置的气密性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a 断开润滑装置上的润滑剂喷射元件,对润滑装置通以额定气压,让润滑装置内除润滑剂喷射 元件外均处于保压状态,电空阀通以额定电压,使之常开,观察并记录润滑装置泄露情况和气 压下降值。 b 在达到额定气压后,关闭外部气源,保压10min, 记录气压下降百分比。 c 系统正常连接,接通和断开电空阀,观察并记录润滑剂喷射元件各处泄露情况。 5.1.4 气压强度试验 断开润滑剂喷射元件,减压阀进气口通以1.5倍公称压力,出口设定值为减压阀最高调定压力,保 压1 min 。观察并记录调压阀及各元器件是否有机械损伤及永久变形。 5.1.5 耐振性能试验 润滑装置的耐振性能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4 TB/T 3223.12010 a 电器元件供以额定电压,减压阀进气口通以高于额定气压的气源,出气口调节到额定 气压,润滑剂正常供给。将安装于车体内的元器件置于振动试验台,按照GB/T 21563 中的1类车体振动条件实行振动,将安装于转向架的元器件按照GB/T 21563 中 的 2类转向架振动条件实行振动。观察并记录润滑装置有无机械损伤、接头泄漏和紧 固件松动等现象。 b 实行5.1.2动作性能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 5.1.6 耐温性能试验 5.1.6.1 高温45℃及70℃试验 润滑装置的高温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a 将润滑装置置于高温试验箱内,升温至45℃保温4 h, 按5.1.1、5.1.2、5.1.3规定逐一检 验,继续升温至70℃保温4 h,按5.1.1、5.1.2、5.1.3规定逐一检验。 b 70 ℃条件下的5.1.2、5.1.3仅对安装于车体内的元器件有要求,车体外的元器件在 70℃下的性能指标不作为评价项目,仅供参考。为避免安装于车体内的元器件在70℃ 条件下动作时可能产生损伤以至影响恢复至常温时的检测结果,应将安装于车体外的元器件 的样本保留一套,仅升温至45℃。 c 按5.1.3进行高温45℃及70℃气密性试验,其中高温70℃气密性仅对车体内元器件 有性能要求,车体外元器件在高温70℃气密性不作为评价指标仅供参考。 5.1.6.2 低温-40℃及-25℃试验 润滑装置的低温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a 将润滑装置置于低温试验箱内,试验气源也置于相同环境中如气源不具备置于低温环境的 条件,则应将气源经充分干燥并冷凝后再供给低温下的润滑装置或用高纯氮气代替压缩空 气,在-25℃下保温2h, 按5.1.1、5.1.2、5.1.3规定逐一检验。 b 使温度继续降至-40℃,保存16h 后按5.1.2、5.1.3规定逐一检验。再将温度恢复至常温, 按5.1.2、5.1.3规定逐一检验。 c -40℃ 条件下的5.1.2、5.1.3仅对安装于车体外的元器件有要求,车体内的元器件在 -40℃下的性能指标不作为评价项目,仅供参考。为避免安装于车体内的元器件在-40℃ 条件下动作时可能产生损伤以至影响恢复至常温时的检测结果,应将安装于车体内的元器件 的样本保留一套,在-40℃下仅保存,不进行动作试验。 d 按5.1.3进行低温-40℃及-25℃气密性试验,其中低温-40℃气密性仅对车体外元器件 有性能要求,车体内元器件在低温-40℃下的气密性不作为评价指标仅供参考。 5.1.6.3 电气元件测量要求 温度试验中,被测装置包含的电气元件的动作或参数均应在0.7倍额定电压、额定电压和1.25倍 额定电压下分别测量和记录。 5.1.7 电气性能试验 5.1.7.1 绝缘试验 按TB/T 3021进行,包括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 5.1.7.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按 TB/T 3021 和 GB/T 17626.4 进行。 5.1.7.3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 TB/T 3021和 GB/T 17626.2进行。 5.1.7.4 射频抗扰度试验 对于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传导干扰,按照TB/T 3021 和 GB/T 17626.6进行,对于射频电磁场引起的 辐射干扰,按照TB/T 3021和 GB/T 17626.3 进行。 5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5.1.7.5 交变湿热试验 按 TB/T3021 做1周期的交变湿热试验,交变湿热试验后测量如下数据 a 在0.7倍、1倍、1.25倍额定电压下重复5.1.2规定的电气元件相关试验; b 测量被测装置技术条件规定的电气类参数; c 重复5.1.7.1规定的绝缘试验。 5.1.7.6 电源过电压试验 按 TB/T 3021进行。 5.1.7.7 浪涌电压试验 按 TB/T 3021和 GB/T 17626.5进行。 5.1.8 机械性能试验 5.1.8.1 气压强度试验 气动元件按照元件的1.5倍额定气压进行气压强度试验润滑装置试验受减压阀限制不能供给 1.5倍元件自身额定气压的元件应单独进行该项检验。 5.1.8.2 其 他 机械类元件相应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的在润滑装置试验中不能检验的项目应在规定条件下单独 检验 。 5.1.9 运用性能试验 5.1.9.1 适用范围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运用性能试验。 a 首次进行型式试验的润滑装置; b 有重大结构变更的润滑装置; c 不能提供有运用性能试验数据的型式试验报告或报告中的试验条件低于本部分要求的润滑 装 置 。 5.1.9.2 减 磨 性 在规定机型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使用配套润滑剂,使机车运行于规定线路上,在使用维护良好的 情况下,测量轮缘磨耗率mm/10⁵km。 运行试验不小于15万km。 5.1.9.3 润滑剂消耗量 检测喷脂量的实际消耗,折算成十万公里消耗量。 5.2 润滑剂试验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见表1和表2。 6 检验规则 6.1 型式试验 6.1.1 润滑装置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试制或定型鉴定; b 产品异地生产; c 产品停产一年及以上恢复生产; d 当改变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而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时; e 连续生产五年或累计生产5000套; 1在评价报告中注明喷射间隔、运用条件、十万公里轮缘磨耗和十万公里润滑剂消耗,除十万公里轮缘磨耗外,其他数据不作为评 价指标,仅供使用者参考。 6 TB/T 3223.12010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6.1.2 润 滑 剂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试制或定型鉴定; b 产品异地生产; c 产品停产一年及以上恢复生产; d 当改变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而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时; e 连续生产三年;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6.1.3 试验项目 润滑剂的试验项目见表1和表2,润滑装置的试验项目见表3,试验结果记录格式参见附录B。 表 3 润滑装置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外观 √ √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 4.2.1和4.2.10 目测、用能满足图样精 度要求的量具 2 风压 √ √ 4.2.2 5.1.1 3 动作性能 √ √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4.2.2 5.1.2 4 气密性 √ √ 4.2.3 5.1.3 5 气压强度 √ √ 4.2.4 5.1.4 6 耐振性能 √ 4.2.5 GB/T 21563和5.1.5 7 耐温性能 √ 4.2.6 5.1.6 8 电气性能 √ √b 4.2.7和4.2.8 5.1.7 9 机械性能 √ √C 4.2.8 5.1.8 10 运用性能 √ 4.2.9 5.1.9 注供需双方对型式试验项目有特殊约定时,应按双方协议执行。 受润滑装置安装位置分散、灵活的特点影响,润滑装置出厂检验无法按5.1规定进行润滑装置试验,各项检验以 元件性能检验为准。 b出厂检验的电气性能检验仅检测5.1.7.1规定项目。 C出厂检验的机械性能检验仅检测机械类元件相应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的在例行试验或出厂试验中检测的项目。 6.2 出厂检验 6.2.1 润滑装置按GB/T 2828.1抽样检验。检验项目见表3。 6.2.2 润滑剂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检验。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 润滑装置 7.1.1 润滑装置应在易于观察的位置设置能在整个使用期内保持清晰的标牌。标牌的形式与尺寸应 符合GB/T 13306的规定,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a 产品名称; b 制造厂名; 7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c 产品型号标记以及适用的润滑剂型号; d 制造日期; e 产品编号; f 执行产品标准代号。 7.1.2 包装采用木箱或纸箱,包装箱及外部标志应符合GB/T 191 和GB/T 6388的规定。包装箱上应 标 明 a 收货单位及地址; b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c 产品名称、数量及总重; d 外形尺寸长宽高。 7.1.3 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资料 a 包装者签章的装箱单,装箱单应注明产品名称、型号、数量; b 产品合格证; c 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 7.1.4 运输中要防潮,装卸要防摔。 7.1.5 存放在通风、防雨的库房中。在库房内存放超过3个月要进行防锈处理。 7.2 润 滑 剂 润滑剂的包装、标志、贮存、运输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 进 行 。 8 TB/T 3223.120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A.1 方法概要 在一定试验力及转速下对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进行干摩擦或在液体介质中润滑摩擦,经规定转 数或时间后,测定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 A.2 试 样 A.2.1 试样的制备不应改变原始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A.2.2 试样不应带有磁性,经磨床精磨后,要求退磁。 A.2.3 本部分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的磨损试样。 A.2.3.1 圆环形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A.1所示。 中3050 0.005 8 8108LH91中 .g 100.005 0.4 ④ 0.8 0.005 ◎ φ0.005 A 单位为毫米 L A 图 A.1 A.2.3.2 蝶形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A.2 所示。 A.2.3.3 可根据试验需要采用其他形状和尺寸的试样,试样应有加工方向标记。 A.3 试验设备及仪器 A.3.1 试样的转速可根据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如无特殊要求,可采用如下转速 下试样轴转速40010r/min;20010r/min。 上试样轴转速360 r/min;180 r/min。 A.3.2 上试样轴水平往复最大移动距离为3 mm。 A.3.3 对 于 使 用 弹 簧 加 力 装 置 的 磨 损 试 验 机 , 试 验 力 示 值 相 对 误 差 不 应 大 于 2 ; 对 于 杠 杆 加 力 装 置,不应大于1。 A.3.4 摩擦力矩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2。 9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单位为毫米 图 A.2 A.3.5 试验机两试样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04 mm/300 mm。 A.3.6 称量试样质量用的分析天平感量应达到0.1 mg。使用天平时,首先校验零点,称样三次均回 零则认为已校好。 A.3.7 测量试样尺寸的仪器误差不应大于0.002 mm。 A.4 试验方法 A.4.1 试验应在10℃35℃室温范围内进行。对温度有较高要求的试验,应控制在23℃5℃ 之 内 。 A.4.2 试验一般应在无振动、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粉尘的环境中进行。 A.4.3 试验应在摩擦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相接近的条件下进行。 A.4.4 滚动、滑动复合摩擦磨损试样的上、下试样均应采用圆环形试样。 A.4.5 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的上试样可为蝶形试样,下试样为圆环形试样。 A.4.6 安装上、下试样时,应使试样转动方向与加工的方向一致。 A.4.7 两试样之间应均匀接触,试验前可对试样进行磨合。宜采用黏度较低的润滑剂,在0. 16kN 或 框架自重产生的试验力下进行磨合, 一般为10000r20000r, 以达到稳定的试验起始点为宜。 A.4.8 试验累计转数应根据不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实际需要确定。 A.4.9 滑动、滚动复合摩擦磨损试验的试样表面在干摩擦中易于擦伤或粘附,此时应选用较低转速 或施加较小的试验力。 A.4.10 试样在润滑介质中试验时,如果磨损量较小,应在试样不过热的条件下施加较大的试验力。 A.4.11 试验前后均应使用适当的清洗液清洗试样,并应保证前后两次操作方法相同。建议先用三 氯乙烷,然后再用甲醇清洗。操作应在通风或保护条件下进行。 A.4.12 应对清洗后的试样进行烘干,烘干温度 一 般为60℃,保温2 h 左右。在烘箱内冷却至室温 后,放入干燥器后,2 h 后立即进行称量。 A.5 试验结果处理 A.5.1 一般取三对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一个试验数据。 A.5.2 由公式1计算磨损量。 10 TB/T 3223.12010 mm 。-m₁ 1 式中 m质量磨损量,单位为毫克mg; m。 磨前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磨后质量,单位为毫克mg。 A.5.3 使用积分器滚轮,用公式2测定出磨损后平均直径。 2 式中 D磨损后平均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₀试验前试样直径,单位为毫米mm; N₀试验前滚轮1min时的转数; N₁试验后滚轮1 min 时的转数。 A.5.4 摩擦系数的测定 A.5.4.1 在滚动摩擦磨损试验中,试样在点接触或线接触条件下,由公式3计算摩擦系数。 3 式中 μ摩擦系数; M摩擦力矩,单位为牛顿米Nm; F- 试验力,单位为牛N; R下试样半径,单位为毫米mm。 A.5.4.2 在滚动摩擦磨损试验中,当试样以角2α接触时,由公式4计算摩擦系数。 式中 μ摩擦系数; α上、下两试样的接触半角,按弧度rad 取值; M摩擦力矩,单位为牛顿米Nm; F 试验力,单位为牛N; R下试样半径,单位为毫米mm。 A.5.4.3 从摩擦功求平均摩擦系数时,由公式5计算摩擦系数。 式中 4 5 μ摩擦系数; R下试样半径,单位为毫米mm; W摩擦功,单位为牛顿米Nm; F试验力,单位为牛N; n主轴转数。 11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TB/T 3223.120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机车轮缘流体润滑装置及润滑材料试验记录单 润滑装置名称 型号规格 商标/标识 润滑剂名称 型号规格 检验单位 委托单位 制造单位 检验类别 样品来源 抽样日期 样品数量 装置生产日期/批 样品编号 润滑剂生产日期/批 样品到达日期 样品状态说明 抽样方案 检验依据 检验项目 检验主要 仪器设备 检验地点 检验日期 检验结论 盖章 备 注 12 TB/T 3223.12010 序 号 检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单位 检验结果 备注 1 一般检查 润滑装置外观应光滑平整,经防锈处理;标志清晰、牢固。接口尺寸及 外形尺寸与图样要求相符。各元器件表面不应有裂纹、损伤等缺陷。 润滑装置上应明确提示与其配套使用的润滑剂种类和规格型号 技术条件齐全 产品具有互换性 2 风压 旋转减压阀调压旋钮,能够将供风压力调整到润滑装置额定风压 3 常温 -40℃、 -25℃、 70℃、 45℃ 动作性能 -40℃ 存放后的 动作性能 0.7 倍 额 定 电 压 手动功能 检查 电气部分、管路部分及其他元器件的手动功能动作是否 正常 自动功能 检查 被测润滑装置各元器件按规定做出相应喷射润滑剂的 动作 曲线识别 功能检查 被测润滑装置各元器件是否按规定做出相应曲线路段指 定的喷射润滑剂动作 喷射频率 记录直线或曲线工况下的喷射频率,误差不大于10 喷射时间 记录每次的喷射持续时间,误差不大于10 润滑剂喷 射量 记录每个润滑剂喷射元件的平均单次喷射量 其他检验 额 定 电 压 手动功能 检查 电气部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