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2479-2005.doc
ICS 83.140.30 分类号G33 备案号16409-2005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4792005 代替QB/T 2479-2000 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 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 Buried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PVC-Cpipes for high-tension power cable 2005-07-26发布 200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QB/T 2479-2005 前 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是对QB/T 2479-2000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的修订。 本标准是根据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的使用要求,参考了国外同类 产品的技术参数和有关资料,对QB/T 2479-2000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 QB/T 2479-2000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产品规格型号; 增加了密封圈性能的具体要求; 取消了套管“密度”指标; 原“环片热压缩力”“改为“环段热压缩力”,该指标的数值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落锤的质量; 修改了检验判定规则; 增加了附录A 关于环段热压缩力与环刚度。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和阀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48/SC 3 归 口 。 本标准由湖南电力路路通塑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上海汤臣塑胶实业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 公司、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毅明、唐克能、陈裕贞、周慧生。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国家轻工业局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 QB/T 2479-2000埋地式高压 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 QB/T 2479-2005 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 PVC-C 套管以下简称“套管”的产品规 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氯化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必要的添加剂,经挤出成型,保护埋设地下的 高压电力电缆的套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ISO 2859-11999,IDT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idt ISO 2911997 GB/T 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 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eqv ISO 25051994 GB/T 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 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eqv ISO 25071995 GB/T 8805-1988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eqv ISO 31261974 GB/T 9647-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 ISO 99691994,IDT GB/T 1415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时针旋转法 eqv ISO 31271994 GB/T 17200-1997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 idt ISO 58931993 HG/T 30912000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3 产品规格 套管规格用d 公称外径e 公称壁厚表示,见图1。 套管规格尺寸及偏差,见表1。 1 QB/ T 24792005 图 1 套管公称外径与壁厚示意图 表1 规格尺寸及偏差 规格d,e,/ mmxmm 平均外径d,/mm 公称壁厚e/mm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1105.0 110 0.8 -0.4 5.0 0.5 0 1396.0 139 0.8 -0.4 6.0 0.5 0 1676.0 167 0.8 -0.4 6.0 0.5 0 1678.0 167 1.0 -0.5 8.0 0.6 0 1926.5 192 1.0 -0.5 6.5 0 0.5 1928.5 192 1.0 -0.5 8.5 0.6 0 2197.0 219 1.0 -0.5 7.0 0.5 0 2199.5 219 1.0 -0.5 9.5 0.8 0 注其他规格可按用户要求生产。 4 要求 4.1 颜色 一般为橘红色。 4.2 外观 套管内外壁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口和明显的痕纹、凹陷及分解变色线。套管端面应切 割平整并与轴线形直。 4.3 长度 套管长度一般为6m, 也可以由供需双方商定。套管长度应包括承口部分的长度。长度极限偏差为 2 QB /T 2479-2005 长度的0.5。 4.4 规格尺寸及偏差 规格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5 弯曲度 弯曲度应不大于1.0。 4.6 连接 套管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管材插入端应做出明显的插入深度标记。弹性密封圈性能应符合 HG/T 3091-2000。承插口示意图见图2,套管承口尺小见表2。 ① A一承口长度;B一承口第一阶长度;d;一承口第二阶内径d₆ 一平均外径 图 2 承插口示意图 表2 套管承口尺寸 规格dea/ mmmm 最小承口长度A/ mm 承口第一阶最小长度B₁/ mam 承口第二阶最小内径dim mm 1105.0 100 60 111.0 1396.0 120 140.2 1676.0 140 168.5 1678.0 1926.5 160 193.8 1928.5 2197.0 180 221.0 2199.5 3 QB/T 2479-2005 4.7 物理力学性能 套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项 单 位 指 标 试验方法 1 维卡软化温度 ≥ C 93 5.6.1 2 环段热压缩力 ≥ 公称壁厚 e./mm 5.08.0 kN 0.45 5.6.2 ≥8.0 1.26 3 体积电阻率 ≥ Ωm 1.010“ 5.6.3 4 落锤冲击试验 一 9/10通过 5.6.4 5 纵向回缩率 ≤ 5 5.6.5 5 试验方法 5.1 状态调节 除有特殊规定外,按GB/T 2918-1998 规定,在232℃条件下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不少于24h, 并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 5.2 外观 目视检查,内部可用光源照看。 5.3 长度 用精度不低于1mm 的量具测量。 5.4 尺寸测量 5.4.1 平均外径和极限偏差 按GB/T 8806-1988测量平均外径,并计算平均外径极限偏差。 5.4.2 壁厚和极限偏差 按GB/T 8806-1988测定,并计算壁厚极限偏差。 5.4.3 承口尺寸 按GB/T 8806-1988测量。 5.5 弯曲度 按GB/T 8805-1988测定。 5.6 物理力学性能 5.6.1 维卡软化温度 按 GB/T 8802-2001测定。 5.6.2 环段热压缩力 按GB/T 96472003,试样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经802℃,1h 处理后,从干燥箱中取出 试样,放在压缩试验机上进行试验,读取外径压缩3.0时的力为环段热压缩力,每段试样从烘箱取出 至压缩完成均应在2min 内完成。取三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5.6.3 体积电阻率 按GB/T 1410-1989测定。 5.6.4 落锤冲击试验 按GB/T 14152-2001 规定,取10个试样进行测定,每个试样冲击一次,试验温度202℃。 4 QB/T 24792005 试验条件见表4。 表 4 落锤冲击试验条件 规格dae。/mmmm 落锤质量/kg 落下高度/mm 1105.0 0.750.01 200010 1396.0 1676.0 1926.5 1678.0 1.500.01 1928.5 2197.0 2199.5 5.6.5 纵向回缩率 按GB/T 6671-2001中方法B 的规定测定。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须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6.2 组批 同一批原料,同一配方和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套管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100t; 如 生产数量少,生产期7天尚不足100t, 则以7天产量为一批。 6.3 出厂检验 6.3.1 出厂检验项目为4.1~4.6和4.7中规定的维卡软化温度、落锤冲击试验和纵向回缩率。 6.3.2 4.1~4.6按GB/T 2828.1-2003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I, 接收质量限AQL 为6.5见表5。 表 5 抽样方案 单位为根 批量N 样本量n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150 8 1 2 151~280 13 2 3 281~500 20 3 4 501~1200 32 5 6 1201~3200 50 7 8 3201~10000 80 10 11 在计数抽样样品符合4.1~4.6的要求后,从中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4.7中规定的维卡软化温度、 落锤冲击试验和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要求的全部项目。 5 QB/T 24792005 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型式检验。一般情况下每两年检验一次。若有以下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原料、配方、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项目4.1~4.6中不符合表5规定时,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4.7中有不合格项时,则在计数抽样合 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双倍样品进行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不合格项,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 7 标志、运输、贮存 7.1 标志 每根套管上至少有一处完整牢固标志,标志应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本标准编号、生产 厂名厂名可缩写、生产日期。 7.2 运输 套管运输时,不应曝晒,不应受剧烈撞击、抛摔和重压。 7.3 贮存 套管应合理堆放,远离热源。堆放高度不超过2m, 宜采用“井”字形交叉放置,承口交错悬出, 避免挤压变形。露天堆放时,应遮盖,防止曝晒。 6 QB/T 2479-200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关于环段热压缩力与环刚度 A.1 “环段热压缩力”与“环刚度”均可用于表征管材在特定条件下的刚度,而后者更已被广泛采用, 下面是两个指标的本质联系及换算方法,供参考。 A.2 根据GB/T 96472003, 环刚度测试计算公式 S0.01860.025Y/d,F/LY A.1 式中 S, 管材的环刚度,单位为千牛顿每平方米 kN/m; F 相对于管材外径3.0变形时的力值,单位为千牛顿 kN; L 试样长度,单位为米 m; Y 变形量,单位为米 m。 当Y/d₁3.0,L0.3m 时 ,F 即为环段热压缩力,由式A.1 得到 S,0.0645F/Y A.2 示例规格为1396.0的套管,其环段热压缩力实测值为0.63kN时,对应环刚度为9.7kN/m。 从式A.2 可见,同一口径管材压缩变形量相同时,S 与 F 成正比。 A.3 本标准规定的不同型号套管的环段热压缩力与对应的环刚度见表A.1。 表A.1 序号 规格d,e,/mmmm 环段热压缩力F,/kN ≥ 环刚度S/kN/m ≥ 1 1105.0 0.45 8.8 2 1396.0 0.45 7.0 3 1676.0 0.45 5.8 4 1678.0 1.26 16.2 5 1926.5 0.45 5.0 6 1928.5 1.26 14.1 7 2197.0 0.45 4.4 8 2199.5 1.26 12.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