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860.1-201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1部分:抗车辙剂.doc
ICS 93.080.20;75.140 P 66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860.1201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1部分抗车辙剂 Modifier for asphalt mixture Part 1Anti-rutting additive 2013-07-16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运 输 部 发 布 JT/ T 860.1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4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抗车辙剂单个颗粒质量测定方法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浸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试验方法 9 I JT/T 860.12013 前 言 JT/T 860201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1部分抗车辙剂; 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 第3部分阻燃剂; 第4部分抗剥落剂; 第5部分天然沥青; 第6部分温拌剂。 本部分为JT/T 8602013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路工程材料及仪器设备专业标准化工作 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天坤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 程局有限公司、安徽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东伟、唐国奇、彭麒桦、刘东元、苏新国、钟科、周艳东、侯琳、杨晓强、张海燕、 唐小亮。 Ⅱ JT/T 860.1201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1部分抗车辙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抗车辙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 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车辙剂 anti-rutting additive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工艺制备成为均匀粒子状的改性材料,可在沥青混合料拌和 过程中快速、均匀熔融分散,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同时满足沥青混合料其他性能要求。 3.2 熔融指数 melting index 按照GB/T 36822000 的测定方法,在190℃温度和21.2N2.16kgf 压力下,抗车辙剂熔体在 10min 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单位为克每10分钟g/10min。 3.3 灰分含量 ash content 抗车辙剂中固体无机物的含量,采用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表征,以百分比 计 。 3.4 抗车辙剂掺量 anti-rutting additive content 抗车辙剂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沥青和集料,不包括抗车辙剂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计。 1 JT/T 860.12013 4 技术要求 4.1 抗车辙剂技术要求 抗车辙剂技术要求见表1。 表 1 抗车辙剂技术要求 指 标 单 位 技 术 要 求 外观 颗粒状,均匀、饱满、无结块 单个颗粒质量 g ≤0.03 密度 g/cm ≤1.0 熔融指数 g/10min ≥1.0 灰分含量 ≤5 4.2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软化点要求 将7用量抗车辙剂与沥青质量比抗车辙剂加入到道路石油沥青中制备成改性沥青,其软化点 应比原样沥青软化点提高25℃以上。 4.3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2。 表 2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指 标 单 位 技 术 要 求 马 歇 尔 试 验 稳 定 度 kN ≥10 流值 mm 1.5~4.0 残 留 稳 定 度 半干区、干旱区 ≥80 潮湿区、湿润区 ≥85 冻 融 劈 裂 强 度 比 半干区、干旱区 ≥75 潮湿区、湿润区 ≥80 低 温 弯 曲 破 坏 应 变 冬冷区、冬温区 μe ≥2500 冬严寒区、冬寒区 ≥2800 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 标准试验条件60℃,0 . 7MPa 0 . 1 5 掺 量 次/mm ≥3000 0 . 3 掺 量 ≥6000 模拟高温重载条件70℃,0 . 9MPa ≥4500 浸水车辙60℃,0 . 7MPa ≥6000 2 JT/T 860.12013 表2续 指 标 单 位 技 术 要 求 动态模量 45℃,10Hz MPa ≥2000 45℃,0.1Hz ≥500 注1本表参数适用于各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注2试验采用A级70号或90号沥青。 注3模拟高温重载条件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作为重交通道路选做指标。 注4浸水车辙试验为南方多雨地区选做指标。 5 试验方法 5.1 抗车辙剂指标 5.1.1 抗车辙剂外观 通过目测、手感检验抗车辙剂的外观。 5.1.2 抗车辙剂单个颗粒质量 抗车辙剂单个颗粒质量的测定按附录 A 进行。 5.1.3 抗车辙剂密度 抗车辙剂密度试验按GB/T 1033 进行。 5.1.4 抗车辙剂熔融指数 抗车辙剂熔融指数试验按 GB/T 3682进行。 5.1.5 抗车辙剂灰分含量 抗车辙剂灰分含量试验按JTG E20 中的T 0614进行。 5.2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软化点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软化点试验按 JTG E20 中的 T 0606 进行。抗车辙剂改性沥青制备按附录 B 进 行 。 5.3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 5.3.1 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成型 按照以下方法在试验室拌制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 用烘箱将集料加热至预定温度; 先将抗车辙剂和热集料干拌30s; 然后加入预定用量的沥青拌和90s; 最后加入矿粉,再拌和90s。 试验温度控制要求见表3。 3 JT/T 860.12013 表 3 室内试验用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温度控制参数 单位为摄氏度 技 术 参 数 技 术 要 求 矿料加热温度 180~185 沥青加热温度 参考沥青黏温曲线确定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 170~180 试样击实和成型温度 160~165 注1采用A级70号或90号沥青,级配采用项目设计级配 注2其他标号沥青对温度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使用。 5.3.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试验按JTG B20中的T0709 进行。 5.3.3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试验按JTG E20甲 的T072 9 进行。 5.3.4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5.3.4.1 标准条件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标准条件0.7MPa,60℃ 下,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试验按JTG E20中的 T 0719进行。 5.3.4.2 模拟高温重载条件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通过配重调整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仪,在70℃恒温后进行压力和接地面积的标定,接地压力达到 0.90.05MPa; 试件恒温和车辙试验温度均调整为70℃,试验和数据处理按JTG E20中的T 0719 进 行 。 5.3.5 浸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浸水车辙试验按附录C进行。 5.3.6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按JTG B20中的T0715 进行。 5.3.7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按JTG E20中的T 0738进行,分别采集沥青混 合料在45℃、10Hz和45℃、0.1Hz条件下的数据。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6.1.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4 JT/T 860.12013 6.1.2 出厂检验 按照5.1、5.2和5.3.15.3.4.1的规定,对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 6.1.3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5.15.3所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型式检验;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 次型式检验 a 新产品的试制定型检验; b 正式生产后,工艺或原材料有变化,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半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d 每生产500t 后的周期性检验;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或行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产品检验要求时。 6.2 组批、抽样和判定规则 6.2.1 组批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将产品分批编号,每一批号为50不是足501的按一个批量 6.2.2 抽样 随机从10袋中抽取等量的抗车辙剂不少于5kg, 经搅拌分成两份,密封好,一份送检,一份封样保 存。同一批号的产品抽检一次 6.2.3 判定规则 产品经检验若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4.1~4.3中规定的要求,则判定该批号抗车辙剂为合格产品; 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允许在该批产品中再随机抽取两份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查,如全部 达到标准规定则判为合格,否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1标 包混装合料抗车输用防柳耐路不易破撷竹附有内脑的装状包装。包装上应包括下列 内 容 a 产品名称和型号; b 净质量; c 生产单位名称与地址。 7.1.2 每批产品应配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合格证上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生产地; b 生产日期; c 生产批号; d 质检员; e 检验执行标准; f 检验结果。 5 JT/T 860.12013 7.2 运输、储存 产品在运输时应避免日晒、玷污和划伤,保持外包装完好无损;产品应存放于干燥的库房里,温度不 超过40℃,储存期不宜超过24个月。 6 JT/T 860.1-20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抗车辙剂单个颗粒质量测定方法 A.1 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确定抗车辙剂单个颗粒质量。 A.2 试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不大于0.001g。 A.3 方法与步骤 A.3.1 将取好的抗车辙剂样品料用四分法缩分至500g 备用。 A.3.2 从准备好的试样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颗抗车辙剂颗粒,记下颗粒数。 A.3.3 采用电子天平对每个颗粒进行称量,准确至0.001g。 A.3.4 计算抽取的抗车辙剂的单个颗粒质量平均值。 A.4 报告 报告内容如下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平行试验结果误差不超过10时,取其平均值 作为试验结果。 7 JT/T 860.12013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B.1 范围 CB 本方法适用于抗车辙剂改性沥青的制备。 B.2 试验仪器 C B.2.1 电子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B.2.2 烘箱200℃,装有温度控制调节器。 B.2.3 沥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器钳。 B.2.4 高速剪切机最高速率不小于5000r/min。 B.2.5 其他玻璃棒。 B.3 方法与步骤 B.3.1 用电子天平称量约500g基质沥青试样放于盛样器中,在烘箱中加热至180℃ B.3.2 称取沥青质量7抗车辙剂与沥青质量比的抗车辙剂,加入到沥青中。 B.3.3 使用剪切机按照4000r/min5000r/min 速率对沥青剪切30min,剪切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18010℃ 。 O B.3.4 剪切完成后应立即浇模,进行相关试验。 与 8 JT/T 860.12013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浸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试验方法 C.1 范围 C.1.1 本试验可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浸水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也可用于检测现场沥青混合料的浸水车 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C.1.2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按照JTG E20中 T 0703的要求,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 300mm、厚50~100mm的板状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的板状试件。 C.2 试验仪器 C.2.1 车辙试验机应符合JTG E20中 T 0719的要求;此外还要求,应为试件固定、道路轮往返运动, 并配备恒温水槽,可以进行60℃恒温的浸水试验。 C.2.2 试模钢板制成,试模内部尺寸为长300mm、宽300mm、厚50~100mm,下部应有孔,孔径为 5mm,孔间距为50mm。 C.2.3 恒温室应符合JTG E20中 T 0719的要求。 C.2.4 恒温水槽;保持恒温601℃。 C.3 方法与步骤 C.3.1 按照JTG E20中 T 0703的要求,用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验试块,准备工作应符合JTG E20 中 T 0719的要求。 C.3.2 将试件连同试模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水槽内也可利用车辙仪的恒温水槽 进行恒温,恒温水槽中的水位没过试件表面20mm 以上,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 C.3.3 将试件连同试模移至车辙试验机水槽内的试验台土,水槽中的水位没过试件表面20mm 以上,试 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应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启动车辙试验仪,使试验轮往返行走, 时间约1h, 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 时为止。试验过程中,车辙试验仪自动采集并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C.4 计算 按照JTG E20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 C.5 报告 按照JTG E20规定的报告要求进行。 C.6 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动稳定度变异系数不大于2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