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812-2011 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UN-T50)充灌要求.doc
ICS 03.220.40 R 09 备案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运 输 行 业 标 准 JT/T 8122011 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UN-T50 充灌要求 Requirements for thefilling of non-refrigerated liquefied gas tanksUN-T50 2012-01-18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 T 8122011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充灌单位与人员2 5 可移动罐柜 2 6 充灌前检查 3 7 充灌 3 8 交付运输要求 4 9 记录与单证 4 10 事故应急一般措施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已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应进一步计算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10 I JT/T 812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技术内容参考国际海事组织IMO 制定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大连因泰化工品物流有限公司、大连危险货物运输 研究中心、大连海事大学、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丰杰、许吉翔、管永义、冯幸国、韩俊松、孙恒、卢大平、葛育英、王建平、 唐丽敏、刘世海、谷峰、李兆慈、舒丹、张衍正、张春龙。 Ⅲ JT/T 8122011 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UN-T50 充灌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充灌作业涉及的充灌单位与人员、可移动罐柜、充灌前检查、充 灌、交付运输要求、记录与单证以及事故应急一般措施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载运的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的充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非冷冻液化气体 non-refrigerated liquefied gas 在压力下包装运输时,当温度高于-50℃时,部分呈液态的气体。按其特性可分为高压液化气体和 低压液化气体。其中,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50℃65℃之间,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65℃ 以 上 。 3.2 可移动罐柜 portable tank 用于运输非冷冻液化气体、容积大于450L 的多式罐柜。可移动罐柜包括罐壳和运输气体所需的辅 助 设 备 、 结 构 设 备 。 罐 柜 在 充 灌 和 排 放 时 不 必 拆 除 结 构 设 备 。 罐 壳 外 部 应 配 有 稳 定 性 部 件 , 在 装 满 货 物 时可以被提升,应能装到船上或运输车辆上,并配有便于机械装卸的制动件、构件或附件。 3.3 充灌 filling 将空的或未清洁的可移动罐柜注入预计数量非冷冻液化气体的过程。 3.4 充灌密度 filling density 可移动罐柜单位罐体容积所充灌的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3.5 最大充灌密度 maximum filling density 可移动罐柜单位罐体容积所允许充灌的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最大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3.6 最大允许总重 maximum permissible gross mass 可移动罐柜的皮重和允许运输的最大负载之和,单位为千克kg。 1 JT/T 8122011 3.7 最大允许负荷 maximum permissible load mass 可移动罐柜装载某种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最大允许装载量,单位为千克kg。 3.8 设计温度范围 design temperature range 在正常情况下,可移动罐柜的罐壳及接触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元件设定的金属温度范围。在一般环境 条件下,可移动罐柜的设计温度范围应为-40℃50℃。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应考虑更严格的设计温 度范围。 3.9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maximum allowable working pressure 在正常操作状态下,可移动罐柜罐壳顶部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710⁵Pa。 4 充灌单位与人员 4.1 充灌单位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充装许可证。充灌单位应建立安全管 理制度,明确危险货物充灌作业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充灌单位应编制与作业危险货物品 种相适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具备相应的应急反应能力。 4.2 充灌场所应具备安全和消防作业条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 4.3 充灌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充灌作业 人员应掌握船舶载运的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充灌要求及防火知识,具备作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并了解充 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措施。充灌单位应指定充灌作业安全检查员负责现 场作业指挥,确保作业符合安全要求。 4.4 充灌作业人员应配备适于防护非冷冻液化气体的防护器具、劳保用品及可燃或有毒气体探测仪器。 5 可移动罐柜 5.1 用于装运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可移动罐柜应按照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要求进行设计、建 造、检验和试验,取得由主管机关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出具的设计批准证书和检验证书,并在罐柜明显且 不易损坏的位置装置安全合格牌照。 5.2 应在可移动罐柜易于检查的位置以永久的方式配备防腐蚀的标牌,标牌上应至少以印戳或其他类 似方式标明以下内容 生产国 U 批准 批准 替代安排 N 国 编号 “AA” 生产商的名称或标记 生产商的系列编号 设计批准的授权机构 所有人的注册编号 生产年份 罐柜设计适用的压力容器规则 试验压力 bar/kPa表压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bar/kPa表压 2 JT/T 8122011 外部设计压力 bar/kPa表压 设计温度范围 ℃至 ℃ 设计参考温度 ℃ 20℃时水容量 L 初始压力试验日期和证明人标识 罐壳材料和材料参照标准 标准钢的等效厚度 mm 最近定期试验的日期和类型 月 年 试验压力 bar/kPa表压 操作或监督最近一次试验的专家印戳 5.3 下列内容应牢固地标注于罐壳上或紧固于其上的金属标牌上 经营人的名称 允许运输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称 每种允许运输的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最大允许负荷 kg 最大允许总重 kg 空载皮重 kg 符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可移动罐柜导则 6 充灌前检查 6.1 充灌前,应确认罐柜的金属标牌上或者设计批准证书中包括拟装运的非冷冻液化气体。 6.2 充灌前,应确认可移动罐柜处于良好状态。如发现缺陷,在未消除安全隐患前不得进行充灌作业。 充灌前检查内容如下 可移动罐柜上的安全合格牌照是否处于有效期内,相关标牌和标记是否清晰可辨; 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罐壳有无明显的疤痕、裂纹、腐蚀、变形、渗漏等影响罐柜运输安全的现象; 管路、阀门和密封垫有无腐蚀的区域以及诸如渗漏等影响充灌、卸货和运输安全的缺陷; 法兰连接和盲法兰处的螺栓和螺母有无遗失或松动; 所有应急装置和阀门有无腐蚀、变形和任何影响正常操作的损坏和缺陷,远距离关闭装置和自 动关闭截流阀是否处于正常操作状态; 框架、支撑座和可移动罐柜的提升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充装具有易燃特性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可移动罐柜是否具备导静电连接端子,是否已在作业前 予以有效连接。 7 充灌 7.1 充灌过程中,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应在设计温度和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范围之内。 7. 2 充灌过程中,如果遇到雷雨天气或周围环境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状况,应立即暂停充灌作业,待天 气好转或查明异常状况原因,排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充灌作业。 7.3 可移动罐柜在船期间,不应进行充灌或者泄放。 3 JT/T 8122011 7.4 可移动罐柜的装载量不应超过其最大允许总重与皮重之差,即不超过罐柜允许运输的最大负载。 充灌后,可移动罐柜的总重不得超过最大允许总重。 7.5 可移动罐柜装载任何一种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充灌密度均不应超过该液化气体的最大充灌密度。任 何情况下,最大充灌密度pMa不应大于或等于该液化气体在50℃时的密度的95,且不应大于或等于 该液化气体在60℃时的密度。最大充灌密度pMax值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PMax Minp₅00.95,p60 式中P₅0非冷冻液化气体在5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P60非冷冻液化气体在6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7.6 非冷冻液化气体最大充灌密度可通过查询或计算确定,其中 已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见附录A。 应进一步计算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见附录B。 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的推荐计算方法见附录 C。 7.7 可移动罐柜装载某种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最大允许负荷应为罐柜允许运输的最大负载和由其最大充 灌密度推算的最大装载量中的较小值。为尽可能减少由于液体振荡或晃荡而产生的液压力,可移动 罐柜装载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数量应尽可能接近该液化气体的最大允许负荷, 一般应达到该值的96 含以上。 8 交付运输要求 8.1 充灌后,罐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应交付运输 罐柜装载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处于未足量状态,即装载量未达到该液化气体的最大允许负荷的 96含以上; 罐体渗漏; 罐柜的损坏程度已影响到罐柜的完整性及其起吊或紧固设备; 罐柜的操作设备未经过检验,不确定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8.2 装载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可移动罐柜卸货后,如未彻底进行清空,再次运输时其非冷冻液化气体残余 量不应大于或等于罐柜容积的10。 8.3 除不需要配备叉车提升孔槽关闭装置的可移动罐柜外,可移动罐柜充灌后,罐柜的叉车提升孔槽应 封闭。长度小于3.65m 的单室可移动罐柜,如符合以下条件,不需要配备叉车提升孔槽 罐壳和所有的附件均有充足的防护,可避免叉车臂的撞击; 叉车提升孔槽中心间的距离至少是可移动罐柜最大长度的1/2。 8.4 装载非冷冻液化气体的可移动罐柜,应在其每侧和每端张贴危险货物标牌。非冷冻液化气体的正 确运输名称至少应持久地标记于可移动罐柜的两侧。如果可移动罐柜具有多个隔间且装载多种非冷冻 液化气体,每种气体的联合国编号应显示在可移动罐柜的相应隔间上。 9 记录与单证 9.1 充灌作业安全检查员应如实记录充灌作业情况,记录内容应包括充灌时间、罐柜状况、充灌气体品 种、充灌密度等。 9.2 充灌作业结束后,充灌作业安全检查员应填写并签发危险货物罐柜安全适运声明单表1,提交 罐柜承运人和主管部门。 4 JT/T 8122011 表 1 危险货物罐柜安全适运声明单 充灌单位名称 货物运输名称 中文 英文 联合国编号 UN.NO 货物类别 副危险性 罐 柜 参 数 罐柜编号 罐柜罐型UN型 罐柜容积 L 充灌气体体积 L 最大允许总重 kg 充灌重量 kg 罐柜皮重 kg 罐柜总重 kg 最大充灌密度 kg/L 充灌密度 kg/L 最大允许负荷 kg 充灌重量占最大允许负荷 的百分比 卸货后未清洁罐柜内液化气体 体积 L 缺货后残余液化气体占罐 柜容积的百分比 检 查 项 目 是 否 ①可移动罐柜上的安全合格牌照是否处于有效期内,相关标牌和标记是否清晰可辨 ②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③罐壳有无明显的疤痕、裂纹、腐蚀、变形、渗漏等影响罐柜运输安全的现象 ④管路、阀门和密封垫有无腐蚀的区域以及诸如渗漏等影响充灌、卸货和运输安全的缺陷 ⑤法兰连接和盲法兰处的螺栓和螺母有无遗失或松动 ⑥所有应急装置和阀门有无腐蚀、变形和任何影响正常操作的损坏和缺陷,远距离关闭装置和自 动关闭截流阀是否处于正常操作状态 ⑦框架、支撑座和可移动罐柜的提升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⑧充装具有易燃特性的非冷却液化气体,可移动罐柜是否具备导静电连接端子,是否已在作业前 予以有效连接 事故应急措施 兹声明我单位已按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及非冷冻液化气体罐柜UN-T50充灌要求JT/T8122011的相 关要求,对上述罐柜及危险货物装载情况进行了检查,上述罐柜符合船舶安全适运要求。 以上准确无误。 充灌作业安全检查员签字 充灌单位签章 日期 5 JT/T 812201 10 事故应急一般措施 10.1 溢漏事故 发生溢漏事故后,应迅速停止充灌,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在尽可能远处 用水喷射罐体进行冷却并加速液化气体蒸发,但水不要直接喷射到溢漏物上。通知专业消防救助队救 援,并根据应急预案通知事故应急专家到现场协助处理。在专业消防救助队未赶到或未取得专家意见 前,不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不要试图靠近发生溢漏罐柜。未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的人员不应进入现场。 10.2 火灾事故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迅速停止充灌,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在尽可能远处用水喷射罐体进行长时 间冷却,不要试图扑灭火焰。通知专业消防队救援,不要试图靠近发生火灾的罐柜。 6 JT/T 81220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已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表 A.1 给出了已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表 A.1 已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联 合 国 编 号 非 冷 冻 液 化 气 体 名 称 最大充灌密度 kg/L 1005 氨,无水的 0.53 1009 溴三氟甲烷 1.13 1010 丁二烯,稳定的 0.55 1011 丁烷 0.51 1012 丁烯 0.53 1017 氯 1.25 1018 氯二氟甲烷 1.03 1020 氯二氟乙烷 1.06 1021 1 - 氯 - 1,2,2,2 - 四氟乙烷 1.20 1027 环丙烷 0.53 1028 二氯二氟甲烷 1.15 1029 二氯氟甲烷 1.23 1030 1,1 - 二氟乙烷 0.79 1032 二甲胺,无水的 0.59 1033 二甲醚 0.58 1036 乙胺 0.61 1037 乙基氯 0.80 1040 含氮环氧乙烷 0.78 1055 异丁烯 0.52 1060 甲基乙炔和丙二烯混合物,稳定的 0.43 1061 甲胺,无水的 0.58 1062 甲基溴,含不大于3的三氯硝基甲烷 1.51 1063 甲基氯 0.81 1064 甲硫醇 0.78 1067 四氧化二氮 1.30 1077 丙烯 0.43 1079 二氧化硫 1.23 1082 三氟氯乙烯,稳定的 1.13 7 JT/T 8122011 表 A.1 续 联 合 国 编 号 非 冷 冻 液 化 气 体 名 称 最大充灌密度 kg/L 1083 三甲胺,无水的 0.56 1085 乙烯基溴,稳定的 1.37 1086 乙烯基氯,稳定的 0.81 1087 乙烯基甲基醚,稳定的 0.67 1581 三氯硝基甲烷和甲基溴混合物,含三氯硝基甲烷大于2 1.51 1582 三氯硝基甲烷和氯甲烷混合物 0.81 1858 六氟丙烯 1.11 1912 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 0.81 1958 1,2-二氯-1,1,2,2-四氟乙烷 1.30 1969 异丁烷 0.49 1973 氯二氟甲烷和氯五氟乙烷混合物,有固定沸点,前者约占49 1.05 1974 氯二氟溴甲烷 1.61 1976 八氟环丁烷 1.34 1978 丙烷 0.42 1983 1-氯-2,2,2-三氟乙烷 1.18 2035 1,1,1-三氟乙烷 0.76 2424 八氟丙烷 1.07 2517 1 - 氯 - 1,1 - 二氟乙烷 0.99 2602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共沸混合物,含二氯二氟甲烷约74 1.01 3057 三氟乙酰氯 1.17 3070 环氧乙烷和二氯二氟甲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不超过12.5 1.09 3153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1.14 3159 1,1,1,2-四氟乙烷 1.04 3220 五氟乙烷 0.95 3252 二氟甲烷 0.78 3296 七氟丙烷 1.20 3297 环氧乙烷和氯四氟乙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不超过8.8 1.16 3298 环氧乙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不超过7.9 1.02 3299 环氧乙烷和四氟乙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不超过5.6 1.03 3337 制冷气体R404A 0.82 3338 制冷气体R407A 0.94 3339 制冷气体R407B 0.93 3340 制冷气体R407C 0.95 8 JT/T 81220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应进一步计算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表 B.1 给出了应通过进一步计算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表 B.1 应进一步计算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非冷冻液化气体名录 联 合 国 编 号 非 冷 冻 液 化 气 体 名 称 1010 丁二烯与烃类混合物,稳定的,含丁二烯大于40 1041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物,环氧乙烷含量9~87 1075 液化石油气 1078 制冷气体,未列明的 1965 液化烃类气体混合物,未另列明的 3161 液化气体,易燃的,未另列明的 3163 液化气体,未另列明的 3318 氨溶液,水溶液在15℃时,相对密度小于0.880,含氨量大于50 9 JT/T 8122011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 C.1 方法一 方法一给出了在已知15℃时液化石油气密度的情况下,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示例。 已知15℃时液化石油气的密度,可按照下述步骤计算最大充灌密度下述方法的适用范围 500kg/m≤p≤590kg/m, 且环烷烃含量在0.1以下。 当液化石油气完全由烷烃组成时,其最大充灌密度按照式1计算。 φmwA₁pB₁pC₁-e₁ 1 当液化石油气中含烷烃和烯烃时,其最大充灌密度按照式2计算。 φm A₂pB₂pC₂-e₂ 2 式中p 液化石油气在15℃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φ液化石油气的最大充灌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φ烷烃组成的液化石油气的最大充灌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公式中的系数见表 C.1 和表 C.2,常见密度的计算结果见表 C.3。 表 C.1 烷烃最大充灌密度公式的系数 A₁ B₁ C₁ e₁ 9.817310- 9.180810-⁵ 0.12416 0.0005 表 C.2 含烯烃时最大充灌密度公式的系数 A₂ B₂ C₂ e₂ 2.6524510- 0.000769824 -0.035923 0.0015 表 C.3 常见密度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 含 烯 烃 时 的 情 况 完 全 由 烷 烃 组 成 15℃时的密度 kg/m 最大充灌密度 kg/L 15℃时的密度 kg/m 最大充灌密度 kg/L 506.324 0.422918 506.154 0.422691 508.695 0.425179 508.940 0.425906 518.366 0.434999 517.721 0.435600 526.950 0.442956 526.632 0.445423 535.151 0.451579 536.537 0.457176 544.805 0.462165 546.111 0.467983 555.102 0.473286 556.364 0.480008 10 JT/T 8122011 表 C.3 续 含 烯 烃 时 的 情 况 完 全 由 烷 烃 组 成 15℃时的密度 kg/m 最大充灌密度 kg/L 15℃时的密度 kg/m 最大充灌密度 kg/L 563.536 0.481749 566.389 0.491352 574.870 0.495550 576.155 0.502884 585.023 0.507048 584.219 0.513642 595.432 0.517400 606.009 0.528451 615.352 0.536897 623.390 0.548442 C.2 方法二 方法二给出了在已知液化石油气组分的情况下,确定最大充灌密度的示例。 已知液化石油气组分时,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计算最大充灌密度。 液化石油气中各组分的摩尔百分比按照式3计算。 11 式中x 液化石油气中第i 种组分的摩尔百分比; mo, 第 i 种组分的摩尔数。 液化石油气中各组分50℃、60℃的密度按照式4计算。 pAB-1-T/Tc 式中 p 单组分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Tc 临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T 参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当温度为50℃、60℃时,分别为323.15K、333.15K; A、B、N 各组分的回归系数表 C.4。 液化石油气50℃、60℃的密度按照式5计算。 式中M 第i 种组分的分子量; p 混合物在参考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混合组分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按照式6计算。 PMax Minp₅00.95,p60 式中PMa 最大充灌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P50 混合物5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P60混合物6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3 4 5 6 JT/T 8122011 表 C.4 参 数 表 化学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A B N Tc 1甲烷 CH₄ 16.042 0.15998 0.28810 0.28215 190.6 2 乙 烷 C₂H₆ 30.068 0.20089 0.27330 0.27810 305.4 3 丙 烷 C₃H₈ 44.094 0.22151 0.27744 0.27910 369.8 4 异 丁 烷 i-C₄H₁₀ 58.12 0.22281 0.27294 0.26940 408.13 5正丁烷 n-C₄H₁0 58.12 0.22827 0.27240 0.28571 425.18 6异戊烷 i-C₅H₁₂ 72.146 0.23725 0.27610 0.28570 460.37 7正戊烷 n-C₅H₁₂ 72.146 0.23143 0.26923 0.28571 469.49 8正己烷 C₆H₁ 86.172 0.23242 0.26500 0.28571 507.28 9正庚烷 C₇H₃6 100.198 0.23237 0.26020 0.30246 540.28 10辛烷 C₈H₁8 114.224 0.22807 0.25476 0.28530 568.58 11壬烷 C₉H₂0 128.25 0.23364 0.25556 0.28570 595.65 12葵烷 C₁₀H₂2 142.276 0.23276 0.25240 0.28571 618.45 13十一烷 C₁H₂ 156.3 0.23143 0.24999 0.23814 638.76 14乙烯 C₂H₄ 28.05 0.21428 0.28061 0.27964 282.36 15丙烯 C₃H₆ 42.08 0.23314 0.27517 0.29074 364.76 16正丁烯 1-C₄H₈ 56.107 0.23224 0.26630 0.29050 419.59 17顺丁烯 cis-2-C₄H₈ 56.107 0.24085 0.27053 0.29250 435.58 18反丁烯 Trans-2-C₄H₈ 56.107 0.23730 0.27217 0.29030 428.63 19环丁烷 Cyc-C₄H₆ 56.107 0.26698 0.29634 0.28570 459.93 20异丁烯 Iso-C₄H₈ 56.107 0.23181 0.26660 0.28870 417.90 211,3-丁二烯 1,3-C₄H₆ 54.092 0.24597 0.27227 0.27176 425.37 22戊烯 C₅H₂ 70.134 0.23787 0.26648 0.28215 464.78 2 3 氮 N₂ 28.016 0.31205 0.28479 0.27810 126.10 24二氧化碳 CO₂ 44.01 0.46382 0.26160 0.29030 304.19 25硫化氢 H₂S 34.076 0.34832 0.28160 0.26940 373.39 2 6 氨 NH₃ 17.031 0.23689 0.25471 0.28571 405.65 27氯乙烯 C₂H₃Cl 62.499 0.34897 0.27070 0.28570 432.00 C.3 方法三 方法三是通过实验实测数值,求出最大充灌密度的示例。 混合组分液化石油气最大充灌密度按照式7计算。 7 PMax Minp₅00.95,p60 式中PMax最大充灌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P50实测混合物5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P60实测混合物60℃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