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doc
ICS 93.020 N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 4722015 代替JG/T 30641999 钢纤维混凝土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2 0 1 5 - 0 3 - 0 4 发 布 2015-09-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JG/ T 472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2 3.1 术语和定义 2 3.2 符号 2 4 性能等级 3 5 原材料和配合比 3 5.1 钢纤维 3 5.2 水 泥 4 5.3 骨料 4 5.4 水 4 5,5 外加剂 4 5.3 矿物惨合料 4 5.7 配合比 4 6 性能要求 5 6.1 拌合物性能 5 6.2 力学性能 6 6.3 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 7 7 制备7 7.1 一般要求 7 7.2 拌 制 8 7.3 运输、浇筑和成型 8 8 试验方法 8 8.1 试件制作与养护 8 8.2 拌合物性能 9 8.3 拌合物中钢纤维含量 10 8.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含量 11 8.5 强 度 11 8.6 弹性模量 12 8.7 弯曲韧性 12 8.8 长期性能 14 8.9 耐久性能 14 9 检验规则 15 9.1 一般要求 15 9.2 质量评定 15 I JG/ T 4722015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钢纤维的分类、质量要求与检验规则 16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钢纤维质量检验方法 18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及其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22 Ⅱ JG/T 47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G/T 30641999钢纤维混凝土。与JG/T 3064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增加了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等级划分的规定; 增加了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划分的规定,钢纤维生产工艺分类中增加了钢丝削刮型; 修订完善了钢纤维质量检验方法; 增加了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的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定; 修订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细化并完善了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增加了抗拉强度、弯拉强度标准值的影响 系数; 增加了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钢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以及钢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 检验方法; 增加了钢纤维混凝土弯拉疲劳强度、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剪切变形模量、泊松比和线膨胀系 数等力学性能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钢纤维混凝土收缩性能、徐变性能以及钢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技术要求及 其对应的试验方法; 修订了钢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计算与评定方法; 增加了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及其耐久性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细化并完善了钢纤维混凝土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郑州大学、大连金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贝卡尔特一二钢有限公 司、上海哈瑞克斯钢纤维有限公司、郑州禹建钢纤维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丹盈、朱海堂、赵顺波、何化南、孙伟、孙斌、张学军、陈建清、赵军、李晓克、 蒋金洋、程红强、李长永、王拥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G/T 30641999。 Ⅲ JG/T 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性能等级、原材料和配合比、性能要求、制备、试验 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钢纤维体积率不大于3的钢纤维混凝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炸矿渣粉 GB/T 204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查粉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28293 钢铁渣粉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C 47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G/T 248 混凝土坍落度仪 JG/T 351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JGJ/T 1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1 JG/T 4722015 JGJ/T 19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221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40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1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22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钢纤维 steel fiber 用钢材经加工制成的短纤维。 3.1.2 钢纤维混凝土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掺加适量、均匀分布钢纤维的混凝土。 3.1.3 钢纤维等效直径 equivalent diameter of steel fiber 钢纤维截面为非圆形时,按截面积相等原则换算的圆形截面的直径。 3.1.4 钢纤维长径比 aspect ratio of steel fiber 钢纤维长度与直径或等效直径的比值。 3.1.5 钢纤维体积率 fraction of steel fiber by volume 钢纤维占钢纤维混凝土的体积分数,以表示。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钢纤维截面积; d 钢纤维直径或等效直径; F 荷 载 ; ffck 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fak 钢纤维混凝土抗剪强度标准值; ffsbk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 f tbk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抗拉强度标准值; f tk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tmk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frm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疲劳强度设计值; fsk 混凝土抗剪强度标准值; fs 钢纤维抗拉强度; 2 JG/T 4722015 ft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L 钢纤维长度或名义长度; m 质量; Re,k钢纤维混凝土弯曲韧度比; Re,p 钢纤维混凝土初始弯曲韧度比; V 体积; v 应变速率; W 钢纤维含量; α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系数; αm 钢纤维对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系数; Y 钢纤维质量密度; Yc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δ 挠度,变形; δ 钢纤维直径偏差; δ 钢纤维长度偏差; 1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p -密度; P 钢纤维体积率。 4 性能等级 4.1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采用符号 CF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以MPa 计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 mm 的立方体 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28 d 龄期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4.2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 CF20、CF25、CF30、CF35、CF40、CF45、CF50、CF55、CF60、CF65、 CF70、CF75、CF80、CF85、CF90、CF95、CF100。 4.3 钢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 GB 50164的规定;钢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GB50164 中 RCM 法的等级划 分规定。 5 原材料和配合比 5.1 钢纤维 5.1.1 钢纤维的分类、质量要求与检验规则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5.1.2 钢纤维质量检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5.1.3 钢纤维出厂时应有明显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与商标、规格、数量、执行标准、生产厂家、生产 日期等,供货方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提供钢纤维材质的化 学成分或母材钢种。进场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5.1.4 当钢纤维生产厂家在产品说明书中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与增韧效果时,应同时提供钢纤 维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和性能检测报告。 3 JG/T 4722015 5.2 水泥 5.2.1 水泥应符合GB 175 、GB 200 和JGJ/T 281的规定。 5.2.2 用于堆场铺面、建筑地面和工业地坪等工程领域的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宜采 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5.2.3 水泥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 5.3 骨料 5.3.1 骨料应符合JGJ 52 、JGJ/T 281和JGJ/T 283的规定,再生细骨料应符合GB/T 25176 的规定, 再生粗骨料应符合GB/T 25177 的规定。钢纤维混凝土不应采用海砂。 5.3.2 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连续级配粗骨料,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 mm 和钢纤维长度的3/4。 当粗骨料公称粒径大于25 mm 时,应选用适宜的钢纤维,通过试验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的增强、增韧指标 后,方可使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0 mm。 5.3.3 骨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 GB 50164、JGJ 52和JGJ/T 240的规定。 5.4 水 5.4.1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 5.4.2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用水检验项目应符合JGJ 63的规定,检验频率应符合GB 50204的规定。 5.5 外加剂 5.5.1 外加剂应符合GB8076 、GB50119 、JGJ/T 281和JC 477的规定,且不应使用含氯盐的外加剂。 5.5.2 外加剂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 GB 50119和 GB50164 的规定。 5.6 矿物掺合料 5.6.1 粉煤灰应符合GB/T 1596 的规定,硅灰应符合 GB/T 27690 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 GB/T 18046 的规定,钢渣粉应符合GB/T 20491的规定,钢铁渣粉应符合GB/T 28293的规定,天然火 山灰质材料应符合JG/T 351的规定。当配制 CF80 及以上强度等级的钢纤维混凝土时,矿物掺合料尚 应符合JGJ/T 281的规定。 5.6.2 矿物掺合料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 50164 的规定。 5.7 配合比 5.7.1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满足强度、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外,还应满足韧性和耐久性的设计 要求。 5.7.2 钢纤维形状及强度等级的选用宜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或弯拉强度的设计要求经试验确 定。钢纤维长度宜为20 mm~60 mm,直径或等效直径宜为0.3 mm~1.2 mm,长径比宜为30~100。 5.7.3 用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时,钢纤维的抗拉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00级,长度不宜大于输料软管及 喷嘴内径的0.7倍,长径比宜为30~80。 5.7.4 对有耐腐蚀或耐高温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宜选用耐热不锈钢钢纤维。 5.7.5 钢纤维体积率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不应小于0.35;当采用1000级及以上抗拉强度等级的 4 JG/T 4722015 异形钢纤维时,不应小于0.25;当采用的钢纤维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结构时,若钢纤维体积率小于以上 规定,应经试验验证。 5.7.6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配抗压强度应符合JGJ 55的规定。当采用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 双控时,钢纤维混凝土试配抗拉强度的确定应采用与抗压强度相同的变异系数。钢纤维混凝土试配弯 拉强度,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按弯拉强度设计值的1.10~1.15倍确定。 5.7.7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试配抗压强度,按照 JGJ 55规定计算水胶比并选取单位体积用水量和砂率,其中砂率宜 选取同等条件下普通混凝土砂率范围的上限值; b 根据试配抗拉强度、弯拉强度或韧性与耐久性的要求,经计算或根据已有资料确定钢纤维体 积率; c 按假定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材料用量,确定初步配合比。 5.7.8 按假定质量法确定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用量时,按式1、式2和式3计算 mmmwmsomg1pim 1 2 mfo7850p 3 式中 mm2mmomm 分 别为1 m 钢纤维混凝土中所用水泥、矿物掺合料、永、彭、石和 钢纤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p1m 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假定质量,单位为千克kg; β₅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砂率; p 钢纤维体积率。 5.7.9 按体积法确定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用量时,按式2、式3和式4计算 式中 PePa 、Pw 、Ps、 Pa分别为水泥密度、矿物掺合料密度、水密度、砂的表观密度和石的表观密度,单 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α钢纤维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 5.7.10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 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并按JGJ 55规定进行配合比的调整。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配合比可确定为设 计配合比。 5.7.11 应根据工程要求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以确定钢纤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6 性能要求 6.1 拌合物性能 6.1.1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 GB50164 、GB/T 14902 、JGJ/T 10和 JGJ/T 283的规定。 6.1.2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钢纤维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均匀性要求,不应出现钢纤维结团 现象。 6.1.3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方法宜 符合JGJ/T 322的规定,试验用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砂浆试样应去除粗骨料及钢纤维。 5 JG/T 4722015 表 1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允许值 结构型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干燥或有防潮措施的环境 ≤0.3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1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 ≤0.06 除冰盐等腐蚀环境 ≤0.06 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一 ≤0.06 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是指水溶性氯离子占水泥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6.2 力学性能 6.2.1 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模量、弯曲韧性等力学性能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6.2.2 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fak应取用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应 符合GB 50010的规定。 6.2.3 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式5和式6计算确定 fftkfk1αtλ 5 λprL/d 6 式中 ftk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 fk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取用同强度等级 的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GB 50010的规定; le 钢纤维长度或等效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 钢纤维长度或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 Pf 钢纤维体积率; λ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αt 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对于强度等 级为CF20~CF80 的钢纤维混凝土,可按照表2采用。 表 2 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弯拉强度的影响系数 钢纤维品种 钢纤维形状 强度等级 αt αm 冷拉钢丝切断型 端钩形 CF20~CF45 CF50~CF80 0.76 1.03 1.13 1.25 薄板剪切型 平直形 CF20~CF45 CF50~CF80 0.42 0.46 0.68 0.75 异形 CF20~CF45 CF50~CF80 0.55 0.63 0.79 0.93 钢锭铣削型 异形 CF20~CF45 CF50~CF80 0.70 0.84 0.92 1.10 低合金钢熔抽型 大头形 CF20~CF45 CF50~CF80 0.52 0.62 0.73 0.91 6 JG/T 4722015 6.2.4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式7计算确定 f tmkftmk1αmλ 7 式中 ftmk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 ftmk 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取用同强度等 级的普通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αtm 钢纤维对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对于强度等 级 为CF20~CF80 的钢纤维混凝土,可按照表2采用。 6.2.5 钢纤维混凝土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变形模量,可根据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按GB 50010的规定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宜通过试验确定。 6.2.6 钢纤维混凝土泊松比和线膨胀系数可取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值,按GB50010 的规定采用。 6.2.7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疲劳强度设计值可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的累积重复作用次数按 式8计算确定 fhmfm0.8850.0631gN 。0.12λ8 式中 fm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疲劳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 f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 N. 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所经历的累计重复作用次数。 6.2.8 强度等级为 CF30~CF55 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应不低于表3的规定。 表 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单位为兆帕 强度等级 CF30 CF35 CF40 CF45 CF50 CF55 弯拉强度 3.8 4.2 4.4 4.6 4.8 5.0 6.2.9 用于结构修复加固的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用于支护结构或 结构加固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不低于1.0 MPa, 用于非结构性防护的喷射 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不低于0.5 MPa 。 钢纤维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强度可根 据附录 C 的规定确定。 6.3 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 6.3.1 钢纤维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 GB 50010 、GB/T 50476 和 JGJ/T 193的规定。 6.3.2 钢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GB50010 和 GB/T 50476 的 规定。 7 制备 7.1 一般要求 7.1.1 钢纤维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符合 GB50204 和 GB/T 14902的规定。 7.1.2 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仪器。钢纤维混凝土各种原材料质量应按施工配合比和一次搅拌 量计算确定,材料的计量偏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 7 JG/T 4722015 表 4 材料计量偏差 材料名称 钢纤维 水泥和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 外加剂 每盘允许偏差/ 士1 2 士3 1 1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1 2 士1 1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钢纤维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 7.2 拌制 7.2.1 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时,宜优先采用将钢纤维和粗细骨料、水泥先干 拌,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也可采用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均匀撒布钢纤维的拌合方法。当钢纤维体积率 较高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 以上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拌制过程中,应避免钢纤维结团。 7.2.2 预拌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除应符合7.2.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GB/T 14902的规定。 7.3 运输、浇筑和成型 7.3.1 钢纤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离析和分层。若因运输或等待浇筑时间较长而导致坍落度损 失较大时,可在卸料前掺人适量减水剂进行搅拌;减水剂应采用同品种减水剂,其掺量及搅拌时间应有 经试验确定的预案。预拌钢纤维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GB/T 14902的规定。 7.3.2 钢纤维混凝土宜采用平板振捣器或模外振捣器振捣成型。浇筑和成型过程中应保证钢纤维混 凝土密实、钢纤维分布均匀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拌合物离析、分层以及钢纤维裸 露出结构表面。 8 试验方法 8.1 试件制作与养护 8.1.1 试验室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试样的制备应符合 GB/T 50080的规定,且应符合7.2.1的规定。 8.1.2 现场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符合GB50204 和GB/T 50080的规定,且自取样至试件成型 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 min。 8.1.3 浇筑成型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应符合GB/T 50081的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试件的最小边长应不小于钢纤维长度的2.5倍。 b 测定材料性能的试件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50 mm 的钢纤维混凝 土用振动台振实;坍落度大于50 mm 的用木制或橡胶制振槌振实。用以检验或控制工程质量 的试件,其成型方法应与实际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棱柱体及小梁试件应采用卧式成型,小梁 试件应首先在试模中部装料。 c 用振槌振实时,截面为150 mm150 mm 的试件分两层将拌合物装入试模,截面为100 mm 100 mm 的试件一次性将拌合物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用振槌敲 击试模外侧壁,每层30次,将凸凹不平的上表面振平,然后刮去多余拌合物并用抹刀抹平。严 禁用振捣棒插入模内振捣或用铁棒模内振捣。 8.1.4 喷射成型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应由喷射成型的大板经切割加工制作。喷射成型大板的试模尺寸应根 据试件的尺寸要求确定,平面尺寸可取1000 mm1000 mm 或800 mm800mm, 厚度可根 据需要取100 mm 或150 mm, 尺寸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5 mm。 b 喷射前,应先将试模模板支撑稳定,受喷面与水平面成135夹角;喷射时,喷枪应垂直试模,与 喷射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m 左右,自上而下逐次喷射;喷射完毕后,应迅速使用刮刀将高出试 8 JG/T 4722015 模的钢纤维混凝土刮去并抹平。 c 喷射成型的大板应覆盖塑料薄膜,1 d2d 后连同底模一起移入标准养护室养护,14 d 时按照 试验要求切割加工成试件。试件切割边缘距离大板外边缘不应小于100 mm, 试件顶面与底 面应进行磨平或修补处理。 d 加工后的试件应继续按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相应试验。梁式试件试验时,应使喷射成型 的顶面朝下。 e 在工程现场喷射的试件应和工程进行同条件养护。 8.2 拌合物性能 8.2.1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和表观密度的试验应符合GB/T 50080的规定。 8.2.2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试验应符合JGJ/T 283的规定。 8.2.3 当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20 mm 时,宜采用倒置坍落度筒法测定。 8.2.4 倒置坍落度筒法测定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2.4.1 试验设备 a 混凝土坍落度仪应符合 JG/T 248的规定。将坍落度筒倒置于钢底筒上,倒置坍落度筒口与 底板距离应为120 mm, 筒口由插板封住,安装时应保持倒坍落度筒轴线的垂直度,见图1。 单位为毫米 9 说明 1固定块; 2限位块; 3 坍落度筒; 4插板; 5底筒; 6底筒盖。 图 1 倒置坍落度筒法试验装置 JG/T 4722015 b 小型插入式振动棒 棒体直径宜为25 mm~28 mm; 棒体长度应不小于250 mm; 振动频率宜为8 Hz~22 Hz; 振幅宜为0.7 mm~1.0mm。 c 工具秒表、容器、铁铲和抹刀等。 8.2.4.2 试验步骤 a 应将坍落度筒及底筒内壁润湿后推入插板,将钢纤维混凝土试样装入坍落度筒,使顶面略高出 筒口,刮去多余拌合物后用抹刀抹平; b 轻轻抽出插板,同时开启振动棒,在其接触钢纤维混凝土表面的瞬间用秒表开始计时; c 使振动棒沿坍落度筒中心线垂直下沉,达到距底筒底面10 mm1mm 处为止。继续振捣直 至钢纤维混凝土全部流出坍落度筒,停表计时,精确值0.1s。 8.2.4.3 试验应进行两次,取两次试验测得排空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计算应精确至1s。 8.2.4.4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试验结果应符合式9的规定 tsntsi₂|≤0.05tsm 9 式 中 tsm 两次试验测得的拌合物排空时间平均值,单位为秒s; tsf、t₅f2 两次试验分别测得的拌合物排空时间,单位为秒s。 8.3 拌合物中钢纤维含量 8.3.1 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钢纤维含量试验应采用水洗法。 8.3.2 钢纤维含量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电子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应低于1g; b 容量筒容积5L; c 振动台频率宜为50 Hz3 Hz,空载时振幅宜为0.5 mm0.1mm; d 不锈钢丝筛网网孔尺寸应为2.5 mm2.5 mm; e 其他振槌、铁铲、容器和磁铁等。 8.3.3 钢纤维含量测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应把容量筒内外擦拭干净; b 对坍落度不大于50 mm 的拌合物,可用振动台振实。应一次性将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 装料时用振槌稍加敲振。振动过程中如拌合物沉落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直至表面出浆; c 对坍落度大于50 mm 的拌合物,可用振槌振实。容量筒应按100 mm 高度分层装入拌合物, 每层应沿容量筒侧壁用振槌均匀敲振30次。敲振完毕后,应将直径16 mm 的钢棒垫在筒底, 左右交替将容量筒颠击地面各15次; d 刮去多余的拌合物,并填平表面凹陷部分; e 应将拌合物倒入不小于10倍拌合物体积的大容器中,加水搅拌,将稀浆慢慢倒出,在所余的砂 石及钢纤维残渣中用磁铁收集钢纤维,并仔细洗净粘附在钢纤维上的异物; f 必要时可将收集的钢纤维倒入另外容器中二次加水搅拌,重新收集; g 将收集的钢纤维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烘干时间应不少于4h,然后每隔1h 称 量一次,直到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较小值的0.5时为止。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精确至 1g。 8.3.4 钢纤维含量应按式10计算确定 Wm/V 10 10 JG/T 4722015 式中 W. 钢纤维含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 容量筒中钢纤维质量,单位为克g; V 容量筒容积,单位为升L。 8.3.5 试验应进行两次,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钢纤维含量试验结果。 8.3.6 钢纤维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式11的规定 |WWf₂|≤0.05Wfm 11 式中 Wn 、W两次试验分别测得的钢纤维含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 两次测定钢纤维含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8.3.7 钢纤维体积率应按式12计算确定 prW/Y100 12 式中 P 钢纤维体积率; Y 钢纤维的质量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8.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含量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含量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8.4.1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含量试验的试样应在处于硬化初期的钢纤维混凝土喷层上通过现场 钻芯取样或其他方法获得,试样体积大小以2 L 左右为宜。 8.4.2 试样体积可通过水中称重法测定。 8.4.3 采用压力机或锤击方式将试样压碎后,采用磁铁收集钢纤维,通过人工方法将收集到的钢纤维 表面附着砂浆去除干净,并烘干,对收集到的钢纤维称重,精确至1g。 8.4.4 钢纤维含量应按式13计算 Wm/V 13 式中 W. 钢纤维含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 试样中钢纤维质量,单位为克g; V 试样体积,单位为升L。 8.4.5 试验应进行两次,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钢纤维含量试验结果。 8.4.6 钢纤维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式14的规定 |Wa-W₂I≤0.05Wfm 14 式中 W、Wf2 两次试验分别测得的钢纤维含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m 两次测定钢纤维含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8.5 强度 8.5.1 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试验应按GB/T 50081的规定执 行,弯拉强度试验应按 GB/T 50081的抗折强度试验规定执行。 8.5.2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试验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 换算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对于强度等级在CF20~CF80 范围内的钢纤维混凝土 非标准试件换算系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a100 mm100 mm100mm非标准试件相对于150 mm150 mm150 mm 标准试件的立 11 JG/T 4722015 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宜取为0.90; b100 mm100 mm300 mm非标准试件相对于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