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360-2012 金属装饰保温板.doc
ICS 91.060 Q 73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 3602012 金属装饰保温板 Thermal insulation pannel with metal decorating 2012-08-01实施 2 0 1 2 - 0 2 - 0 6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JG/T 360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罗宝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双欧板 业有限公司、上海衡峰氟碳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奥雅雷诺贝尔铝业有限公司、上海吉祥科技发展集 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宝丽雅塑铝复合板材有限公司、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博思源 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天虹板业有限公司、鳄鱼制漆上海有限公司、江 苏美涂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海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荃、刘玉军、章季、刘婷婷、刘翼、杨红玉、赵春芝、马丽萍、刘永民。 I JG/T 3602012 金属装饰保温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装饰保温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墙体和屋面装饰的金属装饰保温板,其他用途金属装饰保温板也可参照 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522005 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ASTM C297941999]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6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2406.22009 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880.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 GB/T 3880.3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3部分尺寸偏差 GB/T 4956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法GB/T 49562003, ISO 21781982,IDT GB/T 4957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方法GB/T 49572003, ISO 23601982,IDT GB/T 6739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 86242006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GB/T 88132008,ISO 8442004,IDT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754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ISO 28131994,IDT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ISO 92271990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1942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T 12754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GB/T 134482006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 GB/T 162592008 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GB/T 20974 绝热用硬质酚醛泡沫制品PF JGJ 14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1 JG/T 360201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装饰保温板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 with metal decorating 由金属或金属复合板作为面板,和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的集节能与装饰为一体的板材。 3.2 饰面层 decorating coat 3.3 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 3.4 疵点 spot 3.5 鼓泡 bubble 3.6 色、龟裂、粉化及性能下降等的能力。 3.7 粘贴式 pasting 3.8 挂板式 hanging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4.1.1 按耐候类别分类 a 高耐候涂层,代号为 HC; b 普通耐候涂层,代号为GC。 4.1.2 按饰面层材质分类 a 氟碳,代号为FC; b 聚酯,代号为PET; c 丙烯酸,代号为AC; d 其他,代号为OC。 2 JG/T 3602012 4.1.3 按面板材质分类 a 涂层铝板,代号为AL; b 涂层钢板,代号为CS; c 金属复合板,代号为 MC; d 其他,代号为 OM。 4.1.4 按保温材料分类 a 模塑聚苯乙烯,代号为 EPS; b 挤塑聚苯乙烯,代号为 XPS; c 聚氨酯,代号为 PU; d 酚醛树脂,代号为PF; e 聚氯乙烯泡沫,代号为 PVC; f 其他,代号为 OI。 4.1.5 按安装方式分类 a 粘贴式,代号为P; b 挂板式,代号为 H。 4.2 标记 4.2.1 标记方法 按金属装饰保温板的产品名称、耐候类别、饰面层材质、面板材质及厚度、保温材料及厚度、安装方 式、燃烧性能等级和标准号顺序进行标记。 金属装饰保温板 JG/T 3602012 一燃烧性能等级 安装方式 一保温材料及厚度 一面板材质及厚度 饰面层材质 -耐候类别 4.2.2 标记示例 示 例 饰面涂层为高耐候氟碳涂层、饰面金属为1.0 mm 厚铝板、保温材料为40 mm 厚挤塑聚苯乙烯板、燃烧性能等级为 C 级、粘贴安装的金属装饰保温板,标记为 金属装饰保温板HC FC-1.0AL-40XPS CPJG/T 3602012 5 材料 5.1 面板材质 5.1.1 涂层铝基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基材厚度偏差应分别符合GB/T 3190、GB/T 3880.2 和 GB/T 3880.3的规定,厚度不宜小于1.0 mm。 3 JG/T 3602012 5.1.2 涂层钢板基板宜经热镀锌或热镀铝锌合金处理,其力学性能、镀层重量和基材厚度偏差钢基材 包括镀层应符合GB/T 12754的规定,厚度不宜小于0.6 mm。 5.1.3 不锈钢板应符合GB/T 3280的规定。 5.1.4 其他饰面金属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标准的规定。 5.2 保温材料 5.2.1 模塑聚苯乙烯材料、挤塑聚苯乙烯材料、硬质聚氨酯材料应符合JGJ 144 的规定。 5.2.2 硬质酚醛材料应符合GB/T 20974的规定。 5.2.3 其他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标准的规定。 6 要求 6.1 外观质量 外观应整洁,切边平直整齐无毛刺,折边处应无明显裂纹,产品应无脱胶,保温材料应无大块剥落。 此外,饰面外观质量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外观质量 缺陷名称 技术指标 凹痕 不允许 印痕 不允许 漏涂 不允许 鼓泡 不允许 疵点 最大尺寸/mm ≤3 数量/个/m ≤3 擦伤或划伤 深度 应小于饰面涂层厚度 每平方米累计长度/mm ≤50 每平方米累计面积/mm ≤150 每平方米累计/个/m ≤4 色差 目视不明显 仲裁时配合仪器检测,色差△E≤2.0 注装饰性花纹和色彩由供需双方商定。 6.2 尺寸允许偏差 6.2.1 常用规格尺寸如下 a 长度800 mm 、1200 mm 、2400 mm; b 宽度400 mm 、600 mm 、1200 mm; c 金属装饰保温板的规格尺寸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6.2.2 矩形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4 JG/T 3602012 表 2 尺寸允许偏差 项 目 技术指标 边长 ≤2000 mm 士2 2000 mm 士3 厚度 40 mm 土2.0 ≥40 mm 士3.0 对角线差/mm ≤3 边直度/mm/m ≤1.0 平整度/mm/m ≤2.0 注其他规格尺寸的允许偏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2.3 异型板规格尺寸的允许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3 涂层性能 6.3.1 涂层厚度 涂层厚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单位为微米 表 3 涂层厚度 项 目 技术指标 涂层铝板 二涂 平均膜厚≥25,最小局部膜厚≥23 三涂 平均膜厚≥32,最小局部膜厚≥30 涂层钢板 膜厚≥20 6.3.2 光泽度偏差 光泽度偏差不应大于10. 6.3.3 涂层硬度 涂层硬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涂层硬度 项 目 技术指标 涂层铝板 ≥HB 涂层钢板 聚酯 ≥F 氟碳 ≥HB 6.3.4 涂层柔韧性 涂层柔韧性应符合表5的规定。 5 JG/T 3602012 表 5 涂层柔韧性 项 目 技术指标 涂层铝板 ≤2T 涂层钢板 ≤3T 6.3.5 涂层附着力 涂层铝板附着力不应次于0级。 6.3.6 涂层化学稳定性 涂层化学稳定性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涂层化学稳定性 项 目 技术指标 耐酸性 无变化 耐碱性 无变化 耐油性 无变化 6.3.7 涂层耐久性 6.3.7.1 涂层铝板的耐久性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 7 涂层铝板涂层耐久性 项 目 性能指标 高耐候涂层 普通耐候涂层 耐盐雾性 4000h,不次于1级 720h,不次于1级 耐人工气候老化 4000h,色差≤4.0,失光等级不次于2级, 其他老化性能不次于0级 600h,色差≤2.0,失光等级不次于2级, 其他老化性能不次于0级 6.3.7.2 涂层钢板的耐久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 8 涂层钢板涂层耐久性 项 目 技术指标 耐盐雾性 960h,起泡密度和大小等级不大于3级,但不允许同时为3级 耐紫外性 1000h,应无起泡,开裂,粉化不应大于1级 6.4 导热系数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符合表9的规定。 6 JG/T 3602012 表 9 导热系数 单位为瓦每米开文 保温材料 EPS XPS PU PF PVC OI 导热系数 ≤0.030 ≤0.039 ≤0.025 ≤0.030 ≤0.040 ≤0.040 6.5 承载性能 6.5.1 粘贴式 6.5.1.1 平拉强度 平拉强度不应小于012MPa, 且保温材料内聚被坏耐水48h 后平拉强度不应小于0. 10 MP a, 且 保温材料内聚破坏。 6.5.1.2 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不应小于0.10 MPa。 6.5.2 挂板式 抗风压、水密性和气密性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6.6 耐温差性 试样表面涂层应无起泡、剥落、开裂等现象,粘结部位应无开胶现象;耐温差试验后平拉强度不应小 于0.10 MPa, 且保温材料内聚破坏。 6.7 燃烧性能 6.7.1 产品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2006 规定的B- s2,d2,t1级。 6.7.2 保温材料的氧指数不应低于28。 7 试验方法 7.1 试件的制备 试件的制取位置应在距产品边部 5 0mm 以里的区域内,试件的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试件尺寸和数量 项 目 尺寸/mm 数量/块/组 外观质量 整张板 3 尺寸允许偏差 整张板 3 涂层厚度 500500 3 涂层光泽度差 500500 3 涂层硬度 5075 3 涂层柔韧性 25200 3 7 JG/T 3602012 表10续 项 目 尺 寸 / mm 数量/块/组 涂层附着力 5075 3 涂层耐盐酸性 100100 3 涂层耐油性 100100 3 涂层耐碱性 100100 3 耐盐雾性 100100 3 耐人工气候老化 100100 3 耐紫外性 100100 3 导热系数 200200 3 平拉强度 5050 6 200200 3 压缩强度 6060 6 耐温差性 200200 3 燃烧性能 按照GB 86242006的规定 7.2 外观质量 7.2.1 外观质量的检验应在非阳光直射的自然光条件下进行。将板侧立拼成一面,板与水平面夹角为 7010,距拼成的板面中心3 m 处目测。对目测到的各种缺陷,使用分度值为1 mm 的直尺测量其最 大尺寸 。 7.2.2 对色差进行仲裁检验时应按GB/T 11942 的规定进行。 7.3 尺寸允许偏差 7.3.1 边长 用精度为1mm 的钢卷尺测量。以长度宽度的全部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作为试验 结 果 。 7.3.2 厚度 用精度为0.1 mm 的厚度测量器具在距板边的距离不小于20 mm 处测量。测量点应包括四角部 位和四边中点部位共8处的厚度。以全部厚度的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作为试验结果。 7.3.3 对角线差 将试件平放于平台上,用精度为1mm 的钢卷尺测量并计算同一张板上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值。以 全部试件测得的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7.3.4 边直度 将试件平放于平台上,用1000 mm 长的靠尺与板边相靠,用精度为0.1 mm 的量具测量靠尺与板 边之间的最大缝隙。以各边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8 JG/T 3602012 7.3.5 平整度 将试件垂直放于平台上,用1000 mm 长的靠尺靠于板面上,用精度为0.1 mm 的量具测量靠尺与 板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以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7.4 涂层性能 7.4.1 涂层厚度 应按GB/T 4956或 GB/T 4957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进行试验,但在每块试件上不应少 于要测量的四角和中心5个位置。以全部试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 7.4.2 光泽度偏差 应按GB/T 9754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进行试验,但在每块试件上不应少于要测量的四角 和中心5个位置。以全部试件试验值中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值作为试验结果。 7.4.3 涂层硬度 涂层铝板测量应按GB/T 673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涂层钢板附着力测量应按 GB/T 13448 2006第9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取3个试样中的最低硬度为试验结果。 7.4.4 涂层柔韧性 装饰面板的涂层面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0弯曲,测定涂层无开裂或脱落等破坏现象时的最 小裹卷次数。 将从试样上取下的涂层金属板材作为试件, 一端留出13 mm~20 mm 的距离便于夹持,使试件涂 层面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0弯曲。首先弯曲超过90,再用带有光滑钳口套的台钳夹紧成180, 中间不留空隙,称为0T 。用宽25 mm, 粘着力101N/25 mm 的胶带剥离后,检查涂层可用5倍 10倍的低倍放大镜有无开裂或脱落,距试样边部5 mm 以内的涂层脱落不计,如有,再继续紧贴试件 前次所裹卷部分再裹卷弯曲180,中间不留空隙,称为1T, 重 复 0T 的步骤检查涂层。如此进行2T、 3T, 直到涂层首次不产生开裂或脱落为止。 T 弯过程见图1所示。取3块试样中T 值最大者为试 验结果。 单位为毫米 1320 涂层面 涂层面 涂层面 1T 涂层面 2T 涂层面 3T OT 25 图 1 弯曲试验示意图 9 JG/T 3602012 7.4.5 涂层附着力 附着力测量应按GB/T 928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取3块试样中的最低附着力为试验结果。 7.4.6 涂层化学稳定性 将内径不小于50 mm 玻璃管的一端用不被化学试剂侵蚀的密封材料粘接在样品表面的中心部位, 使接触密封良好,液体氟碳涂层体积分数为5HCL, 质量分数为5NaOH,20 号机油;聚酯、丙烯 酸涂层体积分数为2HCL, 饱和 CaOH₂ ,20 号机油高度为20 mm2mm, 用玻璃片将管盖严, 静置24 h 后取下试样,洗净擦干,目测试验处有无起泡、变色、剥落等异常现象,以3块试样中性能最差 者为试验结果。 7.4.7 涂层耐久性 7.4.7.1 耐盐雾性 应按GB/T 1012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应按GB/T 1740进行评级,3块试样中有 2块通过即为合格。 7.4.7.2 耐人工气候老化 采用氙灯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黑板温度为65℃3℃,相对湿度为655。其余应按 GB/T 162592008中 A 法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到达规定时间后,应按GB/T 9754 评定光泽保 持率,应按GB/T 1766 评定粉化程度和变色程度,3块试样中有2块通过即为合格。 7.4.7.3 耐紫外性 应按 GB/T 134482006 第23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光源类型为UVB-313,12h 为一循环 周期8h 紫外光照,黑板温度为65℃3℃;4h 冷凝,黑板温度为60 ℃3 ℃。应按GB/T 1766评定 涂层紫外老化前后的粉化等级和其他老化性能。 7.5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测定应按GB/T 1029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平均温度为25℃2℃下的导 热系数。 7.6 承载性能 7.6.1 平拉强度 7.6.1.1 应按GB/T 1452200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拉伸速度为5 mm/min1mm/min, 记 录每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及破坏形式。分别在6个试样上进行试验,并取4个中间值计算算术平均值,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 7.6.1.2 将3块200 m m200mm 的试件浸水48 h,取出在试验室环境下静置24 h,按7.6. 1测量浸 水 4 8 h 后试件的平拉强度并记录破坏形式。 7.6.2 压缩强度 应按GB/T 88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取屈服点时或形变10时的压缩应力,以先发生者为 准。以6块试样的压缩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 JG/T 3602012 7.7 耐温差性 将试件在20℃2℃下恒温2h,取出立即放入70℃2℃烘箱中恒温2h,此为一个循环,共进 行20次循环。目测试件表面涂层有无起泡、剥落、开裂及金属装饰保温板粘结部位有无开胶等现象。 按7.6.1的要求测量并计算耐温差试验后平拉强度的平均值并记录破坏形式。 7.8 燃烧性能 产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 GB 86242006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保温材料的氧指数应按 GB/T 2406.2200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8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允许偏差、涂层厚度、光泽度偏差、涂层硬度、涂层附着力、平拉强度 和氧指数。 8.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第6章规定的全部技术指标要求。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实验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每年检验一次,其中涂层耐久性和燃烧性能每两年检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3 组批与抽样 8.3.1 组批 8.3.1.1 出厂检验 以同一品种、同一厚度、同一颜色的产品3000 m 为一批,不足3000 m 的按一批计算。 8.3.1.2 型式检验 以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品种、同一厚度、同一颜色的产品3000 m 为一批,不足3000 m 的按一批 计算。 8.3.2 抽样 8.3.2.1 出厂检验 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3张板进行出厂检验,其中外观检验逐张进行。 8.3.2.2 型式检验 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3张板进行型式检验,其中燃烧性能的抽样方法应按照 GB/T 8624 2006和GB/T 2406.22009的规定进行。 JG/T360-2012 JG/T 3602012 8.4 判定规则 8.4.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的指标要求时,判该批产品合格; 8.4.2 若外观不合格,则判该单个样品不合格; 8.4.3 若承载性能、导热性能和燃烧性能任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8.4.4 其他性能中若有1项或1项以上不合格,可再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 检,复检结果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仍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9.1 标志 9.1.1 每件产品应注明产品标记、燃烧性能等级、公司名称、商标、颜色、批号及生产日期。 9.1.2 包装的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并在明显部位应有下列标志 a 公司名称及地址; b 产品名称; c 生产批号; d 尺寸; e 内装数量; f 产品标准号。 9.2 包装 9.2.1 产品装饰面应覆盖带有方向标志的保护膜。 9.2.2 包装内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有下列内容 a 公司名称; b 产品名称、颜色; c 产品规格; d 生产批号; e 检验结果及检验印章。 9.3 运输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摔扔。 9.4 贮存 产品应在干燥通风处贮存,应按品种、规格、颜色进行堆放,远离火源并避免阳光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