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391-2012 通风器.docx
ICS 91.140.30 P 48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 3912012 代替JG/T 30111994 通 风 器 Ventilators 2013-01-01实施 2 0 1 2 - 1 1 - 0 1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JG/T 3912012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和标记2 5 要求 3 6 试验方法 5 7 检验规则 7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通风器的风量与风压检测方法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动力型通风器噪声测试方法 11 I JG/T 391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G/T 30111994卫生间通风器。 本标准与JG/T 30111994卫生间通风器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如下 在“5技术要求”中,增加了带空气-空气能量回收的动力型通风器和无动力型通风器的技术 要求; 在“6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对无动力型通风器试验方法的规定; ----增加了附录 A 通风器的通风量与风压检测方法; 增加了附录B 动力型通风器噪声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爱迪士上海室内空气技术有 限公司、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无锡天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兰舍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爱瑞 雷格北京贸易有限公司、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智超、彭荣、高洪澜、白晓清、封勤雄、陈妙生、朱伟、曹晓峰、熊德华、李效禹、 李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G/T 30111994。 Ⅲ JG/T 3912012 通 风 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室内通风换气用通风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552008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T 12362000 工业通风机 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 恒定湿热试验 GB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 210872007 空气 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JG/T 142010 通风空调风口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动力型通风器 natural ventilator for buildings 利用风压或热压驱动的通风换气装置。 3.2 动力型通风器 mechanical ventilator for buildings 利用风机驱动的通风换气装置。 3.3 标准工况空气 standard condition air 大气压力为101.3 kPa、温度为20℃条件下的空气。 3.4 额定风量 rated air flow 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通过通风器的空气体积流量。 3.5 隔声量 noise elimination capability 无动力型通风器阻隔的噪声量。 3.6 初阻力 initial air pressure drop 无动力型通风器在额定风量下的初始空气阻力。 1 JG/T 3912012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通风器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通风器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 代 号 动力类型 动力 DL 无动力 一 叶轮形式 离心 LX 轴流 ZL 斜流 XI 横流 HL 安装方式 落地 LD 吊装 DZ 壁挂 BG 窗式 CS 通风类型 单向流 一 双向流 SX 能耗 普通型 --- 节能型 JN 噪声 普通型 一 静音型 JY 4.2 标记 4.2.1 无动力型通风器的标记方法如下 2 JG/T 3912012 4.2.2 动力型通风器的标记方法如下 4.3 标记示例 4.3.1 DL-LX-500-JN-JY-DZ-25,表示动力型离心通风器,风量500 m/h, 单向流,节能,静音,吊装, 出口静压25 Pa。 4.3.2 50-CS-18040,表示窗式无动力通风器,风量50 m/h, 通风器长180 mm, 宽40 mm。 5 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通风器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通风器外表面所固定或粘贴的各种标识、铭牌应位置明显、粘贴牢固。 5.1.3 通风器内部应整洁干净、无杂物,外表面应无明显刮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涂层均匀、色 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 5.1.4 通风器零部件的表面应做耐久性处理。 5.1.5 用于进风的通风器,应采取防雨、防尘措施。 5.2 动力型通风器 5.2.1 启动与运转 启动与运转时零部件无松动、杂音和异常发热等现象,无明显的偏摆与振动,且不应与其他部件 刮 碰 。 5.2.2 风量 实测风量不应小于额定风量的95。 5.2.3 风压 实测风压不应小于额定风压的93。 5.2.4 输入功率 输入功率不应超过表2规定数值的110。 3 JG/T 3912012 表 2 动力型通风器的输入功率 额定风量/m/h 输入功率/W 普通型 节能型 ≤50 20 13 51~100 45 23 101~200 90 45 201~400 180 90 401~600 240 150 601~800 300 180 B01~1000 350 230 注1表中的风量是标准工况下,通风器出口静压为25 Pa时的风量。 注2分档位通风器,取最高档进行测试。 注3带空气-空气能量回收的动力型通风器的输人功率按照GB/T 210872007的相应规定执行。 5.2.5 噪声 噪声值不应超过表3规定的数值。 表 3 动力型通风器的噪声 风量范围/m/h 噪声/[dBA] 普通型 静音型 ≤50 31 28 51~100 35 32 101~200 39 36 201~400 43 40 401~600 47 44 601~800 50 47 5.2.6 电机绕组温升 按6.3.5的方法试验,应符合GB 7552008中表7的规定。 5.2.7 泄漏电流 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的泄漏电流值按6.3.6的方法试验,不应大于1.5 mA。 5.2.8 绝缘电阻 冷态对地绝缘电阻值按6.3.8的方法试验,不应小于2 MΩ。 5.2.9 电气强度 电气强度按6.3.9方法试验,应无击穿现象。 4 JG/T 3912012 5.2.10 接地电阻 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按6.3.10的方法试验,不应大于0.1Ω。 5.3 带空气-空气能量回收的通风器性能要求 带空气-空气能量回收的通风器,其能量回收装置应符合GB/T 210872007的规定。 5.4 无动力型通风器 5.4.1 风量 标准工况下,通风压力差为9.8 Pa、阻力为初阻力时,风量不应小于10 m/h。 5.4.2 隔声量 标准工况下,隔声量不应小于铭牌标称值。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仪器和设备 6.1.1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2 试验时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表 4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 测量参数 测量仪器和设备 测量项目 单位 准确度 压力 微压计、电传感器 空气动压、静压 Pa 1.0 大气压力计 大气压力 kPa 0.2 风量 喷嘴组 风量 2.0 电气特性 功率表 电气特性 级 0.5 电压表 电流表 频率表 噪声 声级计 噪声 dBA 0.5 6.2 外观 外观检验应在照度不小于3001x 下进行目测。 6.3 动力型通风器 6.3.1 启动和运转 调整装置输入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90,在额定风量下,启动装置,稳定运转10 min 后,切断电 源,停止运转,反复进行3次。 5 JG/T 3912012 6.3.2 风量、风压 应按附录A 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执行。 6.3.3 输入功率 应 按GB/T 12362000中规定的功率测试方法执行。 6.3.4 噪声 噪声值应按附录 B 中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执行。 6.3.5 电机绕组温升 在正常负载和0.94倍与1.06倍额定电压之间,选取对通风器最不利的电压值,使通风器连续运 转,直至达到热稳定状态为止。随后用电阻法测量电动机绕组电阻,并计算温升值,见式1 6 1 式中 △t---电机绕组温升,℃; R₂ 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Ω; R₁ 试验开始时的绕组电阻,Q; t1 试验开始时的绕组温度,℃; t₂2 试验结束时的空气温度,℃。 6.3.6 泄漏电流 按6.3.5的规定进行温升试验后,随即在工作温度下,测量电源线的任一极与通风器外壳之间的泄 漏电流。 6.3.7 绝缘电阻 按通风器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932的湿热试验箱中放置24 h 后,在箱内测量绝 缘电阻。当施加500 V的直流电流1 min 后,测量相应部位的绝缘电阻值。 6.3.8 电气强度 a 按6.3.7规定的湿热试验后,进行电气强度试验,历时1 min 。 试验电压应为基本正弦波,频 率为50 Hz 。试验电压值如下 b 带电部位与电机端盖或金属外壳之间1250 V; c 电机端盖与塑料外壳之间2500 V; d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升至规定值。 6.3.9 接地电阻 按 GB 4706.12005 的相关规定,测量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 6.4 无动力型通风器 6.4.1 风量 应按本标准中附录A 方法进行。 JG/T 3912012 6.4.2 隔声量 应按JG/T 142010 标准中附录A 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项目 通风器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通风器性能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 检验 型式 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备注 1 外观 √ √ 5.1 6.2 次项 2 启动与运转 √ √ 5.2.1 6.3.1 主项 3 动力型风量 一 √ 5.2.2 6.3.2 主项 4 风压 一 √ 5.2.3 主项 5 输入功率 一 5.2.4 6.3.3 主项 6 噪声 一 5.2.5 6.3.4 主项 7 电机绕阻温升 一 √ 5.2.6 6.3.5 次项 8 泄漏电流 一 √ 5.2.7 6.3.6 主项 9 绝缘电阻 一 √ 5.2.8 6.3.7 次项 10 电气强度 一 √ 5.2.9 6.3.8 次项 11 接地电阻 一 √ 5.2.10 6.3.9 次项 12 无动力型风量 一 √ 5.5.1 6.4.1 主项 13 隔声量 一 √ 5.5.2 6.4.2 主项 注1隔声量适用于无动力型通风器。 注2“ √ ”表示必须执行,“一”表示可以执行。 7.2 出厂检验 7.2.1 每台通风器需要经制造厂出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2 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5的规定进行。 7.2.3 对于成批生产的通风器,应进行抽样检验,每批抽检15,但抽检数量不得少于3个,检验全部 合格后方可出厂。 7.3 型式检验 7.3.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7 JG/T 3912012 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 d 产品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有较大差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5规定项进行。 7.3.3 检验数量 在制造厂出厂合格品中抽取,抽样数量每批抽检15,但抽样数量不得少于3个。 7.4 检验判定规则 7.4.1 以标准规定值作为合格判定值。 7.4.2 表5规定的检验项目中,次项不合格项超过2项者或主项不合格超过1项者,则判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应有标志,须在外壁标明生产厂名、商标及生产日期。 8.1.2 产品质量证明书 交货时,应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等内容,包括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b 标准编号; c 出厂日期; d 产品数量; e 检验结论; f 由检验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 g 产品说明书。 8.2 包装 8.2.1 产品应采用塑料袋或其他防护材料包装。 8.2.2 包装好的产品,放在包装箱中应由软性材料垫实,包装箱应捆扎牢固严密。 8.3 运输 8.3.1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底部应保持平整,产品按照规格尺寸整齐堆放。 8.3.2 产品应设遮盖措施,防止日晒雨淋。装卸、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掷。 8.4 储存 8.4.1 产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8.4.2 存放场地应坚固平整,不得存放于潮湿环境中。不同规格尺寸、等级的产品应分别整齐堆放。 8 JG/T 39120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通风器的风量与风压检测方法 A.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标准风量装置、可变流量辅助风机组成,应符合 GB/T 12362000 中 图 7 1 b 的 规 定 , 见 图A.1。 9 说明 1 被试通风器; 2 压力测孔; 3 接收室穿孔整流器; 4、5-喷嘴前后压差测孔; 6 喷嘴; 注 1 D 箱体断面当量直径,m; 注2d 最大喷嘴直径,m。 7 排放室穿孔整流器; 8 可变流量辅助风机; 9 微压计; 10 温度计; 11 大气压力计。 图 A.1 通风性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A.2 试验方法 A.2.1 通风器风量、风压试验装置按照 GB/T 12362000中规定的方法测试。 A.2.2 出气风室。 A.2.3 将压差计连接至位置2,测量通风器静压,并将静压换算到标准状况。 A.2.4 将压差计连接至位置4、5,测量喷嘴组前后压差,通过压差可获得通风器的流量。 A.2.5 至少选取7个工况点进行测试,绘制标准工况下通风器风量、风压、功率特性曲线。 JG/T 3912012 A.3 计算公式 A.3.1 风压计算公式见式A.1 和 式A.2 P₃Pe₂ A.1 A.2 式中 P, 通风器静压出口静压,Pa; Pe₂由试验装置测孔2测得的静压值,Pa; P. 通风器全压,Pa; p 空气密度,kg/m; Qn 由试验装置测得的风量值,m/h; A 测试通风器的出口面积,m。 A.3.2 压力修正公式见式A.3 P.BP₃1.2/p A.3 式中 P.B静压标准值,Pa; P, 静压测试值,Pa。 A.3.3 风量计算公式见式A.4 A.4 式中 △P 喷嘴前后的静压差,Pa; Q 由喷嘴前后的静压差得出的风量值,m/h; Aₙ 喷嘴喉部面积,m; C, 喷嘴的流出系数。 10 JG/T 391201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动力型通风器噪声测试方法 B.1 噪声测量室要求 B.1.1 噪声测量室为消声室或半消声室,半消声室地面为反射面。 B.1.2 测量室的声学环境应符合表B.1 的要求。 表 B.1 声学环境要求 测量室类型 1/3倍频中心频率/Hz 最大允许差/dB 消声室 6300 1.5 1.0 1.5 半消声室 6300 士2.5 士2.0 3.0 B.2 噪声测量条件 B.2.1 被测试动力型通风器电源输出为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风量和风压。并可进行高中低三档 风量的测试。 B.2.2 被测试动力型通风器出口静压值应和风量测试时一致。 B.3 噪声测量 B.3.1 被测试动力型通风器应按实际安装方向悬挂于测量室,并按照图 B.1 确定测点。 B.3.2 被测试动力型通风器有多个出口时,应对每个出口噪声值进行测试。并对每个点的测试值进 行加权平均,获得动力型通风器噪声。 11 JG/T 3912012 说 明 1被测试机组; 2出口中心线; 3 测点位置。 图 B.1 动力型通风器噪声测点位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