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248-2009 混凝土坍落度仪.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 2482009 代 替JG 30211994 混凝土坍落度仪 Apparatus for concrete slump test □ 2009-12-01实施 2 0 0 9 - 0 4 - 2 0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JH- JG/T 2482009 前 言 本标准代替JG 30211994混凝土坍落度仪。 本标准与JG 302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卷制加工工艺,增加了冲压方式整体加工工艺; 坍落度仪组成中增加了漏斗; 增加了对坍落度筒的把手和脚踏板的尺寸要求; 将坍落度简内壁表面粗糙度改为不应大于Ra3.2; 将坍落度筒的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改为不应大于0.5mm; 增加了底板的平面尺寸,将底板按尺寸大小分为600、800和1000三个类型,并对底板的标记 做了规定,增加了底板上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Ra6.3 的要求; 将测量标尺刻度范围修改为0mm~280 mm; 增加了对平尺的尺寸要求; 修改了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省 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建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上虞市 英华仪器厂、北京恒正金建仪器有限公司、沈阳市金鑫检测仪器厂、无锡建仪仪器机械有限公司、建研建 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冷发光、田冠飞、丁威、周昕、陶忠谦、杨医博、安雪晖、王元、黄智山、文恒武、 蔡亚宁、周虎、张波、傅国君、张关来、刘国强、金石玉、张学萃、周永祥、鲍克蒙、田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G 30211994。 I JG/T 2482009 混凝土坍落度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坍落度仪以下简称坍落度仪的分类与标记,组成与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坍落度仪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9439 灰铸铁件 3 分类与标记 3.1 分类 3.1.1 按坍落度筒加工工艺分为 a 整体铸造成型,代号为Z; b 整体冲压成型,代号为C。 3.1.2 按底板尺寸分为 a 底板尺寸600 mm600 mm,代号为600; b 底板尺寸800 mm800 mm,代号为800; c 底板尺寸1000 mm1000 mm,代号为1000。 3.2 标记 3.2.1 标记方法 坍落度仪的标记由坍落度仪代号、坍落度筒加工工艺代号、底板尺寸代号和本标准编号四部分组 成。表示如下 本标准编号 底板尺寸代号600、800、1000 坍落度筒加工工艺代号Z、C 坍落度仪代号HT 1 JG/T 2482009 3.2.2 标记示例 a 底板尺寸为600 mm600 mm、坍落度筒采用整体铸造加工的坍落度仪表示为HTZ600 JG/T 2482009; b 底板尺寸为1000 mm1000 mm、坍落度筒采用冲压成型加工的坍落度仪表示为HTC1000 JG/T 2482009。 4 组成与材料 4.1 组成 坍落度仪由坍落度筒、漏斗、测量标尺、平尺、捣棒和底板等组成,其构造见图1所示。 1 坍落度筒 2测量标尺; 3平尺; 4底板; 5捣棒; 6漏斗。 图 1 坍落度仪 4.2 材料 4.2.1 坍落度筒采用整体铸造加时,铸铁应符合GB 9439 要求,采用整体冲压加工时,应选用无缝 钢管制造 。 4.2.2 底板应采用符合GB/T 9439中的HT200 铸铁或其他表面光洁、不易变形且不吸水的材料制 造。采用切割钢板制造时,宜选用符合GB/T-699.GB/T 700 、GB/T 1591 、GB/T 3280 或GB/T 4237 的 钢 板 。 4.2.3 测量标尺和平尺应采用不易腐蚀的材料制造,且表面应进行镀层处理。 4.2.4 捣棒宜选用符合GB/T 699 、GB/T700或GB/T 1591的钢材制作。 5 要求 5.1 尺寸 5.1.1 坍落度筒尺寸 顶部内径d 100 mm1 mm; 2 JG/T 2482009 底部内径D200 mm1mm; 高 度h300 mm1mm。 采用整体铸造加工时,筒壁厚度不应小于4mm; 采用整体冲压加工时,筒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 。 5.1.2 连接在坍落度筒上的脚踏板,长度和宽度均不宜小于75 mm, 厚度不宜小于3mm。 5.1.3 底板的平面尺寸应为600 mm600mm 或800 mm800mm 或1000mm1000mm, 尺寸误 差应不大于2 mm, 厚度不宜小于6 mm 或能保证足够刚度。 5.1.4 测量标尺高度不应低于350 mm, 直径应不小于15 mm。平尺厚度应不小于2 mm, 长度应为 300 mm1mm。 5.1.5 捣棒直径应为16 mm0.2 mm,长度应为600m m5mm。 5.2 结构与制造 5.2.1 在坍落度筒外表面三分之二高度处,应设置两只左右对称的把手。 5.2.2 在坍落度筒外表面距爬部适当位置,应设置两只左右对称且略向上倾斜的脚踏板。 5.2.3 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表面应光滑、平整且无凹凸。 5.2.4 测量标尺的表面应光滑,刻度范围应为0 mm280mm, 分度值应为1mm。 刻度及对应标示应 准确、刻痕清晰且不易磨损,其零点应保证使平尺底面与底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0 mm0.5mm。 5.2.5 平尺在测标尽上应滑动灵活,并应设有便于操作的定位装置。 5.2.6 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呈半球形。 5.2.7 底板上表面宜刻有圆心在中心、最小直径为200mm2 mm、以100 mmmm 直径递增至最 大尺寸的同心圆的及通过圆心,互相垂直的两条刻度线,分度值为10mm, 刻痕应清晰。 5.2.8 底板上宜装有把手。 5.3 表 面 粗 糙 度 5.3.1 坍落度留内壁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3.2。 5.3.2 底板上表面的粗糙度应不大于Ra6.3。 5.4 平面度 5.4.1 坍落度筒 和底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25m m。 5.4.2 底板上表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5mm 5.5 平行度 5.5.1 坍落度筒的页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0.25mm。 5.5.2 平尺与底板上表面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0.5mm。 5.6 垂直度 测量标尺对底板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0.2 mm。 5.7 同轴度 坍落度筒的顶面和底面应与锥体轴线同轴,其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0.6 mm。 5.8 外观 5.8.1 坍落度仪的组件采用铸铁铸造时,铸件应无砂眼、气孔和裂纹。 5.8.2 外表面不应涂漆,应光洁、无毛刺和伤痕等缺陷。 5.8.3 产品的标牌应字迹清楚。 6 试验方法 6.1 尺寸 6.1.1 坍落度筒尺寸 坍落度筒顶面和底面圆的内径,应采用游标卡尺或内径百分尺分别测量顶面圆和底面圆三个方位 的直径,按图2所示,然后分别计算各面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面内径。 3 JG/T 2482009 图 2 坍落度筒尺寸测量位置示意图 坍落度筒高度测量,先将坍落度筒置于平台上,应用高度游标卡尺均匀且对称的测量其高度,共测 六点,按图2所示,6个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坍落度筒高度。 坍落度筒筒壁厚度测量,在距顶面和底面20 mm 处,沿圆周均匀各取三点,采用千分尺测量其厚 度,6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筒壁厚度。 6.1.2 脚踏板的长度和宽度采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测量,厚度采用游标卡尺测量。 6.1.3 底板尺寸采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测量。 6.1.4 测量标尺高度采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直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平尺厚度采用游标卡尺测量, 长度采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测量。 6.1.5 捣棒直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采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测量。 6.2 结构与制造 结构形式采用目测。 标尺零点距底板距离采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 采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沿互相垂直的两条刻度线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对应同 心圆的直径。 6.3 表面粗糙度 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或工艺样板进行测量。 6.4 平面度 6.4.1 坍落度筒顶面和底面的平面度误差,应采用平台和塞规测量。 6.4.2 底板上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应采用二级刀口尺和塞规测量。 6.5 平行度 6.5.1 坍落度筒顶面与底面的平行度误差,按6.1中坍落度筒高度测量方法进行,所测得的最大数值 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6.5.2 平尺与底板上表面的平行度误差,应采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底板上表面至平尺两端头底面的距 离。测量时,应将平尺固定在测量标尺100 mm 刻度线上,测量标尺放置在底板上,所测得的最大数值 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6.6 垂直度 测量标尺对底板上表面的垂直度误差,应用直角尺和塞规测量。测量时,底板应放置水平并在测量 标尺一侧放上标准块,使直角尺一边置于标准块上,另一边靠紧测量标尺,然后用塞规测量其间隙。当 间隙在上方时,应测量零刻度线处的间隙;当间隙在下方时,应测量250 mm 刻度线处的间隙。 6.7 同轴度 坍落度筒同轴度误差,应采用平台、直角尺、V 型铁和高度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按图3所示。 4 JG/T 2482009 图 3 同轴度误差测量 调整零件,应使坍落度筒A 端与直角尺靠齐,在 A 端和 B 端测量高度hAz、hBz、D₂、d 然后将坍落 度筒转90,按上述方法测量hAy 、h, 、D, 、dy,则 沿X 和 Y 方向的轴向误差△x 和 △y 分别按式1和式 2计算。 1 2 同轴度误差按式3计算 △2 √△△ 3 6.8 外观 目测。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坍落度仪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1.1 型式检验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或材料等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批量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1.2 出厂检验 对型式检验合格,正式投产的坍落度仪,均应在出厂前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 检验。 7.2 检验项目 坍落度仪各类检验项目见表1。 5 JG/T 2482009 表 1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类别 检验依据 检验类别 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尺寸 主要 5.1 6.1 √ √ 2 结构与制造 一般 5.2 6.2 √ √ 3 粗糙度 一般 5.3 6.3 √ √ 4 平面度 一般 5.4 6.4 √ 5 平行度 主要 5.5 6.5 √ √ 6 垂直度 一般 5.6 6.6 √ 7 同轴度 主要 5.7 6.7 √ 8 外观 一般 5.8 6.8 √ √ 7.3 判定规则 7.3.1 型式检验 每一型号坍落度仪随机抽取3件,按表1中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其主要项目应全部达到本标准 要求。在一般项目中,当不合格项目超过1项时,则型式检验不予通过;当只有1项不能满足要求时,则 允许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复检后,当全部达到要求时,可判定为合格。当其中仍有1件不符合本标 准要求时,则判定为不合格。 7.3.2 出厂检验 出厂的每台坍落度仪,按表1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全部合格者方准出厂。出厂检验的主要项 目的实测数据应记入随机文件中。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每台坍落度仪应在适当位置固定产品标牌。 标牌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标记、重量、制造厂名称、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 8.2 包装 包装应牢固可靠,装箱时应用塑料袋封装。包装箱上应有“防潮”和“防碰撞”等标志。每台坍落度 仪出厂时,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等有关文件。 8.3 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抛投或雨雪淋湿。 8.4 贮存 坍落度仪应防止受潮,应存放在清洁且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