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177-2005 自动门.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 代替JG/T JG/T 1772005 3015.11994 3015.21994 自 动 门 Automatic door 2005-12-01 实施 2 0 0 5 - 0 9 - 1 6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 JG/ T 1772005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规格、代号 3 5 材料 4 6 要求 5 7 试验方法 9 8 检验规则 12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自动门启闭装置的试验方法 15 I JG/T 1772005 前 言 本标准代替JG/T 3015.11994推拉自动门和JG/T 3015.21994平开自动门。 本标准与JG/T 3015.11994 、JG/T 3015.21994的主要差异如下 将上述两项标准合为一项标准,名称为自动门; 完善产品类别划分; 增加自动折叠门、自动旋转门相关内容; 增加自动门启闭装置的试验方法附录A; 增加自动门的标记方法及标记示例; 取消原标准中基本门洞口的规格型号原标准3.2.2条; -取消原标准中门的基本立面型式原标准3.3条。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本标准参加编制单位纳博克自动门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宝盾门业技 术有限公司、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庆元、曹颖奇、王琪、戴建国、刘 达 民、林自立、张爱宁、杜文凯。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G/T 3015.11994 、JG/T 3015.21994。 □ JG/T 1772005 自 动 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各种自动门的分类、规格、代号、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推拉自动门弧形自动门、平开自动门、折叠自动门、旋转自动门。 其他自动门可参照执行。有特殊要求的自动门,还应参见其相关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 标准电压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3797 电气控制设备 GB/T 5237 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 5823 建筑门窗术语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7106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710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4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12754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GB/T 13306 标牌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JGJ 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T 73 不锈钢建筑型材 JG/T 122 建筑木门、木窗 3 术语和定义 GB/T 5823 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动门 automatic door 由各种信号控制自动启闭出入口并具备运行装置、感应装置及门体部件的总称。 3.2 运行装置 running device 由驱动器和控制器组成自动启闭装置。 1 JG/T 1772005 3.3 感应装置 induction device 自动探测或人工操作感知传递信息的装置。 3.4 门体 door body 对门框、固定扇和启闭扇的总称。 3.5 折叠自动门 folding automatic door 由运行装置、感应装置控制的可将门扇折叠打开和关闭的门,门扇可折叠成两页或多页。 3.6 旋转自动门 revolving automatic door 两扇至四扇绕中心轴由信号控制旋转的门。 3.7 固定扇 fixed casement 旋转门外周呈圆弧形固定不动部分和推拉门中与门扇平行设置的不动部分。 3.8 门右框 right member of door frame 站在旋转门出入口外面向门内观测,位于右侧面的固定扇边框。 3.9 华盖 canopy 旋转门固定扇上部安装运行装置的部分。 3.10 门扇边缘 casements edge 平开门扇和旋转门扇,远离转轴中心的边梃。 3.11 启闭力 minimum for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通电状态下,为开启和关闭运行状态的门扇,需要的最小外力。 3.12 手动开启力 minimum force for manual opening 断电状态下,运行装置的传动部分与门扇相连且处于静止状态,以手动打开门所需要最小的力。 3.13 闭扇保持力 minimum retention,for closing 平开门在通电状态下,使关闭状态的门扇开启,需要的最小外力。 3.14 危险区域 danger area 旋转门出人口处门扇夹人危险区,距门右框700 mm 的扇面内。 3.15 反转停止距离 reverse stop distance 向关闭方向运行的门扇从受到开启信号的位置到完全停止,并开始反向运行位置间的距离。 3.16 制动距离 brake distance 旋转门扇开始制动到门扇完全停止,门扇边缘的移动距离。 2 JG/T 1772005 3.17 接触型感应器 contact inductor 当人或物与其接触时,可以向与其连通的控制器传递电信号的装置。 3.18 非接触型感应器 non-contact inductor 可以感知人或物的存在并可向与其连通的控制器传递电信号的装置。 4 分类、规格、代号 自动门由运行装置、感应装置、门体三部分组成。 4.1 按启闭形式分类 启闭形式与代号见表1规定。 表 1 启闭形式与代号 启闭形式 推拉门 平开门 折叠门 旋转门 代 号 THDM PDM ZDM XDM 注1推拉门可细分为单开、双开、重叠单开、重叠双开。 注2THDM为弧形门,门扇沿弧形轨道平滑移动。可分为半弧单向,半弧双向、全弧双层双向。 注3平开门可细分为单扇单向、双扇单向、单扇双向、双扇双向。 注4折叠门可细分为2扇折叠、4扇折叠。 注5旋转门结构可细分为有中心轴式、圆导轨悬挂式、中心展示区式等。 4.2 按门体材料分类 门体材料与代号见表2规定。 表2门体材料与代号 门体材料 安全玻璃 不锈钢饰面 铝合金型材 彩色涂层钢材 木 材 代 号 B1 B L G M 4.3 按感应装置分类 感应装置与代号见表3规定。 表3感应装置与代号 感应装置 类别 动体感应型 静体感应型 接触型 其 他 红外线 感应式 微波 感应式 柔垫式 光电 感应式 超声 波式 橡胶 开关 脚踏 开关 按钮 开关 磁卡 开关 代 号 D1 D2 J1 J2 J3 C1 C2 C3 C4 Q 注1动体感应型对速度大于50 mm/s的物体产生感知的感应装置。 注2静体感应型对速度小于50mm/s的物体产生感知的感应装置。 注3除柔垫式和接触型感应装置外,其余均为非接触型感应装置。 4.4 按运行装置分类 4.4.1 运行装置与代号见表4规定。 表4运行装置与代号 运行装置 电动式 气动式 液压式 组合式 代 号 D K Y ZX-X 3 JG/T 1772005 4.4.2 运行装置安装位置与代号见表5规定。 表 5 运行装置安装位置与代号 位 置 推 拉 门 其他门 内藏 内 藏 外 挂 上驱动 下驱动 代 号 N W S X 4.5 按门扇数量分类 门扇数量与代号见表6规定 表 6 门扇数量与代号 扇 数 一 扇 二 扇 三 扇 四 扇 符 号 1 2 3 4 4.6 规格 4.6.1 推拉门、平开门、折叠门根据门体实际尺寸确定。 4.6.2 旋转门根据固定扇的内径确定。 4.7 标记示例 4.7.1 标记方法 由启闭型式、门体材料、感应装置、运行装置、安装位置、启闭门扇数量、门体规格以分米表示标记 代号组成。 门体规格 - 启 闭 门 扇数量 安装位置 - - 运行装置 感应装置 - 门体材料 启闭型式 4.7.2 示例 示例1 不锈钢安全玻璃单扇推拉红外线感应内藏电动式自动门体宽为1200 mm, 高 为 2400 mm TDMBB1D1DN11224 示例2 铝合金安全玻璃红外线感应电动上驱动三翼旋转门,内径为3600 mm, 高度为2500mm, 扇高2200 mm XDMLB1-D1DS3362522 5 材料 5.1 门体材料 门体材料采用建筑铝合金型材、不锈钢、彩色涂层钢板、木材,也可采用其他材料。 5.1.1 门用建筑铝合金型材应符合GB/T 5237 的规定、门用不锈钢应符合JG/T 73的规定、门用彩色 涂层钢板应符合GB/T 12754的规定、门用木材应符合JG/T 122的规定,所有材料还应符合其他现行 4 JG/T 1772005 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5.1.2 门体外饰不锈钢厚度不应小于1mm 。门体与选用的材料除不锈钢或耐蚀材料外,均应经防 锈、防腐蚀处理,不允许不同材料发生接触性腐蚀。 5.1.3 门的受力构件包括固定部件、运动部件、紧固件必须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适用材料,并经计算 确定。 5.1.4 门的结构应具有足够刚度,确保安装后门能启闭自如。运行中部件和组件不应脱落,正常使用 产生的作用力不应导致门扇和其他构件发生非弹性变形或出轨危险。 5.1.5 门体及配套材料应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必须无公害,释放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2 玻璃 玻璃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选取适当的品种。 玻璃厚度、面积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方法按JGJ 113规定。 5.3 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应按功能要求、密封材料特性、型材特点选用。 5.4 五金件、附件、紧固件 5.4.1 五金件、附件、紧固件应满足功能要求。 5.4.2 五金件、附件安装位置正确、齐全、牢固,启闭灵活,无噪音。承受反复运动的五金件、附件应便 于更换。 5.5 电控材料 门用电控材料应符合GB/T 3797 规定。 6 要求 6.1 外观质量 产品表面不应有毛刺、油污或其他污迹,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色差、划伤、擦伤、磕伤及影响使用功 能和损坏耐久性方面的缺陷。 6.2 基本要求 a 处于关闭状态的门扇与周边间隙要保持一致。门体应具备安装运行装置及感应装置所需的尺 寸、形状、强度和刚度。 b 运行装置应按规定位置安装,并采取避震措施减少机械震动噪音。当门扇启闭时,不应有异 常噪音,且系统噪音不应大于60 dB。 c 感应装置应设置于可感应出入行人的位置见6.8.1。固定和安装应经得起正负风压等外力 所产生的振动。 d “警告标志”等应贴在明显的规定位置。 e 旋转门标识 标识的范围应在固定玻璃扇或独立看板高度为1300 mm300mm 范围内。 标识的内容宜包括自动门商标,急停、低速按钮或操作面板、区域内定员、进入方向、警告提示。 6.3 旋转门门体特殊要求 a 作为紧急出口时,其开口宽度不小于900 mm。 三、四翼旋转门门扇应能做到向外折叠,如有 特殊要求,可设置反向折叠。折叠按钮设置在门扇距地面1000 mm~1500mm 高度内。门 扇折叠耐受撞击力不应大于590 N。 两翼旋转门中部应设置与旋转可以切换、易于打开并限 位固定的推拉门或平开门,打开时通道宽度不应小于门出入口宽度的90。 b 旋转门固定扇应为独立承重结构,并且可耐受水平推力不小于590 N。 c 出现事故时,两翼旋转门门扇可在手动作用下倒转。 d 旋转自动门的安全间隙门扇边缘与固定扇不应小于25 mm; 门扇上框与顶棚不应小于 5 JG/T 1772005 12 mm;门扇下梃边缘与地面不应小于25 mm; 间隙内安装缓冲材料或橡胶防护时,下梃间隙 不应大于50 mm。 6.4 尺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按表7规定。 表 7 尺寸允许偏差 项 日 推拉自动门 平开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 上框、平梁水平度 ≤1/1000 ≤1/1000 ≤1/1000 一 上框、平梁弯曲度/mm ≤2 ≤2 ≤2 一 立框垂直度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导轨和平粱平行度/mm ≤2 一 ≤2 ≤2 门框固定扇内侧尺寸对角线/mm ≤2 ≤2 ≤2 ≤2 动扇与框、横粱、固定扇、动扇间隙差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板材对接接缝平面度/mm ≤0.3 ≤0.3 ≤0.3 ≤0.3 注尺寸偏差可利用通用测量工具检测,如直尺、塞尺、铅垂、水准仪等。 6.5 性能 6.5.1 自动门启闭力及启闭速度 a 推拉自动门 推拉自动门宜满足表8的要求。 表8 推拉自动门启闭力及启闭速度 启闭扇数 门扇重/kg 启闭力/N 开启速度/mm/s 关闭速度/mm/s 标准扇宽高/mm 单 扇 70~120 ≤190 ≤500 ≤350 12002400 ≤70 ≤130 ≤500 ≤350 9002100 双 扇 70~1202 ≤250 ≤400 ≤300 12002400 ≤702 ≤160 ≤400 ≤300 9002100 b 单扇平开自动门 单扇平开自动门应满足表9的要求。 表9单扇平开自动门启闭力及启闭角速度 启闭扇数 门扇重/kg 启闭力/N 开启角速度//s 关闭角速度//s 标准扇宽高/mm 单 扇 70120 ≤180 ≤50 ≤35 12002400 ≤70 ≤150 ≤50 ≤35 9002100 注双扇平开门按两个单扇考虑。 c 折叠自动门 折叠自动门应满足表10的要求。 表10 折叠自动门启闭力及启闭速度 启闭扇数 洞口宽度/mm 启闭力/N 开启速度/mm/s 关闭速度/mm/s 标准扇宽高/mm 单折双扇 750~900 ≤130 ≤300 ≤250 8002200 双折四扇 950~1500 ≤150 ≤300 ≤250 14002200 15002400 ≤180 ≤350 ≤350 18002200 6 JG/T 1772005 d 旋转自动门 旋转自动门应满足表11的要求。 表11旋转自动门旋转启动力及启闭速度 适用直径/mm 旋转启动力/N 最大开启速度/mm/s 标准扇高/mm 正常行人 残障者 2100≤⁶≤5600 ≤250 ≤750 ≤350 2200 注1旋转自动门扇的运行方向一般采用逆时针旋转; 注2旋转门内径宜大于2100 mm,小于5600 mm; 注3该表限速指门扇边缘的线速度,不同内径的旋转门可据此计算每分钟许可的转数; 注4特殊类型的旋转门应将型式特点以及功能设置做详细说明。 6.5.2速度调整功能 各种类型的自动门在允许速度内应可以调整和控制。 6.5.3 门的基本性能 自动门做为外门时,在非工作状态下,其抗风压性能应符合 GB/T 7106的规定;当设计对其气密、 保温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GB/T 7107、GB/T 8484的规定。 6.6 安全要求 6.6.1 一般安全要求 a 自动门应充分发挥启闭功能,部件选型要确保运行装置、感应装置的可靠性。 b 电源回路应有过载保护功能。 c 作为逃生用自动门应配有备用电源。 d 启闭方式及感应装置的选择方案,要充分确保出入行人的安全性。 e 感应装置应采用双保险制辅助感应装置。 f 推拉自动门移动扇与固定扇间距不大于8 mm。 g 当停电或切断电源开关时,手动开启力应符合表12的要求。 n 表12手动开启力 门的启闭方式 手动开启力 推拉自动门 ≤100 N 平开自动门 ≤100 N门扇边梃着力点 折叠自动门 ≤100N垂直于门扇折叠处铰链推拉 旋转自动门 150 N300 N门扇边梃着力点 注1推拉自动门和平开自动门为双扇时,手动开启力仅为单扇的测值。 注2平开自动门在没有风力情况测定。 注3重叠推拉着力点在门扇前、侧结合部的门扇边缘。 6.6.2旋转自动门的特定安全要求 a 在旋转自动门同一侧墙壁面上,固定扇之外3000 mm 内应设置其他型式的门。三、四翼旋转 自动门不应作为紧急出口。 b 旋转自动门内和门外3000 mm 范围内,地面平整,防雨防滑。 6.7 适用环境、条件 自动门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并可保持标准寿命 a 使用时环境温度-10℃40℃,超出时应采取保、降温措施。 b 使用时周围相对湿度不大于75。 c 使用时风速旋转门不大于25 m/s, 其他门不大于10 m/s, 超出时应有避风措施。 7 JG/T 1772005 d 自动门的额定电压为220 V50 Hz,在额定电压偏差10范围内运行无异常。 e 在下列地面条件外的材料要保证感应装置可正常工作除电子垫式感应开关外布制垫子、橡 胶制垫子、铝合金装饰垫、不锈钢装饰垫。 6.8 感应装置 6.8.1 感应范围及灵敏度 a 感应范围 地板表面、地板埋设、中横框外贴、天花板嵌入等类型感应器,其感应范围见图1 注A门扇开口宽度。 B 感应宽度,要求不小于0.7 A。 C感应纵深,要求不小于0.5 A。 图 1 感应范围示意图 b 感应灵敏度 应符合有关现行产品标准。 6.8.2 接点输出容量 继电器输出,接点输出电流应大于0.03 ADC 12V~30V,电阻负荷。 6.8.3 输出保持时间 输出保持时间不小于1s。 6.8.4 旋转门感应装置 a 非接触感应器感应高度应在0~2000 mm 区间并可以调整。出入口处感应控制系统应做到 在出人口范围特别是在危险区域内无盲区。 b 门右框和门扇边缘应设置缓冲材料并附设接触型感应器,感应高度在0~2000 mm 范围内。 缓冲材料应具有高压缩性,接触型感应器在40 mm40mm 范围内感受到不大于45 N 的压 力时即能指令门扇停止转动。 c 在门扇运行前方,门扇下框接触型感应器触及到不大于45 N 的压力时,即可指令门扇停止;门 扇前方非接触性感应器应能做到感知距门扇前面250 mm 行人时即开始指令门扇减速旋转直 到停止。 6.8.5 使用寿命 感应装置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 感应装置使用寿命 项 目 机械寿命 电器寿命 柔垫式及其他开关 50万次 50万次 注1;电器寿命指控制输出端施加规定电压,电流负荷,正常频率状态下,反复交替进行时的寿命。 注2机械寿命指控制输出端无负荷状态下,以机械通常使用频率使其运行时的寿命。 8 JG/T 1772005 6.9 运行装置 6.9.1 基本功能 必须确保自动门启闭动作平稳。在完成开启或关闭动作前,必须减速到安全速度,确保顺利完成开 启或关闭动作。 6.9.2 旋转自动门的运行装置 a 制动装置应设置离合器控制系统设定感知事故信号,应先制动停止然后断电,离合器断开后 应能反向手推转动门扇,便于施救。 b 制动距离制动距离设定原则上小于门扇边缘和门右框缓冲材料压缩之和,并且200 mm 250 mm,视门直径而定。 c 控制系统在接受感应器传入的停止信号时,应做到减速或停止,且门扇急停撞击力不大于 45N。 d 为了降低追尾和撞击的概率,速度设定应防撞制动速度不大于防夹制动速度。 e 控制系统安全可靠,保证在故意、恶意操作或事故发生时,不易被破坏。 f 安全机械按钮、紧急停止按钮和低速按钮应设置在内外出入口处,高为1000 mm1300 mm。 6.9.3 寿命 适用于表6和表7所示的门,在适用环境条件下正常启闭动作反复进行达到表14所示试验次数 后,应与初期性能相比无显著变化,且零部件不应有影响功能的损伤。 表14 驱动装置寿命 项 目 试验次数 功能部件及消耗、磨损零件 50万次 注1功能部件指电机、变速器、控制器。 注2消耗品指皮带、吊轮、从动轮、链条等传动件以及导轨、接触开关、限位开关、止摆器、垫圈、挡块等制动 器具。 注3超出适用环境条件下使用时,使用寿命应相应折减。 7 试验方法 试验项目、性能指标、试验内容及适用门的种类见表15。 表15性能项目、试验项目及适用门的种类以O表示适用 项 目 性 能 试 验 适用门类 性能指标的定义 性能指标 试验内容 适用条款 推拉 平开 折叠 旋转 动 作 试 验 启闭力 在门扇处于自动开启或关 闭时,阻止门扇作启闭运 行所需要的力。 承载能力 指标 在行走区间内所规定的位 置,门扇自动开启或关闭 的瞬间,通过放在门扇边 框的测力计,测出阻止门 扇运行使其停止在原位时 所测定的力, A.4.1.1, A.4.1.2, A.4.1.3 O O O O 危险区域 旋转门出人口处门扇夹人 危险区,距门右框700 mm 的扇面内。 安全性能 指标 当旋转门扇前沿转到距右 门框700 mm范围内时,用 中50的圆棒沿右门框从距 地面80~1500 mm的范 围内移动,门扇应停止 转动。 A.4.18 一 一 一 ○ 9 JG/T 1772005 表15续 项 目 性 能 试 验 适用门类 性能指标的定义 性能指标 试验内容 适用条款 推拉 平开 折叠 旋转 动 作 试 验 停电、火 警 疏 散 位置 旋转门做为逃生门使用时 的特殊要求。 安全性能 指标 切断正在运行的两翼旋转 门的电源,或触发火警信 号,门扇应自动旋转到疏 散位置停止。 A.4.19 一 -- 一 O 启闭速度 开启速度从门扇全闭到 达所规定的开口位置时的 平均速度。 关闭速度从门扇全开到 达所规定的位置时的平均 速度。 运行速度 指标 开启速度推拉门指从全 闭状态到开口600 mm时 的平均速度平开自动门 指开启到60的平均速度; 旋转自动门指门扇边缘的 平均线速度。 关闭速度推拉自动门指 从全开到走行600 mm时 的平均速度;平开自动门 是指关闭到60时的平均 速度。 A.4.2.1, A.4.2.2, A.4.2.3 O o O O 手 动 开 启力 在断电没有风力的情况 下,用人力打开门扇所需 要的力。 运行阻力 指标 为了启动在任意位置的门 扇,利用测力计测定门扇 开始启动时的推力, A.4.3.1, A.4.3.2, A.4.3.3 O O O O 制动距离 处于运行状态的旋转门扇 从受到使其停转的信号的 位置到其完全停止位置的 距离。 控制制动 能力指标 在旋转门扇运行到危险区 域一半行程时,给停止信 号,测定门扇边缘从设定 位置到完全停止位置的 距离。 A.4.5 一 一 一 O 噪音 处于运行状态的门扇在运 行过程中产生的系统 噪音。 正常运行 的环境卫 生指标 当门扇运行时,距门扇前 1000 mm位置将噪音计放 置在1200~1500 mm的 高度测得系统噪音最 大值。 A,4.6 O O O O 闭 扇 保 持力 为使保持关闭状态的平开 门扇开启所需要的最小 推力。 耐 风 压 指标 在处于关闭状态的门扇上 安装测力计,向开启的方 向推,测出使门扇在开始 启动时的推力, A.4.7 一 O 一 一 按钮折叠 启动力 为门扇折叠安装的按钮, 在启动折叠功能所需要的 压力。 安全性能 指标 在为门扇折叠安装的按钮 上用测力计垂直施加压力, 测定门扇达到折叠时的力。 A.4.8.1 一 一 一 」 O 门扇折叠 耐受力 为门扇折叠设置的强力合 页,发生折叠所需要的冲 击力。 安全性能 指标 沿旋转门运行的方向,从 距门扇边缘760 mm处,向 门扇边缘分级施加冲击 力,测定门扇发生折叠的 冲击力。 A.4.8.2 一 一 一 O 10 JG/T 1772005 表15续 项 目 性 能 试 验 适用门类 性能指标的定义 性能指标 试验内容 适用条款 推拉 平开 折叠 旋转 动 作 试 验 固定扇耐 受 水 平 推力 三、四翼旋转门轴套和两 翼旋转门中心钢架承受水 平推力的能力。 门体刚度 指标 在旋转门轴套或中心钢架 的任一方向,用测力计施 加水平推力,当固定扇产 生3/1000的位移,轴套不 发生损伤,固定扇为弹性 变形时,测定该水平推力。 A.4.8.3 一 一 一 O 门扇急停 撞击力 门扇接受防撞信号减速至 停止运行中对行人的撞 击力。 防撞安全 指标 测定运行状态的门扇受到 防夹信号减速至停止过程 中对门扇前200 mm远处 的行人的撞击力。 A.4.8.4 一 一 一 O 接触型感 应装置灵 敏度 接触型感应装置传递接受 外力产生防夹防撞信号的 灵敏程度。 防夹安全 指标 当旋转门处于运行状态 时,用测力计对接触型感 应装置施加拉力测定使转 门旋转停止时的力。 A.4.8.5 一 一 一 O 接触型感 应装置压 缩量 接触型感应器缓冲材料受 到外力冲击后产生压缩量 的最大值。 制动距离 的 控 制 指标 对接触型感应装置施加冲 击压力,测定缓冲材料的 压缩最大值。 A.4.8.6 一 一 一 O 反转停止 距离 向关闭方向运行的门扇, 从受到使其反转的开启信 号的位置到其停止位置的 距离。 控制制动 能力指标 在闭扇动作的一半行程位 置给开启信号,测定此时 的门扇位置到门扇停止并 且开始反向运转位置的 距离, A.4.4 O O O 一 感应器检 测范围 感应器对进入的行人检测 区域的范围。 感应器性 能指标 使所规定的检测物体从垂 直于门平面方向移动,测 定 感 应 器 可 以 检 测 的 区域。 A.4.9 O O o o 感应器静 物 检 测 时间 感应器在检测范围内,对 静止的行人等检测的持续 时间。 感应器灵 敏度指标 在可检测静止物体的感应 器的检测范围内,放置被 检测物体,测出从静止开 始到切断检测信号的 时间。 A.4.10 O O O O 电子试验 绝缘电阻 用于启闭装置的电器的绝 缘电阻值。 电器安全 性能指标 在为接地所设的试验框以 及台架上安装驱动装置, 测出各电源线与接地的绝 缘电阻值。 A.4.11 O ○ O O 耐放射波 临界距离 感应器从外部受到电波干 扰时,保持正常性能的 程度。 感应器抗 干扰性能 指标 从x、y、z三个方向,使可发 射额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天 线逐渐接近,测出可以维 持正常性能的最小距离。 A.4.12 O O O O 11 JG/T 1772005 表15续 项 目 性 能 试 验 适用门类 性能指标的定义 性能指标 试验内容 适用条款 推拉 平开 折叠 旋转 电 子 试 验 耐电压 为启闭装置使用的电器部 件规定的电压限值。 电器安全 性能指标 把驱动装置安装在为试验 所埋设的试验框以及台架 上,在与绝缘试验相应的 检测位置施加交流电压, 确认起火或是击穿破坏的 有无。 A.4.13 O O O O 电压拉偏 电器元件对电压偏差的适 应性能。 电器安全 性能指标 将门的工作电压拉偏 10,观察门是否正常 工作。 A.4.20 O O O O 温度上升 电器元件对温度上升的适 应性能 电器安全 性能指标 进行启闭试验和相同的开 关动作,电动机以及部件 的温度上升到约定的时 间,测定绝缘电阻的同时, 测定安全装置的温度。 A,4.14 O O ○ O 耐久试验 反复启闭 开启装置在所规定的反复 启闭试验中耐受的程度。 使用寿命 指标 在所定的试验框以及台架 上,安装组装后供试验用 的门,按每分钟4次共计 500000次的进行反复启 闭,确定有无异常。 A,4.15 O O O O 耐候试验 防锈 耐受环境的影响的程度 气候适应 能力 详见A.4.16保护等级 3级 A.4.16 O O O O 防潮 耐受环境的影响的程度 气候适应 能力 详见A.4.17保护等级 3级 A.4.17 O O O O 注试验方法详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动门启闭装置的试验方法。 8 检验规则 自动门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现场综合检验和型式检验。 产品检验合格后应有合格证,合格证应符合GB/T 14436的规定。 8.1 出厂检验 8.1.1 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6。 8.1.2 判定规则 自动门出厂前应对每樘门进行检验,当某一项不合格时,应进行返修或更新直至合格为止,复检合 格后方可出厂。 8.2 现场综合检验 8.2.1 现场综合检验项目 现场综合检验项目见表16。 8.2.2 判定规则 当某一项不合格时,应进行返修或更新直至合格为止,复检合格后方可交复验收。 12 JG/T 1772005 表16出厂检验、现场综合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分类 序号 项目名称 出厂检验 现场综合检验 型式检验 运行装置 1 启闭力 O O O 2 启闭速度 O O O 3 反转停止距离 一 O O 4 制动距离 一 O O 5 噪音 一 O O 6 手动开启力 一 O O 7 闭扇保持力 一 O O 8 按钮折叠启动力 一 O O 9 门扇折叠耐受力 一 O O 10 固定扇耐受水平推力 一 O O 11 门扇急停撞击力 一 O O 12 反复启闭使用寿命 一 O O 13 电压拉偏 一 O O 14 运行耐电压 O O O 感应装置 15 接触型感应装置灵敏度 一 O O 16 接触型感应装置压缩量 一 O O 17 感应器检测范围 O O O 18 感应器静物检测时间 O O O 19 感应器绝缘电阻 O 一 O 20 耐放射波临界距离 一 一 O 21 感应器耐电压 O 一 O 22 温度上升 一 一 O 23 防锈 一 O 24 防潮 一 一 O 门 体 25 平梁水平度 ○ 一 O 26 平梁弯曲度 O 一 O 27 立框垂直度 一 O O 28 导轨和平梁平行度 一 O O 29 门框内侧尺寸 一 O O 30 活动扇与框、平梁、固定扇、活动扇间隙差 一 O O 31 危险区域检验 一 O 一 32 停电、火警疏散位置检验 一 O 一 33 外观质量 O O O 34 抗风压性能 一 一 ○ 35 气密性能 一 一 △ 36 保温性能 一 一 △ 注“O”为必检项目,“△”为选检项目,“一”为非检项目。 13 JG/T 1772005 8.3 型式检验 8.3.1 型式检验适用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e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检测一次; f 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