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14-2018 建筑施工模板和脚手架试验标准.docx
UDC P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 备案号J 414-2018 2483-2018 建筑施工模板和脚手架试验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of construction work and scaffold 2018-02-14 发布 2018-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83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模板和脚手架试验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施工模板和脚手架试验标准为行业标准,编 号为JGJ/T 414-2018, 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 标 准 在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门 户 网 站 www.mohurd.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2月14日 3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了本 标 准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模板检验及试验;5.支撑架和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6. 动模板装置和动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 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模 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 北京方圆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九为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韬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租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普瑞玛模板有限公司 4 中租北京模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丰体育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 责任公司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 分院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富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信海建筑有限公司 江苏速捷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廊坊宇鑫精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 江阴市建筑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工业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 亚联河北建筑模架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泰利城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桐屹北京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汕头市欣源木塑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广彬 陈 瑜 白艳琴 张志利 刘国兴 赵玉章 王国卿 林玉成 马千里 孙国槐 于修祥 柳培玉 5 王宇清 李鸿飞 谢 楠 陈 港 林 冰 沈志强 张健华 何春平 代熙忠 夏海林 刘 柯 郑敬杰 高 峰 刘子金 杨 志 王 峰 郑 云 李雁鸣 赵迎斌 孟 路 牛 潮 吴亚进 彭广栋 刘能文 许苏华 张志强 曾凡奎 任海波 周朝阳 张玉平 王元强 杨松州 邱青青 姚欣锐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郭正兴 华建民 汤坤林 于海祥 管小军 廖 永 王学海 鲁永辉 马 政 胡兆文 6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5 4 模板检验及试验 9 4.1 判定标准 9 4.2 检验及试验方法 10 5 支撑架和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14 5.1 判定标准 14 5.2 检验及试验方法 17 6 动模板装置和动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23 6.1 判定标准 23 6.2 检验及试验方法 25 本标准用词说明 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附 条文说明 31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s 5 4 Inspection and Test for Construction work 9 4.1 Judgenent Standards 9 4.2 Inspection and Test s 10 5 Inspection and Test forConstruction Supporting Framework and Scaffolding 14 5.1 Judgement Standards 14 5.2 Inspection and Test s 17 6 Inspection and Test for Construction Movable Framework and Movable Scaffolding 23 6.1 Judgement Standards 23 6.2 Inspection and Test s 2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1 8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建筑施工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的检验及试验方 法,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制定本 标 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用模板、支撑架和脚 手架的检验及试验。 1.0.3 建筑施工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的检验及试验,除应符 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模架 constructional work and scaffold 模板、支撑架、脚手架、动模板和动脚手架的统称。 2.1.2 模板 work 用于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模具。 2.1.3 支撑架 supporting frame 由杆件或结构单元、构配件通过可靠连接而成,支承于地面 或建筑物上,可承受各种荷载,为模板施工提供支撑的临时 结 构 。 2.1.4 脚手架 scaffold 由杆件或结构单元、构配件通过可靠连接而成,支承于地 面、建筑物上或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为建筑施工提供作业平台和 安全防护的临时结构。 2.1.5 动模板 movable work 具有动力装置的可移动模板。 2.1.6 动脚手架 movable scaffold 具有动力装置的可移动脚手架。 2.1.7 背楞 waling 支承竖向模板的构件。 2.1.8 龙骨 keel 支承水平模板的构件。 2.1.9 典型单元 typical unit 施工过程中,受力条件和体型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模架组合 单 元 。 2 2.2 符 号 2.2.1 材料性能 Fɴ 一附着固定螺栓最大轴向拉力实测值; Fv - 附着固定螺栓最大剪力实测值; fik 附着固定螺栓抗拉强度标准值; fvk 附着固定螺栓抗剪强度标准值。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an.]-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挠度限值; a“ 一 模板、背楞和龙骨在荷载标准组合效应值作用下的 挠度实测值; P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检验荷载实测值产生的 荷载效应; Pm 模板、背楞和龙骨承载力的检验荷载实测值产生的 荷载效应; R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承载力设计值; S -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 应设计值; Sm 模板、背楞和龙骨承载力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 应设计值; SGk 第 i 个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效应值; Sa,k-- 第 j 个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效应值。 2.2.3 几何参数 An- 附着固定螺栓净截面积; A₁, 一 附着固定螺栓公称截面积; v 相邻机位检验高差最大值; [v] 相邻机位高差允许值; 7v各机位间检验高差最大值; [v₂] 各机位间高差允许值。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3 a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类型系数; Yo结构重要性系数; YR 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 ψ .第j 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4 3 基 本 规 定 3.0.1 进入施工现场的模架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0.2 进入施工现场的模架检验项目、检验类别及检验数量应 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0.2 模架检验项目、检验类别及检验数量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类别 检验数量 模板 模板 单块 外观 自检 全数检验 长度、宽度、厚度、对角 线差、直线度、平整度 抽检 按本标准第3.0.3条执行 刚度和承载力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各一块 龙 骨 、 背楞 外观 自检 全数检验 直线度、截面尺寸差 抽检 按本标准第3.0.3条执行 刚度、残余变形、承载力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 同规格各一组 支撑 架和 脚手 架 立 杆 、 横 杆 、 斜杆 外观 自检 全数检验 外径、壁厚、直线度 抽检 按本标准第3.0.3条执行 立杆抗压承载力、 横杆抗弯承载力、 杆件抗拉承载力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 同规格各一组 可调托座、 可调底座、 固定底座 外观 自检 全数检验 立杆内径与螺杆外径总间隙 抽检 按本标准第3.0.3条执行 调节螺母厚度及螺距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厚度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平直度 螺杆与托座和底座承力 板焊缝厚度 截面尺寸、平直度 抗压承载力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 同规格各一组 5 续表3.0.2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类别 检验数量 支撑 架和 脚手 架 可调节点 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 抗扭性能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 同规格各一组 固定节点 抗拉、抗压、抗弯、 抗剪承载力 连墙件 抗拉承载力 附墙支座 抗压承载力 典型单元 设计承载力 送检 一榀 极限承载力 送检 一榀 动模 板装 置和 动脚 手架 主构件、组 件、配件、 控制装置 外观 自检 全数检验 导轨 截面尺寸、直线度 抽检 按本标准第3.0.3条执行 其他主构 件、组件 直线度、有连接要求的 连接尺寸、无连接要求 的外形尺寸 附着固定 螺栓 力学性能 送检 同厂家、同类型、 同规格各一组 附墙支座、 防坠装置 设计承载力 3.0.3 模架检验的抽样方法及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抽样样本应以同厂家、同类型产品的构配件作为该类构 配件的总容量,并应在施工现场按检验批容量随机抽取。 2 模架检验的抽样检验批容量和样本最小容量应符合 表3.0.3-1的规定。 表3.0.3-1 模架检验的抽样检验批容量和样本最小容量 检验批容量 件 样本最小容量 件 检测批容量 件 样本最小容量 作 28 2 16~25 3 9~15 2 26~50 5 6 续表3.0.3-1 检验批容量 件 样本最小容量 件 检测批容量 件 样本最小容量 件 51~90 5 3201~10000 80 91~150 8 10001~35000 125 151~280 13 35001~150000 200 281~500 20 150001~500000 315 501~1200 32 500000 500 1201~3200 50 一 3 模架抽样检验批合格判定应符合表3.0.3-2的规定。 表3.0.3-2 抽样检验的判定 样本容量 件 合格判定数 件 不合格判定数 件 样本容量 件 合格判定数 件 不合格判定数 件 25 0 1 80 7 8 8~13 I 2 125 10 11 20 2 3 200 14 15 32 3 4 315 21 22 50 5 6 一 一 4 模架抽样检验项目中若存在不合格项,应判定该样本不 合格。 3.0.4 模架在下列情况下,宜选取典型单元进行检验 1 动模板和动脚手架的测控装置检验; 2 承受重荷载的模架和使用、受力条件复杂模架的力学性 能检验; 3 模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有要求时的力学性能 检验。 3.0.5 模板典型单元检验的样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应选取承受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荷 载的典型单元板块; 7 2 样本检验应按相邻模板的影响和实际受力条件进行。 3.0.6 模架检验样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架检验样本应从施工现场的实物中抽取或截取; 2 模架检验样本表面不应有裂缝、凹陷、锈蚀等严重缺陷; 3 动模板和动脚手架测控装置检验样本应为用于施工现场 的实物。 3.0.7 模架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力学性能检验的检测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检验资质; 2 在模架构配件力学性能检验前,均应进行外观和规格尺 寸检验; 3 模架典型单元力学性能检验应满足常规使用条件的要求, 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使用条件或模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检验。 3.0.8 模架力学性能检验的样本支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各种构配件和典型单元进行检验时,样本的支承方式 应符合其实际受力状态; 2 各种构配件和典型单元支承的中心线位置应符合样本实 际受力要求,样本摆放应平直; 3 样本独立摆放时,其中心线与加载点应重合,并应与提 供反力的支承面垂直; 4 两端简支的支承应一端采用铰支承,另一端采用滚动支 承,其中,铰支承可采用角钢、半圆型钢或焊于钢板上的圆钢, 滚动支撑可采用圆钢; 5 四角简支的支承应保证样本在各支承处能够自由转动。 3.0.9 样本及加载设备吊装、运输、安装过程的安全措施和劳 动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检验时的安全防护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载设备、支承、支墩等应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安全 储备; 2 对可能发生倾覆的检验项目应设置侧向防护支承; 3 检验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措施。 8 4 模板检验及试验 4.1 判 定 标 准 4.1.1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外观应无磕碰、划痕、损伤和污染 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4.1.2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2 的规定。预拼装模板的整体外观和吊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表4.1.2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单块 长度 0,-2 宽度 0,1.5 厚度 士0.5 对角线差 2.0 直线度 2.0 平整度 2.0 背楞、龙骨 直线度 2.0 截面尺寸差 1.0,0 注1 截面尺寸差指实测直径、壁厚、边长与工程应用设计尺寸之差; 2 允许偏差为实测值减去工程应用设计值的允许范围。 4.1.3 模板、背楞和龙骨刚度检验应符合下式要求 a“≤[am] 4.1.3 式中am模板、背楞和龙骨在荷载标准组合效应值作用下的 挠度实测值 mm; [am]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挠度限值 mm, 对用于结 构表面外露的样本取其计算跨度的1/400,对用于 9 结构表面隐蔽的样本取其计算跨度的1/250。 4.1.4 模板、背楞和龙骨承载力检验应符合下式要求 Sm≤Pm 4.1.4 式中Sm 模板、背楞和龙骨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应设 计值;可按本标准第5.1.11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Pm 一模板、背楞和龙骨承载力的检验荷载实测值产生 的荷载效应 。 4.1.5 配件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销板或销轴的承载力检验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2 对拉螺栓的承载力检验应能满足工程应用设计值要求。 4.1.6 承载力检验时,在检验荷载作用下,样本未发生破坏应 为合格;刚度检验时,在检验荷载作用下,样本挠度实测值不应 超过本标准第4.1.3条的规定;检验荷载卸载后样本的残余变形 实测值不应超过0.2mm。 4.2 检验及试验方法 4.2.1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外观和规格尺寸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4.2.1的规定。 表4.2.1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外观和规格尺寸检验方法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检验工具 模板构配件 外观 日测 模板 长度、宽度 距模板边肋100nn处分别测量模 板长度和宽度,各测2点,取2点平 均值 钢板尺或钢卷尺 厚度 分别测量模板两个方向的边肋中点 处。取4点的平均值 游标卡尺 对角线差 测量模板两对角线的长度.得出两 个长度之差 钢板尺或钢卷尺 直线度 沿模板各条边测量,取其最大值 2m靠尺及塞尺 平整度 测量模板表面和模板拼装后表面的 不平整度,取最大值 2m靠尺及塞尺 10 续表4.2.1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检验工具 背楞、龙骨 直线度 沿背楞及龙骨各条边测量。取其最 大值 2m靠尺及塞尺 截面尺寸差 测量背楞及龙骨两端截面尺寸,得 出两端截面尺寸之差 游标卡尺 预拼装后的 整体外观 和吊装 拼接缝隙 沿两块模板拼接缝测量3点,取其 最大值 塞尺 相邻板面 高低差 沿两块模板拼接缝处板面测量3 点。取其最大值 游标卡尺 平整度 跨两块模板拼接缝测量3点,取其 最大值 2n靠尺及塞尺 4.2.2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刚度、残余变形和承载力检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可采用4个球铰模拟4点支承图4 . 2 . 2- 1,采用滚轴 和三角铰模拟两端支承图4.2.2-2.加载方法可采用千斤顶 11 加分配梁、堆载和吊挂荷载模拟均布荷载加载; 千分表5 千分表I 千分表 千分表z 千 分 0 千分表3 千分表7 图4.2.2-1 4个球铰模拟4点支承 2 面板和模板挠度可通过所设置千分表读数计算得到,计 算方法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图4.2.2-2 滚轴和三角铰模拟两端支承 表4.2.2 面板和模板挠度计算方法 支承方式 检验位置 挠度 采用4个球铰模拟4点支承 面板 aLa2as/2 模板 azas/2a4asasa7/4 采用滚轴和三角铰 模拟两端支承 面板 a1a2as/2 模板 aus/2-a;as/2 注千分表1测出的挠度值为 ai, 千分表2测出的挠度值为a2, 以此类推。 4.2.3 模板、背楞和龙骨的刚度、残余变形及承载力试验方法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载设备和检验仪器仪表的量程应根据检验荷载值和样 品可能产生的挠度确定; 2 检验的加载值和样品支承方式宜根据模板工程实际受力 情况确定,其中竖向构件的模板加载时宜水平放置; 3 检验仪表应根据检验方案布置,并应独立于样本; 4 正式检验前应预加1级荷载,各检验装置及仪器仪表应 正常工作,卸载后应静置5min 后方可进行正式检验; 5 检验时,荷载应分6级~10级加载至承载力检验荷载, 每级加载值不宜超过设计荷载的20,每级加载后停30s 读取 挠度变形值;加载和卸载应防止扰动仪表,加载精度应控制 为0.05kN; 12 6 每级加载的荷载和挠度读数均应记录,刚度检验应取跨 中挠度与支座位移平均值之差作为样本挠度实测值,精确 至0.01mm; 7 样本检验的残余变形值应在刚度检验完成并卸载静置 30min 后读取数据。 4.2.4 模板典型单元、背楞和龙骨的刚度、残余变形、承载力 检验的实测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当检验荷载加载至荷载标准组合效应值时,读取的样本 挠度值应为刚度检验时挠度实测值,检验荷载完全卸除后读取的 挠度值应为在荷载标准组合效应值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实测值; 2 当检验荷载加载至样本产生破坏时,读取的前一级荷载 值应为样本承载力实测值。 13 5 支撑架和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5.1 判 定 标 准 5.1.1 杆件和构配件的外观检查及要求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 杆件和构配件外观检查及要求 检验项目 要 求 杆件外观表面 不得存在裂纹、凹陷、锈蚀、变形,端面平整无斜11和毛刺。 不得对接焊 构配件外观表面 不得存在裂纹、[凹陷、锈蚀、变形.铸件表面应光滑。不得 有砂眼、缩孔、沾砂和浇冒口残余;冲压件表面不得存在毛刺 和氧化皮 5.1.2 杆件和构配件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及规格应符合 表5.1.2-1和表5.1.2-2的规定。 表5.1.2-1 杆件和构配件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立杆、横杆、斜杆 外径 士0.3mm 璧厚 二0.15mm 直线度 ≤1.5L/1000 可调托座、可调底座、 固定底座 立杆内径与螺杆外径总间隙 ≤1.0mm 截面尺寸 士0.1mm 托座、底座杆件平直度 0.2mm 注允许偏差为设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值。 表5.1.2-2 杆件和构配件的规格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规格要求 可调托座、可调底座、 固定底座 调节螺母厚度及螺距 ≥30mm. ≥5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厚度 ≥5mm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平直度 1.0mm 螺杆与托座和底座承力板焊缝厚度 ≥6.0mm 14 5.1.3 杆件和构配件力学性能检验及判定应符合表5. 1.3的 规 定 。 表5 . 1 .3 杆件和构配件力学性能检验及判定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判定标准 立杆 抗压承载力 不低于稳定性计算值 横杆 抗弯承载力 不低于抗弯承载力计算值 杆件 抗拉承载力 不低于杆件强度计算值 托座和底座 抗压承载力 ≥40k.N 可调节点 抗滑性能 P10kN时。节点滑移量 不大于0.5mm 抗破坏性能 P25kN时。各部位不应破坏 抗扭性能 扭力矩为900N m时 . ≤70mm 固定节点 抗拉、抗压、抗弯、 抗剪承载力 不低于设计值 连墙件 抗拉承载力 不低于设计值 附墙支座 抗压承载力 不低于设计值 5.1.4 支撑架典型单元承载力检验的架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带有斜杆的格构式支撑架应取4根直接承受检验荷载的 立杆及相应横杆和斜杆搭设成典型单元样本,架体高度不应小于 3步,高宽比不宜大于3,且每根立杆上至少应有1个对接接长 节 点 ; 2 不带斜杆和剪刀撑的支撑架宜取16根立杆组成矩形四行 四列的九格典型单元样本,中间格的4根立杆承受检验荷载,其 高度不应小于3步; 3 单根独立支撑应取实际使用高度。 5.1.5 无斜杆和带有斜杆的脚手架典型单元承载力检验的架体, 宜取8根立杆及相应杆件组成两排三跨检验样本,中间格的4根 立杆承受检验荷载,架体高度不应小于5m. 高宽比不宜大于3。 5.1.6 典型单元承载力现场检验的架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5 1 检验样本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选取,其体型和承受的荷 载应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 2 样本检验应按相邻架体的边界约束影响和实际受力条件 进行。 5.1.7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应进行设计承载力检验和极限 承载力检验,现场宜进行设计承载力检验。 5.1.8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设计承载力检验应符合下式 要求 S≤0.9P 5.1.8 式中S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 应设计值; P 一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检验荷载实测值产生的 荷载效应。 5.1.9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极限承载力检验应符合下式 要求 S≤0.5P 5.1.9 5.1.10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5.1.10 式中Y 结构重要性系数; R 一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承载力设计值; YR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根据支撑架、脚手架典型 单元重复使用情况使用,不小于1.0。 5.1.11 支撑架和脚手架检验时,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和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标准取 值,支撑架、脚手架组架的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 式计算 5.1.11 式中S 第 i个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效应值; 16 Sg,k第j 个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效应值; a 支撑架、脚手架典型单元的类型系数; ψc; 第j 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5.2 检验及试验方法 5.2.1 杆件和构配件的外观检查和规格尺寸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5.2.1的规定。 表5.2.1杆件、构配件的外观检查和规格尺寸检验方法 样本名称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检验工具 杆件、构配件 外观 日测 一 立 杆 、 横 杆 、 斜杆 外径、壁厚 分别测量杆件两端截 面、取较小值 游标卡尺 直线度 沿杆件长度测量3点 取较大值 2m靠尺及塞尺 可调托座、 可调底座、 固定底座 立杆内径与螺杆外 径总间隙 对立杆内径和螺杆外径 各测3点.取较大间隙值 游标卡尺 调节螺母厚度及 螺距 调节螺母厚度测量3 点,取较小值 游标卡尺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 厚度 测3点,取平均值 游标卡尺 托座和底座承力板 平直度 测3点,取较大值 直角靠尺及塞尺 螺杆与托座和底座 承力板焊缝厚度 测3点,取较小值 游标卡尺 截面尺寸 测3点,取较小值 游标卡尺 平直度 沿杆件长度测量3点 取较大值 2m靠尺及塞尺 5.2.2 支撑架和脚手架的杆件材料强度、构配件力学性能、典 型单元承载力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1 杆件材料强度和构配件力学性能应采用材料试验机检验, 典型单元承载力应采用由反力架、分配梁、千斤顶组成的检验装 置进行检验; 2 检验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材料试验机和检验 仪器仪表的量程和精度应能满足检验样本产生大变形的要求; 3 检验仪表应根据检验方案布置,并应独立于样本; 4 检验前应根据样本的设计强度、力学性能和承载力制定 分级加载程序;加载达到样本设计强度和承载力的60或正常 使用检验荷载后.每级加载值不宜超过样本设计强度或承载力的 10;达到样本设计强度和承载力的100后,每级加载值不宜 超过样本设计强度或承载力的5; 5 正式检验前应预加1级荷载,卸载后应静置5min 后方可 进行正式检验; 6 检验时,每级加载后应保持足够的持荷静止时间,并应 读取和记录检验数据,检查样本的屈服、屈曲和断裂迹象当进 行典型单元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时.加载到正常使用检验荷 载后应持荷1h, 随后分级完全卸载。待静置30min 后读取样本 的残余变形数据当进行典型单元的极限承载力检验时,应先分 级加载到样本的设计承载力检验荷载,再分级加载直至样本 破坏。 5.2.3 支撑架和脚手架的杆件材料强度、构配件力学性能、典 型单元承载力试验方法应符合表5.2.3-1~表5.2.3-4的规定。 表5.2.3-1 杆件强度和极限承载力试验方法 检验项日 加载简图 加载方法 立杆 抗压 加载速度不宜超过100N/s,每 10kN持荷5min 18 续表5.2.3-1 检验项目 加载简图 加载方法 横杆 抗弯 3 P/2 P2 L/3 L3 L/3 加载速度不宜超过50N/s,每 10k.N持荷5min 杆件 抗拉 P 4 P L 加载速度不宜超过300N/s,每 20kN持荷5min 表5.2.3-2 构配件承载力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加载简图 加载方法 节点 抗拉 P↑ 2 P L2 加载速度不宜超过50N/s.每 10k.N持荷5min 节点 抗压 加载速度不超过50N/s,每10k.N 持荷5min 节点 抗剪 抗滑移 H2 PI 7 150 300 2 P1 6 300 05I 加载速度不宜超过50N/s,每 10kN持荷5min 注当工程施工中对支撑架和脚手架的节点有抗弯或抗扭特殊要求时,可进行节 点抗弯或抗扭承载力检验。 表5.2.3-3 组架和典型单元承载力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加载简图 加载方法 自带斜杆典型 单元承载力 检验 4 300架体高 P 9. 8 5 3 A-A 1 6 7 4 Y 8 A A 2 3 加载速度不 宜超过300N/ s,每50k.N持 荷5min 20 续表5.2.3-3 检验项目 加载简图 加载方法 无白带斜杆典 型单元承载 力检验 |B P 9- A A 2- 3 G85 3. 1 6- 003 300 架体高 P BB 加载速度不 宜超过300N/ s.每50kN持 荷5min 2 1B 3 检验区 AA 注斜杆布置等构造应与实际搭设方案相同。 表5.2.3-4典型单元力学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加载方式 加载方法 典型 单元 力学 性能 现场 检验 支撑 架 重物堆载 5- 3 A A 2- 17 采用重物堆 载或自加载的 方式进行检验。 当采用重物堆 载方式进行检 验时,单件重 物质量不宜超 过25kg,重物 的堆放布置应 与架体实际受 力状态相符。 分级加载,每 50kN持荷5min 21 续表5 .2 . 3-4 检验项目 加载方式 加载方法 典型 单元 力学 性能 现场 检验 支撑 架 2 L3 检验区 A A 采用重物堆 载或自加载的 方式进行检验。 当采用重物堆 载方式进行检 验时,单件重 物质量不宜超 过25kg。重物 的堆放布置应 与架体实际受 力状态相符。 分级加载,每 50kN持荷5nin 脚手 架 2 3 检验区 A-A 注1 节点;2 -立杆3 横杆4一斜杆5托座6 底座7 - 剪力加载 筒8、9分配梁。 22 6 动模板装置和动脚手架检验及试验 6.1 判 定 标 准 6.1.1 进人施工现场的动模板装置和动脚手架应有完备的设计 文件,构配件的规格型号应与方案设计一致。 6.1.2 动模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