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16-201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JGJ/T 316-2013 P 备案号 J1671-201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ply roofing 2013-11-08 发布 2014-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 2 3 基 本 规 定 3 4 材 料 5 4.1 一般规定 5 4.2 隔汽材料 5 4.3 绝热材料 5 4.4 防水卷材 7 4.5 固定件 7 4.6 胶粘材料 8 4.7 覆盖材料 8 4.8 压铺材料 9 4.9 其他材料 9 5 设 计 10 5.1 一 般规定 10 5.2 风荷载设计 11 5.3 隔汽层 13 5.4 绝热层 13 5.5 防水层 13 5.6 压铺层 20 5.7 细部构造 20 6 施 工 26 6.1 一般规定 26 6.2 隔汽层 27 6.3 绝热层 28 6 6.4 防水层机械固定法施工 29 6.5 防水层满粘法施工 29 6.6 防水层空铺压顶法施工 30 7 质量验收 31 7.1 一般规定 31 7.2 隔汽层 32 7.3 绝热层 32 7.4 防水层 33 7.5 压铺层 34 7.6 细部构造 34 附录A 单层防水卷材主要性能指标 35 附录B 卷材屋面系统抗风揭试验方法 42 附 录C 进场材料检验项目 46 本规程用词说明49 引用标准名录 50 附 条文说明53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Materials 5 4.1 General Requirement 5 4.2 Vapor Barrier 5 4.3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5 4.4 Waterproof Sheet Membrane 7 4.5 Fasteners 7 4.6 Adhesives 8 4.7 Coverage Materials 8 4.8 Ballasting Materials 9 4.9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9 5 Design 10 5.1 General Requirement 10 5.2 Wind Load Design 11 5.3 Vapor Barrier 13 5.4 Insulation Layer 13 5.5 Sheet Membrane Waterproof Layer 13 5.6 Ballast Layer 20 5.7 Detailings 20 6 Construction 26 6.1 General Requirement 26 6.2 Vapor Barrier Layer 27 6.3 Insulation Layer 28 8 6.4 Mechanically Fastened Application of Sheet Membrane 29 6.5 Fully Adhered Application of Sheet Membrane 29 6.6 Loosely Laid Application of Sheet Membrane 30 7 Quality Acceptance 31 7.1 General Requirement 31 7.2 Vapor Barrier Layer 32 7.3 Insulation Layer 32 7.4 Sheet Membrane Waterproof Layer 33 7.5 Ballast Layer 34 7.6 Detailings 34 Appendix A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heet Membranes 35 Appendix B Test s for Wind Uplift Resistance of Single -ply Roof Assemblies 42 Appendix C Materials Admission Test . Item 4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4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3 9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应用,保证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 采用单层防水卷材的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应遵守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和安全的规定。 1.0.4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 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 single-ply roofing 采用一层防水卷材与相关材料构成的屋面系统。 2.0.2 机械固定法 mechanically fastened application 采用固定件将防水卷材固定在屋面基层上的施工方法。 2.0.3 满粘法 fully adhered application 采用胶粘剂将防水卷材全部粘结在屋面基层上的施工方法。 2.0.4 空铺压顶法 loose-laid and ballasted application 将防水卷材空铺于屋面基层上,在其上铺设压铺材料的施工 方法。 2.0.5 热风焊接 hot-air welding 采用热空气焊接设备将卷材与卷材连接的方法。 2.0.6 固定件 fixation components 将防水卷材、相关材料机械固定于屋面基层的部件,包括固 定钉、垫片、套管和压条等。 2.0.7 抗风揭 wind uplift resistance 防止由风力产生的屋面向上荷载的措施。 2.0.8 隔汽材料 vapor barrier 阻挡水汽透过的材料。 2 3 基 本 规 定 3.0.1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地域环境和 使用功能要求设计,防水等级依据屋面防水层设计使用年限分为 I 级和Ⅱ级,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 防水等级 项 目 屋面防水等级 I级 Ⅱ 级 防水层设计使用年限 ≥20年 ≥10年 适用范围 大型公共建筑、医院、 学校等重要建筑屋面 一般屋面 注工业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级按使用要求确定。 3.0.2 风荷载计算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最大风力、建筑物高 度、屋面坡度、基层状况、卷材性能、地面粗糙度、建筑环境和 建筑形式等因素,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的有关规定进行。 3.0.3 单层防水卷材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 单层防水卷材的最小厚度 mm 防水卷材名称 I级 Ⅱ 级 高分子防水卷材 1.5 1.2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5.0 4.0 3.0.4 绝热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应满足屋面工程的热阻要求,宜 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严寒和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 3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JGJ 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的相关规 定执行。 3.0.5 当屋面基层为钢板或木板时,隔汽层和绝热层宜采用机 械固定方式施工。 3.0.6 混凝土屋面的找坡层、找平层、保护层的设计、施工和 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 和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有关规定执行。 3.0.7 当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时,排水方式和水落管的数量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的有关规 定确定。 3.0.8 防水卷材可采用机械固定法、满粘法或空铺压顶法等方 法施工。 3.0.9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不得直接在绝热层表面采用热熔法或 热沥青粘结的方法固定。 3.0.10 当防水卷材采用机械固定法或满粘法施工时,绝热层和 隔汽层可采用机械固定或粘结方式施工;当防水卷材采用空铺压 顶法施工时,绝热层和隔汽层可采用空铺、机械固定或粘结方式 施工。 3.0.11 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的规定。 3.0.12 屋面防雷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GB 50057的规定。 4 4 材 料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屋面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 设计规定,应满足屋面防水等级的要求,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 和性能检测报告; 2 宜采用绿色、节能和环保型材料; 3 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抽样复验,并应提供试验报告; 4 材料宜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不得日晒、雨淋和 受潮,并应隔离火源。 4.1.2 屋面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规定的要求。 4.2 隔 汽 材 料 4.2.1 隔汽材料的水蒸气透过量不应大于25g/m 24h。 4.2.2 隔汽材料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时,其厚度不应小于 0.3mm; 2 当采用复合金属铝箔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1mm; 3 当采用其他隔汽材料时,应符合其材料标准的规定。 4.3 绝 热 材 料 4.3.1 绝热材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 料、硬质泡沫聚异氰脲酸酯和岩棉等绝热板材,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 4.3.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板材应符合表4.3.2的规定,其 他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5 XPSGB/T 10801.2的规定。 表4.3.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板材主要性能 项 目 压缩强度/ kPa 导热系数/ [W/m K] 尺寸稳定性 70℃,48h / 透湿系数 /ng/Pa m s 吸水率 浸水96h/ 指标 ≥150 ≤0.030 ≤2.0 ≤3.5 ≤1.5 4.3.3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绝热板材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其他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21558的规定。 表4.3.3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绝热板材主要性能 项 目 芯密度/ kg/m 压缩强度/ kPa 导热系数/ [W/m K] 尺寸稳定性 70℃,48h / 水蒸气透过 系数/ng/ Pa m s 吸水率 / 指标 ≥30 ≥120 ≤0.024 ≤2.0 ≤6.5 ≤4.0 4.3.4 硬质泡沫聚异氰脲酸酯绝热板材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其他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聚异氰脲酸酯制品GB/T 25997的规定。 表4.3.4 硬质泡沫聚异氰脲酸酯绝热板材主要性能 项 目 压缩强度 /kPa 导热系数 /[W/m K] 尺寸稳定性 105℃,7h / 透湿系数 /ng/ Pa m s 体积吸水率 / 指标 ≥150 ≤0.029 ≤5.0 ≤5.8 ≤2.0 4.3.5 岩棉绝热材料的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岩 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 19686的规定;用于机械固定方式 施工时,尚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6 表4.3.5岩棉绝热材料主要性能 项 目 厚度/ mm 压缩强 度压缩 比10/ kPa 点荷载 强度 变形 5mm/ N 导热系数 [平均温度 252℃ /[W/m K] 酸度 系数 尺寸稳定 性长度、 宽度和厚 度的相对 变化率/ 质量 吸湿 率/ 憎水 率/ 短期吸 水量 部分 浸入/ kg/m 指标 ≥50 ≥30 ≥200 ≤0.040 ≥1.6 ≤1.0 ≤1 ≥98 ≤1.0 ≥60 ≥500 4.3.6 当绝热材料制品采用机械固定法施工时,其主要性能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在60kPa 的压缩强度下,压缩比不应大于10; 2 当纤维状绝热材料采用单层铺设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 60kPa; 当采用多层铺设时,每层压缩强度不应小于30kPa, 防 水层下方的绝热材料,压缩强度不应小于60kPa; 3 在500N 的点荷载作用下,变形量不应大于5mm。 4.4 防 水 卷 材 4.4.1 屋面防水层选用的防水卷材应进行人工气候老化试验,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露使用时的辐照时间不应 小于2500h。 4.4.2 单层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 规 定 。 .4.4.3 当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采用机械 固定法铺设时,应选用内增强型产品。 4.4.4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选用玻纤增强聚酯毡胎基产品;外 露使用的防水卷材表面应覆有页岩片、粗矿物颗粒等耐候性、难 燃性保护材料。 4.5 固 定 件 4.5.1 固定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7 1 固定件、配件的规格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并应满足屋面防水等级和安全的要求; 2 固定件应具有耐腐蚀性能; 3 当固定岩棉等纤维状绝热材料时,宜采用带塑料套管的 固定件。 4.5.2 在高湿、高温、腐蚀等环境下,或室内常年湿度大于 70时,应采用不锈钢螺钉。 4.5.3 固定件宜提供抗松脱测试报告。 4.5.4 固定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4.6 胶 粘 材 料 4.6.1 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的胶粘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 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JC/T 863的规定。 4.6.2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搭接胶带主要性能应符合表 4.6.2的规定。 表4.6.2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搭接胶带主要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要求 持粘性min ≥20 耐热性80℃,2h 无流淌、无龟裂、无变形 低温柔性℃ 一40,无裂纹 剪切状态下粘合性卷材N/mm ≥2.0 剥离强度卷材N/mm ≥0.5 热处理剥离强度保持率卷材,80℃,168h ≥80 4.6.3 隔汽材料搭接采用的胶粘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JC/T 942的规定。 4.7 覆 盖 材 料 4.7.1 B1 、B2级绝热材料的不燃覆盖层宜采用耐火石膏板、玻 镁防火板和水泥加压板,其厚度不应小于10mm。 8 4.7.2 当覆盖层采用配筋细石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厚度不应小于40mm。 4.8 压 铺 材 料 4.8.1 压铺材料可采用卵石或块体材料。 4.8.2 用于压铺材料的卵石直径宜为25mm~50mm, 密度不应 小于2650kg/m。 4.8.3 用于压铺材料的块体材料单位体积质量不应小于 1800kg/m, 厚度不应小于30mm, 单块面积不应小于0.1m。 4.8.4 块体压铺材料表面应平整,无裂纹、缺楞掉角等缺陷。 4.9 其 他 材 料 4.9.1 聚酯无纺布或丙纶无纺布等柔性隔离层材料的单位面积 质量不宜小于120g/m。 4.9.2 自粘泛水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粘聚合物沥青泛 水带JC/T 1070 和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JC/T 942的 规 定 。 4.9.3 接缝密封防水应采用高弹性、低模量和耐老化的密封 材 料 。 4.9.4 当防水卷材采用空铺压顶法施工时,保护材料可采用单 位面积质量不小于300g/m 的无纺布。 9 5 设 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造型、使用功能和环境条 件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确定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 屋面构造设计; 3 确定屋面坡度; 4 屋面排水设计; 5 节点构造设计; 6 屋面工程材料选择; 7 屋面工程施工方法。 5.1.2 屋面工程的坡度宜大于1。采用空铺压顶法施工的屋 面,坡度不应大于10。 5.1.3 屋面工程的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雨地区的屋面应采用有组织排水; 2 檐口高于6m 时,应采取有组织排水; 3 高低跨屋面的水落管出水口处应采取防冲刷措施。 5.1.4 屋面上应设置维修需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5.1.5 当采用机械固定法施工时,屋面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型钢板的基板厚度不宜小于0.75mm, 基板的最小厚 度不应小于0.63mm, 当基板厚度在0.63mm~0.75mm 时应通 过固定钉拉拔试验; 2 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 强度等级不应小 于C20, 并应通过固定钉拉拔试验; 3 木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 并应通过固定钉拉拔试验。 10 5.1.6 以压型钢板为基层的屋面设计为种植屋面时,耐根穿刺 防水层选用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的厚度 不应小于2.0mm,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种植屋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 规程JGJ 155的相关规定; 2 种植屋面使用的单层防水卷材应具有耐根穿刺性能,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 1075的相关规定。 5.1.7 压铺层与卷材防水层之间应设置保护层。 5.1.8 屋面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与基层及绝热层材料相互 之间应具有相容性。防水层与相邻材料不相容时,应增铺与防水 层相容的隔离材料。采用背面覆无纺布的防水卷材可不增铺隔离 材料。 5.2 风荷载设计 5.2.1 当防水卷材采用机械固定法时,风荷载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固定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值取值wg 不宜大于600N/个; 当 wg取值大于600N/ 个时,应通过屋面系统抗风揭验证试验获 得设计荷载取值; 2 单位长度固定件数量n 应由下式确定 nLwa/wg 5.2.1-1 式中n单位长度上固定件数量个/m; L固定件排距 m; wa围护结构的风荷载设计值 N/m; wg固定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N/ 个; 3 固定件间距S 由下式确定 S1/n 5.2.1-2 式中S 固定件间距 m/ 个; 11 n单位长度上固定件数量个/m。 4 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双坡屋面应按屋面的风压区域分 布划分为屋脊区域 Ra、 中心区域 R.、 周边区域 Rb 和角部区域 R 图5.2. 1a; 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单坡屋 面,其屋面的风压区域分布应划分为中心区域 R. 、 周边区域 Rb 和角部区域 Ra 图5.2. 1b; 其中E 应取高度2H 和迎 风宽度B 中较小者; 5 中心区域固定点行距应根据风荷载计算值确定;当基层 12 a 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双坡屋面 b 封 闭 式 矩 形 平 面 房 屋 的 单 坡 屋 面 图5.2.1 屋面区域划分 Ra 一屋脊区域;R. 中心区域; Rb 周边区域; R。一角部区域; H 高 度 ;D 宽 度 ;B 迎风宽度 为压型钢板时,固定点间距应根据压型钢板的波峰间距确定,且 应为波峰间距的倍数; 6 加密区域宽度应根据卷材的幅宽确定,为卷材幅宽的倍 数;当基层为压型钢板时,固定点间距应根据压型钢板的波峰间 距确定,且应为波峰间距的倍数。 5.2.2 当防水卷材采用机械固定法和满粘法施工时,应对设 计选定的防水卷材、绝热材料和固定件等组成的屋面系统按 本规程附录B 进行抗风揭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风荷载设计 要求。 5.3 隔 汽 层 5.3.1 严寒及寒冷地区,当屋面结构冷凝界面内侧的实际水蒸 气渗透阻小于所需值,或其他地区建筑物室内的水蒸气有可能透 过屋面结构层进入绝热层时,应设置隔汽层。 5.3.2 当绝热层铺设在金属屋面承重基板上时,宜在绝热层下 设置隔汽层。 5.4 绝 热 层 5.4.1 应根据气候环境、工程条件和热工要求,确定屋面绝热 层的传热系数、热阻,选用相应的绝热材料。 5.4.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屋面的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 断热桥措施。 5.4.3 当屋面设置内檐沟、天沟时,应满足热工要求。 5.5 防 水 层 5.5.1 防水层设计应根据防水等级、建筑构造、基层条件、使 用功能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防水卷材的品种及施工方法。 5.5.2 应根据基层条件及防水卷材的品种,选择下列相应的施 工方法 1 当绝热层采用固定件固定时,卷材宜选用机械固定法 13 施工; 2 当基层为水泥胶结材料找平层时,卷材宜采用满粘法 施工; 3 防水卷材的品种根据相应的施工方法,宜按表5 .5 .2 选择。 表5.5.2 防水卷材及相应施工方法 防水卷材 型 号 机械固定法 满粘法 空铺压顶法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H O L ● ● P ● O G O GL ● ● 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 H O O L ● ● P O O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无增强 O ● 内增强 ● O O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PYG ●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PYG ● 注 ●宜选,O可选,不选。 5.5.3 机械固定法施工的无不燃材料覆盖的屋面系统可包括结 构层、隔汽层、绝热层、隔离层、防水层等构造层次图 5.5.3-1;有不燃材料覆盖的屋面系统可包括结构层、隔汽层、 绝热层、不燃材料覆盖层、防水层等构造层次图5.5.3-2。 可根据屋面形式、屋面结构层耐火极限和绝热层材料选择等 情况,增减屋面构造层次。 14 图5.5.3-1 无不燃材料覆盖的屋面构造层次 1防水层;2一隔离层;3绝热层; 4隔汽层;5结构层;6固定件 图5.5.3-2 有不燃材料覆盖的屋面构造层次 1防水层;2一不燃材料覆盖层;3绝热层; 4隔汽层;5结构层;6固定件 5.5.4 满粘法施工的屋面系统可包括结构层、隔汽层、绝热层、 隔离层或不燃材料覆盖层、防水层等构造层次图5.5.4。 可根据屋面形式、屋面结构层耐火极限和绝热层材料选择等 情况,增减屋面构造层次。 15 图5.5.4 满粘法屋面构造层次 1防水层;2粘结基层;3绝热层; 4隔汽层;5结构层;6绝热层固定件 5.5.5 空铺压顶法施工的屋面系统可包括结构层、找平层、找 坡层、隔汽层、绝热层、隔离层、防水层、保护层、压铺层等构 造层次图5.5.5。 可根据屋面形式、屋面结构层耐火极限和绝热层材料选择等 图5.5.5 空铺压顶法屋面构造层次 1压铺层;2保护层;3防水层;4隔离层; 5绝热层;6隔汽层;7找平层;8一结构层 16 情况,增减屋面构造层次。 5.5.6 单层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表5.5.6的规定。 表5.5.6单层防水卷材搭接宽度mm 防水卷 材名称 搭接方式 机械固定法 满粘法 空铺压顶法 热风焊接 搭接胶带 热风 焊接 搭接 胶带 热风 焊接 搭接 胶带 搭接处 无固 定件 搭接处 有固 定件 搭接处 无固 定件 搭接处 有固 定件 高分子 防水 卷材 ≥8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25 ≥12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25 ≥120 且有效 粘结 宽度 ≥75 ≥200 且有效 粘结 宽度 ≥150 ≥8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25 ≥80 且有效 粘结 宽度 ≥75 ≥8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25 ≥80 且有效 粘结 宽度 ≥75 弹性体、 塑性体 改性沥 青防水 卷材 ≥8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40 ≥120 且有效 焊缝 宽度 ≥40 一 一 一 注采用热风焊接双道焊缝搭接方式时,每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 于15mm。 5.5.7 机械固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确定的间距布置固定件;当结构层为混凝土 时,应先在混凝土结构层上钻孔,后固定防水卷材; 2 当采用点式固定法时,固定垫片内侧边缘距离卷材搭接 线不应小于50mm, 外侧边缘距离卷材边缘不应小于10mm 图 5.5.7-1; 3 当采用线性固定法时,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两道焊缝间的 空腔宽度不应小于80mm 图5.5.7-2; 17 ≥120 D y D ≥10 ≥50 图5.5.7-1 点式固定示意图 1 23 4 ≥80 图5.5.7-2 线性固定示意图 1卷材搭接;2卷材覆盖压条;3压条;4防水卷材 4 无穿孔固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采用无穿孔固定法时,用于 机械固定的固定条带宽度不应小于250mm 。固定条带 应选用自粘聚酯纤维内增强型产品。防水卷材和固定 18 条带应采用搭接胶带连接,且有效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 图5.5.7-3a; a 3 a b e 3 -2 3 -4 图5.5.7-3 无穿孔固定a 1防水卷材;2基层;3自粘固定条带;4固定件 2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与垫片的 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垫片的直径不应小于75mm, 表面应有与卷材同质的涂层图5.5.7-3b。 图5.5.7-3 无穿孔固定 b 1已与卷材焊接的固定件;2防水卷材; 3基层;4带涂层的焊接垫片 19 5.6 压 铺 层 5.6.1 当防水卷材采用空铺压顶法时,应根据屋面工程风荷载 设计要求确定压顶荷重。 5.6.2 压铺材料的荷重不宜小于设计值的2倍。 5.7 细 部 构 造 5.7.1 细部构造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温差变形、施工环境条 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等要求。 5.7.2 檐口、檐沟外侧下端及女儿墙压顶内侧下端等部位均应 做滴水处理。 5.7.3 机械固定法细部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山墙和女儿墙泛水卷材宜铺设至外墙顶部边沿图 5.7.3-1;也可设置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并应采用金 属压条收口后密封,墙体顶部应采用盖板覆盖图5.7.3-2。 图5.7.3-1 山墙和女儿墙 a 1复合成品压檐;2泛水;3固定件;4防水卷材; 5收边加强钢板;6绝热层;7隔汽层 2 檐口部位应设置外包泛水,外包泛水应包至隔汽层下方 图5.7.3-3。 20 图5.7.3-2 山墙和女儿墙 b 1墙体;2密封胶;3收口压条及螺钉;4泛水;5金属压条; 6防水卷材;7一收边加强钢板;8绝热层 图5.7.3-3 檐 口 1外墙填缝;2收口压条及螺钉;3泡沫堵头;4泛水;5封边钢板; 6防水卷材;7收边加强钢板;8隔汽层;9一绝热层 3 穿出屋面设施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穿出屋面设施开口尺寸小于500mm 时,泛水应直 接与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结,泛水高度应大于 250mm, 并应采用不锈钢金属箍箍紧图5.7.3-4。 21 2当穿出屋面设施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500mm 时,穿 出屋面设施开口四周的防水卷材应采用金属压条固定, 每条金属压条的固定钉不应少于2个,泛水应直接与 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结,泛水高度应大于250mm, 并应采用不锈钢金属箍箍紧图5.7.3-5。 图5.7.3-4 穿出屋面设施 a 1隔汽层;2隔汽层连接胶带;3绝热层;4成品泛水; 5不锈钢金属箍密封;6密封胶;7热风焊接 压条布置平面图 图5.7.3-5 穿出屋面设施 b 1隔汽层;2隔汽层连接胶带;3金属压条;4不锈钢金属箍或金属压 条密封;5成品泛水;6热风焊接;7收边加强钢板;8绝热层 22 4 变形缝内应填充泡沫塑料,缝口应放置聚乙烯或聚氨酯 泡沫棒材,并应设置盖缝防水卷材图5.7.3-6。 图5.7.3-6 变形缝 1金属压条;2聚乙烯或聚氨酯泡沫棒材;3发泡聚氨酯; 4盖缝防水卷材;5金属V 形板 5 水落口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式水落口卷材覆盖条应与水落口和卷材粘结牢固 图5.7.3-7; 图5.7.3-7 直式水落口 1隔汽层;2收边加强钢板;3金属压条;4雨箅子;5覆盖条; 6热风焊接;7隔汽层连接胶带;8成品水落口 2 横式水落口应伸出墙体,覆盖条与防水卷材和水落口 连接处应粘结牢固图5.7.3-8。 5.7.4 满粘法细部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与屋面交接处的泛水部位应采用压条固定,并应采 23 图5.7.3-8 横式水落口 1胶粘剂;2雨箅子;3焊接接缝 用覆盖条覆盖; 2 当山墙侧墙无泛水板时,宜在墙顶处收口,并应采用密 封胶密封;当有泛水板时,应在泛水板下方收口,并应采用密封 胶密封图5.7.4-1。 图5.7.4-1 山墙 1金属板盖板及螺钉;2压条及固定螺钉;3防水卷材 24 3 高低跨变形缝图5.7.4-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形缝内应填充泡沫塑料,缝口应放置聚乙烯或聚氨 酯泡沫棒材,并应设置盖缝防水卷材; 2当变形缝两侧为墙体时,墙体应伸出绝热层不小 于100mm。 图5.7.4-2 高低跨变形缝 1密封胶;2收口压条及固定螺钉;3聚乙烯泡沫棒; 4压条及固定螺钉;5防水卷材 5.7.5 满粘法施工的檐口、女儿墙、穿出屋面设施、变形缝、 水落口等细部构造设计宜按本规程第5.7.3条的规定执行。 5.7.6 空铺压顶法细部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5.7.3条和第 5.7.4条的规定。 25 6 施 工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屋面工程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对施工图中的细部构 造进行审查,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并进行技术 交 底 。 6.1.2 屋面工程应由专业队伍施工,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6.1.3 进场材料应提供材料出厂检验报告,主要材料应按规定 见证抽样复验,经法定检测单位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4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检查验收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合 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相邻工序施工时,应对已完工的部 分进行清理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