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13-2010 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oc
UDC P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 213-2010 备案号 J1073-2010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2010-07-23 发布 2011-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2 3 设计 4 3.1 一般规定 4 3.2 材料 6 3.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构造 6 3.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7 4 施 工 11 4.1 施工准备 11 4.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 12 5 检查与验收 16 5.1 成桩质量检查 16 5.2 桩身质量检测17 5.3 工程质量验收 18 附录A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原始记录表 20 附录B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质量检验记录表 21 本规程用词说明22 引用标准名录 23 附 条文说明25 6 标准分享网 www. bzfxw. com 免费下载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2 3 Design 4 3.1 General Requirement 4 3.2 Material 6 3.3 Structure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Cast -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Pipe Pile 6 3.4 Design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7 4 Construction 11 4.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1 4.2 Construction of Cast -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12 5 Check and Acceptance 16 5.1 Piling Quality Inspection 16 5.2 Pile Quality Detection 17 5.3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18 Appendix A Construction Original Record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 -diameter Pipe Pile 20 Appendix B Quality Detection Record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 -diameter Pipe Pile 2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5 7 1 总 则 t 1.0.1 为了在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中 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技术先进,制 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桩径为 1000mm~1250mm 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综合分析地基土 层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 和施工技术等因素,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优化布桩, 节约资源。 1.0.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 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 diameter pipe pile 简称 PCC 桩,采用专用施工机械将内外双层套管所形成的 空心圆柱腔体在活瓣桩靴的保护下沉入地基,到达设计深度后, 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分段振动拔管,在桩芯土体与外部土 体之间形成的管桩。 2.1.2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的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后形成的由增强体和地 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 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褥垫层 cushion 指设置于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小桩 土不均匀沉降的传力层。 2.2 符 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po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s复合地基沉降; S1加固层沉降; S₂下卧层沉降。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2 e 孔隙比; Es; 基础底面下第i 层天然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fak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sk处理后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fspk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9pk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9sik 桩 周 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2.3 几何参数 A.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等效面积; Ap 桩的横截面面积,指包括桩芯土在内的桩横截面面积; A 桩的管壁横截面面积; d 桩身外径; d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D 桩间距; D₁ 纵向桩间距; D₂ 横向桩间距; l桩 长 ; m 面积置换率;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t桩壁厚度; u 桩身外周长。 2.2.4 计算参数 β 桩间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ψc桩工作条件系数; p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s 桩间土应力折减系数。 3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3 设 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可适用于处理黏性土、 粉土、淤泥质土、松散或稍密砂土及素填土等地基,现浇混凝土 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度不宜大于25m 。对于十字板抗剪强 度小于10kPa 的软土以及斜坡上软土地基,应根据地区经验或 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1.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 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提供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 1场地钻孔位置图、地质剖面图;若有填土,应明确填 土材料的成分、粒径组成、有机质含量、厚度及填筑 时 间 ; 2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和孔隙比-压力 ep 曲线; 3标准贯入试验、静力或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 4各土层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5对于软土,应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土体的不排水抗 剪强度 ; 6水文地质资料,应包括地下水类型、水位、腐蚀性等, 并应提供防治措施建议; 7拟建场地的抗震设计条件,应包括建筑场地类别、地 基土有无液化的判定等; 8特殊岩土层的性质、分布,并应评价其对现浇混凝土 大直径管桩的影响程度。 4 2 工程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 1工程场地的现状平面图,应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 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 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 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4 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3 建设工程资料 1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 工程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 3 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值; 4 对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基底压力和对应于荷载 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压力。 4 施工条件资料 1 施工机械设备条件; 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场地施工条件。 3.1.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下列计算和 验 算 1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3 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验算; 4 桩身强度验算。 3.1.4 特殊条件下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原则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软土中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宜选择中、低压缩性土 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 软土中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 减小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 边坡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3 对建于坡地岸边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不 得将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滑动体上;桩端进 5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入潜在滑裂面以下稳定土层内的深度应能保证桩基的稳定; 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 平距离;建筑场地内的边坡必须是完全稳定的边坡,当有崩塌、 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进行整治,确保其稳定性; 5 新建坡地、岸边建筑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工 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6 对建于坡地岸边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应 验算其在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的整体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 3.2 材 料 3.2.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所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15。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 3.2.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桩顶褥垫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级配砂石等材料,级配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加筋材料可选用土工格栅、土工编织物等,其抗拉强度不宜小于 50kN/m, 延伸率应小于10。 3.2.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桩顶封口材料应采用与桩身强度 等级相同的混凝土。 3.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构造 3.3.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外径和壁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的外径宜为1000mm 、1250mm, 并且不应小于1000mm; 2 对于外径为1000mm 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壁厚不 宜小于120mm; 对于外径为1250mm 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 壁厚不宜小于150mm。 3.3.2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的厚度应根据桩 顶荷载、桩距及桩间土的承载力性质综合确定,宜取300mm 500mm, 当桩距较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高值。褥垫层应铺设加 6 筋材料1~2层。当褥垫层厚度为低值时取1层,为高值时取2 层,且宜按每200mm 铺设一层加筋材料。 3.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3.4.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宜在复合地基加固场地边线内布 桩,也可在加固场地外设置护桩。加固场地边线到加固区边桩轴 线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倍桩径。 3.4.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的间距应根据地基土性质、复合 地基承载力、上部结构构造要求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2.5 4倍桩径,桩径大时宜取小值。 3.4.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 过现场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列公式 估算 3.4.3-1 3.4.3-2 式中fspk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Pa; m桩土面积置换率; d 桩身外直径 m; d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m, 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时, de可按1.05D 取值;按正 方形布桩时,d 可按1. 13D 取值;按矩形布桩 时 ,d. 可按1. 13 √D₁D₂ 取值;D 、D₁ 、D₂ 分别 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和横向桩间距 m;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N; Ap包括桩芯土在内的桩横截面面积 m; β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 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高时 宜取大值;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宜按当地经 7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 3.4.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的 取 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有单桩静载荷试验值时,应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 50取值; 2 当无单桩载荷试验资料时,对于初步设计可按下式估算 3.4.4 式中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K 安全系数,取K2。 3.4.5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 可按下式计算 3.4.5 式中u桩身外周长 m;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 端阻力修正系数,与持力层厚度、土的性质、桩长 和桩径等因素有关,可取0.65~0.90,桩端土为高 压缩性土时取低值,低压缩性土时取高值;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当无当 地经验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 94的规定取值; 9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kPa; 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规定 取值; l; 桩穿过第i 层土的厚度 m。 3.4.6 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式规定 R₂≤4.A′pfc 3.4.6 式中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kPa, 按现行国家 8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规定 取值; ψc桩工作条件系数,取0.6~0.8; A′ 桩管壁横截面面积 m。 3.4.7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sS₁S₂ 3.4.7-1 3.4.7-2 3.4.7-3 3.4.7-4 式中s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处理深度内复合加固层的沉 降量 mm; S₂下卧层的沉降量 mm, 可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作用在下卧层土体上的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规定计算; s₁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复合加固层沉降量 mm;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 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按表3.4.7的规定取用; po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 压力 kPa; zi 、Zi-1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层土、第i-1 层土底面的距 离 m; a, 、a-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2 层土、第 z-1 层土底面范围 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规定取值; Es; 基础底面下第i层天然地基的压缩模量 MPa; 9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ξ 基础底面下地基压缩模量提高系数; fak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E 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MPa; A;- 第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m。 表3.4.7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E. MPa 基底附加压力 2.5 4.0 7.0 15.0 20.0 0.75fakpo≤fak 1.4 1.3 1.0 0.4 0.2 po≤0.75fak 1.1 1.0 0.7 0.4 0.2 3.4.8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关于地基沉降 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 3.4.9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的规定验算下卧层承 载力 。 10 4 施 工 4.1 施 工 准 备 4.1.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1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3 建筑场地和相邻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架 空线路等相关资料。 4.1.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进行工程施工图会审,并应进行设计交底; 2 应编制基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 审核确认; 3 应向基桩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4 施工场地应平整,地面承载力应满足桩机进场施工的 条件 ; 5 地下和空中的障碍物应进行处理,施工场地及周边排水 应保持通畅。 4.1.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 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工程概况; 2 场地岩土特性及成桩条件分析; 3 施工总体部署及桩机的选择; 4 施工操作工艺要点; 5 施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6 季节性施工措施; 7 桩机安装、拆除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 8 施工场地及相邻既有建构筑物的防护、隔振措施; 1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9 应急预案。 4.1.4 工程施工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 1 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打试桩,进行施工工艺参 数试验; 2 试桩的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该场地的代 表性,试验桩与工程桩的施工工艺条件应一致; 3 应根据试桩的参数优化设计,并应根据试桩的结果调整 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4.1.5 施工机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试桩的资料选择施工机械; 2 施工机械选定后应核实现场地基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打桩 的施工要求,如不满足应预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1.6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场地地质状况进 行复查,发现实际地质状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影响继续施工时应 进行施工地质补充勘察。 4.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 4.2.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图4.2. 1应 包括场地平整、桩机就位、振动沉管、沉管腔内灌注混凝土、振 动上拔成桩等步骤。 4.2.2 沉桩顺序应尽量减少挤土效应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如桩布置较密集且离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开阔, 打桩顺序宜从施工场地中间开始向外进行; 2 如桩布置较密集且场地较长,打桩顺序宜从施工场地中 间开始向两端进行; 3 如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打桩顺序宜从靠 建构筑物一侧开始向另一侧进行; 4 宜先施工长桩,后施工短桩;先施工大直径桩,后施工 小直径桩; 12 测量放样、校核 沉管至设计 标高 沉管上拔速度 控制 桩顶标高控制 场地平整 桩机就位 振动沉管 沉管腔内 灌注混凝 土 振动上拔 成桩 移机下一 桩位 活瓣固定 视要求润滑 内外管壁 混凝土制作及 试块制作 视情况添加混 凝土 图4.2.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5 靠近边坡的地段,应从靠边坡向远离边坡方向进行; 6 在进行较密集的群桩施工时,可采用跳打、控制打桩速 率、优选打桩顺序等措施。 4.2.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成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时应保证机架底盘水平、机架垂直,垂直度允许偏 差应为1; 2 在打桩过程中如发现有地下障碍物应及时清除; 3 在淤泥质土及地下水丰富区域施工时,第一次沉管至设 计标高后应测量管腔孔底有无地下水或泥浆进入;如有地下水或 泥浆进入,则在每次沉管前应先在管腔内灌入高度不小于1m 的、与桩身同强度的混凝土,应防止沉管过程中地下水或泥浆进 入管腔内; 4 沉管桩靴宜采用活瓣式,且成孔器与桩靴应密封; 5 应严格控制沉管最后30s 的电流、电压值,其值应根据 试桩参数确定; 13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6 沉管管壁上应有明显的长度标记; 7 沉管下沉速度不应大于2m/min。 4.2.4 在沉管过程中遇局部硬土夹层时,可通过造浆器向内外 套管底端压入泥浆进行润滑。 4.2.5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终止成孔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端位于坚硬、硬塑的黏性土、砾石土、中密以上的砂 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设计标高控制 为 辅 ; 2 桩端位于软土层时,应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 3 桩端标高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连续激振3阵,每阵持 续 1min, 并应根据其平均贯入度大小确定。 4.2.6 桩身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浇灌混凝土,应尽量缩短间歇 时 间 ; 2 混凝土制作、用料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根据试验确定。现场搅拌混凝土坍 落度宜为8cm~12cm, 如采用商品混凝土,非泵送时坍落度宜 为 8cm~12cm, 泵送时坍落度宜为16cm~20cm; 3 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实际灌注量的充盈系数不应小 于1.1; 4 混凝土灌注高度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cm。 4.2.7 振动上拔成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为保证桩顶及其下部混凝土强度,在软弱土层内的拔管 速度宜为0.6~0.8m/min; 在松散或稍密砂土层内宜为1.0 1.2m/min; 在软硬交替处,拔管速度不宜大于1.0m/min, 并 在该位置停拔留振10s; 2 管腔内灌满混凝土后,应先振动10s, 再开始拔管,应 边振边拔,每拔1m 应停拔并振动5s~10s, 如此反复,直至沉 管全部拔出; 3 在拔管过程中应根据土层的实际情况二次添加混凝土, 14 以满足桩顶混凝土标高要求; 4 距离桩顶5.0m 时宜一次性成桩,不宜停拔。 4.2.8 当桩身混凝土灌注结束24h 后,应及时开挖桩顶部的桩 芯土,开挖深度从桩顶算起宜为50cm; 待低应变检测和桩芯开 挖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且达到要求后,应灌注与桩身同强度等级 的素混凝土封顶。 4.2.9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程附录A 表 A 的要求作好记录, 及时汇总并办理验交、签证等手续。 4.2.10 施工安全生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标准的规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应由专业人员担任,并应按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规定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 沉桩施工中应防止因过载造成桩机倾斜; 3 桩机在移位行走时,非操作人员不得靠近; 4 雨、雪、雾天气应停止施工,雨、雪后施工应排除积水 或扫除积雪; 5 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施工。 15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5 检查与验收 5.1 成桩质量检查 5.1.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成桩质量检查应包括成孔、混凝 土拌制及灌注等过程的检查,并应按下列规定填写质量检查 记 录 1 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和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 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查; 2 沉管前应检查桩位的放样偏差; 3 沉管前应检查沉管的垂直度,沉管终孔前应检查最后 30s 的 电 流 、 电 压 值 ; 4 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成孔垂直度、孔深、孔底泥浆情况进 行检查 ; 5 应检查混凝土灌注量及充盈系数、桩顶标高和振动拔管 速度 。 5.1.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桩顶标高、桩长、桩位、垂直度 偏差、混凝土充盈系数、混凝土强度、拔管速度等应按表5.1.2 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按本规程附录B 表 B 的要求作好记录。 表5.1.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成桩质量检查标准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1 桩长 300mm Omm 测桩管长度,查施工记录 2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块报告或切割取样送检 3 混凝土充盈系数 ≥1.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记录 4 桩位 士200mm 开挖后尺量检查 16 续表5.1.2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5 垂直度 1 经纬仪或线锤测桩管垂直度 6 桩顶标高 30mm 50mm 水准仪检查,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 桩体 7 拔管 速度 软弱土层 0.8m/min 0.6m/min 测量机头上升距离和时间 其他土层 1.2m/min 1.0m/min 5.1.3 每个台班应留置不少于3组混凝土试块。 5.2 桩身质量检测 5.2.1 应在成桩14d 后开挖桩芯土,观察桩体成形质量和量测 壁厚,开挖深度不宜小于3m 。检测数量宜为总桩数的0.2 0.5,且每个单项工程不得少于3根。 5.2.2 桩身混凝土达到龄期后,宜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混凝 土质量,检测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对设计等级为甲级 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工程桩,抽检数量不得 少于总桩数的20。 5.2.3 对于一般工程的工程桩,可在成桩28d 后进行单桩静 载荷试验;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工程桩, 应采用单桩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方法分别进行检测。检 测数量宜为总桩数的0.2~0.5,且每单项工程不得少于 3根。 5.2.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的桩身质量检测标准应符合表 5.2.4的规定,并应按本规程附录B 表 B 的要求作好记录。 17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表5.2.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桩身质量检测标准 序 检测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测方法 1 桩体质量检测 I、Ⅱ类桩,无IV类桩 低应变检测 2 承载力 设计要求 载荷试验 3 桩径 30mm 10mm 开挖后实测桩头直径 4 壁厚 30mm 10mm 开挖后尺量检测,每个桩头测三 点取平均值 注I、Ⅱ、Ⅲ、IV类桩的判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的规定执行。 5.3 工程质量验收 5.3.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桩基工程验收 应在施工完毕后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桩 基工程验收应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 5.3.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 础上进行,并应具备下列验收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纪要、设计变更等; 2 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复验报告; 3 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4 混凝土质量检验报告; 5 施工记录及检验记录; 6 桩体质量检测报告; 7 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8 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的桩壁厚和成型情况检查记录、基 桩竣工平面图; 9 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处理资料。 5.3.3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条件应 18 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材料质量应合格; 2 各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应合格; 3 应有完整的质量验收文件; 4 低应变检测结果应合格,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检测结 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9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附录 A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 施工原始记录表 表A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施工原始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合同号 编 单位工程 分项工程 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 桩号部位 记录日期 地面标高 m 桩机 类型 设计桩长 m 设计桩径 mm 设计混凝土 强度等级 坍落度 mm 设计壁厚 mm 桩编号 沉管时间 hmin 开始 间休 结束 总计 最后贯入度 mm/min 最后电流A 施工桩长m 灌注混凝 土数量 m 第一次 加灌 总计 拔管时间 hmin 开始 间休 结束 总计 桩顶距地面 距离m 桩倾斜度 充盈系数 桩中心偏差mm 现场监理 日期 施工负责 日期 记录员 日期 质检员 日期 20 附录 B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 质量检验记录表 表B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质量检验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合同号 编 单位工程 分项工程 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 桩号部位 记录日期 地面标高 m 桩机 类型 设计桩长 m 设计桩径 mm 设计混凝土 强度等级 坍落度 mm 设计壁厚 mm 桩编号 桩长m 桩径mm 壁厚mm 桩顶距设计标高 距离m 垂直度 充盈系数 桩体质量 混凝土强度MPa 承载力kN 桩位 拔管速度m/min 现场监理 日期 施工负责 日期 记录员 日期 质检员 日期 2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 一 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2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5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