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97-2010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doc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JGJ/T 197-2010 P 备案号J 1086-2010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lock assembled base of tower crane 2010-08-03 发布 2011-01-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和 符 号 2 2.1 术语 2 2.2 符 号 2 3 基 本 规 定 5 4 设 计 6 4.1 一般规定 6 4.2 结构设计计算 6 4.3 构造要求 13 5 制 作 与 检 验 15 5.1 预制件的制作与检验 15 5.2 拼装连接索及配件的检验 15 5.3 出 厂 检 验 16 6 拼 装 与 验 收 17 6.1 一 般 规 定 17 6.2 拼装 17 6.3 验收 19 6.4 拆除和堆放 20 7 运 输 、 维 护 与 报 废 22 7.1 运 输 22 7.2 维护 22 7.3 报废 22 附 录A 预 制 塔 机 基 础 拼 装 结 构 图 24 附 录B 拼 装 连 接 索 张 拉 施 工 记 录 表 27 附 录C 预 制 塔 机 基 础 拼 装 验 收 记 录 表 28 5 附录 D 预制塔机基础安全使用巡查记录表 29 本规程用词说明 30 引用标准名录 31 附 条文说明 33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2 3 Basic Requirement 5 4 Design 6 4.1 General Requirement 6 4.2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s for the Assembled Base 6 4.3 Requirements for the Structure 13 5 Manufacture and Inspection 15 5.1 Manufacture and Inspection of the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lock 15 5.2 Inspection of Joining Strand and Fittings 15 5.3 Final Production Inspection 16 6 Assembly and Acceptance 17 6.1 General Requirement 17 6.2 Assembly 17 6.3 Acceptance 19 6.4 Dismantlement and Stacking 20 7 Transportation , Maintenance and Discarding 22 7.1 Transportation 22 7.2 Maintenance 22 7.3 Discarding 22 Appendix A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Composition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lock Assembled 7 Base of Tower Crane 24 Appendix B Table B Operation Record of the Joining Strand Post -tensioning 27 Appendix C Table C Acceptance Inspection Checklist for the Assembled Base 28 Appendix D Table D Patrol Safety Inspection Checklist of the Assembled Base 2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3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3 8 1 总 则 1.0.1 为使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在设计、安装、验收和使 用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重复利 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小车变幅水平臂额定起重力矩不超过 400kNm 的塔式起重机预制混凝土基础的设计、制作、拼装、 验收和使用维护。 1.0.3 本规程规定了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的基本技术要求。 当本规程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 使用及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 定 。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lock assembled base of tower crane 通过拼装连接索将经过专门设计的混凝土预制件拼装成一体, 用于传递塔式起重机荷载至地基的基础。简称预制塔机基础。 2.1.2 中心件 cruci block 置于预制塔机基础中心部位的十字形混凝土预制件。 2.1.3 过渡件 extending block 扩展预制塔机基础长度的混凝土预制件。 2.1.4 端件 outer block 预制塔机基础端部的混凝土预制件。 2.1.5 配重块 ballast block 搁置于过渡件、端件之间且中部悬空用以抗倾覆的混凝土预制件。 2.1.6 定位剪力键 shear resisting positioning couplings 设置在相邻预制件之间用于限制预制件连接的形位公差并起 到抗剪作用的钢制耦合件。 2.1.7 拼装连接索 joining strand 将预制件连接成整体的预应力钢绞线。 2.1.8 配件 fittings 与预制件和拼装连接索配套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垫 板、锚具、承压板等的总称。 2.2 符 号 2.2.1 材料性能 fe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 fptk预应力钢绞线强度标准值; f.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v定位剪力键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主要受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F- 预制塔机基础与塔式起重机连接处单根主肢杆上的地 脚螺栓的最大拉力设计值; F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顶面上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F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顶面上的垂直荷载设计值; Fk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底面上的垂直荷载标准值; F---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顶面上的垂直荷载标准值; F---- 每根地脚螺栓的预紧力; G----- 预制塔机基础自重及配重的标准值; M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底面上的弯矩设计值; M------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底面上的弯矩标准值; M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顶面上的弯矩标准值; Mmax预制塔机基础梁截面内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MR抗滑力矩; Ms 滑动力矩; Mst---- 预制塔机基础抵抗倾覆的力矩值; Mdst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上的倾覆力矩值; M--- 螺栓副的预紧力矩; N 单个地脚螺栓的拉力设计值; Np 拼装连接索考虑损失后的拉力的合力设计值; Pk,m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 3 Pk,max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压力标准值; Pr.m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小压力标准值; V 剪力设计值; 0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 o,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值; 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 2.2.3 几何参数 A预制塔机基础底面积; Ao混凝土基础换算截面面积; Ap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Ap₁ 单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 A₃预制塔机基础翼缘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As 定位剪力键的截面总面积; As 同一截面内各肢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a 塔身截面对角线上两根主肢杆形心间距; b 预制塔机基础梁截面的宽度; bo基础端件的宽度; d 螺栓的公称直径; de螺栓的有效直径; h预制塔机基础梁截面高度; ho截面有效高度; l-预制塔机基础底面的长度; lo预制塔机基础最小的抗倾覆力臂; Wmin预制塔机基础的最小截面抵抗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sb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n 基础底部预应力钢绞线数量;塔机每根主肢杆上的地 脚螺栓数量; α荷载不均匀系数。 4 3 基 本 规 定 3.0.1 预制塔机基础应由定位剪力键和拼装连接索将中心件、 过渡件、端件连接而成,配重块应按计算配置。 3.0.2 预制塔机基础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 3.0.3 预制塔机基础应拼装便利,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使用。 3.0.4 预制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其相关指标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的规定。 3.0.5 混凝土预制件应配置 HRB400 级或HRB335 级钢筋,其 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 。 3.0.6 拼装连接索应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 为1860N/mm 的 无粘结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的规定。 3.0.7 预埋件、承压板等宜采用Q235 、Q345 、Q390 和 Q420 钢,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 。 3.0.8 地脚螺栓应采用40Cr 钢并经调质处理,调质后其极限抗 拉强度不应小于750N/mm, 屈服强度不得小于550N/mm, 相 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GB 3098 的 规 定 。 3.0.9 锚具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要求。 5 4 设 计 4.1 一 般 规 定 4.1.1 预制塔机基础的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规定,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宜取 为丙级。 4.1.2 预制塔机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应低于80kN/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相应设计指标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 值,当持力层为表层土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未提供表层土承载 力时,可通过现场测试确定。 4.1.3 预制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制件设计应构造简单、坚固耐用,便于制作、运输和拼装; 2 整体平面布置应合理规范; 3 截面形式宜采用倒 T 形,其截面尺寸宜符合建筑模数。 4.1.4 预制塔机基础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 基础底面承载力验算、地基稳定性验算、基础抗倾覆验 算、基础承载力计算; 2 受拉区拼装连接索根据计算确定,并按构造要求布置受 压区拼装连接索; 3 编写预制塔机基础设计说明; 4 绘制预制塔机基础平面布置组合图; 5 绘制预制件配筋图及模板图; 6 绘制预埋件和拼装连接索布置图; 7 绘制定位剪力键详图和布置图。 4.2 结构设计计算 4.2.1 作用在预制塔机基础上的荷载及其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 6 下列规定 1 作用在预制塔机基础顶面的荷载 应由塔式起重机生产厂家按现行国家标 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 13752 提供。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 垂直荷载标准值、水平荷载标准值、弯 矩标准值及扭矩标准值分别为 Fk、 Fh 、M 、T 图4.2.1-1。 图4.2.1-1 基础顶面 2 对预制塔机基础的底面压力进行 荷载标准值 验算时,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标准组合。标准组合中 取用的垂直荷载标准值和弯矩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kFkGk 4.2.1-1 MMFh 4.2.1-2 式中F 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垂直荷载标准值 kN; Gk 预制塔机基础的自重及配重的标准值 kN; M 预制塔机基础作用在其基础底面上的弯矩标准值 kNm; h 预制塔机基础梁截面高度 mm。 3 对预制塔机基础进行抗倾覆验算时,应采用荷载基本组 合设计值。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4.2.1-2 4.2.1-3 Mast1.4M1.0Fhh 4.2.1-4 4.2.1-5 式中Mstb预制塔机基础抵抗倾覆的力矩值 kNm; Mdst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基础上的倾覆力矩值 kNm; lo预制塔机基础最小的抗倾覆力臂 mm; bo 基础端件的宽度 mm; l预制塔机基础底面的长度 mm。 7 图4.2.1-2 最小抗倾覆力臂示意图 1中心件;2过渡件;3端件 4 对预制塔机基础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垂直荷载设计 值和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2.1-6 M1.4M1.0Fh 4.2.1-7 式中F√ 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顶面上的垂直荷载设计 值 kN; M塔式起重机作用在其基础底面上的弯矩设计值 kNm。 4.2.2 预制塔机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8 图4.2.2 基底压力示意图 1 塔式起重机在偏心荷载作 用下基础底面的压力应按下式确 定图4.2.2 4.2.2-1 式中Pk,max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标准值 kN/m; Pr.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标准值 kN/m; Wmin预制塔机基础的最小截面抵抗矩 m; A预制塔机基础底面积 m。 2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Pk,m≤fa 4.2.2-2 Pk,max≤1.2fa 4.2.2-3 式中k,m 预制塔机基础底面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N/m; fa 经过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当基底出现零应力区时,偏心距 e 应小于l/4; 偏心距 em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2.2-4 4.2.3 预制塔机基础的地基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预制塔机基础底面标高接近土坡底或基坑底图 4.2.3,当h′ 不大于1.0m、a不小于2.0m、fak不小于130kN/m 且地基持力层无软弱下卧层时,可不做地基稳定性验算。 图4.2.3 基础底面外边缘至坡顶的水平距离示意 a基础底面外边缘至坡顶的水平距离;2Lo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h′基础底面至坡坑底的竖向距离;d基础的埋置深度;β一边坡坡角 2 当预制塔机基础处于边坡内且不符合上款规定时,应进 行边坡的稳定性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范GB 50330的规定,按圆弧滑动面法进行计算。最危险滑动 面上的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 要求 9 4.2.3 式中M 抗滑力矩 kNm; Ms 滑动力矩 kN m。 4.2.4 预制塔机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4.2.4 式中Kstb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当预制塔机基础有埋深时, Kstb应按不小于2.0取值;无埋深时, Ksb应按不 小于2.2取值。 4.2.5 倒 T 形预制件在受拉翼缘中配置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应 按下式计算,且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4.2.5 式中M₁ 预制塔机基础倒T 形预制件中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kNm; A 预制塔机基础翼缘每米长的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mm; 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N/mm; ho预制塔机基础翼缘的有效高度 mm。 4.2.6 预制塔机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体抗剪应符合下式要求 4.2.6-1 式中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N/mm; b基础梁截面的宽度 mm; ho基础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mm; f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mm; As 配置在同 一 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mm; 10 11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mm。 2 拼接面处的抗剪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V≤0.5Np As≥V-0.2Npo/fv 4.2.6-2 4.2.6-3 式中V拼接面处的剪力设计值 kN; No 拼装连接索考虑损失后的拉力的合力设计值kN 当 Np 大于0.3f.Ao 时,应取N 等于0.3f.Ao, 此 处 ,A₀ 为构件的换算截面面积,f.为混凝土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 As 定位剪力键的截面总面积 mm; fv 定位剪力键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N/mm。 4.2.7 预制塔机基础地脚螺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脚螺栓孔附加横向箍筋总截面面积A 应符合下列公 式要求 4.2.7-1 4.2.7-2 式中As 承受地脚螺栓拉力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 积 mm; F预制塔机基础与塔式起重机连接处单根主肢杆上地 脚螺栓组的最大拉力设计值 kN, 见图4.2.7; a 塔身截面对角线上两根主肢杆形心间距 mm。 2 地脚螺栓的拉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4.2.7-3 4.2.7-4 4.2.7-5 12 式中N单个地脚螺栓的拉力设 计值 kN; de螺栓的有效直径mm; f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N/mm; Fy每根地脚螺栓的预紧力 kN; 图4.2.7 地脚螺栓 受力示意图 α荷载不均匀系数,α取1.1; n 每根主肢杆上的地脚螺栓数量个; My 螺栓副的预紧力矩 kN m, 按塔式起重机说明 书或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13752的有关规定取值; d螺栓的公称直径 mm。 4.2.8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连接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拼装连接索施加的有效预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Ope0con0L 4.2.8-1 式中 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 N/mm;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 N/mm, 可 取 con0.55fptk; o,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值,o 取200N/mm; fpu 预应力钢绞线强度标准值 N/mm。 2 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和根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2.8-2 4.2.8-3 式中Ap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mm; Mmax 预制塔机基础梁截面内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 oe 考虑拼接缝影响,经折减后的有效预应力 N/mm,o0.850; ho预制塔机基础梁的有效高度,取基础截面顶部到 下部钢绞线合力点的距离 mm; n 基础底部预应力钢绞线数量根,取整数; Ap 单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 mm。 4.2.9 对预制塔机基础预应力张拉和锚固端、地脚螺栓孔部位,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进行局部 受压承载力计算,并配置必要的间接钢筋网或螺旋式钢筋。 4.2.10 对符合本规程适用范围的,即额定起重力矩不超过 400kNm 的塔式起重机基础,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 控制验算和挠度验算。 4.3 构 造 要 求 4.3.1 预制塔机基础下应设置强度等级为 C15 的素混凝土垫 层,垫层厚度应不小于100mm; 垫层上宜设置5mm~10mm 细 砂作为滑动层。 4.3.2 预制件基础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且不应小于 受力筋直径的25。箍筋宜采用对焊封闭箍筋;也可采用末端 做成135弯钩、弯钩端部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的 搭接封闭箍筋。 4.3.3 地脚螺栓孔口周围应设置双向中6100网片作为抗裂 钢 筋 。 4.3.4 地脚螺栓的直径不应小于24mm。 4.3.5 预制件拼接面处的角部应设置截面不小于50mm5mm 的防碰撞等边角钢。 4.3.6 张拉端及固定端应配置构造钢筋网片φ6100或螺旋 钢 筋 。 4.3.7 受压区基础顶面拼装连接索的预应力钢绞线不应少 于2根。 4.3.8 预制塔机基础内穿拼装连接索的孔应按水平直线布置, 十字梁两个方向孔高差不应大于25mm。 13 4.3.9 地脚螺栓预留孔处,梁两侧应配置2根虫12构造钢筋。 4.3.10 拼接面处定位剪力键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定位剪力键 距截面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4.3.11 预制塔机基础倒T 形预制件翼缘高度不应小于200mm; 当翼缘高度大于250mm 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翼板坡度不应 大于13。 4.3.12 当预制件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 时,应在梁两侧面沿 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腹板截面面积的0. 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3.13 张拉端、固定端的承压板厚度不应小于12mm。 4.3.14 预制件梁底板配置的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 率不应小于0. 15。 4.3.15 预制件梁底板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40mm。 4.3.16 定位剪力键的锚筋应设置3根不小于虫12的钢筋,且 长度不应小于300mm。 14 5 制作与检验 5.1 预制件的制作与检验 5.1.1 预制件应在固定场所集中制作与检验。 5.1.2 预制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制作。 5.1.3 预制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 5.1.4 预制件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相关规定。 5.1.5 预制件的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 1.5的 要 求 。 表5.1.5预制件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 线 5 0 钢尺检查 几何尺寸 5 角尺和量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0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0 钢尺检查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钢尺检查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主筋保护层厚度 10 -5 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 对角线差 10 0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5.2 拼装连接索及配件的检验 5.2.1 拼装连接索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5 1 首次使用钢绞线的检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 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2 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具有产 品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2 重复使用的钢绞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绞线不应产生塑性变形; 2 单根钢丝不得产生脆断或裂缝; 3钢绞线不得出现明显锈蚀脱皮,因锈蚀使截面面积减 少5以上的钢绞线不得使用; 4 钢绞线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0次; 5 钢绞线在同一夹持区使用不应超过6次。 5.2.2 锚具、地脚螺栓等质量要求应按本规程第3.0.8、3.0.9 条规定执行。 5.3 出 厂 检 验 5.3.1 应对预制件的几何尺寸、数量以及拼装质量逐件进行实 测检验。 5.3.2 应对配件的数量、型号、形状尺寸进行检查。 5.3.3 按本规程第5.3. 1条、第5.3.2条要求检验合格后,应 出具产品出厂合格证。 16 6 拼装与验收 6.1 一 般 规 定 6.1.1 拼装前应制定合理的拼装方案。预制塔机基础的拼装宜 符合本规程附录A 的规定。 6.1.2 拼装单位应具有预应力施工资质,拼装应由专门人员 施工 。 6.1.3 预制塔机基础严禁设置在积水浸泡的地基和冻土地基上。 使用过程中严禁基槽内积水。当预制塔机基础位于不良工程地质 环境时,应有保证基础及地基稳定的技术措施。 6.1.4 张拉用千斤顶和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张拉设 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张拉设备出现不正常现象时或千 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6.1.5 吊装预制件时应设专人指挥,预制件起吊应平稳,不得 偏斜和大幅度摆动。 6.1.6 钢绞线在张拉或拆除时,严禁在基础梁两端正前方站人 或穿越,工作人员应位于千斤顶侧面操作。 6.2 拼 装 6.2.1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可按图6.2.1所示流程进行 6.2.2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确认拼装位置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收集相邻建筑、道路、管线、边坡等相关资料; 3 拼装场地的道路应平整坚实、无障碍物,并满足运输和 吊装要求 ; 4 依据设计要求清点预制件和配件数量,核对型号; 5 根据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检查预制件和配件质量; 17 确定拼装位置 测量放线、校核 开挖或夯实基坑 验收基坑尺寸及质量 浇筑100m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 铺设5mm10mm 厚细砂滑动层 吊装各预制件及合拢 穿钢绞线及张拉 吊装配重件 拼装地脚螺栓 图6.2.1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流程 6 必须对拼装机具进行校核、检查; 7 组织拼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2.3 预制塔机基础的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拼装位置应符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2 基坑的尺寸及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开挖后应对基坑底 部进行夯实; 3 素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度不得大于5mm; 4 在预制件吊装过程中不应破坏砂滑动层,构件高差、平 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 预制件应按设计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夹 角不宜小于45; 6 应按平面布置依次吊装中心件、过渡件、端件,定位剪 力键的凹件与凸件应紧密咬合,预制件的间隙不应大于8mm; 7 预制件的中心位置应与轴线重合; 8 预制件的拼接面缝隙内不得有杂物; 9 配重块应搁置于基础边缘,中部应悬空,并与基础有可 靠连接;配重块搁置未达设计配置的总重量前,不得安装塔机; 18 10 地脚螺栓的预留长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11 预制塔机基础周边包括张拉索端部应砌挡墙围护,挡墙 下部留泄水孔。 6.2.4 拼装连接索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 1 拼装连接索的张拉程序和张拉力应符合预制塔机基础的 设计要求; 2 拼装连接索张拉首先应进行合拢张拉,待拼装构件完全 合拢后再正式进行逐根对称张拉;张拉时应严格控制油泵压力表 值,读数偏差不得大于0.5MPa, 张拉过程应由监理人员进行现 场监督,并应按本规程附录B 填写拼装连接索张拉施工记录表; 3 张拉后,各预制件的拼接应严密,预制件拼接面缝隙不 应大于0.2mm, 构件间的高差不应大于2mm; 4 拼装连接索的锚具及保留的钢绞线外露部分应设置全密 封的防护套,在套上防护套之前应先在锚具外露钢绞线上涂覆油 脂或其他可清洗的防腐材料。 6.3 验 收 6.3.1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制塔机基础底部与垫层之间缝隙应用黄砂塞紧; 2 张拉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预制塔机基础的表面不得有结构性裂纹; 4 预制塔机基础的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地脚螺栓连接不得松动,螺栓副预紧力矩应符合塔式起 重机说明书的要求; 6 锚具、夹片应清洁,张拉后锚具及外露钢绞线应满涂防 腐油脂,并用专用护套套牢; 7 当预制塔机基础无埋深时,端件周边应抹40mm 40mm 、强度等级为M15 的水泥砂浆带。 6.3.2 预制塔机基础的拼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6.3.2的规定。 19 表6.3.2 预制塔机基础拼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构件轴线 钢尺检查 整体尺寸 钢尺检查 预制件间高差 水平仪测量 预制件拼接面缝隙 裂缝观察仪观测 预制件与垫层之间缝隙 塞尺检查 安装面水平度 水平仪测量 6.3.3 预制塔机基础验收后,应按本规程附录C 填写预制塔机 基础拼装验收记录表。 6.3.4 正常使用三个月或遇六级以上风、暴雨后,应对预制塔 机基础进行检查,并应按本规程附录D 填写预制塔机基础安全 使用巡查记录表。 6.4 拆除和堆放 6.4.1 预制塔机基础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上方的塔机拆除完毕,回填材料清理后,方可进行 拆 除 ; 2 张拉端、固定端头应留出足够的工作面; 3 退锚时工作锚具距锚环不应小于200mm, 退锚拉力应缓 慢增加,当夹片退出2mm~3mm 后,即刻用专用工具拨出,不 得用手取出; 4 退锚时钢绞线最大拉应力不应大于0.75fptk; 20 5 钢绞线全部抽出以前不得拆除预制塔机基础。 6.4.2 拆除预制塔机基础工艺流程应按图6.4.2所示流程进行。 准备工作 拆除受拉区钢绞线 拆除受压区钢绞线 分离预制件 吊装 退场 图6 .4 . 2 拆除预制塔机基础工艺流程 6.4.3 拆除钢绞线应采用张拉千斤顶并与工作锚栓相应的卸荷 座 按 下 列 程 序 操 作 1 将卸荷座穿过钢绞线套在工作锚上; 2 将千斤顶安装到钢绞线上,锚固好后进行缓慢张拉; 3 当锚固端夹片松动时,方可用钳子自卸荷座出口处拔出 夹 片 ; 4 缓慢回油使钢绞线松动,最后卸下千斤顶等设备,抽出 钢 绞 线 。 6.4.4 预制件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2 预制件之间连接面、定位剪力键凹孔处不得有杂物,并 应按预制件的编号进行堆放。 21 7 运输、维护与报废 7.1 运 输 7.1.1 预制件运输应根据其长度、高度、重量选用合适的车辆。 7.1.2 预制件在运输车辆上应水平放置,并用绳索绑扎牢固, 预制件与绳索接触的边角应采用柔性衬垫。 7.2 维 护 7.2.1 当预制件有非结构性破损时,应进行修补后方可继续 使 用 。 7.2.2 配件使用一个周期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维护 1 钢绞线应涂防腐油,外加套管保护; 2 螺栓螺纹用钢丝刷刷净,满涂防腐油脂; 3 定位剪力键的凹凸面用钢丝刷刷去浮锈,满涂防腐油脂; 4 外露铁件用钢丝刷刷去浮锈,涂防锈漆二度。 7.3 报 废 7.3.1 预制塔机基础预制件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报废 1 预制件在主要受力部位出现宽度大于0.3mm 的裂缝; 2 预制件出现结构性破坏; 3 定位剪力键产生严重锈蚀,截面面积减少10以上。 7.3.2 拼装连接索达不到本规程第5.2.1条中的重复使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