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x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 104-2011 备案号J1189-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Specilication for winte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011-04-22 发布 2011-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98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 冬期施工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T 104-2011, 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97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4月22日 3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4.砌体工程;5.钢筋工程;6.混凝土工程;7.保温 及屋面防水工程;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9 .钢结构工程; 10. 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11.越冬工程维护。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将“土方工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两章合并,改名 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2. 增加基坑支护的冬期施工技术内容; 3.“砌筑工程”一章改名为“砌体工程”; 4. 取消原“砌筑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 5. 取消钢筋的负温冷拉,增加钢筋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 规 定 ; 6. 修订混凝土负温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 7. 取消混凝土综合蓄热法养护判别式; 8.“屋面保温及防水工程”一章改名为“保温及屋面防水工 程”,增加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的内容; 9. “装饰工程”改名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并取消饰面 工程的冬期施工内容; 10. 修订原附录A “土壤保温防冻计算”; 11. 修订原附录B“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公式; 4 12. 取消原附录C “掺防冻剂混凝土在负温下各龄期混凝土 强度增长规律”; 13. 修订原附录D “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早期强度”。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黑龙江省寒地建筑 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 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邮政编码150080。 本规程主编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 齐翔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上海曹杨建筑粘合剂厂 黑龙江省桩基础工程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朱卫中 朱广祥 张桂玉 孙无二 王利华 赵秋晨 王元清 郝玉柱 黄 宇 陈建军 陈智丰 刘宏伟 李家和 谢 婧 邢根保 张巨松 5 耿国生 赵霄龙 李东文 王 力 王春波 尹长生 杨顺河 李华勇 邓寿昌 程 峰 吕 岩 马新伟 伊永成 杨宇峰 魏成明 赵彩明 尹冬梅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项玉璞 钮长仁 薛 刚 王玉瑛 王国君 李东彬 何忠茂 王海云 丁延生 周云麟 宋国刚 6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工 程 5 3.1 一 般规定 5 3.2 土方工程 5 3.3 地基处理 7 3.4 桩基础 7 3.5 基坑支护 8 4 砌 体 工 程 10 4.1 一 般 规 定 10 4.2 外加剂法 10 4.3 暖棚法 11 5 钢 筋 工 程 13 5.1 一 般 规 定 13 5.2 钢筋负温焊接 13 6 混 凝 土 工 程 16 6.1 一 般规定 16 6.2 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和浇筑 18 6.3 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 20 6.4 混凝土蒸汽养护法 20 6.5 电加热法养护混凝土 21 6.6 暖 棚 法 施 工 24 6.7 负温养护法 25 6.8 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负温施工 25 6.9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 26 7 7 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 29 7.1 一般规定 29 7.2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 30 7.3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 32 7.4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32 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37 8.1 一般规定 37 8.2 抹灰工程 37 8.3 油漆、刷浆、裱糊、玻璃工程 39 9 钢 结 构 工 程 40 9.1 一般规定 40 9.2 材料 40 9.3 钢结构制作 41 9.4 钢结构安装 44 10 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 47 10.1 构件的堆放及运输 47 10.2 构件的吊装 47 10.3 构件的连接与校正 48 11 越冬工程维护 49 11.1 一般规定 49 11.2 在建工程 49 11.3 停、缓建工程 50 附 录A 混 凝 土 的 热 工 计 算 53 附 录 B 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早期强度 58 附 录C 土 壤 保 温 防 冻 计 算 61 本规程用词说明 62 引用标准名录 63 附 条 文 说 明 65 8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uilding Foundation Bed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5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3.2 Earthwork 5 3.3 Groundwork 7 3.4 Piled Foundation 7 3.5 Shoring of Trench 8 4 Masonry Engineering 10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 4.2 Admixture 10 4.3 Conservatory 11 5 Steel Reinforcements Engineering 13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 5.2 Steel Bar Welding at Subzero Temperature 13 6 Concrete Engineering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 6.2 Concrete Raw Materials Heating , Mixing , Transportation and Placing 18 6.3 Concrete curing by Thermos and Comprehensive Thermos 20 6.4 Concrete curing by Steam Heating 20 6.5 Concrete curing by Electric Heating 21 6.6 Concrete curing by Conservatory 24 6.7 Concrete curing at Subzero Temperature 25 9 6.8 Construction of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oncrete at Subzero Temperature 25 6.9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Check 26 7 Heat-insulating and Roof Water Proofer Engineering 29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9 7.2 Construction of Hcat -insulating on Walls Work 30 7.3 Construction of Heat -insulating on Roof Work 32 7.4 Waterproofing Work on Roof 32 8 Building Decoration and Finish Engincering 3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37 8.2 Plaster Work 37 8.3 Painting , Washing , Surface Coverings and Glass Work 39 9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40 9.1 General Requirements 40 9.2 Materials 40 9.3 Steel Member Fabricating 41 9.4 Steel Member Fixing 44 10 Concrete Building Unit Fixing Engineering 47 10.1 St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Concrete Building Unit 47 10.2 Hoisting of Concrete Building Unit 47 10.3 Conn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Concrete Bulding Unit 48 11 Maintenance of Engineering Live through the Winter 49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49 11.2 Project under Construction 49 11.3 Ceased and Deferr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50 Appendix A Thermal Calculation of Concretc 53 Appendix B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Early Strength Using Maturity 58 10 Appendix C Calculation of Soil Hcat-Insulating and Anti -freezing 6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6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6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5 11 1 总 则 1.0.1 为了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 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环 保,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冬期施工。 1.0.3 本规程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 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 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1.0.4 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 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1.0.5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工 2 术 语 2.0.1 负温焊接 welding at subzero temperature 在室外或工棚内的负温下进行钢筋的焊接连接。 2.0.2 受冻临界强度 critical strength in frost resistance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2.0.3 蓄热法 thermos 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 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 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2.0.4 综合蓄热法 comprehensive thermos 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 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 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 法。 2.0.5 电加热法 electric heat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利用电能进行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6 电极加热法 electrode heating 用钢筋作电极,利用电流通过混凝土所产生的热量对混凝土 进行养护的施工方法。 2.0.7 电热毯法 electric heat blanket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外覆盖柔性电热毯,通 电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0.8 工频涡流法 eddy current 利用安装在钢模板外侧的钢管,内穿导线,通以交流电后产 生涡流电,加热钢模板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9 线圈感应加热法 induction coil heating 2 利用缠绕在构件钢模板外侧的绝缘导线线圈,通以交流电后 在钢模板和混凝土内的钢筋中产生电磁感应发热,对混凝土进行 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10 暖棚法 tent heating 将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的棚中,内部设置散热器、排 管、电热器或火炉等加热棚内空气,使混凝土处于正温环境下养 护的施工方法。 2.0.11 负温养护法 curing at subzero temperature 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使其在负温条件下能够不断硬化, 在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 方 法 。 2.0.12 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负温施工法 sulphoaluminate ce- ment concrete 冬期条件下,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且掺入亚硝酸钠等外加 剂配制混凝土,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的负温施工法。 2.0.13 起始养护温度 original curing temperature 混凝土浇筑结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完成后的起始温度。 2.0.14 热熔法 hot melt 防水层施工时,采用火焰加热器加热熔化热熔型防水卷材底 层的热熔胶进行粘贴的施工方法。 2.0.15 冷粘法 cold application 采用胶粘剂将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进行粘结,而不需加 热的施工方法。 2.0.16 涂膜屋面防水 surface-coating for waterproof- ing 以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合成高分子 防水涂料等材料,均匀涂刷一道或多道在基层表面上,经固化后 形成整体防水涂膜层。 2.0.17 成熟度 maturity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的乘积。 3 2.0.18 等效龄期 equivalent age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不断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养护 的效果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达到的效果相同时所需的时间。 4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3.1 一 般 规 定 3.1.1 冬期施工的地基基础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 勘察资料外,尚应根据需要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性能指标。 3.1.2 建筑场地宜在冻结前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地表积水, 并应平整场地与道路。冬期应及时清除积雪,春融期应作好 排水。 3.1.3 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 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壤冻胀、融沉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 措施,并应定期复测校正。 3.1.4 在冻土上进行桩基础和强夯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周 围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有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3.1.5 靠近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 止相邻地基土遭冻的措施。 3.1.6 同 一 建筑物基槽坑开挖时应同时进行,基底不得 留冻土层。基础施工中,应防止地基土被融化的雪水或冰水浸 泡。 3.2 土 方 工 程 3.2.1 冻土挖掘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施工条件,采用机械、 人工或爆破等方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工挖掘冻土可采用锤击铁楔子劈冻土的方法分层进行; 铁楔子长度应根据冻土层厚度确定,且宜在300mm~600mm 之 间取值; 2 机械挖掘冻土可根据冻土层厚度按表3.2.1选用设备; 5 表3.2.1 机械挖掘冻土设备选择表 冻土厚度mm 挖掘设备 500 铲运机、挖掘机 5001000 松土机、挖掘机 1000~1500 重锤或重球 3 爆破法挖掘冻土应选择具有专业爆破资质的队伍,爆破 施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3.2.2 在挖方上边弃置冻土时,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边缘的距 离应为常温下规定的距离加上弃土堆的高度。 3.2.3 挖掘完毕的基槽坑应采取防止基底部受冻的措施, 因故未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基槽坑底标高以上 预留土层,并应覆盖保温材料。 3.2.4 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 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 场地填方,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 于150mm, 其含量不得超过30。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 应逐层夯实。 3.2.5 冬期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 方上层部位应采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方回填,其厚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填方边坡的表层1m 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 填筑。 3.2.6 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0mm, 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 布。管沟底以上500mm 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3.2.7 室内的基槽坑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当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 得超过200mm, 夯实厚度宜为100mm~150mm。 3.2.8 冻结期间暂不使用的管道及其场地回填时,冻土块的含 6 量和粒径可不受限制,但融化后应作适当处理。 3.2.9 室内地面垫层下回填的土方,填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 并应及时夯实。填方完成后至地面施工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3.2.10 永久性的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修整,宜在解冻 后进行。 3.3 地 基 处 理 3.3.1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应根据加固要求与地质条件在场地内 经试夯确定,试夯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的规定进行。 3.3.2 强夯施工时,不应将冻结基土或回填的冻土块夯入地基 的持力层,回填土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3.2节的有关规定。 3.3.3 黏性土或粉土地基的强夯,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 粒材料,并应及时清除粘结于锤底的土料。 3.3.4 强夯加固后的地基越冬维护,应按本规程第11章的有关 规定进行。 3.4 桩 基 础 3.4.1 冻土地基可采用干作业钻孔桩、挖孔灌注桩等或沉管灌 注桩、预制桩等施工。 3.4.2 桩基施工时,当冻土层厚度超过500mm, 冻土层宜采用 钻孔机引孔,引孔直径不宜大于桩径20mm。 3.4.3 钻孔机的钻头宜选用锥形钻头并镶焊合金刀片。钻进冻 土时应加大钻杆对土层的压力,并应防止摆动和偏位。钻成的桩 孔应及时覆盖保护。 3.4.4 振动沉管成孔时,应制定保证相邻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施 工顺序。拔管时,应及时清除管壁上的水泥浆和泥土。当成孔施 工有间歇时,宜将桩管埋入桩孔中进行保温。 3.4.5 灌注桩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应按本规程第6 7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且不 得低于5℃; 2 地基土冻深范围内的和露出地面的桩身混凝土养护,应 按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进行; 3 在冻胀性地基土上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或减小桩身与冻 土之间产生切向冻胀力的防护措施。 3.4.6 预制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桩表面应保持干燥与清洁; 2 起吊前,钢丝绳索与桩机的夹具应采取防滑措施; 3 沉桩施工应连续进行,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 于桩头上进行保温; 4 接桩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焊接和防腐要求应符合本 规程第9章的有关规定; 5 起吊、运输与堆放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3.4.7 桩基静荷载试验前,应将试桩周围的冻土融化或挖除。 试验期间,应对试桩周围地表土和锚桩横梁支座进行保温。 3.5 基 坑 支 护 3.5.1 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宜选用排桩和土钉墙的方法。 3.5.2 采用液压高频锤法施工的型钢或钢管排桩基坑支护工程, 除应考虑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振动影响外,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在冻土上施工时,应采用钻机在冻土层内引孔,引孔 的直径应大于型钢或钢管的最大边缘尺寸; 2 型钢或钢管的焊接应按本规程第9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3.5.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排桩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3.4.2条 和第3.4.5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土方开挖应待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 2 基坑土方开挖时,排桩上部自由端外侧的基土应进行 保温; 8 3 排桩上部的冠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有 关规定进行; 4 桩身混凝土施工可选用掺防冻剂混凝土进行。 3.5.4 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注浆的水泥浆配制宜掺人适量的防冻剂; 2 锚杆体钢筋端头与锚板的焊接应符合本规程第9章的相 关规定; 3 预应力锚杆张拉应待锚杆水泥浆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 进行。 3.5.5 土钉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3 . 5 .4条的规定。严寒地区土 钉墙混凝土面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板下宜铺设60mm~100mm 厚聚苯乙烯泡沫板; 2 浇筑后的混凝土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相关规定立即进行 保温养护。 9 4 砌 体 工 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砖、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 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2 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 拌制的砂浆; 3 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0mm 的冻结 块或冰块; 4 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 融化后方可使用; 5 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 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砂浆稠度宜较常 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1.2 砌筑间歇期间,宜及时在砌体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 体面层不得留有砂浆。继续砌筑前,应将砌体表面清理干净。 4.1.3 砌体工程宜选用外加剂法进行施工,对绝缘、装饰等有 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采用其他方法。 4.1.4 施工日记中应记录大气温度、暖棚内温度、砌筑时砂浆 温度、外加剂掺量等有关资料。 4.1.5 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设一 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转入常温28d 的强度。如 有特殊需要,可另外增加相应龄期的同条件试块。 4.2 外 加 剂 法 4.2.1 采用外加剂法配制砂浆时,可采用氯盐或亚硝酸盐等外 10 加剂。氯盐应以氯化钠为主,当气温低于15℃时,可与氯化钙 复合使用。氯盐掺量可按表4.2.1选用。 表4.2.1 氯盐外加剂掺量 氯盐及砌体材料种类 日最低气温℃ ≥-10 -11-15 -1620 2125 单掺氯化钠 砖、砌块 3 5 7 一 石材 4 7 10 一 复掺 氯化钠 砖、砌块 一 一 5 7 氯化钙 一 一 2 3 注氯盐以无水盐计,掺量为占拌合水质量百分比。 4.2.2 砌筑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 4.2.3 当设计无要求,且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砌休 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 4.2.4 氯盐砂浆中复掺引气型外加剂时,应在氯盐砂浆搅拌的 后期掺人。 4.2.5 采用氯盐砂浆时,应对砌体中配置的钢筋及钢预埋件进 行防腐处理。 4.2.6 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墙体留置的洞口,距交接墙处不应小于500mm。 4.2.7 下列情况不得采用掺氯盐的砂浆砌筑砌体 1 对装饰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2 使用环境湿度大于80的建筑物; 3 配筋、钢埋件无可靠防腐处理措施的砌体; 4 接近高压电线的建筑物如变电所、发电站等; 5 经常处于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内,以及在地下未设防水层 的结构。 4.3 暖 棚 法 4.3.1 暖棚法适用于地下工程、基础工程以及工期紧迫的砌体 11 结 构 。 4.3.2 暖棚法施工时,暖棚内的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4.3.3 砌体在暖棚内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暖棚内的温度确定,并 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暖棚法施工时的砌体养护时间 暖棚内温度℃ 5 10 15 20 养护时间d ≥6 ≥5 ≥4 ≥3 12 5 钢 筋 工 程 5.1 一 般 规 定 5.1.1 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预应力钢筋张拉温 度不宜低于15℃。 5.1.2 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 等方法。当采用细晶粒热轧钢筋时,其焊接工艺应经试验确定。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 5.1.3 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检验, 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5.1.4 钢筋张拉与冷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 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5.1.5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 HRB335 、HRB400 钢筋进行冷弯加工。 5.2 钢筋负温焊接 5.2.1 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 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5.2.2 热轧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 预热闪光焊工艺。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 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5.2.3 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工艺应控制热影响区长度。焊接参数 应根据当地气温按常温参数调整。 采用较低变压器级数,宜增加调整长度、预热留量、预热次 数、预热间歇时间和预热接触压力,并宜减慢烧化过程的中期 速 度 。 5.2.4 钢筋负温电弧焊宜采取分层控温施焊。热轧钢筋焊接的 13 层间温度宜控制在150℃350℃之间。 5.2.5 钢筋负温电弧焊可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 接位置选择焊条和焊接电流。焊接时应采取防止产生过热、烧 伤、咬肉和裂缝等措施。 5.2.6 钢筋负温帮条焊或搭接焊的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帮条与主筋之间应采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应采 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帮条或搭接端部的距离不应小 于20mm; 2 帮条焊的引弧应在帮条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 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3 焊接时,第一层焊缝应具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或定位 焊缝应熔合良好;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应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 端运弧;立焊时,应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 弧;在以后各层焊缝焊接时,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 4 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0。 5.2.7 钢筋负温坡口焊的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 焊接过程中应经常除渣; 2 焊接时,宜采用几个接头轮流施焊; 3 加强焊缝的宽度应超出V 形坡口边缘3mm, 高度应超出 V 形坡口上下边缘3mm, 并应平缓过渡至钢筋表面; 4 加强焊缝的焊接,应分两层控温施焊。 5.2.8 HRB335 和HRB400 钢筋多层施焊时,焊后可采用回火焊道 施焊,其回火焊道的长度应比前一层焊道的两端缩短4mm~6mm。 5.2.9 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渣压力焊宜用于HRB335、HRB400 热轧带肋钢筋; 2 电渣压力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 3 焊剂应存放于干燥库房内,在使用前经250℃300℃烘 焙 2h 以上; 14 4 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检 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业; 5 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可按表5.2.9进行选用; 表5.2.9 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 钢筋直径 mm 焊接温度 ℃ 焊接电流 A 焊接电压V 焊接通电时间s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14~18 -10 -20 300~350 350~400 35~45 18~22 20~25 6~8 20 -10 -20 350~400 400~450 2530 8~10 22 -10 -20 400~450 500~550 25 -10 -20 450~500 550~600 注本表系采用常用HJ431 焊剂和半自动焊机参数。 6 焊接完毕,应停歇20s 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回 收的焊剂内不得混入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 15 6 混凝土工程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 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 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 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 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2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 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MPa; 当室外 最低气温不低于一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 界强度不应小于5.0MPa; 3 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 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 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 4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值的50; 5 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 度等级值的70; 6 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 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7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 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6.1.2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应按本规程附录A 进行混凝土热工 计算。 6.1.3 混凝土的配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6 1 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 混凝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