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289-2012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docx
UDC P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289-2012 备案号 J1478-2012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barrier zone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 on walls 2012-11-01 发布 2013-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 3 4 性能要求 5 5 设计 8 6 施工 11 7 工程验收 12 7.1 一般规定 12 7.2 主控项目 13 7.3 一般项目 13 附录 A 性能试验方法 14 本规程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附 条文说明 19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 3 4 Perance 5 5 Design 8 6 Installation 11 7 Acceptance 12 7.1 General Requirement 12 7.2 PrimaryItems 13 7.3 General Items 13 Appendix A Test 1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1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9 8 标准分享网 www. bzfxw . com 免费下载 1 总 则 1.0.1 为保证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安全,规范民用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防火隔离带的工程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 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隔离带的设 计、施工及验收。 1.0.3 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隔离带的设计、施工及验 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防火隔离带 fire barrier zone 设置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工程中,按水平方向 分布,采用不燃保温材料制成、以阻止火灾沿外墙面或在外墙外 保温系统内蔓延的防火构造。 2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3 基 本 规 定 3.0.1 采用防火隔离带构造的外墙外保温工程,其基层墙体耐 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防火标准的有关规定。 3.0.2 防火隔离带设计应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 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要求。选用防火隔离带时,应综合考虑其安全 性、保温性能及耐久性能,并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相适应。 3.0.3 防火隔离带组成材料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配套 使用。防火隔离带宜采用工厂预制的制品现场安装。防火隔离带 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布应采用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相同的材料。 3.0.4 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应能适应外保温系 统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渗透、裂缝和空鼓;应能承受自重、风荷 载和室外气候的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0.5 采用防火隔离带构造的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编制 施工技术方案,并应采用与施工技术方案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 样板墙。 3.0.6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 为 A 级 。 3.0.7 设置在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 做法宜按表3.0.7执行,并宜选用岩棉带防火隔离带。当防火隔 离带做法与表3.0.7不一致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系 统防火性能试验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规定。 表3.0.7 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做法 序号 防火隔离带保 温板及宽度 外墙外保温系统 保温材料及厚度 系统抹面层 平均厚度 1 岩棉带,宽度≥300mm EPS板,厚度≤120mm ≥4.0mm 2 岩棉带,宽度≥300mm XPS板,厚度≤90mm ≥4.0mm 3 续表3.0.7 序号 防火隔离带保 温板及宽度 外墙外保温系统 保温材料及厚度 系统抹面层 平均厚度 3 发泡水泥板,宽度≥300mm EPS板,厚度≤120mm ≥4.0mm 4 泡沫玻璃板,宽度≥300mm EPS板,厚度≤120mm ≥4.0mm 3.0.8 岩棉带应进行表面处理,可采用界面剂或界面砂浆进行 涂覆处理,也可采用玻璃纤维网布聚合物砂浆进行包覆处理。 3.0.9 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防火隔离带应满足外墙外 保温系统使用年限要求。 4 4 性 能 要 求 4.0.1 防火隔离带应进行耐候性能试验,且耐候性能指标应符 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 防火隔离带耐候性能指标 项 目 性 能 指 标 外观 无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抗风压性 无断裂、分层、脱开、拉出现象 防护层与保温层拉伸粘结强度kPa ≥80 4.0.2 除耐候性能外,防火隔离带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0.2规定。 表4.0.2 防火隔离带其他性能指标 项 日 性 能 指 标 抗冲击性 二层及以上部位3.0J级冲击合格 首层部位10.0J级冲击合格 吸水量g/m ≤500 耐冻融 外观 无可见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拉伸粘结强度kPa ≥80 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g/m h] ≥0.85 4.0.3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3的 规 定 。 5 表4.0.3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 日 性 能 指 标 岩棉带 发泡水泥板 泡沫玻璃板 密度kg/m ≥100 ≤250 ≤160 导热系数[W/m K] ≤0.048 ≤0.070 ≤0.052 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kPa ≥80 ≥80 ≥80 短期吸水量kg/m ≤1.0 一 一 - 体积吸水率 一 ≤10 -- 软化系数 一 ≥0.8 一 酸度系数 ≥1.6 一 - 匀温灼烧性能 750℃,0.5h 线收缩率 ≤8 ≤8 ≤8 质量损失率 ≤10 ≤25 ≤5 燃烧性能等级 A A A 4.0.4 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 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性能指标 拉伸粘结强度kPa 与水泥砂浆板 原强度 ≥600 耐水强度浸水2d,干燥7d ≥600 拉伸粘结强度kPa 与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原强度 ≥80 耐水强度浸水2d,干燥7d ≥80 可操作时间h 1.5~4.0 4.0.5 抹面胶浆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0.5 抹面胶浆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性能指标 拉伸粘结强度kPa 与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原强度 ≥80 耐水强度浸水2d,干燥7d ≥80 耐冻融强度循环30次,干燥7d ≥80 6 续表4.0.5 项 日 性能指标 压折比 ≤3.0 可操作时间h 1.5~4.0 抗冲击性 3.0J级 吸水量g/m ≤500 不透水性 试样抹面层内 侧无水渗透 4.0.6 防火隔离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 的规定。 7 5 设 计 5.0.1 防火隔离带的基本构造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相同,并宜 包括胶粘剂、防火隔离带保温板、锚栓、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 布、饰面层等图5.0.1。 图5.0.1 防火隔离带基本构造 1一基层墙体;2锚栓;3一胶粘剂;4防火隔离带保温板;5外保温系统的保 温材料;6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布;7饰面材料 5.0.2 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不应小于300mm。 5.0.3 防火隔离带的厚度宜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厚度相同。 5.0.4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应与基层墙体全面积粘贴。 5.0.5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应使用锚栓辅助连接,锚栓应压住底 层玻璃纤维网布。锚栓间距不应大于600mm, 锚栓距离保温板 端部不应小于100mm, 每块保温板上的锚栓数量不应少于1个。 当采用岩棉带时,锚栓的扩压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5.0.6 防火隔离带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应使用相同的抹面胶浆, 且抹面胶浆应将保温材料和锚栓完全覆盖。 5.0.7 防火隔离带部位的抹面层应加底层玻璃纤维网布,底层 8 玻璃纤维网布垂直方向超出防火隔离带边缘不应小于100mm 图5.0.7-1,水平方向可对接,对接位置离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端部接缝位置不应小于100mm 图5.0.7-2。当面层玻璃纤维 网布上下有搭接时,搭接位置距离隔离带边缘不应小于200mm。 图5.0.7-1 防火隔离带网格布垂直方向搭接 1基层墙体;2-锚栓;3胶粘剂;4防火隔离带保温板;5外保温系统的 保温材料;6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布;7饰面材料 图5.0.7-2 防火隔离带网格布水平方向对接 1底层玻纤网格布;2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5.0.8 防火隔离带应设置在门窗洞口上部,且防火隔离带下边 缘距洞口上沿不应超过500mm。 5.0.9 当防火隔离带在门窗洞口上沿时,门窗洞口上部防火隔 离带在粘贴时应做玻璃纤维网布翻包处理,翻包的玻璃纤维网布 应超出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上沿100mm 图5.0.9。翻包、底层 及面层的玻璃纤维网布不得在门窗洞口顶部搭接或对接,抹面层 9 平均厚度不宜小于6mm。 5.0.10 当防火隔离带在门窗洞口上沿,且门窗框外表面缩进基 层墙体外表面时,门窗洞口顶部外露部分应设置防火隔离带,且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宽度不应小于300mm 图5.0. 10。 10 图5.0.9 门窗洞口上部 防火隔离带做法一 1基层墙体;2外保温系统的保温 材料;3胶粘剂;4防火隔离带保 温板;5锚栓;6抹面胶浆玻璃 纤维网布;7-饰面材料 图5.0.10 门窗洞口上部防火 隔离带做法二 1一基层墙体;2外保温系统的保温 材料;3-胶粘剂;4防火隔离带保 温板;5锚栓;6-抹面胶浆玻璃 纤维网布;7饰面材料 5.0.11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外墙保温采用防火隔离带时,防 火隔离带热阻不得小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的50;夏热冬冷 地区的建筑外墙保温采用防火隔离带时,防火隔离带热阻不得小 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的40。 5.0.12 防火隔离带部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设 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5.0.13 防火隔离带部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GB50176 的规定进行防潮验算。 5.0.14 采用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 热惰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6 施 工 6.0.1 防火隔离带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纳入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 工组织设计中,并应与外墙外保温工程同步施工。 6.0.2 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不得 擅自改动。施工方案应包括防火隔离带构造、样板墙要求、组成 材料及主要指标、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主要节点做 法、质量控制措施等。 6.0.3 防火隔离带保温层施工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同步 进行,不得先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中预留位置,然后再粘贴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6.0.4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板之间应拼接 严密,宽度超过2mm 的缝隙应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用保温材料 填 塞 。 6.0.5 在门窗洞口,应先做洞口周边的保温层,再做大面保温 板和防火隔离带,最后做抹面胶浆抹面层。抹面层应连续施工, 并应完全覆盖隔离带和保温层。在门窗角处应连续施工,不应 留 槎 。 11 7 工 程 验 收 7.1 一 般 规 定 7.1.1 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和宽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0.7条、第 5.0.2条、第5.0.8条的规定。 7.1.2 防火隔离带的性能指标及所用材料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并应提供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能检验合格报告。 7.1.3 防火隔离带主要组成材料进场后应按表7.1.3的规定进 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 的防火隔离带主要组成材料应至少复验一次。其他相关要求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的 相 关规定进行。 表7.1.3 材料进场复验项目 材 料 复 验 项 目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密度、导热系数、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燃烧性能 胶粘剂 与防火隔离带保温板拉伸粘结强度 抹面胶浆 与防火隔离带保温板拉伸粘结强度 玻璃纤维网布 耐碱断裂强力及保留率 锚栓 抗拉承载力 7.1.4 防火隔离带工程应作为建筑节能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 收,且主要验收工序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表7.1.4 防火隔离带工程主要验收工序 分 项 工 程 主要验收工序 粘结保温板防火隔离带 基层处理、粘钉保温板、抹面层、饰面层 12 7.2 主 控 项 目 7.2.1 防火隔离带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 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2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与基层墙体拉伸粘结强度不应小 于80kPa。 检测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44 的规定进行现场检验。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3处。 7.2.3 防火隔离带保温层宽度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测量、插针法检查。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10处。 7.2.4 防火隔离带与基层应全面积粘结。 检查方法破损法检查。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3处。 7.2.5 防火隔离带抹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破损法检查。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3处。 7.3 一 般 项 目 7.3.1 锚栓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应符合本规程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测量。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5处。 7.3.2 防火隔离带部位底层玻璃纤维网布及搭接宽度应符合本 规程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测量。 检查数量同工程、同材料、同施工单位不少于5处。 13 附录 A 性能试验方法 A.0.1 耐候性试样应由防火隔离带和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组 成,试样试验部分宽度不应小于3m, 高度不应小于2m, 在距离 左侧0.4m 处应预留一个宽0.4m 、高0.6m 的洞口,防火隔离带 应位于洞口上方,防火隔离带上边缘距离顶部应为0.4m 图 A.0.1 。 耐候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0m 0.4m 0.4m 0 6m l0.3m0.4m 1 2 3 ≥2.0m 图A.0.1 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样 1防火隔离带;2外墙外保温系统;3洞口 1 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44 规定的方法进行高温淋水循环和加热冷冻循环。完成所有循环后 应先放置7d, 再检查防火隔离带部位及防火隔离带与外墙外保 温系统接缝处的外观。 2 当外观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再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 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风压试验,抗风 压值应为8kPa 。当工程项目风荷载设计值超过8kPa 时,应按实 14 际要求确定抗风压值。 3 抗风压试验完成后,检查防火隔离带部位及防火隔离带 与外墙外保温系统接缝处的外观,测定防护层与保温层拉伸粘结 强 度 。 4 拉伸粘结强度试样尺寸应为100mm100mm。 A.0.2 防火隔离带抗冲击性、吸水量、耐冻融、水蒸气湿流密 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的试 验方法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样应由保温层和防护层组成; 2 抗冲击性试样应养护14d 后,再浸水7d, 然后干燥养 护 7d。 A.0.3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的主要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 规 定 1 密度、吸水率、匀温灼烧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机 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6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匀 温灼烧性能试验的试样应在750℃下恒温0.5h; 2 导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 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 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试 验,当发生争议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 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4执行; 3 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 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 短期吸水量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GB/T 25975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5 软化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 JG/T 283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6 酸度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0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7 燃烧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 15 分级GB 8624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A.0.4 胶粘剂拉伸粘结强度、可操作时间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 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耐 水拉伸粘结强度试样应先浸水2d, 再干燥7d。 A.0.5 抹面胶浆拉伸粘结强度、压折比、可操作时间、抗冲击 性、不透水性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44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耐水拉伸粘结强度试样应先浸水2d, 再干燥7d; 2 耐冻融拉伸粘结强度试样应先冻融循环30次,再干 燥 7d; 3 抗冲击性、吸水量、不透水性试样应由保温层和抹面层 组 成 ; 4 抗冲击性试样应先养护14d 后,再浸水7d, 然后干燥养 护 7d; 5 吸水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 板抹面胶浆JC/T 993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16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7 引用标准名录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3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0 4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 5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6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4 7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0295 8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 9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 10 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JG/T 283 11 外墙外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JC/T 993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JGJ 289-2012 条 文 说 明 制 订 说 明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2012, 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1月1日以第1517号公告批准、 发 布 。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对国家标准、政策文件、 外保温行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外墙外保温行业的工程 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岩棉 防火隔离带EPS 外保温系统、岩棉防火隔离带 XPS 外保温系 统、泡沫水泥防火隔离带 EPS 系统、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 EPS 系统等试验,提出了防火隔离带的使用材料、设置方法等技术 要 求 。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 离带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 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 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20 目 次 1 总则 22 2 术语 23 3 基本规定 24 4 性能要求 26 5 设计 27 6 施工 29 7 工程验收 30 7.1 一般规定 30 附录A 性能试验方法 31 21 1 总 则 1.0.1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应用 防火隔离带的工程技术要求,统一各地区和各企业制定的外墙外 保温防火隔离带的技术规范,缓解设计、施工单位与质量验收机 构的矛盾冲突;规范全国范围内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工程的施 工过程;全面提高防火隔离带工程的施工质量。 1.0.2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0.3 阐述本规程与其他相关标准、法规的关系。遵守协调一 致、互相补充的原则,即无论是本规程还是其他相应规范、规 程,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设置防火隔离带时,都应遵守,不得 违 反 。 22 2 术 语 术语通常为在本规程中出现的对其含义需要加以界定、说明 或解释的重要词汇。尽管在确定和解释术语时尽可能考虑了习惯 和通用性,但是理论上术语只在本规程中有效,列出的目的主要 是防止出现错误理解。当本规程列出的术语在本规程以外使用 时,应注意其可能含有与本规程不同的含义。 23 3 基 本 规 定 3.0.1 采用防火隔离带构造做法的建筑,其基层墙体耐火极限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高层民 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相应条款的规定。同时还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 汽车库 、 修车库 、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范GB5006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等 的 相关规定。 3.0.3 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系统对防火隔离带的性能和安装 要求很高,防火隔离带宽度较小而制作隔离带的不燃保温材料往 往强度较低,为了保证隔离带质量稳定可靠、减少破损、安装便 捷 、 节省施工工时 , 推荐采用工厂预制的构件 , 在现场 安装。 3.0.4 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能、抗渗防水等使用功能、外观等 均不能因为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而降低要求。 3.0.6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存在火灾危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所 使用材料的可燃性,因此本规程中强调要正确处理建筑工程保温 效果与防火安全的关系,强调防火隔离带应选用不燃保温材料。 3.0.7 岩棉带是将岩棉板切成一定的宽度使其纤维层垂直排列 并粘贴在适宜的贴面上的制品,本规程提出的四种防火隔离带做 法,均已经过系统防火性能试验。编制组在室内共进行7次系统 防火性能试验,从所进行的试验结果来看,岩棉带防火隔离带防 火效果最好,发泡水泥板和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虽然试验过程中 垮塌区域内均出现池火现象,但整体防火效果也可达到要求,因 此建议优先选用岩棉带防火隔离带。 3.0.8 本项措施可提高抹面胶浆与岩棉带的拉伸粘结强度,利 于施工操作和劳动保护。 24 3.0.9 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44规 定,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 限不应少于25年。 25 4 性 能 要 求 4.0.1 防火隔离带是外保温系统保温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隔离带材料与大面保温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差别,在它们的拼接界 面部位,表面容易产生裂缝。因此,需要对包括了防火隔离带在 内的外保温系统进行耐候性检验和抗风压性检验,检验的取样位 置既包括主体保温材料与隔离带接缝部位,也包括隔离带部位。 4.0.2 防火隔离带抗冲击性、吸水量、耐冻融、水蒸气透过湿 流密度也是反映其性能的重要技术参数,其性能指标与外墙外保 温系统性能要求一致。 4.0.3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 根据外墙外保温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如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 棉制品GB/T 25975、泡沫玻璃绝热制品JC/T 647、无机 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等。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 度比点框粘系统所要求强度值有所下降,但在全面积粘贴的条件 下,实际上是提高了粘结强度。匀温灼烧性能是反映材料高温状 态下是否还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指标。 26 5 设 计 5.0.1 本条中规定了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的基本构造,粘贴 保温板防火隔离带主要由保温板、胶粘剂、抹面胶浆、玻璃纤维 网布、锚栓、饰面材料组成。 5.0.2 防火隔离带的高度方向尺寸与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 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46号关于防火隔离带的规定 一致,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墙施工后,其宽度实际上就是防火隔离 带的高度尺寸。其他尺寸的防火隔离带目前也有一定的应用。 5.0.3 为保证外墙平整美观、方便施工及安全,防火隔离带应 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厚度相同。通常情况下,粘贴保温板后,防火 隔离带保温板外表面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外表面齐平。 当建筑风格或立面要求外墙表面允许或需要凹凸线条时,防火隔 离带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厚度可以不相同。 5.0.4 防火隔离带与墙面进行全面积粘贴是与民用建筑外保 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46号的规定一致 的。因为当发生火灾时为阻挡火势向上蔓延,需要靠防火隔离带 阻隔火焰传播通道,并阻断氧气供应,隔离带与墙体基面的粘结 层不允许留有空隙。防火隔离带与基层全面积粘结也有利于隔离 带与墙体基面的连接安全。 5.0.5 锚栓是防火隔离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锚栓的用法与数量 直接涉及防火隔离带的连接安全,特别是火灾情况下的连接安全 性,在抗风荷载中起主要的作用,有利于有效阻止火势蔓延。锚 栓压住底层玻璃纤维网布有利于增加其固定能力,提高系统锚固 力。当采用岩棉带时,锚固件更加重要,由于岩棉带压缩强度较 低,因此需用直径较大的压盘,压盘起到紧压岩棉带达到共同工 作的作用,故对锚固件的压盘直径也作了要求。 27 5.0.6 整个设置防火隔离带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抹面时,使用同 一抹面胶浆更方便施工,为防止混用,本规程对此进行了规定。 由于EPS 、XPS 为受热后熔化为液体,对抹面层会造成更大的 危害,容易出现破损,建议 EPS 、XPS 外墙外保温系统设置防 火隔离带时,抹面层厚度增加至4.0mm。 5.0.7 防火隔离带部位加设底层玻璃纤维网布,应采用抹面胶 浆铺设,砂浆不宜太厚。由于还需安装锚栓,因此铺设底层玻璃 纤维网布时,应标出防火隔离带保温板的接缝位置。玻璃纤维网 布的搭接方法与外保温系统的做法基本一致,只是搭接宽度有适 当增加。使用玻璃纤维网布是外保温的普遍做法,也有利于提高 防火隔离带位置抗冲击强度,防止表面开裂。 5.0.9 门窗洞口上部设置防火隔离带时,玻璃纤维网布翻包处 理是常规做法,由于火灾情况下,该部位是直接接触到火的主要 部位,因此玻璃纤维网布不能在此处搭接,本条强调预裁的翻包 网要加宽。门窗洞口上部的防火隔离带通常情况下会有三层玻璃 纤维网布,因此该部位抹面层厚度会比大面抹面层厚度大。 5.0.10 门窗洞口顶面外露部分也采用防火隔离带,主要是为了 保障保温效果。 5.0.14 采用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墙体的热工性能,需 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严 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JGJ 75等的有关规定。 28 6 施 工 6.0.3 将防火隔离带加到外保温系统中应保持系统的整体性不 受影响,预留位置再粘贴保温板的做法往往难以保证满粘,也会 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与两者同步施工相比施工难度更大。防火 隔离带施工方法与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方法基本相同,按本条要 求施工,有助于更好地保证采用防火隔离带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整 体施工质量。 6.0.4 大面保温材料与隔离带材料性能存在差异,为防止界面 部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希望不同材料的拼接尽量严密。同时 也会最大限度减少热桥,并防止拼缝处开裂。 6.0.5 “大面压小面”,有利于提高立面平整度和垂直度,也可 防止沿可能产生的裂缝往里渗水。保护层完全覆盖保温材料有利 于提高系统防火性能。统一制作砂浆保护层有利于外观整齐,防 止表面开裂。 29 7 工 程 验 收 7.1 一 般 规 定 7.1.1 防火隔离带位置是设计师在立面设计中结合突出构件、 装饰线条等综合考虑决定的,不能随意更改。隔离带宽度和数量 关系到系统的防火效果,必须认真执行。 7.1.3 主要组成材料的进场复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外保温系 统提供的玻璃纤维网布、锚栓性能同时满足本规程要求,可不必 重复复验。 7.1.4 因为正确安装防火隔离带工序对外保温整体性能影响重 大,所以在安装后、做抹面砂浆前要加强验收。 30 附录A 性能试验方法 A.0.1 为统一试样制备要求,给出了耐候性试样的具体尺寸及 防火隔离带的位置。为与防火隔离带实际使用情况尽可能一致, 同时兼顾耐候性试验的有效性,试样的洞口部位下移了0.3m。 一般情况下,耐候性试样面积不得小于本规程规定的试样尺寸。 如耐候性试验后,试样出现不符合本规程规定的外观要求时,可 终止试验,不再查验抗风压及拉伸粘结强度。由于防火隔离带外 墙外保温系统使用了不同的保温材料,耐候性试验后再进行抗风 压试验实际上提高了对构造做法的安全性要求,同时对高温淋水 循环和加热冷冻循环后试样的开裂情况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进一 步验证,有助于保证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可靠性。试验 抗风压值8kPa 基本上能满足我国风荷载设计标准,个别地区和 项目要求较高时,可按更高要求进行,但应考虑试验仪器设备的 承受能力。 A.0.2 在防火隔离带其他性能试验时,要求试样均包含饰面 层,如涂料等,其主要目的是试验条件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条件 一致,不带饰面的技术性能试验也已在抹面胶浆做了规定。抗冲 击性要求试样进行浸水处理后进行,是按照目前的外保温系统性 能试验方法制定的,实际上是提高了要求。 A.0.3 考虑到实际火灾情况及系统防火性能试验条件,无机 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 中匀温灼烧性能试验要求 在高温下恒温24h, 通常情况下,系统防火性能试验可持续 30min~60min, 因此试验规定在高温下恒温0.5h, 即使如此, 加上升温和降温时间,试样所承受的高温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可 以满足试验需要。 31 A.0.5 耐水、耐冻融试样干燥时间与强度值有较大关系,明确 干燥时间有利于统一试验方法,便于实验室数据比对,干燥时间 是按照目前的外保温系统性能试验方法制定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