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15-2015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技术规程.docx
CECS 4152015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 技 术 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actory-made double stainless steel flues and chimneys 西 官 电 话 4 0 0 - 6 7 0 - 9 3 6 5 口 逆入宜方微信 乱涂房查在 伪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 技 术 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actory-made double stainless steel flues and chimneys CECS 4152015 主编单位苏州云白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批 准 单 位 中 国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协 会 施 行 日 期 2 0 1 5 年 1 2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北 京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 技 术 规 程 CECS 4152015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 座 3 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 1/321.625印张 37千字 2015年11月第1版 2015年11月第1次印刷 印数1 - 3080册 统一书号1580242 812 定价20.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20号 关于发布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 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119 号的要求,由苏州云白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编制的预制双层 不锈钢烟道及烟囱技术规程,经本协会城镇燃气专业委员会组织 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CECS 4152015,自2015年12月1日 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一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119 号的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 设计、安装、检查与调整、验收。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镇燃气专业委员会归口 管理,由苏州云白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 杨浦路98号,邮政编码215000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 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苏州云白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南通中航波纹管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绿源烟囱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筑誉不锈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 泳 张 健 徐志川 渠艳红 吉远宏 李会超 李自权 主要审查人赵自军 张 臻 应援农 李白千 吴 永 殷鹏林 高 勇 吴文庆 孟 悦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 本 规 定 4 3.1 技术文件 4 3.2 安装人员和作业安全 4 3.3 系统确定原则4 4 系 统 设 计 6 4.1 基本参数 6 4.2 烟囱和烟道 7 4.3 烟囱支架 9 4.4 其他附件 11 5 安 装 15 5.1 安装准备 15 5.2 圆管安装 16 5.3 矩形管安装 17 5.4 支架安装 18 5.5 其他附件安装 22 6 检 查 与 调 整 26 6.1 检查 26 6.2 调整 27 7 验 收 28 本 规 程 用 词 说 明 29 引 用 标 准 名 录 30 附 条 文 说 明 31 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3.1 Technical documents 4 3.2 Installers and operating safety 4 3.3 Principles of systcm design 4 4 System design 6 4.1 Basic parameters 6 4.2 Fluc and chimney 7 4.3 Chimney brackets 9 4.4 Other accessories 11 5 Installation 15 5.1 Installation preparation 15 5.2 Circular pipc installation 16 5.3 Rectangular pipe installation 17 5.4 Bracket installation 18 5.5 Other accessories installation 22 6 Check and adjustment 26 6.1 Check 26 6.2 Adjustment 27 7 Acceptance 2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1 2 1 总 则 1.0.1 为使燃烧工程建设中对燃烧器废气排放系统与建筑结构 等正确安装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燃烧器所产生的烟气排放系统中预制 式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的设计、安装和验收。 1.0.3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的安装和设计应符合安全、卫 生、环保、节能、经济、适用等基本原则,并应为施工安装、维修检测 以及安全使用等提供便利条件。 1.0.4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验 收、故障处理和保养,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 factory-made double stainless steel flue 在工厂预制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将燃烧器的废气导入 烟囱的水平安装的双层不锈钢管道,即从烟囱三通口垂直中心轴 线至燃烧设备出烟口法兰平面部分统称为烟道,烟道又可由总烟 道、支烟道以及相关附件组成,总烟道可以多次变径。简称“烟 道”。 2.0.2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囱 factory-made double stainless steel chimney 在工厂预制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的、沿建筑物指定井道 或建筑物主体外立面指定位置垂直安装的用于向高空排放烟气的 主体排烟管道部分及其附件的统称。简称“烟囱”。 2.0.3 承重支架 bearing type fixation bracket 分解并转移烟囱整体重量的金属机构,主体由型材制成并和 建筑结构联结固定。 2.0.4 稳定支架 stable type fixation bracket 限制烟囱径向晃动的金属机构,主体由型材制成并和建筑结 构联结固定。 2.0.5 防晃支架 anti-sway bracket 限制水平烟道晃动的金属机构,主体由型材制成并和建筑结 构联结固定。 2.0.6 支吊架 hanging bracket 将水平烟道的重量分段转移给建筑结构的金属构件。 2.0.7 波纹补偿器 ripple compensator 2 用于预制式双层不锈钢保温烟囱中对因热量产生的膨胀进行 吸收的补偿部件。 2.0.8 环箍 hoop steel 用于圆形截面筒节连接时卡住两法兰的专用配套件。 2.0.9 防爆阀 explosion-proof valve 设置在燃烧器出烟口附近的水平支烟道上用于泄爆的装置。 2.0.10 调节阀 regulating valve 设置在水平支烟道上用于调节燃烧器烟气流量的专用装置, 有手动、电动和自动三类,是和某支烟道筒节整合在一起的特制附 件,电动和自动需要燃烧器控制电源支持。 2.0.11 工况阀 velocity adjuster 设置在水平总烟道前端用于调节烟囱抽力的专用装置,有手 动、电动和自动三类,电动和自动需要燃烧器控制电源支持。 2.0.12 防雨裙 storm collar 用于烟囱出屋面处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的一种配套专用部件, 有矩形、圆形两类。 2.0.13 挡水圈 anti-water ring 用于烟囱出屋面处洞口防水的配套件,有矩形、圆形两类,有 用金属材料制作、也有用混凝土浇筑的。 2.0.14 防雨帽 rain cap 设置在烟囱出口上方用于防止雨水浸入烟囱内的特制配套 件,分内置式和外置式两大类,外置式又分伞形、百叶形、鼓形等。 2.0.15 检测口 inspection hole 为满足对燃烧器工作状况的各种检测,在水平支烟道适当位 置处设置的、可开启和封闭的、能满足检测仪器连接要求的特制配 件,一般组合在某筒节的特定位置处。 2.0.16 烟气净化器 flue gas purifier 设置在烟道或烟囱出烟口的用于满足环保要求的烟气净化设 备。 3 3 基 本 规 定 3.1 技 术 文 件 3.1.1 安装前应具有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等相关技术文件,且该 类技术文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通过有关程序审批。 3.1.2 图纸中应注明预制管件的代号、排序、数量、路由轴座标、 关键控制点及总体要求说明等,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技术 制图图纸幅面和规格GB/T 14689、机制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GB/T 4457.4 的有关规定。 3.2 安装人员和作业安全 3.2.1 安装人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并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 2 熟悉或基本熟悉烟囱的结构,熟悉轴线图,熟悉土建结构 并适应现场环境; 3 能熟练使用各种有效通讯工具,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呼救信 号有良好的反映能力,并能执行各种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2.2 安装单位的安全作业管理和安全预防保护措施应按国家 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3.3 系统确定原则 3.3.1 系统结构确定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道内的垂直烟囱宜选择圆形截面; 2 多根烟囱共井时,宜选择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间隔布置; 3 多根烟囱共井且呈一字分布时,应避免矩形截面沿墙角布 置; 4 4 烟囱抽力、流速应进行验算和确认,抽力不足时可调整截 面积补偿;当现场发生较大变更的,应重新提交计算书和有限元烟 气流场分析图; 5 烟囱与其他管道发生冲突时,应遵循烟囱优先、单层让双 层、有压让无压、正压让负压、小管让大管的原则; 6 水平烟道应随烟气流向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坡度斜率应为 3‰~5‰,且中途不得局部上下弓避让障碍,无法避免时宜做左右 绕行; 7 水平烟道可随烟气流向呈梯次上升,不得梯次下降; 8 独立无支撑高度不宜大于2.5倍公称尺寸,三根及以上组 合并有相互联结时不宜大于5倍公称尺寸,否则应进行相应的结 构计算; 9 不得使用缆风绳增加高度或替代钢架。 3.3.2 管件成形工艺确定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矩形截面管宜选择共板法兰工艺; 2 圆形截面管宜选择一体成型工艺; 3 直缝焊接宜选择自动母体自熔氩孤焊工艺。 3.3.3 原材料确定的原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制双层不锈钢 烟道及烟囱CJ/T 288的有关规定。 3.3.4 附件确定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用预制式双层不锈钢烟囱专门研发的专用附件; 2 附件的材质、厚度、成型工艺等应与预制式双层不锈钢烟 囱要求相同。 5 4 系 统 设 计 4.1 基 本 参 数 4.1.1 烟管内胆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形截面的内胆内径不宜小于300mm, 当增大内胆内径 尺寸时,应以每50mm 一个等级递增,当内胆内径超过1000mm 时,应对内胆成型工艺进行加强处理; 2 矩形截面的内胆最小边长不宜小于300mm, 当增大内胆 尺寸时,应以每10mm 一个等级递增,当内胆长边超过1500mm 时,应对成型工艺进行加强处理; 3 矩形截面内胆的长边边长与短边边长之比不宜大于5,当 大于5时,应按特型管工艺进行加强处理和计算。 注当圆形截面烟管的内胆内径用DN 表示、保温层厚度用C 表示、外壳内径用Dw 表示,则DwDN2C。 4.1.2 内胆和外壳的材质与温度范围对应关系应符合行业标准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CJ/T 288的有关规定。 4.1.3 内胆和外壳的用材厚度应符合行业标准预制双层不锈钢 烟道及烟囱CJ/T 288的有关规定。 4.1.4 保温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层厚度应根据不同燃烧器的排烟温度和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对烟囱外表温度的规定,对其进行理论计算后确定; 2 保温层厚度系列应按25mm、50mm、75mm、100mm 标准 厚度取值,特殊情况可根据计算确定厚度,但应按25mm 的倍数 取值确定。 4.1.5 其他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层不锈钢保温烟道及烟囱应根据其工艺结构特点通过 6 剖面展开进行面积计算。标准管计算时可乘以综合复杂系数 1. 15;异径异形管计算时可乘以综合复杂系数1.4;单层标准 管不得乘综合复杂系数;单层异径异形管可乘以综合复杂系数 1.2。 2 预制式双层不锈钢保温烟道及烟囱计算展开面积时应按 保温层中径为计算直径尺寸,即内胆尺寸加一个保温层厚度。 3 异径异形管的展开面积计算应按本条第1、2款执行。 4.2 烟囱和烟道 4.2.1 烟囱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囱下部应设置清灰装置; 2 烟囱与水平总烟道应采用三通连接,不得采用弯头连接; 3 适当位置应设置承重支架与稳定支架; 4 出屋面处洞口应设置挡水圈; 5 烟囱外壁与挡水圈之间空隙应设置防雨裙; 6 出烟口上部应设置烟气净化器; 7 出烟口上部应设置防雨帽; 8 防雨帽上应设置防雷装置。 4.2.2 烟囱在井道内的留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囱外壁面与柱面、梁侧面及其他固定设备、局部凸出结 构等的表面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0mm; 2 烟囱外壁与井道内壁面的最小留空不得小于50mm; 3 附壁式烟囱与外墙面的距离宜在系统设计时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 4 圆形截面烟囱离墙面距离不应小于50mm; 5 矩形截面烟囱离墙面距离应依据其与墙面重合长度而定, 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不影响安装质量等,且最大不得超过350mm; 6 多根烟囱共井的高层建筑井道应每隔3层5层设置防 火型检修门一扇; 7 7 烟囱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且 最大不应超过40mm; 8 烟囱中心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不应大于1.5‰,且最大不应 超过40mm。 4.2.3 烟囱穿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囱穿过屋面时,建筑物屋面孔洞净直径应大于烟囱外径 且不应小于100mm, 洞中心与井道中心偏差不应大于20mm; 洞 口应设计泛水台,其净高度不应小于200mm; 2 烟囱穿出屋面的楼板孔应浇筑混凝土挡水圈或预埋金属 挡水圈,其净高度不应小于250mm; 混凝土挡水圈厚度不宜大于 50mm; 3 金属挡水圈可采取预埋或用法兰固定在泛水台上,其内径 应大于烟囱外径且不应小于100mm, 净高度不应小于250mm; 4 金属挡水圈的厚度参数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1 内径或长边小于或等于500mm 时,不宜小于5mm; 2 内径或长边大于500mm 且小于或等于1000mm 时,不 宜小于8mm; 3 内径或长边大于1000mm 且小于或等于1500mm 时,不 宜小于10mm; 4 内径或长边大于1500mm 以上,不宜小于12mm。 4.2.4 金属挡水圈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档水圈应与混凝土屋面浇筑成一体; 2 下端口应与楼顶板下平面平齐; 3 金属档水圈应和屋面一起做防水; 4 在安装前应对内壁面进行防腐处理防锈漆不应少于2, 漆膜厚度不应小于50 μm, 面漆不应少于2,漆膜厚度不应小于 50μm。 5 挡水圈应在浇筑屋面时一次完成。 4.2.5 水平烟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 水平总烟道中心高度应高于燃烧器出烟口中心; 2 水平总烟道必须随烟气流向呈上升趋势,斜率不得小于 3‰; 3 水平烟道外壁面离墙面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mm; 4 两水平烟道外壁面最小距离不得小于80mm; 5 水平烟道不得做局部上弓或局部下弓; 6 水平烟道上的附件应在系统设计时确定,并由烟囱制造厂 完成制作,不得在现场加工或改动,当需变更时应由烟囱制造厂进 行改制或重做; 4.2.6 水平烟道穿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烟道管壁为单层结构时应加穿墙套管,套管内径或边 长宜大于烟管外径或边长100mm; 2 套管材质可采用碳钢板制作,底漆和面漆分别不应小于2 度,也可采用热镀锌钢板制作; 3 烟道外径或长边大于700mm 时,套管壁厚不应小于 4mm。 4 水平烟道管壁为双层结构时,可不加穿墙套管,但有特别 要求时除外。 4.3 烟 囱 支 架 4.3.1 承重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支架应采用金属型材制作; 2 承重支架强度应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参数确定型材规 格; 3 承重支架结构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焊焊接工艺 规程GB/T19867.1 规定的焊接工艺,并应与建筑结构联结成牢 固的整体; 4 膨胀螺栓和联结件宜选用热镀锌或不锈钢材料; 5 负压烟囱两承重支架最大距离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9 1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850mm 时,每25m 宜设置1副; 2公称尺寸大于850mm 且小于或等于1200mm 时,每 20m 宜设置1副; 3公称尺寸大于1200mm 时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6 正压烟囱两承重支架最大距离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850mm 时,每20m 宜设置1副; 2 公称尺寸大于850mm 且小于或等于1200mm 时,每 15m 宜设置1副; 3 公称尺寸大于1200mm 时,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4.3.2 稳定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稳定支架应采用金属型材制作; 2 稳定支架强度应进行计算,并应根据计算参数确定型材规 格; 3 支架结构的焊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第4.3.1条第3款的 规 定 ; 4 稳定支架的距离应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并结合建筑物楼层 高度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层高大于5m 且小于8m 时,可每层设一副; 2 层高小于或等于5m 时,可每2层设置一副。 5 膨胀螺栓等宜选用热镀锌或不锈钢材质。 4.3.3 支吊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热镀锌通丝或专用材料; 2 支吊架规格和间距可按不同截面结构和重量计算确定,也 可按下列规定选取 1 直径或长边大于或等于500mm 时,间距不宜大于3.5m; 2 直径或长边大于500mm, 且小于或等于800mm 时,间 距不宜大于3.0m; 3直径或长边大于800mm, 且小于或等于1200mm 时,间 距不宜大于2.5m; 10 4 直径或长边大于1200mm 时,间距不宜大于2.0m。 3 支吊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 关规定。 4.3.4 防晃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水平烟道直线长度超过10m 时,应设置防晃支架; 2 防晃支架可设置在其附近普通支吊架的适中位置上,并可 替代普通支吊架; 3 防晃支架应使用槽钢或专用型材制作; 4 连接件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 4.4 其 他 附 件 4.4.1 防雨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雨帽的材质应与烟囱内壁主体材质相一致; 2 伞形防雨帽最大外径不应小于2倍烟囱出烟口公称尺寸, 当出口为矩形截面时,雨帽各边应大于出烟口内径各边至少 350mm 以上; 3 圆形截面烟囱出烟口与雨帽下口平面间留空距离宜取0.5 倍出烟口公称尺寸; 4 矩形截面烟囱出烟口与雨帽下口平面间留空距离宜取0.2 倍出烟口公称尺寸对角线; 5 其他结构形式可遵循本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进行换 算确定。 4.4.2 接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闪器宜安装在雨帽顶端,也可安装在雨帽的侧边; 2 接闪器针杆材质宜选择不锈钢管材铜针尖,亦可采用碳 钢管加铜针尖,并采用热镀锌工艺; 3 接闪器与雨帽的组合形式、针杆直径、长度等各有关参数 应结合双层不锈钢保温烟道与烟囱的特点进行确定,并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 4 当针杆高度垂直于雨帽底口平面时,雨帽底口平面边与针 尖构成的角度不应小于45。 4.4.3 补偿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偿器的材质应与烟囱内壁主体材质相一致,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 的有 关规定; 2 补偿器的选型、组合形式以及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应按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3 补偿器与烟囱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制双层 不锈钢烟道及烟囱CJ/T288 的有关规定。 4.4.4 防雨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雨裙的材质耐腐蚀性和强度不应低于烟囱外壁主体材 质耐腐蚀性和强度; 2 防雨裙上部内径宜大于烟囱外径,下部内径宜大于挡水圈 外径50mm; 3 裙腰宽度不宜大于100mm, 裙腰内径应大于烟囱外壁外 径; 4 防雨裙裙锥角度不宜大于45,裙摆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内径至少应大于挡水圈外径100mm; 5 安装时,圆截面防雨裙可对称破切,矩形截面应在长边上 居中破切; 6 裙腰与烟囱外壁缝隙处应进行打胶防漏处理,不破切时应 用喉箍收紧。 4.4.5 检测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口的材质应与烟囱内壁主体材质一致; 2 检测口位置应布置在出烟口与调节阀之间; 3 检测口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4.6 清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清灰装置至少应由集灰斗、排污阀和连接组件组成; 12 2 清灰装置的材质应与烟囱本体相一致; 3 清灰装置应布置在垂直烟囱的底部,且清灰底盖或清灰门 离地高度不宜大于1400mm; 4 排污阀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形式应在系统设计时确定,并应 设置在集灰斗底部最低点,集灰斗腔体深度宜大于250mm, 且不 得漏水; 5 排污阀宜选择不锈钢快开阀,阀门规格最小不小于 40mm。 4.4.7 调节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节阀宜选择高温烟道烟囱专用阀件,调节阀的材质应与 烟囱本体相一致,筒体结构和连接端口应与烟道本体匹配; 2 调节阀的设置位置距离燃烧器出烟口至少应为1000mm, 手柄应靠走道一侧,以方便操作为准; 3 调节阀可组合在支烟道管节内,也可单独作为一节。单独 作为一节时,长度不得小于烟道管的公称尺寸,矩形截面长度不得 小于短边,且调节阀与烟道管节的连接应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4 电动调节阀应有电控部分的功能支持,自动控制调节阀还 应设置取样器接口; 5 调节阀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4.8 工况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况阀的材质应与烟囱本体相一致,筒体结构和连接端口 应与烟道本体匹配; 2 工况阀应设置在水平总烟道最前端的端面上; 3 电动工况阀应有电控部分的功能支持,自动控制工况阀还 应设置取样器接口; 4 工况阀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4.9 防爆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爆阀座材质和螺丝螺帽材质应与烟囱内壁本体一致; 2 防爆阀的位置应设置在燃烧器出烟口与调节阀之间,且应 13 避免朝向人行通道、玻璃制品、仪器仪表及易燃易爆物体; 3 防爆阀座与烟管内桶壁应采用焊接工艺连接,也可采用能 重复使用的弹性泄爆装置; 4 防爆阀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5 安 装 5.1 安 装 准 备 5.1.1 安装现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搬运路线,并设置符合储存条件要求的临时储存 点,确保产品到现场后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2 应配备适用的施工设备、工具及附件; 3 应设置必要的原辅材料及配件仓库。 5.1.2 吊装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计吊装方案,并准备必要的工具、设备、材料及辅助设施; 2 应对起重设备、固定点、索具等进行试验,试验重量不应低 于正常起吊重量的20,起吊停留时间不应低于15min; 3 应在各环节检查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常吊装作业。 5.1.3 作业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井道或附着面的结构,且将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和施 工安全的一切障碍或隐患予以清除; 2 应设置安全索、护栏、网架、垫板、跳板等可靠的安全防护 设施; 3 应设置醒目的防火、防坠落物等警示标志。 5.1.4 现场安装前至少应进行下列检查 1 检查待安装烟囱产品的外观,其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缺陷, 管件两端面应无明显变形,且共板法兰连接处贴合面应平直,对接 后应无缝隙; 2 各附件应齐全,不应有损伤,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 检查烟囱及其附件的产品尺寸、公差等应与设计文件相一致; 4 技术文件应齐全。 15 5.2 圆 管 安 装 5.2.1 圆管与圆管的安装图5.2.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管筒节两端法兰表面应确保清洁,平面间隙应一致; 2 套上环箍后,应均匀涂上密封胶及放置耐高温密封垫料进 行密封; 3 垂直烟囱安装对接时,应确保每一节筒节为单翻朝上双翻 朝 下 ; 4 水平烟道安装时,应保证每节烟管的双翻法兰一端迎向烟 气流向; 5 上下两节烟管的外壳,其纵焊缝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外 壳上的焊缝宜朝向背面,水平烟道焊缝宜朝向上方; 6 环箍收紧时应边轻敲击边紧螺丝,直至与烟囱筒节内胆外 表面紧密贴合为止。 图5.2.1 圆形截面烟囱筒节连接示意 1内胆管壁;2双翻法兰端;3--插入段端;4-Ω形卡箍;5单翻法兰端 5.2.2 接口处保温材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证足够的宽度和厚度; 2 将保温材料填充至两节烟管的接头处,应保证无空洞无缝隙。 5.2.3 腰带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6 1 尺寸应匹配 2 喉箍螺栓受力应均匀一致; 3 腰带与烟管外壁应结合紧密; 4 室外使用的烟道烟囱,上口内侧与烟囱外壁面之间应涂密 封胶,防止雨水进入夹层; 5 安装腰带时不得使用铁器敲击其外表,以防止造成迹痕、 凹凸等缺陷。 5.3 矩形管安装 5.3.1 矩形管与矩形管的安装图5.3.1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 1 矩形截面烟囱筒节连接示意 1-内胆管壁;2- 共板法兰;3-密封垫;4一勾码 1 两节烟管对接前,应认真清理法兰表面,确保清洁; 2 应均匀贴上专用耐高温密封垫料; 3 两节烟管应平稳对接、均匀一致的用力拧紧四角位置的螺栓; 4 勾码间距宜控制在100mm150mm; 先将其预紧在法兰 上,调整好间距,逐步轮流拧紧勾码螺栓。紧勾码时应两两对面同 时拧紧,确保四面勾码的螺栓拧紧力基本一致; 5 应确保上下两节烟管外壳的包边在同一面,且争取将包边 17 一面调至靠墙一面,保证整体美观; 6 当管件上标有编号时,应依据烟管内胆或外壁上的编号排 序进行安装。 5.3.2 接口处保温材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材料的裁切尺寸应大于两节烟管外壁间的距离尺寸; 2 保温材料填充时,应确保无空洞、无缝隙; 3 保温材料应从法兰处分切成上下两部分填入,以确保法兰 和勾码处的密实度。 5.3.3 腰带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腰带安装应选择正确的配套尺寸,确保腰板装好后缝隙均 匀一致; 2 应先装三面后装一面,仔细整理使四周入槽后插上插销; 3 敲击插销时,应用轻敲木块,使插销慢慢插入,以防插销变形; 4 插好插销后,应对腰带两端间隙进行调整,使其间隙相等 并固定,当两端间隙累计大于10mm, 应更换合适宽度腰带; 5 露天水平管和附壁式烟囱,腰带缝隙应涂上满足防水要求 的结构胶; 6 涂胶前缝隙的上下部分宜先贴上美纹纸,然后再涂胶,涂 完胶宜24h 后撕去美纹纸; 7 安装腰带时不得使用铁器敲击其外表,以防止造成痕迹、 凹凸等缺陷。 5.3.4 水平烟道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第4.2.5、4.2.6条的规定。 5.4 支 架 安 装 5.4.1 承重支架的安装图5.4.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支架安装时,两承重支架之间的最大允许距离,不应 超过本规程第4.3. 1条第5款和第6款中的规定值; 2 承重支架的结构形式和其他相应技术参数由系统设计者确 定,安装施工时,不得随意改动;当确需改动时,应有书面变更通知; 18 19 a圆形截面 图5.4.1 b 矩形截面 承重支架示意 1--筒体;2一建筑结构;3腹板;4-焊缝;5-膨胀螺栓;6-支撑耳;7-槽钢井字架 3 承重支架安装时,应根据图纸要求选取相应规格的主、辅 材料。现场井洞尺寸和图纸所标尺寸应相符。确定下料尺寸后方 可进行下料; 4 紧固件应采用热镀锌工艺,各螺帽拧紧力应均匀一致; 5 支承耳与支架应采用焊接工艺固定。焊接工艺应遵照图 纸标注,图纸无标注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有关规定执行; 6 焊点除渣,表面除锈,防锈漆不应少于2,漆膜厚度不应 小于50 μm, 面漆不应小于2,漆膜厚度不应小于150 μm; 7 现场安装时,支架与建筑结构的结合应通过型材与板材进 行焊接锚固等形式实现。 5.4.2 稳定支架的安装图5.4.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稳定支架的最大允许间隔距离应由系统设计师根据管件直 a圆形截面 b矩形截面 图5 . 4 . 2 稳定支架示意 1-筒体;2-建筑结构;3-角钢圈;4-焊点;5 腹板 6 焊缝;7-膨胀螺栓;8一槽钢井字架;9 角钢 径大小、现场建筑结构及使用温度等参数经计算而确定的,安装时不 得随便改动。当确需改动时,应有重新计算说明书和书面变更通知; 2 稳定支架的结构形式和其他相应技术参数由系统设计师确 定,安装施工时不得随意改动。当确需改动时,应有书面变更通知; 3 稳定支架安装时,现场井洞尺寸和图纸所标尺寸应相符, 确定下料尺寸后方可下料; 4 现场安装制作时,支架与建筑的结合应通过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