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39-2013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技术规程.docx
CECS 3392013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 加热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biogas reactor by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代刻大服 电话400-670-9365 网 站 P365.0rg 刮涂屋输数码查真伪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 加热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biogas reactor by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CECS 3392013 主编单位同 济 大 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 行 日 期 2 0 1 3 年 8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北 京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 加热技术规程 CECS 3392013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 座 3 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 1/32 1.5 印张 34千字 2013年7月第1版 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印数1- 3080册 统 一 书号1580242053 定价1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木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36号 关于发布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 加热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0〕91号 的要求,由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的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技 术规程,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 CECS 339 2013,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一三年五月六日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0〕91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5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设计,施工,试验、调试及验收。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 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 要求,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使用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 采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同济大学上 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负责解释。在使用 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邮寄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同济大学 参 编 单 位上海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同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戎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北京矿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谭洪卫 朱洪光 石惠娴 雷 勇 庄 智 陈淑琴 季 亮 秦朝葵 赵建林 吴建兵 1 牛永胜 王建学 周孝清 李 进 张 玲 主要审查人张国强 吴喜平 叶 海 王立雄 陈金华 郁松涛 符立伟 2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设 计 4 3.1 一 般规定 4 3.2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计算 4 3.3 加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7 3.4 地热能换热系统设计 8 3.5 加热系统末端设计 8 3.6 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10 4 施 工 11 4.1 一 般规定 11 4.2 加热系统末端施工 11 4.3 防护与绝热 12 5 试验、调试及验收 13 5.1 一 般规定 13 5.2 试验与调试 13 5.3 系统验收 15 附 录 A 沼气发酵池经济保温厚度计算方法 16 附 录 B 典 型 地 区 沼 气 发 酵 池 热 负 荷 概 算 指 标 17 附 录 C 池 内 加 热 盘 管 布 置 方 式 20 本 规 程 用 词 说 明 21 引用标准名录 22 附 条 文 说 明 23 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Design 4 3.1 General requirement 4 3.2 Heat load of biogas digester calculation 4 3.3 Heating system proposal confirmation 7 3.4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design 8 3.5 Terminal device of heating system design 8 3.6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design 10 4 Construction 11 4.1 General requirement 11 4.2 Terminal device of hea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11 4.3 Protect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12 5 Checking , testing and acceptance 13 5.1 General requirement 13 5.2 Checking and testing 13 5.3 Acceptance 15 Appendix A Calculation for the economic insulation thinkness of biogas digester 16 Appendix B Computation index of heat load of biogas digester in typical area 17 Appendix C Heating coil arrangement in biogas digester 2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1 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2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3 3 1 总 则 1.0.1 为使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设计、施工及调试、 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 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没有沼气发电余热等其他廉价热源、采用中 温发酵工艺新建和改、扩建的大、中型沼气发酵池的地源热泵加热 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设计、施工及调试、验收 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沼气工程 biogas plant 以规模化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资源 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2.0.2 沼气发酵池 biogas reactor 用于制取沼气的厌氧消化装置,又称厌氧消化器。 2.0.3 进料 feed 经过粉碎、除沙、混合、稀释等处理后,将要进入沼气发酵池内 或加热计量池内的发酵原料。 2.0.4 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即一个消化器内的 消化液按体积计算被全部置换所需要的时间。 2.0.5 地热能换热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提取浅层地热能资源的热交换系统,包括土壤换热系统、地表 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三种形式。 2.0.6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冷/热端传热介质的热泵,本规 程特指水-水热泵。 2.0.7 加热系统末端 terminal device of heating system 用于加热沼气发酵池内料液的热交换装置,有池内加热盘管 和池外换热器两种形式。 2.0.8 地源热泵加热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由地热能换热系统、加热系统末端、水源热泵机组和控制系统 组成的、为沼气发酵池内料液增温的系统。 2 2.0.9 围护结构耗热量 heat loss of envelope 在沼气发酵池内外温差的作用下,池壁、池底和池顶等围护结 构与周边环境的热交换引起的热量损失,单位为 W。 2.0.10 进料耗热量 heat loss by feeding 将进料加热至池内设计温度时所消耗的热量,单位为MJ/d。 2.0.11 生物热 bio-heat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热量,单位为 W。 2.0.12 搅拌热 stirring-heat 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带动发酵液做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与设 备之间、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单位为W。 2.0.13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 heat load of biogas digester HLBD 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达到要求的沼气发酵池内温度,加热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沼气发酵池供给的热量,单位为 W。 2.0.14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概算指标 computation index of HLBD 在方案初步设计或扩初阶段,为了对沼气工程热负荷进行快 速计算而提出的沼气发酵池热负荷估算指标,包括围护结构热负 荷指标W/m 和日进料耗热量指标[MJ/md]。 3 3 设 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1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 程场地状况调查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中的相关规定。 3.1.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设计应以设计合同书、 业主要求、地源热泵工程勘察报告、沼气工程相关工艺参数为依 据。 3.1.3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计算; 2 加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3 地热能换热系统设计; 4 加热系统末端设计; 5 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3.1.4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总 说明、系统原理图、平面布置图、设备选型及安装大样图等。 3.1.5 对于配备地源热泵加热系统的沼气工程,应对沼气发酵池 体进行保温,并且应采取外保温的形式,经济保温厚度计算方法可 按本规程的附录A 执行。 3.2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计算 3.2.1 沼气发酵池热负荷,应根据沼气发酵池的下列散失和获得 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耗热量; 2 进料耗热量; 4 3 内部得热量搅拌热、生物热。 3.2.2 围护结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3.2.3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wKAtn-tw 3.2.3 式中Qw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A围护结构的面积m, 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面积; tn沼气发酵池内计算温度℃; tw沼气发酵池外计算温度℃。 3.2.4 地上部分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 百分率确定。各项附加百分率,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 1 朝向修正率f 北、东北、西北 010 东、西 -5 东南、西南 -10~-15 南 -15~-30 池顶冬季 -10~-20 池顶夏季 05 2 风力附加率fw沼气发酵池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 旷野上时,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3 高度附加率f 对于高度超过3m 的沼气发酵池,每高出 1m 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超过15。 3.2.5 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沼气发酵池内计算温度应根据沼 气工程工艺参数确定,对于具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沼气发酵池,应根 据温度梯度在高度方向进行必要的修正。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 时,可按本规程第3.2.4条第3款规定的高度附加率进行修正。 3.2.6 进料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cmt 。-t,/3.6T, 3.2.6 式中Q, 进料耗热量W; 5 c₁进料比热容[kJ/kg ℃], 不能确定时可取4.18kJ/ kg℃; m, 每天的进料量kg/d; t 进料温度℃; T,每天的进料时间h/d。 3.2.7 内部得热量主要包括生物热和搅拌热两部分,生物热应按 下式计算 Qb0.334Vqb 3.2.7-1 式中Q 生物热W; Vg每天的产气量m/d; q₆每摩尔甲烷产量的生物热kJ/mol,取135.6 kJ/mol。 当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时,搅拌热应按下式计算 Q1000n₁n₂N/η 3.2.7-2 式中Q. 机械搅拌热W; N搅拌机的电动机功率kW; η 电动机效率。电机在沼气发酵池内时,刀取75 89;电动机在沼气发酵池外时,取1; n₁ 利用系数,电机最大实效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 一般 取0.7~0.9; n₂电动机负荷系数, 一般取0.5左右。 当采用液体或气体搅拌的方式时,搅拌热可忽略不计。 3.2.8 沼气发酵池的瞬时总热负荷为围护结构耗热量、进料耗热 量及内部得热量在同一时间叠加值,按下式计算得出 QQ1f.fw1fλQ-QQ 3.2.8 式中Q. 沼气发酵池总热负荷W; λ进料时间系数,有进料时λ取1,无进料时λ取0。 3.2.9 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和扩初阶段,沼气发酵池热负荷可根 据实际工程积累的经验数据进行估算,或通过热负荷概算指标按 6 下式进行估算 3.2.9 式中V沼气发酵池的容积m; qw,100100m 围护结构热负荷概算指标W/m, 可按附录 B-1取用; 91,20HRT2 0d 的日进料耗热量概算指标MJ/d, 可按 附录 B-3 取用; a围护结构热负荷概算指标池容积修正系数,可按附录 B-2 取用; β日进料耗热量概算指标水力停留时间修正系数,可按 附录B-4 取用; T每天的进料时间h/d。 3.3 加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3.3.1 加热系统方案的确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热能换热系统形式; 2 加热系统末端形式; 3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功率。 3.3.2 地热能换热系统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 件、沼气工程规模、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备地表水资源利用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地表水换热系 统。 2 采用土壤换热系统形式时,应考虑长期单向取热运行条件 下的土壤热平衡。 3 地面或地层有污染源的地区,不应采用地下水换热系统形 式。 3.3.3 加热系统末端形式,应根据沼气发酵工艺和热负荷特点综 7 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进料流量大、热负荷集中的沼气工程,宜采用池内加 热的末端形式。 2 对于进料流量大、但热负荷相对分散的沼气工程,宜采用 池内加热和池外加热相结合的末端形式。 3.3.4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功率应根据沼气发酵工艺要求和热 负荷特点,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小制热功率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沼气工程在最冷月启动时,水源热泵机组应能在沼气发酵 工艺规定的启动调试时间内将发酵池内料液温度提升至设计温 度 。 2 沼气工程在最大热负荷日正常运行时,水源热泵机组应能 维持发酵池内料液温度稳定在设计温度范围内。 3.4 地热能换热系统设计 3.4.1 地热能换热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 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中的相关规定。 3.4.2 进行地热能换热系统设计前,宜进行沼气工程的全年日耗 热量动态分析,地热能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 大吸热量的需求。 3.4.3 对于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应采用专用软件对地埋管附 近土壤温度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在沼气工程的生命周期内,地埋管 附近土壤的最低温度应能满足地埋管的换热需求;不能满足时,应 采取一定的热平衡措施。 3.5 加热系统末端设计 3.5.1 加热系统末端的设计应与水源热泵机组的参数相适应。 3.5.2 池内加热形式的加热系统末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交换盘管的总长度,应根据水源热泵机组制热功率经过 8 换热计算确定。 2 换热盘管内传热介质应处于紊流状态,管内流速不宜小于 0.25m/s。 3 热交换盘管应根据沼气工程规模、热泵机组制热功率划分 为若干个并联环路,各并联环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m, 且在沼气 发酵池底部至少应设置一个环路;四壁设有加热环路时,环路的最 高点应在料液高度的3/4处以下。 4 热交换盘管设有多个加热环路时,各加热环路的管长应尽 量接近,并且应对各加热环路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热交换盘管的水 力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 进行。 5 热交换盘管的间距应根据热交换盘管的总长度和盘管布 置区的面积确定,对于公称外径为16mm 的管,热交换盘管的间 距宜取150mm; 对于公称外径为20mm 的管,热交换盘管的间距 宜取200mm。 6 热交换盘管应与发酵池的内壁面保持一定间距布置,间距 宜取50mm~150mm。 7 热交换盘管系统应设置反冲洗装置。 3.5.3 池外加热形式的加热系统末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热池形式的加热系统末端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3.5.2 条的规定,且外加热池内应设置搅拌装置。 2 池外换热器形式的加热系统末端应选专用的耐腐蚀污水 换热器,换热器应由最高进料温度工况进行选型设计。 3.5.4 加热系统末端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系统末端应选用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及耐腐蚀的 管材,与发酵料液直接进行热交换的管材,宜选用耐高温聚乙烯管 PE-RT 、交联聚乙烯管PE-X 、 聚丁烯管PB 等,其质量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 管件的材料应与管材相同。 3 管材及管件的工作温度应能承受热泵机组的最高热水温度。 9 4 管材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3.6 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3.6.1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 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规模、运行管理要求、工程投资情况等因素,因 地制宜选择监测指标和自动化程度。 3.6.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 测 1 沼气发酵池内温度。 2 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 3 水源热泵机组用户侧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 4 水源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的耗电量。 5 水泵进出口压力、过滤器前后压力。 6 水源热泵机组、水泵、搅拌器等设备的启停状态。 3.6.3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仪表、设备应选用耐腐材料或进行相应 的防腐处理。 3.6.4 沼气发酵池内温度、设备启停状态等代表性的参数,宜在 控制配电室内设置检测仪表以便于观察。 3.6.5 检测沼气发酵池内温度的传感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竖直方向上,应布置在距离沼气发酵池底部1/3~1/2 高度处。 2 在水平方向上,应布置在距离池内壁不小于0.5m 处。 3.6.6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自动运行控制策略,应 根据热负荷特点、沼气发酵工艺要求及水源热泵制热功率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控制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系统中各相关设备及附件应与热泵机组连锁,顺序启 停。加热系统与搅拌系统应进行电气连锁,加热时间段内搅拌系 统的运行时间应根据加热系统要求确定。 2 设计自动运行控制的加热系统时,应同时设置手动控制方式。 10 4 施 工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 质的单位承担。 4.1.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 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 4.1.3 建造沼气发酵池时,应为地源热泵加热系统预留必要的用 于管道、仪表设备安装和维修的孔洞。 4.1.4 地热能换热系统、机电设备的施工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4.2 加热系统末端施工 4.2.1 池内加热盘管安装前应具备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 4.2.2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低于5℃时应采取升温措 施。 4.2.3 加热管应按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进行敷设。管 道安装间断和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4.2.4 加热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 2 塑料加热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当加热管设 计间距较小,平行型布置[图a] 或双平行型布置[图b] 不能满 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时,可采用回折型布置方式[图c]。 3 加热管弯曲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应固定,不得出 现“死折”。 4.2.5 沼气发酵池内部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内部加热盘管应通 11 过预留套管穿出沼气发酵池围护结构,并采用止水环进行密封。 4.2.6 加热管应设固定装置,宜用卡件将加热管固定在铺设于沼 气发酵池内壁面上的网格上,严禁采用扎带等强度不足的管件固 定方式。 4.2.7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固定。加热管直管段固定点间距不宜 超过500mm, 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 4.2.8 设有多个加热环路时,应通过分、集水器连接各个环路, 分、集水器应安装在沼气发酵池外部易于维护操作的地方,且分水 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安装位置应高于环 路最高点。 4.2.9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 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 4.2.10 在分、集水器处,宜对各加热环路的供回水管安装关断阀 门。 4.3 防护与绝热 4.3.1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 地设计规范GB/T 50065 等相关规定执行。 4.3.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金属管及管件、仪表设 备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明装 PPR 管道和保温管道应做防直射 处理。 4.3.3 保温材料在施工现场不得雨淋或存放在潮湿场所。 4.3.4 沼气发酵池体保温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 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 中的相关规定。 4.3.5 从事矿渣棉、玻璃纤维棉毡等作业时,衣领、袖口、裤脚 应扎紧。 4.3.6 机房内热水管道、定压补水管道应在防腐和水压试验合格 后进行保温施工。 12 5 试验、调试及验收 5.1 一 般 规 定 5.1.1 试验、调试与验收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监理单位 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应做好记录。 5.1.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系统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2 试验与调试 5.2.1 地热能换热系统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 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的相关规定。 5.2.2 池内加热盘管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供检 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材、管件、分集水器、阀门配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 加热管的管间距、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固定应 牢靠。 3 每个加热环路的管总长度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 4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的连接处应无渗漏。 5 加热管在发酵池内应没有接头。 6 加热管穿越沼气发酵池壁面时密封应严密。 7 加热管路水压试验合格。 8 加热管路通水试验合格。 5.2.3 池内加热管路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 2 水压试验宜进行两次,分别为池内加热盘管安装固定牢靠 13 后和加热系统末端全部安装完成后。 3 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 4 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 5 在试验压力下,金属及其复合管恒压10min, 管内压下降 应小于或等于0.02MPa;PR-R 管恒压1h, 允许最大下降压力为 0.05MPa。 6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 与检查不得有渗漏。 7 在有冻结可能的情况下试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完 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 5.2.4 池内加热管路通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水试验宜在水压试验之后进行。 2 在设计流量下,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测 试各回路的阻力损失。 3 各回路的压降不平衡率不应超过10。 5.2.5 池外换热器形式的加热系统末端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换热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换热器在实际工况下的换热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 管路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 5.2.6 机电设备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个部件的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2 热泵机组、附属设备及管路系统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 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的规定。 3 电气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 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14 验收规范GB 50303 的规定。 5.3 系 统 验 收 5.3.1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的验收应在各分项试验 和系统调试合格后进行。 5.3.2 地源热泵式沼气发酵池加热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 2 调试过程中,应进行水力平衡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 各分支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各环路流量、压力应达到基本平衡, 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并填写 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 4 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 的系统试运转。 系统试运转中,应观测监控系统的状态参数是否正确显示,设备连 锁、自动调节、自动保护机构是否能够正确动作。 5 系统调试合格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 交甲方确认后存档。 5.3.3 加热系统调试合格后应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由建设 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应办 理竣工验收手续。 15 附 录 A 沼气发酵池经济保温厚度计算方法 A.0.1 沼气发酵池围护结构经济保温层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 式中8保温层厚度m; A₀ 常数,A。取1.897510; f。热价元/10⁶kJ; pn电价[元/kW h]; A.0.1-1 A.0.1-2 COP 热泵机组性能系数,由热泵性能参数查得,不确定时可 取3.5; λ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 对于软质材料 应取安装密度下的导热系数; t年运行时间h;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K; T, 环境温度K; P, 保温结构单位造价元/m; S 保温工程投资贷款年分摊率,按复利计息S i年利率复利率; n计息年数年; a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K]。 附录B 典型地区沼气发酵池热负荷概算指标 表 B-1 围护结构热负荷指标V100mW/m 地点 月 份 max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北京 27 25 21 15 10 7 6 7 10 15 21 26 27 6 长春 36 33 27 19 13 10 8 9 13 19 27 33 36 8 长沙 21 20 17 12 9 6 4 4 8 11 15 19 21 4 成都 20 19 16 12 9 7 6 6 9 12 16 19 20 6 重庆 19 17 15 11 9 7 5 4 8 11 14 17 19 4 福州 16 16 14 11 9 6 4 4 6 9 12 14 16 4 广州 15 14 12 9 6 5 4 4 5 7 10 13 15 4 哈尔滨 37 34 27 20 14 10 8 9 15 20 28 35 37 8 海口 12 11 9 6 5 4 4 5 5 6 8 11 12 4 杭州 21 20 17 13 10 7 4 5 8 11 15 19 21 4 合肥 22 21 17 13 10 7 4 5 8 12 17 21 22 4 济南 25 23 19 13 9 6 5 6 9 13 19 23 25 5 昆明 18 17 15 12 11 10 10 10 12 13 16 18 18 10 拉萨 25 23 21 18 15 13 13 14 15 18 22 25 25 13 兰州 29 25 20 16 12 10 9 9 13 17 23 27 29 9 南昌 20 19 16 12 9 6 4 4 7 10 15 18 20 4 南京 23 21 18 14 10 7 5 5 8 12 17 21 23 5 南宁 15 14 12 8 6 5 4 4 5 7 11 13 15 4 上海 21 21 18 14 11 8 5 5 7 11 15 20 21 5 沈阳 32 30 24 17 12 9 7 8 12 17 24 30 32 7 太原 28 26 22 16 12 9 8 9 13 17 23 27 28 8 17 续表 B-1 地点 月 份 max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西安 24 22 18 14 11 6 5 6 10 14 19 23 24 5 武汉 21 20 17 12 9 6 4 4 8 12 16 20 21 4 乌鲁木齐 32 31 26 17 12 9 7 8 12 19 25 30 32 7 天津 27 25 20 15 10 7 6 6 9 14 20 25 27 6 西宁 30 27 23 18 15 13 12 13 16 19 24 28 30 12 银川 30 27 22 17 12 9 8 9 13 17 23 28 30 8 郑州 24 23 19 14 9 6 5 6 9 1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