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13-2015 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docx
CECS 4132015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lifting material plat S/N1580242798 中国计划出版社 统一书号1580242 798 定价33.00元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lifting material plat CECS 4132015 主编单位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 行 日 期 2 0 1 5 年 1 2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北 京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 CECS 4132015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 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 1/322.75印张 65千字 2015年11月第1版2015年11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080册 统一书号1580242 798 定价33.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16号 关于发布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 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57号 的要求,由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升降式物料平台安全技术规程,经本协会 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 CECS 413 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一五年九月九日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57号 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程共分为10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 符号、基本规定、材料构配件、荷载、设计计算、构造要求、安装与拆 除、安全管理、检查与验收等。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负责 归口管理和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建议,请寄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二十号院5号楼2203室,邮政编码 100044。 主 编 单 位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 华润建筑结构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工程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沈海晏 钟建都 周 岩 姬德兴 夏海林 曹景凯 张维贵 陈志生 李 波 蔡忠伟 束水龙 龙 丽 马岷成 车 光 杨发斌 张文莉 解 琦 黄远超 主要审查人秦春芳 李建方 吴晓枫 施红健 杨 军 葛兴杰 阎 琪 舒世平 宋连海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7 4 材料和构配件 9 5 荷 载 12 5.1 荷载 12 5.2 荷载组合 13 6 设计计算 16 6.1 一般规定 16 6.2 结构件计算 17 7 构造要求 26 8 安装与拆除 34 8.1 安装 34 8.2 拆除 34 9 安全管理 36 10 检查与验收 38 附录A 计算标准参数 39 附录B 升降式物料平台检查验收 41 附录C 升降式物料平台每次升降前检查验收 46 附录D 升降式物料平台升降后使用前的检查验收 48 本规程用词说明 52 引用标准名录 53 附 条文说明 55 1 plat after lifting and before using it 48 Contents Explanations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5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5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s 7 4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9 5 Loads 12 5.1 Loads 12 5.2 Load combination 13 6 Design and calculation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 16 6.2 Structural calculation 17 7 Detailing requirements 26 8 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ement 34 8.1 Installation 34 8.2 Dismantlement 34 9 Safety management 36 10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38 Appendix A Calculatied parameters 39 Appendix B Lifting material plat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41 Appendix C Lifting material plat every time check before acceptance 46 Appendix D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ifting material 2 3 1 总 则 1.0.1 为规程升降式物料平台制作、使用及管理,做到技术先 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程结构施工中使用的升降式物料平台的 设计、安装、使用、拆除和管理。 1.0.3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设计、安装、使用、拆除和管理除应符合 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1.8 顶部连梁 top coupling beam 2 术语和符号 安装在导轨顶部的桁架结构或型材制作的连梁,用于固定升 降装置。 2.1.9 底部连梁 bottom coupling beam 2.1 术 语 2.1.1 升降式物料平台 lifting material plat 附着于工程结构上,可整体自行升降作业,提供工程结构施工 过程中材料暂存或转运的工作平台,包括升降式卸料平台和升降 式转料平台。 2.1.2 升降式卸料平台 lifting unloading plat 由导轨、物料平台、升降装置、上下吊挂件等构件组成,为工程 结构施工提供材料暂存的升降平台。 2.1.3 升降式转料平台 lifting material transfer plat 由导轨、物料平台、附着支座、升降装置、安全及控制装置等构 件组成,为工程结构施工提供材料暂存和楼层间垂直转运的升降 平台。 2.1.4 防坠落装置 anti-fall device 防止升降式物料平台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 制动装置,包括附着支座、导轨等构件组成。 2.1.5 防倾覆装置 overturn preventing device 防止升降式物料平台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一般由两个以上附着支座或两个滚轮支座与导轨组成。 2.1.6 承料平台宽度 width of bearing plat 承料平台上垂直于工程结构外缘方向两侧挡板之间的净空距 离。 2.1.7 承料平台长度 length of bearing plat 承料平台上平行于工程结构外缘方向端部挡板与承料平台内 侧边缘之间的净空距离。 是导轨底部的连梁,主要支撑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自重和物 料的重量。 2.1.10 底部平台 bottom plat 设置于导轨下方的供拆除附着支座用的操作防护平台。 2.1.11 导轨 guide rail 用于升降式物料平台的支撑和导向作用的竖向桁架结构件。 2.1.12 附着支座 attached support 附着在工程结构上,与导轨相连接,承受和传递升降式物料平 台的荷载,并为升降式物料平台升降导向的支承结构件。 2.1.13 限位装置 limit device 升降式转料平台转料行程高处和低处的控制装置。 2.2 符 号 2.2.1 荷载和荷载效应 F作用或力设计值; G₁ 升降式物料平台自重的设计值; Ga永久荷载的设计值; Gk永久荷载的总荷载; N 受压构件轴心受力设计值; N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切力设计值; N,一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应力设计值; Nt 一个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Nb一个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Pk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Q 可变荷载的设计值; 2 3 Q₁施工荷载的设计值; Q₂ 物料平台上暂存的物料自重荷载的设计值; Q₃摩擦力荷载的设计值; Q 冲击荷载的设计值; Qw风荷载的设计值; qk均布荷载标准值; Ra 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 Sa 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 S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ok 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w。基本风压值; wa 风荷载的设计值; w 风荷载标准值。 2.2.2 材料、构件物理性能 E 钢材弹性模量; f 构件的强度设计值; fo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e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 f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f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f 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 f 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v挠度计算值; [v] 容许挠度值; σ正应力; [o] 容许正应力; t 剪切应力; [t] 容许剪切应力。 2.2.3 计算系数 4 l构件的计算跨度; L 受弯构件计算长度; μ 杆件长度系数; β 螺栓孔混凝土受荷计算系数; β₁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 β₂高度 z 处风振系数; βm 等效弯矩系数; φ挡风系数; Y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Y。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Yw风荷载分项系数; y₁ 附加安全系数; Y₂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 Y₃冲击系数; φ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H₂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H 风荷载体型系数; ψ。可变作用组合值系数; λ 长细比; [λ]容许长细比。 2.2.4 几何参数 A 受压构件的截面面积; An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D₁ 螺杆直径; d 穿墙螺栓直径; d₀ 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直径; b₁混凝土墙内部正向受压厚度; b₂ 混凝土墙内部反向受压厚度; I 毛截面惯性矩; 5 WL受弯构件的净截面抵抗弯矩; Wp抗扭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Mmax 最大弯矩设计值。 3 基 本 规 定 3.0.1 升降式物料平台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 审批后组织实施。 3.0.2 升降式物料平台平均荷载 qk 不应超过3 .0kN/m, 总 荷 载Gk 不应超过20.0kN, 应在升降式物料平台的醒目位置设置限 载指示牌和警示标志。 3.0.3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导轨、平台斜撑杆、平台斜拉杆、承料平 台设计时,荷载设计值应乘以附加安全系数γ₁,且γ₁应取1.43。 3.0.4 防坠落装置、附着支座设计计算时,荷载设计值应乘以冲 击系数γ₃,且y₃ 应取2.0。 3.0.5 升降动力设备的提升能力应按升降式物料平台提升总荷 载的1.25倍选取。 3.0.6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索具、吊具、钢丝绳安全系数取值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索具、吊具安全系数K。取值应大于或等于8.0; 2 钢丝绳安全系数K、取值应大于或等于10.0。 3.0.7 导轨在最上层附着支座以上的自由端高度,除整体提升工 况自由高度不应超过9m 以外,其他工况不应超过4m。 3.0.8 升降式物料平台附着支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升降式卸料平台整体提升时,附着支座不应少于2处; 2 升降式转料平台整体提升时,附着支座不应少于3处,转 料平台升降时,承料平台不应高于最上部附着支座4.0m。 3.0.9 附着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工程结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应少于2个或采用单螺母加弹簧垫圈 6 7 的构造设置; 2 锚固螺栓应有垫板,垫板规格不应小于100mm100mm 10mm。 3.0.10 附着支座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应按设计 要求确定,且不得小于15MPa。 3.0.11 升降式转料平台的防护门与其承料平台应设置联动自锁 控制装置。 3.0.12 升降式物料平台必须设有超载报警、防坠落、防倾覆、限 位控制等安全装置。 3.0.13 升降式转料平台风荷载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五级以上强风天气停工时,应按不低于30年一遇的风荷 载标准值进行验算; 2 遇有强台风天气时,应按不低于5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 值进行验算; 3 正常使用工况应按不低于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 验算。 8 4 材料和构配件 4.0.1 升降式物料平台所用的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 构钢GB/T 70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的有关规定进 行抽样检验; 2 材料应平直,其弯曲度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500,两端端 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裂缝、压扁、硬弯、深划痕、毛刺和结疤等现 象 ; 3 应作防锈处理。 4.0.2 升降式物料平台所用铝合金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 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基材GB/T5237.1 的有关规定,且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铝合金型材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 铝合金型材应平直,两端端面应平整,表面不得有裂缝、压 扁、硬弯、深划痕、毛刺和结疤等现象; 3 铝合金型材应进行时效处理。 4.0.3 升降式物料平台所用不锈钢材料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GB/T 20878 的有关规 定,所用型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T12770、不锈钢冷加工钢棒GB/T4226、不锈钢冷轧钢板 和钢带GB/T3280、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4237 的有关 规定。 4.0.4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普通螺栓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 9 2 制作构配件的原材料和辅料的材质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 求; 3 加工构配件的工装、设备及工具应能满足构配件制作精度 的要求; 4 构配件应按工艺要求及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对附着支 座、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应进行100检验,构配 件出厂时,应有合格证。 C 级GB/T5780 和六角头螺栓GB/T 5782的有关规定; 2 当采用高强度螺栓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采用铆钉、锚栓等其他连接方式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4.0.5 钢丝绳、环链、吊钩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重要用途钢丝 绳GB 8918、钢丝绳用普通套环GB/T5974.1、 压铸锌合金 GB/T 13818、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5972、起重用短环链 吊链等用8级普通精度链GB/T 24816、起重吊钩 第3部分锻造吊钩使用检查GB/T 10051.3 的有关规定。 4.0.6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升降装置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附着式 升降脚手架升降及同步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规程CECS 373 的 有 关规定。 4.0.7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构配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 行更换 1 出现塑性变形; 2 主要受力件发生严重锈蚀; 3 防坠落装置的组成部件发生明显变形或有过一次防坠落 保护动作; 4 附墙螺栓发生变形、磨损、严重锈蚀; 5 环链电动葫芦的链条出现深度超过0.5mm 咬伤; 6 钢丝绳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 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 的要求检验达到报废标准; 7 液压缸及系统出现外部泄露,双作用油缸内部泄露大于 3mL/min, 单作用油缸内部泄露大于2mL/min, 爬升力不足; 8 齿轮齿条开裂、断齿,变形大于5,磨损量大于10。 4.0.8 升降式物料平台构配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质量检验标准,制作单位 11 应具有完善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10 5 荷 载 5.1 荷 载 5.1.1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5.1.2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永久荷载应为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件 的自重荷载G₁。 5.1.3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可变荷载应包括下列荷载 1 施工荷载Q₁ ; 2 物料平台上暂存的物料自重荷载Q2; 3 摩擦力荷载Q₃ ; 4 其他可变荷载Q₄; 5 风荷载Qw。 5.1.4 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自重荷载、物料平台上暂存的物料,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取其自重 为荷载标准值; 2 工程结构机械应按产品说明书取其理论自重为荷载标准 值 ; 3 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按施工工况取值,但不应小于1kN/m; 4 摩擦阻力荷载标准值,应按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施工荷载标 准值之和的20取值。 5.1.5-1 5.1.5-2 5.1.5-3 5.1.5 风荷载标准值算 μ₅1.3φ φ1.2A/Aw 式中w风荷载标准值kN/m; 12 μ₂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取用; μ₅风荷载体型系数; A. 为迎风面的挡风面积; Aw为迎风面积; w。基本风压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的规定选取; β₂高度z 处风振系数,可取1.0,当升降式物料平台安 装高度超过100m 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5.1.6 在结构或构件的强度设计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当验算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5.1.7 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取1.2,当对结构进行倾覆计算而 对结构有利时取0.9,变形计算时取1.0; 2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取1.4; 3 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y₂ 和冲击系数γ₃取2.0。 5.2 荷 载 组 合 5.2.1 升降式物料平台设计时,应根据正常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在 升降式物料平台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 组合进行设计。 5.2.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及构配件 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及构配件荷载的基本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导轨承载能力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风荷载wd 附着支座强度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2 冲击荷载Q₄风荷载wa 13 续表5.2.2 合的设计值,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承料平台强度 永久荷载G物料自重荷载Q2风荷载Qw冲击荷载Q₄ 斜拉杆、斜撑杆强度、 稳定承载力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风荷载wd 连梁强度和稳定性, 升降设备提升力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风荷载wa Y₀Sa≤Ra 5.2.5 式中y。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升降式卸料平台取1.05,对于 升降式转料平台取1.10; Sa 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 Ra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及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计算。 注装料和卸料时的冲击荷载标准值Q4 按物料自重值乘以1.4倍计算。 5.2.3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及构配件 时,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并应符合表5.2.3的规 定 5.2.6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 规定,荷载的基本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5.2.6-1 2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表5.2.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升降式物料平台结构及 构配件荷载的标准组合 5.2.6-2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承料平台主、次梁变形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风荷载wa 导轨变形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 冲击荷载Q风荷载wa 连梁、锚固变形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 摩擦阻力荷载Q₃冲击荷载Q₄风荷载wa 式中Y 第 i个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 合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取1.35;在整体稳定计算 时,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时,取值不应大于1.0; 注防坠落工况时附着支座强度、锚固强度的冲击荷载Qw 按永久荷载G 物料自 重荷载Q₂乘以2倍计入标准值。 5.2.4 升降式物料平台升降机构中钢丝绳、索具、吊具计算时,荷 载组合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表5.2.4 升降机构中提升的结构件强度计算荷载的标准组合 Y。 第j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a 为主导可变荷 载 SGik的分项系数,对升降式物料平台γ,取1.4; SGik第 i 个永久荷载的标准值;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提升钢丝绳、索具、 吊具强度 永久荷载G施工荷载Q₁物料自重荷载Q₂ 摩擦阻力荷载Q₃冲击荷载Q风荷载wa Sqik第j 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其中Sqik为主导可变荷载 中在控制作用者,对于升降式物料平台可取施工荷 载为 SQik; W,第 j 个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取0.7;对于 风荷载取0.6; 注提升钢丝绳、索具、吊具的荷载效应组合还应乘以安全系数Ks。 5.2.5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荷载组 n、m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个数。 注组合中的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情况。 14 15 4 连梁变形计算。 6.1.4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升降和传力装置应按相关机械设计标 准规定,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 6.1.5 平台挡板应进行水平抗冲击计算,水平冲击荷载取值为 1kN/m。 6.1.6 升降式物料平台构件的允许长细比[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杆[λ]应小于或等于150; 2 拉杆[λ]应小于或等于250。 6.1.7 升降式物料平台附着的工程结构承载能力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应对被附着的工程结构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进行承载能力验算。 6 设 计 计 算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升降式物料平台的结构和构配件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 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6.1.2 在对升降式物料平台的结构强度、连接强度、稳定承载力、 抗倾覆承载力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 6.2 结构件计算 6.2.1 受弯构件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1 锚固件连接件的锚固螺栓强度计算、锚固的局部承压计 算; 2 附着支座强度计算、稳定承载力计算、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6.2.1 式中Mmax最大弯矩设计值; f 构件的强度设计值; WL受弯构件的净截面抵抗弯矩。 3 导轨应进行结构稳定承载力计算、压弯强度及稳定承载力 计算,导轨与附着支座连接强度计算,肢杆、腹杆强度计算及稳定 承载力计算、连接强度计算,导轨与底部平台连接强度计算; 4 构件焊缝强度计算; 5 导轨与承料平台的连接强度计算; 6.2.2 受扭构件抗扭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6 承料平台梁板结构计算、拦板强度计算、连接强度计算; 6.2.2 7 平台斜拉或斜撑结构强度计算、稳定承载力计算; 式中Mmax最大弯矩设计值; f 构件的强度设计值; Wp受扭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6.2.3 受重构件挠度应按下式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v≤[u] 6.2.3-1 1 对于分布荷载作用 6.2.3-2 17 8 承料平台抗倾覆能力计算; 9 防坠落设计坠落荷载计算、结构件强度计算; 10 提升机械提升动力,钢丝绳、索具、吊具、提升结构件及连 接强度。 6.1.3 结构和构件的变形验算,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进行变形验算,升降式物料平台的结构件应进行下列变形计算 1 导轨变形计算; 2 承料平台主、次梁变形计算; 16 3 下撑桁架变形计算; 2 对于分布荷载同集中荷载共同作用 6.2.3-3 式中v构件的计算挠度; [v]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应按本规程表A.0.1 确定; qk均布荷载标准值; pk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E 钢材弹性模量; I 毛截面惯性矩; l 构件的计算跨度。 6.2.4 轴心受拉构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6.2.4 式中N 受拉构件轴心力设计值; An受拉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fa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6.2.5 1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稳定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6.2.5-1 式中N 受压构件轴心力设计值; A。受压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取值; fa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2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6.2.5-2 18 6.2.5-3 βmx1-0.2N/NEx 6.2.5-4 式中N 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轴心压力; 9x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Mmax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最大弯矩; Nex欧拉临界力NExπEA/λ; W 弯矩作用平面内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抵抗矩; βm等效弯矩系数,应按本规程第6.2.6条采用; M₁ 、M₂端变矩,使构件产生同向曲率无反弯点时取同 号,使构件产生反向曲率有反弯点时取异号, |M₁I≥|M₂|。 6.2.6 等效弯矩系数 βm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弯矩作用平面内有侧移的框架柱以及悬臂构件时,β取1.0; 2 对于无侧移框架柱和两端支承的构件,当无横向荷载作用 时,βm 应按式6.2.5-3取值,但不得小于0.4;当有端弯矩和横向 荷载同时作用时,使构件产生同向曲率时,β取1.0;使构件产生 反向曲率时,β取0.85;当无端弯矩但有横向荷载作用时,且跨度 中点有一个横向集中荷载作用时,β应按式6.2.5-4计算取值; 当其他荷载情况时,β取1.0。 6.2.7 剪切构件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6.2.7 式中N 受剪构件剪切力设计值; A。受剪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fv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6.2.8 附着支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导轨在每个楼层处均应设置附着支座,且每一附着支 座均应能承受导轨所承受的全部荷载的设计值; 19 2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有关规 定进行构件及材料的强度、焊接和螺栓连接强度、板材局部稳定性 计算。 6.2.9 附着支座固定附墙螺栓应能同时承受剪力和轴向拉力,其 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刀设计值; N.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Nb 一个螺栓抗剪承载能力设计值; Nb一个螺栓抗拉承载能力设计值; D₁ 螺杆直径; d₀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直径; 6.2.9-1 6.2.9-2 6.2.9-3 f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对于采用Q235, 取 f 等 于 170N/mm; f 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宜采用 Q235, 取 f 等 于 140N/mm。 6.2.10 当附墙螺栓孔处混凝土受压状况时图6.2.10,其承载 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N≤1.35ββ₁febd 6.2.10 式中β₆螺栓孔混凝土受荷计算系数,取0.39; β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取1.73; fe 升降时混凝土龄期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混凝土外墙厚度; d穿墙螺栓直径。 20 图6.2.10 穿墙螺栓处混凝土受压计算简图 1混凝土墙;2附墙支架连接钢板; R₁混凝土墙内部正向受压方向;R₂混凝土墙内部反向受压方向; b₁混凝土墙内部正向受压厚度;bz混凝土墙内部反向受压厚度 6.2.11 承料平台栏杆应按承受标准值为1kN/m 水平荷载进行 设计。 6.2.12 当升降式物料平台升降工况时图6.2.12-1、图6.2.12-2, 整体稳定承载力、单肢抗压强度和稳定承载力结构设计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计算,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轨应进行整体抗压稳定承载力、肢杆和腹杆抗压、抗拉 强度、稳定承载力计算,应进行导轨承受倾覆荷载的抗扭强度、导 轨与附着支座连接强度、导轨与底部平台连接强度计算,导轨焊接 强度计算,应进行抗弯强度计算。在设计计算时,荷载设计值应乘 以冲击系数y₃,y₃ 取2.0,在导轨整体抗压稳定承载力计算时,导 轨的计算长度应取楼层层高; 21 22 23 2 承料平台斜拉杆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