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00-2015 自攻型锚栓应用技术规程(缺首页).docx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2〕127 号的要求,由同济大学和浙江上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 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完成。 本规程共分7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 材料、设计基本规定、锚栓承载力计算、构造措施、锚固施工及验收 等。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 员会CECS/TC22 负责管理,由同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解释单位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 主编单位同济大学 浙江上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嘉善永大螺丝有限公司 喜利得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法施达上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吴善能 徐敏飞 熊朝晖 黎宇杰 蒋 宗 巢 斯 张晓光 胡克旭 郑玉庆 宗 鹏 1 秦 悦 茅兆祥 吴宝兴 李 厂 张京京 主要审查人梁 坦 朱 萱 任 忠 陆允上 陆耀忠 韩大章 程依祖 2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2 3 材 料 5 3.1 混凝七基材 5 3.2 锚栓材料 5 3.3 锚固用胶粘剂 7 4 设计基本规定 8 5 锚栓承载力计算 11 5.1 受拉承载力计算 11 5.2 受剪承载力计算 16 5.3 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23 6 构造措施 25 7 锚固施工及验收 26 7.1 一般规定 26 7.2 锚孔 26 7.3 锚栓的安装与锚固28 7.4 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 29 附录 A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31 附录B 自攻型锚栓性能的现场检验方法 36 本规程用词说明 40 引用标准名录 41 附 条文说明 43 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2 3 Materials 5 3.1 Concrete base material 5 3.2 Anchor material 5 3.3 Adhesive material for anchor 7 4 Basic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8 5 Calculation of load capacity for anchor 11 5.1 Resistance to tension loads 11 5.2 Resistance to shear loads 16 5.3 Resistance to combined tension and shear loads 23 6 Detailing requirem ents 25 7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26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 7.2 Anchor hole 26 7.3 Installation of screw anchor 28 7.4 Qualityl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29 Appendix A Stress analysis for anchor Fconnection 31 Appendix B |In-situ test of perance of screw anchor 3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4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3 2 1 总 则 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自攻型锚栓的设计和施工做到技术可 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 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以砌体、轻骨料 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 1.0.3 采用自攻型锚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 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后锚固 post-installed fastening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已有混凝土结构上的锚固。 2.1.2 自攻型锚栓 screw anchor 利用锚栓螺纹与混凝土之间的锁键作用形成锚固的后锚固 件,分为普通自攻型锚栓和注胶自攻型锚栓。 2.1.3 基材 base material 承载锚栓的母体结构,本规程指混凝土构件。 2.1.4 群锚 anchor group 间距不超过临界间距,共同工作的同类型、同规格的多个锚 栓。 2.1.5 混凝土锥体破坏 concrete cone failure 锚栓受拉时混凝土基材形成以锚栓为中心的倒锥体破坏形 式。 2.2 符 号 2.2.1 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M-- 一弯矩; N 轴向力; NRd.e-- 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 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k,c-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k,s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d- -拉力设计值; 2 N- 群锚受拉区总拉力设计值; N 一群锚中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 R 承载力; S- 作用效应; T- 扭矩; V剪力; VRd,c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Rd,s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Rk,c 混凝七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VRk,s按锚栓钢材破坏确定的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Vd 一 单一锚栓剪力设计值; Vs--- 群锚受剪锚栓总剪力设计值; V 群锚中剪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 2.2.2 材料强度 fe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stk锚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fk 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 2.2.3 几何特征值 Ac,N混凝土实际锥体破坏投影面面积; A--- 单根锚栓受拉,混凝土理想锥体破坏投影面面积; A.,v 混凝土实际边缘破坏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 A2,v单根锚栓受剪,混凝土理想边缘破坏在侧向的投影面 面 积 ; A,-锚栓应力段截面面积; c---- 锚栓与混凝土基材边缘的距离; Cer,N--混凝土理想锥体受拉破坏的锚栓临界边距; Cmin不发生安装造成的混凝土劈裂破坏的锚栓边距最 小 值; D- 锚栓螺杆外螺纹公称直径; 3 d一锚栓螺杆公称直径; h 混凝土基材厚度; he--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 hmin按构造要求确定的最小锚固深度; L- 剪切荷载下,锚栓的有效长度; s锚栓之间的距离; Sa,N混凝土理想锥体受拉破坏的锚栓临界间距; sm 不发生安装造成的混凝土劈裂破坏的锚栓间距最小 值; W 锚栓应力截面抵抗矩。 2.2.4 分项系数及计算系数 k 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 Y 锚固连接重要性系数; YR,N- 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 YR,v- 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 YR,N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 YR,v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 W..v剪力角度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Vc,N 荷载偏心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Wv- 荷载偏心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Wn.v边距与混凝土基材厚度比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业a,p-- 构件厚度 h 对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WN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的影 响 系 数 ; We,v锚固区配筋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W,N-边距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业..v边距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4 3 材 料 3.1 混凝土基材 3.1.1 自攻型锚栓的锚固基材可为钢筋混凝上、预应力混凝土或 素混凝土。 3.1.2 冻融受损混凝土、腐蚀受损混凝土、严重裂损混凝、疏松混 凝土等,不应作为锚固基材。 3.1.3 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且不宜高于 C60; 安 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连接,其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3.1.4 对既有混凝土结构,基材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 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当原设计文件有效,H 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时 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 2 当结构可靠性鉴定认为应重新进行现场检测时,应采用检 测结果推定的标准值; 3 当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检测受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 取芯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但其强度换算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的相关规定进行龄期修 正 。 3.2 锚 栓 材 料 3.2.1 自攻型锚栓的材质宜为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或高抗腐 不锈钢,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选用。 3.2.2 自攻型锚栓用钢材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规定。 5 表3.2.2自攻型锚栓用钢材力学性能指标 性 能 等 级 7.8 8.8 9.8 10.9 12.9 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fukN/mm 700 800 900 1000 1200 屈服强度标准值fykN/mm 560 640 720 900 1080 锚栓弯曲度 ≥30 注1性能等级10.9表示fuk1000MPa;fyh/fnk0.9; 2 当锚栓与外部连接件焊接连接时,锚栓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考虑0.65倍 折减系数; 3 锚栓弯曲度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 的要求执行; 4 性能等级为12.9级的锚栓成品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检查氢脆用预载荷试验 平行支承面法GB/T 3098.17 或其他有效氢脆 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要求100h内不得出现氢脆破坏现象,其他性能等级锚 栓成品可按照执行。 3.2.3 当自攻型锚栓需要与连接件焊接连接时,焊接材料的型号 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条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焊接性能相适应; 2 焊条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 条GB/T5117 和热强钢焊条GB/T5118 的规定; 3 焊接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的规定; 4 焊缝连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规定进行设计计算。 3.2.4 自攻型锚栓的尺寸要求可按表3.2.4确定。 |表3.2.4 自攻型锚栓的尺寸要求 mm 规 格 锚栓丝牙外径Dmm 锚 栓 直 径 d mm M6 8.000.15 5.300.10 M8 10.35士0.15 7.150.15 M10 12.350.15 9.15土0.15 M12 14.350.15 11.150.15 6 I E 续表3.2.4 规 格 锚栓丝牙外径Dmm 锚栓直径dmm M14 16.35 0.15 13.15 -0.15 M16 18.45 0,15 4.450.15 M20 22.55 0.15 18.35 0.15 M22 24.55 0.15 20.35士0.15 M24 26.55 0.15 22.35士1.15 3.3 锚固用胶粘剂 3.3.1 胶粘剂应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类结构胶粘剂或改性 乙烯基酯类结构胶粘剂,不得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胶粘剂。 其安全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 定技术规范GB 50728的规定。 3.3.2 注胶型锚栓采用的胶粘剂按其基本性能可分为 A 级胶和 B 级胶;对结构构件,应采用A 级胶;对非结构构件可采用A 级胶 或 B 级胶。 3.3.3 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时,其粘 接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0、保证率为95的要 求确定 。 7 4 设计基本规定 4.0.1 自攻型锚栓的连接设计使用年限应与被连接结构的使用 年限一致,并不宜少于30年。 4.0.2 根据连接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自攻型锚栓的连接设计应 按表4.0.2的规定确定相应的安全等级,且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 的安全等级。 表4.0.2 自攻型锚栓的锚固连接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锚固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锚固 二 级 严重 一般的锚固 4.0.3 当在抗震设防区承重结构中使用自攻型锚栓时,应采用注 胶自攻型锚栓,且仅允许用于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且建于I、Ⅱ、 Ⅲ类场地的建筑物。 4.0.4 普通自攻型锚栓可用于非地震区的承重结构以及设防烈 度不高于7度的非结构构件。 4.0.5 承重结构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应采用开裂混凝土的假 定;不得考虑非开裂混凝土对其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4.0.6 未经技术鉴定和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后锚固连接的用途和 使用环境。 4.0.7 锚栓连接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1 无地展作用组合 Y₀S≤Ra 4.0.7-1 RaR YR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按本规程第4.0.9条取用, 4.0.8 自攻型锚栓受力分析可按本规程附录A 的规定进行。 4.0.9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承载力分项系数γ,应根据锚固 连接破坏类型及被连接结构类型的不同按表4.0.9采用。 表4.0.9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γ 符号 锚固破坏类型 结构构件 非结构构件 .YRe,N 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 3.0 1.8 Re,v 混凝土边缘受剪破坏 2.5 1.5 - 1.2 YR.N 锚栓钢材受拉破坏 1.3 YR,v 锚栓钢材受剪破坏 1.3 1.2 4.0.10 基材混凝土的承载力验算,应考虑三种破坏模式混凝土 呈锥形受拉破坏图4.0.10-1、混凝上边缘呈楔形受剪破坏图 4.0.10-2以及同时受拉、剪作用破坏。对混凝土剪撬破坏图 4.0.10-3、混凝土劈裂破坏,以及锚栓的组合破坏,应通过采取构 9 造措施予以防止,不参与验算。 图4.0.10-1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 、e b d f 图4.0.10-2 混凝土边缘呈楔形受剪破坏 V D₂ 混凝土 锥体 图4.0.10-3 混凝土剪撬破坏 10 5 锚栓承载力计算 5.1 受拉承载力计算 5.1.1 锚栓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锚 N ≤NRd,x 5.1.1-1 N≤NRd,c 5.1.1-2 2 群锚 5.1.1-3 5.11-4 式中Nd 单锚拉力设计值N; NRd、s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NRd.e混凝士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Nh 群锚中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N; N -锚栓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按本规 程表4 .0 .9采用; 锚栓应力段截面面积mm; fk -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N/mm。 5.1.3 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c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NRd,eNk,e/YRe,N 5.1.3-1 5.1.3-2 12 式中NRk,c- 一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 y 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按本规程 表4.0.9采用; NRk,e 单锚受拉时,混凝土理想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 1力标准值,按本规程第5.1.4条规定计算; AN 单根锚栓受拉且无间距、边距影响时,混凝土理想 锥体破坏投影面面积,按本规程第5.1.5条规定 计算; A,N 单根锚栓或群锚受拉时,混凝土实际锥体破坏投 影面面积,按本规程第5.1.6条有关规定计算; 业s,N-- 边 距 c 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 火e,N一 ψee,N 一 5.1.7条规定计算;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 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5.1.8条规定计算; 荷载偏心 en 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 第5. 1.9条规定计算。 5.1.4 单锚在理想混凝土锥体破坏情况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k,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自攻型锚栓 5.1.4-1 he0.85hnom 一 0 .5h,-h 5.1.4-2 注胶自攻型锚栓 NR,7.0√fcu,kh1.5 5.1.4-3 对于非结构构件,按公式5.1.4-1或公式5.1.4-3的计算 结果可以提高1.4倍。 式 中 f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当 fouk 4560N/mm 时,应乘以降低系数0.95; hnom -锚栓锚固深度mm; hef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mm 图5. 1.4; h.-- -锚栓的相邻两个螺纹的间距; h₃ 一锚栓端部到螺纹起始端的距离。 图5.1.4 自攻型锚栓有效锚固深度的影响因素 5.1.5 单锚受拉时混凝土理想化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A 、 图 5.1.5应按下式计算 SN 十 0.5s n50 A 图5.1.5 单锚混凝七锥形破坏理想锥体投影面积 13 ANs,N 5.1.5 式 中Scr,N混凝土锥体破坏且无间距效应和边缘效应情况下, 每根锚栓达到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临界间距。对 于普通自攻型锚栓,Ser,N取 2he 和 1 6d 的较大值,对 于注胶自攻型锚栓,scr,N取 3h 和 2 0d 的较大值。 5.1.6 单锚或群锚受拉时,混凝土实际锥体破坏投影面面积 A,, 应根据锚栓排列布置情况,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单栓,靠近构件边缘布置,c₁≤Ccr,N时图5.1.6-1。 2 双栓,垂直于构件边缘布置,且 c₁≤Cer,N,s₁≤ser.N 时 图 5.1.6-2。 Ae,Nc₁s₁0.5ser,NScr,N 5.1.6-2 14 图5.1.6-1 单栓受拉,靠近 构件边缘时的计算面积 05a 05m AN 形 S 10.5sn| 图5.1.6-2 双栓受拉,垂直于构件 边缘时的计算面积 3 双栓,平行于构件边缘布置,且c₂≤Ccr.N,s₁≤Scr,N 时 图 5.1.6-3。 A,Nc₂0.5ser.Ns₁ser,N 5.1.6-3 4 四栓,位于构件角部,且c₁≤Ccr,N,c₂≤Ccr,N,S₁≤Sc,n,s₂≤ Scr,N时,图5.1.6-4。 A.Nc₁s₁0.5sa,Nc₂S₂0.5sa, 5.1.6-4 式中Ci、C₂方向1及方向2的边距mm; S₁、S₂ 方向1及方向2的间距mm; Cer,N 混凝土锥体破坏上无间距效应及边缘效应情况 下,每根锚定螺栓达到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临界边 距,对于普通自攻型锚栓取 Cer,N1.0hom和 Ccr, 8d 的较大值,对注胶型自攻型锚栓取Cer. 505 AN 0.58 S{ 0.5s 图5.1.6-3 双栓受拉,平行 F 图5.1.6-4 四栓受拉,位于构件 构件边缘时的计算面积 角部的计算面积 5.1.7 边距c 对受拉承载力影响系数亚应按下式计算 5.1.7 当亚s, 的值大于1.0时,应取1.0。 式中c- 一边距mm, 当有多个边距时应取最小值。 Cmn≤c≤ Cer,N,Cmn按本规程第6.0.2条规定采用。 5.1.8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 系数 yre,N应按下式计算。 5.1.8 当Wre. 的计算值大于1.0时,应取1.0;当锚固区钢筋间距s≥ 150mm 时,或钢筋直径 d≤10mm 且 s≥100mm 时 ,Vre. 应 取 1.0。 15 5.1.9 荷载偏心对受拉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ecN 应按下式计 算 5.1.9 当 We. 的计算值大于1.0时,应取1.0;当为双向偏心,应分 别按两个方向计算,取w,Nec,D Wec,N₂。 式中eN受拉锚栓合力点相对于群锚受拉锚栓重心的偏心距 mm。 5.1.10 群锚有三个及以上边缘且锚定螺栓的最大边距Cmax不大 于C,N图5.1|10,计算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的受拉承载力设计 值 NRd,时,应取h代替hs 代 替scr.Ner.N 代替ccr,N用于计算 sRk, 、A.N 、A.NW.n及 N 。h 应为 和 中的较大 值,sr, 应为应为0.5scr.N。 a三个边缘 b四个边缘 图5.1.10 有多个边缘影响的群锚示意 1, 5.2 受剪承载力计算 5.2.1 锚栓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锚 5.2.1-1 5.2.1-2 V ≤VRd, V≤VRd,c 16 2 群锚 V≤VRd, 5.2.1-3 V≤VRd,c 5.2.1-4 式中Vd 单一锚栓剪力设计值N; VRd,s-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Rd. -混凝土楔形体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 群锚中剪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N; V am--- 被连接件约束系数,无约束时[图5.2.2-2a]a 取 1,有约束时[图 5.2.2 -2b]a 取2;部分约束时,依 据约束刚度取值; MRk,,单根锚栓抗弯承载力标准值Nmm; Nd 单根锚栓拉力设计值N; NRd,s单根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Wel 一-锚栓截面抵抗矩mm。 螺杆 lv. 可 被连接件 0.5d -40.5d a锚栓被夹持在混凝土基面上 b无夹持 图5.2.2-1 杠杆臂计算长度 V, E 被连接件 0.5d] a 无约束 b 全约束 图5.2.2-2 约束状况 3 满足下列条件时,作用于锚定螺栓上的剪力可按无杠杆臂 的纯剪计算 1锚板内钢材,直接固定于基材上,锚板与基材间无垫层; 锚板与基材间有砂浆垫层时,垫层厚度小于 d/2, 砂 浆 18 抗压强度不低于30N/mm; 2在锚板厚度范围内,锚板与锚栓全接触。 5.2.3 锚栓边距c 不大于5h 或 c 不大于30d 时,混凝土边缘破 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Rd,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Rd,cVRk.e/YRe.v 5.2.3-1 ,5.2.3-2 式 中 VRk.c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标准值N; Re.v 混凝上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YRe,v 按本规 程表4.0.9采用; VRk,c 单根锚栓垂直构件边缘受剪时,混凝土理想边缘破 坏时的受剪承载力标准值N, 按本规程第5 .2 .4 条规定计算; A.v 单根锚栓受剪,在无平行剪力方向的边界影响、构 件厚度影响或相邻锚栓影响,混凝土理想边缘破坏 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mm, 按本规程第5.2.5条 规定计算; Ae,v单根锚栓或群锚受剪时,混凝土实际边缘破坏在侧 向的投影面面积mm, 按本规程第5.2.6条规定 计算; Ws,v- 边距比c₂/c₁ 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 第5.2.7.条规定计算; Tn,v 边距与厚度比c₁/h 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 本规程第5.2.8条规定计算; Vv 剪力角度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 5.2.9条规定计算 ; ee,v- 荷载偏心 e、对群锚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 按本规程第5.2. 10条规定计算; Wre,v- 锚固区配筋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 19 5.2.11条的规定取用。 5.2.4 单根锚栓垂直于构件边缘受剪时,混凝土理想边缘破坏的 受剪承载力标准值VRk.应根据锚定螺栓的认证报告确定;无认证 报告时,在符合产品标准及本规程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5.2.4-1 a0.1L/c₁⁰.5 5.2.4-2 β0.1d/c₁⁰.2 5.2.4-3 式中d 锚栓螺杆公称直径mm; a--- 系数; β 系数; l₁剪切荷载下锚栓的有效长度mm, 可取l₁≤h 且 L≤ 8d; fe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当 feuk 为 4560MPa 时,应乘以降低系数0.95。 5.2.5 单根锚栓受剪,在无平行剪力方向的边界影响、构件厚度 影响或相邻锚定螺栓影响,混凝土破坏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 积Av 图5.2,5,应按下式计算 5.2.5 图5.2.5 混凝土理想边缘破坏投影面积示意 20 5.2.6 群锚受剪,混凝土破坏楔形体在侧面的投影面面积A.v,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单栓,位于构件角部,且h1.5c₁,c₂≤1.5c, 时图5.2.6-1。 Ac,v1.5c₁1.5c, 十c₂ 5.2.6-1 图5.2.6-1 单栓受剪,位于构件角部示意 2 双栓,位于构件边缘,厚度较小,且 h≤1.5c s₂≤3c₁ 时 图5.2.6-2。 Ae,v3cs₂h 5.2.6-2 图5.2.6-2 双栓受剪,位于构件边缘示意 3 四栓,位于构件角部,厚度较小,且 h≤1.5c,s₂≤3c₁,c₂≤ 1.5c 图5.2.6-3。 图5.2.6-3 四栓受剪,位于构件角部示意 21 Ae,v1.5c₁s₂c₂h 5.2.6-3 5.2.7 边距比c₂/c 对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火,v, 应按下 式计算 5.2.7 当平的计算值大于1.0时,应取1.0。 5.2.8 边距与构件厚度比 c₁/h 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 22 业a.v,应按下式计算 5.2.8 当业的计算值小于1.0时,应取1.0。 5.2.9 剪力与垂直于构件自由边方向轴线之夹角 αy图5.2.9 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v,应按下式计算 5.2.9 式中av 剪力与垂直于构件自由边方向轴线之夹角, αy 不 大 于90。当α、大于90时,只计算平行于边缘的剪力 分量,背离混凝土基材边缘的剪力分量可不计算。 当 业v 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