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自然资源局装备产业园地灾报告.docx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 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内蒙古众鑫安国土技术有限公司 二O二一年四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评估依据 1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况 3 第一节 工程规划概况及征地范围 3 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 6 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8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9 第五节 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 10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1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11 第二节 气象、水文 16 第三节 地形地貌 18 第四节 地层岩性 19 第五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第六节 工程地质条件 20 第七节 水文地质条件 20 第八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1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3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3 第二节 现状评估结论 24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5 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5 第二节 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26 第三节 预测评估结论 26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7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27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7 第三节 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27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29 附 图 目 录 1、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 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 110000 2、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 环境条件图 比例尺 110000 附件 1、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浩特市推行工程 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 2、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指导意见 (内自然资函〔2019〕549 号)。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为实现能源资源产业、风机重要零部件生产产业及其重要基础设施 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持续发展, 促进锡林浩特市能源装备产业化、规模化 科学化发展,增强整个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发展动力,提升重要基础设施 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政府“放管服”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根据锡 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实施方案(征求 意见稿)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开展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 2020 年 12 月, 内蒙古众鑫安国土技术有限公司受锡林浩特市自然 资源局委托承担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评估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 394 号令(2004 年 3 月); 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内常发[2003]第 34 号);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4、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 5、相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规范和规程; 三、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本次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的目的是能源装备产业园程建设 1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查明园区范 围内的地质灾害现状及其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 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地质灾 害防治、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二)任务 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充分收集与分析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区域地质等相关资料。 2、调查并阐明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 及水文地质条件。 3、基本查明评估区已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及其危 害程度, 并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4、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引发或 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 行预测评估。 5、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危险 性大小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依据各分区内地质灾害的危 险性、防治难度及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对存在和 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况 第一节 工程规划概况及征地范围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一)地理位置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锡林浩 特市, 行政区划隶属锡林浩特市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6 05 ′25 ″ 116 11 ′ 15 ″ 北纬 43 57 ′30 ″44 01 ′32 ″ (二)交通 评估区位于锡林浩特市的东北部, 南西距锡林浩特市火车站 13.5km,南西距锡林浩特市飞机场 16km,东二环路(朝克路)自评估 区西南部经过、G207 连接线的自评估区南部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详 见交通位置图。 3 图 1-1 交通位置图 4 二、工程概况 (一)能源装备产业园 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区用地面积为 14.44km2 ,能源装备产业园现 状建设有一电厂、二电厂、胜利电厂、风机产业相关的加工厂区, 产业 园区内有行政村为欣康村。胜利电厂建构筑物为 2-4 层楼房, 楼房高度 6- 18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有建筑物为混凝土地面,无地下工程。 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工程特征见表 1- 1 ,能源装备产业园现状建筑 物照片见照片 1- 1。 表 1- 1 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工程特征表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程 建筑结构及特征 机械与装备制造类标准化厂房 一层钢架结构建筑、混凝土地面、建筑 物高度 8m,地基埋深为 4m。 企业研发、质检、检测中心、职工宿舍、 办公楼等 一般设计 5 层、高约 16m、 框架结构、无地下工程, 地基埋深为 3.0m。 停车场 0.5cm 厚硬化路面、 道路 宽约 8m、25cm 厚 C30 混凝土路面 5 照片 1-1 能源装备产业园现有建筑、厂房 三、征地范围 能源装备产业园征地总面积为 14.44km2,全部为国有土地。征地范 围拐点坐标见表 1-2。 表 1-2 能源装备产业园征地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拐点 编号 1980西安坐标系3 度带 2000大地坐标系3 度带 X Y X Y 1 J90 4873540.405 429054.269 4873540.236 429171.151 2 J91 4873494.589 429000.222 4873494.420 429117.104 3 J92 4872849.641 429320.013 4872849.471 429436.898 4 J93 4872632.720 429478.333 4872632.549 429595.218 5 J94 4872092.054 429872.937 4872091.883 429989.824 6 J95 4871933.792 429658.099 4871933.620 429774.985 7 J96 4871887.139 429581.103 4871886.967 429697.989 8 J97 4871855.051 429496.989 4871854.879 429613.875 9 J98 4871830.089 429408.273 4871829.917 429525.159 10 J99 4871805.127 429319.558 4871804.955 429436.443 11 J100 4871774.452 429238.356 4871774.279 429355.241 12 J101 4871730.193 429163.684 4871730.020 429280.569 13 J102 4871673.137 429090.102 4871672.964 429206.987 14 J103 4871167.172 429483.834 4871166.997 429600.720 15 J104 4871570.677 430030.597 4871570.505 430147.485 16 J105 4870373.216 430921.516 4870373.041 431038.407 17 J106 4870373.216 430921.516 4873022.996 434273.756 18 J107 4875554.526 432598.940 4875554.366 432715.828 19 J108 4874410.538 430613.339 4874410.373 430730.225 20 J109 4870373.041 430038.407 4874314.178 430560.202 21 J110 4873929.593 429588.392 4873929.426 429705.276 宗地面积 14440464.174m2。 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所在区域及其附近以往为不同目的进行过不同比例尺的地 质及水文地质工作,现将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研究情况评述如下 (一)1963 年至 1964 年,内蒙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东 6 经 110 30′至 117 00′,北纬 42 00′至中蒙边界开展了 1/5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综合测量报告。 (二) 1971 年 1 月至 1974 年 3 月, 内蒙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 锡林浩特幅开展了 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提交了锡林浩特幅 K-50-3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三) 1971 年 9 月至 1974 年 4 月,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量队 六分队开展了查干诺尔公社幅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查 干诺尔公社幅 K-50-2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四) 1974 年 9 月至 1977 年 1 月,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量队 开展了巴彦宝力格幅(L-50-32)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巴 彦宝力格幅 L-50-32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五) 1978 年 1 月至 1979 年 3 月, 内蒙古自治区 101 地质队在锡 林浩特幅开展了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提交了锡林浩特幅 K-50-3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及图件。 (六) 1978 年 3 月至 1980 年 9 月, 内蒙古自治区 101 地质队开展 1/20 万毛登幅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提交了毛登幅 L-50-XXXⅢ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七) 2020 年 9 月,内蒙古众鑫安国土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锡 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工程建设项目勘界测量工作,提交了能源装备产 业园的勘界坐标。 以上这些工作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条件,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7 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一)收集资料 我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接受了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后, 充分收集了该地区内水文、气象、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 然地理、地震等有关资料, 详见表 1-3。 表 1-3 收集资料明细表 资料名称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锡林浩特幅 K-50-3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内蒙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 队 1974 年 3 月 查干诺尔公社幅 K-50-2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 量队六分队 1974 年 4 月 巴彦宝力格幅 L-50-32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测 量队 1977 年 1 月 锡林浩特幅 K-50-3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 101 地质队 1979 年 3 月 毛登幅 L-50-XXX Ⅲ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 101 地质队 1980 年 9 月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工程建设项目勘 界测量 内蒙古众鑫安国土技术有 限公司 2020 年 9 月 项目区 110000 数字地形图(2000 大地坐标 系) (二)根据拟建工程规模和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了评估区范围,评估 级别。 (三)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从 2021 年 3 月 1 日开始到 3 月 3 日结束, 采用比例尺 110000 地形图作底图。 (四)现场采用穿越法进行调查, 点线结合, GPS 定位,对特殊地 质、水文地质、地貌及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描述记录和摄影记录。 二、完成的工作量 8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中的有关规 定进行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 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内 地层岩性、构造和地貌特征等,完成工作量见表 1-4。 表 1-4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名称 单 位 完成工作量 调查面积 km2 14.44 调查线路长 km 11.3 地质地貌调查点 点 16 照 片 张 20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的确定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为面状工程,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中的有关规定, 结合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划定的能源装备产业园已有建设工程本身 特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综合确定,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影响范 围为划定园区范围,评估区范围由 21 个界址点圈定, 总计评估区面积 为 14.44km2。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 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属于重要建设项 目。据此, 综合确定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详见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分析表 1-5。 9 表 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分析表 项目 条 件 分析结果 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 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建设场地附近 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小于或 等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2、地形较简单,相对高差小于 50m,地面 坡度小于 8,地貌类型中等。 3、岩性岩相变化较小, 岩土体结构较简单, 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地质构造较简单, 无褶皱、断裂、裂隙 发育。 5、单层含水层, 水位年际变化小于 5m,水 文地质条件良好。 6、地质灾害发育弱或不发育,危害小。 7、人类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 坏较小。 简单 建设项目类型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园工 程建设项目 重要建设项目 评估级别 二级 第五节 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 评估区地形起伏相对平缓, 地层岩性分布较稳定,地质构造简单,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好,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一般。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的类型特征,本次评估 区内将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 评估。 10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一、区域构造 评估区一级大地构造位于天山- 内蒙古中部-兴安地槽褶皱系的内 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属艾力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 三级构造单元属西乌珠穆沁-二连浩特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本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变动, 华力西构造运动 第三幕表现最为强烈, 致使地层之间不整合多次出现,褶皱复杂,断裂 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在此基础上,后旗燕山构造运动的叠加和影响, 褶皱和断裂活动进一步复杂化。早寒武世, 地壳处于拉张状态,艾力格 庙-锡林浩特之间地块呈岛链状展布于海洋中,在其两侧的深海灾害形 成了含铁硅质火山岩建造和蛇绿岩套的温都尔庙群;早寒武世末发生兴 凯运动,使温都尔庙群褶皱隆起, 因此,本区缺失中、晚寒武世的沉积; 早加里东运动使地槽下沉,本区接受了早、中奥陶世的沉积; 由于早寒 武世形成的洋壳向南俯冲, 中奥陶世末,于中加里东运动第Ⅰ幕晚期, 地层褶皱隆起,并迫使晚奥陶世海域北退; 晚奥陶世以后, 洋壳继续俯 冲, 使华北地台边缘长期处于上拱抬升状态。早石炭世,海域在内蒙古 中部地区地槽较局限, 由于华力西运动第Ⅰ幕的影响, 造成晚石炭世早 期地槽以拉张为主要活动方式,沉积的本巴图组为火山-复理石建造, 而阿木山组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 总体晚古生代本区处于“沟-弧- 11 盆”体系内。 早二叠世沉积具有明显的两分性, 即早期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 及火山-复理石建造,晚期为陆源碎屑建造,形成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 退的沉积旋回。早二叠世末,发生的晚华力西运动第Ⅰ幕(晚期),石 海平面全面抬升,海水全部向东退出,形成了陆相类磨拉石建造。本区 古生代构造演化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大洋消 减和陆壳增生, 有板块的裂解和再生洋的形成。 燕山运动使本区中生代地层形成平缓的褶皱,并伴随大规模的酸碱 性花岗小岩株、岩脉的形成。新生代时形成了更广阔的断陷,内陆湖盆, 堆积了湖相红色粘土建造。 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火山喷发和不均匀的升降,形成了区域上不 同高程的玄武岩台地、锡林郭勒河及达里诺尔湖积阶地的形成, 显示了 新构造运动的存在。 二、区域地层 地层区划(中新生代) 属于(中新生代)属于大兴安岭-燕山地层 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根据区域上地层出露和区域上钻孔 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 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上石炭统阿木山组、 下二叠统哲斯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地 层划分简表见表 2- 1 ,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扎布音敖包敖包组(Pz1z) 地层裸露较差, 受岩体、脉岩和断裂构造的破坏,地层支离破碎, 零星出露,面积不等,岩性主要有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 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和石英岩灯组成的一套变质岩系, 中部夹含磁铁 12 石英岩扁豆体, 未见顶底。见被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ηγ43(3))侵入, 现呈断层接触, 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 表 2- 1 评估区地层划分简表 界 系 统 群、组、段 符号 岩性 新生界 第四系 全系统 Qh 风积砂、冲积、洪积、坡积、 残积砂砾 上更新统 Qp3 砂砾层 更新统 Qp 砾石层 新近系 上新统 N2 砖红色泥岩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巴彦花组 K1b 含煤砂泥岩 侏罗系 上统 上兴安岭组 J3s 流纹岩、粗面安山岩 下兴安岭组 J3x 玄武岩 中、下统 马尼特庙群 J 1-2 mn 含煤砂砾岩 上 古 生 界 二叠系 下统 哲斯组 上碎屑岩 段 P 1z3 砾岩和灰岩 火山岩段 P 1z2 中性火山岩夹板岩 下碎屑岩 段 P 1z1 砂岩、砾岩和灰岩 石炭系 上统 林西组 C3l 板岩夹灰岩 下 古 生 界 温都尔庙群 Pz 1 mn 片岩 2 、上石炭统阿木山组(C2a) 岩性以暗黑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为主,上部夹细晶灰岩、砂岩,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物。与下伏的温都尔庙群为断层接触, 与上覆 的哲斯组关系不清。 3、下二叠统哲斯组(P1z) 哲斯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砂岩、砾岩、灰岩、粉砂质板岩、安山 岩、流纹斑岩及安山玢岩,按岩性分为上碎屑岩段、火山岩段、下碎屑 岩段,各岩段间为连续整合关系。与下伏阿木山组关系不清。 13 (1)上碎屑岩段 为一套海相紫红色砂砾岩和深灰色生物灰岩, 底部为褐黄色砾岩,出露不全,未见顶。 (2)火山岩段 为一套灰绿色、黄绿色安山岩、灰白色流纹岩及霏细斑岩夹灰黑色 粉砂质板岩、粉砂质生物碎屑硅质岩。硅质岩中产动物化石。 (3)下碎屑岩段 为一套砾岩、砂砾岩、砂岩、板岩和灰岩,未见底。 4、中-下侏罗统马尼特庙群(J1-2mn) 为一套陆相湖盆沉积的灰白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夹煤层, 由于覆 盖厚, 出露较差, 地表无连续完成剖面。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 主要有 石英岩、砂岩、片岩、灰岩、华力西晚期灰白色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 闪长岩,但未见上、下兴安岭组及燕山期红色花岗岩的砾石。燕山期早 期红色花岗岩呈岩枝状穿入砾岩层。 5 、上侏罗统下兴安岭组(J3x) 为一套以玄武岩为主, 局部夹玄武安山岩、安山玢岩、安山岩的陆 相火山岩,上限不清楚,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6 、上侏罗统上兴安岭组(J3s) 为一套以流纹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火山角砾 岩及粗面安山岩为主,局部夹玄武岩的陆相火山岩,与下伏下兴安岭组 呈不整合接触, 未见顶。 7 、下白垩统巴彦花组(K2 b) 为一套胶结疏松的砾岩、砂岩夹泥岩及煤层的含煤岩系。不整合于 上、下兴安岭组之上,被新近系红土覆盖。 8、新近系(N2) 14 为一套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结核(最厚达 20cm)组成,厚 度 39.7-80m,地层产状近水平,出露不佳,多为第四系掩盖,红色泥 岩覆盖于马尼特庙群之上。 9 、第四系更新统砾石层QP 为一套未胶结、充分复杂、大小不一的砾石组成的砾石层, 该层充 分复杂 有花岗岩、流纹岩、板岩、灰岩、砂岩及邻近出露地层、岩体 的砾石, 砾石直径一般 10-20cm,大者达到 50cm,未胶结,常见单个 砾石层赋存, 出露差。不整合于新近系红土之上, 被全新统风积沙、残 坡积层覆盖。 10 、第四系坡积洪积物(Qhdlpl) 坡积洪积物多呈冲积锥及冲积扇, 由磨圆度及分选性差、大小不均 的砾石、岩石碎屑、泥沙质混合物构成,厚度不均, 最厚可达 20m。 11 、第四系冲积及湖积物(Qhall) 冲积及湖积堆积物为砂砾石和泥砂混合堆积物, 一般分选性差, 地 表多为植被覆盖,厚度不大。 12 、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Qheol) 呈起伏陇岗状固定沙丘,一般已被植被覆盖,呈固定或半固定砂土, 砂土呈磨圆状, 粒径 0.5mm 左右,分选性良好,成分以石英为主,次 之长石, 暗色矿物极少,堆积厚度一般 0-40m。 三、岩浆岩 评估区内岩浆岩按侵入时代及岩性特征可分为华力西晚期闪长岩 γδ43(1) )-石英闪长岩δo43(1) ),一般多呈岩株状产出。 15 1 、华力西晚期闪长岩γδ43(1) )-石英闪长岩δo43(1)) 岩体多呈岩基或岩株状状,沿北东、北东东向产出, 岩石呈浅灰绿 色、浅灰、灰白色, 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 块状构 造, 粒径约 1-3mm ,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 斜长石约占 40-60,石英 15-20,钾长石约占 5- 10,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和黑云母,角闪 石约占 3-5,黑云母约占 5- 15。侵入哲斯组, 被闪长岩δ43(2))和 花岗岩γ52(1) )侵入。 2、闪长岩δ43(2) )-角闪辉长岩δν43(2)) 岩体多呈大小不等的小岩株或大捕掳体产出, 北东东向展布,岩石 分带性明显。岩石类型暗灰绿色中西粒- 中粒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岩 石呈暗灰绿色-灰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粒径 0.3-3mm , 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 斜长石约占 45-63,角闪石约占 35-50,黑云 母约占 3-5,石英少量。 3、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1)) 岩体呈大的岩基、浅成的小岩株或巨脉状产出, 岩石类型有细粒花 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文象花岗斑岩、似斑状黑云花岗岩。岩石呈肉 红色-浅肉红色, 半自形粒状结构、文象结构、似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粒径 0.3-4mm,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钾长石约占 35-60,斜长石约 占 15-35,石英约占 20-30,黑云母约占 3-5。 第二节 气象、水文 一、气象 16 评估区属半干旱草原气候,冬寒夏炎,年温差较大。根据锡林浩特 市气象站 1950 年至 2019 年气象数据,多年平均气温 1.7℃,极端最高 气温 38.3℃(1955 年 7 月 25 日),最低气温-42.4℃(1953 年 1 月 15 日), 近十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见表 2-2。多年平均降水量 294.74mm , 年平均蒸发量 1794.64mm。每年的 6 、7 、8 三个月为雨季,占全年降 水量的 71。年最大降水量 481.0mm(1974 年),最小 146.7mm(1980 年),日最大降水量 43.9mm。春季多风, 风向多为南西, 风速 2.1m/s 8.4m/s,瞬时最大风速 36.6m/s;1997 年~2017 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 发生大风 1.2 次;平均 10 分钟最大风速 36.6m/s。冻结期为 10 月初- 12 月上旬, 解冻期为翌年 3 月末-4 月中旬, 最大冻土深度 2.89m。近十年 来由于气候变暖,最大冻土深度减小为 2.40m。 表 2-2 评估区气象特征值表 项目 气象特征 数值 1 最高气温 38.3 ℃ 2 最低气温 -42.4 ℃ 3 年平均气温 1.7 ℃ 4 ≥10℃积温 1750 ℃ 5 无霜期 90- 115d 6 年日照时数 2877h 7 年平均降水量 294.74mm 8 年平均蒸发量 1794.64mm 9 最大风速 36.6m/s 10 最大冻土深度 2.89m 二、水文 评估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区内无大的沟谷,降水多汇集于低洼 处下渗或蒸发。评估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只在雨季雨水以面流的形式 由高到低流出区外。 17 第三节 地形地貌 一、地形 评估区地形起伏不大, 区内总体上呈北东高南西低趋势, 最高点位 于评估区东部, 海拔标高 1063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西部,海拔标高 1013m,最大高差 50m。 二、地貌 评估区地处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区,根据评估区总体所处位置和地 貌形态特征,将评估区全部确定为高平原。评估区所在地表植被茂盛, 地形较平坦开阔,被第四系冲积及湖积物覆盖, 地形起伏平缓。(见地 貌照片) 地貌照片 高平原 18 第四节 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表全部为第四系冲积及湖积物和第四系坡积洪积物评估 区地层主要为 第四系冲积及湖积物(Qhall)、 第四系坡积洪积物 (Qhdlpl )。 一、第四系冲积及湖积物(Qhall) 地表大面积出露以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砂、细砂为主, 土黄色, 稍 密~密实,稍湿~饱和,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分选良好厚度约 为 3~20m。 二、第四系坡积洪积物(Qhdlpl) 出露于评估区北部、东南部的山坡处, 坡积洪积物多呈冲积锥及冲 积扇, 岩性为磨圆度及分选性差、大小不均的砾石、岩石碎屑、泥沙质 混合物构成,厚度不均,厚度在 5- 12m。 第五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地质构造 评估区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通过, 地质构造平缓, 没有大的地质构 造行迹, 处在区域相对稳定地段。无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稳定性良好, 属于地质构造简单类型。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国家地震局 20015 版), 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综上所述,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19 第六节 工程地质条件 一、区域岩土体类型 根据评估区地层岩性特征、岩土体结构类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 工程地质特征, 将评估区岩土体类型划分为碎石土和砂土,概述如下 (一)碎石土 主要分布在评估区北部、东南部,岩性主要为冲积和坡积成因的碎 石层、卵砾石层等组成。碎石、卵砾石作为骨架, 砂石及细粒土填充其 中。 (二)砂土 砂土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砂、细砂组成。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一)碎石土 主要分布在评估区北部、东南部,岩性主要为冲积和坡积成因的碎 石层、卵砾石层等组成。碎石、卵砾石作为骨架, 砂石及细粒土填充其 中, 土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渗透性能强, 压缩性差, 力学强度较高。土 体承载力较好, 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在 300500Kpa 之间,岩土体工程地 质条件良好。 (二)砂土 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及湖积层,岩性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粉 砂、细砂为主, 由于颗粒大小、密实程度、地下水埋深变化较大,所以 压缩性变化也较大。该土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渗透性能强。 第七节 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 20 (一)含水层分布 根据 120 万内蒙古自治区综合水文地质测量报告书毛登幅 (K-50-33)和锡林浩特幅(K-50-03),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 孔隙潜水, 分布于整个评估区, 含水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中 细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和碎石,水位埋深较浅, 含水层水位深度约 3-9.5m 处。 (二)含水层赋水性 根据收集的资料, 含水层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中细砂、含砾中 粗砂、砂砾石和碎石等组成,水位埋深 3~9.5m,单井出水量可达 40 330m3/d ,富水性一般较差。 二、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含水岩性、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 将评估区地下水类 型确定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砂砾石层孔隙潜水广泛分布评估区范围 内, 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和碎石层, 含水层揭露 厚度 0.5~2.5m,水位埋深 3~9.5m,根据民井抽水, 降深 1.4m 时涌水 量为 21.4~92.8t/dm,水化学类型多为 HCO3-Ca Mg 和 Cl SO4-Na Mg 型水,矿化度小于 1 克/升,地下水年变幅约 0.5~0.7m 左右。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总体由北向南方向 径流, 水力坡度较小, 流动缓慢;评估区内地下水主要以侧向径流方式 排泄至场区外, 其次为蒸发排泄。 第八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1 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工程地处原始地貌为高平原地貌,人类工程活 动主要为从事物流园区的生产活动。 因此,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较小。 22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评估区地貌为高平原, 地貌类型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依据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通过野外调查及对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得出 评估区地形为高平原,地势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评估区内地面高 程为 1013- 1063m,相对高差 50m 。评估区无地表水体,无常年流水河 流,岩土体干燥。经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滑坡地质灾害。 评估区地表被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及湖积(Qhall )、坡积洪积物 (Qhpldl)覆盖,植被较发育,区内无高陡边坡和临空面不存在大的沟 坎及边坡,经实地调查,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现崩塌地质灾害。 评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 属半干旱草原气候, 冬寒夏炎,年温差较 大,昼夜温差大。地表水体不甚发育,无常年流水河流。地表起伏小, 总体呈北东-南西的缓坡状。评估区地表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 积及湖积(Qhall )、坡积洪积物(Qhpldl),其稳定性较好, 现状条件 下不产生松散堆积物。历史上未发生过泥石流地质灾害, 构不成产生泥 石流地质灾害的条件。经实地调查,评估区现状条件下不存在泥石流地 质灾害。 评估区内建设单元不在采矿范围内。无地下矿产开采工作,所以评 估区内没有形成采空区。综合评估区现状情况来看,现状条件下区内无 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因此评估区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地面塌陷 23 地质灾害。 第二节 现状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前期收集、研究资料以及野外调查作出结论, 评估 区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 缝等地质灾害, 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4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工程属于面状建设工程,根据拟建项目 在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特征表 1-1、地质环境条件, 结合各类地质灾害成因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如 下 一、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基础埋深较浅,不会形成高陡边坡和临空面。 评估区内建设工程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挖方和填方量小, 不会有大的削 坡和较高的填方,因此工程建设中、建设后不会形成高陡边坡和临空面。 评估区在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小,预测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二、评估区地形相对起伏平缓, 无河流, 沟谷不发育, 工程建设不 会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 小。 三、评估区内工程建设无大型动力基础及隐伏地下工程, 无大型工 业用水,无集中供水水源地,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面塌陷、地面 沉降及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预测评估认为, 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引发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25 第二节 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评估区地质构造简单,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区内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