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铝土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
矿 山 企 业 编 制 单 主 要 编 制 人 专业 地质 采矿 地质 地质 地质 地质 正文目录 第 1 章 概 述 1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1 1.2 矿山自然概况 4 1.3 区域地质背景 8 1.4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20 1.5 土地资源 23 1.6 矿山历史开采及生产现状24 1.7 编制依据 25 1.8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9 第 2 章 矿产资源概况32 2.1 矿区总体概况 32 2.2 矿区地质概况 32 2.3 矿体地质 36 2.4 加工技术性能 40 2.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2.6 矿产资源储量 46 第 3 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56 3.1 开采方案 56 3.2 防治水方案 78 第 4 章 矿床开采 80 4.1 开采顺序、首采地段及岩石移动范围的确定80 4.2 生产能力验证 81 4.3 采矿方法 81 4.4 矿山机械 83 4.5 井巷工程 85 4.6 基建范围和工程量的确定86 4.7 劳动定员 87 4.8 总平面布置 88 4.9 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91 第 5 章 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93 5.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93 5.2 设计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设施95 5.3 工业卫生 101 5.4 消防设施 102 第 6 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103 6.1 评估范围及级别 103 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现状109 6.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测评估114 6.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129 6.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130 6.6 复垦区、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情况134 第 7 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37 7.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137 7.2 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140 7.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50 7.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1 第 8 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154 8.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154 8.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162 8.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64 8.4 含水层破坏防治 172 8.5 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172 8.7 矿区土地复垦 174 8.8 地质环境与土地监测 193 8.9 管理维护 198 8.10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量统计汇总200 第 9 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总体部署 205 9.1 总体工程部署 205 9.2 分期实施计划 205 9.3 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206 第 10 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及投资估算209 10.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209 10.2 工程量测算结果 220 10.3 投资估算结果 224 10.4 经济可行性分析 249 10.5 经费预提方案与年度使用计划250 第 11 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保障措施257 11.1 组织保障措施 257 11.2 技术保障 258 11.3 资金保障 259 11.4 监管措施 259 11.5 公众参与 260 11.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61 第 12 章 矿山经济可行性分析 264 12.1 主要建设方案 264 12.2 投资估算264 12.3 财务评价 265 第 13 章 结论与建议269 13.1 结论 269 13.2 建议 272 附表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附件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承诺书; 2 、委托书; 3 、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4 、营业执照; 5 、探矿权证; 6 、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7、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复函; 8、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 9、公众参与资料; 10、造价信息; 11、县局盖章的占地证明文件。 附图 一、资源开发利用附图 顺序号 图 名 图 号 比例尺 1 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 K-1 12000 2 开拓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K-2 12000 3 共生矿产开拓系统平面布置图 K-3 12000 4 一期开拓系统平面布置图 K-4 12000 5 二期开拓系统平面布置图 K-5 12000 6 铝土矿区铝土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6 12000 7 上层粘土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7 12000 8 下层粘土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8 12000 9 赤铁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9 12000 10 菱铁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10 12000 11 上层铁矾土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11 12000 12 下层铁矾土矿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K-12 12000 13 第 56 勘探线剖面图 K-13 11000 14 第 66 勘探线剖面图 K-14 11000 15 第 68 勘探线剖面图 K-15 11000 16 第 72 勘探线剖面图 K-16 11000 17 采矿方法标准图 K-17 -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附图 18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 XF-1 12000 19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XF-2 15000 20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XF-3 12000 21 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XF-4 15000 22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XF-5 15000 2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XF-6 12000 第 1 章 概 述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1.1.1 编制目的 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 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 号 的规定, 矿山为“探转采”项目, 企业新申 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需编制“矿山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企业委托河南有 色矿产勘查有限公司进行三门峡电熔刚玉有限责任公司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 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工作。 编制本方案的最终目的是办理采矿许可证,其次为矿山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 规划合理生产规模,促进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 利用、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的义务, 为实施和监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与土地复垦提供技术依据。 方案严格按照河南省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提纲和国土 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 98 号 、国 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6]21 号 ,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DZ/T223-201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TD/T1031. 1-2011 等有关文件、规范 进行编制。 1.1.2 项目概况 三门峡电熔刚玉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 1994 年 8 月 26 日,公司类型为其 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号 ***********,法定代表人锁永刚,注册资本壹 仟陆佰万圆整, 经营范围 致密电熔刚玉砂, 高铝刚玉砂及制品, 机械设备;出口本 企业自产的各类刚玉、氧化铝、空心球系列产品;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铺 材料、机械设备、仪器及零件;房屋出租、机械设备租赁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河南省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矿勘探”由三门峡电熔刚玉有限责任公司在 1 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 2020 年 7 月 16 日公开招拍挂中获取。 2020 年 8 月 25 日,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签订河南省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矿勘探探矿权出让 合同豫探让合同[2020]04 号 。2020 年 12 月 10 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授予探矿 权证书, 证书编号 ***********,探矿权人 三门峡电熔刚玉有限责任公司, 图幅号 I49E008015,勘查面积***km2;有效期限 2020 年 12 月 10日至 2025 年 12 月 10 日。 2020 年 7 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把“河南省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柴洼矿段详 查”分块段进行矿业权出让,划分后的矿业权名称分别为“河南陕州区王家后乡滹沱铝 土矿”、“河南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矿”、“河南陕州区王家后乡冉山铝土矿”。 2020 年 8 月,三门峡电熔刚玉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拍挂获得“河南陕州区王家后 乡岩根铝土矿”探矿权, 为进一步查明河南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矿区内资源量, 企业委托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在矿区内开展了勘探工作。 2021 年 3 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编制了河南省 陕州区王家后乡岩根铝土矿勘探报告 以下简称“勘探报告”,该报告于 2021 年 6月 17 日通过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豫储评字[2021]31 号 ,并经省厅予以 备案豫自然储备评字[2021]17 号, 2021.6.26。 1.1.3 矿区位置及交通 矿区位于东经 ********,北纬********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行政区划 上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矿区中心点坐 标X****** ,Y******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矿区位于三门峡市 80方位,直 线距离 34 km,最近火车站为渑池站,直线距离 23km。南临 S314 省道,继续向南 为 G310 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铁及陇海铁路。矿区与各乡镇、县市之间均 有 公 路 相 连 , 交 通 比 较 便 利 见 图 1- 1 。 2 图 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1.1.4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1探矿权范围 根据探矿许可证***************及 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豫储评字 [2021]31 号,探矿权范围由 **个拐点圈定,面积约 ****km2 ,有效期限 2020 年 12 月 10 日至 2025 年 12 月 10 日,矿区拐点坐标见表 1- 1。 表 1-1 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经度 纬度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编号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经度 纬度 X Y 12 13 2申请采矿权范围 采矿权范围主要为可供开采的储量分布范围和井巷工程分布范围的立体空间为 原则, 本项目申请采矿权范围为横向和纵向空间区域两部分,即横向平面范围和纵 向标高范围, 平面范围内储量估算范围和工程布置范围基本布满矿区,仅矿区北部 西北角和东北角有少许空白地带, 空白地带主要用于地表工程开口及工业场地布置, 故拟申请采矿权平面范围和探矿权平面范围一致,标高范围主要为储量估算标高范 围和工程布置标高范围,矿山储量估算标高范围为***m 至 ****m,工程布置标高 范围为***m 至 ***m,拟申请采矿证标高范围为***m 至 ***m。 综上所述,本矿拟申请采矿权范围由 **个坐标拐点圈定, 矿区面积****km2 ,开 采标高***m 至***m。详见表 1-2。 表 1-2 拟申请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编号 X Y 编号 X Y 1 ********* ********* 8 ********* ********* 2 ********* ********* 9 ********** ********** 3 ********* ********* 10 ********** ********** 4 ********* ********* 11 ********** ********** 5 ********* ********* 12 ********** ********** 6 ********* ********* 13 ********** ********** 7 ********* ********* - - - 开采标高 ***m 至 ****m 1.2 矿山自然概况 1.2.1 地形地貌 矿区属低山丘陵区, 矿区内最高海拔标高 741.2m,最低海拔标高 505.9m,相对 高差 235.3m。区内黄土覆盖较多, 冲沟发育。黄河从矿区西北侧流过, 其它水系不 甚发育。沟中大多无水,仅在雨季偶尔可见小水流。当地村民多饮用水窖存水,部 分地区有自来水。矿区地形地貌典型照片见照片 1- 1。 4 照片 1-1 矿区地形地貌 1.2.2 气象水文 1 气象 陕州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 制, 气候干冷, 雨雪稀少; 春季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 夏季炎热、雨涝; 秋季气候凉 爽,雨水减少。冬长春短、四季分明,雨水集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据三门峡市 气象站19952015 年资料,本区多年最高气温 40.8℃ 2006 年 6 月 22 日, 最低气温- 13.7℃ 2009 年 1 月 30 日 ,平均气温 14.3℃;多年最大降水量 973.4mm 2009 年 ,最小降水量 429.4mm 2006 年 ,日最大降水量 138. 1mm 2009 年 7 月 29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609.7mm;每年 79 月份雨量比较集中,约占年降水 量的 54.2,个别年份达 72.6 1982 年 ;多年平均蒸发量 1858.8mm;每年 12 月 至翌年 2 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土深度 45cm 。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东风为主, 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冬春季风力较大,最大风速 20m/s。 2 水文 黄河是本区 Ⅰ级水系, 呈带状自详查区北部流过,项目区距黄河河床约4.2km 。 据小浪底水文站资料, 19851990 年最高水位 139.72m1985 年,最大流量 5770m3/s 1988 年 。黄河现水位标高 250m 左右, 最高蓄水位标高 275m。地表多为第四系 黄土和砂卵石覆盖,第四系覆盖层厚度 1049m 不等。沟水流量与降雨关系密切, 大雨时期水流湍急,雨后很快变小至干枯、消失。 5 1.2.3 植被 项目区属暖温带, 适宜多种植被生长,由于地形复杂,植被随海拔高度、土壤 分布有明显差异。 浅山区主要适应生长的植物有刺槐、栎类、杨树、泡桐、酸枣、 荆条等其中酸枣、荆条多与杂草混生,呈零星或成片分布, 区域内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红薯、蔬菜等, 植被长势繁茂, 区内植被覆盖率约达 70。 1林地植被 1乔木林 项目区地处中山区,乔木以落叶阔叶林。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较高,现有的乔木 林基本为人工种植的刺槐及杨树等乔木,以村旁、田间、路旁、河旁的形式分布于 项目区内。 2灌木丛 项目区内的灌木丛主要分布在沟壑区。主要类型有紫穗槐、酸枣、荆条等灌木 丛群落。酸枣群落该群落为山坡、沟谷两侧常见的群落,群落所在地比较干燥, 土层薄,地表常有岩石裸露,碎石较多,其外貌不整齐,株高l2m。伴生植物为 牡荆,有时杂有桑树,草本层主要是白羊草、狗尾草等。 酸枣、荆条一蒿草群落该群落广布于山坡及沟谷两侧,其生长境条件较差, 土壤干旱贫瘠,为山地褐土,群落结构简单。主要由狗尾巴草构成明显的高草层 片,株高0.51.0m,低草层株高3050cm,种类较多,如白羊草、狗尾草。散生 于草丛中的灌木,常见的主要为酸枣和荆条。 紫穗槐群落该群落广布于乔木林内部,株高 1-4m,丛生、枝叶繁密, 直伸, 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锈色皮孔,幼时密被柔毛。 2草地植被 草地植被主要分布于山坡、山岭等处。在项目区内,草地植被的主要类型有蒿 草、白羊草、狗尾草等。草层株高3050cm,生长旺盛。 3耕地植被 农作物群落分布面积很小,呈不规则斑块状散布于项目区内。项目区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等,农作物产量低,均为望天收的旱地。项目区主要 植被种类见表 1-3 、典型植被见照片 1-2 、1-3. 表 1-3 项目区主要植物种类表 6 类别 分布 种类 乔木 村旁、田间、山坡和沟旁用材树种 刺槐及杨树 经济树种 柿树、核桃、枣等 灌木 山坡、荒沟、沟缘、为自然次生林 紫穗槐、酸枣、荆条等 草本植物 分布较广泛 蒿草、白羊草、狗尾草等 农作物 分布较广泛 小麦、玉米、红薯和各种豆类等 照片 1-2 蛇葡萄 左边 和荆条右边 照片 1-3 杨树左边 和椿树右边 1.2.4 土壤 陕州区土壤有褐土和棕壤土两大类,分为7个亚类, 20个土属, 184个主要土 种。其中以红粘土和黄粘土占比例最大,绝大部分是农业土壤,适合多种作物生 长。 7 据调查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 主要分布于浅山丘陵剥蚀地带,褐土土 壤的有机凋落物较少, 肥力比较差。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腐殖质含量在 10-20g/kg。项目区耕层有机质含量为 1.002,全氮 0.07,全磷 0.13,全钾 2.134, PH 值为 6.5-7.9,适宜种植多种植被生长。区内土壤粘化现象明显,层次过渡不显 著,因此农作物产量不高照片 1-4、1-5。 8 照片 1-4 土壤典型剖面 1.3 区域地质背景 1.3.1 区域地层、 岩性 照片 1-5 土壤典型剖面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从老至新分别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蓟县系汝阳 群; 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 系、第四系。该区沉积地层发育、厚度巨大,累计厚度达 10000 多米。 本区地层的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在北段村穹隆背斜核部广泛分布着元古界地 层,向南及南东翼依次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由于褶皱 和断层的分割, 石炭系、二叠系铝煤含矿岩系近东西向展布, 长达 140km 以上。本 区地层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 1.3.1.1 中元古界 1长城系熊耳群Pt2X 底部为陆源碎屑岩建造,由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砂质页岩构成;中上部 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英安斑岩组成。属弱碱性-钙碱性系列火山沉积 建造,厚度 30277171m。 2蓟县系汝阳群Pt2R 以河流-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不整合覆盖于长城系熊耳群之上。 自下而上划分为云梦山组Pt2y 、白草坪组Pt2b 、北大尖组Pt2bd ,崔庄组 Pt2c、三教堂组Pt2s、洛峪口组Pt2l厚度 8892033m。 云梦山组Pt2y 主要为肉红、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泥页岩, 底部 为河流相砾岩。白草坪组Pt2b 下部为紫红、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石英砂岩, 上部为 薄层石英砂岩夹页岩。北大尖组Pt2bd 为灰白、黄褐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夹灰绿色页岩、海绿石砂岩、砾屑 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赤铁矿砂岩。崔庄组 Pt2c 以灰绿、紫红色页岩为主, 下部夹灰黑色页岩、灰岩, 上部夹薄层石英砂岩; 三教堂组Pt2s 以灰白、浅肉红色石英砂岩为主, 顶部夹海绿石砂岩、灰绿色页岩; 洛峪口组Pt2l 下部为灰绿色页岩, 中部为浅紫红色叠层石灰岩夹沉凝灰岩, 上部 灰白色含燧石团块白云岩。 1.3.1.2 下古生界 1寒武系 ∈ 与下伏洛峪口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其上被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覆盖。 以碳酸盐沉积建造为主。依据岩石组合、沉积建造及区域地层特征将寒武系自下而 上划分为朱砂洞组 ∈1z 、馒头组 ∈1-2 m 、张夏组∈2z 、崮山组∈3g、 炒米店组∈3c 、三山子组∈3s ,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 厚约 230600m。 朱砂洞组∈1z 下部、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叠层石粘结灰岩与浅灰色中层或紫红 色薄层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互层,灰岩中有的含燧石条带或团块、底部含砂质;中 部为浅灰色厚层含藻球粒藻团块颗粒灰岩豹皮状灰岩夹条带状藻球粒细晶灰质 白云岩; 顶部均见有灰黄色中-厚层膏溶角砾岩。馒头组 ∈1-2 m 为薄板状灰泥灰 岩、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或灰岩与页岩互层,据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 张夏组∈2z 底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据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二 个岩性段。崮山组∈3g 为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炒米店组∈3c 下部为浅灰黄 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砾屑-砂屑细晶白云岩与黄色薄板状泥质细晶白云岩夹浅灰色 厚-巨厚层状含泥质条带鲕粒细晶白云岩;上部岩性同下部但为灰红色。三山子组 ∈3s 为淡灰红色厚层中、细晶白云岩与浅灰红色厚层含燧石团块或条带中细晶白 9 云岩互层,普遍具鲕粒柱状叠层石和风暴砾屑。 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为浅海相石灰岩沉积建造,根据岩石组合及特征,划分为五个岩性段,下部为 灰、灰黄色厚层状石灰岩或白云岩, 夹燧石结核或薄层燧石层, 厚约 90380m。中 部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顶部为黄灰、黄褐、红褐色富含泥质石灰岩,含 珠角石,厚约 14594m。 1.3.1.3 上古生界 1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 本溪组含铁富铝粘土-铝土岩组合,是铝土矿的赋矿层位,称为含矿岩系,与 下伏地层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 465m,一般 1520m 左右, 局部缺失, 地 层厚度受古地貌的控制,大厚度均处于洼斗、溶斗、溶沟之中。可划分为三个岩性 段。 2二叠系P 为湖泊、沼泽相含煤沉积建造。下统分为山西组P1s 和石盒子组P1-2s,和 石千峰群孙家沟组P3s。 山西组P1s 下部为灰、灰白、灰黄色泥岩,灰黄色粉砂岩夹灰、灰褐色中 -薄层含铁质细粒长石杂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煤层; 上部为灰、灰黄、灰白 色泥岩与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中部夹大占砂岩即灰、灰褐色厚-中层中 粒海绿石石英砂岩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层位,厚约 66m。 石盒子组P1-2s 主要为灰绿、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灰绿、紫灰、紫红色泥 岩、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 粉砂岩夹页岩、杂色页岩、泥质页岩、细砂岩、粉砂 岩夹炭质页岩和煤线层,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厚约 471m。 石千峰群孙家沟组 P3s 属石千峰群下部层位, 依据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进 一步划分为两个岩性段。 下部为紫红、砖红、暗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泥岩与灰黄、黄绿、 灰红色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杂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互层夹砖红、灰 红色粉砂岩。上部为紫红、暗紫红色泥岩与灰红色泥质细晶灰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粉 砂岩。厚约 200m。 1.3.2.4 中生界 三叠系T 为沼泽湖泊相红色建造, 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砂岩和钙质粉 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钙质页岩互层。主要分布于新安-陕县之间及黄河两 10 岸。厚度 7001300m。 1.3.2.5 新生界 1 古近系E 为陆相沉积的砂岩、页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砂质泥灰岩、砂 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厚层泥晶灰岩, 夹粘土岩和砂岩。厚约 601000m。 2 第四系Q 主要为陆相风成或水成黄土层及冲积形成的砂砾石、砂层 等。 1.3.2 区域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活动微弱,岩浆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很小,且分布零星。除中元古 界熊耳群广泛分布有中基性火山岩外,在北部有零星的燕山期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侵入于石炭系地层中,但对铝土矿层影响甚小。 1.3.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部,属于东秦岭北坡山麓带,其构造格局以发育山麓推覆构 造带即三门峡-鲁山推覆构造带为特征,位于推覆构造带前缘断裂北部,以发育开阔 平缓褶皱及浅层次脆性断裂为特征,主要褶皱构造有渑池向斜和庙沟背斜,发育有以 北西向、北东向为主要走向的断裂构造。区域构造详见下图 1-2。 1.3.3.1 褶皱构造 渑池向斜F1 位于矿区东南部,西起观音堂西,向东经义马延至新安县城 南,出露长度约 56km,南北宽约 20km,为轴向近东西、轴面近于直立、轴向东翘 起的宽缓向斜。向斜转折端位于渑池县西北陈村、曹瑶一带,东为龙潭沟断层切 割。 11 图 1-2 区域构造纲要图 1 -第四系冲洪积物; 2-第四系; 3-新近系; 4-古近系门里组; 5-三叠系和尚沟组; 6-二叠系孙家沟 组; 7-二叠系石盒子组; 8-二叠系石山西组; 9-石炭系太原组; 10-石炭系本溪组; 11-奥陶系马家沟 组; 12-寒武系; 13-汝阳群; 14-熊耳群; 15-花岗斑岩; 16-石英闪长玢岩; 17-黄斑岩; 18-实测断层 位置及编号; 19-推测断层位置及编号; 20-褶皱位置及编号; 21-矿区范围 该向斜南翼由于硖石-义马大断层的切割保存不完整。核部由新生界覆盖;北 翼自核部向翼部依次分布三叠系、上古生界、下古生界、中-新元古界等,并叠加 轴迹南北向的次级构造牵引向斜。 庙沟背斜F2 位于观音堂、张茅一线以南。整个背斜均由长城系马家河组 组成,轴向北西-南东,向北西缓倾伏,两翼向南东平缓展开。其北东翼为断裂切 割。 其它小的褶皱有煤窑洼背斜瓦渣坡向斜 F5 和青天窝向斜 F6 。 1.3.3.2 断裂构造 按其走向可分为北西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断裂组。另据前人物探资料 表明,区内新生界之下隐伏断裂亦较发育。 1北西西向断裂 F37为硖石-义马大断层的一部分, 总体走向北西-近东西向, 倾向南, 为南 12 盘上升、北盘下降之逆冲断层,断距大于 1000m,为渑池煤田南部边界。向东隐伏 于新生界地层下,为一较明显的重力梯级带。 2北东向断裂F49-F74 该组断裂呈北东向近平行状展布,断裂面多倾向北西个别倾向南东除少数 倾角在 4060外,一般都大于 60 断裂性质均为正断裂。断距一般在 150 500m,个别可大于 500m。本组断裂的破碎带一般不发育,往往只有数厘米厚的角 砾岩,个别可达 2030m 厚。构成了阶梯式正断裂和小型地垒、地堑构造。本组 断裂在区内出露规模大小不一,短者仅有 12km,长者达十几公里以上,出露长度 较大者主要有王家后断裂和坡池崖断裂等。现择选几个主要断裂进行详述。 坡池崖正断层F60 走向大致为北东30,在西南段与另一条北东向断层相 交,下盘为二跌下统、寒武上统,上盘为二叠系石盒子组, 下盘为下寒武统,上盘 为二叠系,说明下盘上升,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王家后正断层 F74 断层走向为由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45左右,倾向为 7080。在王家后附近,下盘 上升盘 为中下寒武统,上盘 下降盘 为上寒 武统、中奥陶统和中上石炭统。在王家后以西至东高举北下盘为 上升盘为上寒 武统与上盘下降盘 的二叠系石盒子组接触,断距约为 500m , 向东断层进入二叠 系石盒子组,而且断距逐渐减小以至消失。 张沟断层 为区域扣门山断层的南西段,区内主要包括F54 和 F56 断层,走向北 东,倾向北西,倾角 78,为南东盘上升,北西盘下降之正断层,断距约900m。 3北西向断裂组F42F46 本组断裂分布与北东向断裂分布区大致相同,与北西向断裂相互切割,但与北 东向断裂相比, 本组断裂出露数量和规模较小,性质主要为正断裂,延伸长度一般在数 百米至几公里之间,倾角多在 5070间,所切割地层主要是寒武系-二叠系。 以上各方向断层相互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断块状,形成地垒式扇形断 块。对铝、煤含矿岩系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3.3.3 地震 据三门峡市地震办公室资料,本区共发生有记载的地震 15 期,强度多在 5 级以下, 因此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规定,灵宝、三门峡、陕县一带抗震 设防烈度为 7 度。 13 1.3.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北临黄河,南抵陕县张茅镇、硖石乡、观 音堂镇以南由歪头山-雷震山-马牛蛋山构成的近东西向展布的地表分水岭,分水 岭在观音堂镇与渑池县英豪镇折向北东方向, 沿马头山-鹿抬头山-鞍子山-扣门 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区内地形起伏较大, 海拔高程 1053m250m,切割强烈, 沟谷 发育,沟内水流受降水控制,多呈干枯状态。 黄河流经矿区北部,距矿区约4.2km。河滩标高257.6 m左右。据黄委会水文局 三门峡水文站近十年20102020年资料流量24-5810m3/秒;黄河正常水位一 般在238265m之间,历史最高水位275m 2012年11月。除黄河外,区内沟溪水 流受降水控制明显, 区域地表径流条件良好,不利地表水聚集,除黄河和清水河 外,无其它的常年性地表水。 1、地下水类型 根据矿区内地层岩性、厚度、含水空间特征及埋藏条件,将含水层主要划分 为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风 化裂隙含水层、第四系Q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2、含水层与隔水层特征 1含水层 ①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ⅰ奥陶系O2m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组为铝土矿下伏厚度较大含水岩组,主要由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 白云岩组成。在矿区地质勘查工作中,几乎全部钻孔均有揭露。该组局部可见有溶 蚀裂隙和溶孔,但多被方解石脉和次生方解石结晶不完全充填。据抽注 水试验 资料渗透系数为 0.027 0. 18m/d, 单位涌水量 q0.009 0.469L/s m; 水位标高 294.343391.083m,水化学类型为 HCO3 - Mg 型水。属中等富水性岩组,为矿床 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ⅱ石炭系太原组 P1t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含水岩组由太原组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组成, 本溪组炭质泥岩、一 1 煤及粘 土岩类构成其隔水底板,山西组炭质页岩、砂质泥岩、煤层构成其隔水顶板。该含 水岩组平均厚度 6.33m ,据抽注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为 0.080. 17m/d,单位涌 水量 q0.330.402L/s m;水位标高 323.713428.463m,水化学类型为 SO4 HCO3- 14 Ca Mg 型水。矿区钻孔钻进该层冲洗液少有漏失现象,岩芯较完整。灰岩岩芯中可 见有溶蚀裂隙和溶孔, 但多被方解石脉充填。该组属弱富水性岩组, 为矿体顶板直 接充水含水层。 ②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在区内广泛裸露,主要为二叠系砂岩和石盒子组的中粗粒砂岩。受风 化作用影响, 形成连续分布的风化带含水层, 其厚度受风化带发育深度控制,直接 受大气降水补给, 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 水力坡度较大,水位与地形变化一致,随 季节变化明显,富水性弱,对未来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图 1-3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15 ③孔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以第四系Q 潜水为主, 主要分布黄河冲洪 积物中, 沟谷两侧的 冲洪积物中, 孔隙潜水随季节变化, 随河水消涨。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该含 水层对矿床开采无影响,水文地质意义不大。 2 隔水层 ①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铝质粘土岩隔水层 该隔水层包括 C2b1 铁质粘土岩、 C2b2 铝质粘土岩及 C2b3 粘土质页岩或炭质泥 岩至煤层,按与矿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可分为两层顶板隔水层与底板隔水层。 ②二叠系上统太原组P1t砂、页岩隔水层 本隔水层有隔水意义的是其中各层页岩, 砂岩虽然微含水、弱透水, 但由于上 下页岩的分隔而不能垂向渗透,因此,它仍具有隔水作用。该层岩性由石英砂岩、 粉砂岩、粘土质页岩或炭质页岩组成,其平均厚度为 20m,说明层位稳定,厚度均 匀。 ③二叠系山西组P1s砂、页岩隔水层 本隔水层下部为页岩, 其中有一层工业煤层, 中部和上部为泥岩、炭质砂、页 岩和炭质粉砂岩夹少量石英砂岩。厚度为 52.03132.72m,平均 79.78m。层位稳定, 厚度均匀,隔水性能良好。 3、地下水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矿床顶板充水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 P1t 灰岩岩溶裂隙水 的补给主要来自 浅层第四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工作区大面积黄土覆盖区, 在雨季直接接受大气降 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地形及煤窑沟断层控制,煤窑沟断层以北大致为 SW 向 NE 方 向径流,煤窑沟断层以南大致为 NW 向 SE 方向径流。在地表露头处,以泉的形式 排泄。 矿床底板充水含水层奥陶系O2m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 主要接受上游径 补给, 区域南部大面积裸露的奥陶系灰岩,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本工作区属径流区, 排泄以人工开采方式为主。由 NW 向 SE 方向径流。 4 、构造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 项目区属陕县断陷盆地的一部分,主要断裂构造为煤窑沟断层。煤窑沟为已知 断层, 出露地表, 为正断层, 总体倾向 NW,呈陡倾斜状, 倾角 80,垂直断距 200 300m,断带宽度约 2050m,O2 与 C2t、P1s 地层接触。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