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东煤层气区块勘查方案 .pdf
I 目录 一、概况一、概况................................................................................................................1 (一)勘查区自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1 (二)探矿权基本情况....................................................................................4 (三)勘查目的和任务....................................................................................7 二、勘查区地质情况二、勘查区地质情况............................................................................................9 (一)区域地质概况........................................................................................9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及勘查认识程度..............................................38 三、勘查实施方案三、勘查实施方案..............................................................................................46 (一)勘查部署遵循的原则..........................................................................46 (二)技术路线、勘查依据和方法..............................................................50 (三)工作量和资金投入..............................................................................73 (四)预期成果..............................................................................................81 (五)与其它油气矿产的协调情况..............................................................83 四、勘查区生态环境评价四、勘查区生态环境评价..................................................................................84 (一)勘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概述..............................................................84 (二)勘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评估..............................................................88 (三)勘查区生态修复可行性分析..............................................................96 五、勘查区生态修复与监测五、勘查区生态修复与监测..............................................................................97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97 (二)生态修复工程....................................................................................101 (三)生态修复工程经费估算....................................................................116 六、保障措施六、保障措施....................................................................................................119 (一)组织管理............................................................................................119 (二)资金保障措施....................................................................................121 (三)安全保障措施....................................................................................121 (四)环保措施............................................................................................122 (五)质量保证............................................................................................125 七、附图与附表七、附图与附表................................................................................................127 II (一)地理位置图........................................................................................127 (二)勘查程度图........................................................................................128 (三)勘查部署图........................................................................................129 (四)设计钻孔一览表................................................................................130 1 一、概况一、概况 (一)勘查区自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1.位置 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中东部,区块行政区划隶属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箕城镇、 郝 北 镇 和 左 权 县 的 石 匣 乡 、 辽 阳 镇 管 辖 , 其 地 理 坐 标 范 围 为 北 纬 3659′01″3705′57″, 东经 11259′57″11319′12″。 东西长 28.6km, 南北宽 13km, 面积为 235.231km2。 2.交通 区块交通以公路为主,区块北部有国道穿过,沿该县道向西 20km 到达榆社 县城,可与太(原)-焦(作)铁路、太(原)-长(治)(G55)高速公路、太 (原)-榆(社)-长(治)的省级公路相接,或者向东 20km 到达左权县城,与 东(营)-吕(梁)(G2516)高速相接,区内各村镇有乡镇公路相连,交通相对 便利(图 1-1)。 图 1-1榆社东勘查区交通位置图 3.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本勘查区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属中山侵蚀区,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发育, 切割剧烈。区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少部分被黄土及冲积物所覆盖,冲沟发育。区 内最高点位于勘查区西南部的水深掌附近, 标高 1668m, 最低点位于本区西北角 2 潇河谷附近,标高 1167m,区内最大高差 501m(图 1-2)。 图 1-2区内主要地貌特征 (2)河流水系 本区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在勘查区北部主要有两条河流流经本区。一条 是东河,又称仪川河,发源于榆社县东汇乡铺上村分家沟,自东向西于榆社县城 汇入浊漳河北源,全长 19km,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0.16 亿 m3,丰水年为 0.23 亿 m3,平水年为 0.14 亿 m3,枯水年为 0.09 亿 m3。另一条是发源于左权县石匣乡 范家峪的小岭底河,自西向东于狮岩村附近汇入清漳西源的石匣水库中。还有一 条是勘查区中部的赤土河从北到南流经区内,在讲堂汇入南屯河。(图 1-3)。 图 1-3下赤土村河现状特征 3 (3)气候 本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 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偏少。年平均气温最 小 8.3℃,最大 10℃,一月平均温度为-6.4-6.8℃,七月均温为 22.823.3℃。年 平均降雨量 501.41mm,多集中于 7、8、9 月份,占全年的 60~75;无霜期 为 150166 天左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最大冻土深 0.6m; 年平均风速 1.63m/s,最大风速 17.35m/s,风向主要为 WN、ES。 (4)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地震基本烈 度为 6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0.10g,属相对稳定区。 4.经济状况 本勘查区位于晋中市的榆社县东部和左权县的西部, 是我国著名的太行山革 命老区。主要以种植谷子、玉米、高粱、中药材等农作物的农业生活为主,工业 主要行业有能源、电力、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等,当地生活水平较低。境内 地下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铝矾土等。希望通过对区内煤层气资源 的开发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 1-4区内主要农作物(玉米) 4 (二)探矿权基本情况 1.勘查区块四邻关系 区块北部与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山西省左权西区块煤层 气勘查”相邻, 西部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探矿权“山西沁水盆地北部晋中 地区油气勘查”相邻, 南部与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山西省榆社 -武乡区块煤层气勘查”相邻,东南部与北京大地高科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探矿 权“山西省武乡县下黄岩区煤层气普查”相邻。 区内及周边以往进行过川口煤炭普 查,左权南煤炭普查,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页岩气普查,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 普查续作等煤炭、煤层气勘查工作,四邻关系见图 1-5。 图 1-5山西省榆社东勘查区四邻关系图 5 2.探矿权基本情况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7 年 10 月 18 日参加国土资源部授 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的山西省榆社东区块等 10 个煤层气区块探矿权公 开招标会,成功中标山西省榆社东煤层气区块探矿权。2017 年 12 月 29 日国土 资源部为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颁发了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证号 0200001711401)。 2020 年初全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省自然资源厅根据疫情实际影响情况 及我省有关机构发布文件,确定了新冠疫情影响煤层气勘查作业起止时间 2021 年 1 月 25 日至 4 月 30 日(共计 96 天)。榆社东区块原煤层气勘查许可证有效 期限为 2017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1 年 3 月 28 日,共计 3 年 3 个月,新颁发煤层 气勘查许可证有效年限为 2021 年内 2 月 5 日至 2021 年 7 月 2 日。 山西省榆社东区块煤层气勘查探矿权证信息详见表 1-1。 表 1-1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信息表 项目内容 勘查项目名称山西省榆社东区块煤层气勘查 探矿权人名称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勘查许可证号原证0200001711401;新证T1400002021021020056109 探矿权人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长风大街 108 号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左权县 勘查面积235.231 平方千米 有效期限2017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1 年 7 月 2 日 勘查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发证机关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新证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发证日期原证2017 年 12 月 29 日;新证2021 年 2 月 5 日 榆社东勘查区范围以 8 个拐点连线圈定,区块拐点坐标见表 1-2。 表 1-2榆社东区块煤层气勘查范围拐点坐标 坐标 系统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3 度带1146 度带111大地经纬度坐标 点名纵坐标 X(m) 横坐标 Y(m) 纵坐标 X(m) 横坐标 Y(m) 纬度 B (DMS) 经度 L (DMS) 14099787.38238411132.7814101194.33319678090.5183701′31.153″11300′04.700″ 24107617.90238411215.1424109025.84619677925.6893705′45.154″11300′04.704″ 6 34107718.91138437814.4084109967.27719704518.5983705′56.143″11318′01.708″ 44106441.48838439657.4094108748.12119706401.9163705′15.142″11319′16.708″ 54104160.19938439641.0864106466.35919706457.6493704′01.142″11319′16.707″ 64104231.54438430376.9444106245.16519697191.7083704′01.145″11313′01.706″ 74094983.09538430300.7244096995.03219697407.2383659′01.144″11313′01.701″ 84095007.83838427357.6724096927.02419694463.6603659′01.146″11311′02.700″ 坐标 系统 1980 西安坐标系 3 度带1146 度带111大地经纬度坐标 点名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m) 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m) 纬度 B (DMS) 经度 L(DMS) 14099785.78738411016.5074101189.07319677974.5043701′31.000″11300′00.000″ 24107616.29038411098.8804109020.56319677809.6883705′45.000″11300′00.000″ 34107717.28138437698.0764109961.97219704402.5083705′56.000″11317′57.000″ 44106439.86238439541.0724108742.82019706285.8183705′15.000″11319′12.000″ 54104158.57938439524.7484106461.06719706341.5513704′01.000″11319′12.000″ 64104229.93138430260.6214106239.88119697075.6313704′01.000″11312′57.000″ 74094981.51038430184.3954096989.78319697291.1553659′01.000″11312′57.000″ 84095006.25438427241.3524096921.77619694347.5883659′01.000″11310′58.000″ 坐标 系统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3 度带1146 度带111大地经纬度坐标 点名纵坐标 X (m) 横坐标 Y(m) 纵坐标 X (m) 横坐标 X(m) 纬度 B (DMS) 经度 L(DMS) 14099831.96138411080.2424101237.33019678043.3483701′30.226″11300′02.647″ 24107662.42338411162.7354109068.78819677878.6543705′44.221″11300′02.655″ 34107763.36638437761.7264110010.13819704471.2823705′55.213″11317′59.626″ 44106485.94638439604.7034108790.98519706354.5743705′14.212″11319′14.623″ 54104204.68038439588.3684106509.24519706410.2953704′00.214″11319′14.622″ 64104276.07638430324.3034106288.10819697144.4323704′00.218″11312′59.632″ 74095027.63338430247.9994097037.98119697359.8763659′00.222″11312′59.626″ 84095052.38938427304.9734096969.98819694416.3253659′00.224″11311′00.629″ 目前,区块探矿权证勘查期即将到期,本次榆社东煤层气勘查区探矿权延续 基本信息见表 1-3。 表 1-3探矿权延续基本信息表 项目内容 探矿权名称山西省榆社东区块煤层气勘查 探矿权性质延续 申请人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山西煤层气(煤系气)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矿种煤层气 申请登记面积(平方千米)235.231 申请年限(年)5 年(2021 年 7 月 3 日至 2026 年 7 月 2 日) 7 (三)勘查目的和任务 1.勘查目的 本次勘查工作遵循“高起点、高节奏、高效率”的三高部署原则,按照煤层气 预探要求进行整体部署,优选靶区实施煤层气勘探工作,提交煤层气探明地质储 量, 加快全区报告后开采工作, 为下一步探转采及后期规模化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本区以往煤炭和煤层气勘查工作较为丰富,基本查明了勘查区的构造特征、 地层层序及主要煤层埋深、厚度、煤岩煤质等特征,另外还施工了 3 口专门的煤 层气排采试验井,提供了煤层含气量、储层物性及产气量等相关资料。因此,本 次勘查工作部署将在分析研究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二维地震、 三维地震、 钻井、试井、压裂、排采及取样测试等综合手段,查明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富 集规律,获取小井网和大井网煤层气产能,计算勘查区内煤层气探明的、控制的 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评价煤层气可采性,探索适于本勘查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 工艺,为后期规模化开发奠定资料和技术基础。 2.勘查任务 依据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GB/T29119-2012)和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DZT0216-2020)等相关文件 及技术标准, 按照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 确定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1)整体工作任务 1)在对勘查区构造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查明影响煤层气开发井网布置的断 层及勘查区边界条件,尤其是本区较为发育的陷落柱分布特征,初步查明含煤地 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动力状况,补、径、排关系以及与煤储层的水力联系。 研究影响煤层气赋存和开采的地质因素。 2)基本查明主要煤储层的煤层气成分、含气量及分布规律。 3)基本查明主要煤层煤体结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物性特征;储层压力、 破裂压力、闭合压力、原地应力、原地应力梯度等储集特征;吸附/解析特征。 4)探索适合勘查区地质条件、煤岩力学特征、孔渗特征、储层压力响应等 边界条件下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和排采制度。 5)计算区内煤层气探明的地质储量、控制的地质储量和预测的地质储量。 6)估算相应的煤炭资源量。 8 (2)靶区工作任务 1)查明煤储层特征及压力、渗透率等动态变化规律。 2)初步确定煤层气开发的井网布置方式和煤层气储层改造方法、工艺和参 数,确定煤层气排采工作制度。 3)评价井网煤层气的产能、可采性及服务年限,运用储层模拟技术进行参 数敏感性分析,历史拟合、预测生产能力,确定井距、井网、完井方式和生产年 限。 4)计算靶区内煤层气探明的、控制的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为后期煤层气 规模化开发提供依据。 5)估算相应的煤炭资源储量。 9 二、勘查区地质情况二、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山西地块东南部,为中朝准地台(亦称华北地 台) 山西隆起上一个形成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型复式盆地, 其四周分别被太行山、 中条山、霍山、五台山所固限,是华北板块中生代挤压背景下燕山期形成的总体 为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复式向斜。盆地周缘被广泛出露的古生界所环绕,腹部被三 叠系覆盖。沁水盆地现今整体构造形态为一近 NE-NNE 向的大型复式向斜,轴 线大致位于榆社-沁县-沁水一线,东西两翼基本对称,倾角 4左右,次级褶皱发 育。南北翘起端为箕状斜坡,东西两翼基本对称,边侧下古生界出露区为倾角较 大的单斜,向内变平缓,古生界和中生界背、向斜褶曲比较发育,次级褶曲走向 多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但幅度不大,面积较小。断裂以 NE、NNE、NEE 向 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部、西北部以及东南缘。在盆地周边及 南东部局部发育近 EW 向和 NE 向的断层组形成的地垒构造。 根据盆地内不同地 区的构造的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三部分。 沁水以南,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断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沁水至武 乡之间,褶皱构造发育,中部襄垣-古县一带发育一组近东西向(NEE)断裂带。 该断裂带以南,褶皱多南北走向,断裂活动不甚发育,仅靠近太岳山附近发育一 组北北东向断裂。断裂带以北,以褶皱构造为主,极少断裂构造,褶皱走向为北 北东向(东部)和近南北向(西部);武乡以北,褶皱主要发育于东部,以北东 走向为主,断裂不发育,昔阳西侧发育有旋扭构造。断裂多发育于西部,北东东 向断裂极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东西向少见。另有南北向褶皱构造,但不甚发 育。 10 N 阳曲 太原 榆次 寿阳 盂县 阳泉 娘子关 老庙山 和顺 榆社 左权 粟城 祁县 沁源 平遥 介休 汾阳 天中山 赤石桥 石膏山 霍州 武乡 襄垣 长治 安泽 平顺 高平 晋城 沁水 甘泉 晋 中 地 堑 霍 山 隆 起 浮 山 断 裂 粟 城 晋 城 断 裂 Ⅻ ⅨⅧ Ⅺ Ⅹ Ⅶ Ⅴ ⅣⅢ Ⅵ Ⅱ Ⅰ 沁 水 坳 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例 研究区边界 0153045km 比例尺 1150万 盆地边界 断裂 向斜 背斜 行政区划 ↓↓ ↓ ↓ 图 本次勘查 榆社-武 图 2-1区域构造位置图 1.地层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地层分区,除华区整体缺失地层(上奥陶统、志留系、泥 盆系、下石炭系)外,其余时代地层发育完全。 沁水盆地地层发育见表 2-1。 盆地基底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最早的沉积盖层为中-晚元古 代裂陷槽环境碎屑岩-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建造。寒武纪-中奥陶世海相碳酸盐 岩、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下覆地层上。盆地内缺少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晚 石炭世-二叠纪为含煤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三叠纪山间河湖相杂色碎屑岩与 晚古生代之间为连续沉积, 晚三叠世以来山西断块差异性抬升使得盆地沉积环境 动荡多变,陆相地层发育不连续。 11 表 2-1沁水盆地地层简表 界系统组厚度/m岩性特征简述 新 生 界 第四系 全新统 0~330棕红、黄绿、土黄色粘土、亚粘土及砂和砾石 上、中、下 更新统 新近系上新统0~309灰白、黄绿、棕色、紫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砂砾石 中生界 三 叠 系 上统延长组 T3y38~123灰黄、黄绿色砂岩夹灰、灰绿、紫色泥岩 中统 铜川组 T2t413~483带灰色调的红、黄、绿、紫色砂层及泥岩互层 二马营组 T2er386~651 灰绿、黄绿、灰白色砂岩与紫色、暗紫色砂质泥岩互层,下部砂岩发 育,上部泥岩发育 下统 和尚沟组 T1h91~279紫红、砖红色砂质泥岩夹灰紫色-紫红色砂岩 刘家沟 T1l414~633 灰紫红、灰红、紫红色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砂质页岩,砾岩,灰白 色石英砂岩及灰、灰绿色长石砂岩 上古生界 二 叠 系 上统 石千峰组 P2sh66~186 紫红、砖红色泥岩夹黄绿色、紫红色细粒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 少量泥灰岩、泥质灰岩 上石盒子组 P2s 326~644 紫红、黄绿、灰、蓝紫色泥岩、黄绿、灰黄、杏黄色细粒石英砂岩, 顶部含燧石层 下统 下石盒子组 P1x 93~194 黄绿、灰黄、黄紫色页岩及砂质页岩夹杏黄色、黄绿色中-细粒长石石 英砂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煤线,顶部桃色泥岩,底部为骆驼脖 子砂岩(K8) 山西组 P1s35~90 灰色、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灰、灰黑色粉砂岩、砂 质泥岩、泥岩夹煤层。总体是北厚南薄。含煤 2~7 层,位于中下部, 底部为北岔沟砂岩(K7) 石 炭 系 上统太原组 C3t61~150 灰、灰白色砂岩、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及石灰 岩,含煤 4~14 层,底部为晋祠砂岩(K1)。 中统本溪组 C2b5~75 黑、灰黑色铝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薄煤层及灰岩,底部为鸡窝 状黄铁矿、灰白色铝质岩、铝质泥岩 下古生界 奥 陶 系 上统 峰峰组 O2f0~216下部灰黄色白云质泥灰岩夹灰岩;上部灰黑色、青灰色石灰岩 上马家沟组 O2s 167~293白云质泥灰岩、豹皮状灰岩 下马家沟组 O2x 75~195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石英砂岩 下统64~209 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泥岩、页岩、竹叶状白云岩及燧石结核或燧 石层 寒武系377~560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岩、底部为砂砾岩或页岩 元古界 碎屑岩、碳酸盐岩、变质岩、火山岩 太古界 2.构造 本区位于沁水盆地复向斜东翼,所在的大地构造Ⅱ级区划为华北断块,Ⅲ级 区划为吕梁太行断块,Ⅳ级区划为沁水块坳。勘查区地层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 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倾角 310。勘查区因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形成挤压变 形与伸展拉张变形共存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发育了沿走向分布的宽缓褶皱,勘查 区西部发育几条断距在 50m 的正断层,发育个别陷落柱,未见岩浆岩。本勘查 12 区构造属简单类型。构造总体为简单,构造类型为Ⅰ类。 榆社东勘查区构造纲要图 2-2。 图 2-2 榆社东勘查区构造纲要图 以下对区内发育的构造分述如下 ①褶皱 二维地震资料共解释区内褶曲 8 条,其中起伏大于 100m 的褶曲 4 条,填图 解释褶曲 6 条与地震解释吻合程度很好,仅地震解释褶曲 2 条,仅填图解释褶曲 1 条(表 2-2)。 表 2-2 勘查区褶曲统计表 填图 褶曲编号 地震 褶曲编号 褶曲形态轴迹方向延伸长度 (km)两翼倾角 S2DS8背斜NNE11611 S3DS9向斜NNE18610 S4DS4背斜NNE29722 S7DS3向斜NNE58617 S12DS6背斜NE32720 S13DS5向斜NNE45612 S14无背斜NNE4611 无DS10背斜NNE3 无DS11向斜NNE3 S2(DS8)背斜构造,位于勘查区西北部,S1向斜东部,轴迹于榆社县沿 北、马家庄、老凹沟附近出露,呈 NNE 向延伸,延伸距离约 11km,轴迹近乎沿 分水岭展布,两翼对称,两翼倾角 611。 S3(DS9)向斜构造,位于勘查区西北部,S2背斜以东,轴迹于榆社县梁 峪、王景林场、庞家庄附近出露,呈 NNE 向延伸,延伸距离约 18km,核部出露 13 二马营地层,两翼近乎对称,两翼倾角 610。 S4(DS4)背斜构造,位于勘查区中西部,轴迹经榆社东大松院、榆社铺 上、任家恼、田家庄、杨家庄、小石板沟延伸至区外,呈 NNE 向延伸,区内延 伸约 29km,核部出露和尚沟地层,两翼为二马营地层,两翼对称,两翼倾角 722,东翼倾向东南,西翼倾向北西。 S7(DS3)向斜构造,位于勘查区中部,轴迹自北部广务附近向南经小上 庄、上白垢、范家峪、赤土村、小寨则、至西峰湮附近。呈 NNE 向延伸,两翼 倾角 617,延伸约 58km,为 S7向斜于上白垢露头剖面。 S12(DS6)背斜构造,位于 S7向斜以东,轴迹自北部魏家庄附近向南经老 西沿、前牛栏至柳亭郊附近,呈 NE 向延展,区内延伸约 32km。两翼基本对称, 两翼倾角 710。 S13(DS5)向斜构造,位于勘查区中东部,轴迹自南部岚峪向北经苗牛兰、 苏家掌、魏家庄、下白垢、拐子至要峪一带,延伸距离约 45km。两翼近乎对称, 两翼倾角 612,图 4-10 为 S13于苏家掌露头。 图 2-3S7向斜于上白垢露头剖面 图 2-4 S13向斜于苏家掌露头剖面 14 ②断层 断层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部和南东部,为北北东向。二维地震测线上共解 释出断层 7 条,其中正断层 4 条,逆断层 3 条。利用左权南普查区断层 6 条,其 中 2 条影响范围较大。 DF18逆断层位于勘查区的中部西边界附近,由 D4、D5、D6三条测线控制, 错断 3 号、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50m,断层自北向南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 N20 南走,倾向由 W 转为 NWW,视倾角 40 倾,延伸长度约为 18.6km;地表为 T1h、 T2er 地层。 DF19正断层位于勘查区的中部,由 D6、DL2两条测线控制,错断 3 号、 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60m,断层走向为 N40 差制,倾向 NW,视倾角 75 倾,延 伸长度约为 5.5km;地表为 T1h、T2er 地层。 DF22逆断点位于勘查区的中部、DL2测线东侧,由 D5测线控制,错断 3 号、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30m,走向为 N20 为位,倾向 SEE,视倾角 40 倾。 DF23逆断点位于勘查区的中部,D4、D5测线中间,由 DL2测线控制,错 断 3 号、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45m,走向为 N57 为位,倾向 SE,视倾角 40 倾。 DF25正断层位于勘查区的北部边界,由 D3、D4两条测线控制,错断 3 号、 15 号煤层,最大落差均为 85m,断层走向为 N20 差均,倾向 NWW,视倾角 70 倾,延伸长度约为 10km。 DF26正断层位于勘查区的北部边界,DF25正断层东侧,由 D2、D3、D4三 条测线控制,错断 3 号、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75m,断层走向为 N32E,倾向 NWW,视倾角 70,延伸长度约为 16.4km。 DF27正断层位于勘查区的北部边界,由 D3、D4两条测线控制,错断 3 号、 15 号煤层,最大落差 105m,断层走向为 N32E,倾向 SEE,视倾角 70,延伸 长度约为 10.3km;地表大部为 T2er 地层,上盘出露 T1h 地层。 3)陷落柱 根据以往勘查成果,本次共利用左权南普查的 3 个陷落柱,陷落 8-1号、15 号煤层。 3.岩浆岩 山西隆起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从中新太古代、元古代、晚古生代、中 15 生代到新生代均有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形成,其中以五台期、吕梁期及燕山期岩浆 活动最为强烈。太古代和元古代岩浆岩存在于前寒武系地层中,其岩体小、多以 脉状产出,岩性以超基性岩、基性岩和酸性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区;中生 代(特别是燕山期)是华北地区岩浆活动的鼎盛时期。岩浆岩类亦较复杂,既有 侵入岩,也有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沁水盆地岩浆活动不甚发育,对本区煤层演 化有一定潜在影响。对沁水盆地含煤地层有影响的岩浆岩如下 (1)海西期岩浆岩 本期岩浆岩主要有两处分布一处分布于太原西山煤田,面积约600km2,产 于石炭系太原组晋祠砂岩和毛儿沟灰岩中,为火山晶屑凝灰岩、层凝灰岩,总厚 度为5.5m,与其他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呈逐渐过渡关系;另一处分布于阳泉市 荫营及锁簧等地,产于石炭系太原组四节石灰岩之下,厚22.9m,岩石呈黄绿、 黄褐色,层理发育,含有植物化石碎片,呈接触式砂状结构。其主要成分为安山 岩岩屑,其次为燧石、石英岩、粘土岩等沉积岩岩屑,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石英 等,主要胶结物为安山质、碳酸盐岩及褐铁矿等。 该阶段,古地热场属正常地热场范畴,有机质生烃作用服从深成变质作用规 律。 (2)燕山期岩浆岩 燕山期岩浆岩主要为偏碱性、碱性侵入岩,该系列侵入岩分布于平顺-陵川、 塔儿山-二峰山、紫金山等地,它是整个华北断块区内部发育的碱性、偏碱性岩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分布区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出现的岩石组合有所 不同,其形成的时间都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开始,至燕山晚期结束。平顺-陵川 偏碱中基性杂岩群出露于平顺县南部、壶关县东部和陵川县东北部,呈两个南北 向的岩带。东岩带全长50km,宽1-2km,岩性以闪长岩和正长闪长岩为主。西岩 带全长40km,宽1km左右,岩体岩性较为简单一致,多为含石英闪长岩,部分岩 体为闪长岩。二者形态产状基本呈上“松塔状”或“伞形”岩盖、岩株,塔尔山-二峰 山岩体为区内最大的出露岩体,呈枝状产出,分布面积大于100km2,与其呈侵入 接触的最新地层是三叠系二马营组。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岩体的侵入时代 为白垩纪早中期。 该岩体对附近石炭-二叠系页岩及煤的生烃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从而造成侵入体附近煤级呈环带状分布。 16 对于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中有机质演化而言, 燕山期岩浆活动具有重 要作用。燕山中期是最重要的岩浆-热事件发生时期。据中外学者研究,燕山中 期至古近纪, 太平洋北部的库拉-太平洋洋脊逐渐倾没于亚洲东部边缘岛弧之下, 倾没的洋脊及洋脊两侧热板块的侧向扩张, 使我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场由北西向的 挤压体制转变为北西向的拉张体制。在拉张体制的作用下,我国东部原先坳隆相 间的构造格局发展为一系列的拉张型地堑。 深部岩浆岩沿深大断裂喷溢至地表或 侵入地壳浅部,形成规模不等的附加热源。 (3)喜马拉雅期玄武岩 喜马拉雅期火山活动主要表现为玄武岩喷出,在山西省主要分布于繁峙、应 县-怀仁、右玉-左云、天镇、大同等地,零星见于沁水盆地昔阳-平定县之间及左 权县东部。岩性以橄榄玄武岩为主,此外尚有辉石橄玄岩、玻基橄玄岩等,常具 伊丁石化。分布面积一般数十平方千米,厚60m260m,赋存于上新统上部,多 呈层状岩流并残存火山锥。 进入新生代以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华北地区再次遭受 NEE-SWW向的强烈挤压。此时,虽然仍残留一些表现为张性构造的地壳变形, 但水平挤压应力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