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汇报材料.ppt
事故汇报材料,煤矿“11.28”事故情况调查,国务院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调查组专家组成立后,在事故调查组的领导下,参与了矿井救灾方案制定。事故调查过程中,专家组反复查阅了相关原始资料、尸检报告和救护队事故现场实地勘察报告,访问有关当事人等,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本分析认定报告。,一、矿井及事故概况,陈家山煤矿位于铜川市北部约40公里处,为焦坪矿区西部边缘井田,走向长5.5km,倾斜宽3.7km,面积20.4km2,可采储量150Mt,设计能力为1.50Mt,服务年限约70年。1982年12月建成投产,2004年申报核定生产能力2.41Mt。矿井在册职工3504人,一个综采队、三个综掘队、两个炮掘队,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和75.7。,一、矿井及事故概况,井田内煤、油、气共生,火、瓦斯等自然灾害严重。矿井主要开采侏罗系4-2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2m,煤质为中灰、低磷、低硫、不粘结长焰煤。煤层坚硬,煤的坚固性系数f0.8~2.1。1991年11月20日11时左右,在四采区轨道下山掘进过程中,放炮诱发岩石与油气突出,抛出岩石101t,喷出瓦斯11736m3,并渗出原油近10t。,一、矿井及事故概况,1993年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并经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陕西公司审批为岩石与瓦斯突出矿井,4-2煤层底板三叠系T3砂岩层为突出岩层。此后矿井调整采掘部署,将原设计在T3砂岩层的巷道全部调整到4-2煤层内布置,避免在砂岩层内开掘任何井巷工程,从而一直没有再发生过煤、岩石与瓦斯突出,也未见任何突出预兆。,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003年再次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并经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审批为在确保所有井巷工程不进入4-2煤层底板、4-2煤层底部距离T3含油气砂岩层顶部法线距离10m以上时,可认定为非突出矿井。2004年矿井瓦斯申报鉴定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07.6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0.44m3/t.d,属高瓦斯矿井。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3-6个月,最短发火期24天,属易自燃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5.42,火焰长度大于400mm,有爆炸危险。,一、矿井及事故概况,矿井采用平硐与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开采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采用多井筒进风、采区分区抽出式回风的通风方式,目前仅开采四采区,实现了一矿一面的集约化开采模式(见图1)。,,,一、矿井及事故概况,1、矿井及工作面通风情况矿井共有8个进风井筒,1个回风井筒,总进8221m3/min,风井总回风8491m3/min,有效风量率为85.3。矿井主扇型号为BDK-8-№28(对旋式),电机功率为2355kw,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最大通风风量可达到10000m3/min。井下局部通风均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能实现自动分风、自动切换。且具有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一、矿井及事故概况,1、矿井及工作面通风情况415工作面是矿井唯一的煤炭生产工作面,于2004年2月15日投产,已回采800m以上。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方式,即运顺进风通过工作面,由回顺回风,还有一部分风流经采空区进入高位巷,形成高瓦斯浓度风流。灌浆巷进风,一部分经局部通风机进入灌浆巷横川以里,供瓦斯抽放、灌浆防灭火等作业用;主体风流经与高位巷联接的横川进入高位巷,与高位巷中高瓦斯浓度的风流混合,将瓦斯浓度稀释到2.5以下,由高位巷回风;在高位巷横川以里的一段较长时,由灌浆巷引入局部通风机供风,将高瓦斯浓度段控制在30m以内。,工作面剖面图,,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矿井主要采用风排和抽放两种方式治理瓦斯。事故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9.04m3/min,风排52.25m3/min,抽放26.79m3/min,矿井瓦斯抽放率33.89。矿井设有3套独立的瓦斯抽放系统(见图2)。,,,,图2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示意图,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风井瓦斯抽放泵房有两套瓦斯抽放泵,其中一套2BEC60泵系统(2台泵,1台使用,1台备用)抽放416运顺瓦斯,抽放瓦斯浓度8~11,混合瓦斯流量56~60m3/min,纯瓦斯流量4.5~6m3/min;还有一套SKA-670泵系统(2台泵,1台使用,1台备用),2004年7月开始抽放415采空区瓦斯,抽放瓦斯浓度15~20,混合瓦斯流量110~135m3/min,纯瓦斯流量20.25~27m3/min;衣食村瓦斯抽放泵房有一套2BEC60泵系统抽放416灌浆巷、高位巷、回顺的瓦斯,抽放瓦斯浓度5~8,混合瓦斯流量50~70m3/min,纯瓦斯流量3~5m3/min。,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随着416灌浆巷进入低瓦斯区,钻孔瓦斯抽放浓度降低,9月24日瓦斯浓度降低到3,因而将衣食村瓦斯抽放泵停机,416灌浆巷、高位巷、回顺的瓦斯抽放转交给安子沟2BEC60泵系统承担。2004年1~11月总抽放量为18.54Mm3,其中415抽放量为14.20Mm3(衣食村2BEC60泵抽0.59Mm3,安子沟SKA-670泵抽8.25Mm3),416抽放量为4.34Mm3。415工作面风排瓦斯量29.52m3/min,瓦斯抽放量20.25m3/min,合计瓦斯涌出量49.77m3/min,瓦斯抽放率为40.69。,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矿井瓦斯主要来自回采工作面,而回采工作面的瓦斯约30来自本煤层工作面煤壁和落煤,70来自顶底板油气层和采空区。本煤层透气性较好,因此矿井主要采用走向长钻孔(约700m)煤层瓦斯预抽、倾斜顺煤层钻孔预抽、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灌浆巷采空区高冒带钻孔卸压抽放等瓦斯综合抽放方法,(见图3)。,,图3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法示意图,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416灌浆巷、运顺安设¢300mm管路3500m,¢150mm管路500m,施工长孔钻场9个、长钻孔15个,长钻孔总长6400m;施工短钻孔钻场25个,钻孔170个,钻孔总长14000m;施工顶板抽放孔80组共400个;共预抽瓦斯量为4.34Mm3。2004年10月下旬用新购置的一台MK-7型钻机开始施工417运顺掘前预抽长钻孔,1孔长725m,2孔长669m,3孔已施工750m。钻孔施工完毕即接入抽放,11月15日测定1孔瓦斯浓度50,负压280mmHg,纯瓦斯流量为2.44m3/min,2孔瓦斯浓度70,负压290mmHg,纯瓦斯流量为4.19m3/min。,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415工作面的长钻孔于2002年12月10日开始施工,12月15日开始抽放,415掘进期间采用掘前预抽,边掘边抽的方法进行抽放。(见图4),一、矿井及事故概况,2、瓦斯治理情况采用MK-7型钻机施工大孔径水平长距离预抽孔,共施工预抽长孔19个,单孔深380~865m,孔径¢193mm,孔深总长8885m,长孔共抽放瓦斯8.07Mm3。采用2Y-150钻机施工中长孔,在掘进巷道两侧间距50~75m迈步钻场布置边掘边抽钻孔,共施工钻场55个,施工钻孔165个,单孔长100~150m,¢75-91mm,总长24750m,抽放瓦斯3.449Mm3;施工巷道顶板抽放孔25组125个,孔径¢45mm,钻孔总长942m,抽放瓦斯0.30Mm3。415工作面在运顺沿倾斜方向同时施工顺煤层钻孔,钻孔间距6~12m,单孔长度约145m,孔径¢91mm。共施工钻孔43个,钻孔总长6020m,抽放瓦斯0.777Mm3。,一、矿井及事故概况,3、矿井防灭火及防尘情况矿井主要采用灌浆、汽雾阻化、堵漏风、注氮气、注凝胶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建有灌浆系统、阻化剂系统、700Nm3/h的注氮系统和凝胶防灭火工艺系统。在工作面灌浆巷内每25m施工一组灌浆孔,每组两孔,利用灌浆孔向采空区进行灌浆,灌浆孔滞后工作面30~50m,415工作面在2004年1至10月累计灌浆纯土方量9974m3。回采工作面同时安装汽雾阻化系统,分别在前落山、工作面第十架、二十、三十、五十架、后落山处安装汽雾发生器,向工作面喷洒阻化剂。415工作面开采以来,累计喷洒阻化剂NaCl97.3t。,一、矿井及事故概况,3、矿井防灭火及防尘情况每3天在工作面前后落山堵袋子墙,减少采空区漏风,在灌浆巷每80m左右做密闭,防止灌浆巷里段向采空区漏风。2004年7~8月间在415运顺埋管向采空区注氮,累计注氮量为217609m3。在415灌浆巷18钻场附近,布置四个注胶孔向采空区注凝胶,终孔位置在回顺顶部以上5~6m,工作面爆炸前位置在采空区以里18~40m之间,共注凝胶260m3。防尘方面主要利用地面水源井经φ150mm的6800m钢管到大巷正头水仓、再经加压泵加压,送到工作面实行喷雾洒水降尘。,一、矿井及事故概况,3、矿井防灭火及防尘情况矿井设置了25个转载点喷雾装置,22个净化水幕,10处隔爆设施(水袋)。同时从回顺距切眼30m处施工煤层注水孔,采用倾斜长孔高压注水方式,边采边注,截止爆炸前共施工注水孔122个,孔间距10m,其中88个孔深143m,34个孔深66m,孔总长14658m。每孔注水时间为3~4天,注水压力为12MPa,注水量为40~60m3,共注水6557.1m3。通过注水,有效地抑制了瓦斯的涌出、减少了产尘量、软化了顶煤。,一、矿井及事故概况,4、矿井监测监控2001年5月投运KJ66监测监控系统,共安设传感器50个,其中瓦斯传感器25个、风机开停传感器10个、风门开关传感器4个、CO传感器2个、温度传感器3个、风速传感器5个、负压传感器1个(见图5)。,,,图5415工作面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一、矿井及事故概况,4、矿井监测监控2001在415采面安设了6个瓦斯传感器,即回顺2个、高位巷2个、灌浆巷6横川以里1个,工作面上隅角1个,传感器布置见图5。断电设置415回顺、415工作面上隅角报警点设置为1,断电点1,复电点0.98,断电范围为回顺及工作面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415高位巷报警点2.5,断电点2.5,复电点2.48,断电范围为415工作面电源;415灌浆巷报警点设置为1,断电点1,复电点0.98,断电范围为灌浆巷内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此外还装备有KSS-200型束管(色谱)监测系统,采样头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布置距机头10m、46m、82m、118m、154m、上隅角、距上隅角30m、415高位巷6横川以里15m处8个采样头。,二、事故发生经过,◆爆炸时间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起始爆燃2004年11月23日1020~1030,上隅角附近施工一个7m深钻孔,装药11卷长5.5m和三个雷管,起爆松动顶煤后不久,即在约1040时上隅角采空区发生瓦斯爆燃,在83~89架后溜槽处发现明火,并伴随大量青烟。1105时矿救护队采用干粉灭火器直接灭火,1223时救护队汇报明火已扑灭。,二、事故发生经过,24日1140停采,工作面机尾架后有青烟。1210上隅角再次发生瓦斯爆燃,工作面烟雾很大。1214发现53架的尾梁下部着火,采用洒水灭火,1236明火扑灭。1349放50~55架顶煤,1358开动采煤机。随后工作面进入停放顶煤快速推进,没有再见明火和烟雾。为了摆脱火的威胁,24日决定工作面只割煤不放顶煤,加快推进速度,要求日推进度7m以上。于是从24日1600到28日爆炸前共推进了约27m,同时在灌浆巷灌浆、注凝胶,在工作面架间喷洒阻化剂,在联络巷利用抽放钻孔向采空区注水。同时将工作面机头逐步抬高约1.5m,运输机巷也进行挑高作业。为确保高位巷能够有效排放工作面架后瓦斯,以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对工作面高位巷两侧顶煤每日至少实施2次松动爆破。,三、爆源点的认定,▲根据铜川矿务局救护大队市区中队一小队11月30日300~1000侦察416运顺情况,侦察路线由四轨下延伸巷左拐直接进入416运顺1700m。沿路发现8名遇难人员,倒向有朝里、外、左、右。由巷口往里的一部、二部皮带支架受冲击波的影响,由外向里堆在巷道中,皮带堆成一团;三部皮带支架完好,皮带落地;风机靠帮,风筒全部被摧毁,只剩铁环;瓦斯抽放管道断裂,散布在井巷中。根据物体位移及倒向,冲击波来自巷口外,由此认定爆源点不在416运顺。,三、爆源点的认定,▲根据铜川矿务局救护大队市区中队一小队11月28日850~2010侦察415灌浆巷情况,侦察路线由四轨下延伸巷进入415灌浆巷约700m。沿路未发现遇难人员,横川风门和密闭墙被破坏,冲向灌浆巷侧。表明冲击波是由回顺、高位巷向灌浆巷冲击;此外爆炸前在415灌浆巷内的救护队员王克修安全逃生,可以认定爆源点不在415灌浆巷。▲根据事故后救护侦察报告,415运顺口150m以里的皮带架全部打翻,向外倾倒,皮带落地,玻璃钢抽放管道破碎,转载机横在巷道中;416掘进工作面运顺皮带、人员倒向向里,由此判断本次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程度较大。若爆源点在415工作面采空区深部,爆炸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受采空区受限空间、垮落的煤、工作面支架的阻挡,爆炸波衰减较快,难以达到上述破坏程度。,,,,,,,,三、爆源点的认定,▲415高位巷未掺入新风的一段巷道(约15m)直接与采空区连通,其空间位置关系如图17,该段巷道内的气体浓度基本与采空区顶板区域的气体浓度近似。据救护队27日015~2230和28日020~610,在415高位巷6横川以里测量数据,该段巷道内瓦斯浓度在12%~20%之间、氧气浓度9%~15%之间,一直处于爆炸限内。由此说明415采空区及高位巷瓦斯浓度具备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四、火源分析,1.对摩擦火花引爆瓦斯的可能性分析415回顺采用金属锚网支护,超前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故可排除端头移架过程中,支架与金属锚网摩擦起火花引起爆炸的可能。2.对自燃引爆瓦斯的可能性分析陈家山矿11月23日,415综放面由于上隅角放炮落顶产生火花引起支架后部采空区瓦斯爆燃,引燃采空区遗煤,当时采取了直接灭火措施,但24日又发生爆燃,表明潜伏有事故隐患,但引爆瓦斯的可能性较小,依据如下,四、火源分析,▲415工作面于23日1030左右,因上隅角放炮落顶引起瓦斯爆燃,引燃83~89架子后的遗煤,出现明火,采用干粉灭火器、洒水直接灭火措施,消除了明火。且相继采用过的措施有放透30~109架子顶煤,通过灌浆巷打钻向上隅角采空区注浆,利用联巷2个抽放长钻孔向59、80支架顶煤注水降温,由救护队用袋装碎煤在下隅角和上隅角堵漏。▲11月24日909,在109支架出现烟雾,1210上隅角发生爆燃,1214发现53架尾梁下部着火,经过洒水直接灭火,1236明火扑灭,1330采用红外测温仪探测着火范围未发现异常高温,认为工作面没有明火后决定工作面不放顶煤快速推采,同时进一步采取工作面机头抬高1.5m以使工作面中部形成低洼积水,架间喷洒气雾阻化,长钻孔注水降温,上、下隅角袋装碎煤堵漏,打钻孔灌浆,注凝胶等防灭火措施.,四、火源分析,▲27日上午通过灌浆巷钻孔压注20浓度水玻璃凝胶260m3,成胶速度在30s到2min范围内,据救护队员证言已在工作面89、90架后见到胶体;▲根据对CO、CO2浓度和C2H4标志性气体的测定,高位巷CO浓度在500ppm以下,考虑到陈家山煤矿属油、气、煤共存,通过加干扰管对CO进行测定,27日、28日CO浓度在200ppm以内,CO2小于1,无C2H4,未出现自燃征兆。▲从24日1600开始推采至28日706,工作面共推进了27m,一直未发现自燃迹象。由此推断,虽然存在采空区自燃引爆瓦斯的可能性,但很小。,四、火源分析,3.对放炮引爆瓦斯的可能性分析▲自11月23日因放炮引起瓦斯爆燃、引燃支架后遗煤和顶煤后,11月24日实行工作面不放顶煤快速推采,为管理工作面及高位巷的瓦斯,必须在高位巷(处于100、101架上方)两边打四个眼,其中在95架、96架、97架的架间打两个炮眼,另外在105架、106架、107架的架间打两个炮眼,实施顶煤松动爆破,以利高位巷能及时垮落。,四、火源分析,3.对放炮引爆瓦斯的可能性分析▲证言表明,28日400时采煤机已接近机尾,到机尾后采煤机又向机头推进。在采煤机向机头推进后,上隅角需要放炮;且610采煤机因转载机滞后5.4m,不能割煤,停机(停在机头附近)。自610至706这一时间段内,只有放炮工序。此外,不少证言证明打眼放炮的人员放完炮后应出班,而事故当班放炮人员都没有出班,由此说明,爆炸前在进行放炮作业。综上所述,引爆瓦斯火源是放炮。,五、存在问题及教训,根据以上分析,专家组一致认为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为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在2004年11月28日0706,爆源位于415综放工作面支架与高位巷处的采空区。初步分析认为,事故直接原因是工作面放炮引起架后采空区瓦斯爆炸。,五、存在问题及教训,1、高瓦斯矿井放顶煤开采在工作面顶部放炮落煤时,极易引燃引爆采空区瓦斯,造成特别重大事故。在无法证实老空区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建议禁止高瓦斯矿井在工作面向顶煤或采空区方向放炮这种方法。2、陈家山矿为油气共生的矿井,规程上所规定的有关参数,不适应这种条件的需要。全国此类矿井还不少,因此要补充和修改规程的规定。3、陈家山矿调度系统与安全CAD多媒体开发均是两张皮,不能有效地指挥生产,应重新对调度工况、安全监测、机电系统监控等集中联合开发。,五、存在问题及教训,4、一矿一面集约化生产的矿井生产非常集中,人员也非常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将必然造成重大伤亡。建议对于不具备高度集中生产的条件,或在系统上不能满足安全需要的高突煤层的开采,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开拓布局和产量。5、如何实现专用瓦斯巷高浓度瓦斯的智能化控制,是一个新课题。3瓦斯浓度在强点火高温情况下(特别是有油气混入),也会引起爆炸。因此要注重高浓度瓦斯专用巷道防爆监控技术研究。6、对于围岩瓦斯及油气含量较大的煤层,应考虑上部先采一层,作为下部煤的开采保护层,在解决瓦斯后,下部煤再实施放顶煤开采。,五、存在问题及教训,7、高位巷和风巷锚网支护时,开采后锚网不易垮落,网刺于上端头支架升降移架易摩擦生出火花引爆瓦斯,因此在支护上应重新考虑选择其支护方式。8、现玻璃钢抽放管抗冲击能力不能抵抗爆炸波的冲击,致使爆炸时抽放管路炸碎,管内大量高浓度瓦斯涌出,加剧了爆炸威力。建议加大玻璃钢管路的强度或改用其他管路。,五、存在问题及教训,9、陈家山矿瓦斯爆炸后,救援时有害气体测试系统跟不上,靠救护队提供的现场数据一是不及时,二是有误差,应研究建立应急救援可视化监控系统。10、应尽快规范突出矿井的戴帽问题,同时对突出矿井开采的经济政策应尽快出台。11、此类矿井应加大瓦斯综合利用,抽放和瓦斯利用相结合,用利用来促进抽放,以达到洁净安全能源生产的目的。,,汇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