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pdf
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区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区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2022 年 01 月 I 正文目录 正文目录 前 言 .............................................. 1前 言 .............................................. 1 一、任务由来 ........................................ 1 二、目的任务 ........................................ 1 三、编制依据 ........................................ 2 四、编制工作概况 .................................... 4 第 1 章 矿山基本情况 ................................. 7第 1 章 矿山基本情况 ................................. 7 1.1 矿山地理位置 .................................... 7 1.2 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调查区范围 ...................... 7 1.3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 9 第 2 章 矿区基础信息 ................................ 11第 2 章 矿区基础信息 ................................ 11 2.1 矿区自然地理 ................................... 11 2.2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 13 2.3 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 19 2.4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 19 第 3 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 20第 3 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 20 3.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 20 3.2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 ............................. 26 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 29 3.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 ................... 34 第 4 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 .................... 36第 4 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 .................... 36 II 4.1 分区原则及方法 ................................. 36 4.2 分区评述 ....................................... 36 第 5 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 38第 5 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 38 5.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 38 5.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 38 5.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 40 第 6 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 .................... 42第 6 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 .................... 42 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 ................. 42 6.2 治理工程主要工程量 ............................. 46 第 7 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 47第 7 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 47 7.1 经费估算依据 .................................... 47 7.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 54 7.3 资金来源 ....................................... 56 7.4 进度安排 ....................................... 56 第 8 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 61第 8 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 61 8.1 保障措施 ....................................... 61 8.2 效益分析 ....................................... 62 第 9 章 结论与建议 .................................. 64第 9 章 结论与建议 .................................. 64 9.1 结论 ........................................... 64 9.2 建议 ........................................... 65 III 附图目录 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 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2000 2 2 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 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12000 IV 附件目录 附件 1 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 2 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 3 编制委托书 附件 4 编制单位承诺书 附件 5 申报单位承诺书 附件 6 采矿权土地利用现状图复印件 附件 7 肃北县自然资源局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书 附件 8 民用爆炸品储存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附件 9 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 1 前 言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一、任务由来 酒泉金元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 在 2019 动态监测时发现存在越界开采现象,2020 年针对白石头沟石 墨矿矿山越界开采区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肃北县自然资源局下 发肃北县自然资源局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书 (肃自然资源整改字 [2020]119 号) ,对越界开采区及矿权范围涉及的非法探采矿、破坏性 采矿、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等行为进行整改,为此酒泉金元泉矿业有限 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对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部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 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等有关规定,编制甘肃省肃北 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 。 二、目的任务 二、目的任务 本次专项方案编制的目的是针对白石头沟石墨矿矿山越界开采 区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越界开采区及周边开展现状调查及评 估,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部署矿山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 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和土 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为矿山越界开采区存在的现状地质环境问题进 行有效恢复与治理提供工程实施依据。 其主要任务有 1、 收集矿山基础资料及地质环境资料, 包括地理位置、 交通情况、 2 自然地理状况等。 2、通过野外调查,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矿山地 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查明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查明越界开采造成的矿山地质环 境问题。 3、根据现状评估,进行矿山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影响分区与恢复 治理分区。 4、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人工与机械恢复相结合的原则,提 出矿山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治理措施,进行工程部署,并进行工程经 费估算。 5、编制矿山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及图件。 三、编制依据 三、编制依据 (一)法律、政策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09 年 08 月 27 日第二次修 订)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19 年 8 月 26 日第十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9 号, 2014 年 4 月 24 日) ;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 号; 5、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 年 11 月 19 日国务院第 29 次常务 会议通过) ; 3 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务院发[2000]38 号) ; (二)政策文件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2019 年 7 月 16 日自然资源部第 2 次部务会议第三次修正) ; 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 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61 号文) ; 3、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 资发[2004]69 号文) ; 4、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 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 号文件; 5、 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 (国土资 发〔2016〕63 号) 6、 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 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 (三)规范、规程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发 2016 年 12 月;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国土资源部发 DZ/T 02232011; 3、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GBT 32864-2016; 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19-2006) ; 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 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 0221-2006) ; 4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016 局部修订稿) ; 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 版) ) ; 9、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 10、 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 (GB 5119-2015) ; 11、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B 50421-2018) ; (四)其他依据 (1)调查区实地调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 (2) 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矿区石墨矿 2019 年度储量年报及 评审意见(2019) 四、编制工作概况 四、编制工作概况 (一)工作程序 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 项方案工作程序如下(图 1) 资料收集及遥感解译 矿山地质环境现场调查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治理方案编制和图件编绘 图 1 工作程序框图 5 (二)工作方法 本次工作主要采用搜集现有资料、实地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工 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 规、规范。统一认识,熟悉工作程序,明确工作重点。 2、收集矿山资料、通过矿山工作人员获取露天采坑、渣堆、道路 等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分析已有资料,确定 需要补充的资料,初步确定野外主要调查区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 法和调查路线。 3、对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后开展野外调查,项目组于 2021 年 6 月和 12 月进行了两次野外调查。 在现场采用大疆无人机对调查区进行 航拍,对重要环境点处进行拍照和视频并详细记录。 4、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是调查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及周 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排土场和采坑分布范围及采坑深度,确定 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5、室内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研究收集资料和调查资料,经归类综 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编制甘肃省肃北县白石头沟 石墨矿越界开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及其附图。 (三)完成工作量 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了资料整理和报告的编写工作,完成的主 要工作量见表 1。 表 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内容 分项名称 单位 数量 资料收集 储量核实年报(2019 年度) 份 1 遥感解译 面积 km 2 1.55 6 表 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内容 分项名称 单位 数量 野外调查 大疆无人机航拍调查面积 km 2 1.55 采坑 处 1 排土场 处 2 道路 条 2 建筑房屋 处 2 室内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方案 份 1 附图 张 2 7 第 1 章 矿山基本情况 第 1 章 矿山基本情况 1.1 矿山地理位置 1.1 矿山地理位置 酒泉金元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位于肃 北县 69方位直距 89km 处,有便道可通;位于瓜州县城 176方位, 直距约 76km 处,隶属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管辖。地理坐 标 (2000 坐标系) 东经 9548′52″9549′45″; 北纬 3949′ 56″3950′19″。瓜州县到石包城乡有公路可通,行程约 120km; 从石包城乡有便道直达矿区,行程约 25km。交通较为便利(图 1-1) 。 1.2 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调查区范围 1.2 矿业权设置情况及调查区范围 白石头沟石墨矿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境内, 2017 年 2 月初次设立采矿权,采矿证信息如下 采矿权人酒泉金元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证号C6209002017027130143916 矿山名称酒泉金元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肃北县白石头沟石墨矿 开采矿种石墨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5.00 万吨/年 矿区面积0.8331 平方公里 有效期限壹拾年,自 2017 年 2 月 28 日至 2027 年 2 月 28 日 开采深度2570m-2460m 发证机关甘肃省酒泉市国土资源局 8 图 1-1 交通位置图 9 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详见表 1-1。 表 1-1 白石头沟石墨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1980 西安坐标系 CGCS2000 坐标系 点号 X Y X Y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根据采矿权范围及实地调查,截至 2021 年 12 月 7 日,矿山开采 主要损毁、压占范围为矿区东北部、东南部及越界开采区域,位置示 意图见图 1-2。调查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见表 1-2,面积 155.13hm 2。 1.3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3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白石头沟石墨矿勘查许可证自 2017 年至 2027 年,矿山越界开采 范围主要在矿权东南角,实际开采标高为 2532m2594m。越界开采面 积约 15.764hm 2,越界开采现状见照片 3-1、照片 3-2、照片 3-3、照 片 3-4。越界排土场压占面积 14.20 hm 2。 表 1-2 调查区范围拐点坐标(CGCS2000) 拐点编号 Y X 区块 1 1 ** ** 2 ** ** 3 ** ** 4 ** ** 区块 2 5 ** ** 6 ** ** 7 ** ** 8 ** ** 10 图 1-2 采矿权范围及调查范围位置示意图 11 第 2 章 矿区基础信息 第 2 章 矿区基础信息 2.1 矿区自然地理 2.1 矿区自然地理 2.1.1 气象 2.1.1 气象 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且温差较 大。年平均气温为 6.5℃,元月最冷,平均气温-5℃21℃,最低气温 -25℃; 七月最热, 平均气温 21℃22.9℃, 最高气温可达 35.4℃以上, 全年日照时数为 3246.7h,年平均无霜期 156 天。降雨量少,蒸发量 大。据肃北县气象站 2006-2016 年间的气象资料(表 4-1) ,年均降雨 量172.8mm, 年最大降水量262.2mm (2015年) , 年最小降水量73.0mm; 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59 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一般 11、 12 月份至翌年 1、2 月份降水量较小,月平均降水量小于 4.5mm;多 年平均蒸发量 2461.6mm,最大 2669.1mm,最小 2273.4mm(图 2-1) 。 图 2-1 降雨量与蒸发量条形图 据已往气象资料研究表明,本区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步增大,依据 12 矿区与气象站海拔比对,矿区海拔在 2495.82657.5m 之间,年平均 降水量应为 192.8mm。这里春、冬两季多风,风向以东、北东向为 主,平均风速一般 35 级,最大可达 7 级,夏季、秋季比较凉爽。 多年平均风速 3.7m/s,最大风速 17m/s。 2.1.2 水文 2.1.2 水文 矿区地处祁连山造山带与敦煌地块的交接部位,位于祁连山西段 北麓,矿区周围水系主要有石包城河,其它均为季节性河流。 白石头沟石墨矿区海拔 2500m3500m,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 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 程度,可将白石头沟石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确定为水文地质条件 简单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 直接接触,属直接充水的矿床。 2.1.3 地形地貌 2.1.3 地形地貌 矿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海拔一般 2495.8m 2610m,最高海拔 2657.5m,为中山区。矿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照 片 2-1),地形切割较浅,相对高差 25m100m。山坡较为陡峻,坡度 角一般 3580,坡面残坡积层较薄,一般 0.3-0.5m,最厚 1.2 m。 见有两条冲沟,多呈“U”型谷,一般宽 15m45m,个别达 110m,推测 第四系厚度 0.50-3.0m。根据地面工程调查,未发现滑坡、泥石流、 崩塌等地质灾害。 13 照片 2-1 矿山地形地貌 2.1.4 植被 2.1.4 植被 矿区土地类型为裸岩石砾地,植物生长期短,加之降水量稀少, 而蒸发量较大,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大多属于低矮的针状蒿草类 植物,生命力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因此,矿区的开采活动,将使矿 区脆弱的自然生态进一步遭到破坏。 2.1.5 土壤 2.1.5 土壤 矿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土、亚砂土为主,基岩裸露较多,砂土多 分布在平缓低洼处,土层厚度随地形变化而异,山沟底部较厚,常夹 有小砾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肥力不高,部分土壤有盐渍化, 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抗冲性弱,易受风力侵蚀及水流冲刷流失。 2.2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2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2.1 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质 1、地层 白石头沟石墨矿区地处梧桐沟背斜北翼,区内出露地层简单,构 造发育,并见有小规模伟晶岩脉出露于地表。 14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B 岩组(ArPtD2) 和第四系全新统(Qh) 。石墨矿体主要赋存于敦煌岩群 B 岩组含石墨大 理岩和含石墨黑云石英片岩中。 2、构造 矿区褶皱构造以倒转同斜背形和倒转同斜向形为代表,其特点主 要是受南北向挤压作用所形成,轴向与区域地层走向近于一致,致使 局部地层及矿体呈“S”形。 3、侵入岩 矿区内未见侵入岩,脉岩不甚发育,主要为斜长伟晶岩脉和石英 脉,其方向多为东西向,少部分为北北东向或北西向。 4、矿体地质特征 石墨矿体产于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B 岩组中;大理岩型石 墨矿体主要分布于含石墨大理岩、含石墨蚀变大理岩底部,斜长角闪 岩、黑云石英片岩顶部;石英片岩型石墨矿体主要分布于含石墨黑云 石英片岩中,受层控明显。根据现有工程的控制情况,矿区内圈出 33 条矿体。走向近南北向,倾角约 65,沿走向其厚度、品位较稳定。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2 水文地质条件 按含水层岩性和水力性质,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隙 水、基岩裂隙水及断裂带脉状裂隙水,第四系覆盖层为透水不含水层。 1、碳酸盐岩裂隙溶隙水 广泛分布于矿区,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B 岩组 的变质岩裂隙中,主要岩性有大理岩裂隙溶隙中,岩石裂隙溶隙发育 中等,孔洞不发育,裂隙呈半张开状,受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影响,水 15 量 极 贫 乏 。 水 质 较 差 , 矿 化 度5.6g/L , 水 化 学 类 型 为 Cl -SO 4 2-NaMg2型,属咸水。 2、基岩裂隙水 广泛分布于矿区,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B 岩组 的变质岩裂隙中,主要岩性有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等,节理裂 隙不发育。水质较差,矿化度 2.84g/L-11.649g/L,水化学类型为 Cl -SO 4 2-NaMg2型,属微咸水-盐水。 3、断裂带脉状裂隙水 矿区内断裂不发育,岩石完整,未见断裂延伸。 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和暂时性洪流的渗入补给,因 为大气降水多以暴雨出现,形成短暂的山洪水流,所以当山洪水流顺 干沟谷流动,沿途渗漏成为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方式,补给条件较差。基 岩裂隙水受降水和洪流补给后,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径流,地下水径流 条件一般较差,流速缓慢。矿区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是通过地下水径流 的方式由南向北排泄。 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矿区地下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围岩透水性及矿体富水 性,矿体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黑云石英片岩,其岩石本 身富水性极差,受岩石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是主要的富水位置,是构 成矿床充水的主要途径和通道,因此,矿床属裂隙充水的矿床。结合 本次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总体较为 贫乏,易于疏干,对矿床的开采影响程度有限,不排除矿区局部富水 的可能性。其补给来源不足,储水空间小,发生矿坑涌水、突水事件 16 的机率比较低。 矿山选用露天采矿法开采,开采标高 2460m2570m,矿区最低侵 蚀基准面 2230m,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现阶段主要进行露天开采,采 场内现阶段最低标高为 2520m,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有利于排水。已 采掘的矿层及围岩的裂隙中没出现涌水或透水现象,采场内也从无积 水现象。 矿区海拔 2495-2657m,受高海拔影响,降雨量中等。在低洼地段 地表洪流对开采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矿床开采应做好地表水的防 洪工程,以免造成暂时性洪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步确定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2.3 工程地质变化情况 2.2.3 工程地质变化情况 1、矿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 矿体围岩主要为大理岩、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局部为长 英质岩脉,具一定的蚀变作用,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高 岭土化等。深部岩石裂隙多成闭合状,无充填或部分充填,充填物为 碳酸盐及泥质,随深度的增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变弱。据本次 地面调查,岩石露头表层风化破碎强烈,属中等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中等,多为半张开-闭合裂隙,泥质充填,临空面基本稳固,未见到崩 塌以及倒石碓,结构面结合力较好。 2、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 矿区位于中山区,海拔 2495m 以上,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越界开 采主要进行露天开采, 形成了采坑宽 130-400m,长 390-840m 的采坑, 采坑深 3-20m,采坑坡度 28-48,分级开挖,整体坡度 21,目 17 前处于稳定状态。围岩主要为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岩石较坚硬, 岩石 表层风化破碎一般,厚 0.5-2m,主要发育一至二组节理裂隙,以风化 节理为主,根据地面工程调查, 未发现滑坡、 泥石流、 崩塌等地质灾害。 矿区岩土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结构面性质及空间组合,结构体 及其立体形式。矿体围岩以Ⅲ、Ⅳ级结构面为主,Ⅱ级结构面少见, 表层中等风化。矿体中有厚薄不一的层间滑动带出露,充填物为石英 脉、碳酸盐脉及泥质充填。但结构面比较短小,连通性差,结构面密 集程度相对较差,岩体强度有一部分仍受岩石轻度控制,稳定性相对 较好。建议矿体采用阶梯式开采,边坡角度以小于 55为宜,当采深 达 6m 时,需设置一个台阶,确保矿体边坡稳定。 3、围岩岩石坚硬程度评价 依据岩石坚硬程度定量划分标准(见表 2-1),结合甘肃省肃北 县白石头沟石墨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岩石力学试验样分析结果数 据,区内围岩坚硬程度以较坚硬-坚硬为主,其次为软岩 (见表 2-2) 。 表 2-1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划分表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 >60 60≥Rc>30 30≥Rc>15 15≥Rc>5 Rc≤5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表 2-2 矿体围岩岩石坚硬程度划分表 岩石名称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cMPa 岩石坚硬程度 大理岩 35.20 较坚硬岩 黑云石英片岩 11.70 软岩 石墨矿石 14.3 软岩 斜长角闪岩 40.6-71.70 坚硬-较坚硬岩石 4、围岩稳固性评价 矿体岩性为片岩型、大理岩型石墨矿体,围岩岩性主要为黑云石 18 英片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局部为长英质岩脉,矿体及围岩含水 率低、孔隙率小,地下水对岩石稳固性影响较强,井巷开采时必须注 意排水,防止因渗水引起岩石力学强度的降低,从而影响岩体整体稳 定性。围岩 RQD 值范围值一般 0.00-100,平均值范围 61.23-79.52, 岩石质量中等-好的, 岩体较完整, 饱和抗压强度 (Rc) 40.6-71.70MPa, 属坚硬-较坚硬岩石,依据岩体质量系数(Z)法计算 Z 值 0.15-0.20, 岩体质量坏,岩体结构类型以块状结构为主,依据岩体质量指标(M) 法计算值 0.11-0.15,岩体质量坏-中等。矿体围岩体完整性破碎-完 整,整体力学强度一般,多属较坚硬-软岩,矿体以碎裂结构为主,围 岩为散体结构-块状结构,岩体自稳能力为Ⅳ-Ⅴ级,岩体变形特征整 体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地段以弹性变形为主,厚度不大。 矿山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围岩的稳固性问题,由于矿体顶板为黑 云石英片岩、大理岩,岩石质量整体较差,较坚硬-软弱,属较坚硬岩- 软岩,遇水易发生垮塌变形及掉块等工程地质问题。 5、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矿体顶底板岩石较坚硬-软弱,稳固性较差,为矿区主要的工程地 质问题,对矿体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矿区地处高海拔区,季节 性冻土的存在仍对矿山工程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矿区山势陡峻,岩 石风化强烈,开采过程可能存在崩塌,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矿区地层岩性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岩石强度不高, 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2.2.4 环境地质变化情况 2.2.4 环境地质变化情况 矿区地处北祁连中-低山地区,海拔 2500m 以上,地形起伏变化 19 较大,沟谷发育,植被低矮稀疏覆盖一般,地表岩石大多裸露。矿区 远离城镇和自然保护区,附近也无旅游、文物景点,仅有少数牧民游 牧,人烟稀少。矿区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较脆弱。 越界开采对地形地貌及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有新修 简易道路长度 1.7km,宽 5.00-8.00m; 矿权越界开采区域进行露天开采 形成了采坑宽 130-400m,长 390-840m 的采坑,采坑深 3-20m,采坑 坡度 28-48,分级开挖,整体坡度 21。矿权外采坑对地形地貌景 观破坏面积 15.764hm 2。 现有 2 处矿山排土场分布于矿区外围北部冲沟 内,依山势两侧堆积,排土场共占地面积 14.5328hm 2。 综上所述, 越界开采对矿区环境影响较严重。矿区内尚未发现滑 坡、崩塌、泥石流等等不良地质灾害,对采矿活动影响程度较轻。 2.3 2.3 矿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区社会经济概况 区内人烟稀少,仅有少数蒙古族牧民游牧,矿区经济落后,无农 业,牧业也不发达,蒙古族牧民在周边游牧,主要养殖羊、骆驼。一 切生产、生活物资需从石包城乡或瓜州县供给。 2.42.4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矿区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区。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为采矿活动、矿 山简易公路的修建、房屋等。矿区及附近地区无名胜古迹,无可保护 的文物、古建筑、地质遗迹及珍稀动植物,矿区不属各类保护区。因 此,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较轻。 20 第第 3 3 章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3.1 3.1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现状 据收集资料及现场实地调查,矿山目前越界开采主要有采坑(矿 区东南部及越界开采部分) 、排土场、矿山房屋、矿山道路等对地形地 貌形成破坏。 调查区位置见图 1-2, 拐点坐标见表 1-2, 面积 155.13hm 2。 3.3.1 1.1 .1 越界采坑现状越界采坑现状 截至 2021 年 6 月, 采矿权东南侧越界开采部分现已形成露天采坑 1 处,采坑宽 130-400m,长 390-840m 的采坑,采坑深 3-20m,采坑 坡度 28-48,分级开挖,整体坡度 21。见照片 3-1、3-2、3-3、 3-4、3-5;矿山道路 1709m,见照片 3-6。矿山采矿权内采坑实际开采 标高为 2560m2520m,越界开采实际开采标高为 2532m2594m,在最 低侵蚀基准面以上,亦在采矿权规定范围之内。越界开采采坑挖损土 地合计面积15.764hm 2, 采坑平均深度约10m, 挖损土地方量约为157.64 万 m 3。采坑周边四面有山包环绕,采坑处于南侧山坡脚,采坑在山坡 脚水平推进开采,洪水不会汇集到采坑内。越界采坑对周边生态破坏 较小。因矿山道路在采坑内,采坑恢复后道路不复存在,故不再计算 破坏面积。 越界开采采坑共计破坏利用土地面积 15.764hm 2, 见表 3-1。 本次工作对采矿权内不做恢复治理工作,故对采矿权内采坑未全部统 计。 21 表 3-1 矿山越界开采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统计表 利用类型 单位 数量 利用面积(hm 2) 破坏类型 备注 采坑 处 1 15.764 挖损 矿权外 矿山道路 m 1709 压占 矿权外 排土场 处 2 14.20 压占 矿权外 房屋 处 2 0.4696 压占 矿权外 合 计 30.4336 照片 3-1 采坑现状 照片 3-2 采坑坑底现状 22 照片 3-3 采坑坑底现状照片 3-4 (180方位) 照片 3-4 采坑南侧边坡现状(90方位) 23 照片 3-5 采坑南侧边坡现状(270方位) 照片 3-6 矿山道路 采坑南部边坡较陡, 有 4 个台阶, 局部有 6 个台阶, 台阶宽 4-40m 不等,工作台面坡度角 26-48,见图 3-1。东边采坑边坡界线为山坡 沟谷,采坑坑底比沟底海拔高,高差为 0-10m,整体边坡角 21,局 部边坡角约 41,西边边坡高为 3-10m,边坡角约 38。采坑南部为 山沟沟底,海拔基本一致,但采坑在山沟上游,大部分坑底比山沟沟 24 底海拔高。 3.3.1 1. .2 2 排土场现状排土场现状 截止 2021 年 12 月,现有 2 处矿山排土场分布于矿区外围北部冲 沟内,依山势两侧堆积,排土场 1 分布在山梁西侧,已停止使用。排土 场 2 分布在山梁东侧,正在使用。两个排土场整体比较稳定,排土场 共占地面积 14.5328hm 2。见照片 3-7、3-8、3-9。 排土场 1 在矿权外北侧, 部分在矿权内, 矿权内占地面积为 0.3328 hm 2,排土场 1 整体长 485m,宽 250m,堆高 35m,边坡角 30-35, 方量约 119 万方,由废石和碎石粉末组成,废石粒径 10-50cm 不等, 目前已对排土场 1 进行放坡处理,台阶高度 10-15m,台阶宽度 3-5m, 坡度 30左右,占地面积 10.2696hm 2。排土场 1 分布在山沟东侧,可 能存在泥石流隐患。 排土场 2 在矿区 2 号拐点东北侧 180m 处,长 288m,宽 204m,堆 高63m, 方量约89万方, 主要由废石和碎石粉末组成, 废石粒径 10-50cm 不等,边坡角 40,占地面积 4.2632hm 2。分布在山梁东侧山沟,无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照片 3-7 排土场 1 现状 25 照片 3-8 排土场 1 现状 照片 3-9 排土场 2 现状 3.3.1 1. .3 3 房屋及炸药库房屋及炸药库现状现状 越界调查范围房屋有两处,占地面积为 0.4696hm 2,分布在矿权北 侧,一处为生活区,处于沟的西侧,台阶高于沟底 1m,距离排土场约 39m,一处为民爆器库,高程为 2483m,容量为 5 吨,位于排土场中 下游,排土场位于山沟东侧,房屋位于山沟西侧台阶上,高于山沟沟 底约 5.1m 左右,民爆器库房屋离排土场最近距离约 28m,围墙离排土 场最近距离约 20m,处于下游沟边台阶上已做好防洪措施,后期加固 加强该防洪设施后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26 3.3.1 1. .4 4 其他现状其他现状 矿区内未发现热害、放射性物质、无有毒有害污染源,无次生地 质灾害发育,地表、地下水水质极差。道路主要以矿区便道为主。 矿区土地性质为裸岩石砾地,植被稀少,野生动物罕见,矿山的 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较小。 3.23.2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 3.2.13.2.1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通过收集资 料、综合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结合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 和强度,本次评估区范围为矿山挖损压占范围及以外 100m 左右的范 围, 评估区面积 77.80hm 2, 其中矿权内为 16.40hm2, 矿权外为 61.40hm2。 矿权外扰动面积为 57.50hm 2。 3.2.3.2.2 2 评估级别评估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