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_T 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pdf
I C S7 3 . 1 0 0 . 9 9;3 3 . 0 4 0 . 2 0 D9 8 备案号1 8 1 1 92 0 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 /T1 0 0 72 0 0 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I n f o r m a t i o nt r a n s m i s s i o n i n t e r f a c e f o rc o a lm i n e 2 0 0 6 - 0 5 - 1 2发布2 0 0 6 - 1 1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产品分类2 4 技术要求2 5 试验方法5 6 检验规则8 7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9 附录A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 1 1 Ⅰ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 平顶山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继平、 彭霞、 张长松、 刘晓阳。 Ⅱ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信息传输接口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以下简称接口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 B/T1 9 12 0 0 0,e q vI S O7 8 01 9 9 7 G B/T2 4 2 3 .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A 低温G B/T2 4 2 3 . 1 2 0 0 1,i d t I E C6 0 0 6 8-2-11 9 9 0 G B/T2 4 2 3 . 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B 高温G B/T2 4 2 3 . 2-2 0 0 1, i d t I E C6 0 0 6 8-2-29 7 4 G B/T2 4 2 3 . 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 a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 B/T2 4 2 3 . 3- 1 9 9 3,e q vI E C6 8-2-31 9 8 4 G B/T2 4 2 3 . 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 a和导则 冲击G B/T 2 4 2 3 . 51 9 9 5,i d t I E C6 8-2-2 71 9 8 7 G B/T2 4 2 3 . 1 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 c和导则 振动 正弦 G B/ T2 4 2 3,1 01 9 9 5,i d t I E C6 8-2-61 9 8 2 G B/T2 8 2 9-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 B/T2 8 8 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3 8 3 6 . 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G B/T3 8 3 6 . 12 0 0 0,e q vI E C 6 0 0 7 9-01 9 9 8 G B3 8 3 6 . 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 本质安全型“i” G B3 8 3 6 . 4-2 0 0 0,e q vI E C 6 0 0 7 9-1 11 9 9 9 G B4 2 0 8 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 G B4 2 0 81 9 9 3,e q vI E C5 2 91 9 8 9 G B/T5 0 8 0 . 11 9 8 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i d t I E C6 0 5-11 9 7 8 G B/T5 0 8 0 . 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 B/T5 0 8 0 . 71 9 8 6, i d t I E C6 0 5-71 9 7 8 G B/T1 0 1 1 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 B/T1 7 6 2 6 . 2-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6 1 0 0 0-4-2 1 9 9 5 G B/T1 7 6 2 6 . 3-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6 1 0 0 0- 4-3;1 9 9 5 G B/T1 7 6 2 6 . 4-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6 1 0 0 0 -4-41 9 9 5 G B/T1 7 6 2 6 . 51 9 9 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6 1 0 0 0-4- 1 MT/T1 0 0 72 0 0 6 5;1 9 9 5 MT2 1 0 煤矿通信、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T2 8 6 煤矿通信、 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7 7 21 9 9 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8 9 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3 产品分类 3 . 1 型号 产品型号应符合MT/T2 8 6的规定。 3 . 2 分类 3 . 2 . 1 按复用方式分 a 频分制; b 时分制; c 码分制; d 复合复用方式 同时采用频分制、 时分制、 码分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 3 . 2 . 2 按网络结构分 a 星形; b 环形; c 树形; d 总线形; e 复合形 同时采用星形、 环形、 树形、 总线形中两种或两种以上 。 3 . 2 . 3 按调制方式分 a 基带; b 调幅; c 调频; d 调相 e 其他。 3 . 2 . 4 按同步方式分; a 同步; 1 异步。 3 . 2 . 5 按工作方式分 a 主从; b 多主; c 无主。 3 . 2 . 6 按结构分 a 独立设备; b 板卡。 3 . 2 . 7 按防爆功能分 a 具有本安与非本安隔离功能; b 外接安全栅。 4 技术要求 4 . 1 一般要求 2 MT/T1 0 0 72 0 0 6 接口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 . 2 环境条件 4 . 2 . 1 接口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 53 0℃; b 相对湿度4 07 0; c 大气压力8 01 0 6 k P a; dG B/T2 8 8 7规定的尘埃、 照明、 噪声、 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的非爆炸性环境。 4 . 2 . 2 接口应能承受的最恶劣的贮运条件为 a 高温6 0℃; b 低温,-4 0℃; c 相对混度9 34 0℃ ; d 振动 加速度2 0m/s 2; e 冲击 峰值加速度3 0 0m/s 2 4 . 3 供电电源 4 . 3 . 1 交流供电电源 a 额定电压2 2 0V/3 8 0V, 允许偏差-1 51 0; b 谐波 不大于5; c 频率5 0 H z, 允许偏差5。 4 . 3 . 2 直流供电电源 a 远程供电电压范围92 4 V b 就地供电电压5V、6V、9V、1 2V、1 5V、1 8V、2 4V等。 4 . 4 基本功能 4 . 4 . 1 接口应具有与分站等设备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 4 . 4 . 2 接口应具有与主机等设备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 4 . 4 . 3 接口应具有故障诊断和指示功能。 4 . 4 . 4 接口应支持系统的双机切换 自动和手动 功能并有相应的指示。 4 . 4 . 5 接口应具有防雷措施。 4 . 4 . 6 接口应具有电源指示。 4 . 4 . 7 具有本安与非本安隔离功能的接口与分站通信的输入、 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4 . 5 主要技术指标 4 . 5 . 1 最大传输距离 接口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 0k m; 独立设备的接口至主机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 5m。 4 . 5 . 2 最大监控容量 接口所能接入分站的数量宜在8、 1 6、3 2、6 4、1 2 8中选取。 4 . 5 . 3 系统信号传输 接口与分站之间信号的传输应符合MT/T8 9 9的有关规定。接口与主机之间应采用串行数字信号 传输, 采用通用标准接口, 并符合有关规定。网络接口应采用通用标准接口, 并符合有关规定。 4 . 6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供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 接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 要求。 4 . 7 结构 4 . 7 . 1 紧固件应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 3 MT/T1 0 0 72 0 0 6 4 . 7 . 2 金属零件应进行防锈、 防蚀处理。 4 . 7 . 3 其他结构要求应符合G B3 8 3 6 . 1、G B3 8 3 6 . 4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4 . 8 外观 4 . 8 . 1 接口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 划伤、 裂缝和变形, 表面涂镀层须均匀, 不应起泡、 龟裂和脱落。 4 . 8 . 2 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 4 . 8 . 3 开关按键应操作灵活可靠,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插接的活动部件应插接自如。 4 . 8 . 4 不同功能的指示灯应色彩分明, 说明功能的符号文字及接口的所有标志应清晰端正、 安装牢固。 4 . 8 . 5 其他外观要求应符合G B3 8 3 6 . 1、G B3 8 3 6 . 4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4 . 9 外壳防护性能 具有独立外壳的接口的外壳防护能力应不低于I P 2 0。 4 . 1 0 电气安全 4 . 1 0 . 1 接口带电回路与接地 或外壳 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量部位应在相应标准中明 确规定。 4 . 1 0 . 2 接口带电回路与接地 或外壳 间应能承受历时1m i n的交流5 0H z正弦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 电压见表1。试验期间泄漏电流不大于5mA, 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试验部位应在相应标准中明确 规定。 表1 测量部位的 额定绝缘电压U V 绝缘电阻 MΩ 常 态湿热试验后 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V U≤6 01 01 . 05 0 0 6 0U≤3 8 05 01 . 520 0 0 4 . 1 0 . 3 接口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历时1m i n、5 0H z的交流2U D1 0 0 0V, 但不低于15 0 0V的正弦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期间泄漏电流不大于5mA, 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4 . 1 1 工作稳定性 接口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 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2d,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 准的要求。 4 . 1 2 抗干扰性能 4 . 1 2 . 1 接口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2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 接触放电 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 验,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2 . 2 接口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3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其 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2 . 3 接口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4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2 . 4 接口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51 9 9 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 其基本 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3 可靠性 接口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 B F 应不小于10 0 0h。 4 . 1 4 环境适应性 4 . 1 4 . 1 接口应能通过高温工作试验, 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MT/T1 0 0 72 0 0 6 1U指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有效值之和。 4 . 1 4 . 2 接口应能通过低温工作试验, 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4 . 3 接口应能通过高温贮存试验, 恢复后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 要求。 4 . 1 4 . 4 接口应能通过低温贮存试验, 恢复后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 要求。 4 . 1 4 . 5 接口应能通过湿热试验, 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电气安全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4 . 6 接口应能通过振动试验, 试验后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4 . 7 接口应能通过冲击试验, 试验后其基本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及外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4 . 1 5 防爆性能 4 . 1 5 . 1 具有本安与非本安防爆隔离功能的接口应符合G B3 8 3 6 . 1和G B3 8 3 6 . 4的规定。 4 . 1 5 . 2 本安参数应由有关标准进行规定, 一般包括最高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流。 5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一般条件 5 . 1 . 1 环境条件 应符合MT/T7 7 21 9 9 8中3 . 1的规定。 5 . 1 . 2 电源条件 应符合MT/T7 7 2-1 9 9 8中3 . 2的规定。 5 . 1 . 3 测试仪器和设备 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 . 2 试验线路 5 . 2 . 1 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以下要求连接成系统后进行试验 a 树形系统按图1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 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 ; 图1 b 总线形系统按图2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 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 ; 5 MT/T1 0 0 72 0 0 6 c 环形系统按图3连接设备; d 星形系统按图4连接设备。 图中, 仿真线L 2为模拟系统最大传输距离的传输线。仿真线L2模拟1 /2倍的L 1。 5 . 2 . 2 中心站设备连接见图5。 图2 图3 图4 图5 6 MT/T1 0 0 72 0 0 6 5 . 3 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试验 5 . 3 . 1 按5 . 2 . 1连接试验线路, 送电后检查接口电源指示是否正常。 5 . 3 . 2 按MT/T7 7 2-1 9 9 8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系统运行检查, 其间观察接口的各类通信指示是否 正常。 5 . 3 . 3 模拟电缆故障, 检查接口是否有相应的故障指示。故障撤销后, 检查故障指示是否解除。 5 . 3 . 4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3的规定进行双机切换功能试验, 检查接口是否有相应的指示。 5 . 4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 使接口的供电电压依次处于额定电压、 允许波动的额定电压上限值和允许波动的额定电压下限值 并保持1 5m i n, 测试接口在每种电压下的基本功能。 5 . 5 结构检查 采用目力和量具进行检查。对与防爆性能有关的零部件、 元件及结构按G B3 8 3 6 . 1和G B3 8 3 6 . 4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5 . 6 外观检查 采用目力检查法。 5 . 7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按G B4 2 0 8的有关规定进行。 5 . 8 绝缘电阻测量 按MT2 1 0的有关规定进行。 5 . 9 工频耐压试验 按MT2 1 0的有关规定进行。 5 . 1 0 工作稳定性试验 按M T/T7 7 21 9 9 8中第1 0章的规定, 与系统工作稳定性试验同时进行。测量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 4h。 5 . 1 1 抗干扰试验 按G B/T1 7 6 2 6 . 21 9 9 8、G B/T1 7 6 2 6 . 31 9 9 8、G B/T1 7 6 2 6 . 41 9 9 8和G B/T1 7 6 2 6 . 51 9 9 9 的规定进行。 5 . 1 2 可靠性试验 按G B/T5 0 8 0 . 7的有关规定进行, 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失效判定应符合G B5 0 8 0 . 11 9 8 6中 9 . 2的有关规定。 5 . 1 3 高温工作试验 按G B/T2 4 2 3 . 2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 最高工作环境温度, 持续2h。 5 . 1 4 低温工作试验 按G B/T2 4 2 3 . 1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 最低工作环境温度, 持续 2h。 5 . 1 5 高温贮存试验 按G B/T2 4 2 3 . 2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非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6 0℃, 持续时间1 6 h, 恢复时间不少于1h。 5 . 1 6 低温贮存试验 按G B/T2 4 2 3 . 1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非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4 0℃, 持续时间1 6h, 恢复时间不少于1h。 5 . 1 7 湿热试验 按G B/T2 4 2 3 . 3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7 MT/T1 0 0 72 0 0 6 表2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温度湿度时间 恢复时间 最大工作湿度试验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湿度 2d 贮存运输条件湿度试验 4 0℃9 34d2h 5 . 1 8 振动试险 按G B/T2 4 2 3 . 1 0的有关规定进行。被试接口应处于非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频率1 01 5 0H z, 加 速度幅值2 0m/s 2 每轴向扫频不低于5次。 5 . 1 9 冲击试验 按G B/T2 4 2 3 . 5的有关规定进行。被试接口应处于非通电状态, 严酷等级为峰值加速度3 0 0m/s 2 脉冲持续时间1 8m s, 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3次 共1 8次 。 5 . 2 0 防爆性能检验 按G B3 8 3 6 . 1和G B3 8 3 6 . 4的有关规定进行。 5 . 2 1 本安参数测试 按G B3 8 3 6 . 4的有关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 . 1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 . 2 出厂检验 6 . 2 . 1 接口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 6 . 2 . 2 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 必要时用户可提出参加。 6 . 2 . 3 检验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 6 . 2 . 4 出厂检验各项功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 6 . 3 型式检验 6 . 3 . 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 b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3年1次; d 停产1年恢复生产时; e 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 6 . 3 . 2 试验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试验项目质量特征类别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A4 . 4 . 4 . 55 . 3○○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B4 . 65 . 4 ○ 结构 一般结构 C 与安全有关的结构 A 4 . 75 . 5 ○○ ○○ 外观 C4 . 85 . 6○○ 外壳防护性能 B4 . 95 . 7 ○ 8 MT/T1 0 0 72 0 0 6 续表3 试验项目质量特征类别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绝缘电阻 A4 . 1 0 . 15 . 8○○ 工频耐压 A4 . 1 0 . 2、4 . 1 0 . 35 . 9○○ 工作稳定性 A4 . 1 15 . 1 0○○ 抗干扰性能 B4 . 1 25 . 1 1 △ 可靠性 B4 . 1 35 . 1 2 △ 高温工作 B4 . 1 4 . 15 . 1 3 ○ 低温工作 B4 . 1 4 . 25 . 1 4 ○ 高温贮存 B4 . 1 4 . 35 . 1 5 ○ 低温贮存 B4 . 1 4 . 45 . 1 6 ○ 湿热 B4 . 1 4 . 55 . 1 7 ○ 振动 B4 . 1 4 . 65 . 1 8 ○ 冲击 B4 . 1 4 . 75 . 1 9 ○ 防爆性能 B4 . 1 55 . 2 0 ○ 本安参数 A4 . 1 65 . 2 1○○ 注○表示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 △表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的项目。 6 . 3 . 3 样品采用G B/T1 0 1 1 1规定的方法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6 . 3 . 4 批量不大于5 0台时, 样品数量为12台。对A类项目, 有1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对B类项目, 有1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重新检验, 若仍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C类项 目, 有3项不合格, 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6 . 3 . 5 批量大于5 0台时, 按照G B/T2 8 2 9-2 0 0 2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选用一次抽样方案, 判别水平 Ⅲ, 不合格质量水平R Q L不大于4 0。通常对A类项目规定的R Q L要小于对B类项目规定的R Q L, 对 C类项目规定的R Q L要大于对B类项目规定的R Q L对A类项目, 有1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对B、C类项目判定数组应在相关标准中规定。 对照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检验, 累计不合格数或不合格品数, 按判定数组判定该批产品合格或不合 格。若不合格应按G B/T2 8 2 9-2 0 0 2中5 . 1 2的规定处理。 7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7 . 1 标志 7 . 1 . 1 产品标志 7 . 1 . 1 . 1 接口应具备MA安全标志。 7 . 1 . 1 . 2 外壳明显处应设置铭牌, 铭牌应清晰, 并分别符合G B3 8 3 6 . 1、G B3 8 3 6 . 4和国家及行业有关 标准的规定,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安全标志编号; c 必要的技术参数 工作电压、 工作电流、 最大监控容量等 ; d 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 e 制造厂名称。 9 MT/T1 0 0 72 0 0 6 7 . 1 . 2 包装标志 7 . 1 . 2 . 1 包装贮运标志应符合G B/T1 9 1的规定。 7 . 1 . 2 . 2 包装箱外壁文字及标记至少有 a 制造厂名称; b 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c 产品型号及名称; d 净重或毛重; e 必要的贮运标志。 7 . 2 包装 7 . 2 . 1 接口的包装方式应符合国家种行业的有关规定, 并在相关标准中明确。 7 . 2 . 2 随机文件应包括; a 产品合格证; b 使用说明书; c 装箱单; d 随机备件、 附件清单, e 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 7 . 3 运输 包装后的接口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袭的条件下, 可适用于水运、 陆运及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7 . 4 贮存 包装后的接口应能在温度为-1 0℃4 0℃, 相对湿度不大于9 0的环境中贮存1 2个月以上。 01 MT/T1 0 0 72 0 0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 A . 1 误码率测试仪 应能发出规定范围的测试信号, 能检测并显示误码率和累计误码数。测试位数应符合所测接口的 要求。 A . 2 示波器 示波器的3d B带宽不得低于被测速率的1 0倍, 且能自动或利用游标测量脉冲频率和周期。 A . 3 仿真线L1和L2 模拟传输接口至分站传输的仿真线L 1和L2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能分别模拟传输接口至分站的最大传输距离及其1/2; b 用平衡均匀电路, 每公里网络应符合图A . 1规定, 其中R为每公里环路电阻的1/4,L为每公里 电感量的1/4,C为每公里分布电容量; c 每一段模拟网络的长度应不大于1k m, 且不大于所传输信号最短波长的1/1 0 0; d 仿真线L1可根据试验需要由两个L2组成或合在一起。 图A . 1 A . 4 分站模拟负载 分站模拟负载的电气特性应与实际分站一致, 每一分站模拟负载只能等效一台分站。试验中所带 试验分站的数量与分站模拟负载的数量之和应等于最大监控容量。 A . 5 开关量信号模拟器 应能输出规定指标和路数的开关量信号。 A . 6 模拟量信号发生器 应能输出规定指标和路数的模拟量信号。 A . 7 累计量信号模拟器 应能输出规定指标和路数的累计量信号。 A . 8 控制执行指示器 应能显示遥控信号的输出状态或显示执行机构动作结果的状态, 并能输出一个代表执行机构已动 作的开关量信号。 A . 9 调节执行指示器 应能显示调节 模拟 信号输出量或显示执行机构执行情况。 A . 1 0 秒表或毫秒计 量程应覆盖所测最大时间范围, 特性应符合相应系统的测试要求。 11 MT/T1 0 0 72 0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