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井上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doc
煤矿井上下防灭火 安全技术措施 二〇一九年一月 煤矿井上下防灭火 安全技术措施会审签字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通风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通风副总工 安全副总工 总 工 办 调 度 室 安 技 科 机 电 部 生 产 部 通 风 部 审 核 编 制 煤矿井上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会 审 意 见 会审地点 调度会议室 会审时间 会审意见 签字 作业规程(措施)内审表 规程(措施)名称 煤矿井上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内审时间 内 审 意 见 内审意见 内 审 人 员 签 字 煤矿井上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15条之规定“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灭火措施。”故针对本矿实际情况,制定井上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如下,审批后各单位严格执行。 一、防止井口地面火灾危害井下的安全措施 1、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且水池水量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水量。井上下消防管路及配套消防设施,以及消防库中的器材装备的设置都要符合要求,定期检查更新,保质保量。 2、矿井井口及井上下变电所、水泵房和其它机电硐室必须设防火门,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地面进风井暖风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并安设不少于2道防火铁门。 3、矿井要严禁井上下电火焊,保证机电设施完好,使用阻燃、抗静电的胶带、电缆和风筒。 4、矿井严禁在井上下存放煤油、变压器油等油脂,使用过的棉纱、布头、润滑油等必须妥善处理,严禁乱扔、乱放。 5、矿井井底车场、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日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6、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 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 m。 7、不得将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 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8、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 料建筑。 9、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10、井上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设在井口附近,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它用。 11、每季度应对井上消防材料库和和其它重要场所的消防器材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当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立即视情况进行矿井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停止通风机,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当井筒中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反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井上下其它用风地点。当进风井底车场和躲避硐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反风或风流短路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工作区域。 二、井下外因火灾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必须建立健全消防供水管路系统。消防供水管路可与防尘用水管路共用,但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证消防用水,并在矿井的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投产时同时投入使用。矿井主要运输巷、采区进回风道、胶带运输巷、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巷道、煤仓口、溜煤眼口等地点均应设置消防管路。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道、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 4、严禁携带明火下井,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子。 5、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6、井下使用的煤油、汽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煤油、汽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7、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8、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9、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和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10、每年应组织井下工作人员参加救灾演习,并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12、每季度应对消防管路系统、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井上必须装设防雷电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 14、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硐室,应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必须装有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15、从机电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16、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它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17、井下电缆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18、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已损坏的橡套电缆的修补),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具有同等效能的冷补。 19、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液力耦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 20、矿井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21、采用防静电、阻燃且已取得煤矿矿用安全标志的风筒、隔爆水槽、隔爆水袋 22、严禁采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 三、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不断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时时保持合理、稳定、安全、可靠,满足防火要求。 2、工作面回采时,合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回采率,尽可能的减少丢煤。 3、完善消防供水系统,保证用水地点水压及水量合乎要求,并按规定设齐三通阀门。 4、每年要按规程规定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和救灾演习。 四、发生火灾时的应变安全技术措施 1、当矿井井上下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和不明烟雾、不明气味及有毒有害气体等火灾预兆时,所影响的范围内立即采取停工、撤人、断电等措施,立即汇报公司调度请求指导,进行处理,并跟踪处理结果。 2、当现场发生火灾时,公司调度要立即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和通风处汇报,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决定进一步采取控制风流、直接灭火或封闭灾区等对应措施,并跟踪处理结果,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轻火灾事故所造成的危害。 3、公司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当井上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公司调度要立即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和通风处汇报,公司接收汇报的人员要负责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范围、被困人数、初步原因分析、采取措施等详细情况,并立即向公司当天值班领导和应急救援总指挥汇报。 4、当井上下发生灾情事故,未影响矿井通风系统,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时,由矿井启动自身应急预案进行抢险。当井上下发生火灾事故,影响矿井通风系统,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下落不明时,由公司启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当井上下发生火灾事故,公司应急救援不能有效控制时,请求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增援。 五、发生火灾时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防止灾情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区所在地点、范围和通风瓦斯等情况,制定通风措施,选择最有效的通风方式,确保火焰及有害气体不向有人员和有可能有瓦斯积聚的地方蔓延,以防事故扩大,以便救人灭火。为保证人员呼吸,原则上不得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行。 2、当回风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风向,在可燃气体不会聚集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灾的风量。 3、当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应保持通风状态,根据现场瓦斯情况,必要时适当调整风量。 4、当回采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通风状态,先从进风侧进行灭火,如效果不佳时可采取局部反风,从回风侧灭火,在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 5、当采区内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断灭火法封闭火区。要求救护队在进、回风侧尽量靠近火源,缩小火区范围,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机同时进行封闭作业,并争取同时结束,为了相互配合,两处必须在安全用电地点安设电话联系。同时,还要指定专人连续监测风流变化情况及瓦斯、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和温度情况,以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 6、当发生巷道坍塌和损坏时,现场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抢险队伍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 7、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巷和硐室发生火灾时,为抢救井下工作人员,应进行全矿井反风。 六、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救灾措施 1、井上下发生灾害后,在矿山救护队及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职工应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要佩戴自救器,按照井上下火灾事故避灾路线,迅速撤至新鲜风流中直到地面,在撤离时要设法切断灾区电源。 2、发生火灾遇到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永久避难硐室或采取临时避难硐室等候营救。 3、扑灭火时,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同时要注意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伤人。 4、公司调度室要迅速核查入井人数、上井人数和被困人数及被困人员姓名。当井上下火灾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下落不明时,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立即下达命令,决定启动火灾及一氧化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矿山救护队到矿后,首先应组织人员进行侦察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被困人员可能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等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6、公司各相关单位都要按照要求的数量和质量配备各种应急物资和装备,并确保专人管理、及时更新、随用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