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doc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 作 者 黄 璜 院 系 淮南电大 专 业 工商管理 年 级 2003年春 学 号 031040026 指导教师 徐谷波 廖仲达 答辩日期 成 绩 内 容 提 要 本文首先对企业发展战略定义、战略特征等理论知识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对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对煤炭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进而选择了一个作者比较熟悉的国有老煤矿企业----淮南矿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将该企业放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煤炭行业发展的背景中,并结合其自身所拥有的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和永续经营的内在潜质,运用所学到的战略管理有关理论知识,着重对该企业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两个战略管理过程的研究,探索性地为该集团提出了“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 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而对该战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论文最后简略地提出了通过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保障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战略分析;战略制定 ABSTRACT After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finitions and theories about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current unbalanced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ts future affects. Then, the author selects a familiar old state owned coal corporation, the Huainan Mining Groups as cas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basing on learned strategic theories,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two aspects of strategy manage, that is, Analysis and Establishment, and consequently bring forwards the innovative strategy for Huainan Mining Groups, “Big Mines, Big Power Sector, and Capital Operation”, which is backed up by such measures as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Coal Company;Development Strategy; Strategy Analysis;and Strategy Establishment 目 录 前 言4 一、我国煤炭企业战略研究状况及影响4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特征4 (二)我国煤炭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制定工作的现状及影响4 二、淮南矿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5 (一)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煤炭需求稳定增长5 (二)国内经济形势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5 (三)国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5 (四)煤炭企业的产业环境趋好5 三、淮南矿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内在发展潜质6 (一)资源优势突出6 (二)主业煤炭生产快速增长7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8 (五)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8 (六)市场营销有保障9 (七)企业融资能力较强9 四、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及实施9 (一)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思路9 (二)淮南矿业集团企业战略的设计内容10 (三)淮南矿业集团企业战略的实施设想10 参考文献11 后 记12 论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 前 言 淮南矿业集团始建于1911年,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解放前只有三对小井,年产量30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并成为全国五大煤矿之一。目前淮南矿区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十三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七大煤电基地之一。以淮南煤电为主体的皖电东送规划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组成部分,已经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淮南矿业集团作为一个老国有资源性大企业,要想彻底地从上个世纪末“人员多、负担重、债务高,承担大量的社会职能;矿区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瓦斯治理难度极大、安全事故频发;煤炭主业主而不强,非煤产业多而不优;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困境中走出来,要克服短期行为,避免大起大落,做到永续经营和不断发展壮大,建立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必要的。 最近,在省电大徐谷波及淮南分校廖仲达等老师的指导下,本人对淮南矿业集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将其放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和煤炭行业背景中,运用所学到的战略管理理论,侧重于对该企业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两个战略管理过程的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该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简述了该企业战略实施的设想。 一、我国煤炭企业战略研究状况及影响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论述企业战略,得从战略说起。战略一词,在我国起源很久,原为军事用语,指作战的谋略;在英文中为strategy,它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ia,也是一个同军事有关的词。到了现代,被引申到政治活动中,20世纪60年代,被明确引进到企业,就产生了企业战略。 所谓企业战略,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含义,有用战略的构成要素来解释战略的,也有将战略理解为决策、计划和指导思想的。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意见,企业战略可定义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总结历史、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现实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二)我国煤炭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制定工作的现状及影响 发达国家研究和制定企业战略较早,如通用电气公司在1971年首先编制出战略规划。随后,日本各大公司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产品市场由政府直接控制,企业无权也没有能力制定发展战略。直到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一词引入经济学。党的十二大正式使用战略一词,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此后,企业界才开始研究和制定企业战略。而煤炭行业研究和制定企业战略相对更晚。国务院2005年7月份才发布我国首个对煤炭工业发展的系统性、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少数大型煤矿集团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但就全国煤炭行业而言,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状况令人忧虑,大多数中小煤炭企业尚没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经过充分论证的发展战略。 在缺乏长期战略指引的情况下,更多的煤炭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对市场的长期研究、分析和预测,容易造成经常性的全行业供需失衡,并经常处于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加快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对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提高煤炭企业适应市场环境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的永续经营和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现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对其发展战略进行探索性思考如下 二、淮南矿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煤炭需求稳定增长 中国加入WTO已经四年了,国内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必然受到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从预测的情况看 1.国际能源需求呈现稳定增加趋势。在一个中长时期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各国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为国际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随着占全球总数85、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陆续步入工业化阶段,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受经济全球化加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拉动,国际经济出现大动荡的可能性趋小,总体趋势呈不断增长态势,必然带动能源需求的增加。 2.国际能源结构发展趋势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目前,国际一次能源总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9.9%,天然气占23.6%,煤炭占26.2%,水电和核电占10%。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0年内,国际能源的发展趋势将以化石燃料为主,以可再生和新能源为补充。 3.国际煤炭需求稳步增长。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国际煤炭需求量2020年以前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增速为3.8%,特别是中亚和东亚达到5%。 (二)国内经济形势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拉动国内能源需求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国能源需求量预计2010、2020、2030年分别为22.1、28.1、35.7亿吨标准煤,年均增幅为2.5%-2.8%。 2.未来五十年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2003年产量为16.67亿吨,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长时期保持在67%以上的比重。这是由我国能源资源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和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据预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2020年前不会低于60,五十年内不会低于50。国务院200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国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煤炭企业的政策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有利于解决国有老煤炭企业人员多的重负。二是资源型企业关闭破产,为国有衰老煤矿退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三是债权转股权,可降低资产负债率和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融资能力,实现煤炭企业股权多元化,形成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四是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停建四类煤矿。五是整顿煤炭市场秩序,关闭所有大矿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矿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特别是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鼓励煤电联营。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为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和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四)煤炭企业的产业环境趋好 1.新进入者威胁逐渐减小。主要是因为国家加大对小煤窑的整治和管理,加大煤炭资源税的收取,强令煤矿企业加大科技和安全的投入,调整行业政策、扶持国有煤矿做大做强等。 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较强。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山西焦煤集团共4家公司,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可见,煤炭行业集中度低,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因此,各大型煤炭企业,都努力通过规模扩张,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从市场区域看,华东、华南属我国主要煤炭调入地区,东北、西北煤炭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受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因素影响,位于华东腹地的淮南矿业集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替代产品威胁小。由于受国情、资源和能源安全的制约,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近期30年以内主要替代产品威胁是天然气,远期主要是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受到制约。煤炭行业的设备、材料的社会通用性差,过去的供应商价格话语权较强,但随着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大型矿井的建设和综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材料的通用性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进口设备增加。这些为信息化、集中化、全球化的公开招标采购打下了基础,加上供应商需要与煤矿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使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5.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下降明显。煤炭行业近年来受产能和运输能力限制,煤炭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扬,煤炭企业对煤炭价格的话语权有所提高,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有了明显的下降。但煤炭行业毕竟集中度低,竞争异常激烈,一旦市场产能过剩时,大型电厂、冶金类集团公司对煤炭价格话语权仍然较大。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了能源需求的稳定增长,世界未来几十年内,将仍然以化石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全球煤炭需求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而国内未来几十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状态,对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占主导地位。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发布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淮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这使得淮南矿业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 三、淮南矿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内在发展潜质 淮南矿业集团是全煤系统15个千万吨大局、全省18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下辖18个子公司,33个分公司。具有从业人员13.6万人。年生产总值约90亿元。 (一)资源优势突出 1.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淮南矿业集团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可采储量175亿吨,占华东地区的50%,安徽省的74%。成为东方的“鲁尔”。并且煤质优良,是以1/3焦煤为主的多煤种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具有“三低”特低硫、特低磷、中低灰,“四高”高挥发份、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粘结性的特点,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适宜煤炭液化、气化和炼焦。深部主焦煤和肥煤为国家稀缺煤种,广泛用于冶金和化工。 2.现有煤矸石资源300万吨,并以每年150万吨的速度增加,根据权威化验结果,符合建材制砖要求。 3.石灰石资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硅质材料。经安徽省矿产资源认定委员会认定,淮南矿业集团仅小武山石灰石资源储量就达1.1亿吨,CaO含量52.6%,高于国家规定的48%标准,可供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生产50年。具备建设大型水泥厂条件。 4.煤层气资源。淮南矿区装备的瓦斯抽排能力2005年为1亿立方米/年。矿区煤气田面积2242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量5928亿立方米,资源密度大,平均2.64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具备大规模开发煤层气的条件。 5.水资源。矿区位于淮河两岸,淮河在矿区范围内全长87公里,地表水丰富,矿区开采煤炭排出地下水3230立方米/分钟,利用仅为700立方米/分钟,利用率24.7%,其余排入淮河。丰富的水资源为矿区发展电力、化工、建材提供了基础条件。 6.土地资源。矿区现有土地92.6平方公里,其中塌陷面积52平方公里,积水区面积9.2平方公里,并有大量土地位于淮南市区内,适宜发展房地产和农林牧渔业。 (二)主业煤炭生产快速增长 近几年,矿业集团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煤炭产量迅速提升。现有9对矿井,已具备规模经营条件,产量维持在3000万吨/年,打破了年产量长期在1000万吨边缘徘徊的格局。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实施高定位技改,2007年后产量可达到4000万吨/年。已开工建设的张北、顾桥、望峰岗、丁集、顾北和潘北6对矿井将相继投产,2008年建成后新增产量4000万吨/年,届时将达到年产8000万吨规模生产经营状况见表一。 表1 各代表时期生产经营情况一览表 年 份 原煤产量 (万吨) 盈 亏 万元) 人均年收 入(元) 1949年 112 246.7 375.1 1959年 1406 11136.1 673.8 1969年 846 5571.7 834.2 1979年 958 3030 928.7 1989年 916 -15917 1991 1999年 1325 -11450 5816 2004年 3000 9000 26000 图1各代表时期原煤产量图(万吨) 图2各代表时期盈亏图(万元) 图3各代表时期职工年收入图(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1、产量从50年代至90年代基本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2000至今的5年间增长了1.26倍,达到3000万吨;2、企业利润总体不高,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经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3、员工收入近几年增长了近4倍。 矿业集团的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杜绝了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百万吨死亡率由平均4-5下降到目前的0.46,受到了国家的高度评价。2005年全国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淮南召开。 (三)产业结构正在完善之中 淮南矿业集团主营煤炭,并已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现有9对矿井,产量3000万吨/年,年销售收入80亿元。非煤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化工、机电加工、电力、供水供气、通信、制药、服装、农业、运输、房屋开发、物业管理、地质勘探、旅游等十几个产业,共有经营厂点107个。年产值共8亿元(主要产业收入构成可见下表二、图四)。从该表图可以看出,2004年底以前,淮南矿业集团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煤炭主业占销售收入的九成以上,但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电力仅占1.1,资源的转化优势没有体现出来;2、非煤产业多而不优,发展极不均衡,仅有建筑、建材、电力、化工、机械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他的规模极小。完全依赖主业扶持而生存。 表2 2004年产业收入构成一览表 类别 收入(亿元) 所占比例 煤炭 80 90.9 化工 1.39 1.6 水泥 1.53 1.7 机械 1.09 1.2 电力 0.93 1.1 运输 1.63 1.9 其他 1.43 1.6 图42004年产业收入构成比例图 另外,淮南矿业集团承担着大量的企业办社会职能(拥有五所综合性大医院、27所小医院;34所中学、20所小学,物业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涉及社会职能人员近5万人。这些都是历史形成的、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包袱,也正因为包袱太重,淮南矿业集团近一二十年历年利润不高,八九十年代还经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见表一、图二。 2005年初以来,淮南矿业集团已经着手对社会职能部门剥离,正在对水泥、化工、机械、运输等主要辅业单位进行改制,加快了大型电厂的立项和建设步伐,煤电一体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企业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之中。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淮南煤矿集团建有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具备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框架。 近几年,在采煤方法、支护改革、“三下”开采、地质勘探、立井施工及矿用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由于淮南煤矿在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现场会于今年4月25日在淮南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委会主任黄菊出席现场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是淮南建国以来召开的级别最高的全国性会议。目前,国家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决定落户淮南,并拟建立瓦斯研究博士后工作站,这个平台的建设,将为淮南矿业集团的瓦斯治理和研究工作推上新台阶。 淮南矿业集团正加紧实施人才工程。努力建设好三支队伍创业型的经营者队伍、专家型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操作技能队伍。已经与安徽理工大学合办淮南煤炭学院,这是我国第一个煤矿企业创办的本科院校,设有采矿、地测、机电、通风四个系若干专业。为淮南矿业集团不断输送新型应用人才。 (五)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近几年,淮南矿业集团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进管理创新。特别是近来国有独资的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债转股后变成安徽省国资委、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参股的股份制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企业的决策能力得到提升。加上集团公司调整机关管理职能,推行机关部室领导定期下井措施,建立生产过程监控的管理模式,实施内部结构调整,推行新的薪酬制度,实行财务、供应、销售高度集中统一等,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六)市场营销有保障 淮南矿业集团未雨绸缪,在煤炭供不应求时就积极谋划未来企业的营销,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了营销思路,化坐销商为营销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营销人员。建立了以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煤炭消费量增长潜力的华东经济区为主的、辐射华南、渗入国外的营销网络。凭借淮南煤矿的区位优势和煤质优势,加上铁路东连京沪,西连京九,水张线、合阜线贯穿矿区,水路由淮河向东进入长江,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已与信誉可靠的上海电力、宝钢集团、海螺集团等电力、冶金、建材行业大用户建立了稳定的中长期合作关系,为淮南煤炭产量迅速提升预留了足够的销售空间。 (七)企业融资能力较强 淮南矿业集团的信用等级是AAA,仅工商银行给淮南矿业集团新建立的淮沪煤电公司就出具了80亿元授信额度贷款。矿业集团整体上市的基础条件较好,具有很强的证券市场融资潜力。其良好的资源,能吸引外资前来合作投资。仅丁集电厂、凤台电厂,就吸引了浙江、上海投资资金近30亿元。加上近年来煤炭市场的涨价和畅销,其自有资金积累也比较雄厚。 综上所述,淮南矿业集团资源优势比较突出,近年来主业生产稳定增长,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都在稳步提高,融资能力也比较好,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基本具备了永续发展的良好的内在潜质。 四、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及实施 通过以上战略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宏观方面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还是中观方面的煤炭产业背景,都为淮南矿业集团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微观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质。这些构成了淮南矿业集团永续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天时地利”;淮南煤矿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拥有“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为了发展”的企业宗旨,这些构成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人和”条件。因此,企业需要一套良好的发展战略,以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思路 1.要在资源上作大文章。因为淮南拥有的煤炭资源可以在更大规模基础上开采150年以上,而且煤质优良,区位优势明显,受铁路运力瓶颈制约较小。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煤炭资源类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这些都构成了其他煤炭企业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煤炭主业,扩大煤炭产量和规模。 2.要提高资源的转化和利用能力。煤炭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资源的转化和利用能力,提高资源的附加值。据权威机构测算,以煤转化为电,其价值增加三倍;以煤转化为石油,其价值增加近十倍。所以,煤炭资源企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卖煤炭的基础上发展,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展以煤发电、煤化工、煤液化油等高附加值产业。考虑到国家已将淮南列为十三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七大煤电基地,因此,淮南矿业集团的主业发展方向重点是做大做强煤炭和电力产业,实现煤电一体化。 3.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淮南矿业集团煤炭主业大而不强,其原煤产量虽然居全国前五、六名,但利润总额却很低,上世纪末还严重亏损;其非煤产业是多而不优,涉及到十几个产业一百多营业厂点,生产总值占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不到一成,靠主业扶持而生存,特别是存在大量的医院、学校等社会如能部门,严重拖累着主业的发展。因此,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确保企业永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尽快剥离严重拖累企业发展的大量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大小医院、中小学校和物业公司等,将近5万人的社会职能人员彻底剥离企业;二是将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原水泥、化工、机械、运输、农林、合成材料公司在一年内改制为集团公司参股的股份制子公司,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三是发展大型坑口电站,扩大煤电联营,促进煤炭资源转化为电力能源,使集团公司煤电主业并驾齐驱,盈利能力突飞猛进。 4.要强化资本运作功能。企业的发展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即通过内部发展道路实现资本的积累与积聚;二是走外部发展道路,即资本集中式的道路,利用市场信用关系,通过金融市场寻求企业管理费用与扩张。它可以超越内部发展道路的局限性,在全社会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资源重新分配。当今世界大财团、大公司毫无例外地走过了一条由依靠内部自身积累到借助市场信用关系从外部谋求扩张的过程,亦即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过程。因此,淮南矿业集团要实现大跨越和大发展,就必须在现有实业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功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资源重新分配,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二)淮南矿业集团企业战略的设计内容 依据上文对淮南矿业集团的战略分析、战略设计的思路,我们对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发展战略设计如下 1.淮南矿业集团的企业愿景是做大做强主业,实行煤电联营,建成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打造淮南火力“三峡”。 2.淮南矿业集团的企业使命是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导产业,以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为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展企业功能,提升经济规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金融功能、华东第一的新型能源寡头企业。 3.淮南矿业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 “建大矿”,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做大主业的根本途径,即采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技术,建设安全高效的特大型矿井,吨煤投资300元以下,工期3年左右,单井用人1000人左右,员工效率30吨/工以上,工作面单产200~500万吨。目前,在建矿井有6对,2007年全部建成,煤炭生产规模达到8000万吨。 2010年至2015年之间,适时开工深部井,煤炭产量达亿吨。 “办大电”,是提高煤炭资源的转化能力和利用能力,提高资源附加值,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即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超(超)临界技术建设单机60万KW以上的现代化电厂,实行煤电一体化体制, 60万千瓦的电厂用人500人左右,工期3年,每度电耗标煤300克以下。目前和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460万千瓦的田集电厂、和浙江能源集团合资建立460万千瓦的凤台电厂均在筹建之中。同时还要大力建设瓦斯电厂、煤矸石电厂,变费为宝,实现循环经济。2008年,电厂装机规模建成480万千瓦,力争600万千瓦。2015年,电厂规模1020万千瓦。由于大型坑口电站的成本优势明显,其竞价上网优势突出,使企业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使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了强大的保障。 “做资本”,是适时介入金融领域,促进产业和金融结合。集团公司将设立投资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参股或控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以此作为集团公司资本运作的平台,在实业经营的基础上增强金融和资本运作功能。为集团发展提供大规模的融资、投资服务,促进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 (三)淮南矿业集团企业战略的实施设想 淮南矿业集团“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与调整组织机构,加强资源的规划与配置,明确企业家的角色定位与培养,培育相应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保障战略控制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制度创新,就是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构建适应市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施规范的公司化运作,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建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内部组织结构。推进管理扁平化,改变过去直线型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辅业中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力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精干集团公司煤电主业。选择合作伙伴,包装优良资产,实现整体上市或部分上市融资。 2.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占用和使用资产,必须强调回报;采取应标和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经营者, 形成经营者竞争上岗机制;实行经营者年薪制、期权制,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上,打破身份界限;用工制度上,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分配制度上,淡化级别观念,按照实际贡献、岗位责任、技术等级,建立岗效工资制度,并鼓励职工入股参与分配。按照产业产品、销售区域、运输方式、用户特点,合理确定营销策略。建立集团内相对统一的市场营销网络,减少中间环节和销售费用。加强区域内企业合作,以规模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3.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实现矿区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科技开发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行政领导为首技术创新领导体系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多途径、多渠道吸引人才;办好淮南煤炭学院,培养大批本科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国家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这个先进平台,推动淮南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引进技术经济评价制度,重大项目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开展重点技术攻关,以煤电联营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三下’开采、煤炭综合利用和矿区可持续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开展科研攻关,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技术群。 参考文献 [1] 杨庆元.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秦合舫.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石建勋.战略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吕巍.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彭莉科.战略远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朱煜.战略经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8] 郭海燕.愿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9] 吴建昊,金立顺.战略管理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0] 周大地,周凤起.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1] 钱平凡.谁制造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N].中国经济报,2003-11-6. [12] 尚海涛.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地位不可动摇[J].中国煤炭,2001,4. [13] 王庆一. 煤炭工业演变及前景[J].中国煤炭,2001,1-2. [14]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R].国务院公报.2005. [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R].国务院公报. 2000. [16]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建议[R].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2005. 后 记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热门课题,已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应该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步成为“四自两体”的市场经济单元,如何适应未来市场竞争,尤其是中国加入WT0以来,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企业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导,是十分危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在对淮南矿业集团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把握不够深入,对很多问题的分析还只停留在表面,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可能存在片面性。文中的不足和浅薄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省、市电大徐谷波、廖仲达等老师认真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淮南矿业集团有关部门领导和同事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有益的建议,对此,深表谢意。 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13